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商与情商培养范例6篇

论情商与情商培养

论情商与情商培养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 情商素质 开发培养 内容体系 对策

[作者简介]赵宝新(1968- ),男,河北满城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情商素质教育;王英(1965- ),男,河北蠡县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校素质教育和教育经济学;赵丽新(1967- ),女,北京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办公室老干部科科长,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河北 张家口 07502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与综合素质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2JY06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80-02

当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各高校的一项根本任务,而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已成为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智商素质(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IQ)与情商素质(情绪商数Emotional Quotient,EQ)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但大学生在智商素质一定的情况下,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主要靠情商素质的作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倡导并推行“素质教育”,各高校相继开始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工程”,但至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社会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其重要症结在于对学生的情商素质的开发与培养重视不够。

一、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与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大学生情商素质不仅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素质内容,更是促进他们成长成才成功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情商与智商相比更具潜质,这说明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培养非常必要。情商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和约翰・迈耶首次提出的。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绪智能。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著作《情感智商》一书中把“情商”正式定义为“能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感觉,自我激励,以及很好地控制自己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情绪的能力”。情商素质是指一个人感受、理解、调控、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通常表现为成就动机、工作热情、情绪管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以及承受和抗击挫折的能力等。从情商素质与智商素质的关系看,智商素质是情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情商素质对于智商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智商素质好比是“资源”,情商素质好比是“能源”。如果没有充足的“能源”,“资源”再非富也不能有效开发与利用。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情商素质更具基础性决定作用。对于智力水平一定的大学生来讲, 情商素质最终决定其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以及能否真正成才成功。另一方面,基于学校“应试教育”背景和社会用人“素质本位”的要求,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培养十分紧迫。目前,我国教育仍处在理论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与实质意义上的“应试教育”阶段。在应试教育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会使学校和学生形成争名次和争第一的状况,极易使学生产生“零和”心态,进而导致他们产生妒忌和戒备心理,成为自我意识膨胀、自私自利、狭隘偏执、缺乏合作精神的情商素质低下的人。同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生一直处于教师高密度的知识机械灌输及高强度的管束监督的状态。这种教育培养既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的情感体验,不太注重对情感体验的正确引导,进而导致厌学之风和师生关系紧张现象的发生,加之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的单一社会阅历,缺乏生活经验,最终导致情商素质偏低。在这种教育背景下,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出现了大量“高分低能”和高智商人才工作业绩平平的现象。目前,“素质本位”已越来越成为社会用人的首要法则。许多用人单位反映,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智商较高,但情商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合作意识和交往沟通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弱、自我评价不客观,往往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这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不高的根本症结,从这一点上说,情商素质问题已成为就业的最大障碍。但当前情商素质教育尚未真正引起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视,并没有实实在在地进入高校课堂。因此,为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的人才需要,大学生情商素质教育与开发培养刻不容缓。

二、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培养的主要内容

国内外情商理论研究学者认为,情商素质一般包括情绪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五个方面。情商理论与以往的心理学理论相比,认为情感、情绪是一种主动的心理过程,而且是与认知、意志、个性和社会交往等相联系的综合性的复杂心理过程。如情绪与认知相联系形成“情绪自知”(Self-awareness);情绪与意志相联系产生“情绪自控”(Managing emotions);情绪与信念相联系成为“情绪自励”(Motivating emotions)。体现了由生物遗传性的心理过程向社会塑造性的心理过程的迈进。在这种情境下,情绪成为高尚的、可以调节个体社会行为的心理过程。如情绪与社会交往相联系形成“关怀与尊重”,即“共情”(Empathy);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融合,形成“生态文明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即“共处”(Handing relationships)。这说明情商素质是认知、情感、道德、品格的集合体,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品质要素。情商素质是完全能靠后天开发培养和提高的。

笔者认为,目前大学生情商素质的开发培养应该围绕培育自我认知能力、情绪调控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抑制冲动和抗挫能力、人际交往及社会适应能力五个方面展开。自我认知能力是指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即有“自知之明”之心。重点在于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自我情绪感知能力,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能够客观准确地认识、评价自己和他人。情绪调控能力是指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具备调节和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即有“自我调控”之力。重点在于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疏导和自我调节,及时转移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摆脱焦急、悲伤或不安的情绪困扰,并能把情绪调整到适度状态。自我激励能力是指鼓励、激发、诱导自己的热情、积极性和自信心的能力,即有“自我激发”之能。重点在于教育引导学生通过确立目标、分解目标、不断实现目标来激发自己的成就动机,并驱使自己坚定信念、执著追求。抑制冲动和抗挫能力是指在自身情感和欲望受到外界强烈刺激、冲击并处于挫折境地中,仍能保持冷静、理智和克制状态的能力,即有“自我克制”之功。重点在于教育引导学生在向既定目标奋进中能够抑制冲动,增强延迟满足的自制力,并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挫折承受力。人际交往及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有识别、理解和运用他人情绪以及正确感知和应对社会环境的能力,即有“善解人意”之情。重点在于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了解、揣摩他人的情绪,要有“同情心”“同理心”,培养通情达理和与人友好相处的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应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基于以上情商素质的培养重点,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培养的内容体系应包括以下五个系列十项指标:自我认知系列,包括自我觉察能力、职业生涯设计能力;心理调适系列,包括抗挫折(诱惑)能力、冲动自控能力;社会认知系列,包括与人相处能力、社会感悟能力;社交公关系列,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系列,包括生态文明素质(绿色情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

