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名人名言范例6篇

幸福的名人名言

幸福的名人名言范文1

1、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森村诚一

2、幸福的直哆嗦。——罗永浩

3、谦卑并不意味着多顾他人少顾自己,也不意味着承认自己是个无能之辈,而是意味着从根本上把自己置之度外。——威廉·特姆坡

4、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马克思

5、幸福,假如它只是属于我,成千上万人当中的一个人的财产,那就快从我这儿滚开吧!——别林斯基

6、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左拉

7、劳动是幸福之父。——富兰克林

8、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这是多麽壮丽的事业,这个目的有多麽伟大!——圣西门

9、猝然死去本无甚苦痛,长期累死倒真难以忍受。

10、使时间充实就是幸福。——爱默生

11、幸福和快乐是两码事。——周立波《壹周立波秀》

12、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鲁迅

13、幸福在于为别人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14、幸福不可能十全十美。——贺拉斯

15、无聊是幸福的人的不幸。——沃波尔

16、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17、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露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些奥秘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约里奥。居里

18、一无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罗曼。罗兰

19、只有整个人类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狄慈根

20、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新的人更加幸福。——拉美特利

21、创造,或者酝酿未来的创造。这是一种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于这种必要性得到满足的时候。——罗曼·罗兰

22、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

23、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爱因斯坦

24、背离自然也即背离幸福。——塞·约翰逊

25、牛吃草,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所以还是当一头黄牛最好。我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王进喜

26、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欧文

27、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马克·吐温

28、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并不是一种痛苦,而是快乐,不是悲剧的,而只是戏剧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29、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列夫·托尔斯泰

30、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麽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麽幸福啊!——贝多芬

31、幸福属于满足的人们。——亚里士多德

32、幸福的人由希望援助。——米南德

33、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34、即使自己变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吴运铎

35、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象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很舒畅。人要是没有它,不尽什麽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也就是说,白白浪费。——罗佐夫

36、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穆尼尔·纳素夫

37、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王尔德

38、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麽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赫拉克利特

39、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鲁迅

40、幸福就是至善。——亚里士多德

41、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巴尔德斯

42、幸福是照射在脸上的温暖阳光,瞬间就成了阴影。——安妮宝贝《彼岸花》

4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44、当你幸福的时候,切勿丧失使你成为幸福的德行。——莫罗阿

45、建筑在别人痛苦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阿·巴巴耶娃

46、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艾青

47、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爱因斯坦

48、幸福,是心灵的醉意。——席慕蓉

49、幸福在于自主自足之中。——亚里士多德()

50、独有一枝红,秋晚花才放。——吴承恩《生查子》

51、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马克·吐温

52、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安妮宝贝

幸福的名人名言范文2

2、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3、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

4、一无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

幸福的名人名言范文3

相反,那些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如果他很悲观,对待任何一件事都不满足,那么他看似是幸福的,其实他却活得十分痛苦。

幸福是人人希望所得的,而痛苦则是人们所排斥的,但人们往往被名利所冲昏了脑,只想着如何去升官发财,而忽略了快乐,无忧无虑才是世上最宝贵的幸福。

想必大家小时侯都看过《伊索寓言》吧!其中有这样一个寓言——

幸福的名人名言范文4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创作背景

> 这首被热爱海子的人们格外喜爱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后,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附近卧轨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轻松欢快与实际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也许,正是从这首诗中,我们得以窥见诗人最后的生存思考。这个用心灵歌唱着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他与世俗的生活相隔遥远,甚而一生都在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20世纪80年代特殊的精神氛围,海子是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象征,代表了某种价值理念和精神原型:以超越现实的冲动和努力,审视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质疑生存的本质和存在的理由为核心的激进的文化姿态和先锋意识。

赏析

海子的抒情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言质朴,意象本色,思路飘逸,形式工整,读后令人感到意犹未尽。撇开海子的身世,以及令人触目惊心的写作时间,将欣赏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这首诗的语言及意蕴揭示上。

一、题目

这首诗最令人难忘的就是题目,以及它所包含的意蕴张力。就其语言表层分析,一望便知,一看就懂,然而,我们心底总涌动着两种思维的焦虑:

(1)为什么一定要“面朝大海”?

(2)“面朝大海”如何看得见“春暖花开”?

