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迥异范例6篇

风格迥异

风格迥异范文1

摘要 海明威和福克纳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是,他们的写作风格截然不同。本文主要从他们的写作主题、文体风格、创作理论三方面论述两人的写作特点。

关键词:主题 文体 理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海明威(1898―1961)与福克纳(1897―1962)是两位伟大的美国现代小说家,也同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海明威是最引人注目最有影响的作家。福克纳则是被评论为研究得最多的作家。1949年,福克纳由于“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获诺贝尔文学奖;1954年,海明威“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获得殊荣。要比较两位作家作品,创作方法,文体风格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广阔而又艰难的研究领域。我们不能不看到,两位作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令人叹为观止,他们在主题开掘、题材选择、形象塑造、情感表现、情节设置、创作技巧、艺术手法等方面迥然不同。

一 主题不同

描写战争和塑造海明威式“硬汉子”性格是海明威全部创作中最重要的两大主题。而在卷帙浩繁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福克纳则描写了南方种植园主世家飘零子弟的精神苦闷。

海明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描写了两次世界大战。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分别描写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明威也成为美国20世纪20年代“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随着时光流逝,作家的思想与笔触也发生了变化。在他笔下,20年代的被战争摧毁了生活目标的主人公,3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成坚强不屈的“硬汉子”,斗牛士、猎人、拳击家、渔夫等。为保持人的荣誉、尊严向厄运抗争到底的“硬汉子”精神,最完美突出地体现在《老人与海》的主人公老渔夫桑提亚哥身上。老人的那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实质上就是海明威式“硬汉子”的精神标志。

福克纳不同于海明威。他主要写美国南方整个受难的历史。他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不断地写“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一共写了十九部长篇小说和七十多篇短篇小说。“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以下简称“世系”)的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生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从1800年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系”中有名有姓者就有六百多人,其中一半是镇上与附近种植园的白人,约一半是黑人,另有一半是白人农民及少数印第安人。这些人物在长、短篇小说中交替出现,而且故事各有牵连。每一部书既独立成文又是“世系”庞大结构的组成部分。这种自成体系的结构正是福克纳所追求的。他认为“不仅每一部书需有构思,一个作家总的产品或作品也必须有一个总的规划。”在“世系”中,南方社会的变迁、各阶层人物社会地位的升降、不同人物精神面貌的变化都得以反映。福克纳本人处在资本主义没落时期,他的人物也多是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衰落时期的人物,他们的精神苦闷与作家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敏感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本质上是共同的。因此,福克纳被认为是一个表现了“时代精神”的重要作家。

二 文体风格迥异

一言以蔽之,海明威的文体简洁而明朗;福克纳的文体则冗长而晦涩,两者恰成鲜明对比。

海明威创造了一种极富个性的散文风格。英国评论家赫・欧・贝茨在《论现代短篇小说》中精辟地指出,海明威是“一个拿着板斧的人”,在他创作之前,文坛上是一派句子长、形容词多得要命的文风,而海明威“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他“斩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他删去了解释、探讨、甚至于议论;他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古老神圣、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直到最后,通过疏疏落落、经受了锤炼的文字,眼前才豁然开朗,能有所见。”这段文字形象地道出了海明威简洁、明朗的风格。

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个片段:1、“涅克安安稳稳地躺了下来。没有任何东西打扰他。这是一个安静的去处。他现在正在好地方。” (摘自《大双心河》;2、“埃布罗河河谷的那一边,白色的山岗起伏连绵,这一边,白地一片,没有树木,车站在阳光下面两条铁路中间,紧靠着车站的一边,是一幢笼罩在闷热的阴影中的房屋,以串串株竹子编成的门帘挂在酒吧间敞开着的门口挡苍蝇……”(摘自《白象似的群山》)

可以看出,海明威笔下的这些画面跟原来的生活一样自然,没有矫饰没有粉彩没有比喻,他只让描绘的人物自己行动、景物自然存在,丝毫不挡其中影响读者的视觉、感觉和思维。我们再看看以下的精彩片段:

