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机制范例6篇

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范文1

关键词: 高校教学质量 学生信息 反馈机制

信息保障是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信息反馈机制又是信息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教学质量的信息很丰富,一般有学校教务处、督导团、学生处、校友会、院(部、中心)教学主管部门、教师和在校学生及社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等。其中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利益相关者”,理应具有最高发言权。据相关文献分析,70%的美国大学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几乎全部依赖于学生这个评价渠道,发达国家中英国也是如此。为此,学生对于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应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中的核心部分。

一、现状分析

中国高校在教学质量学生信息反馈方面较关注。我国高校现行的教学质量学生信息反馈,主要由教务处、学生处等组织,通过座谈、访谈及问卷等形式进行。其中,问卷一般通过相关指标的设计,以分数、等级(如:优、良、中、差)或满意率、同意的程度等确定结果。

但总体而言,教学质量学生信息反馈目前在高校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相应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系统中相关部分各自为政,缺乏相应监控与评价;对教学的信息反馈,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由于经费不足导致教学信息系统建设跟不上时展的要求;信息反馈机制有效运行的动力不足等。其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传统教学信息反馈中,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学生的教学意愿既得不到表达,更得不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缺失。在思想意识层面,学校领导、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对学生意见的不重视,学生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的意识欠缺。

(二)教学信息少且零散,监控机制不健全,反馈机制有效运行的动力不足,信息不及时、不真实和不完整,反馈落实不力或得不到落实。

(三)学校组织机构职责分离、缺少沟通,教学信息只有收集,没有反馈;或只有反馈,没有评估与约束,教学质量的完善仅是一张空头支票。

二、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学生信息反馈机制

以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作为激励机制的主要措施;以制衡机制、调控机制作为制约机制的主要手段;以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渠道保障、经费保障作为保障机制的主要方式,以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保障机制作为反馈机制的三大模块,简称“二二四”信息反馈机制(如图1)。

三、具体措施

(一)提高学生教学质量监控意识与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

改革、完善、实施各个环节对激励机制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如定任务、科学的奖励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目标管理都有助于激励机制的正常运行。激励机制的运行方式主要包括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

1.多方位、多渠道宣传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意义与作用,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监控意识。宣传方式主要有:第一,口头宣传。第二,纸质广告宣传。第三,网络宣传。第四,现代媒体宣传。第五,通过“学生座谈会”面对面进行交流与宣传,等等。

2.对学生信息员实行培训与评优奖励机制,提高学生评教的积极性。通过发掘有较高教学质量监控意识的学生,组建学生信息员团队。并对学生信息员进行:①培训制:为保证学生反馈信息的质量,学生信息员聘任后的一个月为实习期。实习期将对学生信息员进行培训,培训期间每周举行一两次研讨会(主要针对教学信息的采集、稿件的撰写等方面进行讨论),培训期满合格的通讯员将转正和颁发正式聘书。②任务考核制:每位学生信息员每月必须提供至少三个教学信息。③评优奖励制:信息若被采纳,给予丰厚报酬。一个学期对提供信息总数排名前五名的信息员进行评奖,并颁发荣誉证书。

(二)保证教学信息的真实与完整,落实制约机制。

1.通过对反馈信息来源院(系)进行权衡,进一步扩大信息的覆盖面。通过来稿内容与主题,有针对性创设栏目。每个栏目的稿件再分别根据“贬褒参半”的原则及信息所涉及的系部进行平衡,尽量扩大信息的覆盖面;“学生座谈会”保证每学期每教学院(系)至少一次。

2.通过对学生反馈信息进行调整与修正,进一步提高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为保证教学质量学生反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需要管理部门进一步进行确认与处理。为此,需要专门组织一支队伍对稿件进行整理与修改。稿件进行三审制,在主编对稿件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甄别与稿件内容的价值观进行判定后,将通过的稿件交予修改团队进行处理,修改团队处理后再由主编进行最后的敲定。“学生座谈会”中学生表述不清楚或不完全的信息,需要后期在保留原观点的基础上,从专业角度进行阐述或补充。

(三)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闭环,完善保障机制。

1.组建专门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队伍,进一步确保了人员的稳定性。组建一支专门的、经过几轮培训的信息员队伍,随时向中心提供教学质量信息;组建信息处理队伍,专门负责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组建教学院(系)反馈信息队伍,专门负责对各教学院(系)反馈所收集到的信息;组建反馈信息落实队伍,专门负责对各教学院(系)对信息的处理情况进行确认与调查回访,等等。