三、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对策

第一,学校应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开商素质、培养综合素质提供制度保障、软硬件环境和开发培养支持服务平台。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将情商素质教育列为各高校校本培训教育内容,使其作为学生必修课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各高校要进一步解放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变单纯知识灌输为综合素质培养;变片面重视智商培养为智商情商并重培养;变单一教学生做事为既教做事更教做人。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自觉把开发学生情商素质与培养综合素质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合力效能。其中,课程体系改革尤为重要。课程设置要具有开放性,减少专业理论基础课的数量,增加实践教学和选修课的容量,使学生能根据兴趣、个性、知识结构、社会需求自主选择辅修专业,要适当增加有利于学生情商素质培养的文史哲等课程数量。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将情商素质开发培养与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素质拓展训练有机结合,通过开展讲演、辩论、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及模拟求职应聘训练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使他们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择业观念,培养自我认知、环境认知、社会交往以及自我推销和抗击挫折的能力。

第二,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做促进学生开发培养情商素质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情商素质教育培训,以良好的情商素质为学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教师良好的师德风范、严谨的治学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理智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都会对开发学生的情商素质、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教学方法,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注重构建自由和谐、民主合作、相长互动、充满趣味和人文关怀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平等、愉快活跃、发人深省、循循善诱的课堂心理环境。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训练”模式,充分利用和挖掘课程本身所蕴藏的情商素质教育内涵,有机渗透情感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使学生的智商和情商素质得到同步发展,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全面完善提高。坚持硬性制度化管理与柔性人文化管理并重的原则,重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开发学生的情商素质。

第三,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争做情商素质开发与培养的自觉实践者。学生要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积极参与有利于情商素质开发培养的素质拓展实践活动,为将来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打下坚实的情商素质和综合素质基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社会实践等素质拓展活动是学生重要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为学生开商素质和培养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校园文化科技活动能使学生在科学文化氛围中感受美的熏陶、碰撞智慧的火花,使主体意识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解放思想、启迪思维,磨炼意志,满足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求知欲、上进心和创新精神,不断开商素质,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最佳途径,也是促使“自我”尽快适应社会的必由之路,能促使学生主动走进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树立积极的社会价值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健康的社会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品质。通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体验困难、克服困难,可以增强意志力、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协作、不怕失败、乐于奉献、敢于拼搏、富有爱心的精神意志和良好的道德情感等情商素质。

第四,注重引入测评体系,充分发挥其在情商素质开发与培养中的导向功能。情商素质测评体系对大学生情商素质的开发和培养具有价值引领和风向标的作用,测评结果不仅能促使各高校对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培养的高度重视,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加强情商素质自我开发与培养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测评体系的设计应符合导向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等要求。不仅要关注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常见的显性问题,更要关注深层次的隐性问题。既要有稳定可靠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素质、实践能力素质等传统项目指标,彰显测评指标体系的传承性和中国特色,也要适时调整增加紧跟时展、与社会需求相关联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指标内容或评价标准,如自我认知能力、情绪调控能力、自我激励能力、社交公关能力等,体现测评指标体系的时代特色。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测评档案,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情商素质能力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这既有利于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也有利于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动态信息和潜质,更好地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个性化情商教育指导提供可靠依据,从而真正促进大学生的情商素质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97.

[2]雷体翠,李文华.大学生情商教育内容的新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1).

[3]赵春霞,朱书卉.论当代大学生的情商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20).

论情商与情商培养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情商教育;技能项目情商导学模式;模块式教学内容模式

作者简介:陶嘉(1986-),女,江西南昌人,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高专教育、大学英语教学;张春琴(1976-),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高专教育、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0-0043-04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我国一些优秀企业的老总在回答“当代大学生最缺乏什么”的问卷调查的时候,答案高度一致:缺乏情商。

学术界,程刚、蔡培培在《高职学生情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中指出:0.2%的高职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认知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承受能力较差,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容易受到消极情绪的困扰;84.1%的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但是缺乏对情绪的理解分析能力;只有15.7%得同学情商较高,在能够很好的认知自己和他人情绪的同时,还能够调控自己的情绪,当处于强烈情感边缘时,也不会被击跨,即使在愤怒时,也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与他人相处得也很融洽。由此可见:无论在企业界还是学术界都认为高职学生的情商普遍存在待提高的状态。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社会经济背景促使了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公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然而在高职教育应用技术化的同时,高职学生职业发展实力弱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共识。如何解决高职学生职业发展问题?本课题组认为在我国高职院校大力发展情商教育将值得理论界和教育界努力探索,高职教育应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

一、情商教育的概念及构成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通常是指情绪商数,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教育是指通过培训使个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从而增强理解他人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1]。

戈尔曼和其他研究者认为,这种智力是由五种特征构成的: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2]。