“老头儿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那时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俄反光晒成的肉瘤。疙瘩顺着脸的两边蔓延下去。因为老在用绳拉大鱼的缘故,两只手上都留下了皱纹很深的伤疤,但是没有一块疤是新的。那些疤痕年深日久,变得象没有鱼的沙漠里腐蚀的地方一样了。他身上的每一部份都显得老迈,除了那一双眼睛。那双眼睛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摘自《老人与海》)

在此,海明威孜孜以求的是眼睛和对象之间、对象和读者之间的直接相通所产生的光鲜如画的感受。为达到这个目的,他把作者、读者和文学作品对象三者之间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这正是他的文体特点之一。

福克纳的创作也呈现出独具的文体风格,即贯穿于长段文字中表现主题的抒情成分和色彩。他研究过详述文体的运用,这种文体在长段动人的叙述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在《八月之光》中有明显表现,在《士兵的报酬》、《沙多里斯》、《圣殿》中也有运用。下面看看他的一段人物肖像描写:

“他戴一顶灰色硬边新礼帽,不是那种斜盖头顶的百货店流行式样的,而是一种端端正正戴在后脑勺的大礼帽,因此,个儿不高、在一本正经的四方瘦脸上长着一对蓝眼睛的他不是从帽子下面向外看,而是带着毫不掩饰的死板表情从帽子下面向外看,就像昔时的不列颠人,他们相信除非借一顶白人队长的钢盔戴在头上,罗马总督是不会接见他们的。”

以上描写,很难使人想到福克纳精心勾勒的竟是一位打扮整齐的不动感情的飞行员。可以看出他的文体确是冗长的。又比如在著名短篇《纪念爱美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福克纳详述文体的运用也很典型。他的文字古怪不合时尚,荒诞离奇难以理解。此短篇充满了美国南方贵族日趋没落的衰亡气息,氛围怪诞恐怖,特别是艾米丽小姐的内心世界及言行举止不可捉摸,直到文章的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原来是一缕常常的铁灰色的长发”,自此读者才豁然开朗。这个短篇也达到了作家追求南方文学最具戏剧的效果,这种效果和文体采用是密不可分的。

福克纳的抒情性详述文体使他成为最具主观性的作家之一,这使他与海明威那客观简洁的文体大相径庭。

三 创作理论不同

海明威与福克纳的文学创作饱含了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各自杰出的艺术独创性,又分别总结了自己的创作,形成两种理论。

海明威是个感情蕴藏很深的作家,在他那貌似粗硬枯糙的文风外壳下,流动着深沉的节奏,宛如炽热的活火山岩浆。海明威在短篇小说中写了拳击、斗牛、打猎、捕鱼、杀人、违法手术等,有人抨击他是粗狂、麻木、无感情、无文学气质的,特别称他30年代短篇中的人物为“冥顽不灵、只会说单音词儿的呆子”,是“没有头脑、没有过去、没有传统、没有记忆的哑巴公牛”。海明威对此指出,“一切蹩脚的作家都喜欢史诗式的写法”,他还在《午后之死》中答复辩解道,如果作家在作品中自己谈论许多问题、借以表现自己知道的东西多,那么他是在炫耀,他可能因为自我中心而毁了他的作品。19世纪末俄国作家契柯夫曾说,“一个人写得越冷静越不露声色,作品产生的感情可能越深刻动人。”海明威正是如此。

海明威非常喜爱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深受其文学语言的影响。可是,他并未沾染马克・吐温的幽默气息。他作品基调是严峻而悲伤的;他也未陷入乔伊斯晦涩的迷宫。他文风简约而非文字游戏。他总是通过交替使用长篇内心独白和电报式短句,达到绘声绘色的效果。他甚至不惜大肆修改原稿,如《永别了,武器》那男主人公“冒着雨走回旅馆”的结局历来为人称道,可知这凝聚了作家重写三十九次的心血。《老人与海》校对达二百多次,其他作品也莫不反复修改。就这样,海明威从美国现代口语中提炼出一种既流畅又坚实、既清澈又凝练的风格。

