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反思范例6篇

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1

    师:(映示雏鸟图)看,这就是那只新生的小珍珠鸟。如果你用手捧着这个小家伙,会有什么感觉?

    生:这个小家伙又小又圆,像个小绒球,很好玩。

    生:这只小珍珠鸟全身毛绒绒的,摸上去肯定滑溜溜的。

    生:这只小鸟那么小那么嫩,捧着它可得小心翼翼的。

    生:小珍珠鸟真漂亮,红嘴红脚,像它父母。

    师: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珍珠鸟羽色艳丽,体形娇小玲珑,叫声细柔,特别是身上有珍珠状的白色斑点,故名“珍珠鸟”。看来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只小珍珠鸟,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评析】教学伊始,我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先引导学生走近小珍珠鸟,借助图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助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小鸟肥嫩可爱的样子让学生忍俊不禁,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同时,学生在老师点拔下结合图文读懂了珍珠鸟名称的由来,减少繁琐的讲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片段二】演鸟,由境激情

    师:小珍珠鸟的胆子渐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它到底是怎样喝茶并瞧我的呢?谁能表演一下那只小珍珠鸟?(师读句子,学生表演)

    师:小鸟并不是转过头,而是把脸微微侧过来叫,你们都读懂了“偏”这个字。小珍珠鸟,你偏过脸在想什么呢?

    生:这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味道呀,真怪。

    生:主人,我喝你的水,你会生气吗?

    生:我就要看看,你会不会赶我走。

    师:原来,你这只小珍珠鸟胆子挺大的,在故意试探我。

    师:后来,这只小珍珠鸟胆子更大了,索性用嘴啄我的笔尖、手指。小家伙怎么啄的呢?作者有怎样的感受呢?现在,我们换个角色,我来演小鸟,你们是作者。(师用右手做出鸟喙的样子,去啄学生的手指、笔尖)

    生:我很高兴,小珍珠鸟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表达它对我的喜爱。

    生:它离我那么近,却不担心我伤害它,它是多么信任我,使我很感动。

    生:我感觉很舒服,它轻轻地啄我的手指,把我当作了朋友。

    师:此时,作者充满了惊喜,因为小珍珠鸟再也不提防作者了,而且对作者越来越信任。

    【评析】课文第4自然段是教学重点段,通过师生扮演珍珠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小鸟的内心,体会小鸟逐步信任作者的过程。先让学生扮演小珍珠鸟,感悟“偏”字用词精妙,感受小鸟的淘气可爱及试探作者的微妙心理。再由教师表演小鸟“啄”笔尖、手指的情景,让学生换位体验“啄”这一动作背后所包含的信任。就这样,学生在情趣盎然的表演中,在与小鸟、作者的对话中,激情被点燃,思维被激活。

    【片段三】写鸟,以情启智

    师:小珍珠鸟在这个温暖的家里快乐地生活着,我们的信任在一天天加深。终于有一天,奇迹发生了。你能展开想象,描绘小珍珠鸟趴在作者肩上入睡的情景吗?

    生:小珍珠鸟依偎在作者肩头,小嘴不停地咂着,好像在说:“这儿真舒服。”

    生:小珍珠鸟紧闭双眼,睡得好香,小脸上写满了幸福。

    生:小珍珠鸟把作者的肩膀当作摇篮,进入了甜甜的梦乡,仿佛梦见自己和作者在树林里欢快地嬉戏。

    师:作者也在静静地享受着这份幸福。这温馨的画面你看到了吗?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生读)

    师: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生齐读)

    师:这呼唤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可饱含着作者对小鸟深深的喜爱之情,对“人鸟相依”和谐画面的眷恋,对“彼此信赖”美好境界的向往。同学们,此时,你想对小鸟说些什么呢?你对“信赖”又有怎样的理解呢?请把感受写在书上插图边。(生写后交流)

