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的名言范例6篇

礼貌的名言

礼貌的名言范文1

2、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3、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孔子

4、是否能对粗鲁者保持耐心,这是检验良好礼貌的标准。——所罗门伊本加比洛夫

5、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约翰逊

6、周到的礼貌用在那些你不喜欢的人身上,绝不比挑战书尾那句“您恭顺的仆人”更多一点真诚。当然,这是一种人们普遍赞同和理解的情况。——切斯特菲尔德

7、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特

8、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9、乐以移风易俗,礼以安上化人。——唐·吴兢

10、存在着一种出自内心的礼貌。它是变换了形式的爱心。由此产生出一种外部表现出来的最适宜的礼貌。——歌德

11、一切礼仪,都是为了文饰那些虚应故事的行为,言不由衷的欢迎,出尔反尔的殷勤而设立的;如果有真实的友谊,这些虚伪的形式就该一律摈弃。——莎士比亚

12、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13、礼貌对于人性,犹如热力之对于蜡。——ArthurSchopenhauer

14、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15、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16、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高尔斯华绥

17、有文化教养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含义。这是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里蕴藏着希望。——王尔德

18、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夸美纽斯

19、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20、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培根

21、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22、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23、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歌德

24、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谢觉哉

25、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来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终于,他们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适当距离,那就是礼貌。——叔本华

2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孔子

27、唯宽可以宽人,唯厚可以载物。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传

28、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29、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30、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31、彬彬有礼……是假善行。——塞·约翰逊

32、满招损,谦受益,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陈毅

33、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爱默生

34、文化修养的目的在于增强和提高鉴赏那些最高尚、最深奥的事物的真和美的能力。——波伊斯

35、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列夫·托尔欺泰

36、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37、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38、人类追求的无非是快乐,因此有礼貌的人较之有用处的更能得到别人的欢迎,一个真挚朋友的能力、真诚和善意,往往不易抵消他的严肃与坚实的表示所产生的不安。——洛克

39、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40、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41、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则不侮。——论语

42、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43、礼貌之于人性如同热量之于蜡烛。——叔本华

44、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君莫作。——唐·吕岩《劝世》

45、有两种和平的强大力量,那就是法律和礼貌。——德国

46、礼貌和教养对于装饰人类或其他一切优良品质和天资,都是必不可少的。——切斯特菲尔德

47、礼貌之风为每一个人带来文明、温暖和愉快。——诺·文·皮尔

48、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49、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培根

50、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51、唯宽可以宽人,唯厚可以载物。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传》

52、尊人立莫坐,赐坐莫背人。蹲坐无方便,席上被人嗔。“又”尊人与酒吃,即把莫推辞。性少由方便,圆融莫遣之。——王梵志

53、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萨迪

54、没有礼貌的人,就像没有窗户的房屋。——维吾尔族谚语

55、尊人立莫坐,赐坐莫背人。蹲坐无方便,席上被人嗔。“又”尊人与酒吃,即把莫推辞。性少由方便,圆融莫遣之。——唐·王梵志

56、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有信与义。——唐·张九龄

57、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梅里美

58、礼节礼貌是琐事中的善行。——小威廉·皮特

59、在男人身上,智慧和教养最要紧,漂亮不漂亮,对他来说倒算不了什么!要是你头脑里没有教养和智慧,那你哪怕是美男子,也还是一钱不值。——契诃夫

60、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三岁至老,六十不改。——克雷洛夫

61、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62、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孟德斯鸠

63、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64、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65、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66、一人勇敢而率真的灵魂,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照,用自己的心去爱,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不做影子,而做人。——罗曼·曼兰

67、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

68、所谓良好教养……它们在几乎所有国家中乃至于一个地区里,都不尽相同;每一个明辨事理的人都会模仿他所在之地的良好教养,并与之看齐。——切斯特菲尔德

69、礼貌是聪明的事,无礼是愚蠢的的。——德国

70、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71、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周恩来

72、客套话如隔着面纱接吻。——法国

73、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

礼貌的名言范文2

永不向权势低头,但要摘帽为礼。—— Jim Fiebig,NANA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扭怩羞怯;第二种是行动不检点和轻漫。要避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约翰·洛克

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培 根

礼貌无须花费一文而赢得一切。——蒙 田

怯懦是免于诱惑的最可靠保障。——马克·吐温

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歌 德

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卡莱尔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礼貌的名言范文3

