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手抄报范例6篇

长征手抄报

长征手抄报范文1

民族传统文化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民族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1)

民族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2)

民族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3)

民族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4)

民族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5)

民族传统文化手抄报的资料: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这一天你到大街上去看看,到处是喜气盈门。

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我们的寒假作业中就有一项是抄写春联,有“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春色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等等,我还上网了解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抄写了春联,我才知道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开阔了视野,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剪纸、戏剧等等,有待我们继续学习。

民族传统文化手抄报的内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我们课本上学过的唐朝的唐诗,还有没学过的宋朝的宋词、元朝的元曲;我们经常提到的琴(古筝)棋(围棋)书(书法)画(国画);还有民俗节日(比如中秋、重阳、春节)等等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中华成语。

就像我见过的陈汉东伯伯,他用成语接龙的方式把2008个成语围成五个环,象征着2008北京奥运的五环。

第一环是:天下第一、一脉相承、承前启后、后继有人-------意有未尽、尽忠报国、国利民福、福寿齐天。

第二环是:天下为公、公正廉明、明心见性、性烈如火------意在笔先、先入之见、见物思人、人众胜天。

第三环是:天下一家、家见户说、说短论长、长命百岁------食不求甘、甘拜下风、风和日丽、丽日中天。

第四环是:天下大同、同心一意、意广财疏、疏财仗义------世代相传、传世之作、作威作福、福地洞天。

第五环是:天长地久、久负盛名、名副其实、实事求是------来去自由、由浅入深、深明大义、义薄云天。

陈汉东伯伯创作的中华成语龙,从天开始,以天结束形成了五个大圆环。不但很有意义,而且又好记又好玩。我想,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传统文化手抄报模板

2.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的模板

3.最简单漂亮的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

长征手抄报范文2

“生产队长(村民小组长)这个词,对我来说很陌生,怎么定位,属于哪个级别,我搞不懂。”张世抄的女婿说。

张世抄的二哥,生于1945年的张世金,曾有过数十年担任生产队长的经历。生产队为生产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管辖下的独立预算单位,每名农民的身份为“社员”。生产队委设有队长、副队长、会计、出纳、记工员、妇女队长等,统一调度社员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1963年,张世金被社员选为东坑大队横排生产队长。“那时选举没像现在这么隆重,由社员举手表决,超过一半即可通过。”张世金说。

生产队长并不是一份轻松的活儿。张世金要比别的社员“出工早,收工晚”,白天一大早就要安排好全队50多户的劳力参加生产劳动,在“”期间,除了节日,“天天晚上打着手电筒开会,开到九点多十点,不参加会被扣工分”。

张世金还要隔三差五搁下家里无人照顾的老少,到大队或区里开会。开会期间,每餐要自己掏粮票和1毛1的生活费,那时,一个劳力一天也就只能挣几毛钱到1元不等。

生产队的回报是,每年30元到50元的补贴,用于晚上开会的手电筒电池和通知开会、参加开会来回奔走磨破的鞋子。

一直到1973年,因为“那时生产队长确实很累”,家庭负担重、无暇照顾家里,张世金卸任,加入耕山队,参加砍树、种树、种地瓜。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大队恢复到制度以前“村”的体制,生产队也逐步过渡到“村民小组”。

1984年,张世金再度当选时,已成为“村民小组组长”。从治安、计生、征兵到交通,再加上横排位于市郊,时不时要应对卫生检查,事无巨细,作为最基层的执行者,村民小组组长张世金都得亲自过问。

到张世金最终卸任的2006年,这二十多年里,横排小组经历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大潮。除了在响应“专业种菜”政策时,小组集体一百多亩土地被分了出去,上世纪90年代以来,横排小组的土地还面临来自水电站、火车站、学校、房地产开发商等各方的征地。

张世金表示,集体土地的征收都得经过小组里每户村民表态、签字同意,每块地的补偿标准、补偿款都是公开、透明的。

2006年,张世金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现在都是大学生,自己没念过书,没文化”,主动卸任。

经过小组村民每户代表的选举,弟弟张世抄接过了接力棒。张世抄在上世纪末的下岗潮中下岗后,承包了一个小市场,安置下岗工人摆摊卖菜等,有媒体对此曾作报道。

经过一轮轮的征地之后,横排小组除去自留地,已经没有多少土地剩余。2007年,在面对另一个征地项目时,村民没再同意。经过协商,小组决定将这片未被征用的土地建成一个类似大仓库的项目,供外面的人租用。村民有自主选择权,村民小组将土地折价退钱给不愿参与投资的村民,愿意参投的,每个村民算一股。项目建成后,参加投资的每人一个月预计可以获得300元的收入,细水长流,使得没有社保的村民能有一个最低的保障。