2.建立院(系)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使学生反馈的信息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真正形成教学质量监控闭环管理体系,以学校名义下发相关管理文件,进一步对系部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进行了要求。并对系部反馈信息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结果纳入系部年度教学工作考核评估,直接与教师考核挂钩。

反馈机制范文2

论文摘要:近一时期以来,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工作实践当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廉政文化思想是否已经进入人心、是否已经在大众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中产生积极影响进而规约其行为,则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从廉政文化建设的信息反馈角度着手,尝试从检验廉政文化建设进人心的效果方面进行研究,对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意义。

一、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现状

1.廉政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廉政文化具有激浊扬清、扶正驱邪的功能,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部署,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工作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标志着我们党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和要求达到了新的高度。廉政文化建设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有的单位通过日趋多样的形式向领导干部和职工宣传廉政文化,从实践上为廉政文化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2.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主题,围绕“廉政”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这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无疑具有积极意义,而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廉政文化也必然将社会化、普及化,特别是要“走进”领导干部的头脑当中去,如此才能规约其行为,弘扬社会正气。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反腐败工作仍然是一项深入持久的攻坚战,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1而且在开展廉政建设过程中,廉政文化是否已经被大众尤其是领导干部所接受、接受的程度有多少、是否已经“进人心”能够足以令领导干部自律,这些内容尚鲜为学者们所涉猎。本文第二部分将试图从这个方面作一浅析。

二、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

1.信息反馈机制建立的必要性。理论界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推广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开拓了新局面。

2.信息反馈机制的主要内容。

首先,需要反馈的是廉政文化推广过程中领导干部的学习心得体会。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就需要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多种渠道和手段,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引导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增强依法执业、公正廉洁的意识,从内心深处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减少和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而领导干部在学习廉政文化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廉政思想境界的效果如何,需要通过其反馈的信息中获得。

其次,需要反馈的是监督的相关信息。只有廉政文化“进入人心”,形成了正确的动机,才能规范人的行为。廉政文化是否“入心”了,是要通过领导干部的行为表现出来的。领导干部是公共权力的掌权者,权力本身具有强制性、膨胀性等特点,掌权者亦有私欲性等“幽暗意识”,如果不对掌权者进行监督,权力就会产生被滥用,出现公权私用的现象甚至主动去“寻租”。由于体制上的原因使监督的力度不够或不到位,导致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还有需要反馈的内容就是考核相关信息。对领导干部的考核机制早已有之,但对考核后的信息的综合利用却不多见。考核是对领导干部完成工作情况的检查,考核后形成的信息亦可如监督信息一样进行汇总整理,比较分析进行利用之。与廉政密切相关的信息当属重大事项的处理问题以及公款使用问题的考核,通过立体信息综合比较分析,可以得知工作是否违规有否“暗箱”操作等。

3.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廉政文化是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的,制度是使信息反馈机制得以长久存在的根本保证。如前所述内容,应当形成制度才能一以贯之地执行下去,不至夭折。领导干部在看过警示教育片或听过此方面讲座后,要有书面的学习心得,每隔一定时期要有廉洁思想汇报;定期对对监督工作的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审核,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内容才能显现监督工作的实际意义所在,考核信息亦然。

在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的过程中,还有一项重要的事项需要去做,那就是建立监察队伍。只凭纪委的力量去完成此机制是不够的,可以尝试吸纳离退休的老干部、在职的各层次行政人员,更为重要的是从上级的纪委派驻人员到下级单位,如此成立的专门队伍,有岗位的工作经验所以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有利于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当然,无论建立何种制度,执行制度的总是单个的个体,个体间存在差异是个不争的事实,那么这些外界因素对执掌权力的领导干部们的制约难免会有所疏漏。所以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各种教育途径来传承中华廉政文化思想,让廉政思想真正“进入人心”,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的廉洁修养,这样才能自觉地抵制腐朽思想,从内因着手才是根本。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长效性和稳定性。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要能够让信息反馈机制能够长久地存在下去,并且保持稳定,不因为领导者的改变或领导者的做事风格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就需要上升到制度层面,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才能使廉政文化建设的信息反馈机制真正建立起来。

反馈机制范文3

加强受众分析

据技术部门统计,目前新华网日均访问人次达2800万、页面浏览量超2亿,点击率10亿左右,每日访问流量达12GB。网络调查显示,新华网已覆盖到全世界所有有互联网的国家和地区,海外受众占受众总数的25%,主要是中国问题专家、各类研究机构、政府智囊等高智力人群,在海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享有极高的影响力。

