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声范例6篇

春之声范文1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的早晨凉风习习,微风中含着花瓣的气息和香味,真是沁人心脾,让我们心甘情愿地沉醉在这醉人的春风之中。你若是这时进行晨读,相信效果将事半功倍。春天的早晨无人不爱,无人不醉。

春暖花开的山上,一大片迎春花“扭”起秧歌舞,在风中“摇摇欲坠”;树木抽出了新条,长出了嫩叶,树上的花儿微笑地点点头;小草也是从湿润的土地里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然后才胆怯地从土里探出了个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啊,一场春雨过后,到处生气盎然,春笋得意洋洋地从土里钻出了脑袋,贪婪地吮吸着雨后的清新空气,并且慢慢地从土里一点一点地爬了出来。树叶绿油油的,青翠欲滴,大树也好像神气了许多,挺直了腰杆,舒展了额头。真是春雨贵如油啊!

春天的土地上也弥漫着独特的土壤味,让人的心头舒坦了许多。

在迎春的队伍中,自然也少不了那天才演唱家——小鸟。它们在春天的土地上尽情放歌,似乎在炫耀自己婉转的歌喉,它们的歌声悦耳动听,它们的歌声清脆而富有活力,它们不愧是大自然的歌手!

“春江水暖鸭先知”。池塘里,小鸭们也在欢快地嬉戏,好像正在举办一个迎春晚会,它们不停地、欢快地“嘎嘎”唱着。

春之声范文2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风儿唱着动听的歌儿拂过水面,河水融化了,游鱼在水中嬉戏玩耍,泉水在叮咚作响;风儿瓢过丛林,树木披上了嫩绿的秀发,鸟儿在枝头展示着美丽的歌喉;风儿拭过大地越过山坡,瞬间,一片绿茫茫的,是那样的生机勃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绵绵,灌溉着农田,滋润小草,大树经春雨的洗礼越发的优美动人;细雨蒙蒙,她落到干涸的土地上,便汇成了一条小溪,她洒在花朵上便成了晶莹剔透的水珠,落到草地里,便成了小草甘甜的乳汁。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太阳慷慨地洒下一缕缕柔和的阳光,照耀着整个大地,小草在阳光雨露下生长,树木在阳光雨露下发芽,花儿在阳光雨露下竞相开放。再听那泉水泠泠作响,好鸟嘤嘤成韵,还有那烟雨蒙蒙,风声鹤唳。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春之声,如诗般瑰丽,如梦般甜美,如酒般香醇。由你我用心欣赏,用心享受,用心倾听。

春之声范文3

——题记

伴随着一股涩涩的青草香,春的脚步已临。落入我眼底的是一抹抹春意盎然的绿色。绿象征着生机,代表着希望。

伴随着一阵动听的歌声,春的脚步已至。鸟儿歌舞,流水潺潺,交织成天曲。悠悠歌声,穿透耳膜,点缀绿色世界,象征着美好未来。

春之耕,春乃播种季节。放眼望去,农民伯伯正在辛勤地耕种,滴滴汗水浇洒着种子,声声期望寄托着种子。

春,梦的起点。梦之种播入我心,梦之旅即将启程。不懈汗水,百般呵护,只为等待小小的梦想绽放光芒。

春已逝,夏已度,秋将来。

伴随着落叶的沙沙声,秋天的脚步已临。片片落叶随风而落,阵阵秋风渗入我心,有了一丝莫名的凉意。

伴随着阵阵欣喜笑声,秋天的脚步已至。树上的累累硕果因笑声,显得更加珍贵。

秋之收,秋乃收获季节。当你站在居高点,向下眺望,进入眼眶的是金灿灿的一片稻海,农民伯伯正在埋头苦干。虽然汗水浃背,但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秋,梦的终点。不断努力,汗水已升华的欣喜的泪水,累计幸福着。梦之种已结果,梦之旅已到达,梦之光已照亮。

春即夏,夏即秋。春秋仅差一季,却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

春很美,秋也很美。春有着绚日阳光,秋有着秋高气爽;春有着芳香四溢,秋有着瓜果飘香。

春秋各具特色,不相上下。春,怀着憧憬,像个纯真的小女孩,纯洁甜美;秋揣着幸福,像个高雅的女子,高雅且迷人。令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春秋两景,美轮美奂;春秋两色,碧绿金黄;春秋两异,各享其特。