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然是一种海市蜃楼,然而这是海子所能感受到的一种明丽的幸福感受。

当然,花应该开在炎热的土地上,海子却让他固执地(“我只愿”)开在自己的幸福之海上,开在自己的理想的追求中,现实中的一切(“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只为了养活自己的躯体,以使自己的心能够跳动,使自己的想象能够飞扬。

这个题目的意蕴张力在于,它将我们现实中的思维定势扯得七零八落,然后万花筒式地重组,用自己强烈的主导意念使它明丽起来。如“春暖花开”至少有(1)房子的布置(2)周围的景色(3)诗人的心情等日常意蕴,然而在这里被海子泛化为一种幸福感了,从而让我们处于一种扭曲的快乐中。

二、结构

第一章:最核心的语言是两个“从明天起”,并点出“幸福”这个中心意念。很显然,今天的海子是没有幸福感的。海子通过自己的描述,将明天的幸福生活降低到俗世生活的最低限,点明了今天的生活太为世俗繁琐所羁绊了。

第一章主要讲营造幸福生活所做的物质层面的事,二三两章主要讲精神层面的事:通信,祝福。需要指出的是,他给熟悉者通信,给陌生者祝福,目的都是希望他们幸福,和自己一样的幸福,如果幸福的形式不同,但幸福的体验应该是一样的,所以最后一句,海子表达对自己所感受到的幸福的绝对自信。

三、语言

1、个别:质朴而富有意蕴

(1)“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喂马,劈柴,如何能周游世界?海子是喜欢周游世界的,每每把身上的钱花得精光,因此他的周游,不是基于物质的,主要是精神的流浪。

(2)“幸福的闪电”。闪电必须要有撞击——由面朝大海和春暖花开撞击,由明天和今天撞击,由亲人和陌生人撞击……

(3)“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新生才取名,取名就是祝福新生,新生的祝福必须赋予新的名字。

(4)“我只愿”。这是诗人的固执,是对理想的献身,是对美的崇拜。

2、整体:工整而富于变化

第一章:以两个“从明天起”对称引出幸福,明确点题。

幸福的名人名言范文5

民间“拍客”也不甘寂寞,各种模仿央视体的幸福调查视频也纷纷上网,不少被访者的回答和表现都令人发笑。但不论官方或非官方的“幸福采访”,都不约而同呈现出一个特点——较年长受访者的幸福感普遍比年轻人强。也许,经历过贫苦年代的人们,更珍惜当前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毕竟“幸福”是相对的,有比较才有幸福。

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经合组织“统计、知识和政策”第四届世界论坛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表了“幸福观”。他表示,“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

这让人联想到一句电影台词,“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是的,如果连人的基本物质需求都满足不了,妄谈“幸福”就是自娱自乐。

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幸福程度和经济发展呈正相关。2010年“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显示,全球155个国家的幸福排行中,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和荷兰等幸福感最强的国家,都是人均GDP达3万美元的高福利发达国家。中国的幸福指数排在125位,是幸福感较差的国家。

这样的排名显然有异议。看看电视新闻和幸福调查就知道,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这种幸福还有旁证,据《环球网》转述朝鲜中央电视台消息,该国的国家幸福指数中,中国以压倒性的100分,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朝鲜排名第二,美国则名列榜尾。

是的,尽管我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但经济增速却常年领先,远非美、日等发达国家可比。若以GDP总量做依据,中国可能真是“最幸福”的国家。不过,若比照人均GDP,个体的幸福感倒不见得乐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11年我国人均GDP为5414美元,全球排名第89位。

归根结底,一个国家幸福指数高低,还在于老百姓幸福不幸福。如果非要把幸福和GDP扯上关系,那也要看人均GDP,看与老百姓有关的GDP,而不是看总量。如果老百姓不能分享GDP增量的成果,GDP与老百姓的幸福就无关。

9月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了《2011中国薪酬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增长,使得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不升反降。

该报告引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比9.2%的GDP增幅少了0.8个百分点。同时,上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幅为24.8%,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为20%,增速远高于居民收入。

过去几十年,我国GDP总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人均收入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依然处于中下水平。政府财政收入用于公共卫生和教育的开支占GDP比重,也处于世界落后水平。

中国素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之说,通俗的讲,就是幸福不在于GDP的多少,而在于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当然,这种说法也许稍嫌偏激,但当前社会中不少矛盾,都源自贫富差距过大。目前,反映社会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逼近0.5的警戒线,收入最高10%家庭的人均收入是最低10%家庭的65倍。这种“不均”,已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

收入分配不公,不仅存在于贫富家庭之间,也存在于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如同人保部报告中提到的,在全社会的收入分配中,政府财政和企业拿走了大头,劳动者个人收入却在减少。而在企业内部,强势的国有企业拿走了大头,弱势的民企只能捡些小头。

