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范例6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范文1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作如下修改:

第十二条修改为:“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开征、减征、停征个人所得税及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

和新西兰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批准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6年4月6日在惠灵顿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西兰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

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

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决定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家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7年1月15日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

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期间其部队

临时处于对方领土的地位的协定》的决定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批准国防部部长曹刚川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5年8月6日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期间其部队临时处于对方领土的地位的协定》。

关于批准2006年中央决算的决议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听取了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2006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和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会议结合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对《2006年中央决算(草案)》和中央决算的报告进行了审查,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的《关于2006年中央决算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2006年中央决算》。

会议要求国务院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尤其是要严格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审批;要针对审计揭露的问题,从体制和机制上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办法;要严格执行预算,加强监督,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做好财政决算工作。

关于批准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

购买外汇及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决议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听取了财政部部长金人庆代表国务院对《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及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议案》作的说明,并对议案进行了审议。会议同意国务院提出的议案,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议案审查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会议决定:批准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批准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调整为53365.53亿元。

关于接受黄康生辞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民族委员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如果担任上述职务,必须向常务委员会辞去常务委员会的职务”的规定,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接受黄康生辞去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职务的请求。

任命名单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任命韩寓群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任免名单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一、免去纪敏的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审判员职务。

二、任命杜万华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

三、任命王宪森、叶邵生、刘香(女)、孙基刚、陈纪忠、宫邦友、于金陵(女)、祝二军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

四、免去薛京的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职务。

决定任免的名单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免去高强的卫生部部长职务;

任命陈竺为卫生部部长。

任命名单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任命侯亚辉、詹复亮、吴孟栓、邹绯箭、王蜀青、王莉(女)、肖中扬、刘颖(女)、高虎、李效安(女)、韩凤英(女)、王保权、张安平(女)、孙明、邓云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十届第二十号)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黄菊、顾冠群、李泽添因病逝世,黄菊、顾冠群、李泽添的代表资格自然终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黄菊、顾冠群、李泽添代表的去世表示哀悼。

特此公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十届第二十一号)

最近,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缺1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的规定,递补黄保欣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同意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报告,确认黄保欣的代表资格有效。

现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有代表2972人。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范文2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新认识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007-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直以来是我国重大公共方针政策出台的一个关键时间,因此,党中央对此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因为三中全会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幸福,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也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一次完成社会主义社会结构转型的会议。然而36年之后,我国同样面临着一次社会结构的升级,但此时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要问题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要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要解决中国的公正问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这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改革决心和勇气,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有胆识、敢于碰硬、勇于担当的气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的重大历史贡献,全面深化了我国改革体系,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全面部署了今后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任务。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出发推进改革,给了全国人民一个较好的回音,让老百姓看到中国发展的希望,看到中国梦实现的路径。本人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谈谈一些新认识:

第一,关于经济改革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强调了三点:一是,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近年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发展都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离开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保障,社会主义就会变成“乌托邦”。二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原来的基础性变为决定性,提高了市场的地位。因此,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直接参与市场活动,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加快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建设。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改革领域,其共同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三是,以科学发展、均衡发展为基调,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1]。坚持均衡发展就是要推动城乡均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为此,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高经济开放水平。

第二,关于政治改革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强调: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首先,政治体制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政治保证,我们必须适应时展潮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也证明了我国始终坚持政治体制改革道路是正确的。事实上,正是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我国才有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政治氛围,人民在政治上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与民主,中国才能取得今天的繁荣与发展。经济与政治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其次,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保持我国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人民当家做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归宿;依法治国是法律保障。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最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民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时,必须兼顾好各民族利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少数民族代表比例,为实现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指明方向。为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主制度建设,实现民主形式多样化,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第三,关于文化改革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地提出一些新理念:(1)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比如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突出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夯实文化改革的群众基础,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在以往三中全会报告中少有,也说明了报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人文关怀。(3)突出强调在文化管理中要善于处理好政府、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办、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激发各种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增强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吸收再创造能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文化改革措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四,关于社会改革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正是我国社会收入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利益矛盾突出的时期,此时老百姓对会议最关心的便是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解答。对此,报告也积极回应了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一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也关系到人权的维护。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因此,必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二是,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政府必须建立健全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三是,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蛋糕”能否做大非常重要,但“蛋糕”分配得是否公平也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分重视当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四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五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六是,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并强调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特别是,要多为民谋利,多为民解忧,解决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个重要议题,并把它定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必须要增强资源节约意识,树立绿色消费生活观,创造环保氛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创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风尚。

