幸福刚刚好范例6篇

幸福刚刚好范文1

“因为什么让你有这种感觉?”

“……”

柳刚一坐下,就给心理咨询师于华出了一道难题。因为一般的咨客是遇到具体困难才来求助,而柳刚只是“不幸福”而已。

柳刚曾在一家公司任总经理助理,近一年来调任公司最重要的部门做主管。名誉、地位、家庭、孩子、房子、车子……样样俱全,而且比社会上多数人得到的要多,可是柳刚就是打不起精神——“不幸福。”

不幸福的旅游

于是,于华开始启发柳刚讲讲那些让他“不爽”的事情。沉默了好一会儿,柳刚想起一件:几个月前,公司组织骨干去法国集体旅游,晚上在街头吃夜宵的时候,柳刚非常想问清每个菜是什么口味,担心点了什么不想要的。结果和法国人语言不通,问了好一阵儿也没弄清楚。有同事着急了,打断他:“就这样吧,上了再说。”但柳刚一被打断就急了:“我在和服务员说,又没问你!”。结果饭还没吃到口,先和同事弄了个不愉快。

整个旅游过程,同事之间的交流非常多,“摩擦”也一直没少……

谈到这儿,于华慢慢理解柳刚了:旅游本来是件容易让人产生愉悦感、幸福感的事情,这都找不到幸福感,难怪不幸福。

原来如此

于华开始进一步了解柳刚的背景。原来,柳刚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教很严格,实行的是典型“恨铁不成钢”式教育。柳刚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情是,有一回他考试成绩有了进步,很高兴地拿着卷子给父母看,结果立刻就挨了一巴掌!得到的评价是:“下了那么大工夫,怎么才提高这么几分?”

回忆起这些,柳刚的眼睛湿润了。说不仅现在没有幸福感,其实整个成长过程就缺少幸福感。

对柳刚的背景了解越多,也越能理解柳刚面对的困难。因为一方面柳刚被“训练”成了完美主义人格;另一方面,柳刚的心里是缺乏安全感的(只有“完美”才能让他“安全”)。

在生活里,柳刚对妻子、孩子也总是指责、否定。这样从家里得到的回馈,自然不会让他舒服。

但在工作上,柳刚的完美主义人格却让他很容易得到领导赏识,因为这也是一种优势——柳刚会把工作任务执行得非常好。

可柳刚体验到的挫败感也相当多。因为他经常发现员工做得不好,而他对员工的习惯性语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也是暴力语言——指责、批评居多。

更让柳刚搓火的是,他发现员工总是搪塞他。每次交给员工一个任务,不到最后时间肯定是完不成的。而且这已经成为普遍情况,每个人都能找到一大堆理由。员工也很少找他沟通,柳刚想多了解些工作情况常常遭遇“闭门羹”,有时员工甚至“手机没电了”。

这样的不满和挫败感,在柳刚心里积累得非常多,而且已经形成恶性循环:他越不满,别人越怕他;而别人越怕他,柳刚就越不满。

“三句话日记”

于华给柳刚开出的“药方”是:改变认知方式。

说白了,就是认知疗法。

因为柳刚自己是被否定非常多的人,由此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认知模式:总是关注一件事情不足的部分,而非享受已经得到的部分——如同柳刚父母面对他成绩时的认知模式。

这也是导致很多管理者不快乐的认知模式:得到的再多,也总有更好的。

于华认为,认知疗法对教育程度高、逻辑思维强的人,效果更好。于是,从第一次咨询,就开始给柳刚“留作业”。

因为每天都会有柳刚不满意的事情,所以于华让他每天从中找一个事例写“三句话日记”——第一句话回答:“发生什么了?”第二句话回答:“这件事情有什么好处?”因为所有糟糕的事情都有其正向的价值,只是柳刚习惯的认知模式不关注这部分。而日记的第三句则是:“找到好处后有什么感受?”

