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读书机范例6篇

盲人读书机范文1

[论文摘要]针对盲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基于国外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情况,重点介绍我国当前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及其网站建设过程中所用到的关键技术——WCAG2.0元障碍网页设计、DAISY(数字式声音信息系统)和盲人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技术,最后提出完善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几点建议,并展望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

1 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产生的背景

1.1 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盲人数字图书馆是最近几年刚提出的概念,根据众多专家学者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可知盲人数字图书馆是专门针对视力残疾者收集、整理、存储和控制数字信息,并提供数字信息服务的机构。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多媒体数字信息进行鉴别收集、分类标引、优化排序并通过网页向盲人提供查询、浏览、阅读、复制、下载等多种形式文献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多媒体数字信息处理中心。

1.2 国外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2001年国际图联盲人图书馆预备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主题是信息时代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盲人学习能力的培养,会议提交了许多国家与盲人数字图书馆有关的论文。经过对论文和相关资料的研究,得出国外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情况如下:

1.2.1美国 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Congress,简称LC)与国家盲人与残废人图书馆服务处(NLS)利用In-temet开展多种服务,1999年就开始用网页点字系统通过因特网为盲人用户服务。该系统目前大约有1500个用户和3800个题名,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盲人用户可以逐条检索NLS目录,并且能把他们的检索限制在网页点字的题名上,2001年该系统进一步将网页点字系统拓展到点字杂志。

1.2.2 法国 法国一直非常重视盲人的入学学习和就业培训工作,点字网工程就是一个见证。点字网系统是着眼于因特网数字文献传递的潜力,通过一些协助性技术的发展和网上盲人可获取的教学材料来实现的。另外,该工程还和一些出版商、改编中心和印刷中心合作出版了一些盲文图书。

1.2.3 加拿大 加拿大专家建议图书馆向盲人提供电子格式文献服务,例如:基于页面的电子文本文献,其他一些网上数字资源的链接及一些商业许可的参考数据库等。加拿大全国盲人协会(CNIB)图书馆就是利用因特网通过VISUNET(包括VisuCAT,VisuNews和VisuTEXT服务)获取全国网络信息的一个代表。

1.2.4 韩国 韩国第一个网上盲人图书馆于2002年8月21日开放,它是由一个非营利组织为有视力障碍的人建立的。此前,韩国数字鸿沟委员会宣布将这一图书馆命名为“开放数字”(网址为open-digital.or.ku),它共有1万多种图书和200种多媒体资料。盲人通过一个声音识别软件,可以听到显示屏上出现的单词。这一图书馆的建立旨在缩小残疾人之间的信息鸿沟。

1.2.5

奥地利

奥地利视力残疾人研究教学和服务网络(i3s3,AustrianNetwork 0nResearch Teaching andServiceProvisionfor Print Disabled People)和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图书馆、因斯布鲁克大学的德国文学研究学院合作负责进行奥地利虚拟图书馆的奥地利文学在线研究。他们的服务不仅提供了标准的图书馆系统,而且还将服务的重点放在盲人信息能力的获取等问题上。

1.2.6 巴拉圭 巴拉圭首家盲人数字图书馆于2007年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正式创建,盲人读者只需登录该图书馆的网站便可足不出户用耳朵“听”书。该图书馆是全世界第一家专门为盲人免费服务的西班牙语数字图书馆,该在线图书馆采用JAWS读屏软件,将文字转化成声音,从而帮助盲人“浏览”网页或“阅读”电子版图书。“盲人阅读”网站目前收录了2.2万本电子图书。

2 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情况

2.1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阶段

2.1.1酝酿阶段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稍晚于发达国家。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国联大会(IFLA)上。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才被引入中国,随后开始追踪调研国际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1996年初,国家图书馆向文化部申请立项“数字图书馆项目”,展开了馆藏图书数字化的工作。

据1997年统计,我国有盲人900万。图书馆对盲人的服务,主要是采用盲文图书和磁带录音的方式,使用的盲文图书多是用手工凿成的,这种方法不仅效率比较低,而且给盲人用的磁带录音图书的种类、数量也比较少。

小型盲人图书馆只限于盲人学校内部,不仅规模小、服务手段落后,而且盲文图书的数量也很有限。盲人的阅读方式以触摸文字为主,在技术设备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最近几年,为了方便盲人获取网上资源,我国在技术上进行了改进,如盲人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使中文盲人用户可以浏览互联网资源。据有关资料介绍,瑞典国立盲文录音图书馆开发的数字式录音图书制作系统一DAISY(数字式声音信息系统)在我国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借助DAISY实现我国建设盲人数字图书馆的设想。

2.1.2试运行阶段2008年9月9日,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信息中心、国家图书馆及中国盲文出版社共同筹备的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China Digital Library forVisual hpailmem)网站开始试运行(见图1),此举填补了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的部级空白。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由中国残联信息中心、国家图书馆、中国盲文出版社共同建设,采用多种成熟的无障碍信息技术服务于盲人。盲人朋友通过读屏软件,可以免费收听国家图书馆精心准备的电子图书、音乐欣赏、在线讲座等丰富的数字内容。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主页设置有十个栏目,其功能如下:①新闻动态:及时更新关于盲人、残疾人及图书馆的各种新闻动态;②电子图书:提供国家图书馆多年馆藏图书资源精选,通过读屏软件供盲人朋友免费收听;③音乐欣赏:馆藏MI:’3资源,选取经典曲目供盲人免费收听;④在线讲座:精选国家图书馆历年讲座视频,供盲人免费收听;⑤最新公告:介绍与盲人及残疾人相关的各种活动和其他最新信息,介绍网站栏目内容最新更新情况;⑥读者指南:提供国家图书馆开闭馆时间、具体位置、乘车路线以及残疾人阅览室等信息,满足盲人到馆信息查询的需求;⑦新书速递:秉承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精神,推介国内外最新出版图书,指导盲人读者的读书行为,倡导“好读书,读好书”的文化阅读氛围;⑧机构介绍:介绍全国各级残联的机构设置情况、职能和联系方式;⑨友情链接:链接国内外相关残疾人网站,实现信息导航;①网站导航:方便盲人便捷、准确利用网站资源。

按照“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各栏目的数字资源仍将不断扩充,以满足不同职业、不同兴趣爱好的盲人朋友的需求。

2.2 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使用的关键技术

Intemet向盲人用户提供的点字法、音频法或者一些帮助性技术,包括声音输出、点字输出、触摸方式、简单地调解浏览器等这些服务方式都要依托于一些网页和浏览器设计技术才能实现。

2.2.1 WCAG2.0无障碍网页设计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遵循WCAG2.0进行无障碍网页设计,符合XHTML1.0技术规则,适用于盲用读屏软件。栏目规划简单清晰、分区清楚、导航明确。网站图片均标示文字说明,所有链接均添加提示文字;导盲砖快捷键(=:=)的设置从细节充分体现出为盲人用户着想的建站原则,盲人用户可利用它们快速到达各主要区域。

2.2.2 DAISY(数字式声音信息系统)DAISY(Digit-al Audio Information System)是由瑞典国立盲文录音图书馆开发出的一种数字式录音图书制作系统,与磁带录音图书相比较,使用根据DAISY制成的CD--ROM(也称数字式录音图书)有很多优点:第一,容量大。借助于DAISY的1张CD--ROM最长能收录60小时的资料和信息;第二,专用放音机听DAISY制成的CD--ROM,使得盲人读者同普通人一样跳跃到任意的页、章、节等,自由自在地检索,大大增加了录音图书的便利性;第三,使用CD--ROM,可以避免录音磁带的磁性劣化;第四,使用CD--ROM,有利于图书馆对资料的保存和收藏。

2.2.3盲人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盲人浏览器针对华人视障者用户的特点,在结合先进的中英文语音合成技术和盲人用键盘输入法技术的基础上,为视障者上网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其各个部分的功能如下:

·阿址获得。浏览器启动时,系统首先会弹出一个收藏夹对话框。用户可以从中选择事先存放在其中的网址直接进行浏览,用户也可以不选而直接进入系统。借助盲人键盘输入法在地址栏里输入网址后再进行浏览,用户在浏览网页过程中,随时都可以弹出收藏夹对话框,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网址进行浏览。也可以随时将新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里,供以后使用。