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集中总结了近四十年的创作经验,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理”:“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他正好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海明威总是根据他的冰山原理去写作。他认为显现出来的每一部份,有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的。因此他略去他所知道的任何东西,使他的“冰山”深厚起来。他详实地谈到了《老人与海》的创作,它本来可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可以写小说中的每个人物,写他们怎样谋生、怎样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等的一切过程。此外,海明威认为海洋也跟人一样值得写。海明威曾经看见过马林鱼伙伴,看见过五十多条巨头鲸的鲸群,有一次用鱼叉叉住了几乎有六十英尺长的一条鲸鱼、但却被它逃去了。海明威说“我把这些从渔村中知道的一切故事,统统都删去了。然而所要知道的是,冰山的水面以下的是什么。”

从海明威自叙“冰山原理”结合其作品,可清楚看到他给读者留下了“八分之七”的想象思维空间。这种艺术表现上的以少胜多,以简胜繁,以极少言词传达最丰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在海明威创作中臻于完美。

福克纳则不同于海明威。他大量运用意识流手法,深入发掘人物内心世界。他从不同角度描绘人物,增强作品的层次与真实感。他运用“时序颠倒”、“转换视角”的叙事法,以突出历史与现实的因果关系。他采用“对位式结构”、“象征隐喻”等手法,通过晦涩、冗长、生硬、复杂的文字来体现独特的语言风格。由于他的创作,使20世纪的美国文学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南方文学派”。

在谈“世系”的创作时,福克纳说一开始是为写作而写作的,因为他觉得写作是个乐趣。后来他发现自己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值得一写,于是他化实为虚,写了一辈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他说,“我创造了一个自己的天地。我可以像上帝一样,不受时间的限制。这证明了我的理论,即空间乃是一种流动状态,除在个人身上有短暂的体现外再无其它形式的存在……我感到,我所创造的那个天地整个宇宙中等于是一块拱顶石,拱顶石虽小,万一抽掉,整个宇宙就要垮下。将来我的最后一本书,就是约克纳帕法县的末日记。”这里可以看出,福克纳是如何在创作理论思想指导下,有意识地精心构筑营造他的“世系”的。

总之,不同的文学风格体现了不同的精神个体性的存在形式。从艺术上看,海明威是较传统的、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而福克纳采用了种种非理性主义的艺术手法,他是个典型的现代主义者,被尊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家。海明威与福克纳的文学创作成就是美国文学史上绚丽夺目的光环,他们都享有崇高的文学地位。

参考文献:

[1] 海明威,陈良廷等译:《海明威文集――短篇小说全集》(上),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2] 李文俊:《海明威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3] 帕里尼,吴海云译:《福克纳传》,中信出版社,2007年。

[4] 区林、何昌邑:《海明威与福克纳小说比较》,《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5] 张桥英:《浅析〈老人与海〉的多重价值》,《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10期。

[6]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比较文学与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

[7] 张晓花:《海明威“冰山原则”下的小说创作风格》,《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风格迥异范文2

关键词:肖邦圆舞曲;玛祖卡舞曲;波罗乃兹舞曲异同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261-02

一、 肖邦三种舞曲的相同之处

圆舞曲、玛祖卡舞曲以及波罗乃兹舞曲都是以三拍子为主的舞曲,部分舞曲在风格上仍然表现出传统性,在伴奏上使用简单明了的三拍子节奏,而在和弦上则使用简明的功能性和声。同时,肖邦经过不断的努力创作使三种舞曲的题材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之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三种舞曲不是用于当时社会下一种伴奏社交性舞曲,而是从欣赏的角度进行乐器表演的钢琴舞曲。三种舞曲都有一些相同的气质,音乐丰富灵活,引人入胜,肖邦以浪漫主义为基础加之自己特有的音乐语言,将高超复杂的音乐技巧与柔美的诗意结合起来,从而使得舞曲中蕴含的民族性与音乐性充分的展现给观众。