二、情商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表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针对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大规模调查发现,情商和智商对工作成就的影响力比值是2:1。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李晓阳认为,我国高职教育理念变革的应然方向是塑造现代和谐职业人。现代和谐职业人,更强调整体解决方案、团队合作、综合专业能力、人际互动、即需适时学习及360度全方位评价。由此可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便是情商教育。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一个人幸福来源的重要一点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职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非常重要的基础就是对自己的正确了解。认识自己,察觉对某种职业的情绪出现,分析自己的情绪变化,观察和审视自己对某种职业的内心世界体验,从而确定自己对哪些种类的工作感兴趣,以及对自己实现工作成就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只有认识自己,才能主宰的自己生活,这是情绪智商的核心。

2.现代企业的高效来源于员工的自我管理。西门子公司有个口号就是“自己培养自己”。员工的自我管理包括员工能够正确理解企业理念、认同企业文化价值体系;能够清楚自己工作中的情绪状态,以及认识情绪失衡并使之得到调控;当对工作有不满认识时能够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而不仅仅是隐忍地对待。

3.现代企业的高效还来源于员工的自我激励能力。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来源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然而企业的激励是外因,对员工真正起到持续作用的是员工的自我激励。能够根据组织目标给自己设定较高目标,并且有信心达到目标,能够指挥、调动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处于高度自信状态。

4.员工在工作状态中必然地要与其他同事共处,除了对自己情w的管理之外还应该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识别他人情绪就要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5.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人被社会接纳与受欢迎的基础。在人际交往中,要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用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和影响他人,营造人际交往中轻松和谐的氛围,那么,人际交往就会顺利进行并且深入发展。

三、我国高职院校实施情商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理论界有不少学者已经通过调研总结出高职学生的情商普遍存在待提高的状态,并且提出了情商教育的重要性。但就我国高职院校而言,实施情商教育,促进学生可持续竞争力发展尚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1.实施情商教育缺乏思想意识支撑。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大多根据专业对应的岗位要求进行设置,课程偏向理论以及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中专注的是锻炼学生的工作流程、工作步骤、操作方法,偏向于标准化的硬指标的达成,而缺乏对情绪表达、情绪传递的等非标准化的软因素的指导,缺乏从他人的视角去换位思考。例如,作者本人曾经有幸作为高职类酒店技能竞赛的评委,参赛的学生们在硬指标上完成得很好:桌布一次展开,中心落在桌子正中央;十字定位完美;杯碗碟之间的间距控制得分毫不差。但是为了表现高昂的士气,高跟鞋踩得咚咚响;表情非常严肃;完全专注于细节而听不明白评委的提问等等。这些都说明高职院校中教师缺乏情商教育的思想意识。

2.尚没有形成适合情商教育发展的经济机制和政策体系。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情商教育对人才培养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情商教育是一种打破传统以智力和技能教育为主的教育类型,它的试验性很强,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而正由于很多高校缺乏研究和实践经费,使得情商教育流于空谈。同时,国家将高职院校放到市场中去实行自负盈亏,这使得高职院校实施情商教育缺乏政策体系支持[3]。

3.情商教育自身实施难度大。情商教育需要以与企业、社会对接项目的形式开展,而据笔者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目的的实践课程、实训课程因既缺乏相应的设施设备、又缺乏灵活具有弹性的课程设置体系尚流于形式,情商教育更需要专门的设施设备、专业的培训师资、灵活的课程设置体系、特殊的评价标准。情商教育实施的难度,使其仍然边缘于大众化教育政策之外。

四、我国高职院校情商教育模式的构建

高职院校秉承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毫无疑问要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也要注重情商培养,提高就业然实力。然而要使每个学生在自我认识、情绪控制、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我们的教育必须将情商培养融合在技能训练中,以不额外增加太多课时的情况下使情商教育化有形为无形,切实提高教育效率。为了达到这一根本目的,课题组构建了“三层一体”的情商培养教学模式[4],提出了技能项目情商导学模式,专项情商教育模块式教学内容模式,并探讨如何通过这些教学模式,提高我们教育的效能。

(一)“三层一体”的情商培养教学模式

情商的培养有别于专业技术的学习,可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可以抓住每一个时机、结合每一个具体事情与人物进行,可以是他教也可以是自悟。站在校方的角度,对学生情商的培养要结合专业对应的岗位要求进行,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他教和自悟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本着这一理念课题组构建了“三层一体”的情商培养教学模式。三个层次的情商培养教学模式如下:

1.第一层次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为情商培养契机。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情商培养宜通过老师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自悟。在日常阅读中习得、在实践中体会、在交流中感悟、在挫折中提升、在成功中巩固。

2.第二层次技能项目情商导学。即以课程项目为主阵地,在专业教学中设置系列课程项目(例如在《旅游会展》课程中,设置旅游商品会展项目),课程项目的设置要完全依托专业课程的教学,只是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情商教育的目标,既要有利于学生将专业理论运用于专业实践,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又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商能力。因为专业课程的学时占学生在校学习学时的主体,因此它也是情商培养的主阵地。情商培养不作为专业教学,但应该贯穿于专业教学。高职学生培养目标依然是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因此专业教学至高的地位不可撼动,不宜为培养学生的情商而压缩专业教学的课时,然而情商教育与专业教学并不对立,而是更有助于专业教学的效果提升。

