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资料范例6篇

西湖的资料

西湖的资料范文1

论文摘要: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部署及关于中部地区“三个基地和一个枢纽”的定位要求,结合中部六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中部六省的科技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中部六省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十一五”期间的科技任务进行了科学的规划。

0前言

在我国全面部署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中部六省(即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根据我国的科技规划纲要。相继出台了各省的“十一五”科技规划。为了深入研究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中部崛起的问题,有必要结合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各地的实际情况。对中部六省的科技发展规划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我国中部地区科技发展战略提供借鉴。本文比较的重点是中部六省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和重大专项。比较的核心是中部六省科技体制改革、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具体政策措施。

1中部六省科技规划的总体特点

1.1在指导思想上紧扣自主创新的主题

中部六省都强调以邓小平理论、“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遵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自主创新为主线,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指导思想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大体上是一致的。

1.2在定位上略高于中央的要求

中央在《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指出,“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中部地区加强科技发展能力建设”。但是中部六省在科技规划中都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规划的基点。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要任务,这种定位略高于中央的要求。

1.3在规划上体现了各省的特色、在科技项目部署上突出了重点

从规划的体系结构上来说。中部六省的科技规划内容、体例大都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框架大体一致。主要的区别在于由各自的科技基础和实力不同所导致的具体科技攻关领域和项目、科技体制改革、配套措施等方面的差别。

中部六省的科技项目规划主要是两个重点领域:一个是集中于“农业、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领域的科技项目布局。在中部各省的发展战略中大都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重中之重,提出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个重点是人口和生态领域,主要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生态建设、防灾减灾等方面。

具体说来,各省规划的重点和特色是:

山西省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以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为核心。

安徽省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巩固在电子基础材料和元器件等方面的优势。将生物技术作为迎头赶上的重点。促进新材料向功能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江西省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着力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河南省在电子信息方面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化产业发展优势。在生物工程方面加强医药生物、微生物发酵、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的重点研究。在新材料方面加快新材料的制备和成型加工两大关键技术的研发。

湖北省发挥电子信息和生物技术优势,提高汽车、钢铁、化工等支柱产业和农业的创新能力.将能源、资源、环境技术放在重要位置。

湖南省将重点放在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现代交通运输业等领域,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2中部六省科技发展战略背景和目标比较

2.1发展战略背景比较

中部六省在“十五”期问,科技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为各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企业尚未完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不紧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科技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区域创新体系还不健全。“十一五”时期,中部六省将面临许多历史机遇和挑战。无论是实现中部崛起、促进社会和谐,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都需要以科技为支撑。

2.2具体指标比较

中部六省发展的总体目标大都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总体实力”等等。湖北、湖南、江西和山西4个省都提出要达到全国或中部地区上游水平。

从具体目标来看,各省不统一.反映了各省对科技发展规划目标认识的差异性。此外,在少数可比性较强的指标中,各省大体上差不多。如:“全社会研究与发展投入(R&D)占GDP的比例”、“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等指标各省大体相同。

3中部六省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及重大专项比较

中央对中部地区的定位是“三个基地和一个枢纽”.也就是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3.1粮食生产方面

中部六省都是农业大省,各省在农业领域的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和基础研究都很多。根据中央的要求.中部六省大都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种子工程和动植物保护工程,不断加强动物疫病防治,继续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

各省除了在重大专项上还能体现出一定的区域特色之外,彼此之间农业科技规划的差异并不显著。农业(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繁育)技术、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信息化技术、农业生态安全(农产品安全技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现代农业技术装备与设施等,大都被中部六省作为重点。

各省还根据区域特色选取了一批重大专项。山西省的重点是: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工程;红枣、马铃薯、优质小杂粮等特色农业产业化技术研究。江西省的重点是:东乡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定位及育种研究:红壤区域治理与生态农业技术研究及开发:猪重要经济性状主基因的鉴别与优质种猪的选育研究。湖北省的重点是:名特水产品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畜禽良种培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双低油菜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湖南省的重点是:超级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大宗农产品综合深加工技术及关键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3.2能源原材料方面

中央关于中部地区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的要求是,“加强能源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山西、河南、安徽等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山西省根据自身是煤炭大省的优势,大力加强和煤炭安全生产、开发、利用有关技术的研究。安徽针对“两淮地区”煤炭的开发利用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部署了煤炭高效安全清洁生产和煤化工专项。河南充分发挥豫北地区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煤和石油生产及其深加工技术研究。

而湖北、湖南和江西把重点放在高效节能研究上面。湖北强调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电);江西强调鄱阳湖风能开发和生物质能研究:湖南强调新能源(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并把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作为重大科技专项。这些规划符合中央关于“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生物质能发电和风电建设工作”的要求。

中部省份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中央提出“加强原材料基地建设,发挥中部地区铁矿石、有色金属、黄金、磷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优势,建设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安徽以铁、铜、金等资源为重点,着重开发高效开采和冶炼技术,特别是深部隐伏矿床找矿技术。湖北重点加强对特色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技术的研究,部署了磷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湖南着重加强矿产资源高效分选提取与矿山接替资源探查技术的研究。

中央还提出要“重点支持钢铁、石化、化肥、有色、建材等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形成精品原材料基地”。山西主要是和冶金有关,其重大专项是:无镍不锈钢、优质合金钢连铸及热轧工艺技术。安徽省主要是新型特种建材、非金属矿深加工和精细化产品开发。河南省主要是冶金建材。江西主要是钢铁冶炼与加工、有色金属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湖北重点是开发高性能冶金材料.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端板材的需要,开发化工关键技术及其产品.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关键技术与装备。湖南加快用高新技术提升陶瓷、轻纺、钢铁、建筑等传统材料行业,以技术优势形成产业优势,其重大专项是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

和农业规划不同,各省之间的能源原材料规划很不均衡。能源集中在山西、安徽两省,特别是山西省仅在煤炭领域就设置T4个重大专项。矿产资源集中在安徽、湖北两省。材料集中在湖南、湖北和江西。江西省总共只安排了16个专项,但仅在材料领域就有6个重大专项。能源、资源和原材料是紧密相关的3个领域。山西、安徽和河南省对于能源和资源规划得多,而对于材料贝4较少涉及。安徽、河南在材料方面规划得很简单,而湖南、湖北规划得较详细。