    生:小珍珠鸟,你淘气可爱,给我带来了欢乐,还让我明白了:信赖,可以让人和动物和谐相处。

    生:小珍珠鸟,你是只可爱又聪明的小鸟,你与作者彼此信任,竟成了好朋友,其实,人与人之间有了信赖,也会多一份宽容与理解。

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2

一、 对主题的精致思辨,向精微的审美价值生成

对主题的解读,关键看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即想通过文本引导学生建构怎样的审美价值。在三位特级教师的课堂上,我们分别看到了不同风格的对主题的解读。

A:善用比照顿悟“美”

师:诗中的画眉鸟与文中的珍珠鸟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画眉鸟是林中鸟,珍珠鸟是笼中鸟。

师:你们喜欢鸟儿天天关在笼子里吗?为什么一位大作家偏偏要赞美笼中生活的珍珠鸟呢?有什么疑惑要问冯爷爷吗?

生:冯爷爷,你为什么要将鸟养在笼子里呢?

师:冯爷爷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年代,人与人之间没有信赖,朋友、夫妻、父子之间都不敢说真话。那样一个年代人们的心灵会想什么呢?冯爷爷想表达什么呢?

生: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信赖。

师:珍珠鸟那么信赖我,以至于宁可生活在笼中也不愿飞出去,这就是我们希望的美好境界吗?最近老师看到了一部影片《狐狸和女孩》,请看结尾!(复述情节)

B:整体概览巧点睛

师:这是属于冯骥才生活之书中的某一个篇章,从这个篇章中,冯骥才读懂了什么?让我们拿起笔,将这句话认认真真地摘抄在课题旁边。(生摘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这句话中的“美好的境界”指什么?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个自然段描写的是最最美好的境界?(生浏览查找,锁定第13自然段)

师:为什么说这是“美好的境界”?

生:鸟睡在人的肩头,是多么不可思议的美好境界呀!

C:角色转换促反观

师:能不能代表冯骥才接受一下我的采访?当鸟儿在您的肩头熟睡时,您什么心情啊?

生:被信赖的感觉真好。

师:您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您对“信赖”这个词的理解?

生:相信依赖别人。

师: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您是怎么得到它的信赖的?

生:给它安全感和自由。

师:珍珠鸟信赖您之后,产生了美好的境界,动物与人之间是这样,人与人之间呢?

生:不互相欺骗,以诚相待;相互信赖,相互付出。

在上面教学片段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三位特级教师的不同魅力。A老师用比照阅读引出了“林中鸟”与“笼中鸟”的话题,让儿童的语文学习从单一文本拓展开去,拓展的不仅是文字,更有自由的思想在生成。B老师解读出的主题是“不可思议的美好境界”,他遵循“整体概览,局部精读” 的原则,以摘抄作为策略,迅捷精准地将课文主题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C老师以角色转换促成反观,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梳理课文内容,并融进生活体验,自然生成了对“信赖”的理解,掌握了如何“创造信赖”的艺术。由此可见,同一个文本,对主题的解读可以是多元的,由此生成的审美价值也是丰富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那“一瓢水”,能给学生滋养就足矣。

二、 对形象的精致思辨,向精微的艺术表达生成

在叙事性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是作品的重心。在《珍珠鸟》一文中,小珍珠鸟就成了作者倾力描摹的“形象”,作者借助小鸟形象的塑造来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意识。解读小鸟形象,无疑是透析作者表达艺术的重要通道。三地特级教师,在解读时各有侧重,彰显各自风格,处理灵动圆融,颇见功力,最终又都将形象分析的方法揭示,视为解读的统一旨归。

A:抓住形神勾勒“情化”的艺术

师:(出示:探脑袋、落柜顶、撞灯绳、扭身子)这些词语写的是谁呢?

生:珍珠鸟雏儿的动作。

师:是一只怎样的鸟宝宝啊?