第六,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突出强调了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并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全面做好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与督促落实工作。另外,把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起来,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创新永无止境。中国共产党顺应时展潮流,正确把握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范文3

十八届六中全会思想汇报一

敬爱的党组织:

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特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昨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回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我们可以看到,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依法治国,五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六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四次全会的主题构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战略目标、战略举措到党的决定的完整过程。国防大学教授颜晓峰在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谈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从党的十八大到召开之前重大决策的主题和主线。这表明,党中央战略思想与战略决策高度契合,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高度统一,治国理念与治国布局高度一致,问题导向与规律导向高度协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这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颜晓峰谈到,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问题,强化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保障,明确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规范准则。他认为,六中全会将有力地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落到深处、落到细处。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16年10月11日

十八届六中全会思想汇报二

敬爱的党组织:

10月20日,举世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我机关干部职工和广大党员在第一时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收听收看有关全会的最新报道,认真学习会议公报,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做好各项贯彻落实工作。以下是本人对于这次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一些体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对我国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机关领导对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对下一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有关工作作出初步安排,近期将对全局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作出部署,各部门将全力做好有关服务工作。同时,将组织一系列重点专项调研工作,起草好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我们将结合自身工作职责,组织发动全局干部职工带头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做好三服务工作,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贡献。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在学习了会议公报后,大家都认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我国下一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最大范围凝聚了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了改革信心,意义重大、令人振奋。公报中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这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好会议精神,以全会精神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把改革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本职工作当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动人大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全省的改革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财税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愿望。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办公室工作职责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增强参谋服务工作能力,努力在推进云南改革发展中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更大作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谋划部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工作,改革举措细致到各个具体领域。我认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改革更加全面、深入推进提供了政治保障。

身边的机关干部职工和我一样都纷纷表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涉及众多民生内容,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新期盼。下一步将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结合政协工作实际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此致

敬礼!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范文4

宣讲报告会上大家认真聆听着姜玉波的讲解,时而做着笔记,近两个小时的报告,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令不少与会者感觉意犹未尽,大家纷纷走上讲台围住姜玉波,谈感受、提问题。二师、铁门关市师部主会场及团场分会场,近1500名干部职工代表聆听了宣讲报告。

11月26日以来,这样的宣讲报告会几乎每天都在兵团各师、市、院校举行,虽然冬日的寒冷依然,但是兵团上下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热情却异常高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后不久,兵团党委即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在全会上作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精神,就结合兵团实际抓好学习贯彻落实作出部署。

之后,兵团党委宣传部立即会同有关部门,聘请具备较高理论功底和宣讲能力的领导干部组成兵团党委宣讲团。

11月24日,兵团党委宣讲团动员会在乌鲁木齐召开,宣讲团团长、兵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永辉指出:“宣讲团成员要结合兵团实际,全面、准确、深入地阐释好全会精神,宣讲好‘十二五’时期国家、自治区、兵团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宣讲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宣讲好‘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以及重大部署和举措,宣讲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保障;要着力增强宣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时效性,使全兵团广大干部职工更加明确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行动指南。”

11月28日,兵团党委宣讲团成员、兵团党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洪向华到十师、北屯市做首场报告。

洪向华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重要讲话,立足国家发展战略,结合新疆和兵团实际,从“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的重大成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部署和政治理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深入解读,引起了干部职工的热烈反响。

结束在北屯市的宣讲后,洪向华来到一八八团龙疆小镇,与职工群众举行座谈,面对面交流全会精神,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

龙疆小镇的前身是一八八团三连,位于北屯市新老城区交汇处,近年来,一八八团致力于连队的转型发展,为三连规划了旅游商业功能区和融城居住功能区,龙疆小镇成为了融入北屯市、职工致富和职工转岗就业、“退一进二进三”的平台。

面对团场、连队发展的新形势,一八八团副团长唐华向洪向华提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哪些方面对于三连和团场创新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中谈到了‘五大发展理念’,我们要结合实际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发展过程中,同时‘十三五’期间我们党和政府一定会出台一系列有关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政策,利用好这些政策,对于我们促进团场发展意义重大。”洪向华回答。

此次宣讲期间,像洪向华何和唐华这样的对话场景很常见。12月1日,在建工师,兵团党委宣讲团成员、兵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武军在宣讲结束后,也遇到了积极提问的参会人员。

建工师目前已挺进南亚、中亚、拉美、欧洲等10多个国家建筑市场,累计承揽海外工程300多亿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让建工师干部职工群众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建工师是兵团‘走出去’的建设大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了‘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应该如何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北新路桥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熊保恒问杨武军。