3.第三层次是以专项情商教育为体系。高职院校各专业可以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情商培养专项教育活动。从大一到大三这种专项活动应该有计划地每月一次或两次系列地进行,从自我认知――自我调控――团队合作――培养软素质――灵活变通――造就卓越领导力等,层层递进地开展。专项教育应该由辅导员或班主任负责开展,每次活动明确目标,通过开展专项活动,使学生在模拟加真实的岗位环境中思考和创造性地实施活动、检测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总结、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三年的专项活动,学生的情商普遍提高,甚至有些学生体现出高水平的情商。

(二)技能项目情商导学模式

我们调研发现,传统的孤立的专业技能训练与学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的能力,但这仅局限于具有较高自主学习意识及较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要能够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光靠专业技能训练与学科教学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因为,许多问题的解决单纯地用理论思考也许会觉得很简单,但一旦放到现实之中,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立场和利益关系不同、每个人的性格修养、文化水平不同,问题便会变得复杂。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必须要放到实践环境中去。而且在实践环境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为此,作者组建立了技能项目情商导学模式,该模式依据岗位对专业课程的要求,每门课程选取关键的两三个关键技能,以技能项目实施为依托,将情商培养的目标渗透进去,而且作为关键的目标达成。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技能项目情商导学模式以专业为核心,以专业课程为轴,以关键技能为着陆点,设置一系列相互关联、具有承接性、系统性的项目。

2.项目实施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很高:第一,他需要敏锐地抓住关键技能,而且要分析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例如,在《旅游会展》的理论课程结束后,可以设置一个完整的会展项目(例如,旅游商品会展);第二,他必须简明扼要地阐释项目依凭的专业理论;第三,他必须周密地布置任务,每一个主题项目采取任务小组、角色分工的方式实施,将全班同学作为一个项目团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包括项目策划组、协调组、外联及拉赞助组、后勤组等),每个角色明白自己承担的任务,每个角色清楚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每个角色清楚自己与其它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任务的完成对其它角色的影响。同时,小组成员明白需要怎样的协作能够使任务达到预期效果。老师还需要制定项目实施细则,以规范项目的顺利进行;第四,他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鼓励学生战胜困难;第五,他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评价体系。

在项目的实施中,教师将情商教育的目标融汇于其中,转教为导,化有形为无形。同时项目活动,使多门学科知识在活动中得到重组、综合,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学生的情商教育从他教转变为自悟。在项目实施中,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出来,进入到真实社会,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差异。学生为了项目策划,要从全局去思考整个活动的运作,这期间难免出现意见不统一、有同学避重就轻、分工矛盾等问题,这样学生认知自我的能力、认知他人的能力、控制情绪的能力都在关系协调中得到了提高;学生为了筹备活动经费,要去思考什么样的企业愿意到学校来参展,怎样说服他们到学校来参展,这样学生认知企业需求的能力、判断能力、谈判能力都在利益博弈中得到了提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地会出现新问题、难问题,学生非常容易打退堂鼓,但往往面对团队的荣u、团队的使命时,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在这种自我斗争中不断提高。因此,通过项目实施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控制和调适情绪的能力、认识和引导他人情绪的能力、汲取他人意见的能力、具体工作的实施能力等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专项情商教育模块式教学内容模式

戈尔曼研究认为,情商由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等五种特征构成。同时,我们在专项情商教育中研究发现,情商培养可以分割为若干个相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的模块,因而,专项情商教育可以采用模块式教学内容模式。

情商教育专项活动模块可以分为:自我认知、自我调控、团队合作、培养软素质、灵活变通、造就卓越领导力等六大模块。具体培养计划见表1:

模块式教学内容使情商教育形成一个发育完全的教学体系。专项情商教育由辅导员或班主任负责开展,将情商导学的理念注入大学生活动中,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又能够密切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切实地、系统地锻炼学生的情商。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职业发展软实力欠缺,情商有待提高的现实情况,对情商教育进行了一点探索性的研究,构建了情商教育的“三层一体”教学模式,提出了技能项目情商导学模式,专项情商教育模块式教学内容模式。希望能够对高职院校情商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学者对情商教育的具体实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情商[EB/OL].http:///item/情商/90460.

[2]李锡元.管理沟通[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75.

[3]李晓阳.现代和谐职业人:我国高职教育理念变革的应然方向[J].职教论坛,2014(33):14-16.

论情商与情商培养范文3

一、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情商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将护理专业学生情商培养作为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随着当前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战略性资源,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护理专业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情商培养水平。在职场中,“书呆子”很难融入这个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护理专业学生要想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注重多元知识的学习和情商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将自身优势充分展现出来,赢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在面试的过程中,情商高的人能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他们与人交流的能力更强,他们思维敏捷、逻辑性强、办事稳妥、言语恰当,有感染力,容易赢得赏识。而情商低的人往往思维缓慢、语无伦次、办事效率低,缺乏竞争力。所以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情商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求职心态,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其次,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情商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加强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思想道德、文化、业务、身心素质等。情商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智商发展,为其以后的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如果学生心理素质较高,则会更加有利于学生智商的发挥。另一方面,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也离不开情商的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其实就是学生处理身边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能力。学生如果情商较高,则更容易和身边的人融洽相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出了道德的人格魅力。