生:调皮、活泼的鸟宝宝。

师:简直就是和小孩子一样。(出示描写小珍珠鸟的段

落)谁来读?(生读。教师抓住“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蓬松的球儿”等特点指导读出雏儿的讨人喜欢)

师:如果让你给小珍珠鸟起一个名字,叫什么?

生:雪儿、珍珠球、小家伙。

师:为什么称它为“小家伙”?

生:因为它活泼可爱,很机灵。

师:因为作者是如此喜爱这小鸟儿,融入了真情,所以描写才能这样活灵活现。

B:对照补白揣摩微妙的心理

师:快速浏览全文,用横线画出冯骥才做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鸟儿的表现。(生浏览全文,按要求找出相关语段)

师:如果将冯骥才的一举一动和描写珍珠鸟的表现对照起来读,你一定会有所感悟和发现。(模拟情景对话,师生对比读)

师:你发现什么了?为什么美好的境界是信赖创造出来的?

生:如果冯骥才不对小珍珠鸟好的话,小珍珠鸟不会信赖他。

师:这是谁对谁的信赖?

生:鸟对人。

师:这种美好的信赖,取决于什么?

生:人对鸟的爱护。

师:是啊,要是人不关心、呵护鸟,还会有这样美好的境界产生吗?(再次模拟情景对话:“我经常扒开叶蔓瞧他们……我大喝一声……我拿着鸡毛掸子追赶它们……”学生自由对应)

C:基于动作探微精致的情感

师:从哪里看出鸟儿很淘气?

生: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生: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

生:它蹦到我的杯子上……

师:作者这里用了什么方法?

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3

[片段一]

师:从题目看,你觉得这鸟怎样?

生:珍珠鸟长得一定很好看,很讨人喜欢。

师;想看看吗?(出示图画),你觉得这鸟怎样?我愿意听到同学们看到之后再读题目的感觉。

生:珍珠鸟,好小啊。(生读题读得很美,很轻)

师:让我们打开课文,看看作家是怎么写珍珠鸟的。(生自由读)

师:用课文中的句子,用你自己的话,让我们一起分享你读书的收获。

生:我发现珍珠鸟很小。

师:珍珠鸟怎样小巧,读给我们听听。(生读)

生:珍珠鸟长得的确很小。我发现课文写珍珠鸟“小”的词语很多,也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小红嘴儿”。(师引导读出“儿”化的“小”。)

师:你真会体会这儿化音。听起来很舒服,感觉它小得好可爱。

生:小脑袋。(读得很轻快)

生:小红爪子。(读得很轻柔)

师:知道这珍珠鸟有多大吗?

生:估计就我手掌大小。

师:“估计”用得好,其实比手掌还小,从小嘴儿到小尾巴也就十分米。(师用手比量,有些学生情不自禁比量,还感叹“真小啊”)

师:咱们把你们发现的这几个词以及刚才的感受送到句子中读读吧。

生:“跳动的小红爪子踏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读得活泼)

生:“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感觉珍珠鸟的好玩儿)

生:“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感觉珍珠鸟的可爱)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谁还有发现?

生:珍珠鸟啼叫的声音也很小,又细又亮,一定很清脆――“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声音显得格外轻松自在了。”

生:我发现了,珍珠鸟胆子小!课文说“它是一种怕人的鸟”。

师:这名同学读书真细心。好,你领着我们再读这句话。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离开了语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进行。”语感专家王尚文指出:“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的最根本之处。”窦老师用女性那特有的嗓音灵活驾驭着课堂,其实在她那富有魅力的嗓音背后有更富有韵味的东西――有适度的引导语言。同样是了解探知珍珠鸟,窦老师语言更能亲近儿童,调动他们的语感,激发他们的情趣,借“你真会体会这儿化音。听起来很舒服,感觉它小得好可爱”,让学生有了对“小脑袋”和“小红爪子”的不同解读和感受。她积极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文本,品析出个性化的珍珠鸟,温暖了他们的心灵,启发了情智。

[片段二]