·网页下载。先将上一步获得的各类网址转换为有效的网址(即UP&,Uniform R~ource Locator),然后到相应的网站将网页下载到本地硬盘。下载过程中,系统会发出下载提示音辅助盲人用户。下载结束后,下载提示音停止,同时系统向用户提示下载完毕信息。

·网页朗读。为了便于盲人用户详细和完整地了解整个网页、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系统提供了多种朗读操作。如从当前位置开始连续朗读,朗读上一字、朗读下一字,朗读上一句、朗读下一句,从上一段开始连续朗读、从下一段开始连续朗读。跳转到页首、跳转到页末等等。

·网页跳转。网页朗读过程中碰到超链接,系统会作出提示,用户可以通过快捷键跳转到该网页。盲人浏览器启动后,系统会记录用户访问过的网页历史。在需要时,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快捷键实现前后网页之间跳转。系统在设计上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式,先划分好各子系统,并制订各子系统之间相关数据的传递方式和数据格式,然后分别设计各个子系统,最后集成为有机的高效的盲人浏览器。

3 完善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几点建议

3.1加大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宣传力度

现在很多盲人并不知道我国有盲人数字图书馆,重要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盲人的信息渠道相对比较闭塞,获取最新的信息及时性较差。欲吸引盲人读者通过互联网访问数字图书馆,首先要根据盲人自身的特点,广泛宣传网站的功能及服务内容;其次,要与有关机构协作,搞好盲人读者的前期培训工作,确保其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丰富的网络资源;再次,数字图书馆也要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提供最新的文献信息,实行跟踪服务。

3.2增强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的无障碍建设

确保内容和结构的区分清晰无误,从而使得用户能够方便获取其所需要的内容,而不用顾及这些页面结构以及版式设计等问题。因为内容始终是用户最关心的,也是网站的重心所在;

网站的规划要合理,通过努力使网站的结构尽量简单,提高布局一致性和连贯性。这样视障读者在了解了一个页面的布局之后,就可以方便地在不同页面间浏览,而不用每次都去费力地寻找返回首页的链接,在进行页面设计时应当尽量遵循“三次点击原则”;

使用替代文本,给具有图像、视频、小程序以及其他任何非文本的内容及信息提供相关的文字注释。尽量使用文字来叙述该对象的内容或功能,并且在所有的图像上都使用标签来加注;

在网页配色方案的选择上要注意,尤其是在选择背景和文字颜色以及反差、对比色时要谨慎。比如不要在黑色的背景上使用蓝色文字,对于患有色盲的读者而言就要避免使用红绿搭配的色彩方案;

慎重对待诸如表格、图层、框架以及表单等网页元素。在制作网页时,不要过于依赖表格和图层的作用。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复杂表格来控制页面效果。使用框架时,最好能够给每个框架页面都赋予能够揭示其内容的标题。表单最好能够控制在一屏之内,避免页面过长,使得读者需要频频上下翻页,并且对于表单中的元素都要给出相应的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浏览和填写。

3.3建立盲人档案,提高盲文图书馆服务绩效

盲人读者档案是指盲文图书馆在使用图书馆资源、接受图书馆服务时所产生的一切与读者相关的资料,是盲人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原始记录。

“读者”档案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盲人读者个人资料:包括盲人读者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业、联系方式等,为提供针对性服务提供依据。

·盲人读者借阅资料:记载盲人读者个人借阅资料的种类、数量、次数、时间,利用方式及利用后的满意程度,为进一步优化资料结构提供依据。

·盲人读者咨询资料:记载盲人读者的具体提问、咨询和检索的内容、下载或录音的内容、对盲文图书馆的建议意见等。

·盲人读者个性相关资料:记载盲人读者的利用目的、阅读倾向、阅读能力、阅读范围、阅读数量,个体的兴趣、爱好、习惯,为准确、快捷服务提供依据。

·盲人读者特殊需求资料:根据盲人读者的特点、记载读者就医、就业、培训等特殊需求,为关心盲人读者的身心健康提供服务。

3.4建立读者反馈机制,开展在线参考咨询和读者论坛栏目

提供相关的联系和支持信息,这样当读者在使用网站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或者需要帮助时,就可以通过网站论坛留言板或者在线咨询等方式来进行提问咨询。必须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负责处理这些意见和咨询,深入了解盲人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员要从盲人读者的意见、建议以及咨询的问题中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观察、分析、研究其兴趣、爱好、心理变化曲线、阅读倾向等,归纳出需求趋势,更好地改进网站,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针对性强的知识信息服务。

4 结语

随着3G网络的测试运行和具有导航功能的盲人手持终端(PDA Pem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设备的出现,相信盲人移动数字图书馆将成为盲人数字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潮流。PDA设备需要安装盲人手机读屏软件,由远程电脑操控,通过双向传输装置(如:移动电话)连接,盲人的查询需求可通过点击数字按钮完成,读屏软件将搜到的资料自动播放给盲人。不久的未来,盲人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盲人数字图书馆,更加充分地享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舒适、便捷。图书馆则应该探索更加先进的技术完善盲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帮助盲人参与到社会经济建设中来,推动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马忠庚。赵金海.数字图书馆运营模式及构成要素探论.现代情报,2004(12):72—75

[2]杜伟,王君.世界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晋图学:[dJ,2003(1):27—27

[3]新馨韩国第—个盲人网上图书馆开放。

[4]宋洁云.冯俊扬.巴拉圭首家盲人数字图书馆上线.每周电脑报,2007(12):28

[5]张芷.新世纪数字图书馆研究综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L):28—30

[6]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开始试运行.

[7]许敏华.为盲人服务的数字式声音信息系统——DAISy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展望.图书馆学研究A999(6):43—44

[8]董清富.盲人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2001(2):110—111

盲人读书机范文2

目前,为了解现有盲人对我出版社书目的需求,对文化活动的喜好,以及了解盲人的整体文化水平和个别差异,出版社从多方面、多层次统计具有代表意义的盲人自然数据,了解不同行业盲人的整体需求,从而进行总结和归纳,为中国盲文出版社制定更有效的服务方式做好铺垫。

盲文出版物的现状

中国盲文出版社成立60多年来,一直采取低于成本价发行、开办盲文图书馆的办法为全国盲人免费借阅图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盲人买书难、读书难的作用。近些年,在社会各大企事业单位和部门的配合、支持下,逐渐走向日趋完善的发展模式,而且实施了出版盲文书刊为主体的同时,兼有有声读物、大字版读物等多元化并存的方式,充分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盲人的需要。形成了覆盖全国盲人的发行服务网络。在盲文专业技术人才和盲文印制设备设施等方面打下了一定基础。目前具有5条100册以内印数的盲文生产线,自主印制生产线、100册以上的大批量生产线各5条,这15条生产线可以支持每年450余种、20余万册、2700多万页的盲文出版能力。在盲文出版方面,涵盖了盲人所需的各类教材、社会读物和期刊。盲文教材包括从中小学到大中专、本科共230多种(含重印),约15万册,占总册数的75%,有过半数是盲人按摩和中西医类教材;社会读物包括时政、文学等200多种优秀图书,约4万册,占到了18%的比例;盲文期刊主要有《盲人月刊》、《医学荟萃》、《读者》、《中国盲童文学》等11个品种,约1.4万册,占总册数的7%。可以说这些盲文书对广大盲人朋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盲文出版物从数字上看虽然可观,但平摊到1233万盲人身上就远远不及了。相比之下,我国每位明眼人每年平均占有约10种出版物,盲人只平均占0.36种,这与普通汉文图书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是无法相比的。而且全国并非每个城市都有正规的盲文图书馆,有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阅览室,甚至书架上的两排书,就更别提县区了。加上盲人出行不方便,去图书馆大多需要陪同,邮寄图书时间没有保证。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盲人群体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盲人的阅读需求无法保障。

再从现有盲文书的种类看,医学类、教材类比较多,英语、双语读物、科普读物、音乐书籍较少,英语外的其他语种图书、辞典类工具书更加缺乏,经济类、计算机类等实用性和时效性强的书籍也相对不足,并且内容相对滞后。近年来虽然增加出版了许多少儿盲文图书和经典名著,但盲文图书的种类依然不全,而且限于出书成本、价格的原因,出版的数量也达不到全国盲人的总体需求。而且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创新不断进步,现代的盲人也远远不同于旧社会的读者,他们希望t望大洋彼岸的繁荣,企盼了解未来世界的面貌。