受众关注新华网的权威信息,对有关中国的政策法规、高层动态、人事变动、政务公开、改革发展等重大事件的报道尤其关注。美国某华文媒体的一名受众反馈说:“我很重视新华网上政务公开、政策法规解读、新闻方面的内容,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中国政府政策、法规的变化、制定有关政策的背景、目的以及中国政府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比利时一名受众反馈说,通过新华网可以了解到中国政府为振兴国家所做的努力和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华网英文版符合国外读者的关注点,如Media,Libraries,Museums,Official Publications,China Law&Regulations等都是他们喜爱的栏目。

健全反馈机制

新华网十分重视与受众互动。加强与受众的交流沟通,改进新华网报道,提升服务水平,贯穿了新华网连年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全过程。

为与受众形成良性互动,新华网积极拓宽反馈渠道。

一是充分利用外宾来访的有利机会直接征询意见。2001年,世界媒体巨头默多克访问新华网,称赞“新华网的英文网站是我所看到的中国最好的英文网站”。2003年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访问新华网,2004年路透集团首席执行官汤姆・格罗瑟参观新华网,2006年美联社社长兼首席执行官汤姆・柯里参观新华网,2007年法新社社长皮埃尔・卢埃特参观新华网……他们对新华网新闻报道的及时快捷、丰富生动发出由衷赞叹,也提出了专业的宝贵意见。

二是充分利用国际会议、涉外报道、国际论坛等机会向海外受众了解意见建议。近年来,新华网领导和记者团队利用每一个与海外受众见面的机会,走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互联网企业,主动听取他们对新华网的意见,学习对方先进经验,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认真研判,为新华网加快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三是新华社营销平台面向全球用户的统一的反馈渠道。新华社用户遍布全世界,对每一次重大事件或活动报道,用户都会提前对新华社各种形式报道提出需求。报道完成后又及时反馈意见,肯定成功做法并对今后报道提出意见。新华网既是新华社报道面向终端受众的展示平台,又是新华社用户的重要供稿平台,一直受到新华社用户的支持和重视。

四是健全舆情反馈机制。新华网长年通过信件、电话、邮箱、发展论坛、手机短信和手机网站“掌上天下”的互动栏目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受众意见,并安排专人分门别类,归口到不同部门解决落实,形成了良性、健全的反馈机制。

受众反馈主要内容

近年来,新华网共收到海内外受众有关新华网的来信、来电和留言十余万条次,受众就新华网新闻报道和页面等各个方面积极评价,为新华网不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是报道权威。受众称,他们对中国重大突发事件、人事变动等热点新闻,都是首选新华网。如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新一届中央常委名单,就是通过新华网第一时间看到的。

二是报道准确。美国华文媒体一名受众反馈说,海外民众从网上获得的有关中国和中国政策的信息,许多都是小道消息。最后他们都得通过新华网来加以验证。新华网的报道可以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帮助人们对中国的政策作出正确判断,提高政府的信任度。

三是全面充分。用户反馈说,新华网有30多个地方频道,对中国任何地方发生的重大新闻,都能通过新华网及时看到,后续报道及时充分。罗马尼亚一名受众反馈说,新华网信息量很大,时效也较快,对希望时刻保持对中国情况了解的外国人来说帮助非常大。他表示,现在自己经常上新华网获得有关中国的主要信息,只在需要就某个事件或问题作进一步了解时才找中国其他网站。

四是富有深度。受众反馈说:“每当中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新华网都能及时地请教专业、权威人士开展访谈,对法律法规进行解读性报道,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法律法规出台的前因后果,加深我们对法律法规的了解。”新华网同时承办中国政府网、中国文明网、中国平安网、中华新闻传媒网、振兴东北网等多个“国”字号网站,形成重点网络集群。报道策划上的联动互动,为把中国方方面面的新闻信息权威、准确、及时送抵海内外受众,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是页面大气,创新迭出。目前,新华网首页已经进行了8次重大改版,加上各个频道的重大改版已达数百次。每次重大改版都得到网民极大支持。网民留言说:“我是新华网的热心读者,每天最少要看三次新华网。新华网以其权威性、及时性、可读性、服务性、导向性,多年来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你们能够自我加压,不断改版,努力创新,充分体现了新华网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新华网不断改变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我相信新华网一定会越改越好!”