再次,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情商培养水平,有利于学生构建幸福美满的人生。情商高低对于学生以后的家庭幸福感以及事业成功有很大的影响。情商水平较高,有助于家庭的和睦相处。学生通过准确的自我评价,发现自身和家人的不足以及长处,增强自身在家庭中的责任感,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积极面对,维持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情商较高的学生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情商较高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更强,意志更加坚定。

二、 当前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情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调查显示,部分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不强。随时社会发展以及教育的大众化,护理专业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更多,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缺乏,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缺乏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抵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较弱,而且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容易冲动,感情用事,容易采取极端方式来宣泄不满。

第二,部分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不足。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很多学生觉得学习无用,迷失了方向,自暴自弃,放松自己,自我激励缺乏,心理调适能力较弱。在校学生由于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往往心理起伏较大,当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的时候,容易堕落。当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容易产生恐惧和逃避的思想,没有勇气战胜困难,这些都是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不足的表现。

第三,部分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学生对于生活和学习缺乏积极性,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不强。很多独生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不愿意听取别的意见和建议,过着特立独行、自我封闭的生活,人际交往产生障碍因素。

三、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护理专业学生情商培养模式

首先,树立护理专业学生的情商培养理念。扎实推进情商培养的理论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培养的方法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研究,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不断丰富和完善培养理念,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发展。不断加强情商培养的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情商培养的讲座,普及情商理论,增强师生对于情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构建网络平台或者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在校园里为学生营造一个情商发展的良好氛围,发挥环境的陶冶作用,提升大学生思想的层次与高度。

论情商与情商培养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情商素质;评价体系;情商培养;素质拓展训练;自我激励;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3)03-0110-03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是情绪商数的简称,是相对于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而言的心理学概念。1995年,被誉为“情商之父”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教授撰写的《情绪智力》一书,打破了传统“智商至上”的观念,提出了情商教育理论。[1]随着情商理论的不断传播与发展,测量EQ的工具诸如“巴昂情绪量表”(简称EQ-I)、“情绪能力调查表”(简称ECI360)、“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简称MEIS)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特别是ECI360,使用360度全方位评估,属于信度和效度较高的情商素质评价测量工具。

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可见情商素质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情商理论研究成果表明,在决定一个人成功的诸多要素之中,智商起到的作用大概是20%,80%的制约因素要依靠情商。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崛起和振兴的伟大“中国梦”的希望,是国家建设的栋梁。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里,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并且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升,加强大学生的情商教育迫在眉睫。

目前,社会、教育界以及学生都认识到了情商的重要性,各高校也都结合自己的特点,探索各自的情商教育模式。然而在具体的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科学有效的情商评价指标体系,情商教育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和整体性,难以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等。在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如何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情商,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探索大学生情商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实施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大学生情商素质评价体系的心理学依据

普通心理学将心理现象化分为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三个部分。情绪心理学理论认为,情绪(情感)是个体与环境和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主观反应。情绪(情感)体验的产生与形成因素包括认知因素、外界刺激和生理因素。认知因素的作用是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回忆、对当前所处环境进行评价;外界刺激指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部刺激对大脑皮层的信息输入;生理因素是指内部器官和骨骼对大脑皮层的信息输入。人的情绪(情感)就是由情境知觉引起情绪刺激,再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最后由对身体反应的知觉产生情绪(情感)体验。良好的情绪(情感)能够促进人的认知过程,而不稳定和不良的情绪(情感)则会阻碍人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会对自我情绪的管理和调控产生重要影响。

情商概念的产生是心理学理论发展的产物。 戈尔曼认为,情商素质一般包含一个人把握与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理解、疏导与驾驭他人情绪的能力,积极乐观、自我激励与自我管理的能力,面对逆境与挫折的承受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解不断提高生存质量的能力。而这些都与心理学中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等范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大学生情商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

综合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和在高校的应用状况,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将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管理、人际关系、承受挫折5个指标设置为大学生情商素质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并据此详细分设二级、三级指标,其中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28个,初步形成了三级指标体系。

三、大学生情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途径

越来越多的教育实践显示,单一的智商教育或不成熟的情商教育都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笔者认为,应该探索适应时代需求、适合学生心理、贯穿学生成长始终、整合社会资源的教育模式,结合上述评价指标体系付诸实施。

(一)树立现代情商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和谐发展

现代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在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重视学生的情商素质教育与培养,强调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是大学生情商素质教育与培养的思想前提和基础,只有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才能集中各种教育资源,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形成有利于情商素质培养的环境,创新有效的情商素质培养机制,形成重视情商教育、关注情商培养的浓厚氛围。学校管理人员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才为根本目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注重将情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加强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建立并完善大学生情商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情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

(二)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发挥第一课堂的主导作用

将情商素质教育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不断增加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情商教育内容,增设相关情商素质培养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如《情商开发与综合素质拓展》《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社交礼仪》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和个人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自我认可、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也要区分情商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的差别,以体验型课程为主,以互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等对话、沟通发展”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交流情感。

(三)实施情商素质拓展训练计划,激发学生潜在的心理优势

情商素质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和培养提高的。除了发挥课堂的传统优势之外,还应拓展有效的情商素质教育实践形式,提升大学生的情商水平。