明礼诚信演讲稿范文一

记得着名的赫尔岑有句名言:“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如果大家都有教养,彬彬有礼,那么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就为期不远了。”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文明礼貌地处事待人,是我们每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一课。因此,我们一定要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明礼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标准,是法律的基础。明礼,即懂得礼仪,也就是讲文明礼貌。礼仪,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为了维系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而约定俗成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和社会进步的反映。每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礼仪风范,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外在的美,表现为一个人是否具有高雅的气质;对一个民族而言,他是构成整个民族风貌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文明礼貌不仅给社会、他人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比如一句脏话、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废纸脏物,表面上看是小事,但往往会影响国家的形象、城市的形象、影响着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一个充满文明礼貌的城市,能够给人带来愉快和信心;一个不讲文明礼貌的城市,设施再好,也难秩序井然。可见,文明礼貌表现的不仅是个人形象、城市形象、市民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同学们,时代的车轮已经把我们带入了21世纪,在现代社会中,人好比原子,唯有在相互关联中才有其生存的价值。一个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若要取得学业或事业的成功,若要生活的愉快、幸福,就要首先学会文明礼貌,学会与任何人,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乃至所有需要与自己交往的人友好相处,学会塑造健康的人格。

一个真正追求成功的人,一定十分懂得文明礼貌,注重塑造自己的人格,一定会在自己的学习、事业上下功夫,而不会在吃、穿上花费气力。尊重他人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前提,爱心只有来源于对人的尊重,才能成为完善美好人格的真正力量。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将是你一生的财富。寻找生命的绿洲,保持健康的身体,树立高尚的道德,这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文明的主题。

学校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园地,因为每个人在学校学到的一切都会在生命中打上很深的烙印,而且会扩大到社会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之中。健全的人格是通过学习如何与人交往中建立起来的。

一为教育家曾说过:一个人的行为日久可以成为习惯;一个人的习惯日久可以成为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则往往决定他的前途。显然,这里所说的“习惯”、“性格”不是指诸如爱吃米饭还是爱吃馒头,好动还是好静这样的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人对学习,对事业,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和做法,是人的品格。

我们如果已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要处处时时注意讲文明讲礼貌,有意识地自觉地重复好行为,养成好习惯、好品格。

知识是文明礼貌的源泉,像高楼大厦的根基,文明礼貌是知识的缩影,是高楼大夏在地面上的外形,如果根基打不扎实,那么再漂亮的外形也只是风中残烛,摇摇欲坠.一个有知识的人,学到的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文明礼貌,如果一个高智商高学历的人,出言粗俗不堪,那只能证明他在跟知识耍手段,只是个名存实亡的知识人而已,所以我认为知识比文明礼貌更重要。

明礼诚信演讲稿范文二

记得着名的赫尔岑有句名言:“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如果大家都有教养,彬彬有礼,那么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就为期不远了。”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文明礼貌地处事待人,是我们每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一课。因此,我们一定要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明礼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标准,是法律的基础。明礼,即懂得礼仪,也就是讲文明礼貌。礼仪,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为了维系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而约定俗成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和社会进步的反映。每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礼仪风范,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外在的美,表现为一个人是否具有高雅的气质;对一个民族而言,他是构成整个民族风貌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文明礼貌不仅给社会、他人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比如一句脏话、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废纸脏物,表面上看是小事,但往往会影响国家的形象、城市的形象、影响着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一个充满文明礼貌的城市,能够给人带来愉快和信心;一个不讲文明礼貌的城市,设施再好,也难秩序井然。可见,文明礼貌表现的不仅是个人形象、城市形象、市民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同学们,时代的车轮已经把我们带入了21世纪,在现代社会中,人好比原子,唯有在相互关联中才有其生存的价值。一个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若要取得学业或事业的成功,若要生活的愉快、幸福,就要首先学会文明礼貌,学会与任何人,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乃至所有需要与自己交往的人友好相处,学会塑造健康的人格。

一个真正追求成功的人,一定十分懂得文明礼貌,注重塑造自己的人格,一定会在自己的学习、事业上下功夫,而不会在吃、穿上花费气力。尊重他人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前提,爱心只有来源于对人的尊重,才能成为完善美好人格的真正力量。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将是你一生的财富。寻找生命的绿洲,保持健康的身体,树立高尚的道德,这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文明的主题。