幸福的名人名言范文6

由几家媒体和社会团体主办的“2009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近日揭晓,杭州、成都、宁波、西安、昆明、长沙、南京、银川、南昌和长春等10个城市入选,其中杭州市因为连续几年在调查推选活动中表现优异,成都市因为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中对民生贡献突出,分别获得“特别大奖”。据介绍,这次评选涉及城市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房价、治安状况等12项指标,调查公司入户调查覆盖60多万人,报纸、手机短信和网络问卷调查累计近3000万人。

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品质

与2008年相比,本次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中,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数量有所下降。看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居民开始关注经济指标以外的因素。

就入选的副省级/地级市来说,那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必然特别注重民生问题的均衡发展,要么是丰富教育资源,要么是城市品质提升;而那些中度发达城市由于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压力较小,也颇受青睐;另外,那些拥有独特风景资源的城市也往往得分较高。这些都说明,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品质。

连续几年的城市幸福感调查显示,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能完全代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程度,社会总体幸福感更应值得关注。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很多与经济无直接关系的因素,例如情感状况、社交关系、生活环境等。

人情味最浓:成都、宁波、杭州

人情味,是指被调查者对当地人情味浓厚程度的感受。综合五种调查方式的结果看,成都、宁波、杭州等成为人情味最浓的城市。上榜的城市大都是一些休闲特征较明显的城市,生活节奏相对较慢。

就县级市而言,人情味最浓的前三名分别是:山东邹平县、江苏宜兴市和江苏吴江市。

就业机会最满意:

宁波、成都、西安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以出口为主的城市就业机会减少,在就业机会满意度方面,注重自身创业的宁波位居榜首,成都、西安紧随其后。

而县级市进入前10名的基本上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名列前茅的是:江苏宜兴市、山东邹平县、江苏吴江市。

交通:银川最满意

有趣的是,无论是问卷调查、网络调查,还是报刊、手机短信投票,对于自己城市的交通状况满意度最高的都是宁夏银川,大部分大型发达城市则未入榜。若想在交通状况方面获得居民的肯定,大型发达城市任重道远。

而很多县级市虽然经济发达,但人流量和交通状况尚在负荷之内,因此很多相对发达的县级市在这一项调查中仍位居前列,其中江苏宜兴市、山东邹平县、江苏吴江市列前三。

生活便利度南京获第一

与2008年的调查结果不同,这次进入生活便利幸福度前10名的城市多了一些新面孔,南京荣登榜首。

而生活便利幸福度排名前10位的县级市,一方面自身发展较好,另一方面都紧靠发达的地级市。前三名分别是:山东邹平县、江苏宜兴市、江苏吴江市。

西安、杭州、成都

医疗卫生幸福度最高

关于医疗卫生方面的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入选的既有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比如杭州,也有诸如西安、成都等中西部地区。

对县级市来说,长三角城市的医疗卫生整体优势非常明显,占据了前10位的大部分席位。山东邹平县获得冠军,江苏吴江市、湖南长沙县分获第二第三。

南京继续领跑教育幸福感

和2008年调查结果类似,在城市教育状况幸福感的排名中,南京继续领跑,位列榜首。西安、杭州分列第二第三。教育质量的满意度,既与当地知名高校的数量正相关,更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关。

教育状况幸福感排名前10位的县级市榜单上,山东邹平县、江苏宜兴市、江苏吴江市位居前三。

安全幸福感最高城市:

宁波、西安、杭州

在城市治安幸福度排名前10位的副省级/地级城市中,宁波夺得冠军,成为居民的治安幸福度排名最高的城市,随后是西安和杭州。县级市的城市治安幸福度排名榜单上,山东邹平县夺得冠军,江苏吴江市、江苏宜兴市分列第二第三名。

环境:杭州、成都、宁波、西安幸福度高

就环境幸福度排行榜前10位的副省级/地级城市而言,杭州、成都、宁波、南京、西安等地的山清水秀或环境不断改善获得了市民的好评,分列前四。县级市的环境幸福度,山东邹平县、江苏宜兴市、江苏吴江市分享前三名。

房价幸福度:昆明一马当先

居民对于所在城市房价的幸福感受,位居前列的几乎都不是超大城市,昆明一马当先,紧接着是宁波、成都。

而房价幸福度较高的县级市,大多临近大城市。可能是因为这些县级市的市民通常将本地房价与附近的大城市比较,因此获得幸福感。山东邹平县、江苏宜兴市、江苏吴江市分获前三。