网民也对新华网新闻报道和页面等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如最新完成第8次首页改版后,大量网民在发展论坛留言说,希望能把论坛、博客、播客、拍客放到首页导航栏上更为醒目的位置。新华网积极采纳,迅速行动,当天即作出调整,受到网民高度赞扬。网民timebank说:“新华网作为国家的门面、百姓的窗口,要不断增加新内容,尤其是天气、票务等服务信息,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根据这些意见,新华网又加班加点调整页面,丰富了生活、文化、实用类信息内容,强化网站的服务功能,受到网民高度评价。网民徐西彬勉励说:“只有不断创新,才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根据受众反馈意见,不断改革

创新,增强国际传播能力

12年来,新华网将服务国家大局与服务网民相结合,根据受众意见不断在新闻报道的内容、形式、方法上改革创新,不断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响的一流网络媒体。

(一)不断加强外文频道建设和外文新闻信息发稿量,提高受众覆盖面。目前,新华网已形成中文简体、中文繁体、英文、法文、俄文、西文、阿文等七种文字版本。下一步,新华网将进一步提高各外文语种的发稿量,陆续增加日文等其他文种,提高报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反馈机制范文4

关键词:辅导员 就业 响应机制

无可非议,作为衡量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生的成功就业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人成长,也对学校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

一、高校就业信息反馈机制现状

1.就业信息反馈的观念不够。高校和毕业生均对于就业信息反馈的意义不能充分认识,导致高校在做就业反馈工作时不够深入。在就业难的压力下,无论是高校还是毕业生都在积极主动的拓展就业渠道,寻找就业岗位,对于就业反馈却极少关注。也有部分高校能够意识到就业反馈的作用,却因没有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导致就业反馈流于形式,只回收几份问卷,召开几个座谈会,使得反馈信息零散,没有实际意义。

2.反馈渠道不畅通。反馈渠道的畅通,直接影响着反馈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就更换了联系方式,对于高校而言,毕业信息的反馈就需要依靠大量的人力物力,没有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很多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就业反馈信息工作。使得高校对就业信息的反馈收集缺乏了主动性。很多毕业生有积极反馈信息回母校的想法,却也应为不知道去哪里反馈,不知道怎么联系而终止反馈。

3.没有合理的响应机制。作为没有响应机制的信息反馈,只是一些冗余数据的堆积,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目前很多高校的就业信息反馈中还停留在收集信息的阶段,不能对信息综合分析利用。导致指导了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却没有办法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2]

二、就业反馈-响应机制的构建

高校的生命之源是学生,而已经毕业的学生是高校在进行就业信息反馈过程中最宝贵的资源。以高校辅导员为支撑点,高校毕业学生以及毕业学生就业单位为主要调查了解对象的就业“反馈-响应”机制的构建可以简述为下面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查、建立就业信息反馈数据库。辅导员可以结合日常工作制定可行的信息反馈渠道,例如:可以通过向校友、用人单位发放问卷的方式、对用人单位实地访谈的方法、通过电话以及短信方式实现回访与互动、通过网络建立多种信息反馈与交流互动平台等。通过去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就业信息反馈数据库。数据库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毕业生的基本信息部分,例如生源、成绩、爱好特长等,形成对反馈信息主题的大体勾勒。第二部分成为就业信息部分包括从学生寻找工作过程中笔试、面试的试题到工作后对于工作单位、行业等个个人评价、薪资待遇、以及相关工作单位基本信息。结合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对数据库相关信息进行深入整理和分析形成如图1-1所示的三个响应机制。

第二阶段:根据就业信息数据库中的内容,分析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形成调研报告,为修订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提供参考资料,帮助高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接轨。 通过对就业反馈信息库中与专业技术相关的问题进行整理、比对分析,以及企业、校友给出的合理化建议,帮助专业课教师明确教学目的,制定与市场需求更加符合的课程体系。教学信息库中的校友成长经历,成功案例可以整理后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素材,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毕业后的生活,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阶段:将就业信息库中的信息用于日常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生涯决策。例如:可以通过就业信息库中毕业生基本信息部分与现实条件中的某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比对,结合相关条件给毕业生合理的就业推荐,帮助毕业生合理定位自身。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签约时犹豫不决、签约后毁约等现象大多是由于对于工作环境认识不清导致的,如果通过就业信息库的利用能够帮助学生清楚认识到要签约企业的基本情况、核心技术、薪金水平等,再做出签约决定时就会变得很容易,毁约现象也会减少。

第四阶段:充实和更新数据库内容。作为就业“反馈-响应”响应机制的核心是就业反馈信息的数据库,大量分析数据的产生也是依赖于强大的数据源。所有该“反馈-响应”机制的建立是一个持久的、不间断的过程。