原生产队于1958年建成的大食堂现在也已出租,所得资金全部派发给小组里的老人。现在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可以拿到100元,相当于村民小组为这些老人提供的一点福利。

长征手抄报范文3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历史活动的开展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下面简介几种常用的方法以供同仁参考。

一、编演历史情景剧

如自编自导自演《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短剧,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文成公主入藏》历史短剧分成四部:“少年文成公主”“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负责一部,由小组长具体负责。然后布置学生去搜集有关“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历史资料。任务布置后,全班学生开始收集、整理资料,编写剧本,熟悉和排练剧本。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历史短剧的活动形式,将书本“死”的历史知识变为“活”的实践演出,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和迁移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举办历史故事演讲活动

平时上历史课,学生最喜欢老师能穿插讲一两个历史小故事,他们听得认真、听得入神,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讲故事。如:布置学生收集、编写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小故事,举办历史故事演讲活动。通过历史故事演讲活动,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写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历史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举办历史手抄报活动

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做历史手抄报。如:在纪念长征七十周年的活动中,布置以“纪念长征”为主题的历史手抄报活动。通过做手抄报,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搜集、整理能力和设计手抄报版面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和审美的能力。

四、召开专题讨论会

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由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报刊上有争论的、又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或让学生直接就书上的人物、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展开讨论。如,在中国古代史中讲述《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一课时,可以“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为主题组织讨论会;在世界近代史中讲述《欧美国家的社会巨变》一课时,可以“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为主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开阔学生的眼界、形成历史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从现象到看本质的能力。

长征手抄报范文4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G623.2

一、趣味识字法的特点

1.趣味识字法生动有趣,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段正好在6-7岁,这一阶段的孩子他们表现出来的年龄特征是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贪玩、好动,对新奇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而趣味识字的教学内容贴近儿童思维的实际情况,字形从简单到复杂,配图色彩鲜艳、D片内容生动有趣,学生一见便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加上教师一改以往反复的抄、读、写的陈旧学习方法,使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法、故事引入法等灵活多样、较为新颖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儿童的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2.趣味识字发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文字是一种枯燥的书写符号,低年级学生面对这样一项枯燥的学习任务难免却步,但是趣味识字的教学方法却能够很好的克服识字教学的这一困难。在趣味识字过程中,教师很好的利用了儿童认知思维中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把形象化的事物与图片带入课堂,以往枯燥的教学方法以生动的动作和语言来代替,并适时的加入多媒体视频内容,激发出了学生强烈的加入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一来激发出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潜能,不但完成了课堂教学识字任务,还顺利的开展了学生发散思维培养自主能力的目标。

二、低年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当前,在小学生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把要学的字和它的拼音写在黑板上,然后带领学生朗读,等到学生发音标准时,就让学生成倍地抄写汉字。这种机械、乏味、固定的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根本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只是机械式地跟读,读完就抄,长此以往,形成惯性,因而根本没有形成自己主动识字、读字、练字的意识。这就导致学生在识字练习过后再次遇到这个字时,只觉得熟悉,却读不出来,或者听到拼音的时候,似曾相识却写不出来。此外,部分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课后进行大量的练习有助于加强知识记忆,因而都会在课后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内容无非就是抄汉字、抄词语、抄句子。但是,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集中、没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大量重复性练习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加强其记忆,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忘记。小学生只是被迫为完成作业而写,根本没有理解,这种方法也就起不到长期作用。

三、低年级小学语文识字趣味教学方法

1.运用巧妙的方法教学

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纯粹的讲解,否则学生只能产生短期比较清晰的记忆,时间久了势必会遗忘。从长远角度考虑,教师可运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如猜谜语,编儿歌等加深学生对所学生字的印象。

猜谜语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娱乐活动,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开发学生智力的有效方法。在猜谜语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学会了这种方法后,他们也会自觉运用到其他汉字上,以“弯”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编谜语:一点一横长,两竖在中央,一边一个点,弓字在下方。这样学生也能自觉联想到“变”字。而编儿歌属于加深印象记忆法,把文字以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鉴于歌唱形式的顺口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反复歌唱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教师可把生字编成顺口溜引导学生做类似的模仿,如:一人为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学生通过自己自编自学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此外,在教学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识字技巧。像动作表演记忆法,加减表演记忆法等。动作表演记忆主要是通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例如“走”可以和走路联系在一起,“跳”可以和跳高联系在一起。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演,加深对生字的认识。而加减表演记忆法是由一个字联想到与它相近的一系列生字,这种串联式的教授方法由于其较强的联系性与直观性,相比于普通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消化,便于记忆。以“草”为例,教师给出一个“草”,学生就会自然而然想到“花”等汉字。

