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培训范例6篇

篆刻培训

篆刻培训范文1

【关键词】高等院校 美术教育专业 书法篆刻 创新

一、美术教育专业开设书法篆刻课程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开设书法篆刻课程内容专业性强,要求学生掌握书法学习内容和篆刻学习内容,培养形成书法篆刻的鉴赏能力,掌握其表达形式,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书法篆刻有助于该专业学生传承书法艺术的精髓,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优秀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品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学观念,提高审美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书法篆刻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境,有助于书法篆刻艺术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书法篆刻作品学习,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书法表现形式,传达个人思想和感情;书法篆刻课程开设是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开设书法篆刻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艺术品味,最终发展成为美术教育专业的独特教学方式。

二、美术教育专业书法篆刻课程内容和具体安排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旨在培养教育领域专业书法教育教学人才队伍和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的专业化人才。书法篆刻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在综合美术学和书法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点:掌握书法技法,掌握各种书体的笔画形态和结构特点;掌握篆刻手法,能够独立印章;学习书法篆刻史实,对不同时期的书法篆刻特点、规律、各流派篆刻家及其代表作品进行了解;指导学生欣赏各大名家的代表,作品培养学生的书法篆刻鉴赏能力和艺术品味。以上几点教学内容相互补充、密切联系,在教学时要把握整体内容,重点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美术教育专业书法课程安排在大二整个学年,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分别在两个学期进行,其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课时安排合理,兼顾书法课程学习和篆刻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书法发展史、篆刻史和各大家作品的艺术特点等,掌握四种主要的书法形态的风格特点,临摹经典印章,能够创作自己的闲章。

三、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书法篆刻课程的培养方案

美学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就是书法篆刻课程,但是这一课程的教学质量一直未能达到理想效果,主要体现在该专业学生的书法篆刻功底较差,书法篆刻作品鉴赏能力有限。因此,高校要想培养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就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当前的培养方案,提高书法篆刻课程教学效果。

(一)坚实的专业基础是提高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内容

由于我国美术教育专业起步较晚,高校开设书法篆刻课程经验不足,比如:篆刻艺术对于艺术体系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相关专业人士和书法家对于书法篆刻和艺术体系的联系极为看重,但是高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将二者分离开来,无法实现篆刻和书法艺术的紧密结合,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前阶段书法篆刻课程代替了篆刻课程,实现了书法艺术和篆刻二者间的紧密结合。当前我国艺术院校招生质量参差不齐,但是普遍存在学生书法篆刻功底薄弱现象,为此,高校在设计美术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时要增加书法篆刻课程的课时安排,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在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夯实书法篆刻基础。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篆刻和书法艺术的联系,加大对古文、篆书的教学力度,保证学生认识各种书法形态,提高书法篆刻的课堂效果。教师还要注重篆书和古文的考察,严格要求学生掌握书法篆刻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二)了解书法发展史,培养学生书法鉴赏能力

我国的书法发展史是一个非常久远的过程,书法结构变化缓慢,但是其形态演变较为复杂,很难总结发展规律。但是根据历史演变学习书法发展史,将其看作一个整体,再根据具体的线索总结其发展演变特点,理清其大致的发展脉络,对于学生书法、掌握各字体形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把握整个书法发展演变过程的基础上结合书法发展史和具体的书法形态,总结书法发展线索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动画视频等教学方式,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书法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书法篆刻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途径,书法篆刻课程的学习既要进行篆刻史、篆刻技巧、鉴赏技巧的理论学习,也要进行各书体形态、篆刻技巧的实践学习,实现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同步提升。因此,教师可以举办多种书法篆刻相关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在比赛中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在书法篆刻作品中表达自身的情感,发扬自己的风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书法篆刻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一)临摹经典书法篆刻作品

艺术院校学生在入学时大都没有临摹实践经验,但是临摹过程对于书法篆刻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专业作品的临摹。学生可以通过临摹印章和法帖学习书法篆刻的技巧,掌握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的特点、各种书体的形态和不同的篆刻技术手法。