1.就业反馈机制的常态化

高校辅导员以其特有的优势,能够担当起就业机制中的支撑点。辅导员可以将就业反馈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制定出可行的运行机制,将就业反馈工作常态化、长年化。辅导员的加入既使就业反馈机制得以有效开展,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对于反馈信息的利用也使得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带有更鲜明主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高校就业信息反馈-响应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的促进高校教学深入改革,有利于学生培养,同时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有力拓展,能够帮助辅导员寻找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以更生动的形势完成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

参考文献:

反馈机制范文5

关键词 “旋律――感受”反馈机制 中学生物教学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教学反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观察、测试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进而调整自身教学行为与方式的过程。及时、准确、有效的反馈能帮助教师捕捉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反思教学过程,提升教师教学方式的适切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学生物教师普遍采用“直接寻问学生是否理解某一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表情、神态中获知学生即时学习状态”“借助提问、随堂练习等方式了解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即时学习信息。这几种方式虽各具优势,但均无改善课堂气氛的作用。因此,下面尝试将能营造轻松氛围的音乐元素融入生物课堂,提出“旋律――感受”反馈机制,以期促进教学反馈方式多元化,推动教学反馈体系的发展。

1 音乐元素在科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理性主导的科学与感性至上的艺术看似大相径庭,实则相通。著名学者李政道先生曾说:“科学与艺术不可分割,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科学成果的表达有时需要艺术审美的雕琢,而艺术的创作也常要求各种科学原理的支撑。故某种意义上,“聆听”的艺术――音乐,于科学学科的教学而言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将音乐元素融入科学课堂,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王传俊在《音乐暗示法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中把音乐与暗示教学法相结合,形成音乐暗示法,并将其运用于科学教学。实践表明,音乐暗示法在课前准备、稳定情绪、激发潜能等方面分别起到了营造氛围、平和气氛、启迪灵感等多方位的作用,对科学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均颇有帮助。同时,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新颖教学方式。

2 “旋律――感受”反馈机制的提出

综上所述,将音乐元素融入教学反馈,与中学生物课堂相对接,提出“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该反馈机制是指教师通过学生对代表不同心理状态的旋律的选择获得学生当前学习状态进而调整教学的过程,其主要内容为:当教师需要获得学生即时学习信息时,暂停教学,根据实际需求依次播放2~3段不同的旋律,且每段旋律分别对应欢快(代表学生能较轻松地理解当前学习内容,并可能对自己的理解感到自豪、兴奋,或对该内容有较大的兴趣)、平静(代表学生可能对当前学习内容兴趣乏乏,并不在意自己是否理解)、沉闷(代表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理解困难,并可能伴随着郁结、烦躁)等情绪。在旋律播放的同时,学生选择更符合自己当前情绪的旋律拍打节奏。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即何种状态的学生较多)调整教学进度。

2.1 价值与优势

在生物课堂中使用“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能使学生在科学的氛围中培养美学的感悟,转变审美态度、提升审美能力,使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在相互碰撞中和谐并进。此外,该反馈机制还具有以下优势。

(1) 获得学生即时学习信息的同时,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

“旋律――感受”反馈机制可获得学生即时的学习信息。另外,研究表明,音乐在表现人们内心情感的同时又会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适当的旋律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缓解其压力。课堂中,学生可能会因学习倦怠、学习瓶颈而引起暂时的高压情绪。此时,若能给予简短的旋律缓冲,则这种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缓解,甚至,音乐的刺激还可能在解压的同时激发并保持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

(2) 活跃课堂氛围。

“旋律――感受”反馈机制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为生物课堂带来了音乐。对学生而言,生物与音乐的组合本就新奇、精彩,而在生物课堂中出现音乐则更是奇妙而惊喜,这就足以为课堂增添色彩,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此外,该反馈机制要求学生以随旋律拍打节奏的方式选择旋律,多感官参与可以强化刺激、增加兴奋,带动课堂气氛。

(3) 面向全体。

“旋律――感受”反馈机制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反馈机制。相较于直接寻问学生是否理解某一教学内容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检测类提问,音乐更能弱化性格内向学生的胆怯心理,一定程度上帮助这部分学生表达自己,辅助教师搜集到更多、更为全面的反馈信息。

2.2 适用条件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曾利用课堂剩余的4 min播放了一个由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重新填词配图改编的《减数分裂》小视频,希望能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归纳、回顾减数分裂。但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学生兴趣乏乏。上述行为虽不属于“旋律――感受”反馈机制的运用,但同为生物教学与音乐元素的融合,对该机制的使用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引发了笔者对该反馈机制适用条件的一些思考。