经济发展幸福度:杭州第一

就经济发展幸福度而言,副省级/地级市中,杭州排名第一,随后是昆明、宁波、成都等。一些大型经济发达城市未能进入前十,这可能是由于市民对于城市发展的感受,并非取决于当地的GDP总量,而是取决于城市的发展速度是否容易被人们所感知。

而县级市的发展幸福度却和经济规模一致,排名前10位的城市,基本上也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山东邹平县、江苏吴江市、江苏宜兴市分列前三。

文化娱乐:成都登榜首

成都居民2009年在大多数幸福度指标上都给出了不错的评价,文化娱乐幸福度也不例外。其他获选前10的城市大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经济水平较高。娱乐幸福度排行榜上,成都、杭州、长沙、昆明、宁波分列前五。

县级市中,娱乐幸福度排行榜前四名的城市是,湖南长沙县、山东邹平县、江苏宜兴市、江苏昆山市。

文明程度:

杭州、昆明、西安位居前三

市民文明程度幸福度排行榜前10位的副省级/地级市,与教育幸福度前10名的城市大部分重合,这显示出教育与文明有着不可忽视的正相关关系。杭州、昆明、西安、成都成为市民文明程度幸福度排行榜上位居前四的城市。

在县级市的文明程度幸福榜上,江苏宜兴市获第一,山东邹平县、江苏吴江市和湖南长沙县位居其后。

在整个调查及其成果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于幸福的体验与追求,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阶段,对于幸福内涵的理解肯定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幸福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一劳永逸。

(《望东方周刊》2010年第1期,作者为该刊记者)

“最具幸福感城市”与最“善感幸福”的市民

幸福在哪里?幸福“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幸福她也在市民对城市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医疗卫生水平等各项指标的感受中。当然,也有人对“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不敢苟同。一些网友认为,杭州2009年先后发生“胡斌飙车肇事案”、“魏志刚醉驾肇事案”,成都2008年底发生“孙伟铭醉驾肇事案”,2009年又发生“唐福珍拆迁自焚案”,昆明2009年先后发生“躲猫猫事件”、“少女案”、“疑犯纸币打开手铐自杀案”,这几起轰动全国的大案、疑案,分别给杭州、成都、昆明蒙上了沉重的阴影,不想这三座城市都戴上了“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桂冠,岂不可笑?

面对这样的质疑,评选活动主办方自然并不难回答。比如说“幸福感”是一个包括了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某一领域发生的个案尽管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不至于影响“幸福感”的总体得分,云云。其实还可以有更简单的回答――我们严格以调查数据为证,拿统计结果说话,你不服气不行。

对城市市民的幸福感进行调查,要得出可靠的、有价值的结果,应当有两个基本的条件。第一是调查的手段要科学,不能弄虚作假敷衍了事,设计的内容也要科学,不能就“伪问题”进行“伪调查”。第二是被调查者对幸福的表达要客观真实。在“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评选中,第一个条件看起来应该没有问题,因为执行调查的是一家口碑不错的调查公司,调查涉及的12项指标也都比较实在。第二个条件把握起来则可能比较困难,因为“幸福感”终究只是人的一种感觉,它天然具有模糊、混沌的特点,你一定要对它进行调查统计并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数,这样的结果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人的感觉吻合呢?

据说幸福感调查(也叫幸福指数调查)在国际上很流行,中国搞城市幸福感调查是有“国际惯例”可循的。记得前两年,英国有两个社会团体联合了一个《幸福星球指数报告》,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的居民幸福指数进行大排名,中国人排在第31位,比日本人(第95位)、韩国人(第102位)、英国人(第108位)、新加坡人(第131位)和美国人(第150位)都高得多。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在世界上排名相当靠前,主要在于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比较实际,比其他一些国家的居民更容易感受到现实的幸福,也更善于表达自己的幸福。这种分析未必十分全面,但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幸福指数的高低,与居民感受和表达自己幸福的能力有直接关系。

同样,一个城市市民幸福感的高低,实际上也与市民是否“善于感受幸福”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市民对幸福的期望值不高,感受到幸福的能力就会比较强,他就比较容易给城市的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医疗卫生水平等指标打出高分。正如有人“善感多愁”,有人也会“善感幸福”,所以比较容易培养起自己的幸福感。即便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如意,也时不时耳闻目睹到城市里发生的一些闹心事,但“善感幸福”的人总能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不会让它们影响自己对眼前幸福的感觉和享受。

上一篇玉真公主

下一篇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