1.教师示范法

学生在初期临摹时不了解篆刻临摹技巧,盲目操作会出现很多操作误区,给以后的篆刻学习带来阻碍,因此教师亲自进行临摹示范是非常有必要的。临摹前,学生要掌握相关的篆刻作品的理论特点和临摹技术手法,以便随后将理论融入实践,提高学习效率。示范能够使书法和篆刻的造型特点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化为具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感受。

2.教师评价法

学生在教师示范后自行进行临摹实践,操作完成后教师对其操作进行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可以发现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加深自己对于书法篆刻技术手法的理解,正确认识范本所要表达的艺术思想,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体悟书法艺术。

(二)创作自己的书法篆刻作品

目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大多为四年制教学,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进行专业理论和名作名品的学习,大三时期开始创作自己的书法篆刻作品,检验学习效果和教学水平,因此,创作训练意义重大。学生在前期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反复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自己的作品对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五、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就业的方向和未来的发展水平,美术教育专业艺术性较强,就业前景水平一般,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优势,扩展其就业面,提高该专业学生的整体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当前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发展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一是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培养成为高校教师;二是进入中小学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三是进入到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创造设计宣传工作;四是成立书法篆刻教育机构,给对书法篆刻感兴趣的孩子提供受教育机会。多样化的就业渠道为学生的就业水平提供了保证,有助于培养优秀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将书法篆刻艺术发扬光大。

篆刻培训范文2

关键词:篆刻 校本课程 价值取向 学生发展 学校特色 教师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国学、戏曲、传统工艺等等不断升温。随着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重视的时代趋势,篆刻和书法一起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个阶段的课程教学中。特别是中学和高校在实施新课程中开展了“篆刻”模块教学的实践探索,并努力挖掘“篆刻”艺术的育人资源。近几年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篆刻教育开始进入小学课堂,一些学校开始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开发与篆刻有关的校本课程。

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校园里掀起了一阵全民参加传统文化艺术活动的热潮,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加入到传统文化艺术活动的行列中来。许多学校依据社会资源打造传统文化学校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特色。使传统文化艺术活动渐渐成了学生的主流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却偏离了素质教育的作用,充满了浓浓的功利性。

小学怎样在校本特色活动中做好素质教育工作,怎样让艺术节活动回归到教育本质上,这是目前小学素质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从教育本质看,文化学习和艺术活动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现其自身的充分发展。其中如篆刻教育不仅是学生对篆刻的认识,还应包含许多内容,诸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个体审美能力的提高、创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等,而这一切教育因素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篆刻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认识

泰勒原理提出“要对教育目标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学科专家的建议等多方面的信息。”许多学校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上会过多的考虑当代社会的资源,把目标仅仅指向学校的特色,忽视了学生的需求,这样从价值定位上已经偏离了校本课程的原意。一切课程对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考量是必不可少的。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突出强调了必须以满足学生实际需要为前提,为保证这一目标,校本课程将需求评估作为开发的首要环节及课程开设的依据,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及学生需求被排除在课程之外的弊端,使课程的开发真正体现学生的需要,也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篆刻教育是否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否适合所有的学生学习,能否得到学生、家长及教师的认同,能否有充分的师资与资源确保篆刻教育的实施呢?因此,在篆刻校本课程制定前,要对学生、家长及教师就这些方面展开需求评估,了解篆刻校本课程的价值认识。

1.学生对篆刻校本课程的价值认识

1.1学生对篆刻校本课程的喜好程度,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喜欢程度有很大的减弱。

1.2学生对篆刻校本课程的认同程度,学生对于篆刻校本课程还是有很大期待的,想了解篆刻历史方面的知识,知道篆刻名家故事,希望能欣赏更多的篆刻作品,想学习篆刻的技法。

1.3学生对篆刻校本课程的价值认识,认为篆刻对于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能学到新的技能,能参加比赛,并且表示篆刻锻炼了自己的耐心。

2.教师对篆刻校本课程的价值认识

2.1教师对篆刻校本课程的认同程度

教师的对篆刻校本课程开发的认同有利于篆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篆刻校本课程开发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对篆刻校本课程开发的认同感更有利于教师在参与其中并得到专业发展。

2.2.教师对篆刻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认识

篆刻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学校自身来说,篆刻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完善学校课程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强学校社会服务功能。其次,对于教师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既能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还能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最后,校本课程利于学生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与需求,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和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通过篆刻校本课程的实施,能让学生掌握篆刻的基本技能,塑造坚韧、专注、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激发了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篆刻校本课程开发价值迷失的原因分析