学校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园地,因为每个人在学校学到的一切都会在生命中打上很深的烙印,而且会扩大到社会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之中。健全的人格是通过学习如何与人交往中建立起来的。

一为教育家曾说过:一个人的行为日久可以成为习惯;一个人的习惯日久可以成为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则往往决定他的前途。显然,这里所说的“习惯”、“性格”不是指诸如爱吃米饭还是爱吃馒头,好动还是好静这样的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人对学习,对事业,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和做法,是人的品格。

礼貌的名言范文4

关键词:礼貌原则;英语写作;语用含义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之比较

礼貌原则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其标准也各有差异。如Leech根据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们的言语习惯、会话的文化特点等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个准则即:1、得体准则:最小限度地使别人受损:最大限度地使别人得益。2、慷慨准则:最小限度地使自己得益;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受损。3、赞誉准则:最小限度地贬低别人;最大限度地赞誉别人。4、谦逊准则:最大限度地赞誉别人:最大限度地贬低自己。5、一致准则:使对话双方的分歧减至最小限度;使对话双方的一致增至最大限度。6、同情准则:使对话双方的反感减至最小限度;使对话双方的同情增至最大限度。顾日国结合其导师Leech的理论,根据汉语的文化源与流提出了汉语文化中礼貌规范的四大特点:尊重、谦逊、态度热情、文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汉语文化有关的五大礼貌准则:1、贬己尊人准则:指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或事物时要“贬”,要“谦”;称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时要“抬”,要“尊”。2、称呼准则:指人们出于礼貌,在称呼上按“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3、文雅准则:出言高雅,文质彬彬往往被认为是慑“礼貌”,“有教养”。4、求同准则:就是注意与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保持相称,说话双方要力求和谐一致。5、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缩小自己付出的代价。如果我们把顾曰国“礼貌原则”的五条准则与Leech关于礼貌的论述加以比较,就会发现中、西方的礼貌原则在语用含义和文化价值上是有差异的。其中的“贬己尊人的准则”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如在指代自己时。中国人常用“鄙人”、“晚生”、“在下”等;而指代他人时。则常用“您”、“贤弟”、“贵公子”等。称呼涉及礼貌是汉语文化的特点。称呼方式与礼貌有关。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也折射出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思想感情。如亲呢、喜爱、威胁、警告、讽刺、戏谑等。汉语的称呼一般需要说明彼此之间的关系:亲属、同事、师生:上下级之间要体现出职务、头衔。如“二叔”、“李局长”等。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称呼,遇到不同身份的人用不同的称呼。甚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和效果。也用不同的称呼,这充分体现出汉语称呼的礼貌性。再称呼语上,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中国文化中,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因为中国文化传统是“重名分,讲人伦”,所以在称呼上也要遵循“仁”与“礼”的法则。要遵循“贵贱有等,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否则会被视为“没礼貌”。而西方社会的价值观是“人为本”,“名为用”,他们崇尚个人主义,提倡自我表现,个性解放,所以在称呼上也往往以“先生”、“女士”代替,一般都可以直呼其名。即使儿子称呼老子。下级称呼上级,学生称呼教授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写作中学习礼貌原则的同时也应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并以此来提高跨文化的交际意识。