二、这三种舞曲又有各自的不同之处

(一)圆舞曲它是最早起源于14世纪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舞蹈――连德勒舞,在17、18世纪多用于城市中的社交舞会上,到了19世纪则流行于欧洲的各个国家,直至后来演变为圆舞曲。肖邦创作的圆舞曲蕴含着自身独有的特色,他曾两次去往有着圆舞曲之乡之称的维也纳,近距离的领会圆舞曲的特色,这也对他后期圆舞曲的创作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肖邦在巴黎那段时间创作的圆舞曲与当时沙龙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舞曲中体现出了沙龙所具有的鲜艳的色彩游艺机娇姿的媚态。肖邦一生创作的圆舞曲以性质为标准可分为“华丽性的”与“抒情性的”,气氛热烈而活跃,速度较快,力度对比夸张。例如:肖邦与1830年11月至1831年7月在维也纳期间所写的著名的《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op.18)此曲具有节日舞曲的热烈气氛和技术辉煌的音乐会曲性质,节奏鲜明,充满了多姿多彩的情趣,是肖邦最优秀的技巧性圆舞曲。而抒情性圆舞曲旋律较适于歌唱音乐线条柔美流畅,速度平稳,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含蓄情感。例如:1830年,肖邦完成了作品op.70-3,创作这首舞曲的目的是献给他的初恋情人,展现了爱情的甜蜜,这也是肖邦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光,音乐富有柔美的诗意,旋律一遍一遍的歌唱着,动人心弦,色调甘美而纯洁,是肖邦内心真挚情感的写照。

(二)玛祖卡舞曲,它是肖邦创造中最具波兰民间乡土气息的体裁,这一点就与圆舞曲有着不同之处。玛祖卡重音位置多变、速度较快且重音位置多不在第一拍上而在每两小节中第二小节末拍上。肖邦抓住了这些特点,并将它们高度的艺术化。肖邦的玛祖卡舞曲中情感的变化丰富多彩,和声、调式更是独出心裁。有的音乐听上去欢快、矫健、充满生命的活力、有的却俏皮、生动、富于幽默感、还有的则忧郁、深沉、被一种淡淡的哀愁所笼罩。但不论哪种形式的玛祖卡都给听着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让人流连忘返。

(三)波罗乃兹舞曲本来是一种为民间舞蹈波罗乃兹伴舞的带歌词的舞曲。肖邦于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中期这10年间创作了7首波罗奈兹舞曲。 这是他音乐生涯中的腾飞,改变了以往过多的追求华丽,而把爱国主义思想充分的融入到创作的音乐中。肖邦在音乐领域的贡献之一就是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罗乃兹舞曲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戏剧性的音诗。

肖邦这三种不同风格的舞曲,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也给研究它们的人留下了深远的意义:在肖邦所涉猎的钢琴作品中,一首首如歌的美妙的旋律从他的笔下流淌,或淡淡地忧伤,或静静地沉思,每一段旋律都给人以听觉上美的享受。肖邦旋律美的另一个特点是变化的美。肖邦很喜爱在多次回到主题时通过新的变体来丰富它,表现出新的意境。“装饰法”是其中运用的重要方法。他的装饰音是以音群的形式出现,既与旋律融为一体,同时又不失它特有的光彩。这便是三种舞曲的抒情的旋律美。

参考文献:

风格迥异范文3

 

关键词:黄庭坚 诗人 陈师道 中国诗史 苏轼 艺术个性 北宋 文学家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为一代诗人,黄庭坚在中国诗史上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显赫的声名.他的词名亦自不小.与黄同时的诗人陈师道曾说过:"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①晁补之则又说:"黄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也".②山谷之词,虽历代都有评说,但较诸宋代其他名家,未免有门前冷落鞍马稀之叹.然而黄庭坚的词颇值得我们注意.黄庭坚历来主张艺术上的开拓创新,倡导"自成一家始逼真",③在词的创作上,他同样是卓然自立,不肯随人后的.他的词作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

一,迥然相异的前后期词风

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今传《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完整的存词180余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山谷词既有"亵诨不可名状"的俚词淫句,亦有"妙脱蹊径,迥出慧心"的佳篇雅制.词风之异反映出作者不同时期的创作实践.造成这种雅俗并存,美恶共卷情况的原因是"当时以其名重,片纸只字,皆一概收,美恶杂陈,故至于是",所以"宜分别观之矣".④