春之声范文4

09年的春天,延续着08冬的旋律--忽而阳光灿烂,忽又一场大风,席卷所有温暖。然而春天的脚步,不是几场大风可以阻断的。在几场绵绵细雨之后,春天悄然而至。

到郊外去吧,“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在这春天最先到大的地方,早已是满眼望不尽的新绿。遍布于大地体表的野草,各种各样,你熟悉的.不熟悉的.或许惊讶的发现有些从未见过的,有些竟已经开花了的,每一眼都会有一丝惊喜。抬头向树上看去,它们都已卸去冬日的残影,取而代之的,是春天希望的嫩芽。这种新生的喜悦也悄然影响着人们的心境,使人们摆脱冬日的阴郁,以一种轻快的脚步,舞动在春天的旋律里。

然而春天又怎会仅仅只有绿色,于是在低头看时,偶尔几株不知名的野花就会调皮的带过一摸粉红或淡紫;抬头望去,远处桃花.海棠.榆叶梅等又会争相绚丽了你的眼。春天也在这些色彩的装扮中,变成了一曲和谐的交响乐。

春之声范文5

独自守着窗儿,望着归巢的鸟儿。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天空,依然那么湛蓝,明亮。

飘荡,飘荡

飘荡在天空的白云,悠闲的挂在天上,春来,奏起交响乐。欢快,柔和。

飞翔飞翔。

在天空的太阳,依然那么沉稳,从飞翔到降落,似梦幻一般照射。

缈茫,缈茫

春天,似一个睡眼朦胧的孩子,极目远跳,那飘渺的远方,唤醒了万物,催眠了冬天。

沉睡沉睡。寒冷的冬天,长眠吧,春天的使者降临了,春天被呼唤,冬天沉睡吧。

春,春

春的声音遍布山谷,回音传到了世界,这么动听的歌声,谁听了 不会醉呢, 这么柔和的嗓音,谁听了不会苏醒呢?

春之声范文6

关键词:键盘和声;门德尔松;《春之歌》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226-02

目前我国高师和声教学主要以西方大小调功能体系的传统和声学理论作为基础,主要是西方晚期浪漫主义之前的和声语言和规则。键盘和声是和声教学内容改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与学生的实践运用最为紧密。由于受到专业设置的限制,学生对键盘和声的学习不可能像专业院校那样开设独立的课程,只能渗透在和声课堂中,而传统的和声课主要是以理论传授、书面练习为主,缺乏键盘和声练习,这样和声教学就忽视了培养学生和声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学生实践结合不紧,不能体现高师教学“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键盘和声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直接弹奏编配的四部和声或是为旋律或者歌曲做伴奏编配练习,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曲家的实际作品,了解和声在具体钢琴作品中的运用情况,下面笔者以门德尔松《无词歌》中的《春之歌》为例,详细剖析作品的和声运用规律和特点。

一、《春之歌》的创作背景

《无词歌》共有49首,可分为八集,“无词歌”是门德尔松在贝多芬、舒伯特、舒曼、肖邦、李斯特等的钢琴小品创作影响下独创的一种钢琴体裁。《无词歌》这部曲集是按照歌曲体裁和形式特点写作的小型器乐曲,真正把钢琴视为歌唱的“喉咙”,表现了作曲家无拘无束、自然而然地表露内心的体验与感受。曲集中的内容多半取材于自然、民歌、大自然以及社会风情等,这些内容决定了《无词歌》的表现形式。曲集中的每首曲子无论采用何种曲式结构,篇幅都不大,结构短小,曲调优美如歌,富于诗意,故以“无词歌”名之。

《春之歌》是《无词歌》第五集的第六首作品(Op.62,no.6),又名《A大调无词歌》。这首作品完成于1841年旅居伦敦时由门德尔松的好友葛林所提名。《春之歌》是《无词歌》四十八首之中最脍炙人口的名曲,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它流畅动听的旋律别致而通俗的风格深受人们的熟悉和喜爱。《春之歌》是一首以大自然为素材的音乐作品,乐曲如春天里和煦的阳光、绚丽多彩。全曲始终涌动着分解和弦式的小琶音音型,如涓涓溪水、潺潺而过,有规律的和弦脉动,加强了乐曲的流动性,从而活跃了情绪。其间又隐隐透出一丝淡淡的甜蜜哀愁,被一群群环绕身边的装饰音点缀,使人产生一种心旷神怡的愉悦,更烘托出春天的美好意境和蓬勃生机。《春之歌》这首作品流传性非常的广泛,被改编成了管弦乐、轻音乐等不同形式,同时也被改写成小提琴或其他乐器的独奏曲,美国舞蹈家邓肯以此曲即兴表演舞蹈,令人惊叹!