二、在英语写作中学习“礼貌原则”的重要性

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而语言表达的得体与否是衡量一个人语言交际能力高低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英语写作中不应该只了解语言写作的知识技巧,还应该学习语用知识。培养语用能力。即语育的得体表达能力。何自然指出:在言语交际中人们首先考虑的不一定是合作。而是话语的合适与否。得体与否。研究话语的得体性就必然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礼貌原则、幽默原则和克制原则。使用礼貌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语用策略。Wolfson对外语教学及其运用效果的研究发现。在与外国人交往中。本族语者比较能够容忍非本族语者(外国人)的语音和语法错误,但对违反说话原则的行为,即文化差异引起的非语言结构上的行为却难以容忍,认为这是不礼貌的,甚至是粗鲁的。那么什么是礼貌呢?根据汉语字典的解释。我们知道礼貌是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是一种各民族都有的普遍现象。但礼貌同时又具有其民族性,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对礼貌又有不同的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又有不同的礼貌规范。一个民族视为礼貌的,另一个民族也许就认为是不礼貌的。礼貌的原则就是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希望得到对方的尊重。而为了尊重对方,说话人需要适应语境。采用一些适当的交际策略及礼貌。以求最佳效果。在实际语言交往中,我们有时会发现说话者所使用的词语、语法都没有错误,但由于没有适当地运用礼貌原则,结果使交际效果受到影响。打了折扣。有一个例子:一个中国学生和美国指导教授交谈学习情况后,说“我的英语不行,可能没有把观点说清楚”。教授说“YourEnglish is very good,much better than my Chinese。”这个学生觉得哭笑不得,以为他是在开玩笑。甚至是讽刺,因为他知道这位教授对汉语是一窍不通。其实他是在用汉语文化的观点来理解美国人所说的话,不清楚对方是在好心地鼓励他,用令人轻松的“比较”来鼓励。如果这名学生的英语真的不好,中国教授可能会用“暗示差距”来鼓励。说“还行,如再努力几点就更好了”。因此,在英语写作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学习礼貌原则。研究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提倡并遵守礼貌原则。

三、在英语写作中学习“礼貌原则”应与语言文化的学习相结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得以实现。语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学习礼貌原则也离不开文化的学习。礼貌有明显的民族性。因此,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应了解英语文化的历史、传统、演变及各种表现形式,并对其中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这样学习者才能依据不同的交际对象。不同的交际场合和内容采用得体的礼貌交际手段。例如,在给美国籍学生使用的汉语教材中有“买东西”一课。教师讲完描述衬衫的颜色、质量、大小、长短后,让学生练习。要求是:“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在购物中心买东西,你的朋友正在选衬衫,请你给她提个建议买什么样的衬衫”。一看到这个题目,一个美国学生就说:“不用做这个练习,不实用,因为我们不可能向朋友提建议买这个,不买那个,买什么样的衬衫完全是她个人的私事儿,我们不会干涉。”这里就存在着文化差异。中国文化认为是礼貌的言行, 在英语民族的文化中也许就会被认为是侵犯了隐私。中国人帮朋友买东西,提建议完全是人之常情,也习惯选择“建议”的言语行为。但在西方他不但不会领情,甚至还会认为侵犯了他个人的自利。再比如对“恭维”和“间接恭维”的理解。聚会上我们会常听见类似的话:“Your hair style is lovely”,学英语的中国学生可能会回答:“Thank you”。再问“Did you do itin Park Mall?”答“Yes”。这个对话说明我们是理解本族语“间接恭维”的言语行为的。所以会回答Thank you。但我们也许不知道这种恭维也是表示愿意交谈的一种社交方式。而最后的简单回答yes,会使对方以为这个中国学生不愿意继续交谈。所以文化因素是影响语用理解的最复杂的因素,学习礼貌原则必须与语言文化的学习相结合。

礼貌的名言范文5

论文摘要:人们在言语交际中要遵循礼貌原则,礼貌地使用语言是得体地进行言语交际的一个因素。说话是否得体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因此在判断语言是否礼貌时也要考虑语境因素。

一、礼貌原则与得体

人们的语言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人类的社会活动要受到各种准则的约束。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则。因此人们的语言活动也要遵循这一准则。语言礼貌现象在人类的交际行为中是普遍存在的。礼貌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语言成分都具有程度不同的礼貌特征。Grice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CP)解释了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会话含义的产生以及如何理解会话含义。他认为会话含义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有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某一原则而间接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但是这一理论没有说明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不直接而是问接地去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在Grice之后,许多学者都借助其合作原则从语言礼貌的角度对言语交际进行研究。其中有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和Brown与Levinson提出的礼貌策略。

eLech将礼貌原则归纳为六条: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这六条准则的构建既注重自身又尊重他人,二者兼顾,更符合言语交际的本质。如果说会话合作原则在会话中起着调节说话人说话内容的作用,那么礼貌原则则起到了维护交谈双方的均等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的作用。在Leech提出的这六条准则中,“最根本的一条是策略准则…‘甚至可以看作是一条最高准则”(何兆熊,2000)。策略准则主要用在指令这一最需要讲究礼貌,也最能体现礼貌的言外行为中。无论人们在请别人办事、表扬别人、邀请别人还是表示异议等时,都要策略地使用语言。策略地使用语言也就是要得体地使用语言。礼貌地使用语言是得体地使用语言的一个前提。因此在讨论语言的礼貌性时,不能忽略语言的得体性。