每天五分钟、三句话的练习,坚持下来,会让柳刚改变思维方式。于华相信这一点。

发现“不确定性”快乐

一个星期后,柳刚按约定找到于华,让他“检查作业”。

结果不出于华所料,柳刚很难找到让他不满的事情的好处,写着写着就成负性内容了。看看柳刚对正性感受的描绘,于华发现:在柳刚的词典里,就没储备多少正性词汇。

于是于华开始训练柳刚发现糟糕事情的“好处”。

以文章开头的旅游为例,于华问柳刚:“如果不知道菜的口味,会怎么样?”柳刚说:“担心点到不想要的。”“如果没了解清楚,上了你不爱吃的菜,那会怎样?”“不合胃口。”“会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会的。”“是不是以后就避免了类似的错误?”“也是。”“会不会还有另一种情况,你虽然不了解,但上的菜也不错?”“有这可能。”“那是不是对自己爱吃的菜品知道更多了?”“没错。”“所以?”“……不了解清楚也不全是坏事。”

为什么要反复让柳刚从“坏事”里发现好处?于华说:完美主义者往往会把未来的不确定性控制在一定限度,否则就很难受。反复的练习,是让柳刚逐渐接受不确定性,发现未知和未被他控制的事情的好处,活在当下,顺其自然。

不给幸福加条件

另外,于华说:虽然咨询中对认知方式的训练非常多,但真正的着眼点,却是柳刚的体验——积累正向思维带来的感受。

所以,第二次咨询之后,于华对“作业”提出进一步要求:虽然柳刚描述正向感受时的词汇很少,但特别强调——一周之内的所有日记,要用不同的词汇描述正向感受,不要重复。写不出来就多体验、多琢磨,直到把那种感觉描述出来为止。

从这之后,连续两个月,每周柳刚交一回“作业”,而且于华经常让柳刚讲自己的父母,每次柳刚都会讲到眼睛湿润——但这就是进步,因为一种带着怨恨的情绪在逐步释放。

两个月之后,于华感到柳刚已经有明显的进步。比如:发现员工的错误时,第一反应已经不是做评价——去责怪,而是马上考虑怎样补救,并且一起探讨问题出在哪里。柳刚说,他在家里发脾气的频率也在降低。

半年后,柳刚的整个咨询结束,阶段性目标——找到幸福感基本实现。

于华说:幸福感,对不少管理者来说其实是个奢侈品,而获得的关键,就是学会体验当下的快乐。堵车时,看看我们城市的变化,给很久没联系的老朋友打个电话……都是获得当下快乐的能力,而不要给幸福加上条件——因为无论怎样的当下,都是有幸福可言的。

幸福刚刚好范文2

在生活上,总会抱怨自己不幸福。这些人找不到幸福,感知不到幸福。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怀着一颗懂得欣赏、刚满感激、安宁的心去体会生感知幸福,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我们周围,每天总会有一些平凡而感动的故事发生,这些故事穿过城市喧嚣的天空,穿过功利纷争的灵魂,温暖着我们的记忆。

关爱和信任他人是一种幸福。

在刚刚过去的初中部八年级男女100米迎面接力赛中,我感知道了幸福。我是我们班女生的一份子,我是第三棒,我接过接力棒,我就立即冲出去,但是速度太慢了,一下子与别的班拉开了距离,我看着前面队员在跑道上奔驰,在为各个班级努力的时候,我很难过,我辜负了同学们和老师对我的期望和信任。当我把帮给付恒业时,我的心如针扎了一般,很痛,我很希望下面的同学能把损失补回来。

我的目光随着队员而移动,但最终我们班的成绩不好,倒数第二。都是因为我的速度太慢了,给班级拖后腿了。但同学们却没有抱怨我,说我,而是鼓励我,只要尽力就行了,信任,让我的心又温暖了许多,我感觉很幸福眼泪已经涌到了眼眶,又怕丢人,就把眼泪憋回去了。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信任使人但到幸福;友情让人感到幸福;有时甚至一个眼神,一句话也会使人感到幸福……让我们静下心来,用心感知生活,感知幸福。