杨武军做了充分准备,他告诉熊保恒:“‘一带一路’建设是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他是龙头工程,是总抓手,‘一带一路’的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是‘五通三同’,‘五通’就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而‘三同’就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这个大战略下,建工师一定要提高能力,做优、做精本行,特别是要提高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用我们的工程质量去征服客户,再适时的向周边国家推广自己,一定可以取得很多机会,作出更大贡献。”

听到这样的回答,熊保恒非常满意,他表示,回到公司后,一定要组织干部职工群众,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就在同一天,在距离建工师近600公里以外的五师、双河市,双河市副市长靳军标早早来到了宣讲报告会会场,宣讲报告会的主讲人是石河子大学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夏文斌。

双河市揭牌建立于2014年2月,作为这座城市的副市长,靳军标深深地感觉到,无论是在城镇化建设方面,还是城市软实力方面双河市还存在着一些短板。

宣讲报告会结束后,靳军标向夏文斌提出了他的问题:“在未来的城镇化建设当中,如何结合自身的优势来体现‘五大发展理念’,提升城镇化水平?”

“‘五大发展理念’将创新放在了首位,城镇化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要注重培养人才,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带动创新。”听到夏文斌的回答,靳军标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当天下午,夏文斌还来到五师八十六团,与团场干部职工群众代表互动交流,代表们围绕“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我们怎么办”为主题,谈认识说想法。

八十六团五连副连长库尔班江说:“今天的宣讲我了解了很多对兵团稳定、发展相关的政策,五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连队,我要把这些政策宣传给连队的职工群众。”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范文5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十三五"规划要遵循的五个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为我们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建立了理解和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框架。

第一个理念创新发展,处于整个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且创新发展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

第二,协调发展。五中全会的公报明确的讲协调发展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我们党历来都是高度重视在各个时期一些重大关系的研究,比如说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十大关系",就是讲当时的环境条件下要重点处理的一些关系。十六大以来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也是要处理好一系列的关系。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里,中央明确的提出协调发展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那些重大关系,而且还具体的提到了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同步发展,还特别提到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整体发展。

第三,绿色发展。在五中全会公报里讲绿色发展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以前也讲到过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但是在五中全会的公报中已经把它再一次提高到更高、更重要的水平。

第四,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有这样几个重点:一是我们中国的经济要更深度融入的世界经济中去;二是我们要坚持互利共盈这样一个战略;三是也是提的比较明确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也是对我们开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第五,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我想在公报中占了相当大的部分,讲的比较细致、比较多,它的核心我想就是两个字"人民",所谓共享发展就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生活更好,为了人民能够充分的分享我们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各项利益。

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500字(二)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十三五"规划要遵循的五个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为我们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建立了理解和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框架。

第一个理念创新发展,处于整个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且创新发展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

第二,协调发展。五中全会的公报明确的讲协调发展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我们党历来都是高度重视在各个时期一些重大关系的研究,比如说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十大关系",就是讲当时的环境条件下要重点处理的一些关系。十六大以来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也是要处理好一系列的关系。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里,中央明确的提出协调发展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那些重大关系,而且还具体的提到了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同步发展,还特别提到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整体发展。

第三,绿色发展。在五中全会公报里讲绿色发展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以前也讲到过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但是在五中全会的公报中已经把它再一次提高到更高、更重要的水平。

第四,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有这样几个重点:一是我们中国的经济要更深度融入的世界经济中去;二是我们要坚持互利共盈这样一个战略;三是也是提的比较明确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也是对我们开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第五,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我想在公报中占了相当大的部分,讲的比较细致、比较多,它的核心我想就是两个字"人民",所谓共享发展就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生活更好,为了人民能够充分的分享我们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各项利益。

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500字(三)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必须要深入了解党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按照惯例,历届五中全会的会议内容主要是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与改革的方向。

"十三五"规划将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看点,"十三五"规划涵盖2016-2020年时间段,"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1、保持经济增长,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4、推动创新驱动发展,5、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6、改革体制机制,7、推动协调发展,8、加强生态文明建设,9、保障和改善民生,10、推进扶贫开发。其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首度写入五年规划。

"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

会议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重要理论指导、"四个全面"布局、发展第一要务、六个建设推进

会议指出,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为人民,促经济,转职能,法治化,深化开放,从严治党

会议指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加快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范文6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思想;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12-0010-05