2.展示识字手抄报,创新趣味识字展评

手抄报是小学生学习常用的一种形式,在手抄报的设计、绘制、完成过程中,能促进学生动手实践,深化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将美术、语文知识结合起来,以每个星期为单位,完成一次手抄报的绘制和展示活动。手抄报可以以一张张单独的手抄报形式,约定一个星期的某节课展开师生互动交流、展示,也可以张贴在班级墙上,供其他学生欣赏交流。

手抄报设计可以围绕一个单元中所有难以识别和认识的生字展开,也可以围绕某个主题展开设计,基于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配上图片、手绘图案、张贴图片等形式,设计出惟妙惟肖的生字场景,如此,美化手抄报的形象与内容,让学生都乐于交流、欣赏,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和记忆生字。识字手抄报的设计与展示,可以邀请家长、教师一起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和师生感情,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3.定期趣味评比

小学生年龄小、求胜心强,对老师给出的良好评价很重视。好的评价可以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会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进取。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在定期展开比拼活动。例如,将学生划分学习小组,小组比拼时派出一个代表,轮流出战。教师定期进行汉字默写大赛,让每组派代表进行参加,每一轮胜出者都可以获得奖励,最后给获得奖励最多的小组授予“汉字王”的旗帜。但是比拼定期这样,旗帜由胜利的小组取得。因此,获得称号的小组会为了保持荣誉而相互监督、精益求精,没有获得称号的小组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互帮互助、再接再厉。这样不仅可以全面调动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还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结束语

“成功的教学并不是强制产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学是学生思想的栖息地,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满足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需求。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而言,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形形的汉字构成了丰富的世界,只有学好汉字,才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学习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王霞.优化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3)

长征手抄报范文5

一、手抄报的设计注意了以下几点

首先设计好名称。小报的名称不但要响亮,有意义,而且要富有时代特征。如《新蕾报》、《少年成才报》、《未来的作家》等;其次手抄报的形式要求新颖,有特色。报头应力求美观大方、醒目,各栏目名称的书写要做到清晰小巧,和谐一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再次手抄报的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引人入胜。小报的内容始终围绕素质教育的主旋律进行,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以贯彻教育方针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如,心声,读书感悟,小作家,小试验,小百灵,校园内外等内容,其中《人海拾贝》(积累民间俗语);《古典瑰宝》(积累故事文中的千古名句);《妙语连珠》(积累优美词语);《警钟长鸣》(积累名人名言)等栏目学生普遍喜欢,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每次的内容都图文并茂,让人耳目一新。

二、校园手抄报在管理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其自觉参加管理,激励措施主要有几种

1.激发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使每个学生产生创作欲望进而逐渐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选择意识。

2.加强竞争:把学生发表的作品数量和质量作为评选优秀班级及优秀学生的条件之一,使各班之间,学生之间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3.大力表扬:作为班主任我非常重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出一期手抄报,都及时给做出贡献的学生以表扬或戴“红花”鼓励,同时要在班内开展一些交流活动,及时总结经验。

长征手抄报范文6

不知春秋几许,这前人栽种的良树,已为后人带来福祉,馆藏手稿中明清诗文、专著、日记、笔记等稿本和名家尺牍就已达15万件,另有近代名人档案数十万件。着重收藏的是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艺术家、教育家、社会科学家和新闻出版等领域的文化界人士和部分捐赠的手稿与作品。作品类型有小说、诗歌、散文、剧本、译作、论著、评论、传记、回忆录、讲话稿、序言、报告,其中既有皇皇巨著,也有零篇断章,观者可从名家的笔底波澜中,纵览名家名作的纸上春秋。

漫谈中国名人手稿

法律上有司法解释,而对手稿的解释是指作者以文字、符号书写的稿本,也是指各类作品的原始记录,是作者正式印行(或传抄)前的各种文本的原件。

可以这样讲,手稿的单一存在与作者亲自对文献进行的校勘工作,是为研究其本人的思想,还原原始体法,以及出现修改时是经历怎么样一个经过。通俗来讲就是平时修改文稿所用的圈点画涂,虽说不讲求美观,但足以对作者在斟酌字句时的思想空间有了管窥。这样一来,学者对作者的创作研究就能挖掘到重要的参考价值。它有印本所未见的特殊信息,部分重要的手稿还具有不可再生的文物价值。