与Leech的礼貌原则相比,Brown和eLvinson(1978)则指出礼貌在本质上就是通过采取某种语言策略达到给交际双方都留点面子的目的。他们认为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礼貌就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维护听话人和说话人的面子所做的努力。面子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面子足指人们的自我形象以及个性,消极面子则指人们希望在交际活动中自己的自由不受到侵犯。由此,礼貌也可以划分为积极和消极礼貌。积极礼貌是指对别人表示同意、称赞、许可等以保持对方的积极面子;消极礼貌则是指尽量不干涉别人的自由与权利,给对方留消极面子。这些礼貌策略的实质同样也是让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对话双方可以接受,达到说话得体的目的。

二、得体与语境

语言交际的得体被认为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得体,就是要言行“恰如其分”。要言行得体就必须要看交际的对象,要注意言行的时间和场合、言语的表达和效果等等,也就是要看语境。语境(Context)这一概念是由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来的,它与言语活动的参与者,与言语行为,特别是与正确理解话语的意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境在广义上特指语言使用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语境可以分为情景语境(Situationalcontext)和文化语境fCulturalcontext),涉及与语言交际密切相关的,并对语言的使用和选择起限制、解释、约束作用的种种非语言因素,即在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语言表达同时出现的非言语信号(如姿势、手势、表情等)等。语境对言语表达有制约作用,正是这种制约作用限制了我们对语言的选择,从而使一些原本没有语法错误的句子不适合其使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而一些看似“文不对题”的话语,却在特定的语境中达到了言语交际的目的。比如在人们面对面询问对方名字时,用“What’syourname?”是可行的,但假如是在拿起电话去询问电话那头是谁时,“What’Syourname?”就显得不得体了。语言交际中的不得体现象的本质往往不在语言本身而在于语境。人们的交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必定要受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三、礼貌原则与语境

得体的语言是受语境制约的,礼貌原则作为语言得体性中的一个因素,也要受到语境的约束。语境制约着语言的礼貌程度。在一定的语境中显得礼貌的话语,在其它语境中可能显得不够礼貌或过分礼貌;对说话者一方来说是礼貌的行为,对听话者一方来说却不一定感到礼貌。当妻子让丈夫把门关上时,“Pleaseclosethedoor”osethedoor?”一般来说是足够礼貌、足够得体的,但是如果妻子说“Woulditbepossibleforyoutoclosethedor?”这样过分礼貌的话,则会让人怀疑她是在故意违反礼貌准则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不耐烦或疏远。在表达一个特定的语言功能时,我们有很多形式可以选择,为了不伤害到对方的面子使话语礼貌得体,就要考虑具体的情景语境因素。如果是对地位在你之上的人做出请求,例如请老师借书给你时说“Youwouldbedoing me agreatfavorifyou could lend ourreferencebook”是非常真诚礼貌的,但是请自己的同学借支钢笔时也套用“Youwouldbegmeagreatfavorifyoucouldlendmeyourpen”则让人感到过分礼貌或是其中有“玩笑”的成分,而“Couldyoulendmeyourpen?”或“MayIuseyourpen?”则不失为得体。

礼貌原则虽然具有普遍性,但是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对同一社会文化因素的解释是不一致的,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礼貌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用不同的标准来判断礼貌,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礼貌。所以在探讨礼貌的语言时,必须深入到文化中去,将文化语境因素考虑在内。如果不了解谈话双方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谦虚为例,几乎在所有的文化中,谦虚都被视为礼貌的表现,但是文化语境因素对人们在遵循这一礼貌准则上的程度加以制约。中国人和英美人在对待“谦虚”上就有不同的态度。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自古就有“谦虚”与“君子”相连。当受到别人称赞时,中国人一般都竭力贬低自己,否定赞语的真实性,以示谦虚。当一个美国人称赞一个中国人“YourEnglishisverygood!”时,中国人虽然明白自己的英语水平完全值得这一称赞,但仍会回答“No,myEnghshisverypoor”,以达到对自身最大程度的贬损以示礼貌。然而在美国人看来,此话则显得不得体,因为母语为英语的国家的人一般都认为欣然接受对方的赞扬是一种避免损害对方积极面子的礼貌行为,所以对于别人的赞扬,他们~般都回以“ThankyOU."除了赞扬,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某些场合中需要双方都做出礼貌反应的言语行为还有道谢、恭维、问候、告别、婉拒等,这类言语行为通常有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文化因素造就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恭维别人时,中国人一般不会说“我喜欢你的……”来恭维对方所拥有的东西,因为此种表达方式在汉语中有“我很喜欢你的……我也想拥有这么一件东西”的言外之意,给人垂涎三尺之感。但是在英语文化中,这种表达方式则是直接表达自己恭维的礼貌方式。下面是一个中国大学生与一个美国大学生的对话:

Mike:Yougotanicewallet!