(1) 使用对象。

在上述实例中,教学对象为一个成绩优异、安静且心理年龄较成熟的班级。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已能以自己的方式归纳减数分裂,所以,用歌曲归纳减数分裂可能会令其感觉多余、偏幼稚从而产生排斥心理。同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也不适用于高年级或心理年龄较成熟的班级。相对地,它更适合用于低年级或心理年龄较低的班级(如初中、高一等)。其中,由常在各门学科中融入艺术元素的小学刚升到初中的初一、初二学生更能接受该反馈机制。

此外,该反馈方式不适合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的班级。对于这种班集体而言,平时的课堂氛围与学习状态已较佳,一般无刻意调节气氛的需要,若在课堂中加入反馈机制反而容易破坏课堂连贯性。

(2)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失当是上述教学行为失败的另一个原因。减数分裂的过程与要点较为复杂,将其套入歌词,逻辑难免有些混乱,对学生回顾减数分裂的帮助不大。

相应地,“旋律――感受”反馈机制的使用亦受课程内容的限制。它更适合用于概念性知识较多、散,内容较复杂、枯燥的课堂。学生易在这类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理解困难、出现学习倦怠,而非常规的刺激能为沉闷的课堂带来一缕清新,缓解这种压力。相对的,对于趣味性强且强调逻辑连惯性的探究型课程,该反馈机制的使用反而容易打断学生思路。

(3) 使用时机。

使用歌曲的时机不当是上述教学行为失败的又一原因。《减数分裂》由于受曲子的限制,对减数分裂的总结并不全面,相邻两句歌词间的逻辑也不够严密,并不适合作为归纳出现在课堂中。但如果将其置于复习课的开始,唤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记忆,将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而言,它的使用也需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它更适合在学生学习兴致较低,课堂氛围沉闷时使用,借助即时反馈的形式调节课堂气氛。若学生学习兴致高涨、课堂氛围活跃,则无画蛇添足的必要。

2.3 操作要点

依据以上“适用条件”,下面将以“尿的形成和排出”为例,阐明“旋律――感受”反馈机制的操作要点。“尿的形成和排除”是七年级(下)的内容,该年级的学生属低年级,是理想的使用对象。这节课主要包含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结构、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等几个教学重点。其中,泌尿系统的组成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模型教学配合小孩尿失禁、憋尿的坏习惯等生活实例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迅速掌握要点;而肾脏的结构则可结合猪肾的解剖实验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理解概念;关于尿液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可利用尿液化验单点拨学生梳理前面所学知识寻找答案。这三部分内容的活动均能调动课堂氛围,营造活跃气氛。然而,肾单位是一个较为微观的结构,涉及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多个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概念,为节约时间,选择对照“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说明相关概念较为适宜,但解释过程相对枯燥,加之新概念多而杂,学生理解阻力可能较大,课堂气氛也可能会遭遇低潮,此时正是应用“旋律――感受”反馈机制的恰当时机。

(1) 课前准备。

① 旋律的选择与截取。

课前,截取Capo Productions的《Rise Up》01:53-02:17作为欢快的旋律;截取Candy Wind的《拂晓车站》00:15-00:34作为平静的旋律;截取邓伟标的《粤之城之二 沉沦》00:00-00:15作为沉闷的旋律。这三段旋律均为特点鲜明、易于区分情绪的冷门纯音乐。情感鲜明的旋律可以减少因不同个体对旋律主观感受的差异而引起的误判。不熟悉的旋律能预防由于旋律耳熟能详而出现的不确定状况(如学生可能会因为对旋律熟悉而将关注点转移到旋律本身,忽略了情绪的对应性选择;也可能会因为熟悉的旋律易于短期内在脑海中回放而使学生分心,影响后续课堂效率)。当然,若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多次使用该反馈机制则应及时更替旋律,防止不熟悉的旋律转变为熟悉的旋律。而没有歌词一方面能减少无关文字的干扰,另一方面方便教师使用语言提示不熟悉“旋律――感受”反馈机制的学生进行合理选择。

另外,三段旋律的曲长均控制在10~25 s之间,既能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反应时间,又不会过于拖沓致使反馈过程耗时太长。其中,欢快的《Rise Up》更能活跃气氛、激发兴奋的学习状态,故截取24秒;而沉重的《粤之城之二 沉沦》易带来负面情绪,故将曲长缩短至15 s。