1. 开展情商素质拓展训练。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标,兼具技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实践形式。通过设定情景,以角色模仿、小组讨论、团体互动、头脑风暴等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从而获得体验、反思、感受、分享、交流和总结。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澄清对自己的认识,重新审视他人;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成就动机;锻炼学生面对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提高承受挫折能力,提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与单纯的讲授相比,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可以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感受和领悟一些道理,体会会更加深刻。

2.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高校应该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软硬件条件,尽快改变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存在的专项经费不足、保障机制不力以及专职咨询人员匮乏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心理咨询机构在大学生情商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除了在课堂上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诸如环境适应、专业学习、人际关系、求职择业及感情纠葛等问题进行系统教育外,还应该通过专题讲座、拓展训练、个别咨询等多种活动方式,加强宣传教育、释疑解惑,普及推介情商理论知识和情商素质开发与培养的途径方法,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情商素质,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干预,有效化解,矫治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化解不良情绪,塑造完美人格。

3. 积极开展挫折教育活动。大多数学生的人生经历是顺风顺水的,没有经历过挫折,更谈不上苦难。当面临生活或学习中的小问题时,扩大化、严重化的不良认知会使他们心理压力增大、挫折感倍增,时时处处弥漫着不良的情绪。学校应该加强挫折教育,开展挫折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提升大学生挫折认知水平;帮助他们建立转移、升华、合理解释、乐观等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养成自信、豁达、坚韧、顽强的良好品质。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体现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应充分发挥其导向功能。高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的物质、精神、组织和活动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塑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大学生情商素质的开发与综合素质培养提供良好平台,从而激发他们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挖掘自身潜能,妥善控制情绪和管理情绪,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为将来走向社会、实现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素质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日戈尔曼.情绪智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徐小燕,张进辅.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综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78-82.

论情商与情商培养范文5

[关键词]建构主义 商务英语 实践教学 格局 重构

[作者简介]杨建玫(1970- ),女,河南安阳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英美文学。(河南 郑州 450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基于就业导向的河南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240045017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116-02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与贸易合作日趋频繁,商务英语人才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物流、商务会展等领域需求旺盛。然而,目前,在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方面,普遍存在着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不实用的现象,致使学生就业难或者在实际工作中能力低下,许多单位难以招聘到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为适应时展,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必须创新,它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转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文根据商务英语的教学特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首先定位商务英语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继而结合“情境”“协作”和“交流”理论探究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对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格局进行重新建构,探索基于就业导向的创新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途径,以应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状况。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商务英语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意义建构的指导者。与传统教学相比,这一学习环境下的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将其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使他们根据自身能力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这一原则意味着学生能够发挥创新精神、运用所学知识、实现自我反馈。

我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制定的商务英语人才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合理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管理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能在国际环境中用英语从事商贸、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掌握语言知识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学习的课程除了英语课程之外,还涉及国际商务、国际金融、国际物流、国际商法等专业领域。他们需要加强英语基本技能在工作中的运用,用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解决专业英语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将所学的书本知识上升为实际应用能力。他们应当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的技能、实用商务知识技能和跨文化交际技能,才能充分就业。因此,商务英语的教学格局应当确立“以英语为核心支柱、依托商务背景、以实践为主线”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复合型商务知识结构,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鉴于我国高校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中重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格局,将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商务英语教学格局的重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几个要素。它首先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与“情境”――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能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学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意义;如果原有的知识经验无法同化新知识,则对原来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重组,产生“顺应”过程。这样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建构新的知识。

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为缩短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转换为商务人员角色的时间,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高校应当突出专业的实用性,在校内设置促使学生开口讲英语和商务实践能力强的实训课程,在校外尽可能组织学生开展全面的第二课堂活动。

1.“情境”学习与校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是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改造,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使之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第一,增设英语语言“综合素质实践课”。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在一、二年级增设学生在业余时间自选的英语语言“综合素质实践课”。可以包括英语辩论、英语戏剧、英文报纸杂志编辑、英语电视短剧、英文广播节目制作、电影评论与配音、多媒体网页制作等项目,按20%记入每学期的综合英语成绩。安排每人每学期只需选一项,不能与过去参加过的活动重复。这一课程既要求学生将课上所学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增设商务实训课程。商务英语的实训课程可以开设商务现场口译、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实用翻译、进出口单证、外贸英语函电、报关实务等课程,在学校实验室通过软件进行模拟训练和实践操作,作为学生出校前的练习。

第三,增设商务知识“综合素质实践课”。这是一门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必修模拟实践课,旨在安排学生初步体验商务工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涉及商务谈判、合同虚拟商谈和合同履行等内容。在三年级下学期,在学校的课程框架内,集中安排学生在四周的时间内从事对外贸易实践模拟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在限定的商务调查、模拟操作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证券投资范围内选择一个专题,进行信息检索,在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之后写出专题报告。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对外贸易的实际过程,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对外贸易领域的知识,将所学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应用于实际贸易操作中。

2.“协作学习”与校外实践活动。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协作学习”,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对于其学习内容的理解起关键作用,学习者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交流、讨论、协商。在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中,整个学习者群体可以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