3.3现代装备制造方面

中部六省在现代装备制造领域规划了许多重点和专项。

山西省突出重型装备制造工艺及技术、智能高效采煤设备和工艺技术、铁路机械和专用机械生产工艺技术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矿山机械、重卡汽车生产装备制造技术、公路改性沥青快速制备技术。安徽省突出汽车整车产品开发、关键零部件及汽车电子、混合动力汽车、绿色制造、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智能信息家电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节能环保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专项、制造业信息化专项。江西省突出先进工业流程标准化示范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及应用、新型运载工具制造技术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民用航空关键技术研究。河南省突出汽车、摩托车关键零部件和轿车车身开发技术、超精密加工及超高速加工技术与装备、新型输变电成套设备、新型机械设备。湖北省突出电动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现代装备制造技术与设备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电动汽车、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湖南省突出现代工程机械、新型轨道交通设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型换流变压器及特高压直流输变电系统重大装备、轿车无级变速器(CRV)产业化关键技术。

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建设现代装备基地的要求是:“建设具有自主创新的现代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发展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矿山开采设备、石化设备、大型施工机械、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新型农业装备、高速铁路列车、大功率铁路机车、新型地铁车辆、汽车及零部件、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

从上面各省的规划可以看出,中部六省在现代装备制造的某些领域过于集中。如汽车领域,除江西侧重于民用航空领域以外,其余5个省都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安徽、湖北、湖南、河南都将汽车作为重点领域,湖北、湖南还将电动汽车作为重要发展项目。而在国家所列举的l2个中部地区重点发展领域中,只把汽车及零部件作为第11个列举项目。

对于国家所列举的其它领域,各省关注程度普遍不高。如关于“输变电设备”项目,只有湖南和河南列入规划;“大型矿山开采设备”只有山西列入规划;关于“高速铁路列车、大功率铁路机车、新型地铁车辆”只有湖南的“新型轨道交通设备”和山西的“铁路机械”涉及到。而“高效发电技术装备、新型农业装备、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项目,中部六省都没有列入规划。江西省侧重发展的民用航空项目不是国家所列举的项目。

中部六省除湖北省现代装备制造种类较多以外,湖南侧重于工程机械、输变电和轨道交通:江西侧重于民用航空;山西侧重于煤炭机械和运输;安徽侧重于汽车整车生产;河南的特色不明显,重点不突出。

3.4高技术产业方面

中央关于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是:“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国家对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现代中药、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给予重点支持”。

相比现代装备制造基地来说.中央对中部六省高技术的规划不是很具体.没有列举什么项目.而是着重对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国家工程中心和实验室进行了说明。这就说明,中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不同,还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中央的着眼点是“如何培育高技术,加快产业化”。但是由于高技术产业对经济的带动性十分显著,加上中部六省普遍对自身创新能力期望很高,因此,在各自的规划中都将发展高技术作为重中之重。

(1)信息产业。山西省以光机电一体化、微电子、新型元器件、软件、现代通信为重点,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核心。安徽省突出软件和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和片式元器件、自动化装置与系统,安排的重大专项是电子信息材料专项、计算机软件专项。江西省突出信息技术应用工程、软件技术、光电子产品技术.安排的重大专项是应用软件研究开发。河南省突出计算机网络高速路由器、交换技术与产品、各种宽带网络的接入技术及产品.加强信息化的开发应用,研制开发新型农业信息系统。湖北省突出光通信技术及下一代网络、无线通讯系统与终端、激光技术及应用、数字视听(3C技术及融合)产品、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湖南省突出新型显示器件技术、数字视讯与媒体技术、软件、信息网络与现代物流技术,安排的重大专项是数字卡通内容制作及传播应用关键技术。

从上面可以看出,湖北侧重于光电子技术:湖南侧重于数字卡通,其它各省重点不明显。除河南以外,其余5省都强调软件研发,特别是江西和安徽将软件开发列为重大专项。

(2)新材料。在新材料领域,中部六省主要是集中于纳米技术的研发。新材料领域和原材料领域联系较紧密.不少省都集中于传统原材料领域的新材料研发,而对于高技术领域的新材料研发实际上并不多。如:山西的重大专项是纳米、永磁、多晶硅及镁合金新材料制备技术开发;安徽的重大专项是纳米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江西的重大专项是纳米新材料研究开发;河南的重大专项是新材料的制备和成型加工技术;湖北的重点是新材料技术研究与开发;湖南的重点是先进电池材料、先进硬质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纳米功能材料。

(3)生物工程、现代中药。山西省以中药现代化综合技

术开发为主攻方向,加强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工艺技术和集成工艺技术开发,重大专项是中药现代化技术。安徽省突出酶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重大专项是新药创制。江西省突出生物医药、化学药新药、中药新药、中药现代化技术聚焦工程.重大专项是江西道地和特色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河南省在医药生物、微生物发酵、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形成产业化发展的群体优势。湖北省突出生物医药技术、生物农业技术、生物工业技术、生物医用材料技术、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技术。湖南省突出生物安全技术、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现代中药技术、创新药物技术。

从上面的项目名称可以看出,在生物工程和现代中药领域,中部地区主要是依托当地的中药材资源优势,进行现代中药开发。

3.5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中央关于将中部地区建设成为交通运输枢纽的要求更多地是从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体系、交通运输重点项目的角度进行规划的。因此,中部省份在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方面的科技立项十分少.只有湖南和安徽将发展“智能交通技术”列为优先主题.但是具体内容也不是很多。

3.6人口和生态重点科技领域

中央指出.中部地区发展面临着“人口和生态环境压力大、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能力较弱”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很具体,因此,中部六省在科技规划中,对优生优育和人口控制、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自然灾害预报等领域都设立了优先研究主题。

结合自身的特点.山西将工矿区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研究与示范、煤烟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示范、重大矿山灾害事故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作为重点。安徽将巢湖、淮河水污染综合治理作为重大专项。江西将鄱阳湖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相关技术研究作为重大专项。河南加强对艾滋病和地震灾害的研究。湖北强对血吸虫病、洪水预警和防治的研究。湖南把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作为重大专项,并加强对水旱灾害防治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研究。