1.学校对篆刻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迷失

学校把篆刻作为学校的一个艺术活动来开发,而不是用课程开发的角度对待。开发过程中,没有成立篆刻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认为篆刻校本课程的开发仅仅是兼职篆刻老师和负责社团的大队部的事情,对课程的开发还存在一定的轻视,以至于篆刻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不能及时解决。对于篆刻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也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篆刻课程的实践似乎是为了艺术节的篆刻比赛服务的,这就违背了篆刻校本课程原有的价值。

2.教师篆刻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偏误

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意识不强,大部分教师认为篆刻学习可有可无,没有认识到篆刻课程本身的价值所在。或者有些教师已经认识到了篆刻课程对学生发展有帮助,但是由于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或时间存在着问题,所以不愿意为自己增加额外的工作量来开发校本课程,忽视了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作用,而且没有真正意识到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职责的一部分,不是额外的负担。

3.家长篆刻校本课程开发的功利性

在调查中,62.20%的家长表示支持篆刻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是有31%的家长是持无所谓的态度,有6.8%家长反对篆刻校本课程的开发,支持的家长中大部分认为孩子可以多学一门技能对自身发展有好处,一部分认为可以增加孩子参加比赛的机会,而持无所谓和反对意见的家长则更看中孩子的学科成绩,认为篆刻既不能作为谋生技能,以后的中高考都没有涉及此项内容,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三、篆刻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实现

1.篆刻课程开发必须基于学校发展

1.1树立学校精神,科学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设置充分尊重学校办学自主、发挥学校能动作用的体现,学校必须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为出发点,精心开发课程,而不是作为可有可无的权宜之计。学校要有健全的制度和计划来管理校本课程开发,要把办学理念纳入课程管理中,在实践中开发和完善校本课程。

海滨一小创建于1929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校,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了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海滨一小秉承着“悦读人生,智润童蒙”的校训,在学校文化积淀的过程中,通过准确定位、科学谋划来提升学校经典文化品质,让其闪耀出理性的、时代的光芒。篆刻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多年来开展篆刻兴趣小组,篆刻社团的基础上继承、规范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浓厚的本土色彩和学校文化特色。

1.2以环境为契机,完善校园的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隐形课程”,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优美的校园环境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让校园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壁,每一项细小的设计都能给人以美的感染,艺术的熏陶。走进我校,你便会深深感受浓浓的艺术氛围,走廊里、过道上,到处陈列着学生的篆刻等作品, “祖国昌盛”、“北京奥运”、“和谐世界”吸引了许多的篆刻爱好者,使家长、学生都会停步观赏,成为学校的一道艺术风景线。午间休息,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邀请篆刻社团的优秀成员讲述自己的成功小故事,向全校同学宣传篆刻文化。此外,学校的社团活动展板又向大家展示了学校开展的各种篆刻活动取得的成果,校内处处彰显篆刻特色,让人一进门就能感受到一股浓郁的篆刻教育氛围。

2.篆刻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基于教师专业发展

篆刻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否真正有效,在最终意义上取决于篆刻校本课程目标能否真正在学生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可以说教学是篆刻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环节。为了创设高效的篆刻教学,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组织篆刻教研活动,及时反思、总结经验,综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完善课程设置,以此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1强化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

为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能力和水平,海滨一小制定了《篆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和《篆刻校本课程实施纲要》,建立和完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运行机制,明确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责,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使教师主动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促进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2.2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和研究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一个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为研究者的角色,结合学生发展的特点,提取本学科中能与篆刻课程相结合的资源,创造性地开发课程内容。如海滨一小的篆刻内容整合了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特点挖掘内容。在“青田石的认识”这一内容,有数学老师结合数学知识探讨石头的“质量面积”和“体积”的问题,科学老师针对石头的类型和硬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这样创造性地调整和改进篆刻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培养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2.3篆刻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基于学生发展

我们在篆刻教育活动过程进行了德育渗透,加强少年儿童艺术修养,培养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3.1培养兴趣,发展个性