基于此,我们对盲人的现状和读书需求展开了实地调研。

调研对象及方法

本次活动的调研对象主要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和盲生、市属康复中心门诊部的诸位按摩师、河北省唐山市残联系统的康复教育中心科长毕女士、盲聋哑学校退休教师兼盲人钢琴教师孙永恩、盲聋哑学校在职教师孙某等。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以点为主,面中取点,分批次调研的方式。也即分批次对全国范围的盲人进行抽查式调研。未成年人主要集中在盲聋哑学校的学生,成年人主要集中在康复中心的按摩师。

依据本次调研的性质与目的,适宜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但由于总体样本数量达不到(康复中心门诊部只有四五十位按摩师,唐山市盲聋哑学校每个班级只有三五位盲童,并且唐山各县的盲聋哑学校盲童更少,全部加起来也不到50为盲人),无法用SPSS等统计软件做定量研究,所以此次调研采取了质性的个案研究。调研方法主要有电话访谈、网络检索、实地观察与面谈4种。

被调研助盲机构和盲人个案举例

由于盲人不便于做调查问卷,特地采取了面谈记录,之后再由访问人员整理填表的形式。由于是一对一面谈采访,就决定了样本的数量不会太大,达不到大数据统计的基本要求,因此放弃了利用SPSS等社会学统计软件的科学分析。采取表格对比的形式人工总结,再进行省市内的小范围讨论,最后进行全国大范围的跨省讨论,总结出南北差异、东西差异以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为了明晰起见,现列举某些被调研者的部分自然数据,见表1(其中略去了负责人职务、联系方式等个人隐私数据)。

盲人未来需求分析

1.盲文乐谱需求量大

盲人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不能自己随意出行和运动。于是在住所听音乐成了他们普遍的爱好。调研中,无论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还是社会上按摩机构的盲人朋友,普遍反映业余的文体活动不多,所以弹奏、吹奏乐器以及欣赏音乐成了盲人普遍的爱好。有些甚至加入了当地的残疾人艺术团。因此就需要大量的盲文乐谱,从乐谱形式看,需要标准五线谱版和简谱版两种版本。从乐器角度看,对吉他、琵琶、古筝、笛子曲谱的需求较多。

2.盲童普遍喜欢故事类书籍

盲童最喜欢的是故事类图书,如《哈利波特》系列。这些孩子和有正常视力的儿童一样,最喜欢的并非诗歌、散文、励志书籍,而是能给他们带来无限快乐和幻想的冒险与科幻儿童读物。但是多数地区康复中心和残疾人学校能为盲人提供的纸质书非常有限,并且更新速度较慢。

3.医学类书籍供不应求

经过调查,无论是全国性的盲文图书馆,还是各省市的地方图书馆,医学类书籍是需求最多的,表现出明显的供需不平衡。其中西医学书籍较缺乏,中医药学书籍种类不全,按摩手法图书普遍陈旧。特别是从事与按摩职业相关的盲人,喜欢读《高级医学解剖》等层次较高的专业书籍,而不仅仅局限于初级和中级。

4.成年盲人喜欢读历史类的课外书

从走访的盲人就业机构和学校看,听和读历史类书籍是成年盲人普遍喜欢的种类,特别提出了人物传记,如《历朝宰相》。还提出近些年百家讲坛里的《明朝那些事儿》,甚至有些盲人对历朝皇帝感兴趣,希望出版《历朝皇帝年谱》,还有的希望阅读《历代名人大辞典》。总之,现代的盲人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宽泛,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所需要看的历史书也远远不及课本及《上下五千年》等,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5.缺少能传阅电子书、有声读物的公共网络平台

无论是按摩康复中心的盲人工作者还是盲聋哑学校的盲童,来盲文图书馆听书、听讲座的机会少之又少,这不仅局限于视觉行动障碍,更局限于地域的问题。出版社即使免费为盲人邮寄纸质书,但盲人还书时,仍需要面临找邮局的困难,特别是住在农村和县级市的盲人,就更为不方便。加上部分盲人看书的时间不多,还希望借期延长。例如上述表1中列举的康复中心的盲人按摩师,春节前后每天要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0点,平常也需要倒班,所以读书的时间很少。再比如表中列举的盲聋哑学校的孩子们大多用普通学校的教材,学习任务相对较重,特别是面临考学的高年级,看课外书的时间更是少,这就造成了图书不能按时还回图书馆的现象。

所以地方机构希望能请一些老师去当地开展讲座、评书活动,并且期望盲文图书馆在公共网络平台上尽量多的提供电子书,方便盲人随时免费下载。或者把盲文电子书、讲座录音通过网络传到读者的公共邮箱里,免费下载网络资源。

6.自学教材、中学、大学课本陈旧,学生缺乏词典类工具书

没有考上大学的盲人,很多希望通过自学教材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而市面上的成人自考教材、自学工具书大多没有盲文版,也没有电子版和有声读物。中学课本只有人教版和苏教版两个版本,而且在普通汉文书新版本上市很久,盲文书才在繁琐的审核、编辑、录入、校对、印刷环节后面市,这无疑耽误了学生的使用。大学课本种类太少,而且也存在陈旧的问题。比如主要集中在中医类,财经、计算机科学等基本没有涉及。

辞典类图书是学生不可或缺的工具,任何年龄段都需要。目前的盲文辞典只局限于《现代汉语词典》、《中华词典》等少数几种,而语言类的《英汉双语词典》、科普类的《百科全书》、专业类的《医学辞典》等还有待出版盲文版。

盲文图书出版趋势建议

1.加大盲文乐谱、医学类、历史类书籍的出版量

盲人失去了视觉,却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听觉,并且他们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听觉上,所以很多盲人朋友对声音非常灵敏,学乐器时接受也较快。加上近年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盲人也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请老师一对一的学习乐器。这就需要盲文出版社提供大量不同种类的曲谱,如常见的也是调研中需求量最大的钢琴谱,还有小提琴谱、萨克斯谱,以及比较普遍的吉他谱,和民乐中非常受盲人欢迎的古筝谱、笛子谱、二胡谱、琵琶谱等,都是未来重点出版的对象。

医学书籍的出版趋势主要是解决内容陈旧的问题,紧跟医学前沿,出版的盲文书向纵深方向发展。如推出最新的《推拿学》第五版,以及新版的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系统解剖学》,并增加高级解剖类书籍的出版数量和种类,以满足推拿专业盲人医师高、精、尖的要求。

还要多出版历史、传记类书籍,以适合绝大多数成年盲人的业余爱好取向。

2.适当增加适合盲童口味的童话故事书的出版量

以前出版的《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希腊神话故事》、《安徒生童话》等显然已经不能满足21世纪小学生们的需求。他们和有视力的孩子一样,喜欢动感刺激的科幻、冒险读物,如备受儿童追捧的动画片配套书籍《汽车总动员》、电影配套的科幻书籍《哈利波特系列》、探险类《小探险家阿尔菲历险记》和《侦探小组在行动》、16本一套的非常全面的大百科书籍《权威探秘百科》等。特别是一些热播的动画片、电影,盲童看不到画面,就更向往通过阅读感受里面描述的精彩情节。

3.开通微信和盲文图书馆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时时上传新书资讯

局限于盲人不能经常来我社听讲座、参加书评座谈会、借阅图书等活动,建议把讲座录音,图书制作成有声读物,上传到盲文图书馆网络平台,并发给地级市盲校、图书室、按摩医院等盲人集中场所的公共邮箱,让盲人随时随地能接收到新的讯息。

下载电子书免去了邮寄纸质书的麻烦,特别是住在偏远农村和县区的盲人,电子书减少了他们进城还书或者邮局寄书的很多步骤。盲文图书馆网络平台要尽量多的提供免费下载的电子书和有声读物,并开通“新书时时通”功能,及时把最新的图书通知我们的读者,也可以开通订阅短信或扫面微信二维码,通过手机直接下载电子书。