基金项目:“胶州市政府职能转变综合改革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支撑研究”(13JZD01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郑烨(1986-),男,新疆阿克苏人,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绩效管理与政府创新、科技政策管理;徐萌萌(1992-),女,陕西安康人,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创新与绩效管理。

自2012年11月中共十召开到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这一过程标志着中国新一轮的党政权力交接已顺利完成。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履职期间,向各界民众展示了崭新的执政理念与精神面貌,尤其是提出应从改革的总体目标、战略部署、重要环节、关键领域等几大方面全面系统地推进和深化改革,构建了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的新蓝图,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深化改革的新认识和深刻把握,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强烈反响。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对一年来的讲话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他强调最多的关键词是“改革”,由此可见,对改革工作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1]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改革思想,是一个闪烁着辩证法光芒的思想体系,具有鲜明而突出的辩证统一性。

本文拟从改革思想溯源、改革思想产生、改革思想深化三大方面,对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改革思想进行梳理和研究,从中把握改革的时代背景、特点、思路与方法。

一、改革思想溯源:新时期以来历届三中全会改革议程回顾(1978-2008)

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改革思想继承了新时期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精髓。纵观党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的三中全会都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使命,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决策大都是在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35年来的7次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和关键举措的变化,折射出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现代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以及中国发展模式的认识逐步深入,日趋成熟。表1(见下页)为对历届三中全会改革议题、改革领域及具体举措等内容的回顾。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三中全会已成为“改革”的代名词,是观察中国“后30年”发展变革的重要历史线索。自1978年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共召开了七次三中全会,而“深化改革”是贯彻始终的主题。七次三中全会有五次议题直接与深化改革相关,两次是和农村改革与发展相关,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有四次全会都是关系到整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重要会议,分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它们标志着我国改革历经了最初的启动阶段、展开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构建阶段,及最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每一段都具有特殊的时代性色彩和纲领性意义。然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劳动力要素已经决定了未来经济潜在增长率将逐渐下滑,当前面临着比过去几十年更加严峻的现实考验,为了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全社会热切期盼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掀起的新一轮改革浪潮能再一次释放出“改革红利”,从而开启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的增长周期。

二、改革思想产生:现实危机倒逼改革

“危机推动改革”“问题倒逼改革”是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我党抓革命、搞建设、干革命事业从来都是为了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种种现

表1 历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议程回顾

实问题与困境。”[2]自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大致经历了三个周期:(1)1978-1991年,这个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家庭联产责任制等农村领域以及价格和企业等改革赋予了中国经济极大的增长动力,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正式启动;(2)1992-2001年,以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作为新的经济周期的发端,随后在1995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国家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框架,确定了以市场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发展理念;(3)十六届三中全会规划了2002-2012年的经济改革,中国又迎来了一轮新的高速增长。在过去的35年里,中国已经步入了工业化的发展道路,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9.8%左右。这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国家综合国力得到了持续增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国际上称其为“中国奇迹”。[3]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经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的经济改革,促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也使得市场化水平大幅提高,而且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然而,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发展道路上仍然潜伏和隐藏着一系列的矛盾与危机。立足于国家长远发展,明确指出,“国家发展道路是艰辛和曲折的,遭遇各种矛盾和挑战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在国家未来发展道路上,将会面临更多的艰难困苦。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亟待转变;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公平、公正、协调、可持续等问题亟需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根本转变,城乡区域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居民收入分配的明显差距等;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不高;一些关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实问题――教育、治安、生命安全、环境、就业、住房、医疗保障等亟待解决,一些贫困山区和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较低,社会矛盾愈加严峻;在政府部门内部,目前仍然存在着的现象,某些领域的严重腐败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毒瘤,反腐大旗需要高高举起,并且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作风也需不断改进……解决以上问题和矛盾的关键抓手就是全面深化改革。”[4]的讲话深刻反映了当前社会发展存在的各种矛盾,并且指出了改革是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医药良方。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改革阻力较大,任务艰巨,因此,他进一步提出,“要勇于突破改革利益固化的藩篱,冲破旧的思想观念的枷锁,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5]

现实矛盾和问题倒逼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改革的战略部署,坚定改革者的意念和决心。总理指出,“必须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加快改革的步伐,明确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必须依靠改革,改革是促进当代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6]总理的讲话让所有人明确当前改革势在必行,既给支持改革者吃下了定心丸,也让反对改革者打消了疑虑。面对改革过程中的重重障碍和阻力,明确强调,“改革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必须坚定改革意念,敢于触动利益,敢于涉深水。”[7]2013年5月,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重申,“只有在前进中,在改革和发展中,才能真正解决难题,从而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8]