师:让我们先听听千百年来笼中鸟的呼唤吧。(提供关在笼中鸟的诗句,给画面配音)

生:“……未闻笼中鸟,飞去肯飞还。”

师:从未听说笼中的鸟,飞出去的还肯飞回来。

生:“……虽知主恩重,何日肯重来。”

师:我知道主人对小珍珠鸟特别爱,比那些捕杀我们的人不知道要强上几百倍,但即便如此,如果放飞我们,我也不会再回到这里来。

生:“……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师:即便是金子做的笼子,我的叫声也不如在林间那么自在欢畅。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唤,让我们把这几首诗连起来,再次呼唤。

生:“见苦方知乐,经忙始爱闲。未闻笼中鸟,飞去肯飞还。”(白居易《看嵩洛有叹》)

生:“野性思归久,笼樊今始开。虽知主恩重,何日肯重来。”(司马光《放鹦鹉》)

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

师:这诗中的“笼中”“笼樊”,“金笼”,再精致华美、精心装扮的笼子,也挡不住鸟儿的呼唤。它们呼唤,离开这笼子回到哪里?

生:回到密林深处,回到它们自己真正的家。

师:回到课文第一句。作者以为这笼子就是鸟儿的巢,在鸟的眼里,笼子和巢、家一样吗?它们的巢应该在哪里?(播放象形字“巢”的演变过程)

生:它们呼唤的是要离开这些笼子回到森林,到属于它们自己的树上的巢。那才是它们真正的家。

师:是啊,方寸之地,何谈信赖!这渴望获得生命尊重的鸟,即便死,也不愿被笼子囚禁,这笼子也许就像它们的牢笼,说不上就是自己的坟墓呢!(把“笼”字加框)

师:现在回过头来说说,这大珍珠鸟和小珍珠鸟理解的信赖究竟有什么不同?

生:小鸟眼里的信赖是屋子内的安全,大鸟呼唤的信赖是给它们真正的尊重和平等,而不只是在房间里,在人的肩头。小鸟它压根就不知道外面的天有多么蓝,树有多么绿。它一旦长大,像它爸爸妈妈一样,它就再也飞不出笼子了。大鸟永远不能忘记过去,那曾经拥有的自由。

师:大鸟对人不信赖,这就让我们对文中的“我”理解的信赖有了思考。

生:可不是吗?“我”一直把大鸟关在笼子里,怕它们飞跑了。

生:“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我觉得作家冯骥才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信赖,如果做到了,就不会把大鸟关在笼子里。把窗户关上。注意:开始是关着窗的小鸟撞到玻璃不但飞不出去,反而会感到疼痛,所以后来即使打开窗户,小鸟条件反射,为避免疼痛,也不会飞出去了。它已经完全依赖人来生活。

师:这里还有一处,小鸟依人的时候,作者“笔尖端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生:是的,这“一时”不是“一生”。

师:对此,你有什么话要对文中的“我”说吗?

生:作家啊,小鸟们原来的家是在森林的树上的。这想必你也知道,你是个爱鸟的人,所以你才这么用心对待它们,不过,即便这样,最好的境界也不是你认为的这样。

生:作者,其实你的感受只是以你自己的标准判断的,可惜鸟儿们不会说话,不过大鸟的表现你也应该看出来,它们需要的信赖不是一时的,而是永恒的。

生:希望你把那些鸟儿放飞在蔚蓝的天空吧,如果你真正喜欢珍珠鸟那你就让它们自由飞翔。如果真正对它好的话,让父母带着小家伙翩翩起舞飞出窗外。当然,它们永远不会忘记你对它们的好。

生:大鸟们呼唤的是原本飞翔的生活,夜晚回到自己的巢中做着属于自己的梦。它们呼唤人类给予它们天然的生命尊重,呼唤人类必须用宽广的胸怀放飞它们,而不是如对家禽一般豢养戏弄。

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4

片段一: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了哪些标点符号?