② 节奏的设计。

Capo Productions的《Rise Up》对应的击打节奏为“XX XX|XX XX”;Candy Wind的《拂晓车站》对应的击打节奏为“X X|X X”;邓伟标的《粤之城之二 沉沦》对应的击打节奏为“X -|- -”。节奏与旋律节拍相对应,且从欢乐到平静再到沉闷依次减慢。同时,在课件中标出这三段节奏并作简要说明。

(2) 课堂使用。

“肾单位的结构”讲解结束时,学生较为安静,无法判断学生是否理解,课堂气氛略显尴尬,于是,使用“旋律――感受”反馈机制。

① 规则的说明。

在播放旋律之前,展示设计好的三段节奏,并告知学生:旋律分欢快、平静、沉闷三段,请在旋律播放的同时选择更符合自己当前学习情绪的旋律跟随节拍循环拍打课件上相应的节奏。

② 旋律的播放。

先播放沉重的《粤之城之二 沉沦》,后播放平静的《拂晓车站》,最后播放轻松、欢快的《Rise Up》,使整个反馈机制结束于愉悦,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愉快的基调。

③ 学生的反馈。

播放旋律的同时,适当带领学生拍打节奏以防已作出选择的学生由于对击打节奏的迷茫而错过拍打时间进而造成的反馈误判。同时,迅速观察选择该段旋律的学生人数。观察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在《Rise Up》播放时拍打节奏,少数学生在《拂晓车站》播放时拍打节奏,而选择《粤之城之二 沉沦》的学生则寥寥无几。这说明学生对“肾单位的结构”已无太多疑问,于是直接进入“尿液的形成过程”的学习。

一堂课结束,学生们普遍反映当课上教师对照“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说明“肾单位的结构”时,他们能理解相关概念,但与此同时,由猪肾解剖实验激发的学习积极性也差不多消耗殆尽,所以表现得十分安静。后来,学生们受到了音乐的刺激,学习状态也就恢复了。他们认为这种在生物课上播放音乐的反馈方式十分新鲜、有趣,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 反思

初步实践表明,在中学生物课堂中使用“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能较为全面地获得大多数学生的即时学习信息。而在获取反馈的同时,音乐又将调整课堂氛围,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情绪表现,放松学生的心情,缓解学习倦怠与压力,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此外,该反馈机制还能培养学生美学的欣赏能力与感悟能力,提升审美与人文素养。

然而,该反馈机制仍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1) 准备过程较为复杂。该反馈机制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旋律应是学生不熟悉的音乐。这使得教师几乎每次使用该机制前均需准备新的旋律。实际操作极为繁琐。

(2) 获取的学生即时学习信息时有偏差。于学生而言,新颖的反馈方式往往伴随着好奇与不明所以,其选择标准易在喜好与当时的内心感受这二者中游离,导致其提供的反馈信息不准确。于教师而言,音乐是一种较为陌生的元素,它所带来的影响是多元化的。可能会增加教师判断反馈信息的难度,致使其对接收到的信息判断失误。

(3) 所占用的课堂时间相对较长。该反馈机制的使用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播放几段代表不同情绪的旋律。这使该机制在使用时必然会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拖延课堂节奏。

因此,“旋律――感受”反馈机制并不能替代几种获取学生即时学习信息的常用方式,而是作为一种补充,凭借其独有的优势在必要时灵活运用,促进教学反馈方式的多元化,助力教学反馈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豪祥.有效教学反馈的主要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9,(04):54-57.

[2] Igal Galili.On the Power of Fine Arts Pictorial Imagery in Science Education[J]. Science & Education, 2013, 22(8):1911-1938.

[3] 王传俊.音乐暗示法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1):71.

反馈机制范文6

关键词:中职;信息反馈

当前,随着国家对中职院校的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尽管各项政策都利于中职学生的学习,比如入学补贴,和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等,但是大背景确是大学在不断的扩招,如何和高中去争夺有限的初中毕业生生源,这是每个中职学校都不断思考的问题。而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就是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只有毕业的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学校有了良好的口碑,招生自然就不成问题。所以考察毕业生离校后的各种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为了获得中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进而完善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等,可以实行中职毕业生在走入社会后建立一系列的信息反馈机制。

实行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的目的

实行信息反馈机制的目的在于学校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所学专业是否能够用于工作实践,在学校养成的一些良好习惯是否对于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等等,特别是在校期间的学生干部,在学校积累的一些工作经验,能否很好地应用在工作中。经过大量的信息积累,学校就可以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就业需求,从而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面都会有章可循。另外,还可以把这些反馈回来的信息通过任课老师在就业指导课上讲给在校的学生听,使他们未雨绸缪,让他们提前了解几年后步入社会后的信息,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在学校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这样的课程更加贴近学生,学生就会愿意听,比起简单的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更容易吸引学生。

