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护服务范例6篇

陪护服务

陪护服务范文1

 

关键词:  护理陪检 医疗服务 作用   

 

        在陪检过程中,负责陪检、取送标本和化验单、预约检查等工作内容。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既保证了患者在检查中的安全,节省了检查用的时间,又实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有利于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1  就诊及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

        1.1紧张 焦虑 不安全感

        去医院看病治疗尤其是住院治疗在生活中算是一个比较大的事件,意味着病情比较严重或比较复杂,希望入院后尽快确诊尽快治愈。加之对检查项目不了解,担心检查是否痛苦或是否有副反应,比如X线对身体的损伤等,又担心收费是否合理,怕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病重的病人还要面临死亡的威胁。从而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1.2孤独感

        患者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和工作环境,来到陌生的医院病房,对医院和医务人员比较生疏,有疑问不敢说,心情抑郁,情绪低沉,产生了孤独感和寂寞感。

        1.3牵挂感

        患者住进医院,还常常牵挂家里孩子、老人以及自己的工作,家属又没有时间照顾,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影响病人情绪稳定。

        2 护理措施

        2.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组织召开全体护士会议,学习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方案,明确陪检目标和任务,进一步研究延伸拓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从细微之处入手,针对陪检中患者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2.2实际言行做好工作,细微之处体现关怀

        2.2.1准确的为患者预约检查时间,陪检人员合理安排病人的检查程序,准备好运送工具、保暖用的毛毯等,告知患者检查需要做哪些准备,如穿衣服是否要求方便穿脱、不戴金属饰物等;在检查前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检查前需禁食水,从什么时间开始,禁食水时间及意义;需要做清洁肠道准备的,告知清楚从几点开始,用什么药物,排便达到什么程度符合要求;这个过程中出现哪些不适,要通知值班护士等。使病人知晓检查的注意事项,不必对检查过度担心。与病区值班护士密切联系,严格交班,防止出现遗漏。在检查途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询问病人是否舒适,给予关心照顾,确保病人途中及检查时的安全,向病人介绍检查的一些常识,对病人提出的一些问题给予详细的解释。

        2.2.2陪检护士用搀扶、推轮椅等非语言行为协助病人活动,与病人建立了真诚理解的融洽关系,强化了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理念。

        2.3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陪检人员全程陪同病人检查,避免了病人对环境不熟悉产生的生疏心理、恐惧焦虑心理。快捷的检查省时省力,减轻了病人体力上的负担。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和精神上的鼓励,可以缓解病人检查前的焦虑恐惧心理。陪检护士通过一对一的与病人交流,使病人消除一些忧虑心理,使之积极配合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促进医疗进程。通过陪检护士的介入,使各项辅助检查科室的工作顺畅有序,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又节省病人的等待时间,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躁情绪。

        2.4把护士还给病人

        在现有护士配备不足的情况下,病房护士不必为陪同患者的各项检查而浪费时间,从而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了病人,为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陪护服务范文2

关键词:社区服务中心 陪护工 培训 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238-01

临床陪护工是一个新兴职业,随着生活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忙碌,在忙碌的生活当中,人们自然就会对一些事情的处理,对家庭成员的照顾,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这就需要专门的人来照顾家庭里一些在生活方面有些困难的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就医模式的改变,老年护理病房的大量开放,收治的病人主要是长期卧床病人、临终关怀病人、老年痴呆病人及一些慢性病病人,于是陪护工的出现,为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也对医院的护理工作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笔者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谈谈陪护工的培训与管理方法,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临床陪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1 培训陪护工

护工公司根据医院总体要求结合医院的规章制度制订《陪护工管理制度》、《陪护工工作职责》、《陪护价格、标准及范围《陪护工作检查标准》等制度,使陪护工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并将有关内容在护工管理办公室公示,请病人及家属监督。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护工管理办公室,派专人督导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护理部定期对护工业务培训,质量检查,院部负责协调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并指派科室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作为培训老师,对新录用的护工进行为期2周的岗前培训,采用理论学习和跟班见习相结合,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规范、沟通交流的技巧、服务内容和工作职责、病人生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使病人舒适的口腔、头发、皮肤护理的方法、病人进餐时的正确、整理床单位及铺床法、便器正确使用、翻身叩背法、正确搬运病人、上下轮椅法、热水袋的使用法等。由于陪护工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能力有限,培训过程应简单易懂,以实际操作应用为主。在岗前培训的基础上,继续采取追踪床旁培训,每月进行1次大课培训,以小组为单位互帮互学,科室护士长、护士专科指导相结合等多途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陪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满足陪护工作的需求。