4中部六省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体系建设和对策措施比较

作为省一级的科技规划.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也得到了各省的高度重视。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和对策措施的关系十分紧密。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规划,各省差异较大:有的将创新体系和体制改革作为对策措施中的一部分:有的没有对策措施,只有创新体系建设。这种差异反映了各省对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和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认识上的不同。各省都强调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相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只是在具体表述上有所不同。从具体对策来看,各省主要从财政投入、政策法规、优惠政策、人才培养、加强领导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央并没有单独就中部地区问的科技协作进行要求,只是把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放在一起,指出中部地区要“加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技术合作,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建设若干科技基础平台”。这就说明,中央认为中部地区高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体系的建设。

西湖的资料范文2

[关键词] 建军编师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考证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组建,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南昌起义时部队番号仍是沿用左派的番号,称国民革命军。秋收起义一开始,“乡村用农民革命军,城市用工人革命军名义,简称农军、工军,合称工农革命军”[1],这些名称贴切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公开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这第一支体现我党军队特色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到底在什么地方组建的,党史界却有着不同的观点。有的提出安源编师说,有的认为在铜鼓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笔者根据现有史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安源编师之说不准确

《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之《土地革命战争大事月表》记载:“月初,在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具体部署,并将参加起义的革命武装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以卢德铭任总指挥……”[2]湖南省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撰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论述:“安源军事会议主要解决了下述几个问题:成立湘赣边界秋收暴动的指挥机关――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以原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为基础,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3]上述观点都持安源会议编师说,这一论点是党史界的主流观点。

历史留给我们关于安源会议的史料很少,《潘心源报告》是其中最重要的文件,让我们重温潘心源对安源会议的介绍:“阴历八月初(日子不记得了),同志召集安源会议,到会者、潘心源、蔡以忱、宁迪卿、王兴亚、杨俊等。讨论的问题是军事及农民暴动的布置,当时他们对于各县的情形不十分明了,因此,我的发言比较多。大概结论是分为三路……”[4]认真研读这段文字,笔者认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安源会议编师没有史料依据。《潘心源报告》中并没有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介绍,只有将起义部队分为几路的说明。若此时已将各路秋收起义部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亲历者潘心源应该会在其《报告》中将部队番号写出来,而不只是写“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二是安源会议缺乏编师的前提条件。《潘心源报告》介绍,等“对于各县的情形不十分明了”,但南昌暴动前后一直随浏阳农军行动、最了解情况的潘心源对平江工农义勇队此时已一分为二、编制不复存在竟然也一无所知。这一点从安源会议的军事部署可知。建军编师最起码的前提条件,应该明了每一支部队的基本情况,既然部队所在的方位都不清楚,所以此时编师则是无从下手的。三是安源会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会议。从安源会议的参加对象看,既然是军事会议,却并没有师部和一、三团的主要军事领导参加。再者,不同于余洒度在修水,在安源是来去匆匆,时间很短,情况不熟悉,也没有酝酿过程,只在一个会议上凭潘心源单方面介绍就将这几支部队进行整编,未免过于草率,也不合情理。

故笔者认为,安源会议并没有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二、铜鼓编师之说无依据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写到:“接着,又赶到铜鼓,召集位于修水、铜鼓各部负责人或代表开会,传达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关于秋收起义的决定,任命余洒度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师长,余贲民为副师长,该部编为2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1、第3团。”[5]

笔者认为这一表述是缺乏依据的。我们首先考证一下到达铜鼓县城的时间,《苏先俊报告》明确说明:“10日来到铜鼓,即组织前敌委员会,以泽东同志为书记,先俊等为委员。”[6]即到达铜鼓县城的时间是9月10日。此时召集驻修水的卢德铭、余洒度等开会是不可能的,因为此时的余洒度等“因以时迫,未便迟疑,乃将第一团改道长寿(九月九日)取平江……”[7]第一师师部及所属一团已于到达铜鼓县城的前一天离开了修水县城,举行了起义,10日卢德铭、余洒度正率领一师及一团在渣津进攻平江的路上,无法来铜鼓参加会议。遍找秋收起义的原始材料和回忆文章,也没有在铜鼓“召集位于修水、铜鼓各部负责人或代表开会……”之说。故此时编师,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因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已于9月9日在镰刀斧头旗帜上展示出来了。事实上,卢德铭、余洒度与会面只是在秋收起义爆发若干天后的湖南浏阳孙家段见面,正如铁心在其《从警卫团说到工农革命军》中所描述的:“过了排埠以后,在依山傍水的某村午餐时,我们工农革命军的领袖才一起见面了。”[8]而此前却并没有与卢德铭、余洒度见面的记录。

因此,在铜鼓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之说法也不正确。

三、建军编师应在修水山口

笔者认为,真正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应在修水山口的建军编师大会上。理由如下:

1.起义前夕召开了山口会议。

很多参加秋收起义的亲历者直接提到“山口会议”,党史上的“山口会议”确实是存在的。

何长工回忆:“起义前夕,师部在修水的山口主持召开了一个‘山口会议’。我虽然没有参加,但是我清楚,参加这次会议有师的领导,还有一、三团营以上的干部都参加了。这次会议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整编会,会议决定将原警卫团的一个营由伍中豪同志率领充实第三团,加强第三团的基层领导……”[9]

吴开瑞回忆:“到铜鼓不久,得知警卫团到了铜、修二县之间的山口。苏先俊骑着马,挂着手枪,带两个人前往山口,与警卫团联系上了。”[10]

张启龙和宋任穷等也有类似的回忆。

2.山口会议是建军编师的会议。

那么,山口会议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会议?有的研究者认为山口会议只是“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的整编会;有的则认为山口会议上组建的即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但为了保存我党的这支重要军事力量,而采取了权宜之计,对外称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根据亲历者的回忆和历史资料,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是准确的。

赖毅回忆:“开始是以‘国民革命军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名义驻扎的。用这个番号,主要是缓和同江西军阀朱培德的关系”。[11]

陈树华的回忆说得更清楚:“到修水后,我们决定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把余贲民部从武宁招来,编为特务营(卫队营)。我们知道苏先俊部在铜鼓,因为都是同学,决定让他做第三团团长……同时我们想取缓兵之计,集中精力练兵,所以又做了一面江西省防军第一师的旗帜,以省防军的关防印信盖税务收据,还造具全师名册,派人到南昌请朱培德收编,以迷惑他。”[12]