4.增加学生辞典工具书的种类,更新大中小学课本的同时注重时效性

辞典是学生的必备工具,每位学生在求学的生涯中都要用到。我出版社应在现有《现代汉语词典》等的基础上,出版供大中专学生用的专业词典,如《医学大辞典》、《旅游地理词典》等,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爱好的人士的需求。

我社以前出版的中小学教材,往往要等半年以上才能完成编辑录入到印刷出版的整个环节,大大影响了学生的使用。出版社可以开展“急件绿色通道”,安排专门人员放下手头其他的图书出版工作,优先录入、校对、印刷教材,并简化审稿环节,再适度增加配套的盲文练习册、教学用具和课外拓展阅读书目的出版。

5.改善传统的运输方式

教材和词典出版以后,就是及时运送到学生手中的传输环节了。以前通过邮局虽然可以免费运输,但耗时太久,少则要20天,多则要两个月,这对于急需用书的孩子们来说,实在是太漫长了,所以盲文出版社尽量与快递公司合作,通过国家支持、快递公司优惠、企业赞助、学校出资等方式联手创造“快送”条件,以满足学生的用书需求。

6.加大研发投入,为盲人朋友提供更便捷的设备

盲人读书机范文3

2010年5月20日,俄罗斯图书馆协会在鄂木斯克市召开第15次年会,通过了《俄罗斯的联邦主体盲人图书馆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制定该《规范》是为了满足以下人士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各年龄段的视障人士,他们的家人,患有阻碍利用公共图书馆和印刷文献疾病的其他残疾人,从事残疾人和残疾工作的自然人和法人。

它含有俄罗斯图书馆协会推荐的盲人图书馆正常工作的最低标准和要求,以保持、发展和完善俄罗斯联邦盲人和弱视人士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俄罗斯图书馆协会推荐地方政府参考《规范》制定本地盲人和弱视人资源保障服务标准和图书馆发展战略。

《规范》覆盖主要工作:用户服务、图书馆布局、图书馆网络组织、资源保证(馆藏与设备、房间、人员、资金)、图书馆利用效益评价。它含有俄罗斯联邦图书馆协会推荐的保证盲人图书馆正常工作最低的标准和要求,目的是保持、发展、完善俄罗斯联邦盲人和弱视人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规范》针对俄罗斯联邦主体盲人和弱视人图书馆的馆员,以及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一、基本条例

盲人图书馆是俄联邦图书馆网和国家全部文化和信息资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工作的基本原则是视障人士自由、公平利用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

在俄联邦的地区中心(共和国的、边疆区的、州的)建立服务视障人士的盲人图书馆,它们参与制定本地区的文化政策,考虑特殊类型居民的需求,并在通过各种工作决议时提供信息保障。

二、盲人图书馆的用户和为他们的服务

根据心理年龄特征和信息理解特点,对视障人士采用细分的和个性化的服务方法。

对于正常情况下不能来图书馆的用户,根据地点(生活、工作、治疗、康复、休闲的地点等)提供服务。为了给盲人图书馆的用户提供专门的服务,与文化、信息、教育、社会保障、卫生领域的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合作。

盲人图书馆最重要的工作方针之一是培养和发展盲人和弱视用户的信息素养。为此,图书馆要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馆藏和服务、书目咨询工具(包括盲文的卡片目录)、装有读屏软件的电子目录;培养藏书建设工作技能、专业图书的检索技能;促进掌握计算机知识(包括自动化办公),利用其他盲人技术设备;介绍网上盲人检索系统和资源。

盲人图书馆的特殊作用在于:采访、编目、流通与视障人教学、康复、就业有关的文献和信息。为此,图书馆要研究家乡历史;系统收集、保存地区盲人协会的历史材料和关于地区盲人协会杰出人士,在科学、文化、艺术上做出重要贡献的残疾人生平活动的图书以及与盲人有关的文献等;建立书目咨询工具,生产信息、教育出版物。为保证视障人士利用母语信息,地区盲人图书馆补充相应的出版物,以盲文和音频格式提供给他们,其他盲人图书馆相互交换复制的出版物。

盲人图书馆保证用户利用自己和团体的图书馆资源、全球网络信息资源,以本地和远程访问的方式提供服务。图书馆网站上的信息提供格式应和读屏软件兼容。

图书馆必须提供给用户的免费服务包括:提供图书馆馆藏中存在的具体文献信息;在检索信息资源时提供咨询帮助;提供暂时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通过别的图书馆,提供可能满足需求的信息;开展馆际互借;针对正常情况下不能到馆的读者,送书上门;通过邮局为远程盲人和弱视读者邮寄出版物;由朗读者开展个人和集体阅读;图书馆提供利用从事各种信息载体工作的康复设备、辅助装置、专门设备;在利用图书馆现有的音频装置和其他设备时,给予咨询帮助;根据读者需求,通过特殊方式为盲人复制少量材料;组织信息和文化活动;等等。

图书馆可以通过收费提供额外的图书馆服务。额外的服务包括:根据读者需要编制图书目录,根据读者需要编制专题材料汇编,复制文献、音乐、视频和其他材料,租盲人设备,组织干部培训、进修,其他法律范围内的活动。

图书馆与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组织,非政府组织建立联系,把居住在本地区的有关公民吸收为用户。

盲人图书馆努力保证高质量的服务。同时,由于为视障人服务和盲人、弱视人出版物制作的劳动量大和复杂性,盲人图书馆工作数量指标比其他公共图书馆低1/3~1/2。

评价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益的指标是:符合需求和达到执行的效果;信息量大和内容丰富;提供的服务完全符合标准要求;实施现代的方法;提供给盲人用户可利用的格式。

三、图书馆的布局与利用

在布局图书馆时,根据盲人、弱视人以及其他残疾人利用它的条件:接近居住或工作地,方便的交通线路和建筑物通道,存在专门标志,功能区的彩色显示,其他符合国家建筑法和行动不便类公民无障碍利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条件。

听觉和触觉信息系统,可以使盲人独立地在建筑物内定向、自由行动、找到需要的部室,保证来访者安全、舒适地利用图书馆。

在盲人和弱视人多的居住/工作地,包括地区其他居民点,在存在不少于250个用户时,建立分馆。分馆在盲人图书馆的指导下工作,拥有图书馆藏,是图书馆总馆藏的一部分,有通讯地址;存在分馆反映在盲人图书馆的章程中。

不能组建分馆时,利用别的非常规的服务形式:建立借书点(不管读者的数量),流动图书馆,在读者居住地建立网络远程利用站点,邮寄借书,送书上门。

读者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35小时。图书馆的工作制度(休息、周末、卫生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来馆的强度安排。

四、盲人图书馆的资源

盲人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应符合以下要求:符合儿童或成年人用户的需要,主要由各种载体的盲人、弱视人出版物构成,平版印刷文献包括大号字体文献应不超过总馆藏的35%。

馆藏应系统地补充,图书馆每年更新馆藏的额度应不少于总量的12%。

依照图书馆技术标准,各类出版物单独摆放:50册盲文图书/1平方米,200册平版印刷书/1平方米,300份“会说话的”书/1平方米。房间应干燥,照明条件好,通风好,符合馆藏保护标准。

每个盲人图书馆应装备辅助的盲人技术设备和其他保证视障人士利用信息的设备。这些设备有:盲用播放机、盲用录音机、盲用flash播放机、阅读机、放大镜、电视放大设备、电子放大设备(电子放大镜、电子手持视频放大器)、盲人用户自动化工作场所(个人计算机、扫描仪、音响、耳机)、盲文打印机、盲文显示器、自适应程序(文本放大程序、读屏软件、语言合成器、“会说话的”书加密数据库创建程序)等。

推荐的标准:250个读者1个自动化工作场所、图书馆每个完全或部分视力损失的工作人员1个自动化工作场所,保证图书馆所有进程的计算机。

结合视障人t=32作的复杂性,根据盲人、弱视读者服务标准,规定工作人员配备指数:250个读者配1个面向读者的工作人员(在读者数量超过250人时,在上述规定人数之外,每超过150个,增加0.5个工作人员);阅览室1年利用1200人次时配1名工作人员(在利用人次少的图书馆,设立0.5个工作人员岗位);180个送书上门读者或邮寄服务读者,配1名工作人员。不少于90%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是高校毕业生。他们应是语文学、教育学、残缺儿童教育学、信息技术等知识领域的专家。图书馆领导和图书馆创办者保证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根据联邦和地区法律,每个专家根据教育中心的许可计划,五年进修一次,进行职业等级认证。必须系统地教授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及相关知识。