生:省略号,并且有五处。

师:你从这五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生:很明显,桑娜的内心是非常害怕的。她不知道如何向西蒙交代。

生:桑娜的内心是忐忑的,怕西蒙会责怪他。

生:桑娜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

师:是的,你们透过这些省略号走进了桑娜的内心深处。那这段话中还有哪些标点呢?从这些标点中你又能读出些什么呢?

生:问号让我感觉桑娜心里非常矛盾,虽然她不断地问,但事实上她却非常坚定。

生:是的,从感叹号也能看出桑娜的决心,可见桑娜是非常善良的。她矛盾的是救了孩子会让西蒙更加操劳。

片段二: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珍珠鸟》中“落”字赏析。

师:你从一个“落”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到珍珠鸟的雏儿已经不怕“我”了,很坦然地落到了“我”的书桌上,有一种很亲昵的感觉。

生:我觉得小珍珠鸟非常调皮,丝毫不觉得害怕。

生:我觉得珍珠鸟的雏儿有一种挑衅的架势:我就落在这儿了,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生:我觉得珍珠鸟想对作者示好。

师:嗯,大家很会读书,能从一个“落”字里体会出这么丰富的内容。再想想,“落”字还能让你读出什么呢?

生:读出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渐渐产生的感情。

生:读出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友情。

生:读出了珍珠鸟与作者逐渐亲近的过程。

片段三: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

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朵白荷花,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做什么?请写在练习纸上。(音乐响起,学生独立写话,然后交流。)

生:我是一朵美丽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让前来观看的游人更早地看到我美丽的面孔。

生:我是一朵洁白的荷花,我骄傲地说:“瞧!我长得多美呀!”

生:我是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姑娘,穿着洁白美丽的上衣,和碧绿的裙子,在随风飘舞。

师:荷花仙子来了!(笑声。)

生:我是一朵招人喜欢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想要跟别的荷花比美,你们谁也没有我美丽动人。

师:自信的荷花更引人注目。

生:我是一朵姿态万千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说:“我终于长成一朵美丽的荷花了,欢迎游客来观赏我。”

师:将自己的美献给游客,你不但有一个美丽的外表,更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上述三个课例片段都能抓住语言这一核心,通过对语言的品析来捕捉信息、领略情味。这一做法是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忽视语言、偏重延伸、追求“热闹”的矫正,值得肯定。但在处理语言的方法上这三个课例都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个片段中教师问了三个问题,从学生回答来看,他们似乎已经领悟了标点符号的功用,但笔者认为,这样的回答仅能显示学生的“已知”,并未真正地内化于心。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一部分,能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但要深刻体会其作用,还需要将其置于朗读揣摩之中,通过对句子语气、语调、停顿等的正确把握来展示。因此,这里应该把主人公桑娜的心理转化为口头语言,请多位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加以呈现、比较、体会,这样学生对“五个省略号”“问号”“感叹号”的理解将会更透、体悟将会更深,真正做到外化于形(朗读)、内化于心。

第二个片段中对“落”字的赏析同样没有深谙其妙。该教师问了两个问题,即“你从一个‘落’字中感受到什么?”“再想想,‘落’字还能让你读出什么呢?”应该说,这位教师抓这个“落”字很有道理,但仅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落”字之妙显然是有难度的,尽管学生的回答很到位,但显得牵强、突兀。笔者觉得,教师没有对“落”字进行充分发掘、演绎。《珍珠鸟》全文写鸟的动词很多,唯有“落”字写了三次,“落在柜顶上”“落在我书桌上”“落到我的肩上”,写出了珍珠鸟与“我”的空间距离由远及近,空间距离的缩短折射出心理距离的拉近。另外,“落”是从上而下往下降,有瞻前顾后、试探的味道,真切地写出了鸟之情态、心态。不作以上探究分析,仅作提问让学生回答,学生很难真正感受“落”的韵味。