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思想萌生的直接动因主要来源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决社会民生问题、解决政府自身问题等三大方面。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深知改革是驱动中国发展的唯一出路,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允许有牵绊,但不能不改,他们深知改革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以巨大的勇气和胆魄,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于创新的思维治国理政。等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的突出特点是,对改革的目标、蓝图、路径、进程、趋势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战略性的考量,审慎提出了改革是化解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遭遇到各种矛盾、危机和挑战的唯一出路。2013年11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新开启了中国全方位一体化的改革战略,召开了旨在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期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充分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描绘了国家未来发展的总体走向和整体命脉。[9-10]

三、改革思想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勾画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

改革是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所有问题和矛盾的关键,发展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是当前和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而对改革思想的深刻认识和现实决策即在此背景下提出的,这也就决定了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时期掀起的改革浪潮具有更多新的特征和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所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历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而且将立足现实国情与努力汲取人类发展史上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未来发展的改革之路,形成了思路清晰的改革路线图和科学系统的改革方法论。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清晰且成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长和完善将迈向一个新的起点,是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总纲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进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11]本次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表现出领导集体空前的勇气和决心,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规划了总布局,制定了总方针。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两大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2]以治理主体与治理举措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内容进行社会网络分析(见图1所示),可以看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反映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清晰且成体系。

图1清晰地反映出,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是一场全面深化的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7次会议有所不同,前7次的主题仅仅是强调某一方面的改革,而本次改革则涉及了党的建设、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等多个领域,这是本次改革的主要亮点和特色。网络中各项改革举措节点的大小大多数是相同或相似的,总体上分布较为均匀,体现出改革整体全面推进的特点,更加注重整体性、协同性和系统性,齐头并进地同时推动各项改革,将其看成是一体化的发展,而不再是“单打独斗”。另外,在改革主体方面,以企业-政府-社会公众为核心的治理主于整个改革网络的中心位置,形成了国家与社会协同共治的治理体系,而党对改革的领导距离各改革主体最近,体现了党中央对改革领导工作的充分重视,从战略顶层设计上做好各项部署。[13]

图1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目标与部署的整体网络①

(二)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共有24处出现了“治理”,具体包括国家、政府、社会等不同的利益相关主体,而且也涉及到了治理体系及其结构能力、方式方法等诸多方面,明确地把“治理”作为实现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路径,充分反映出新一届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治理模式取得的最新成果,是领导改革开放的认识结晶和经验总结。[14-15]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现实路径(见图2所示),主要包括:(1)治理体系强调“多主体参与、多元共治”,治理主体不再是依靠政府一种力量,而是形成了企业、社会公众、非政府组织、军队等更多的有机要素协同共治的模式,从权力的单向度强制性行使转变为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治理的运作模式是复合的、合作的、包容的。另外,企业、社会公众、政府三类组织构成了一个紧密的“小团体”,并且社会公众位于核心位置,这一点也反映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突出强调以人民群众为本的治理理念。(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点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突出社会事业改革是重中之重。2013年《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说明》指出,“让人民群众依法通过社会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充分回应了社会关注的民生期盼,大力培育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和持续强化以人为本、民生导向、公共服务等现代治理理念。因此,社会事业改革作为当前改革的重点,其创新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支持,同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驾护航作用,构建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和民主政治制度,从整体上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13]

注 释:

①:图1、图2均出自吴建南、郑烨等的工作论文“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社会网络分析”,该文以治理主体与治理举措为研究的切入视角,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描绘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总目标、战略部署、实现路径等。本文在此借鉴了其中的部分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1]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为何反复强调这些[J].人民论坛,2013,(21).

[2].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N].新京报,2013-11-14.

[3]唐任伍.论的改革思想[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1).

[4].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5]李斌.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N].人民日报,2012-12-12.

[6]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12-11-23.

[7].改革中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但别无选择[EB/OL].人民网-北京频道,2013-03-17.

[8]范京平.华媒评“改革行动论”驾驭全局勇趟深水区[EB/OL].中国新闻网,2013-05-08.

[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2-11-13.

[10]王宜胜.聚焦改革:新一届领导集体的重要执政思路[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5).

[11]刘开法.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

[1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3]吴建南,郑烨,贾金晓.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社会网络分析[Z].工作论文,2014.

[14]许耀桐,刘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J].理论探索,2014,(1).

[15]胡宁生.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市场和社会新型协同互动[J].南京社会科学,2014,(1).

[16]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深化改革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N].光明日报,201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