盲人图书馆的资金来源是:地区预算,来自地区发展基金的国家专项经费(稳定的国家投资经费),国家预算外资金拨款,联邦、地区组织的专项资助,组织或个人的捐赠、赞助,经营活动收入。

从其他渠道进入盲人图书馆的资金,不能成为停止、延迟或减少预算拨款的理由。图书馆在决算期内没用完的预算外资金,不列入下一年的拨款。

五、图书馆与当地社区

盲人读书机范文4

[关键词] 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 无障碍格式版 作品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5) 01-0067-05

Analysi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for

Accessible Format Version Works in Chinese Mainland

Xu Zhenyun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 Wuhan,430072)

[Abstract] Recently reading for all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on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accessible format version works for regular format print disabilities in Chinese mainland, such as propagation environment was imperfect; the communicators were limited; the disseminate content were less kind, small quantity and low quality; communication channels were poor; those who pass accept a limited extent; the results of dissemination were neglected; the sound feedback mechanism was lack.Based on data collection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the author proposed improvements related the above problems,roughly as follows: sound legal system; specifically authorized entity responsibility and rights; exp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unified spread format; stroke along communication channels; improve the acceptable capacity of the reading disabilities for conventional format version works; concern the results of dissemination, establish the feedback mechanism;implement the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etc.

[Key words] Reading disabilities for the general format version works Accessible format version Works propag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资料显示:“我国大陆地区各类残疾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6.34%,视力残疾单项为1233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4.86%”[1],而同时期的“2000年―2010年间,中国盲文出版社平均每年出版盲文书179种”[2]。可见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的可阅读资源是匮乏的。

2014年3月,中国盲人协会和中国盲文图书馆共同举办了“文化助盲 共品书香”――全国盲人阅读推广优秀单位和个人评选活动,尝试推动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阅读活动的开展。

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中的大多数人经济收入较低,改善生活的愿望最为迫切,阅读是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的重要手段,为此其阅读需求问题正引起各界关注、探索和解决。笔者经过系统调研,认为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制作与传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举措,亦是开展全民阅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拟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解构和分析。

1 相关研究主题词的涵义界定

2013年6月28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以下简称《马拉喀什条约》)。本研究中的作品、受益人、无障碍格式、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被授权实体的涵义界定均采用《马拉喀什条约》中的相关解释。

“作品是指《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第二条第一款所指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形式为文字、符号和(或)相关图示,不论是已出版的作品,还是以其他方式通过任何媒介公开提供的作品。”[3]

受益人,为“不论有无任何其他残疾的下列人:(一)盲人;(二)有视觉缺陷、知觉障碍或阅读障碍的人,无法改善到基本达到无此类缺陷或障碍者的视觉功能,因而无法与无缺陷或无障碍者基本相同的程度阅读印刷作品;或者(三)在其他方面因身体残疾而不能持书或翻书,或者不能集中目光或移动目光进行正常阅读的人。”而为了便于应用与推广使用,根据本条约所规定的受益人群体将“无障碍格式版作品服务对象”统称为“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更为恰当,包含的受益人群体更广泛,指称更合理,不容易引起歧义。

所谓无障碍格式版,指“采用替代方式或形式,让受益人能够使用作品,包括让受益人能够与无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一样切实可行、舒适地使用作品的作品版本。无障碍格式版为受益人专用,必须尊重原作的完整性,但要适当考虑将作品制成替代性无障碍格式所需要的修改和受益人的无障碍需求”。无障碍格式的资源类型主要有:电子图书、电子杂志、电子报纸、有声图书、有声报纸、有声杂志、音频资料、视频资料、数据库、触摸地图、网页图书、网络点字书和网络目录等。电子资源分为电子图书、电子报纸、电子杂志三种。

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传播环境不完善,法例法规不健全

中国关于盲人及盲文出版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4]。《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中的第六条规定:“通过信息网络提供他人作品,属于下列情形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六)不以营利为目的,以盲人能够感知的独特方式向盲人提供已经发表的文字作品。”[5]而在上述法律法规中所提及的盲人,其范围远远小于《马拉喀什条约》规定的受益人范围。而《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中的“以盲人能够感知的独特方式”虽然包含了“无障碍格式版”,但因为其作为条例本身的立法级别并不高,容易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冲突。

无障碍信息交流作为无障碍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关注的工作重点之一。但其中的规定过于笼统,可实施性与可操作性不强;并且,相应的处罚与奖励的定性与定量指标不明确,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完全取决于被管理者的自觉行动,这致使《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中关于无障碍信息交流工作的规定无异于一纸空文。

2.2 传播者:被授权实体责权利不明确

《马拉喀什条约》的亮点是提出了被授权实体的概念,并将其界定为无障碍格式版作品制作的合法组织;该条约明确规定:“被授权实体是指得到政府授权或承认,以非营利方式向受益人提供教育、指导培训、适应性阅读或信息渠道的实体。被授权实体也包括其主要活动或机构义务之一是向受益人提供相同服务的政府机构或非营利组织。”由条约条文可以看出,能否被认定为被授权实体主要是看其行为的性质。被授权实体的主要职责是从事无障碍格式作品制作与传播。而对我国目前的无障碍格式版作品制作与传播组织而言,被授权实体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法规建设非常不健全,并没有与国际接轨。这导致被授权实体的责权利不明确,因此,受到的监督与监管也有限,并且量化指标不明晰,导致各相关组织工作开展的不确定性和积极性受挫。

无障碍格式版作品制作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有声读物作为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制作有声读物的团队多为志愿者,此类志愿者进入门槛较低,只要说话清楚者都可以参与录音。这种录音作品,并不受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的欢迎。反过来,打击了志愿者参与录制有声读物的积极性。其他无障碍格式版作品则由于经济、技术、版权等各种原因,并没有得到广泛制作与传播。

2.3 传播内容种类少、数量小、质量低

“根据世界盲人协会的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左右的书籍出版,但其中只有不到5%的书籍被转换成无障碍格式版本”[6]。常规格式版作品转换成无障碍格式版的比率偏低,导致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的可阅读资源的种类与数量明显受限。中国大陆地区在无障碍格式版作品建设中,在电子资源方面只侧重于电子图书一种类型,而忽视了电子报纸、电子杂志这两类资源的建设;有声资源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网络点字图书还不普遍。很多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反映,在各地的盲人图书馆和图书室根本听不到新书,也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专业书和实用书。无障碍格式版作品大多种类单一,更新慢,致使大多数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的阅读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2.4 传播渠道不畅

传播渠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数据库过于分散,多头治理,不利于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充分利用资源。中国大陆地区为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提供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部级网站主要有:(1)中国盲人图书馆成立于1994年,由中国盲文出版社负责成立,提供盲人书刊及有声读物的借阅服务,提供盲人教育培训及盲人文化科技研究基地。通过读者证号与残联卡号两种方式注册。(2)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开通于2008年,是国家图书馆为适应盲人的阅读需求专门为盲人读者建立的无障碍图书馆网站,视障读者可以凭第二代残疾人身份证在网站注册成功后,获取所需要的电子资源。(3)中国盲人协会盲人有声数字图书馆,2007年开通,盲人读者凭中国盲文出版社的借书卡号在网站注册,就可以利用有声书库和电子版书库的资源。

这种分散的传播方式,对于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来说非常不方便。

2.5 受传者:受教育程度低,生活较贫困

许多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从事的工作多为调音调律和盲人按摩,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没有专门的时间和体力、精力去盲人图书馆或盲人阅览室阅读盲文图书或使用无障碍格式资源。更有甚者,“据1997年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视觉障碍者已达900万,其中接受过教育的人口仅占盲人总数的1.5%―3%,大约有25万人。既能买得起,又能看得懂盲文书的盲人就更少了”[7]。绝大多数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并不能自行阅读盲文书报刊,各地盲人图书馆或图书室建成后的使用率普遍较低。据另一资料显示:中国大陆地区“1691万盲人里,真正能用上电脑的盲人仅有约2万人,约占全部盲人的千分之一,这一比例远远小于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13%的普及率。而在北欧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23%左右”[8]。无障碍格式版作品传播过程中受传者本身受教育水平低、电脑普及率低的现状,呼唤无障碍格式版作品制作与传播格式的统一化,操作的简便性。