Li:Thank you.Mygirlfriend sentittomeasmybirthdaygift.

Mike:Oh,itlo ksfineandIreallyappreciateit.

Li:W el1.I’11askherwhereshegotit.

Mike:O··’K….thankyou.

Mike的恭维让误认为他也想买一个这样的钱包,结果使得双方的对话陷入尴尬的局面。

在中国,人们以“自贬尊人”为传统。汉语中有许多自谦语,如:寒舍、犬子、小女、在下、敝人、贱内、拙作等,这些自谦语往往就是尽力去遵守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放弃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在贬低自己的同时尊敬别人。在汉语中“你”的敬称是“您”,但英语中只有一个“you”,没有与“您”相对应的词汇。中国的“长幼之分”十分明确,对于长辈和上级的名字是不能直呼的,而在讲英语的国家里,小辈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一个中国留学生到美国朋友家做客,美国朋友向其介绍自己的父母:“Hi,Wang,thisismyfather,Jack。andthisismymother,Mayr.”在中国。对朋友的父母一般以“叔叔、阿姨”或“伯父、伯母”相称表示尊敬,但若此时这个中国留学生叫Jack“uncle”,叫Mary“aunt”不但不会达到礼貌得体,反而会使对方觉得莫名其妙。

在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中。对个人隐私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常常也会使交往双方出现语用失误,而这种语用错误往往因违反讲话规则而显得粗鲁无礼。中国人一般认为对别人表示关心、热情是礼貌的表现,相互询问一些情况可以缩短彼此的距离。因此在初次见面时会互相询问对方的年龄、收人、职业等等。但是这在英语国家里则往往被看作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如果一个中国人在初次遇到一个美国人时问对方“Howolda~eyou?”会让对方觉得唐突、不礼貌,若对方是位女士,更z=~-ik其觉得这种问法非常无礼。