在宋代词人中,前后期词风迥异则莫如黄山谷.前期词如《归田乐引》:"对景还消瘦.被个人,把个人调戏,我也心儿有.忆我又唤我,见我嗔我,天甚教人怎生受. 看承幸厮勾,又是尊前眉峰皱.是人惊怪,冤我忒扌闰就.拚了又舍了,定是这回休了,及至相逢又依旧."《少年心 添字》:"心里人人,暂不见,霎时难过.天生你要憔悴我.把心头从前鬼,着手摩挲.抖擞了,百病销磨.见说那厮脾鳖热.大不成我便与拆破.待来时,鬲上与厮口歆则个,温存着,且教推磨."可谓俚俗亵诨之至.故清人朱彝尊编《词综》对山谷词去取特严.而后期词如《醉蓬莱》:"对朝云云爱云逮,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里烟水.尊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衤因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则又清雅超拔如是,与传统小词的软婉轻媚自有轻重,刚柔之别,而更接近于苏轼豪放词的作用.致王灼评山谷词"学东坡,韵制得七,八"⑤黄庭坚的词风之所以如此相异,首先是因为这两类词的创作,相距时间较长.山谷的歌词创作旺盛期,集中在青少年与晚年,因为时间跨度大,其间生活屡遭变故,致使山谷词风迥然相异,而后人以其名重,无论雅俗,兼收并蓄,故今人读山谷词,风格有极不协调的感觉.

山谷词中那些风流狎昵的作品,大都作于青少年时期.山谷年轻时有过宴游嬉戏,醇酒美人的快活经历.其性格气质,大概亦属于"疏隽少检"一类.他有一首《惜余欢茶词》正是他早年风流生活的写照:

四时美景,正年少赏心,频启东阁.芳酒载盈车,喜朋侣簪合.杯觞交飞劝酬献,正酣饮,醉主人陈榻.坐来争奈,玉山未颓,兴与巫峡. 歌阑旋热绛蜡.况漏转铜壶,烟断香鸭.犹整醉中花,借纤手重插.相将扶上,金鞍马要 ,碾春焙,愿少处欢洽.未须归去,重寻艳歌,更留时霎.

从这些铺陈中,正可看到作者少时尽欢极乐的生活情形.正由于作者早年的这种生活经历,黄山谷就必然地把本来就被当时人视作"艳科""末技"的词,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狎妓宿娼的谈助,将其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纨绔之气,大胆地寄寓于词.

山谷自宋英宗治平四年(1076)二十三岁时及第后,即调汝州叶县尉,后经学官考试,任国子监教授,三十六岁时知吉州太和县.元礻右时期(1086—1093)在京师秘书省充任史官修《神宗实录》,在此十七年中,山谷作词甚少.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山谷五十岁,哲宗亲政,斥逐元礻右旧党,黄庭坚被控所修《神宗实录》中有不满新法的言论,遂以修史失诬之罪被贬官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据龙榆生先生《豫章黄先生词》编年,山谷共有六十首左右的词可确定作于谪黔之后.约占整个黄词的三分之一.其中如《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念奴娇 断虹霁雨》,《千秋岁苑边花外》等名篇均作于此时.由此可见,山谷歌词创作的旺盛期集中在青少年(及第之前)与被谪黔之后.因为时间跨度大,造成岁月相隔,老少异趣,固是一个原因,但促成山谷词风变迁迥异的根本原因乃是他屡遭贬谪,每况愈下的生活境遇.他在黔州的生活甚为艰苦,他这样形容:"万里黔中不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定风波》)山谷晚年更被贬至宜州(今属广西),境遇更为不堪,作者常常发出深深的叹息:"老来亦失少年欢"(《鹧鸪天》),"心情那似当年日"(《醉落魄》).他失去了产生俚词艳句的生活基础,要寻找新的思想精神的寄托,于是词也就必然地告别醇酒美人,宴游嬉戏,成为作者抒情状物,发泄胸中不平的文学样式.所谓穷而后工,正可从山谷词见之.山谷前后词风之变异,首先取决生活,然亦有其它种种因缘,特别是他的学佛好禅尤对他的词风转变有影响.黄庭坚中年以后所服膺的禅宗,是一种中国化的佛教,探求随缘适性,自我觉悟,实现一种蝉蜕污秽,越尘拔俗的自然人格.加之原来佛学清心寡欲,禅定持戒的说教,必使山谷感到今是昨非,这样,他不仅失去了产生艳歌小词的生活基础,亦失去了创作淫亵之声的思想基础,他的词风也就必然发生变化.