山口镇土著居民的回忆则更详细:

魏信品老人说:“我28岁时,正是丁卯年,在万寿宫(即山口会议地址)下隔壁福和铺当店员,见万寿宫门口上方用红纸写了四个簸箕大字‘世界大同’,还扎了柏树牌坊,万寿宫中用红纸贴了一幅横联叫‘工农革命军建军编师庆祝大会’。”[13]

杨祖泳老人说:“中秋节前山口来了部队,借我家桌子写标语,标语内容大概记得几句‘热烈庆祝工农革命军成立’……”[14]

再仔细研究《余洒度报告》和《苏先俊报告》可知,山口会议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无疑。

《余洒度报告》中说:“到修水即召集两部负责同志会议,商统一事……为灰色态度起见,改用江西省防军第一师名义,度即被指为师长,贲民为副师长,内部负责为师委会……合计共有枪一千三百余枝,机关枪两艇(挺),子弹每人平均约百发。”[15]这则原始材料进一步说明山口会议是存在的,并在山口会议上成立了工农革命军和党的“师委会”,只是“灰色”起见改用“省防军”名义。余洒度在这里用“改”字,正说明这支部队打的旗号内外有别,否则,就没有必要“改”。

《苏先俊报告》则是山口会议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更为有力的证据。《苏先俊报告》中称:“第三期,一、名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二、实力:步枪一千三百枝,机关枪二艇(挺),驳壳枪二十枝。三、作战经过:……十一日修水第一团及新编第四团向平江进发,第三团向浏阳前进,安源、醴陵部队向老关进攻。”[16]苏先俊所述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实力,与《余洒度报告》中所述军力惊人吻合,正好是修水和铜鼓部队的实力,不包含安源的部队。《苏先俊报告》中还有一个细节,修水和铜鼓的部队分别称为“第一团”、“第四团”、“第三团”,而“安源、醴陵的部队”并未有番号。这是苏先俊的漏记,还是此时安源的部队尚未纳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体系中,尚未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不得而知。但由此可进一步说明,修水与铜鼓的部队自成体系,安源部队编入前,就已称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了。

退一步说,假设山口会议只是组建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是掩人耳目的编师,只是打出灰色旗号。这反而是不合常理的。因为如果是组建一个“光明正大”的省防军,则可大张旗鼓地进行,没有必要躲到偏远的山口老街去举行;只是造造册子,形式上的编师,也没有必要将平江农军一分为二,更没有必要把伍中豪、黄坚、黄永胜等派到铜鼓去;只是组建省防军,没有必要将组建省防军这件事郑重其事地“派吴会治来鄂报告一切”。正因为这是组建我党自己的军队,是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所以才躲到偏远的山口去进行,并将编师结果郑重地向党汇报。

因此,山口会议并非只是组建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而是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3.中共中央和鄂赣省委在建军编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如此重大的事件,是谁领导实施的?笔者认为,中共中央和鄂赣省委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湖北省委的作用不容低估。由于修水离鄂中不远,与鄂南3县通城、崇阳、通山山水相连,且素有往来,便于联络。特别是警卫团刚从湖北武汉开来,进驻修水,且卢德铭和韩浚等人过去同湖北省委的向警予熟悉,易于沟通关系。相反,这一重大事件却与湖南省委无关,湖南省委对警卫团和平、浏农军南昌暴动后的去向不甚了解,湖南省委和正集中精力筹划湘中7县暴动,直到暴动在即,才与师部接上关系。

保存下来的历史文件和有关资料,为我们证实了中共中央和鄂赣省委在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组建中所发挥的作用。

《江西省委给寿昌信》中说:“六、莲永及修铜两部分农军,此间均已派专人前往指导……”[17]

《关于江西准备秋暴情形致金山》信中说:“平浏农军在修水、铜鼓时曾派人来此接洽,此间亦召人前去报告现在军政情况,并提议以后进行以及一切联络事宜,派去之人尚未回来。”[18]

《余洒度报告》中说:“不久得通城刘××(注:即刘基宋)同学转来鄂中消息云:鄂中所有动作,并得军部的通告,嘱我们积极准备。”[19]

易礼容给苏先俊信中说:“……闻洒度已向中央领有款项,能分兄处若干否?”[20]

刘基宋在其《加入共产党与脱节后工作经过》中写道:“我们既无法与大军会集,乃共商将全部合编为工农红军第一师,推余洒度为师长,我为参谋长,暂驻现地。旋中共武汉政治局派关学参同志前来传令,其主旨为中共决定在武汉来一个暴动,令我们作外应。”[21]

综上所述,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关于秋收暴动、组织工农革命军的指示,通过中共中央和湖北省委、江西省委的渠道传达到驻修水、铜鼓的部队,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促使他们在修水山口召开了建军编师大会,诞生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山口会议的召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组建,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正如何长工1958年9月5日在总直机关马列主义业余大学作报告时所言:“这样,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就成立起来了。在中国,在东方,就有了红旗和白旗的对立,有了红军和白军的对立,在后来有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和白色政权的对立,这就是修水整编的意义。”[22]

参考文献:

[1]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协作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62页.

[2]田园东、廖国良.《土地革命战争大事月表》[M].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6月,第7页.

[3]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协作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M].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8月印刷,第9页.

[4]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协作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M].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8月印刷,第121页.

[5]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M].出版社出版,1993年10月印刷,第22页.

[6]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协作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M].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8月印刷,第77页.

[7]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协作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M].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8月印刷,第113页.

[8]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协作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M].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8月印刷,第212页.

[9]江西省文物厅文物处等.《秋收起义在江西》[M].文物出版社出版,1993年6月印刷,第182页.

[10]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协作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M].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8月印刷,第168页.

[11]江西省文物厅文物处等.《秋收起义在江西》[M].文物出版社出版,1993年6月印刷,第187页.

[12]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协作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M].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8月印刷,第156―157页.

[13]刘烈根、朱正平.采访修水山口老街居民魏信品等记录[Z].1977年6月29日,原件存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

[14]刘烈根、朱正平.采访修水山口老街居民魏信品等记录[Z].1977年6月29日,原件存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

[15]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协作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M].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8月印刷,第112―113页.

[16]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协作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M].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8月印刷,第77页.