礼貌的名言范文6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每个人在社会活动中都要遵守的准则。礼貌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不遵守礼貌的前提下与他人进行愉快而顺利的交流。在注意礼貌的同时人们更要学会如何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因为无论是在东方文化影响下生活的人们还是在西方文化影响下生活的人们,“面子”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鉴于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人们对面子的理解不同,本文将从礼貌原则出发,以电影《刮痧》中对白为例,着重分析中国人的面子观问题。 1、礼貌原则 礼貌通常被理解为说话人为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策略,比如建立、维护或提升交际双方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常规性的礼貌策略、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等。因此,围绕语言交际,人们不断探询礼貌的语言表现与礼貌等级,及其对语言选择的影响,也提出了相应的礼貌原则[1]。很多语言学家都对礼貌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这些研究中最值得后世借鉴的当属莱可夫的礼貌规则,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观以及利奇的礼貌观。 1.1莱可夫的礼貌规则。莱可夫认为人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应遵守三个礼貌规则(politenessrules): (1)不要强求于人;(2)给对方留有余地;(3)增进互相之间的友情。莱可夫提出的三条礼貌规则适用于不同的语境:规则一适用于交际双方地位不均等的情况下,为了交流顺利完成,说话者应该采用征求受话者意见或表示歉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尽量避免不要违背受话者的意愿强求于人;规则二适用于交际双方地位相对平等但交际双方关系并不是十分密切的条件下,为了交流顺利完成,说话者在提出要求的同时要尽量给受话者留有一定的选择余地而不至于使受话者感到为难;规则三适用于交际双方地位平等且关系密切的情况下,说话者采取语言策略以增进交际双方的感情。莱可夫的三个礼貌规则只是对有关礼貌的问题在言语使用中的初步探索,之后的学者在莱可夫的研究基础上做了更深入的研究。 1.2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观及礼貌策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以及八十年代,布朗和莱文森提出并修正了自己的礼貌论与面子观,他们的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概念: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和礼貌策略。 言语的礼貌与否可以直接的影响交际双方的交际目的是否可以顺利达成,因此为了使交际双方能够顺利的达成各自的愿望,人们使用不同的言语及礼貌策略使说出的话语更加礼貌进而使交际能够顺利进行。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论对言语行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布朗和莱文森的观点,不同的语境下人们需要采取不同的礼貌策略以达成顺利交流的目的。礼貌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2.1正面礼貌策略。即让听话者产生好感,或感到自己的价值观得到了对方的认同。 1.2.2负面礼貌策略。即说话含糊其辞,给听话人留有选择的余地,或明确表示不希望影响对方行事的自由等。 1.2.3直接性策略。即说话人不采用调节性措施就直接实现某一行为。 1.2.4间接性策略。即在威胁对方面子的情况下,说话人采取隐含的手段,给对方留有余地;或通过间接性话语,让对方意识到说话人威胁面子的行为不是故意的。 1.2.5放弃威胁面子的行为。如果某一行为足以威胁对方的面子,说话人可能会放弃实施该行为。从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策略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礼貌策略是在莱可夫的礼貌观基础上研究出来的。其中正面礼貌策略与莱可夫礼貌原则中不要强求于人在语言使用策略上都是为了给听话者面子使其对说话者产生好感;负面礼貌策略与间接性策略与莱可夫礼貌原则中给对方留有余地使用的语言策略都是在交流时使用给对方留有余地的语言进避免尴尬产生。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策略在莱可夫礼貌原则的基础上又得出新的结论,完善了莱可夫的礼貌原则。 1.3利奇的礼貌观。布朗和莱文森是人类学家,他们提出的礼貌和面子问题是从人类学和哲学角度出发的。然而,这一理论以问世,就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兴趣。在对该理论进行了种种探讨的语言学者当中,应推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G.N.Leech)成果最为显著[2]。像格莱斯划分合作原则那样,利奇对礼貌原则也划分为六类: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在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语言集团中都存在的问题,只是在不同文化中生活的人们对礼貌与面子的理解有所不同。文化不同,讲究的礼貌或遵循的礼貌原则可能大相迳庭。利奇以及布朗和莱文森所提出的礼貌原则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提出的,但他们所提出的礼貌原则未必就适合用来衡量中国文化中人们的礼貌言语和行为,因为中西方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差异[3]。 2、面子观 礼貌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都要遵守的准则,在现实交往中人们表现的彬彬有礼是为了显示他们友好真诚的交际活动的愿望,或者是维持一种业已存在的与他人的和谐关系,或者当这种关系面临损害时去修补它。交际中的礼貌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用来显示意识到他人面子的手段。”[4]那么这里的“面子”指的是什么呢?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高夫曼(Goffman)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是个体按照社会赞许的标准表现的自我形象。”[5]高夫曼将面子定义为一个积极、正面的社会价值。他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的为自己赢取的正面的社会价值,是个人的自我体现[6]。在社会交际过程中,面子表现为个体拥有的社会形象。