二,疏宕而沉郁的表情方式

婉约诸家作词,大都以含蓄宛转,细密典丽见长.山谷词则不然,他不循此径,别开一路,以疏宕明快见称.山谷不是以细针密线缝制那些雅丽精美的词章,而是以疏宕超逸之笔,表现胸中积郁的情感.所谓疏宕明快,大致是真率自然,不假雕饰.不以细密为结构原则,往往较为自由疏松.婉约派表情达意的方式,往往是以景物烘染开端,首先描写环境,然后一层层地展示人物动态,心理,而心理活动又多是渗透于景物之中,隐含不露.大小晏,秦观等词人,都用这种章法作词.山谷不去步趋婉约派章法,而是"我笔写我心",把自己的感受,心情为结构线索.如《鹧鸪天》一词:

万事令人心骨寒,故人坟上土新干.淫场酒肆狂居士,李下何防也正冠.金作鼎,玉为餐,老来亦失少年欢.茶萸菊蕊年年事,十日还将九日看.

风格迥异范文4

【关键词】同课异构;提高;教学能力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教学方法、设计风格、实施途径,而达到同样的效果。这里的 “同”是指内容的同, 最终效果的同,即起点与终点的同,而这里的“异”是指方法、途径等具体过程的不同。由于老师的个体差异,所备课的结构、风格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有不同风格、方法、策略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一、“同课异构”促使教师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差异,也容易暴露教师的弱点。对于执教者来说,这是一个限时完成任务,固定时间的备课,可以看出执教者对教学内容了解和个人教学智慧的积累程度,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一个展示平台。在异构中,教师们通过对比,看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比如说自己在教学中教态是否亲切、或是有些拘谨、不够大方;语言是否流畅;课堂时间把握是否准确等等,从而进一步改正提升。在面对别的教师所存在缺点时,则应提醒自己切不可犯同样的错误。

而若是通过聘请名师参与校际间的“同课异构”活动则发挥了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与示范作用,影响更为深入。总而言之,“同课异构”活动把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深入研读文本和教材上,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理清教学的每一环节,达到用活教材、激活课堂、教活学生的目的。

二、“同课异构”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教师自身教学风格的形成。

“同课异构”就是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展现出同样的教学内容。每个教师性格特点不同,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不同的教学风格

今时不同往日,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再采用一灌到底的教学方式,而是要通过积极创新,让孩子主动进入学习、求知的状态中去。“同课异构”就是一个让教师尽情进行创新和发挥想象力的平台。因为在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时,各执教老师想要教出特色,必须全力以赴,拿出看家本领,各出奇招。这时,“同课异构”就赋予了教师很大的发挥与想象的空间,就在这个过程中,新点子,新想法也就不断地涌现出来。

比如在大班组《七彩花瓶》的同课异构中,开课老师各显神通,课堂展示各具特色,有的在瓶子上用橡皮泥黏贴;有的用废旧毛线、废旧彩纸黏贴等等。巧妙的教学设计,生活化操作材料的运用,富有启发性的指导,自主开放的教学形式无不彰显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另一方面,在同课异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过相互观摩参考,观看其他教师教学形式,再根据自身条件,不断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最终形成最具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在三位新教师进行的《是蜗牛开始的》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们发现年轻教师青春洋溢,充满活力,和小朋友之间互动性很强,但却容易犯重难点把握不清、对于教材剖析得不够透彻、整个活动缺少一根衔接的主线等问题,而通过“同课异构”,让施教者互相聆听他人的教学过程,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也使每一位新教师在自己已有水平上再“跳一跳”,同时,也使性格迥异的她们形成了如直入主题型、抽丝剥茧型等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三、“同课异构”增强了教师间的竞争与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共同成长。