幸福刚刚好范文3

积极心理学中对“你有多幸福”是用“主观幸福指数”(SWB)来表征的,心理学家桑娅·吕波米斯基给出了衡量一个人幸福与否的简单办法,只要问一个人四个问题即可:

总体来说你觉得自己幸福吗?(选择从1到7的数字,非常不幸福选1,非常幸福选7)

跟你认识的人相比,你觉得自己幸福吗?(最不幸福选1,最幸福选7)

有些人无论怎么样都会觉得幸福,你觉得你和这种人有多相似?(完全不同选1,基本一样选7)

有些人虽然并没有抑郁症,但无论怎样都觉得不幸福,你觉得你和这种人有多相似?(基本一样选1,完全不同选7)

然后将四个数值相加取平均值,就是你的幸福指数。

有人反对说:“这不科学!”的确,我们平常对科学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客观,否则不但前后不能一致,而且还会引发交流困难。最主要的是,如果不客观的话,就可以被人随意操纵:一个人岂不是想说自己幸福就幸福?想说不幸福就不幸福?

然而,心理学大量的实验却让坚持客观的人们栽了跟头: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自认为幸福的人们”更健康、寿命更长、人际关系更好、婚姻更幸福、事业上成就也更高。而上面这些因素和所谓的“客观条件”——诸如长相、家庭出身、种族、收入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并无太大关系。

可能有人会说:“那都是你想象的,画饼充饥,又不是真实的幸福!”这句话前一半没错,那些都是想象的,并不真实,可是后一半却不对 了:东西不是真实的,可幸福却是真实的。比如心理学历史上有这样的实验:让一个人给六幅莫奈的作品打分,然后让他从得分居中的两幅中挑出一幅带回家。过些日子再让他给这六幅作品重新打一次分,结果呢?你或许可以猜到:带回家属于自己的那一幅,一下子变成了最高分!心理学家们给这种“孩子是自家的好”的现象起名叫做“自由选择型认知失调”。这种心理以及其他的种种类似的心理带给了我们不少“想象的”幸福感。

但主观想象并不是一直都跟我们一条心。我们可以把“不幸福”想象成“幸福”,也可以把“幸福”想象成“不幸福”。不信?来看这个实验:想象一下两种可能的生活——中福利头奖和截肢,哪种会更幸福?答案似乎显而易见。可是事实却正和我们想象的相反:心理学家菲利普和罗尼1978年的一项研究,通过对29名截肢病人和22位中大奖的人的调查发现,在事情过去一年之后,他们的幸福程度和普通人并无显著差别。当然,截肢病人在刚截肢的时候的确痛苦不堪,而中了大奖的人一开始也毫无疑问乐不可支。可是日子稍微一长,人们就会习惯截肢的不便或是大奖带来的锦衣玉食,从而回到原先的幸福水平。而我们头脑中所想象的“截肢病人痛苦不堪,中了大奖一辈子享受”的想法根本不靠谱。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大脑的想象力只能本着“维持原状”的原则进行,“固执地”认为人们的幸福感会定格在刚刚截肢或者刚刚中大奖的那一霎那,而忽略了人自身强大的适应性。

幸福刚刚好范文4

尊敬的领导们,嘉宾们:

大家好,今天是20xx年xx月xx日,是个美好的日子。婚礼主持人,在这里向您问好,大家---中午好!

有人说,心中有爱的人,都有一盏灯,这盏灯照亮过你友情的天空,辉映过你爱情的璀璨,点亮过你亲情的温暖,于是这盏灯,就常驻在心间,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的一盏心灯。今天,岳建刚先生,于婷女士,带着情带着爱,带着他们的心灯而来,让他们神圣的爱情,得到大家的观礼和见证。

(新郎入场)

于千万人之中你们相遇,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缘分与你们是如此深情。于是婚礼的主题便成了“刚好于见你”在茫茫人海中/刚刚好遇到你!下面让我们掌声礼请新郎岳建刚先生深情登场!