对于中国文化名人手稿的研究,除了遗物、字画以外必然就是手稿的显现。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散文集之一的《随想录》就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例子。在1978年,香港《大公报》的编辑潘际炯为副刊栏目“大公园”向巴金约稿。巴金此时对正在翻译的赫尔岑回忆录往事与随想题目上有了灵感,于是在潘际炯的副刊上开辟“随想录”专栏。《随想录》手稿的第一页里就提到了当时刚刚在国内上映的日本影片《望乡》,这部描写南洋娼妓的电影,一时引起热议。对此巴金也在“随想录”专栏谈了自己的看法。这个连载长达八年的专栏,倾注巴金全部的人生经验来创作,他直面人生中的“灾难”敢于“说真话”,在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中树立了活招牌。这《随想录》的第一集手稿,阅读几经修改的手稿痕迹,阅读手稿中修改的严谨与优雅,也顺着他的心灵轨迹带入他隐藏的思绪中。

美术界的丁聪先生,虽是个画家,但他与巴金早在抗战前便认识,其后曾有过多次合作。新开放的“巴金故居”里就挂着一幅小丁为巴老作的肖像画,这张画低头时的神情抓得很好,丁聪是根据巴金创作《随想录》时拍摄的工作照而绘画的。他们一个搞文学,一个搞绘画,相得益彰。

丁聪用幽默的笔调在《小丁自述》中写道:“我好像是个老也长不大的老小孩,屡跌泥坑仍然不谙世事。”虽然字数不多,对自己的评价却高度提炼,到位精辟。他1935年作的漫画《闹意见》里题写:“你说他不好,他说你不好,锄头上了锈,田园长茅草。”这种还未出集子前的散稿,虽不完整,但足见漫画的笔触与调侃快、准、狠。他的漫画与自述手迹,应该不难看出其内在是活得明白,活得真实的一个人。

茅盾的《走上岗位》一稿,用了墨水毛笔书写,这个以抗战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手稿研究学者陈子善教授在专题讲座中讲了手稿中第一段的一处修改,茅盾先生将“而且已经在流血了”一句中的“而且”画掉,重新添了四个字“也不知道”,变成了“也不知道已经在流血了”。这个小小的改动,对他描写上的考虑是很贴切的,这对研究者来说,可以发现作者在写作时的思想变动。茅盾在做这个改动时,琢磨这个“也不知道”比“而且”更说明小说主人公在惊慌的状态下,更准确地反映小说的场景面貌。这样一来,文人用字的态度可见一斑了。

“九叶”诗翁的手抄本诗集

如果不讲名字,你是否知道“九叶诗派”的掌门人是谁?如果你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深厚修养的话,那这位享有盛名的诗坛作家你一定不会陌生。2002年春节,这位生于天津的江苏淮安人,决定将自己用小楷手抄的线装本诗作手稿《封题寄远》以及其他诗稿、书信等二百余件捐赠于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这位捐赠者就是王辛笛老师。

他的这件手迹,来之不易,十分珍贵。这是辛笛1979年亲自为他的一位知心女读者手抄的诗作集,取名为《封题寄远》,文字是用小楷书写的。初看这本《封题寄远》,诗集前有一段“小引”,介绍了辛笛手抄这本诗集的原委,其中提到了一位关键人物,此人名叫高贞白,是香港著名文人,这位高先生因在某报上辟有“听雨楼随笔”专栏,而他的侄子是辛笛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的同学。随后,这位高先生便顺理成章地从香港起程,来到上海与辛笛见面。高贞白随后便转告了辛笛,有一个素未与你谋面,却一直爱读你诗作的女读者。辛笛听了高贞白转达的知心读者对自己诗作的评价,感觉亲切,心情不免激动,这种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默契,也是实属难得。于是,辛笛决定抄录一些诗作,满足这位读者的愿望。

在这个“小引”中,辛笛按照嘱托为读者抄诗,首先收录女读者喜爱的两首诗《生涯》《杜鹃花和鸟》。此外还抄下20世纪40年代后创作的诗作,但未及收入《手掌集》的诗作十首,后来的学者们评价1949年以前辛笛所作的诗作是最佳的。《封题寄远》结尾还抄录了一首写于1937年的《刈禾女之歌》。这首诗是当年留学英国的辛笛,游历至苏格兰高原时,受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经典抒情诗作《孤独的收割者》启发,激情创作的,所以《刈禾女之歌》节奏欢快、清澈明朗,从这点来看手稿的存在,证明了当时的辛笛对英美现代派诗歌十分精通。当时,辛笛将这首诗作为《封题寄远》诗作集的最后一首诗是有所考虑的,他在手稿中这样写道:“抄诗即毕,从《甘地的葬礼》到《十里长街送总理》,这就不免有些压抑了。那么,再从《手掌集》中选一首明快的歌,那就是《刈禾女之歌》,抄录在此,作为结束。”

上一篇难忘的八个字

下一篇交头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