与校内的实训课程相呼应,组织学生在校外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体而言,可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也可以成立以企业界人士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校内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和管理,促进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商务活动的实践机会。该环节可以起到协调学生从课堂学习商务英语知识到参与实际商务活动之间的衔接、过渡作用,帮助学生尽快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经验。其主旨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走向社会,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以致用。

第一,在周末及假期安排学生到外企、涉外宾馆、机场、旅行社、翻译公司等地进行商务英语的语言实践。学生与外国商人面对面地沟通,可以锻炼他们的英语口语、商务意识和职业技能。这种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交际能力、集体协调能力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这种学习模式突破了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性,使学生获得实际锻炼机会,充分运用所长提高创新意识。

第二,四年级下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实习是学生参加工作前锻炼实际业务能力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实际商业活动提高其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高校可出面与当地政府和企业联系,有组织地安排、帮助学生到企业实习,保证他们能在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他们的求职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交流”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建构主义理论中,“交流”意味着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商讨怎样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以达到建构意义的目的。

第一,采用多种教学法。(1)情景交际法。在外语教学法中,情景交际法和作为第二外语的英语通常被认为相互关系密切而被普遍运用于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并且被认为是第二语言教学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教师应当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内的各种练习,锻炼其应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达到交际目的。(2)问答法。在课堂上,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也可以在听课过程中打断老师,向老师发问。这种相互提问的学习方式会进一步促进老师和同学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可谓教学相长,得到有益的启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语言的运用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可以得到锻炼提高。

第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灵活性较强的思考题,要求学生探求不同答案,以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创新思维模式。这类思考题应当促使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可以调动学生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的能力,也可以训练他们从同一个问题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一旦学生对基于真实商务素材的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三,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当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问题教学法创设具体商业场景,吸引每位学生参与进来。如指导学生熟悉并掌握商务接待中的常用用语和句型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分配不同的商业角色,使他们轮流扮演企业职员和来访客户后再练习所学句型和用语。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商业心理素质,使学生在此过程中熟悉商业环节,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第四,培养其创新自信心。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营造师生间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使课堂气氛更加自由开放,以利于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各抒己见。

教育本身是一种探索与创造的过程。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方面,如果教师能够将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统一起来,善于进行“情境”“协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不断探索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就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其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陈淮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 中国外语,2009(4).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3]柳青军,李娟.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6).

论情商与情商培养范文6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商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5-0044-02

现行国际贸易人才本科阶段的培养模式存在过分强调基础理论教学,而忽略国际经济贸易新型知识和国际贸易实践发展动态,忽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如果国际商务专业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走下去,肯定会走入一个死胡同。因此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模式必须在素质要求上体现综合性,能力要求上体现应用性和实践性,知识结构上体现前沿性和现代性特点。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本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借此文就办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商榷。

一、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新疆财经大学自2010年获批招收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生以来,经过两年的本科教学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在各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设计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随着该专业建设的深化和对该专业教学规律的认识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原有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设置中存在一定的欠缺。

1.培养目标剖析

从理论角度来看,培养目标是指主体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使受教育客体达到教育主体所要求达到的既定目的。这就意味着培养目标的实现,以主体和客体之间达成高度的共识为条件。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商务培养主体和客体必须加以明确,即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的客体是对国际商务专业有需求的人力资源;培养的主体是具备培养这种人力资源能力的培养机构。二是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在全面熟悉商务专业的基础上,着眼于培养具备国际商务事务处理能力的人才。

2.培养任务剖析

任何一种专业的设置和培养都有自己的任务,这种任务的确定可能来自于外部的推动,也可能来自于内部。来自外部的培养任务是根据既定的专业规划和政府部门的教育培养战略部署所安排为主。来自内部的培养任务是各院校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市场人才需求预测的基础上确定的培养任务。本文主要研究属于内部的培养任务。目前新疆财经大学提出的国际商务专业的动力来源的确定、目标体系的分解、学校的角色定位以及具体手段方式等都决定着新疆财经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的基本任务。

3.目标和任务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延伸出的培养任务决定人才的培养模式。目前,新疆财经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西部特别是新疆外向型经济发展所紧缺的,面向国际市场,尤其是以中亚及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市场为重点,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实务和国际商法基础,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国际法规、国际惯例、俄语和计算机技术,能在涉外商贸流通企业、生产型企业、外资企业、政府涉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国际商务业务活动、国际商务活动的宣传与策划、国际企业管理、法律咨询、调研和政策研究等工作的法商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1.国外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模式

在国外大学相关学科领域很难找到有关国际商务这一提法,大部分直接运用商务学院或商务学校之名。经过大量的搜索和筛选,发现在奥地利的劳德尔国际商务学校开设有这一专业,但其提法是国际商务管理,是从管理学角度培养相关人才。2003年劳德尔国际商务学校开设了四年制本硕连读专业---国际市场营销和管理,其主要课程包括国际会计学、金融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和技术。之后在2007年,劳德尔国际商务学校改进并设置了两个专业课程,即以大学本科学位为主的国际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和以国际管理与领导为主要专业方向的硕士学位课程。其中,国际工商管理专业学时为六个学期,包括的主要课程为工商管理、法律、经济学、信息技术、心理学与哲学、语言类、以及专业实习训练。