英国学者布朗和莱文森在高夫曼对面子的定义基础上于1978年提出了“面子理论”并于1987年修改了这一理论,他们的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基本概念: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和礼貌策略。布朗和莱文森将面子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与其相对应的就是正面礼貌与负面礼貌。正面面子指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肯定、赞许。负面面子指有自主的权利,行为不受他人强制或干预。#p#分页标题#e# 由于布朗和莱文森是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对面子理论进行讨论的,所以他们的面子观在以自我形象为中心的西方国家是可行的,但是并不完全适合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在中国,面子是一种公共形象而非自我形象。在中国人眼里,面子是需要对方来给的而非自己去争取,所以在汉语文化中负面面子几乎是不存在的。文化的不同使不同国家的人们对面子观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所以为了能够更顺利的交流,对不同国家人们面子观的理解的研究就显得颇为重要。本文将主要研究中国人的面子观问题。 2.1中国人的面子观。中国人类学家胡先晋先生认为“面子代表一种社会重视的声誉,这是在人生经历中通过成功,步步高升而获得的名声,也是经过个人努力和聪明才智积累起来的声誉。”[5]“面子“是中国人一种重要和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中国人历来爱面子、好面子,把面子看做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东西。 张琪认为中国人的“面子”包含两种主要意思:第一种是荣誉和声望;第二种是自尊和尊严。这是中国人任何时候都要以任何代价去维护的东西。 中国人在社交场合往往讲究“赏脸”、尽量避免丢脸。由于汉文化几千年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文化取向上表现为以群体相互依存为特征。中国人非常注重集体荣誉感,一言一行必须符合社会和群体的期望,维护社会“和合”的关系至高无上,因此崇尚“贬己尊人”或“谦虚”的礼貌行为。 即使在不得不批评对方时,也总是先扬后抑,先肯定后指出不足,努力去维护他人的“面子”。这样的面子是需要在交流时交际对方所给的,是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在电影《刮痧》中,男主角许大同是在中国出生并接受教育后移民到美国并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但是即使他接受过高等教育并在美国生活很多年,他骨子里仍是一个中国人,受中国传统面子观念的制约。许大同五岁的儿子在他所设计的游戏的庆功宴上与其老板的儿子因游戏起了争执,他认为如果这时他不在老板的面前教训儿子会威胁到老板的面子,因此他强迫儿子道歉,甚至不惜为此当众打了儿子。对于他的做法许大同的父亲即使非常心疼孙子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同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他也并不认为那样做事错的,但是他提到八个字:“当面教子,背后教妻”。这八个字即说出了老人对孙子当众受训挨打的心疼,也说出了对儿子这样做的无奈。 中国很多古训一直被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所推崇并遵守,如《朱子家训》中写到““兄弟手足,莫犯嫌疑,贤愚不等,兼高扯低。堂前教子,枕边教妻。漫钱得使,漫马得骑,人怕伤心,树怕剥皮。”这些古训中的每一句都为传统中国人所遵守,而其中提到的“堂前教子,枕边教妻”就是许大同的父亲所说的“当面教子,背后教妻”的原型,这句古训充分的体现了传统中国人的面子观问题:“当面教子”是告诫人们当孩子犯错时要当着惹事当事人的面前教训他,这不仅是为了让孩子记住不可以再犯同样的错误,更是为了满足孩子惹事对方“面子”的需求,所以很多中国人为了给对方面子不惜当众打孩子,即使错不在孩子也会命令孩子去道歉。“背后教妻”是告诫男人们当妻子犯错时不可以当众指出并训诫,因为丈夫有责任维护自己妻子的“面子”和尊严不受损害,而当众指出妻子的错误会让妻子颜面受损,所以丈夫要在事后两人单独相处时指出妻子的错误并帮助她改正。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人传统的面子观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死要面子”和为了“面子”可以牺牲生命等等让西方人不解的现象在中国青年人中也有所改变,进而中国传统的面子观与西方的礼貌原则面子观在全球化的催动下也逐渐结合在一起,更加有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在一起顺利的交流。 2.2西方礼貌原则与东方面子观的结合。同利奇在合作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六条礼貌原则一样,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顾曰国先生根据汉语言文化特点,也提出了汉语言文化关于礼貌的五大礼貌准则: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尊重、谦虚、态度热情和文雅。[8] 利奇的六条礼貌准则与顾曰国先生的礼貌原则中贬己尊人准则有着本质上的相同之处,二者的使用策略上都是尽量使对方受益,显示出对听话人的尊重进而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从这里不难看出,尽管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不同国家的人们对“面子”及礼貌的理解有所不同,而人们选择的礼貌策略与定下的礼貌原则也有所不同,但是所有的礼貌原则与礼貌策略都是为了在交流时表示对交际对方的尊重进而顺利达到交际目的,因此在共同目的下不同文化影响下得出的礼貌原则的结合也并不是难事。 3、结语 不同国家的学者们结合本国文化特点对各自国家礼貌原则与面子观问题做了相对深入的研究,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不同国家的人们间的交流增加,单一的面对一国可行的礼貌原则与面子观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人们所有的交流,如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观将面子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而在中国文化中几乎不存在负面面子,因此他们的面子观就不适合汉文化的中国。如果不同国家的人们只遵守本国的礼貌原则去与他国人交流则很容易造成误解而使交流无法顺利进行。笔者认为在如今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国际形势下各国学者应该增进交流努力将不同文化下的礼貌原则与面子观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其更加完善,从而适用于中西方两种文化。

上一篇66岁生日贺词

下一篇肝脏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