良性的竞争可以事半功倍。在平常单独式的教学中,由于教师们各自执教,没有比较、交流,根本看不出同伴间的差距。而在“同课异构”过程中,教师们不断地观摩、比较,既能够清楚别人的优势,也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了不落人后,教师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教师间的这种良性竞争,更有利于整个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最后一个苹果》的活动中,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磨课,年段长根据三位新教师各自不同的风格,先请这三位新教师阐述自己设计理念及活动过程,发现这三位新教师在阐述过程中已由一开始单纯地设计教案,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特有的个性加入其中,会根据自身的不足通过一些“语言”间接地来进行修饰。从细微之处发现三位以由单纯地备课、上课,有了一些个人的想法及与同伴间互相较劲的“味道”。同时,在三位新教师阐述结束后,同年段的老师会根据她们各自的特点,给每一位在设计上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让这三个同一内容而不同设计的活动都有了一些各自的亮点。

从设计活动、说课、再修改、最后施教,发现三位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仅有自己的风格也使课堂教学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让听课教师有了不一样的效果,从而使得三个活动有了一种“殊途同归”的感觉。

风格迥异范文5

神话传说 百家汇聚

《名将列传》作为一款宝岛地区出品的网络游戏,游戏风格带有强烈的中华武侠气息!在游戏中玩家将扮演炎黄一族的时空守护者,穿梭在各朝代中与最大的敌人九黎族对抗,让历史能依循正轨运转。游戏虽然是穿越题材,但是却彻底穿越中华上下五千年;上至炎黄,下至三国元明,历史长河中的无数英雄人物皆汇聚于此,组成了这部恢弘大气的《名将列传》!

几千年间的时光变迁构建了无数风格迥异的场景和人物,游戏中不仅拥有《山海经》中千奇百怪的生物、神话中所描绘的仙境桃源场景,而且日本、蒙古等东方多个国家的地域特色也会加入游戏之中。跨越东方数千年的文化历史,游戏建筑也相应的展现出不同朝代的风格景貌。《名将列传》将东方国家武侠文化全部融于一体,囊括了各种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神话传奇,各个国家、朝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也会出现在游戏之中!

飞空激战 猛将云集

这里说的空战并不是飞行射击游戏中的空战,而是类似格斗游戏的“浮空”系统,而且不单单是简单的浮空技一般,而是将敌人彻底击飞到空中,通过华丽的技能体验空中无限连击的爽觉。游戏将主打这一特色,努力将玩家从普通的平面战斗上升到空间战斗!而且为了鼓励这一玩法,玩家在空中杀死怪物可以获得更好的掉落物品,在空中攻击怪物时可以额外提高30%伤害。当然,只要玩家们想做,完全可以感受到上百人同时空中作战的刺激!

另外游戏中的名将系统虽然没多大特色,就纯粹一个宠物系统,但是对于有收集控的玩家还是值得一玩的。毕竟身后跟着西楚霸王项羽、无双猛将吕布还是很拉风的。而且游戏出人意料的采用武器决定职业的方式,目前游戏中有巨剑、羽扇、杵棍、枪戟、拳甲五种武器,每种武器具备不同的战斗特性与武学技能。通过过不同武器的修炼,以及各式内功的搭配,每位玩家都可以养成出独一无二的侠客。

风格迥异范文6

钝刀是钱宇平的绰号,这绰号的来历是缘于棋风。钱宇平的棋风独特,自小学棋,所以不但基本功扎实,而且攻杀的算路也很准。再加上性格上的谨慎他,总是把对手看成是和自己同等水平的人,因此慢慢就形成了中国棋坛独一无二的“钝刀棋风”。钱宇平的“钝刀”棋风浑厚扎实、后发制人。这与马晓春飘逸轻灵,变幻无常的‘妖刀’棋风相辉映,一动一静,一重一轻,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强烈对照。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