2.6 传播效果无人关注,缺乏健全的反馈机制

由于无障碍格式版作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制作与传播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因此对其传播效果的评价体系是极其不完善的,监督体制也是不科学、不健全的。被授权实体作为非盈利组织,由于主管与主办单位的多元化,致使衡量指标有较大的差异性。并且,在评价与监督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背景下,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未被满足的阅读诉求很难得到及时反馈,更不可能得到及时解决。这就造成虽然类似的被授权实体很积极地在为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制作无障碍格式版作品,但其劳动却鲜少获得认可。传播反馈机制不完善导致传播者与受传者,即被授权实体与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的相互不满意。

3 相关对策思考

3.1 完善传播环境: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在新的法律法规调整工作中,有必要根据现实状况,对作品格式及受益人群体作出切合实际的调整。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的关于服务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的群体及作品形式问题,应该与《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中的相关规定相互借鉴,以此保证立法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最大限度保护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获得信息的平等权利。在完善无障碍格式版作品制作与传播的工作中,首先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 明确传播者:被授权实体责权利

基于中国的现实,将中国盲文出版社作为被授权实体中的重要一极,负责无障碍格式版作品制作与传播事宜。其中,跨境传播作为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马拉喀什条约》赋予各国的重要权利,应充分利用。中国盲文图书馆和中国盲文数字图书馆可以承担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收集与整理。各级盲人协会、图书馆也应是被授权实体的组成部分,可以为视障读者获取无障碍格式版作品提供便利。另外,一些公益性非政府机构也有权作为被授权实体参与相关工作。因此,要想促进无障碍格式版作品制作与传播的快速、高效发展,就要充分利用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盲文图书馆和中国盲文数字图书馆的优势,整合公共图书馆的各种无障碍格式资源,为制作丰富的无障碍格式版作品奠定坚实的基础。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制作提供规范的模式:“美国国会图书馆与160所图书馆共同合作,每年选送2500本书籍用来录音并制成盲文,以满足盲人需求。普林斯顿盲人科技图书馆在全国设32个录音室,每年录制约5000册专业科技书籍,其中3000册为新版书。”[9]这为我国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提供了借鉴的模本。

3.3 扩展传播内容,统一传播格式

所谓丰富的无障碍格式资源类型,不只是无障碍资源格式的多样化,更包括内容种类的多样化,也就是说保证常规格式版书籍出版转换成无障碍格式版的比例,扩展无障碍格式资源的类型,使其丰富化和多样化,并尽力满足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的阅读需求。

点显器和读屏软件的开发商,多致力于抢占市场,而一度忽略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的真实需求,致使软件服务功能比较落后。无障碍格式版作品播放平台的开发与拓展是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的。手机、电视机、电脑、阅读器、播放器等播放终端及标准格式的统一,是提高无障碍格式版作品利用率及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阅读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被授权实体在制作无障碍格式版作品时应考虑使用世界先进技术,不固步自封,统一标准与规范,力求为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4 畅通传播渠道

3.4.1 以《残疾证》信息为基础,建立相关基本信息数据库

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盲文数字图书馆和中国盲人协会通力合作,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也容易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工作成效。其中,中国盲人出版社可以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合作,建立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基本信息数据库,在尊重残疾人隐私的前提下,针对相关选题,对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开展问卷调查,根据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的阅读诉求制作无障碍格式版作品。

3.4.2 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以国家图书馆为依托,常规格式版作品资源丰富、种类齐全,能有效为无障碍格式版作品制作与传播提供助力。因此,很有必要将中国盲文数字图书馆打造为传播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第一数据库,强制要求被授权实体将制作的无障碍格式版作品上传至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数据库中,打造中文类无障碍格式版作品最全的数据库和一体化平台。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可通过登录中国盲文数字图书馆网站获取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省略了中间无数环节,解决了传播与沟通不畅的问题。如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发现数据库中没有自己需要的作品,则在平台上传阅读诉求。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成立无障碍格式版作品资源建设中心,中心可根据视障读者的阅读诉求排行制定相关的无障碍格式版作品制作日程,确定项目。各被授权实体有权利根据日程申报项目,制作,通过审核并申请结项,并获得相应的基金资助。优秀的无障碍格式版作品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集中精力打造中国盲文数字图书馆是不二法门,既解决了传播内容拓宽的难题,又创建了全新的、一流的数据库平台,一举多得。

不能上网的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也可以使用电话,联系当地的盲人协会、阅读推广分会联系,将阅读需求反馈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及时答复,如得不到相关答复,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可以投诉到无障碍格式版作品阅读推广监督委员会。公益性事业的工作成效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相应的定量衡量与监督机制。工作做得好的个人与组织,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奖励与任用,相关责任人逃避责任的风险很低。长此以往,这种环境只能造就更多不作为者,而不作为者对公益性事业而言是痼疾。因此,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制作与传播作为为残疾人服务事业和公益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健全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力争作出成效。

3.4.3 组建相关服务团体和协会

2012年全国盲人阅读推广委员会成立,积极推动各地成立盲人阅读推广组织,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成立了盲人阅读推广分会,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扫盲”活动,“会员已发展到数万人”[10]。全国盲人阅读推广委员会的成立,为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推广铺路搭桥。而基层的盲人协会和图书馆,则更能发挥带动作用,为视障读者提供一对一辅导和阅读培训等活动。

3.5 提高受传者的可接受能力

提高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的盲文识字率的工作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是,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制作则为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阅读书报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使他们大量、广泛阅读各种无障碍格式版作品成为可能。无障碍格式版作品最简单易行的版本就是有声读物。这种方式扩大了阅读者群体,扩展了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的阅读范围,丰富了阅读形式,降低了阅读成本。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决定了对他们的培训与引导是有效手段。引导他们使用网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3.6 关注传播效果,实施全方位监督

3.6.1 提高服务宣传效果

很多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局限性,并不知道有中国盲人图书馆,更别提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了。而这种低认知率势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我们要注重宣传,使尽可能多的读者了解、应用并从中受益,增强传播效果。各地盲人协会和图书馆不但要充分利用相关节日搞好宣传,还要定期联络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为其接受阅读和培训牵线搭桥。

3.6.2 全方位监督

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制作与传播的评审标准的多元化和严格化,做到项目立项、申请、评审、结项的正规化、程序化。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被授权实体的运营状况及社会效益需要多重监督机制。第一是来自政府与主管部门监督,成立国有资产评定小组、主管部门评定小组和无障碍格式版作品阅读推广监督委员会:国有资产评定小组负责资金使用情况,主管部门评定小组负责运营状况。无障碍格式版作品阅读推广监督委员会由上一级盲人协会负责人任组长,成员由积极的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组成,并公开委员会成员联系方式。监督委员会享有相关的监督与向上级单位举报与投诉的权利,而各地相关领域的干部考核标准中,也应将其纳入考核体系,在干部提拔与任用方面,实行责任追究制。第二是成立匿名专家小组进行监督,由出版业的知名人士、学界专家、无障碍格式版作品制作与传播的专业人士匿名组成,评定其社会效益。第三是来自受传者的监督,负责评定其社会传播效果。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对相关作品数量、种类与质量的评价往往是比较客观、公正、全面的。第四是来自捐款人组成的公共评估小组进行的监督,监督其法律、财税、行政和财务运作状况。作为非盈利组织,其组织经费、社会捐款的使用、经营宗旨、人事管理等都应做到公开化、透明化。监督体系的运行,虽然只是一种奖励与惩罚的预设措施,在实践中有一定的难度,但理论范式为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服务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并且,能作为传播反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传播过程,提高传播效果。

4 结 语

综合来看,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制作和传播在中国大陆地区而言,集约化和整体化水平较低,存在的问题不少。本研究由于资料收集的局限性和视野范围所限,第一,对无障碍格式版作品制作与传播比较发达的国家的成功经验关照较少,因此借鉴的材料也相当有限,使本研究相比而言缺乏足够的国际视野;第二,对被授权实体尤其是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盲文数字图书馆等作为非盈利组织运营模式的探讨不深入,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有待深化。第三,对于传播反馈机制中的监督体系的建立,只是一个基础的框架,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式,但具体的运行与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但是,中国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制作与传播,能让常规格式版作品阅读障碍者在最快的时间内以他们能够接受的形式享受到最新的科技进步的成果,这也保障了他们获得信息的平等权利,这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之一。与此同时,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制作与传播也是数字出版的研究和发展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理应受到重视,获得健康、长远发展。

注 释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EB/OL].[2008-04-07]..