在学生的眼里,篆刻小社团是个“快乐的天地、自由的王国”。社团活动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在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开展创造性活动,增长创造的才干,激发创造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发展他们的个性,使每个社员都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小舞台。

2.3.2树立精神,激发潜能

2.3.2.1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

篆刻是充满挑战性的艺术,是门精细活,在每一方印章刻制前,学生就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将印石在不同型号的砂纸上磨平,备好文房四宝、刀具等工具材料;刻制过程更加需要严谨,必须全神贯注,摒弃杂念,双手配合,做出准确的、有成效的动作,决不能马虎了事。这一过程,对学生养成耐心严谨、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起促进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

2.3.2.2激发“自豪、愉悦、成就”的情感

篆刻是富有趣味的创造性活动,学生对篆体的新鲜,对章法的惊奇,对刀与石相撞产生效果的好奇,对书画作品、藏书印效果的钦佩。当学生们在一方印章上显示出自己的知识、技能、技巧时,他就会受到鼓舞,从而产生自豪感、愉悦感、成就感。

3.能力培养,提高素养

3.1提高艺术感悟和审美能力

印章是独立的造型艺术,是融书法、绘画、雕刻为一体的艺术。一幅完整的书画作品中少了“印”的存在仿佛就像缺少了点睛之笔,没有了韵味。由此可见,在方寸之间,它蕴涵着气象万千的审美价值。学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的艺术体验,才能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能力 。

3.2提高文化水平和艺术素养

篆刻选用的文字被称为篆体字,一枚古朴精美的印章反映了华夏远古文化。殷墟商周的甲骨文、石鼓文、汉瓦皆可入印。而这些文字年代久远,现在极少应用,所以学生在开始识篆体字的过程中会有“望篆生畏”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采用“猜一猜”、“写一写”等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消除学生畏惧心理,获得成功感产生兴趣。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汉字造字的规律,象形文字的美感,并且让学生对学过的字 “写一写”,掌握篆书的书写要领,巩固学习的效果,并指导学生学会工具书的使用,解决学生认篆、识篆难点,打好篆刻学习的基础。

四、课外延伸,拓展学科

篆刻艺术文化具有多元性,其教学不仅仅只是在社团中开展,还可以跟语文、思品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篆刻小社团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在课堂中碰到的问题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活动,从而得到解决。因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课堂效益得到了不断地提高。通过大量的社团活动,社员的兴趣增强了,探究学习的气氛弄浓郁了,学习能力明显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这样必然会提高学科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卫东.“篆刻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校本课程开发》编委会.校本课程开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张广利.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4]郭艳波.龙南小学校本课程的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1

[5]付全新,王坤庆.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3.9

篆刻培训范文3

篆刻家。出生于1957年,上海人。1978年考入上海丝绸研究所,从事花样设计工作。从事篆刻艺术三十余载。早年拜王福庵的弟子顾剑鸣为师,后得钱君大师的点拨。其篆刻印章融古汇今,独具风格。现任上海市教师书画篆刻研究会会员、上海市教育局孟海印社副社长。多次在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中获奖。工作之余,从事青少年篆刻培训工作,其弟子在各项书法篆刻比赛中屡次获奖。为此,钱君大为赞赏,并挥笔书“嘉惠学子”赠之。

在多年的篆刻研究、实践、教学过程中,俞树栋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此与篆刻爱好者切磋交流,希望大家共同进步。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外观,但是给人们的感觉不一定都是美的,特别是经过人们的主观想象而加工创造出的物品,给人的美观差异更大。

篆刻艺术也不例外同样给人以美和不美的感觉,有的篆刻作品能给人们留下永恒的美感就是篆刻艺术,它能给人无限的享受,有的只能仅仅作为印记之用,不能供人欣赏。

篆刻从古到今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情趣高雅的艺术,它给人以美的享受,并陶冶人们的情操。当前篆刻艺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的眼球,并为此乐此不彼。

历代的篆刻艺术家们,他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篆刻孜孜以求,并对其不懈地研究和探索,使其至美的最高境界。然而,构成篆刻艺术美的最小元素是点、线、面,人们利用点、线、面这三个基本要素,在篆刻的外在形态上,即运用长短、大小、粗细、方圆、曲折等等的不同变化组合,形成一枚枚具有鲜明个人特点的艺术品,从而予人以美的享受。为此,学习篆刻就必须深入了解点、线、面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熟练运用好这种关系和变化,这对篆刻创作来说是十分关键的。