[17]江西省文物厅文物处等.《秋收起义在江西》[M].文物出版社出版,1993年6月印刷,第17―18页.

[18]江西省文物厅文物处等.《秋收起义在江西》[M].文物出版社出版,1993年6月印刷,第23页.

[19]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协作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M].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8月印刷,第113页.

[20]江西省文物厅文物处等.《秋收起义在江西》[M].文物出版社出版,1993年6月印刷,第251页.

西湖的资料范文3

我国现有一定数量的野生光皮树资源,但呈散生分布状态。据统计,目前江西和湖南两省有相对集中的光皮树资源约5336万平方米(8万亩)。野生的光皮树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生物柴油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设能源林示范基地80多万公顷,以满足600万吨生物柴油和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年发电原料供应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目标。国家规划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发展光皮树5万公顷。可见,光皮树的种植前景广阔。

光皮树的主要用途有:

1.生产生物柴油。以光皮树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与0#石化柴油燃烧性能相似,是一种安全、洁净的生物质燃料油。

2.生产食用油。光皮树的果肉及种子富含油脂,可供食用及药用,是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

3.木材的利用价值。光皮树木材细致均匀,纹理直,坚硬,易干燥,车旋性能好,可供建筑、雕刻和制作家具、农具、胶合板等用。

4.酿蜜。光皮树还是良好的蜜源植物,花可供蜜蜂采蜜。

5.园林观赏。光皮树树姿优美、树冠舒展、干直挺秀、树皮斑斓、叶茂荫浓,初夏满树银花,是理想的行道树、庭荫树。

6.肥料。榨油后得到的油饼是良好的生物肥料或饲料,可以帮助农民发展畜牧水产业,促进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

二、光皮树的适栽区域

光皮树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南的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以湖南、江西、湖北等省最多,垂直分布在海拔1130米以下。

光皮树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壤土,根深,萌芽力强,喜光,耐旱,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在微盐碱性的沙壤土和富含石灰质的黏土中均能正常生长。抗病虫害能力强。耐寒,一般可忍受-18~-25℃的低温。

在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上生长旺盛。引种栽培时间以落叶后、萌芽前为好。

三、种植成本及预期效益

光皮树比较耐粗放,野生状态下生长在石缝中都能正常开花、结果。但作为产果的经济树种进行栽培时,还得有一定量的投入。投入的多少与作业方式、山场条件等密切相关。种植的当年投入最大。现以机械化作业、单位面积667平方米(1亩)、栽植实生苗为例介绍其种植效益。

①割灌机割除杂草、灌木,费用30元;

②植树机挖穴(74~110穴、规格60厘米×60厘米×60厘米),费用22.2~33元;

③基肥(厩肥或土杂肥、火烧土或草木灰、石灰、钙镁磷肥等),费用148~220元;

④苗木74~110株,费用37~55元;

⑤栽植费用20~30元;

⑥中耕费用35~50元;

⑦农药、肥料费用55元;

⑧其他用工等费用50元。

共计397.2~523元。

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的中耕垦抚、修剪、农药、肥料等费用各180元左右。前五年的投入在1117.2~1225元左右。第5~6年始花、挂果,第9~10年开始进入丰产期。

从现有产果树的采种情况来看,丰产期前产量很低,进入丰产期后,每株产量最高可达50公斤左右。出油率一般在20%~30%之间。

四、投资建议

1.尽管光皮树的天然分布范围很广,但最适栽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湖北,人工栽培以这三省为好。

西湖的资料范文4

“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江西省九江市,下辖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浔阳、庐山两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城市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13个县(市、区)、其中包括1个部级开发区、2个部级风景名胜区,1个城市新区,面积1.88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万,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十大特色城市、中部最佳投资环境城市、中国吸引华商投资最具潜力城市、中国最具魅力的金融生态城市。

“让九江人民的家业更加殷实、家园更加美好、家人更加幸福!岗位就是使命,权力就是责任。”九江市市长殷美根动情地说。在为政做人方面,他重视德行修炼,品格锤炼,做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具有实干家精神。“为政一任,造福一方”是他的最大追求。他的目标是全力打造“勤政为民、务实高效、团结奋进、清正廉洁”的政府。记者对话殷美根,感觉他对九江市的经济发展思路清晰,作风沉着冷静,办事果敢干练,经济数据了然在胸、信手拈来。

加速经济发展 注重生态保护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为了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江西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九江市既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领域,又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版块,还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节点,也是国家开发黄金水道的重点区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施两年来,九江市全力推进“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战略,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活同步改善的良好成效。

2011年,九江市生产总值达1256.4亿元,是2009年的1.5倍;财政总收入达161.8亿元,是2009年的1.9倍;出口总额达26.3亿美元,是2009年的5.7倍。运行质量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达2189.1亿元,较2009年翻一番;工业增加值达到481亿元,是2009年的1.8倍;利税总额突破200亿元,是2009年的1.7倍。九江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11元,比2009年净增37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78元,净增1959元;职工平均工资27911元,净增6861元。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九江市新增造林绿化面积近150万亩,森林覆盖率五年提高4.52%;实现污水处理厂县级全覆盖,垃圾处理设施乡级全覆盖。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大气环境优良率达到99.4%。新增部级生态镇1个,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县1个、省级生态乡镇34个,两年来,累计投入近百亿用于沿江、沿湖、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强化了鄱阳湖核心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强化了水质监测,九江市境内的长江及鄱阳湖流域的水质均达到III类水体水质标准,是入湖五大河流中水质最好的河流。

九江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做到“三个坚决不搞”,高排放的项目坚决不搞,高耗能、低产出的项目坚决不搞,环保措施不到位的项目坚决不搞,为保护“一湖清水”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九江市还启动了“环湖景观林带建设工程”,推进了“十里香樟走廊,百里昌九绿带,千里绿色通道,万亩精品园林”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54.92%(剔除水面达到66.2%)。为保护好鄱阳湖的“一湖清水”,九江市积极开展湿地生态补偿调研,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部委的认可。2011年11月26日,湿地生态补偿国际研讨会在庐山西海成功召开,这是对九江市多年来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的肯定。