实行信息反馈机制还能使教师能力,班主任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提高学校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学生在校期间也会给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打分考评,但由于学习期间碍于老师的面子或是怕老师在考试时会怎样,所以很多学生的打分都是形式化,特别是对班主任,不敢说真话,所以对老师的评价也就有失偏颇。而毕业之后学生的思想会比较成熟,对于母校对于老师都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所以我认为这些反馈回来的信息更加的客观。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素质。面对现在大学普遍扩招的形式,中职学校要想生存,并谋求发展,就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他们的教学质量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还是老一套,观念陈旧,思想不开放,闭门造车,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会和社会脱节,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通过实行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能看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进而学校能够及时的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师的授课内容等,从而使得学校能在众多的中职学校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来校读书。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中职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应该辩证去理解这个宗旨,不是单纯的以就业为直接目的,而是不断创新和改革,以人为本,使中职学生的能力全面得到提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要三天两头的跳槽换工作。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中职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涵,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能全面客观地衡量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些目标,然后再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进而达到培养高质量的家长满意,企业接受的全面型人才。

实行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的形式

以前获得毕业生的信息,多是从班主任或者和毕业学生关系不错的老师那里听到,说哪个学生在哪个单位干什么工作,待遇如何如何,并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制度。这些只言片语对学校的发展也起不到作用。信息反馈制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建立这一制度,首先考虑的是传统的调查方式,比如普通的问卷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就把调查表领走了,但如何收回就是一个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按日期交回或寄回调查表,所以这种方式收效甚微。其他的传统方式也会浪费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网络无处不在。借助网络平台来完成这个信息反馈相比就简单多了。通过QQ,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等形式,来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班主任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把学校要了解的学生的一些情况和学生沟通。网络平台的好处之一可以不共时性,可以在线聊天,也可以离线留言,这就避免了见面聊天的一些尴尬,师生可以畅所欲言,这样才能得到信息的真实性。然后班主任在把本班信息汇总之后,交给学校专人负责。这样信息就更及时快捷。班主任的工作在这个体系中是一个基础,学生的反馈信息能否采集回来,就要看班主任的工作做得如何。一个平时各项工作都完成的很好的班级,完成这个信息采集应该很容易;但那些平时就纪律涣散的集体,就很难保证质量。所以平时学校应该注重班主任的整体素质,让每个班集体都成为学生永远的家。这样我们的信息采集工作才能顺利的完成,另外可以班主任利用这个联系平台始终和学生保持联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每一步。学生就会感到来自学校和班主任的关怀,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实行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的内容

信息反馈的内容可以涉及:毕业生的工作及发展情况;对工作是否满意;在校所学专业是否用在工作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是否满意,;上岗前是否又进行新的培训;在校期间的感受;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评价教过自己的任课教师,优缺点等;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有无合理化建议;学校的就业指导方面做得如何等等都是在调查之列。还可以包括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一些整体认识等等。通过把这些信息汇总起来,就很容易能够了解学校的教学质量,看出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而中专学生的就业率关乎这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另外调查也可以包括学生的生活情况,对未来有何设想等,班主任可以根据平时学生的性格及在校的各种表现给予一些指导,使他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少走弯路。这样就会使这个调查更加的人性化,而不是简单的通过冷冰冰的数据来展示。学生也更乐于接受,进而愿意积极参与。

实行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的关键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的关键就是使之制度化。学校应该把它重视起来,归到具体的哪个部门负责,比如就业科,还要有专人负责。负责的人员应该定期和班主任或者辅导员联系,把收到的信息及时全面的汇总和分析,然后定期写一份关于此段时间的报告,交给学校有关部门和科室,就业科及时的调整就业方向,教务科合理设置学生课程,不断地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使得这个反馈信息真正发挥作用,让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市场需要。同时,这也是学校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一种体现。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采集信息,及时汇总,才能得到各种对学校发展有用的信息。这就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使之有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总之,实行中职学生在走入社会后的信息反馈机制,是一个有利于中职学校的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班级的团结协作能力的加强,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得到更好的教育的制度。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它需要班主任和毕业学生的配合,学校内各个部门的配合,才能把这个机制真正落到实处,并保证这个机制具有连续性,便捷性,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使毕业生的信息反馈获得长期有效地运行,使得中职学校的建设得到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