篆刻者都知道,刀法是篆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运用刀法的变化来体现点、线面的关系呢?篆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艺术流派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实际上篆刻家就是通过点、线、面来追求刀法上不同意趣的变化,从而形成不同审美趣向的流派风格

例如:在篆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动与静、刚与柔、俗于雅、轻与重、疏与密、紧与松等等的感觉,是篆刻家们用刀的驱使下进行运动的结果,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个性刀法运用到篆刻中,运用点、线、面等不同手法的组合构成了有规律的运动,表达了篆刻家的创作意图,构成了种种形态,形成了有方、有曲、有直等等的形态,由于这些点、线、面的紧与密、疏与散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美,它不是机械的组合,它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理念、有趣味的美的感受。

如果一个篆刻者没有点、线、面的感悟,很难获得审美的源泉。

当我们在3王福庵前辈的篆刻前,首先要用一种较好的方法来描绘他的印稿:

1、将拷贝纸复在王福庵的印稿上,用2B的铅笔,认真地将王福庵的印稿,以圆点、圆切及平点的方法临摹下来,然后描好的印稿反过来,形成反字,用胶水将四周贴合在石料上。

2、用杂蜡纸,将王福庵的印稿,用圆点、切点、平点的方法用毛笔描好后,用清水拓在石料上。

王福庵前辈的印稿,是运用了圆点刀、圆切刀、平点刀的方法来完成一枚篆刻,其作品严谨工稳、典雅和谐,有一种静态的美

篆刻培训范文4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95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如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志、创新能力也已成为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创造性思维不是模仿现有的结论,而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独创,通过想象、推理得到属于自己的新领悟。初中的综合实践课题材广泛,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最好场所。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利用其特点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启迪学生创造的智慧。

一、营造和谐氛围,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合实践课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对其他科目较少,因此对于教师在教学艺术方面的要求就更为严格,如何在尽量少的时间内赢得学生的认可,是我每学期开学前反复思考的问题。

第一节综合实践课,我决定致一段欢迎辞:“同学们,很高兴成为大家综合实践课的老师。和你们在一起,我好像又回到了纯真的学生时代,非常感谢大家给我带来了青春和活力,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光。同时,也真诚地希望同学们经过三年学习,能够羽翼丰满、展翅高飞。”事实证明这一点给学生留下了

较深刻的印象,语文课写题为《讲台上的风采》的作文时,很多学生都提到了这段个人介绍,他们认为这种自我介绍较为成功地树立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和善友好的形象。

在随后的日常教学中,我注意尽量减少教学的规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积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毫无顾忌地自由创造。同时,在对待班级不同的学生时要有合适的方法,巧妙对待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程度的学生。有些学生因为家庭困难,不能及时采购上课需要的材料,这时,我通常会不动声色地将自己准备好的材料给这些学生,并声明:这些材料请同学们帮忙制作,完成后我还要回收。如此,较好地顾及了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

在进行“水果拼盘”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时,我事先不对学生进行任何讲授,改由学生分组合作,学生先介绍带来的水果名称、产地、营养价值等。其余小组成员自由提问,并根据回答问题的完整度,给学生先行奖励,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水果拼盘的实际制作中来;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后,请代表上台介绍本组成员、水果拼盘的名称、寓意等,再由其他组同学提出改进建议。

在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挥想象,效果是很明显的。学校的校庆活动中,学生的水果拼盘引起了较大的轰动效应,初一7班学生朱某的拼盘就是接受了本班同学“可以在西瓜上插几根迷你烟火”的建议,在台上展示时当众点燃烟火,有很好的反响,学生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二、重视创造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主要有观察、想象、综合实践活动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训练,以此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创造想象的内容,激励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很多在成年人眼里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都会变换一种角色和思维来考虑:这个东西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本学期我校的综合实践课开展了以“方寸之间有文化”为主题的篆刻活动。学生大多初次接触刻章,表现普遍积极、很感兴趣。我曾统一要求学生准备石质的印章材料(如巴林石等),学生会提出“为什么必须要用石质材料?能不能用其他材料(如塑料、橡胶制品)代替?”诸如此类问题。作为该课教师,应该及时发掘这种创造性思维,以积极、严肃、认真的态度予以支持和鼓励,并借此行为为模板启发全体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使其共同找出问题的答案,绝不能以违反操作要求为借口批评、冷落、指责这类创造。在这样的氛围里,或许又有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学生和教师一起找出问题的答案,从而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初步达到一种良性循环。