《春之歌》这首作品虽然是一首钢琴曲,但是抒情的钢琴旋律提供给了人们更广阔的遐想空间。《春之歌》这首作品借用钢琴独特的性能,使得在歌曲中难以表达的心理变化得以深刻的表现,作曲家意欲阐发的情感从旋律中也得到抒发,揭示出更为宽泛、深邃的思想内涵。整首作品在音乐情感上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发展变化,在丰富多彩的伴奏音型衬托下,奏出即优美而又赋予歌唱性的主旋律。

二、《春之歌》的曲式结构特色

《春之歌》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规模不大,采用了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接近于音乐作品的结构特点,结构非常的清晰。在这种曲式结构中作者表现了丰富的创造和无穷的变化。这首作品在曲式结构创作上更加的新颖独特,从而以丰富的艺术手段表达出了更加动人的歌唱效果和深刻的思想内容。

(一)整体结构特色

《春之歌》共有90个小节,A大调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为A―A'--A,节奏为2/4拍,优雅的小快板,具有带伴奏的独唱曲风格。乐曲没有引子,一开始就呈现出主题旋律,整首作品在音乐情感上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发展变化。

具体结构图如下:

从结构图示中我们可以得出:

《春之歌》这首作品为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全曲有呈示部、中部、连接部、再现部、尾声五个部分组成。中部为展开性中部,全曲以同一材料进行变化发展。再现部为动力再现,在规模上较呈示部有所扩大,采用了扩充的形式。在调式、调性上采用了属关系转调,且一直遵循A―E―A的调式、调性变化发展。此作品的结构非常的精炼、统一,各个部分的结构非常的明朗化,并且各部分之间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三、《春之歌》的和声运用特点

(一)重属、副属和声的运用

《春之歌》这首乐曲除了运用调式内基本的和声之外,还使用了大量的重属、副属和声,在和声色彩上表现地更加的丰富,这也体现了这首作品在和声上的一个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呈示部

呈示部共有两个乐句,开始从主调A大调进入,在第一乐句结束时第七小节到第八小节使用了DD34―K46―D的半终止形式,结束了第一乐句。在呈示部第二乐句将要结束的时候,在第十二小节到第十五小节,同时使用了副属、重属和声,表现为D7/SⅡ―DD7―K46―D7―T的一个完全终止,最终完满终止整个呈示部。

2.中部

中部的和声仍然持续在A大调,在中部的第二个发展阶,采用了向引属调,不予解决,直接到重属和声,最后解决到属和声。

(二)高潮中的和声特色

中部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这个乐曲的一个高潮点。在乐句开始处调性由主调A大调转向属调E大调,并且从第三十小节连续三次使用了D7―T的主属和声交替的形式,最后完满终止整个乐段,整个中部具有开放终止的感觉。

(三)连接部的和声特色

连接部共有十四个小节,连接部中的和声承接了中间部的E大调的和声特点,在第四十二小节回到了主调A大调。在整个连接中多次运用了离调模进的手法,使音乐具有推动力,在第三十五到第三十七小节、第三十九到第四十一小节都使用了#f―G的短暂性离调,在第四十二小节回到主调A大调。

《春之歌》中的织体主要由分散和弦所形成的装饰音组成,它是旋律音和伴奏织体的和声音,在固定的节奏上交替进行分散和弦固定音型化的装饰。《春之歌》在和声运用方面不是非常的复杂,仍然采用的是大小调体系成熟时期的功能性和声。作品中除了运用一般自然音体系的正副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外,还运用了伴音体系中的一些和弦,如副属七和弦、重属和弦等,使和声色彩表达更加的浓厚、深情。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09B055。

参考文献:

[1]徐雅婷.门德尔松和他的《春之歌》[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2]高佳佳.门德尔松《无词歌》曲式结构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04).

[3]易亮.门德尔松《无词歌》的艺术特征与教学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

上一篇望天门山古诗

下一篇桂花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