参考文献

[1]王娟娟,吴跃伟.国际视障人士著作权例外与限制条约发展现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78-81

[2]王迁.论《马拉喀什条约》及对我国著作权立法的影响[J].法学,2013(10):51-63

[3]曹阳.《马拉喀什条约》的缔结及其影响[J].知识产权,2013(9):81-87

[4]王迁.《马拉喀什条约》简介[J].中国版权,2013(5):5-8

[5]李钢,匡传英.论作品无障碍版式的著作权合理使用[J].中国出版,2013(5)(上):26-28

[6]唐晓娟.盲人数字图书馆的构建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3

[7]王炎龙.盲文出版困境及无障碍信息机制建设[J].中国出版,2012(1)(下):20-22

[8]孙伶俐.为视障者获取信息的版权限制与例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相关议案述评[J].中国版权,2011(6):52-55

[9]杨俊英,赵林静,郑宏.从视障用户的信息需求思考无障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J].图书馆界,2011(2):41-43,92

[10]李春明,陈力,张炜.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建设展望[J].图书馆建设,2010(11):16-18

[11]江淑洁.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建设概况[J].图书情报工作,2009(17):64-67

[12]张炜,李春明.积极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 人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介绍[J].图书馆建设,2009(9):65-66

[13]刘英华,李福坤.盲人数字图书馆功能需求与技术架构的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3):25-28

[14]肖红.应尽快建构我国盲人有声读物服务系统[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2(2):33-35

盲人读书机范文5

1.我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在为残疾人服务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方面还是一片空白。直至1989年,我国出台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随后,公共图书馆便开始陆续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残疾人专用服务场所也应运而生。1990年,南京市图书馆成立了江苏省第一家“盲人有声资料图书室”,南京市图书馆成为全国最早为盲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大、中城市图书馆要提供肓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借阅;要加强利用数字资源,建设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要资助中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盲人阅览室。为贯彻落实残疾人事业计划纲要内容,全国各地迎来了公共图书馆盲人有声读物及盲文图书室的建设高潮。据统计,到2014年底,国内公共图书馆盲文阅览室数量达到1616个。同时,在2012年全国残疾人阅读指导委员会宣告成立当天,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也宣告正式上线运行。

2.国外公共图书馆的残疾人阅读服务经验

2.1国家政策及法律保障

美国在残疾人阅读服务方面的国家政策十分完善,1973年美国通过《康复法案》(RehabilitationAct),要求确保残疾人平等享受图书馆设施和服务的权利;1992年颁布的《美国残疾人法案》(ADA,AmericanswithDisabilitiesActof1990),在政府服务、公共供给等部分均涉及图书馆为残疾人服务的责任;2001年,美国《针对残疾人的图书馆服务》详细规定了9条职责以保障残疾人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残疾人享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

曰本图书馆在残疾人阅读服务方面比较有特色。1969年,东京曰比谷图书馆推出了面向视障读者提供图书录音制品服务及“对面朗读”服务;1971年,日本视障者读书权保障协会积极发起“保障视障读书权和利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倡议;1978年成立了“日本图书馆协会障碍者服务委员会”;1986年东京举办了IFLA(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大会,使得日本公共图书馆向残障者提供图书馆服务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在1994年、1996年分别出版了《向所有人提供图书馆服务》和《障碍者服务》,为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指明了方向;2009年新颁发的《著作权法》明确提出,各类图书馆可通过馆际互借等多种方式为残疾人提供文献资源共享,确保残疾人平等获取信息。

2.2特设馆藏和服务设施

美国的图书馆特别重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专用通道等残疾人专用设施一应俱全。每个图书馆都有路线标志,且图书馆人口和停车场设有电梯可直达各楼层,各层还有专门为残疾人设置的休息室’还提供助听器、轮椅等设备供残疾人使用。在馆藏方面'为满足各类残疾读者的需求,图书馆专门收集适合残疾人的大量书刊、光盘、录音资料等供残疾读者使用。此外,美国的图书馆还提供很人性化的辅助设施,如盲文打印机、闭路电视、屏幕扩大软件、放大镜、盲人阅读器、自动翻页器、大字本印刷软件、有声字典、书写辅助设施等。

2.3个性化的服务内容

美国图书馆针对不同类型残疾读者,提供相对应的服务。例如,对聋哑残疾的读者,为使他们方便获取信息,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和标志,在咨询台旁免费提供文本电话(texttelephone);对视障残疾的读者,专门成立了盲人图书馆,为其提供高水平的借阅服务。视障读者利用盲人专用计算机、电话网络等设施就能够独立检索盲文和录音资源。为了吸引肢体残疾的读者,美国图书馆除了完善无障碍阅读设施外,还为不方便到图书馆的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上门服务、电话预约、邮寄等;对智力残疾的读者,美国图书馆设有“图书馆对特殊儿童服务委员会”,智力障碍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的讲故事、多感官资料和图书讨论等活动来进行阅读体验。

曰本图书馆别具特色的残疾人服务也值得借鉴,如面对面朗读服务’盲人读者在有朗读需求时,可以提前跟图书馆预约’如果读者不便到馆,图书馆还可以将朗读好的书籍录音邮寄给读者。针对不方便到图书馆借阅的残疾读者,很多日本图书馆还提供邮寄外借服务,包括录音图书、墨字图书、CD、录像带等资源。日本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既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一些特殊技能’如盲文、手语以及各种特殊机器的使用。

3.我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阅读服务发展方向

我国图书馆残疾人服务起步较晚,在国家法律政策、服务设施、服务方式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提升我国图书馆对残疾人的服务水平,可借鉴国外图书馆的先进经验,为残疾人平等获取信息创造有利条件,逐步完善我国残疾人阅读服务体系,使全体残疾人共享文化成果。

3.1完善残疾人服务政策体系

虽然我国目前巳有不少图书馆提供部分残疾人阅读服务,但是在经费、文献、专业人员配备等方面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国尚未出台专门的政策来保障残疾人享受公共图书馆的权利,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的成功经验,从残疾读者的利益角度出发,制定较为详尽的服务条款,内容可涉及馆舍布局、服务设施配备、馆藏资源建设、专业技术应用、专业人员配备及组织合作等各个方面。

3.2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残疾人服务还未引起公共图书馆的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比较缺乏。图书馆应该为残疾读者创造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人“绿色通道”。对视力残疾读者,可设立专门的视障阅览室,配备盲文阅读器、盲文打印机、放大镜、屏幕扩大软件等设备;为聋哑读者提供阅读机、个人PA接收器、声音放大读书器、特别警报灯等设施;对肢体残疾读者配置轮椅、升降椅、自动翻页器、书写辅助设施等。

3.3丰富馆藏资源

我国图书馆残疾人馆藏资源在数量上和种类上都相对较少,以泉州市图书馆为例,大部分都是盲文图书,而且数量偏少。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残疾读者馆藏资源投人,购买适合智力残疾人群所需的简易图画书和聋哑人专用的手语图书等以满足各类读者的不同需要。同时,要大力开展资源共享,通过馆际交流等方式丰富馆藏资源。

3.4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绝大多数图书馆缺少为残疾人提供专业服务的工作人员,容易造成沟通不畅。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美日两国做法,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除了具备图书馆专业技能外,还要掌握一些服务残疾人的特殊技能,如盲文知识、手语等。除此之外,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为残疾读者提供服务的时候要给予他们充分的细心、耐心和尊重。

3.5延伸服务内容

目前部分图书馆开展了针对残疾读者的特色服务,如考虑到盲人读者的行动不便,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等开展了送书上门、免费邮递的服务,其他公共图书馆可结合各馆实际向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我国各地图书馆普遍都开展了盲文借阅服务,但是对于其他类型残疾人所开展的服务鲜有报道,说明图书馆在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等残疾群体方面的服务不均衡。