2.国内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模式

国内许多院校都设有国际商务专业,但是不同的学校培养目标和层次不一样,而且着眼点和重点培养方向也不一致。本文重点列举了几所院校的相关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

2.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务管理硕士专业设置情况。该校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即培养胜任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从事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商务专门人才。在培养方式和模式上,提倡学校与政府机关、经济产业部门等单位联合培养。具体培养方式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培养队伍建设要求成立导师组,建立“双师制”。形成了一支既有较高学术含量,又有显著职业背景、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导师队伍,包括具有国外教育背景的专家,具有相当学历的商务官员、实际商务工作专家等,实现了导师队伍的多元化。

2.2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设置情况。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北京大学国际商务管理专业设置突出培养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商务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商务经营管理环境,熟悉国外及我国商务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商务管理的惯例与规则。该校将重点放在了商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上,该专业毕业生未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从事相关工作均能较好适应。

2.3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国际商务管理专业设置情况。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方针政策,面向国际市场,具有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实务和国际商法基础,基本掌握国际法规、国际惯例,并能较熟练地应用国际法规、外语开展商务活动的,法商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使学生能在跨国公司、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政府机构从事实际商务业务、商务活动策划、国际企业管理、法律咨询、政策研究等工作。

2.4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务管理专业设置情况。中央财经大学把国际商务专业设置直接定格为我国涉外贸易管理和涉外贸易企业管理。其培养目标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经济学原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与实务、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及惯例和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国际贸易业务素质和能力,能熟练掌握运用英语和计算机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高级专门人才。该校在本专业招生简章中明确写进了该专业毕业后的就业范围和工作岗位。该校课程设置中主要使用外文教材,双语教学为主。

三、新疆财经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模式分析

1.新疆财经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凸显了区域特色

根据目前新疆财经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方案内容来看,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新疆外向型经济发展所紧缺的、面向国际市场,尤其是以中亚及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市场为重点,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实务和国际商法基础,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国际法规、国际惯例、俄语、英语和计算机技术,能在境外投资企业和驻外机构、涉外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部门、政府涉外部门和社会组织从事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2.新疆财经大学的国际商务专业培养从新疆生源的实际出发

从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三个层面对学生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培养要求。其中,能力要求指出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国际商务业务拓展能力;外语要求具备一定的国际商务俄语和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并具备进行商务沟通交流和谈判的基本能力;了解本专业方向相关理论及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和计量、统计等分析方法以及国际商务的业务操作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

3.新疆财经大学课程设计

新疆财经大学将课程设计的重点放在了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国际贸易理论为主,管理学为辅,法学和外语培养为陪衬,适当介绍区域周边国家基本国情作为国际环境分析的教学模式。特色课程有:双语课程(外贸函电、国际商务综合实验、外贸单证实训)、中国新疆与中亚俄罗斯经贸关系、国别关系与文化、中亚俄罗斯国家经济及其经贸政策与法规。主要实验课程有:国际商务综合实验、外贸单证实训、企业战略管理、国际物流与货代实训等实践性课程。

4.新疆财经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环节

新疆财经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实践能力要求比较薄弱,还是停留在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课程设置层面。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军训、假期市场调研和外经贸业务实践、校内国际商务模拟训练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撰写。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可以得出新疆财经大学应采用“外经贸知识+外语+国际商法+周边国家国情政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不仅反映了人才市场的需求,也符合新疆财经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新疆财经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1.建立商务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本专业的建设需要,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此外还需要学校出面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得到相应政策,加大与自治区教育厅、商务厅以及地方政府涉外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获得更为广泛的支持,尤其要通过自治区人力资源保障厅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引进,对国际经贸学院相关人才的出国深造方面提供相应的倾斜,积极请求政府部门或学校出面鼓励中亚,尤其是俄罗斯教育机构来我学院商谈联合培养或合作办学,或建立区内外高校联合培养的机制;选派有条件的我院教师到中亚各国的相关院校深造或从事科研工作,早日成为我校培养面向中亚和俄罗斯的国际商务人才的精英。

2.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上至地方政府下至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目前单凭国际经贸学院的影响力和实力很难与企业达成共识完成联合培养的目标,加上很多领域涉及到涉外活动,必须由学校层面和自治区政府层面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得到政府及其政策的支持,如何使学校和企业达成协议,企业接纳学生实践并提供实际岗位场所应视为社会的责任。

3.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要求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有国际视野和国外工作经历,能讲授国际商务课程,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快速培养很难成行。因此,必须要做好直接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的师资培养工作。我们认为培养必须加大快速培训(为其六个月的速成培训,主要是访问和参观为主)力度,适当进行长期培训。同时充分利用当地涉外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中具备较丰富的涉外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性课程或案例课程的教学主体。但是外部聘请人员担任相关课程内容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及时间上的保证,在这一点上如何形成一些新的规定性文件,就需要学校的政策支持。

综合而言,新疆财经大学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与国际化的要求还相差很远,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国际商务人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西部大开发和跨越式发展这一现实背景,以及不断开放的现实需要要求新疆财经大学要加快步伐,走出一条具有新疆财经大学特色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道路。

参考文献

[1]孙云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7(1).

[2]戴谨.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 , 200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