依托黄金水道 做大临港产业

2009年,九江市委、政府作出了“三年决战工业2000亿”的战略决策,通过理顺园区体制,推进企业做大,加快产业集聚,三年决战2000亿的任务提前两年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三年净增1149亿。九江市主要经济指标在江西省全部摆脱后三,大部分进入前三。工业主管业务收入两年翻一番;外贸出口三年增长9倍。财政收入由全省第四进到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全省第三进到第二;外贸出口由全省第八进到第二。

九江市作为江西唯一一个临江港口城市,拥有鄱阳湖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积和沿湖岸线,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既可依托铁路、公路连接东西南北,又可通过长江、鄱阳湖,通江达海,作为赣鄂皖湘四省的重要物流集散中心和中转枢纽,同时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重点开发区和国家开发长江黄金水道的重点区域。

2012年,九江市将联动昌九工业走廊建设,加快发展沿江经济,打造江西绿色崛起的增长极。“十二五”期间,九江市将举全市之力决战沿江,因为沿江有152公里的长江岸线,是发展工业的宝贵资源,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九江市抓住沿江开发上升为江西省战略的契机,联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把沿江区域建成开放的主阵地、项目的密集区、工业的主引擎和新型城镇的示范区。按照“整体开发、基础优先、纵深推进、联动发展”的原则,把沿江地区打造成“一港四区”,即长江中下游重要枢纽港、沿江产业区、综合物流区、城镇组群区、生态景观区。按照“布局一盘棋、发展一体化”的思路,打造城西、城东、赤码、彭湖四大工业板块,重点发展石油化工、钢铁和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力能源和化纤纺织等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实行沿江板块与沿昌九板块的协调互动,打造“沿长江-沿昌九”T型工业走廊。

记者在九江市采访了解到:2011年,在决战工业2000亿提前一年实现的基础上,又及时提出“五年决战工业6000亿”的新目标。“十二五”期间,九江市将投入汇沿江、项目聚沿江、使沿江黄金水道产出黄金效益,着力打造成决战工业的主战场。目前,九江市已经形成了城东、城西、彭湖、赤马等四大经济发展板块。殷美根表示,九江市将加快龙头带动型,延链配套型等各类项目向沿江集聚,推进九江石化公司1000吨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等十大产业工程。同时,坚持政策扶持,实施引导式开发,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强化沿江开放开发资金保障,联动式开发打造区域发展的新引擎。“九江沿江经济开发,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集约式开发和项目带动。”殷美根介绍到,按照打造长江中下游重要枢纽港、沿江产业区、现代物流区、城镇组群区、沿江生态景观区“一港四区”的沿江开发格局,九江市修编完善沿江开放开发总体规划,抓紧做好四大工业板块产业发展、港口码头、土地利用、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电网等规划,严管严控岸线资源,建立岸线利用约束机制和管理评估机制,开展沿江岸线、码头专项整治活动,用好专用码头,建好公用码头,管好新建码头,实现岸线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强工兴城: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比翼齐飞

2009年,九江市在兴城方面提出,以八里湖新区开发为重点,建设大九江。当年,中心城区实现了城市建设投资总额、项目个数、建设速度、土地收益、融资规模、规费收缴“六个超历史”。“十二五”期间,九江市城市建设的目标是:构建1400平方公里的“大九江”,中心城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全力打造显山露水、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区。老城区要加大改造力度,加快老城区农贸市场、环卫设施、群众健身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四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无障碍城市的基础上,未来力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加快“四县一山”与中心城区规划对接,打造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20分钟城市圈,形成同城效应。

殷美根告诉记者,九江市实现赶超的关键是工业实现赶超,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的发展最关键是建好工业园区。两年来,九江市把建设工业园区提升到历史高度。在打造园区方面,九江市做了很多扎实而有效的工作,把园区作为一级准政府来打造,落实园区自主发展权,园区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原则实行一肩跳,有些园区还由县(市、区)委常委兼任,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适度拉开分配档次,每年安排奖励资金鼓励园区企业技改扩能、自主创新。

九江市针对各园区特色优化产业布局,支持永修县发展有机硅产业,武宁县做强节能灯产业,湖口县打造钢铁产业基地,九江开发区做大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四大产业。鼓励永修―南昌桑海、共青城―德安、九江开发区―沙河相向发展。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把城市土地经营收入的10%以上用于园区建设,推进新市民公寓和标准厂房的建设。大力推进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信息化服务平台、融资服务平台、污水处理厂、企业技术中心、仓储物流平台中心以及餐饮、文体、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了园区的承载力和吸附力。

“发展工业园区的战略是打造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核心是产业的高度集中,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制造成本,还提高了规模经济效益,增强了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殷美根市长向记者强调:目前,九江市园区实际开发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700亿,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496户,过10亿元的达到25户,分别比2010年增加176户和8户。园区初步形成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纺织服装、汽车船舶、电子信息、新能源、非金属新材料、节能电器、绿色食品十大主导产业。全市十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968.1亿元,占全市比重近90%。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湖口工业园突破200亿,瑞昌、永修、德安、共青、武宁等工业园均突破100亿元,开发区实行“三区合一”,升格为国家开发区,并获得部级玻纤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称号,财政收入三年翻三番,九江市出口加工区成为江西省首个部级出口加工区。

九江市大力扶持高新技术和新能源产业,着力培育产业基地,电子信息、非金属材料、节能电器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0亿,同比翻番,占全市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旭阳雷迪将成为我国新能源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光伏企业,有机硅产业正向“世界硅都”目标挺进,武宁正着力打造国家照明产业基地。都昌县矶山湖、老爷庙、庐山区长岭、星子县大岭风电场先后建成发电,年发电量为2.6亿千瓦时。“十二五”期间,九江市将建成湖口皂湖等十个风电场,届时装机容量达到91万千瓦。“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九江段建成投入使用,湖口金砂湾循环经济链条逐步成型。创建了国家产业基地2个,省级产业基地2个,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个。一大批中外企业被九江的投资环境吸引,中电投、中石化、中信集团等国内一流企业落户或追加投资,境外美国的奥特莱斯、台湾大润发等大企业登陆九江。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新批外资项目574个,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引进内资突破1200亿元。九江市正逐步成为江西对外开放最具魅力的窗口之一、长江中下游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呼吁更多更大支持 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随着国内国外的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多,九江市当前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国家紧缩货币政策,九江市许多项目受资金制约,无法扩大生产。九江市几大主导产业如石油化工、钢铁和有色冶金、化纤、建材等都属耗能产业,有时用电紧张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转。原材料价格上涨、银行融资成本上升使得许多大企业调整投资计划,对九江招商引资带来一定难处。九江石化、九电、九钢等骨干企业原材料大部分需要进口,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形成“剪刀差”,产品价格调整滞后于原材料价格波动,企业盈利大幅下降,影响了九江市整体工业效益。