鉴于此,我国图书馆可借鉴美国的经验,对于不方便到馆的读者提供邮寄、电话预约、上门服务等个性化服务;对智力残疾的读者,可以举办讲故事、图书讨论等个性化活动。

3.6提高各界关注度以加强宣传推广

残疾人阅读服务长期缺乏社会关注,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对残疾人服务内容和资源都没有宣传和推广,对开展的活动鲜有报道,严重影响服务成效。我们可以通过与社区、残联或民政部门合作,建立图书馆的残疾读者档案,以便于了解残疾读者的需求,提高残疾读者服务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可学习国外图书馆,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主动吸引残疾读者参与,使图书馆的残疾人阅读服务不再形同“虚设”。

盲人读书机范文6

关键词:盲文出版;数字标音法;出版技术

盲文出版是一个特殊的出版领域,其发轫到发展的历史过程明显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世纪末期的发轫阶段,西方新教传教士将西方铅印技术引入中国,他们为了传教目的兴办盲童学校,并开创了盲文出版;第二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重视盲人受教育的权利,普及新的盲文标准,对盲文出版进行了大力扶持,使中国的盲文出版事业实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

一、盲文出版的发轫

19世纪西方新教传教士来华,选择以文字传教,出版成为了他们传教的有力工具。由于文字传教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所以传教士们又将教育和出版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教育、出版、传教三者互为支撑的发展模式。

1876年,英国苏格兰圣经公会的图书销售代表穆威廉(William Hill Murray,1843~1906)在北京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盲童学校。他将布莱叶盲文引入中国,创制了一种汉语盲文的“数字标音法”。为了给各地的教会盲童学校提供盲文教材,穆威廉又于1891年创设了近代中国第一家盲文印刷所,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集编、印、发于一体的盲文出版机构。

印刷所最初采用手工方式制作盲文课本,就像早期的手抄本一样,由盲童自己将盲文刺在书上,这样就制作成了当时中国的第一批盲文读物。之后,穆威廉在1889年进一步将“数字标音法”改进为一种普通的汉字标音法,希望以此扩大读者的范围。他先用木头刻制出盲文的字形来,然后委托苏格兰圣经公会设在汉口的印刷厂代为制作成铜字模,终于在1891年底铸造出了盲文铅字。有了盲文铅字之后,再加上圣经公会的出版资助,穆威廉开始购买印刷机进行更大规模的盲文出版。不妨回顾一下1894年穆威廉印刷所里的排版场景:“两个男孩正在配合着制作布莱叶盲文的薄铜板,一个手摸盲文在读,另一个听并在铜板上冲制盲文……一些男孩和女孩们正在(通过手摸)排字或拆版换字……排字由两个女孩轮流进行:第一个女孩一只手摸着盲文的赞美诗在读,同时另一只手找出盲文铅字来,递给第二个女孩去排成印版。每一段排完之后,由第二个女孩手摸印版来读,第一个女孩摸着原文进行校对”。①因为盲文书写方式是从右至左反向逐字刺出,然后将纸张翻过来,从左至右阅读的,所以校对反向的铅字对于盲人来说并不是问题。

盲童负责排版,明眼人则负责印刷。用盲文铅字排好的课本先要被制成纸型,再浇铸成铅版进行印刷,“一位中国的学者负责校对清样;一个男人正在准备着用来浇注铅版的纸型;另一个人正将熔化的锌液注入到纸型模子里去;两个男人操作着印刷机,正在印制福音书;另两个人在店铺里,为伦敦传道会印刷赞美诗。”②这些盲文读物的印数从数百到数千不等。穆威廉还订购了石印机,这样他就可以不仅用铅印,也用石印来印制所需的宗教书籍。

通过将优秀的盲人学生培养成盲文教师,穆威廉先后为5个省的传教站所开设的12所盲人学校提供了所需的师资和教材。后来,穆威廉的北京盲童学校和盲文印刷所均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被毁,他本人也在1906年去世,但他所开创的近代盲文出版还是激励着后来人继续前行。

英国人傅兰雅(John Fryer)曾任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创办过上海格致书院,为中国引进西学作出过重要贡献。他在1911年著《教育瞽人理法论》一书,呼吁盲人教育乃“国家应办之举,不可全赖慈善人士”③。1912年,傅兰雅夫妇更是身体力行,以提供普通教育、教习手艺、培养盲人教师为目的,建立了上海盲童学校。1925年,学校设立印刷部,开始印制盲文教科书供应全国各盲校。

彼时的盲文出版技术落后于近现代出版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处在一个手工制作为主的生产阶段。

二、盲文出版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黄乃在1953年改革盲文,创制了《新盲字方案》,经教育部批准后向全国推广,中国盲文体系的统一终于得以实现。黄乃被教育部任命为盲聋哑教育处处长后,组织了盲文编译组,重新建立了中国的盲文出版事业。

黄乃领导的盲文编译组于1954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本盲人刊物――《盲人月刊》,印刷出版了小学盲文课本,并设立了盲文印刷所。随着盲文出版事业的发展,印刷所在1959年发展为盲文印刷厂,1978年成为北京盲文出版社,1984年又改名为中国盲文出版社。而傅兰雅所创办的上海盲童学校,1952年由政府接管后也继续发展,1954年建立了盲文印刷车间,开始向全国供应盲文课外读物。

随着新中国印刷工业体系的建立,汉字盲文的出版印刷也随之进入一个以铅印技术为主的时期。1952年,李玎试验成功了铅印盲文的方法,由新华字模厂先将盲字制成铜模,再铸成盲文铅字,排好版后用零件印刷机――圆盘机在牛皮纸上压印出盲文来。李玎亲手排出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作为第一本新盲文的试印本。④

盲文出版此后经历了一个工业化与自动化的发展阶段。1957年,苏联赠送给盲文出版社一台盲文制版机和一台盲文印刷机,取代了手工排版的铅印工艺。这种盲文制版机采用键盘来控制冲头冲制出印版,这种盲文的印版是两面叠放在一起的马口铁,印刷机通过印版上下夹纸的方式轧制出凸点盲文来。1979年以后,带有自动送纸、取纸功能的印刷机取代了手工印刷,装订也改为了机器折页和机器锁线。1983年,上海市盲童学校接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其盲文印刷厂从德国进口了PUMAES电动盲文制版机和海德堡平压盲文印刷机,开始向全国盲校供应小学和初中的盲文教材。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出版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1981年,天津盲校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试制成功了塑料吸塑法制作塑料薄膜空心点盲文的技术。1983年,盲文出版社同北京新华印刷厂协作,研制成功了微球发泡油墨和孔版印刷实心点盲文的新工艺。

真正改变盲文出版的技术变革,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王选所领导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发成功,使计算机桌面排版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排版,中国的出版业从“铅与火”一步跨入了“光与电”的时代,盲文出版印刷也开始进入了一个计算机排版和自动印刷的技术阶段。中国盲文出版社相继研制成功“计算机盲文制版输出系统”和“汉语明文・盲文自动转译系统”,实现了汉字的计算机明文输入、电脑校改、计算机自动转译盲文和与自动制版机相连的全流程自动化。1993年,出版社采用BRAILLO 400S盲文印刷机,不用金属版便可直接印出盲文来,速度可达每小时双面盲文1200页;另一种BRAILL ERRESS盲文印刷机,采用滚筒印刷方式轧制盲文,印刷速度更是高达每小时7000页。⑤

20世纪末期,随着电子出版和互联网出版等新兴业态的出现,盲文出版也被带入到了一个与数字出版技术紧密融合的新阶段。2002年10月,《盲人月刊》电子版问世,通过互联网,帮助盲人实现了“网上听读”和明眼人“网上阅读”的梦想。盲文出版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让人类有望为盲人读者创造出一个信息沟通无障碍的世界。

(王晓,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 Miss Constance F. Gordon-Cumming. The Inventor of the Numeral-Type for China: By the use of which illiterate Chinese both Blind and Sighted can very quickly be taught to read and write fluently[M]. London: Downey & Co. Ltd., 1899: 102-103.

② 戴吉礼 (Ferdinand Dagenais) .傅兰雅档案(第三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