在实际选定篆刻的内容时,有些学生偏好刻自己或父母、教师的姓名,有些学生喜欢名言绝句,有些学生喜欢美术图案。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不会硬性规定篆刻内容,而改由学生自己选择、设计、篆刻,教师在其中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主要教学生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随时点拨、提出建议,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创新,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内容可进行适当的拓展,启发联想,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篆刻内容将结束时,可以组织讨论学生制作的印章作品优缺点,教师可提示从刻章的整体布局、印稿设计、实际篆刻效果等方面评价,并适当联系实际生活,与外面卖的印章有什么区别?自己制作的印章是否具有经济价值?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学生自己制作印章的过程中,对篆刻的各方面知识有了初步了解,谈起来自然头头是道。

实践证明,“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需要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支等待被点燃的火把”。当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创新意识已经苏醒,一旦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新思维的火把就会被点燃,接着就是创新的熊熊火焰。

三、建立多样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高下不但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同时,课堂教学评价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集中反映。

篆刻培训范文5

第一眼看到杨剑兄所写《千字文》,不禁想起第一次和他见面时的情景。差不多在十年前,杨剑兄到南京考察筹建艺术馆事宜,回程时经过我住处。电话相约,而后一见如故。我告诉他当晚有一好友相约,有家宴款待,邀请同往。他很高兴,当即和我同行。虽不胜酒力,却从不推脱,三下两下便满脸通红,而后就只能靠在椅子上休息,不时开心地大笑着。看来,他是酒醉心明。数日之后,他给在场的几位书友每人寄了一件作品,请求批评指正。这件事令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所以多年不忘,时常念及他的随和、实在。

之所以想起这段往事,是因为由人及书,一直以来都很关注他的篆书创作研究。篆书虽难,幸赖始终有执着之人。

身处当代,必须对历代篆书进行必要的梳理,直接面对的就是清隶。清代碑帖更替,篆隶大兴,越过宋元明三朝低谷,直追秦汉,有突破性发展。乾嘉朴学兴起之后,训诂考据、明经访碑,一时间,篆书与整个社会的崇古之风结合日渐紧密,为篆书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清朝大大小小名头的篆书家就有数百人之多。这些对于当代书家来说,既是一种有效的取法借鉴资源,也会带来强大的限制性。很多人写篆书,玩弄所谓的形式感,不惜夸张变形,变态扭曲,以至于怪异肆虐。其实从某个角度说明了个人心虚,说穿了,也是一种逃避。真正有志于篆书的书家,必须做到迎难而上,在笔法、结体、章法和意境上有所开拓。篆书的难度在于,首先是文字的释读,其次是体系的廓清,再次才是风格的锻造。篆书成就的取得最终要看学问、修养高低。清杨守敬曾言:“未有胸无点墨而成为书家者。”篆书为五体之祖,要求更高。

记得里尔克曾说过,“艺术是万物朦胧的愿望”。杨剑极善于深入挖掘内心深处的一闪之念,强化升华,故而佳作频频。此册《千字文》笔法更为成熟老练,以个人笔墨语言来驾驭、主导,不刻意于一种风格而能有一种风格。我概括为“圆实精纯”四字。

圆。中国古典美学是一种“圆形思维”,这一点突出表现在理论逻辑和实践过程等两个方面。刘熙载论书时有云:“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书法最初处于一种不成熟、不自觉的状态,经过千锤百炼,脱离素朴、幼稚的原生态,逐步走向成熟和自觉,但如果过多地受到理智和意志的严密控制,就会表现出过强的目的性和人工性,难免流于雕琢、做作,最终必须过渡到一种纯任自然、无拘无碍的状态,即所谓的“复归于朴”。杨剑篆书《千字文》的“圆”,具体来说,就是笔画上的圆润,结构上的圆整,对整个篆书体系理解的圆通。书法与人生保持同步,才能够做到最终的圆融。