(新娘入场)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聚焦在那道神秘的幸福之门/音乐缓缓响起!看,美丽的新娘在她父亲的陪伴下,以最美丽的方式圣洁出场。在女人的一生中,有两个男人对她至关重要,一个是给了她生命,负责她前半生幸福的父亲,另一位是给了她爱情,肩负她后半生幸福的丈夫。今天/父亲要亲手把女儿交给岳建刚先生。

(新郎走向新娘)

还记得初次相遇时那漫天的星光,你的眼睛就是天上最闪亮的那颗新星,于是,我在这一刻,勇敢的走向你。

(交接仪式)

这是一场神圣的交接仪式,这是爱与爱的交接,这是责任与责任的交接,这是幸福与幸福的交接。这场交接仪式将在两个伟大的男人之间产生。作为父亲将亲手把女儿托付给新郎,并对新郎些许叮咛。真诚地祝福父亲,祝福你多了一个儿子,此时此刻,父亲的位置将被新郎取代。

(深情的拥抱,退场)

新郎终于和自己心仪的女孩牵手了,(共同入场)亲爱的朋友们,良辰吉时已到,让我们掌声礼请一对新人,登上这点亮心灯的婚姻典礼台。

(证婚)

灯火的亮起,是爱情的起步,更是神圣的约定,有请证婚人*******为一对新人宣读这婚姻庄严而神圣的证书。感谢证婚人。

(贺词)

灯火的跳动,也是爱情的展示,更是大家的见证,有请主婚人******为一对新人送上所有来宾的祝福。感谢主婚人。

(感谢来宾)

此时此刻!友谊的天空变得纯净起来。亲爱的来宾,请接收一对新人对您友谊的鞠躬行礼。

一鞠躬,祝福每位朋友,健康平安,

再鞠躬,祝福每份友爱,真诚坦荡,

三鞠躬,祝福每份情谊,地久天长

(新人对拜)

心灯的点亮,让爱情的璀璨变得异常夺目。一对新人,请二位相对而立,彼此凝视,你们可曾看到对方眼中那盏爱情的心灯。因为对面的这个人,新郎眼中的那盏灯光跳动的格外明亮,那是对新娘的呵护和承诺,请新郎向新娘鞠躬行礼。因为对面的这个人,新娘眼中的那盏灯火闪烁的格外晶莹,那是对新郎的尊敬和爱护,请新娘向新郎鞠躬行礼。

(信物环节)

今天爱情的指环,也是点亮心灯的婚礼中最绚丽的亮点,请一对新人彼此佩戴这爱的指环,将彼此爱情的心灯,幻化为爱情坚守的圆满,终生守护你们爱的诺言。

(感恩父母环节)

随着我们慢慢的成长,儿时那幼小的心灯,也在慢慢的长大,于是在今天,这亲情心灯的点亮,让家庭的温暖满溢一对新人的心头。看看主桌就坐的父母双亲,请爸爸妈妈接受孩子们对您的鞠躬行礼。一鞠躬,感谢父母点亮生命的心灯, 再鞠躬,感谢父母指引人生的航向, 三鞠躬,祝福父亲母亲喜乐康健,幸福无忧。 (敬茶红包环节)

就请父母双亲接受一对新人为您敬上这感恩的香茶。 清茶一杯,感谢爸爸。清茶一杯,感谢妈妈。

(魔法球环节)

人生的婚姻,不过是年轻时一个生活的新起点,小小的火苗才刚刚燃起,下面,请一对新人走到这魔法心灯前,用你们的四手合一,心力并举,将这属于未来的魔法心灯点亮,让未来的婚姻生活变得生动明亮起来,亲爱的来宾朋友,让我们一起倒数三个数,一二三。好的,掌声祝福一对新人。

(许愿树环节)

新生活需要两个人共同去创造,让我们一起见证他们把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共同面对许愿树许下一生的承诺和愿望,让人间真情得到了美好升华!