2 安全管理教育

确保安全是陪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陪护质量的保证。由于社区服务中心收治的病人大多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病人,安全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制订了“住院病人常见意外事件的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院内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等制度及措施。通过看警示片、个案的讲解,宣传病区水、电的管理要求及防火、防盗等安全须知,让护工牢固树立安全服务意识。定期组织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其明白护工不能做护士的工作,如拔输液管、调整输液速度、为病人吸痰等,同时还要求护工与病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给病人以温暖,经常与病人谈心,及时将病人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况向医生、护士汇报。陪护工生活、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病房,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如果无自我保护意识,不仅无法履行职责,反而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和传染源。为提高陪护工的自我保护能力,防止交叉感染,我们定期组织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教会护工正确的洗手方法,戴口罩和手套的重要性,为病人每完成一次生活护理操作后都必须洗手,教会护工识别生活垃圾与医用垃圾并进行正确归类。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经常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公司还对每位陪护人员上岗前体检及组织每年1次的定期体检,避免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督导员每天检查,指导陪护工作,包括仪容仪表、服务态度、陪护质量,了解病人及家属对陪护工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防止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护理部每月检查陪护工作,采取床旁抽查、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考核陪护的工作质量,将考核结果交与护工管理处并与工资挂钩。护工管理处每月召开1次例会,总结1个月来的工作情况,表扬先进,对不足的进行整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病人。每一名患者住院时间不同,陪护工的工作时间也不同,长则几个月,短则五六天。而节假日,往往是陪护工们最忙碌的时候,与家人一起过节往往是奢望。与早期的陪护工相比,现在的陪护工要求高了许多。除了照顾病人的起居,还要帮病人按摩,懂得一些病人的心理,能帮病人排解烦闷。若是照顾需要做理疗的病人,还要求陪护工个子高、力气大。有些病人还需陪护人员帮做语言、吞咽、肢体功能恢复等训练。

3 讨论

按照国家整体护理模式有关规定,医院的病床与护士数之比只有不小于0.4,才能确保服务质量及做到对病人负责[1]。然而目前我国各大医院还达不到这个标准。由于近几年医院病人逐年增多,平时加床的比例基本达到50%以上,而护士数量却远远不够,更不可能做到24小时陪护在病人身边,陪护的缺口因此不可避免。另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住院患者都离不开照料、陪护,假如将此任务全部交给家属承担,年轻的病人会心疼自己年迈的父母,年老的病人则担心原本忙于工作、学习的子女身心疲惫。由于医院无法提供足够的护理服务,所以病人家属只好向社会求助,于是医院“陪护工”就这样应运而生了。相当一部分病人家属认为,“陪护工”确实为自己解决了不少的后顾之忧。而部分护士则认为,“陪护工”的出现,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为护士分担了一定的工作量,但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陪护工”存在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他们在被雇佣前大多未接受过身体检查,一旦有传染性的疾病,将会传染给被陪护的病人;其次,个别陪护工素质较低,有小偷小摸习惯。还有部分“陪护工”对病人极不耐烦,“陪护工”与雇主之间发生争吵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再次,他们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照顾病人时达不到理想效果。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是病人或病人家属单方面雇佣“陪护工”,作为医院,也应针对“陪护工”制定相关规定,还可以通过类似护理工机构来为病人提供陪护工。从长远角度来看,医院必须完善医疗体系,不应该将“陪护工、”排除体系之外。当前,在满足医疗护理的前提下,至少有60%以上的患者需要不同程度的生活护理,而医院恰恰又缺乏专业陪护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形成一个专门的陪护人员服务市场。医疗陪护的出现,既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同时,也为下岗职工和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是一个极有潜力的大市场。

陪护服务范文3

【关键词】月嫂陪护;降低;产妇;产后忧郁;发生率

产后忧郁症是大部分产妇生完孩子后的烦恼,情况轻则影响家庭的关系,重则影响产妇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并且事关产妇对新生婴儿的哺乳问题。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在的人越来越意识到月嫂陪护对产妇的重要性。月嫂陪护也随之火起来了,可是月嫂陪护真的可以降低产妇产后忧郁症发生率吗?基于此,本文将从月嫂和产妇二者的关系来浅析月嫂陪护对降低产妇产后忧郁症发生率的影响。

一、对于月嫂陪护的理解

(一)月嫂陪护的定义

月嫂陪护注重的是服务,她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针对于产妇和婴儿的照顾。月嫂是一种特殊保姆,是因为月嫂和一般的家政人员的工作内容是有所不同的,月嫂陪护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以及作业精力,而家政人员主要是打扫卫生,打理家头细务而已。月嫂还要给予产妇在喂养过程中的专业指导、辅助产妇在产后那段时期解决心理和生理的问题、还有专门照顾婴儿。月嫂陪护的人员一般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有生育经验的中年妇女和从事妇幼保健工作的医生、护士担任的{1}。