实。基础扎实,老实人的老实功夫,不刻意于夸张变形,平中见奇。如果经常看杨剑的博客,就能了解他每天的功课。将前后期作品进行对比,明显地感觉他动了很多脑筋。下功夫但不是死功夫,是一种懂方法的勤奋。千万别小视这一点。书坛有很多“伪勤奋”。以为参加大量的培训班就一定会脱胎换骨,以为每天只睡五小时就可以成为名家。如果觉得自己很努力,但最终结果却显示出退步,这就是“伪勤奋”。靠虚假的参训来安慰自己,喜欢他人评述自己是多么努力,却长期劳而无功。书家不能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需要有自己的判断,脚踏实地、问心无愧足矣。一个人内心强大了,才是真正的强大。当勤奋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对待书法就和三餐饭一样,持之以恒,远远胜过时不时的突击强化。

精。主要是篆法上,能够做到识篆、用篆、写篆,精益求精。篆书是静态化的,体系最为复杂,想要塑造出个人风格,较之行草书难度大得多。而从当下来看,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两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对立差异和多样复杂性,正是当下书家所处的现实环境。无数书家尝试以自己的独特模式构建个人图景,期望能够在这个时代中留下印记,角度、理念、方式不尽相同,各显神通,有的直接生硬嫁接,有的不惜混乱搀和,最肤浅的则是直接抄袭、模仿他人、亦步亦趋,必须有深度融合才能有个人风格,经过消化、提炼,直至融会贯通。

纯。主攻学吴昌硕一家而能成自家面目,变短笔为长笔,不失其神韵。沈括《梦溪笔谈》有言:“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以形器求也。世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很多人过于看重书法的外在的形式,却往往忽视了内在本质。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书法会呈现不同发展状态。过去偏重实用和研究,而在市场经济下,多数人趋于迎合口味——这些只是暂时浮在表面上的,始终会有一些书家,保持以往那种一成不变的执着精神。只有保持自己精神的纯正,才能有风格的纯粹。那些搔首弄姿、故意卖弄者,动机不纯,难成大器。

如果说,“圆实精纯”四字是就细节而言,整体上则有一种正大气象。篆书需要正大气象。奇只是为了变化,不能刻意成怪。当下为了适应展厅需要,夺人眼球,拼命使用色宣、泥金,挖空心思拼接粘贴,镶色弄巧、制作装潢,弄得花里胡哨,不过是为了掩饰书写技能的低劣,篆书多见生造讹误,不惜夸张变态,在这条歧途上难以止步,看起来是高头大马,却意蕴浅薄。强调“大”,并不是单纯的宣纸面积大,而是内在的大气。“正”是正宗、正脉、正气,“大”即大气派,大大方方。我大致测算了一下,此册《千字文》格子宽高的比例接近3:4,字形大多体势近方,着意高古,有一种掩不住的大气、正气。但其中也有少数字,可能因为字形本身笔画的原因,如“宇、宙、宫、宿、量、如、于”等,过圆少方,显得有些滑,“背、求、箱、康”等字的局部处理显得局促,当然,这些都是瑕不掩瑜。另外,希望整体上能再多一点随意性。

篆刻培训范文6

常委的退休生活是什么样子?

整整工作了50年,从2003年退休至今,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笑言:“一晃退休又十几年了,不知不觉已成了‘80后’的老人。”

10月26日,李岚清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知识分子与文化修养”讲座暨《中国部分高校校训篆刻作品选》首发式,畅谈他的退休生活,以及他对文学、音乐、篆刻等方面的研究心得。

李岚清说,退休了并不等于生命的终结,往往还有一段很长的晚年。如果放弃学习,没有追求,一个人的精神生命也许就将走到尽头。不仅如此,还可能会很快衰老,甚至带来一系列病痛。因此,退休后他给自己规划了八个字的退休生活:“‘健身,健脑,读书,写作’,现在我有充分的时间学习个人兴趣方面的东西,可以使晚年生活有些乐趣。”

退休后,得了“学习饥饿症”