(新人退场)

当爱的心灯一一点亮,这金碧辉煌的婚宴大厅,便成为了灯火辉映的喜堂,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为一对新人,点亮了一盏祝福的心灯,当婚礼即将礼成之际,亲爱的来宾,让我们用掌声守护一对新人爱的心灯,伴随着***先生,***女士青春不停歇的脚步,勇敢的走向未来!

(回首致礼)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请再次接受一对新人在这幸福花厅下,对您的回首致礼。

幸福刚刚好范文5

得益于清新自然的环境,采访在轻松随意的氛围中开始,而童振刚爽朗随和的性格也使采访妙趣横生。整个谈话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高深的艺术理论或是术语,童振刚更喜欢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他的生活,阐释他的作品。而这些最平时的语言背后却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对艺术的执着。从书法、篆刻,到水墨画、版画,再到油画、雕塑,皆被童振刚研究至深。从八十年代开始投入创作至今,在二十多年的反复思考和实践中,童振刚创造了一系列艺术语素:瓷瓶,鱼,花簇,团扇,鹦鹉,猫,书法和印章,成了他特定的语言,构成了其系统连贯的艺术符号和独树一帜的个人面貌。而近二十年他的个展也是遍地开花,在中国大陆,港,台及海外举办了三十余次个展,参加了五十多次联展。收藏童振刚作品的机构包括中国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敦市政厅,瑞士信贷银行,瑞士投资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北京中南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阿姆斯特丹进代艺术馆等,他的作品也广受中国及海外私人藏家的青睐。除此之外,近年来童振刚的作品也经常出现于香港佳士得,北京瀚海,保利,上海朵云轩,上海崇源等拍卖会中。

而童振刚与艺术的不解之缘却开始于偶然的尝试。他生于新疆的克拉玛依,中学毕业后当过钻井工,采油工和卡车司机,在一位酷爱书画的朋友的影响下开始练习书法,由于勤奋而且悟性极高,数月之后便开始有他的墨迹出现在展览会上。从这以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并且逐渐由书法发展到篆刻,进而又兼攻水墨画。而最后开始画油画,也是源于一些偶然的契机。95年童振刚在中国美术馆做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展览,当时许多人都惊叹他的作品不同于传统的水墨画,有一种很现代的因素,像是把水墨画的“水分抽干后”留下的作品。而事实上那批画童振刚几乎没有用水,全部是用墨和颜色在纸上堆。这样营造了一种很有力量的外扩张的感觉。而之后在欧洲尤其是法国游历看到的西方当代艺术的发展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后来一个台湾藏家收藏他的水墨画时也建议他尝试画油画,认为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于是就这样童振刚决定尝试着开始油画创作。他并不轻易改变创作方式,从最初有人建议到最后真正开始尝试中间经过了许多波折。成为画坛全能手不是他的目标,他希望能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童振刚坦言自己的文化背景决定了自己更适合一些表现性的绘画方式,于是在尝试了工笔画等一些细腻的变化后,他最终在油画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张力。而性格中的执着再次帮助他克服了种种技术问题,从水墨画完美过渡到油画的创作。