殷美根告诉记者:九江市是江西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历史上对国家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九江市支柱产业不多,缺乏一批产业龙头项目,国家可以考虑把适合九江市发展的沿江重化工业、汽车船舶、新材料、新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投放九江,打造一批支撑九江发展的产业航母。九江市滨江临湖,是一个水利大市,水利建设要求高、防洪抗旱任务重,需要上级在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十二五”期间,九江市预计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1万亿元,但资金、土地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需要上级部门在资金投放、用地指标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同时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出面协调,帮助九江市设立九江保税港区。

采访结束时,殷美根建议,国家可以在九江市率先开展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加大国家层面的生态补偿力度,协调受益的下游发达地区对九江市给予补偿,补偿的方式可以采取结对子的方式,一个发达地市对接一个县区,从项目、技术、人才、管理、金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既拉动了九江市经济发展,又推进了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形成“双赢格局”。共青城市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地位特殊,作用特殊、影响特殊,总书记提出“把我们共青城建设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开发区”,“把共青城打造成全国青年创业基地”,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共青城市建设成为经济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示范区,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可以考虑把共青城市纳入全国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范围,制定出台特殊优惠政策,建立部委定点帮扶机制等政策支持。

西湖的资料范文5

但长期以来,由于油茶主要分布在南方丘陵、山区的贫穷地带,交通不发达,油茶籽加工规模小,主要采用带壳高温热榨工艺,出油率低,生产的茶油和饼粕品质差,严重影响了油茶的加工效益,造成油茶这一宝贵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发展油茶精深加工产业将是促进油茶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和增长点。

“产学研”结合

促进加工产业发展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明确指出,要依靠龙头企业的加工能力,着力打造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进一步创新压榨方法、提高出油率的同时,要针对不同人群的消费水平,充分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和手段,开发相应的茶油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充分利用已经成熟的技术和工艺,从油茶加工剩余物中提炼茶皂素,制作饲料、肥料和洗涤产品,把各种有用物质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提高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带动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针对我国油茶籽加工业长期存在的加工产品品质差、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自2002年以来,作为我国唯一的部级油料综合研究机构和长期从事油料特别是油茶综合加工利用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与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湖北黄袍山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富川油脂有限公司、江西新余天工油茶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梅州天地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福建三本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长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衡阳汇盈油茶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搭建了联合攻关研发平台,突破了油茶加工产业发展的共性及关键技术瓶颈。

我们通过产学研合作,研究开发出了居国际领先水平的油茶籽脱壳、冷榨技术和设备,建立了油茶籽脱壳冷榨加工优质茶油和饼粕的新型工艺,建立了超声波高效提取茶皂素和茶粕生物改良制备益生蛋白饲料的新型工艺;建立了多条50~80t/d示范生产线,开发出了优质绿色茶油、茶皂素和茶粕饲料等产品,显著提高了油茶加工产品的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油茶籽加工的技术经济水平,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推动油茶由初、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产业基地示范 高新技术辐射

围绕资源优势转化,促进形成产业集群。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湖北黄袍山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富川油脂有限公司、江西新余天工油茶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梅州天地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福建三本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长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衡阳汇盈油茶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的建立,显现了以下成效: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解决我国油茶加工产业的技术问题,引导我国油茶加工产业的技术进步。进行油茶高效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传播与辐射最新行业技术,通过技术转让有偿服务或成果入股等方式,将成熟的技术成果推广到生产企业,提升我国油茶加工行业的技术经济水平。通过进行油茶籽脱壳低温压榨等关键技术的优化和组装集成,建立优质茶籽油全程质量控制与生产技术体系,形成清洁、节本的提质增效加工新工艺。研究茶籽油的营养品质特性与风味及氧化稳定性,开发出低温压榨茶籽油、优质茶籽营养油等系列产品,进一步开发茶油化妆品和医药注射用油等高附加值产品。进行油茶籽饼粕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出茶皂素深加工产品和益生蛋白饲料等产品,实现油茶的全资源化利用和高效加工,推动油茶加工产业的快速与可持续发展,提升油茶产业的资源化利用率和加工效益。

同时,我们搭建产业技术人才培训与交流的产业平台,为我国油茶加工产业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和高层次人才,通过举办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油料工程技术培训班,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油料工程技术人才和生产管理人员;面向油茶加工企业,开展检测技术、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咨询活动,服务农业、农村、农民。

西湖的资料范文6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碳能源; 低碳经济; 生态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029-02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按照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按照保护生态、发展经济的原则,最终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获得高效益、以低污染、低排放赢得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实质就是要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绿色生态环保,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社会和经济的科学、健康、快速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覆盖范围广,建设周期长,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低碳经济试验区,不仅能够为江西崛起创造新的发展优势。打开更广阔的战略发展空间,而且能够为世界低碳经济的推进进行积极的探索并且积累众多积极有益的经验。

一、低碳经济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形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需求向着健康、无污染、纯天然、绿色方向发展。

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环境优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确立,给江西的发展、尤其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理念来看,与提高能源效率,发展低碳能源、推广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不可再生一次能源的使用,实现低污染、低排放、可循环、高产出的低碳经济是一致的。

江西“生态立省”的发展理念和良好的生态优势为发展低碳经济打下了扎实基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西人坚持科学发展观,凭借自己的优势和条件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高度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绿色崛起之路。实际上,我省低碳经济产业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低碳能源建设也已经拉开了序幕。新余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不仅达到了一流的生产规模,而且使我省拥有了国际领先的工业技术和专业人才。现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集聚链基本形成,2012年,全省光伏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3500亿元。同时,作为节约能源的半导体照明(LED)产业,也具有了相当规模,2012年,我省LED产业年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