退休以后,李岚清重拾“童趣”,进行音乐、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学习研究,有时也打打桥牌,求知的欲望似乎更强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好像得了“学习饥饿症”,而且感到其乐无穷。

如今,李岚清每天的生活十分规律。早上六七点起床,工作学习一个小时后吃早餐,如果天气好,没有雾霾,他还会选择散步,每周坚持4次游泳,每次游1000米,有时还与朋友打打桥牌;吃完午饭,简短的午休后,或读书或会客,要么就继续刻印、画画;晚上10点多,翻阅当天的报纸,然后就寝。“有时候刻得正在兴头,还会被老伴强制关灯休息。”李岚清笑言。

对于打桥牌,李岚清表示,牌龄已有60年,觉得坚持下来对健脑很有好处。在现场幻灯片的展示和师生的检验下,李岚清背诵了15个完全没有逻辑的中文词汇,不但能正着背出来,也能反着背出来。

在健身方面,李岚清爱好骑车,可随着年龄的增加,家人和保健医生都不允许他骑车,于是他发动身边的人在淘宝上买了一辆四轮车。当他把自己骑车的照片放在大屏幕上时,现场一片笑声。李岚清幽默地说:“据卖方说,这是他们在中国卖出的第一辆四轮车,当然现在销路已经打开了。”

对于自己现在的生活方式,他编了四句顺口溜:“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节省医药费,有益全社会。”总之,他的目标就是使自己尽量不要过早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李处长”给“邓部长”刻印

本次首发的《中国部分高校校训篆刻作品选》就是李岚清退休后的作品。他认为印章的内涵不仅是实用的,也是美学的精神的,篆刻作品可以反映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

之所以想起刻校训,李岚清表示,校训是学校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体现办学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毕业于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的李岚清说:“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几乎陪伴了我一生。”他想用篆刻这种古老的艺术,唤醒校训文化,让年轻人理解、铭记、践行校训。

讲到篆刻,李岚清还有一段为邓小平刻了两枚印章的趣事。一方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之印”,另一方是“科教后勤部部长邓小平之印”。前一方是历史公认,后一方则是邓小平的“自封”――他特别关心科技工作、尊师重教,故自称“科教后勤部部长”。“小平同志有各种各样的印章,但独缺这两方印,就由我这位当‘处长’的给这位当‘部长’的来刻吧,我想如果我不刻,没有哪个篆刻家敢给他刻的。”李岚清说。

学电脑,请专家讲课,看大阅兵,谈中国梦

回想起今年9月3日在天安门城楼观看大阅兵,李岚清表示,看到军人们的精神状态,看到国产的先进武器装备,他强烈感受到“伟大的中国人民真正岿然屹立在世界之林了”。

李岚清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接一代人不断地努力。他勉励在场的青年人做好这一伟大事业的接班人。

李岚清表示,在他办公室里,一直设有一个小讲堂,每次都由他出题目,请最知名的专家学者面对面讲授各种知识。“用2~3个小时的时间,把他们毕生的精华传授给我。”李岚清感到非常受用,过去是为了工作而读书,现在是为兴趣而读书。

退休后,李岚清有了写书的计划,于是专心学起了电脑,现在上网浏览新闻不在话下,他还能熟练地运用电脑软件编辑和排版。

爱听《卷珠帘》等流行歌,但更爱古典音乐

李岚清特别强调“知识分子与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他的一个观点是:一个人有学历不一定就有文化,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文化修养是多方面的,因为自身爱好音乐,所以他主要和大家分享了音乐与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

谈起自己爱好的音乐种类,李岚清表示,他更爱古典音乐和艺术歌曲,不过当代不少流行歌曲他也爱听。例如《三天三夜》、《蓝莲花》、《卷珠帘》等等,还有R&B节奏、布鲁斯等流行歌曲。他认为好的音乐,无论在歌词和旋律方面都比较美,给他一种传承和创新的感受,传承是回归歌词的美的内涵和曲调的旋律喜感,创新是新时代的青春的激情和节奏。

不过对于有些流行音乐,他也不敢恭维。多年前曾流行过的网络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猪之歌》,李岚清表示,至今对其想表达的含义还不甚理解。还有鸟叔边唱边跳的《江南Style》,一夜间竟红遍全球。

上一篇长城教学设计

下一篇水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