而童振刚油画下的人物和动物,大部分都洋溢着幸福的光芒,有丰富物质生活的满足,有两性之间协调生活的惬意,有和谐家庭生活的美满,也有对灰色生活的无奈,有烦嚣都市生活中难得独处的恬适,有人类和动物友爱的美妙,有动植物世界中的鸟语花香。在他的画笔下,爱是欢乐的中心。在欢乐中,变形人物既没有失去重量,又未受到阻力,像永动机那样永恒转动。他的题材充满着生命和人类精华的信使:鸟、猫、树和花,还有女人和男人的面容和身体。这些题材都被艺术家牢拢在他的线描图和玄虚的油画中。平衡、安详、纯洁都处于和谐的共生状态。在童振刚的作品系列名中,“幸福”是出现频率极高的字眼。三四年前他创作的一个系列取名叫《幸福指数》,而回想曾经的《花房》、《后台》、《纸上江山》、《轮回》等系列则泛着苦难的情愫。问到这种情感转变的缘由,童振刚坦言痛苦终是个人化的情绪,没必要传染给大众,而即使是强行呈现给观众,恐也难有人体会这种痛苦深处的内涵。而社会大背景的主旋律应该是幸福的。“人们必须要幸福,人生在这个社会上就应该体会到喜怒悲哀,体会亲情的变化,朋友的变数,周围各个环境的不如意的东西,但你如果要跟着这种变数去变的话,很快就会瓦解掉自己的很多性格,人的价值也就随之出现了危机,而体会这种变数和喜怒悲哀并且坚持自己,这就是幸福。”童振刚对幸福的解释如此简单,而他笔下那些眯缝着眼睛的人物和动物,亦或是歪着脑袋思考的雕塑,都在呈现一种充满感染力的快乐。而在他所强调的这种体验中,依旧也存在不稳定的因子,这在他之前的《不合作状态》、《不稳定因素》系列中均有体现。为何叫《想象幸福》?“人是精神产物,想象是体会最重要的一部分。而想象的快乐甚至要远远超过想象获得实现后的快乐。”乌托邦的价值从不在于它是否可企及,而在于它为人的精神世界提供的一方乐土。而童振刚想象中的幸福,也为观众创造了远离现世痛苦的避难所。

幸福刚刚好范文6

弟弟(三岁)说∶“幸福就是心里高兴呗,就是在走廊里尿尿,阿姨还不说我!”

妈妈说:“你得第一名我就是幸福。”

“听着MP3,拿一本最喜欢的书在床上看,一天都不动也够幸福的了。” 同学是这么说的。

……

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只看你会不会找,找不找得到了。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茫茫的戈壁沙漠中,有两位探险家。在口渴难耐的情况下,他们忽然发现不远处有杯水。两人急忙跑了过去,其中一个便叹道:“唉,怎么只剩半杯了呢!还有沙子!”;而另一个却十分高兴的说:“哇,真好,还有半杯呢!”喝了之后,他们的感觉大概也有点不同,前者感觉水难喝极了,而后者立刻感觉这杯水是何等的清凉甘甜,全身充满了力量。第一个人就总是叹气,他只能看到不幸;而另一个则不然,是一个很知道幸福的人,无论情况多么恶劣,他总能找到幸福,安慰自己这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所以他每天都品尝着幸福的滋味。

也许,一般人认为幸福的滋味就是甜,会让人感觉到愉悦。事实却并非如此,其实幸福的滋味是多姿多彩的。

连绵不断的春雨终于停了,我和三岁的弟弟高兴地领着两只小狗:球球和蛋蛋下楼玩。四周那些刚刚享受过大自然神圣“洗礼”的树木,显得格外的清绿。忽然,弟弟指着草坪中一个小水坑兴奋得叫了起来:“姐姐,快看!大海,大海!!!……” 这时,球球和蛋蛋跑过来,竟然喝起水来。弟弟又大叫:“完了!大海被球球和蛋蛋给喝了!”我不由得 “扑哧”地笑了——哦,幸福的滋味还是天真的“奶味儿”!

放学回到家,发觉妈妈一直在笑,是那么的开心,那么的幸福,问她笑什么,她没说。当我走进妈妈的卧室,才找到了原因:多情的玫瑰满屋都是,还有一个一米多高的大“贺卡”,打开,里面写着:

亲爱的老婆,生日快乐!!!

Happy birthday! I wish you’ll never old!

LOVE: your husband

再看看妈妈,我又笑了——幸福的滋味有着那甜蜜、缤纷的玫瑰香味儿!

终于回老家了。我忙打电话约了几个儿时的“死党”来聚一聚。当我去接我最好的朋友“蓉儿”时,她一见我,竟哭了起来!抱着我,那咸咸的泪湿了我的衣服——啊,幸福的滋味还是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