江西拥有丰富的绿色资源,这给绿色燃料新技术的大力推广创造了条件。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给绿色燃料新技术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绿色燃料新技术综合效益好,通过综合利用,不仅可以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将保持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燃料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正好符合和满足了当今世界能源和环保发展的需求。国际经济正在逐渐复苏,这也给绿色燃料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带来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商机。从能源市场来看,石油、煤炭价格不断走高,可采量急剧下降,开发新型能源是当务之急。能源的紧缺为绿色低碳再生能源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机遇。

从社会发展和能源消耗趋势来看,低碳能源是未来世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低碳经济也是世界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作为资源能源依赖度较强的省份,江西发展低碳经济是合理调整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江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决策,发展低碳经济是江西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发展目标的最主要的方式。

二、低碳经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江西是我国能源资源十分贫乏的地区之一,常规能源只有煤炭和水力,缺油、少气。

从电力工业看,近年来,国内发电燃料价格不断上涨,电力成本大幅上升,水、火电,送配电结构也不够平衡。江西供电系统主电网负荷较低,50万伏的变电站不多;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仅占全国的1%,且由于环境的恶化,雨水量逐年下降,水资源渐渐匮乏,开发难度愈来愈大,短期内,水电的开发和水力发电量难有大的增长。

由于江西能源资源欠缺,煤炭这样的一次能源储量少、质量次,远不能满足自身消费要求,随着江西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购数量越来越大;另外,江西的原油和天然气又完全依赖外购。这不仅因为运输成本的增加导致江西能源成本增加,而且使得江西能源完全受制于他人,一旦国内、国际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能源的市场风险就会立刻显现出来。

江西能源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江西经济的发展。要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就必须依托江西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发新型能源。随着“绿色、生态、环保”等新概念的引入,自主创新、开发新型低碳能源,已成为江西人的共识。开发利用新型低碳能源,不仅能够解决石油、煤炭等常规一次性资源的不足,而且迎合了以“生态为基础,时尚为目的”的绿色能源潮流。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为江西的崛起找到一条能源新路子。开发利用新型低碳能源,也是江西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多措并举发展低碳能源,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奋起直追,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发展多类型能源,目前,形式多样的新能源产业已初具规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核心就是低碳经济,推进低碳经济必须多措并举,有序推进。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根据江西的实际,创新探索,既要着眼于解决能源制约问题,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尤其是低碳能源产业,又要通过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力争使低碳经济产业成为江西新的经济支柱。

(一)大力发展光伏能源,做大做强光伏产业

从能源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在地球自身能源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利用太阳能的光伏能源将是人类的首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能源的使用成本会愈来愈低。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按照发展生态经济、低碳经济,打造一流的生态环境的指导思想,敢为人先,提出以新余为试点,打造世界最大光伏产业基地的构想。现在,赛维LDK太阳能硅片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新余主要产业和经济支柱,承接太阳能光伏能源中下游产品的升阳科技、晶科能源等企业已扎根江西,一个科技含量高、生产成本低、产业链条长、产能规模大、节能环保的光伏产业体系在江西基本形成。太阳能光伏规模发电已经试验成功,成果利用正在试点,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成为现实。

(二)重点加强核电建设,填补我省核电空白

核电属于清洁能源,其需要的燃料主要是铀,江西是全国稀土资源大省,铀矿产量和铀产品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江西拥有发展核电的条件,江西的能源现状和江西的发展也需要核电建设。然而,由于受江西经济实力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江西核电建设一直是个空白。随着江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江西核电建设的条件日益成熟,江西核电建设摆上了省委、省政府的议程,纳入了发展规划。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彭泽帽子山核电站的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他几个核电站项目的前期工作也在按计划顺利进行。江西核电如按规划建成,年发电量可相当于1000多万千瓦燃煤机组的发电量,将占全省年发电量的40%,可年减少入赣原煤3000万吨,将大大减轻江西省电煤外购运输的压力,大大降低燃煤所产生的环境污染。

(三)积极发展光电产业,有效践行能源节约

有效节约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直接方式,作为节约能源的半导体照明(LED)产业,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也是江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省会南昌,部级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已具有一定规模。晶能光电、联创光电等企业在行业内已处领先水平,拥有自主品牌和先进技术,江西晶能光电公司自主研发的硅衬底发光二极管技术打破了美日技术垄断,进入了国际领先水平。这些给江西大规模地发展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实际上,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就是江西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江西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条件,大力发展光电产业,使光电产业成为江西又一新型低碳经济产业。

(四)加强水利建设,稳步推进水力发电

江西的水力发电,起步比较早,有一定的基础,然而,近几年来,因为环境的影响,导致水储量逐年减少,一些水力发电企业开工严重不足甚至处于停产状态。长期以来,江西作为并不缺水省,水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多少关注。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了水利投入,江西水系正在按照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建设当中,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已经向国家申报。水力发电建设周期短,见效快,低碳环保。加强水利建设,稳步推进水力发电,不仅可以缓解能源紧张,还能够有效地保护好江西的生态环境。

(五)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推广绿色燃料新技术

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中,锅炉节能成为重点,采用现代科技与传统锅炉相结合的技术,将传统的原始烧煤锅炉改造后,采用绿色有机可再生燃料。燃烧后经过水磨除尘只产生水蒸汽和低微碳,不排放其他有害气体。灰渣可以用来制作活性炭及大型炼钢厂保温层材料,同时也是农业田地急需的很好的有机肥。绿色低碳再生能源最生态、最环保、最高效、最节能、最有发展前途的和具有无限潜力。如果该项技术能够全面推广使用,可以充分发挥江西的自然资源优势,利用现代生产技术和农业生态种植模式,引导培训种植大户和广大农户参与产业开发,推动产业化进程,可以使花生壳、竹木屑、谷壳产业成为江西的一项具有质量优势、规模优势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出台扶持激励政策,对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要给予激励政策。着手建立低碳经济示范点,加大低碳经济宣传力度,使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并变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用足用好国家政策,争取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发展低碳产业,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抓住当前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正向中部内陆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逐步缩小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低能耗、低污染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要充分利用江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新型产业,打造新型生态农业省,发展第三产业,利用江西的区域优势、生态优势和红色历史作好文章,做大做强江西的生态游、红色游。

目前,对可持续发展已形成广泛共识,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新的竞争优势;我国确立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生态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大力推广和使用节能环保低碳能源,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国家改革委员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上一篇克雷洛夫

下一篇团代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