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5

一、多种形式,培养语感

充分利用录音机。为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朗读能力,重视教育信息技术对学习语言的作用。学校首先配足录音机(对农村学校来说,录音机省钱易办到,效果也不错),教师在课堂上放课文录音给学生听,先让学生轻声跟读,然后指导学生朗读。

重视教师范读。教师范读时的腔调、语气,抑扬顿挫的声调高低变化、轻重缓急都能给学生以启迪与感染,进而通过教师的语感表达理解课文。要教会学生读好课文,教师必须先能读好课文。在备课时用普通话反复朗读课文,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朗读的水平。

教师有效指导。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揣摩分析,细细体味,培养学生对语句的敏感性。 一位教师执教《我是什么》一课时,有一个片断: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老师让学生想一想,句中“落、打、飘”字之间可不可以调换,调换后是什么效果。老师趁机让学生读读调换词语前后的句子,体会一下,让学生明白动词“落、打、飘”与“雨、冰雹、雪”搭配的形象、准确性。最后,老师要求学生朗读句子,再来品品悟悟,仿佛“落雨、冰雹打下来、雪飘”的情景就在眼前。

多给学生机会。增加学生阅读时间是现在课堂最需要改进的。以读代讲的理念不应停留在思想和形式上,还应深入课堂。农村的小学生,朗读的最大缺点就是“唱读”。对于他们来说,似乎一字一停,拖声呀气地“唱”那才叫“读书”。如何让学生从“唱”读变为“悦读”呢?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读、个人读等;其次,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二、立足课堂,自读自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中有一种境界叫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自由朗读,整体感知。上课伊始,可让学生自由朗读、听录音读整体感知课文,以达到把课文“读对、读通、读顺”,理清文章思路,扫除了生字、新词的障碍。还可通过提纲挈领的提问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感知。

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6

一、加强朗读训练 优化阅读教学

朗读是阅读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加强朗读训练,优化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一﹚朗读激起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用词精美、语句生动,这些优美词句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

﹙二﹚朗读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低年级阅读教学尤其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新课标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养成用普通话朗读的好习惯” 而有了良好的朗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学生才会爱读书、常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学到知识、表现自我、得到享受、获得成功的手段,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二、教师引导 学生创造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的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而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去读书。

﹙一﹚ “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

“汉语言学习主要形式是感悟。而感悟是一种省去烦琐的逻辑推理过程,在经验范围内作出综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相结合的体悟式思维模式,其特点是整体把握。”因此,教师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如:讲《珍珠鸟》一课,在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的基础上,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理清事件发展的过程,把握“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然后,让学生读书思考“我”为什么能够取得“珍珠鸟”的信赖?再抓住重点词语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探究课文内涵,感悟出“我”对“珍珠鸟”的宽容和喜爱,“珍珠鸟”的纯真可爱,从而使学生由事明理,感悟到“信赖”的价值和力量。最后,再让学生读。这样,学生就能做到理解地读、有经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

﹙二﹚ 精心设问 自主感悟

阅读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关系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使读者激活原有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需求,掌握学生阅读心理,调动学生阅读主动性,让学生在阅读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教师设计问题要精、巧,问得要及时,尽量要设计出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独特体验的好问题,直接问到学生内心感受上。如:讲《猫》这一课,在学生多元解读,了解“猫”的性格特点之后。

师:文中哪个句子中你感受到老舍先生爱猫?

生:文中写道“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稿纸上踩几朵梅花。”明明踩得是脏脚印,老舍先生说成了“梅花”,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很喜欢这只猫。

生:第二自然段中,“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从这句话看出“猫”与老舍先生感情特别好。

师:这个句子中哪个词最能体现“猫”与老舍先生感情特别好?

生:“蹭”字。

师:你从“蹭”感受到什么?

生:感受到“猫”与老舍先生很亲昵。

生:这只猫很温柔,难怪老舍先生那么喜欢它。

生:“蹭”字用得好,从这个动作看出了人爱“猫”,“猫”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