(二)月嫂陪护的素质

现在市场上的月嫂陪护的素质参差不齐,素质高的月嫂陪护对待产妇和婴儿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而且非常上手,能协助产后的产妇预防产后忧郁症的发生。而素质低劣的月嫂陪护服务的新闻层出不穷,不是偷小孩拿去卖就是偷可典当的值钱的东西,或者背着产妇及其家人给新生小儿喂成人感冒药等。这类月嫂自打陪护产妇开始时就意图不轨,更别说可以协助降低产妇的产后忧郁症的发生率了。所以月嫂陪护的素质高低对产妇的产后忧郁症的增高或减少真的脱不了关系。

(三)月嫂陪护被人接受的范围

那月搜是否真的可以被绝大多数的产妇接受呢?答案是不一定的。产妇对于月嫂陪护的接受与否,我认为分两种因素:一是产妇的经济条件;二是产妇自己心理上是否接受得了月嫂陪护。前者是乐于接受月嫂陪护的,但出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是消费不了月嫂陪护服务的,而此种情况下产妇的产后忧郁症就得不到月嫂的帮助。后者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但产妇心理上接受不了月嫂陪护,而此种条件下的产妇更加要注意产后忧郁症的情况,因为此类产妇不信任月嫂,不接受月嫂的心理指导。

二、了解产妇产后忧郁症

(一)产妇产后忧郁症症状

产后忧郁症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第一次发病一般是在产后6周内,忧郁的表现为悲伤、抑郁、哭泣、沮丧、易激惹、烦躁,情况重者则会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抑郁:会长时间心情低落、悲伤和发愁,早上和入夜的情况则更为严重;疲惫:产后的女性会很容易感到疲惫;食欲不振:产妇会没有心情进食,但有时会透过暴食来宣泄压力,不过她又会为自己的肥胖感到内疚和不安,所以产妇此时的心理是非常矛盾的;失眠:产妇会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主要是入睡困难;焦虑:会经常因为害怕不懂照顾婴儿,又担心婴儿的健康,而感到焦虑,{2}。

(二)诱发产妇产后忧郁的因素

诱发产妇产后忧郁的因素有三大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

(1)心理因素:有的产妇无法快速接受自己成为母亲的角色,冲突和不适应就会随之而来,产妇顶着做母亲的压力,还有所谓的生儿不生女等封建思想,就会很容易的引起产妇产后的忧郁。

(2)社会因素:产妇对宝宝的无法看护也会让产妇产生焦虑感。此外,有些产妇可能会因为分娩的原因而失去工作的机会,家里的经济来源就会减少,经济上的需求也是造成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原因。

(3)生理因素: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随着女性从怀孕到分娩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而产妇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是令其发生产后忧郁症的影响因素{3}。所以月嫂陪护如果想减少产妇产后忧郁症的发生率就要从这三方面着手,尽量的避免踩到产妇忧郁症的火线。

三、月嫂陪护对产妇产后忧郁症的影响

(一)产妇对月嫂陪护的看法

如果产妇可以接受月嫂陪护服务的话,那么她产后的心理状态则会在月嫂的陪伴和疏导的下得到解决,让自己产后的心理状态不必过于焦虑。但如果产妇把月嫂陪护的服务排斥于外的话,不相信她们的陪护,不需要她们的陪护,则会让产妇自己在产后的各种状态中处于最低值。而产妇对于月嫂陪护的看法因人而异,但专家们当然是建议产妇接受专业的月嫂陪护服务,毕竟是有关于产妇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月嫂陪护对产妇产后忧郁症的双面影响

月嫂陪护对产妇产后忧郁症的减少率的双面影响主要是从月嫂陪护的素质高低来评价的。正面的影响是月嫂陪护可以维护和促进产妇的生理康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月嫂将引导产妇稳步迈入当好一位新妈妈的路上,一步一步地向新妈妈的传授产后的知识经验,从而缓解产妇的恐惧和心理压力,而反面的影响则是月嫂陪护的漏洞,工作人员的素质低劣,就可能会误导产妇,不能帮助产妇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忧郁症可能会因此更加严重。

(三)减少产妇产后忧郁症发生率的相关方面

降低产妇产后忧郁症的发生率不仅是要靠高素质的月嫂陪护,其次还要依靠产妇周围的环境如家属和朋友。家属和朋友应该给予产妇真诚的关怀、安慰和照顾,丈夫的关怀是必不可少的,不要因为新生婴儿的到来而忽视了产妇,这会让产妇有很大的落空,忧郁症也会随之而来的。产妇周围的人要尽力的给产妇温暖,不要让产妇感觉到自己周围的环境存在孤独感,否则就会增加她们的消极情绪。所以降低产妇产后忧郁症的发生率需要靠各方面来协助预防。当然,高素质的月嫂陪护也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玄斌.专业月嫂定义及月嫂陪护的重要性.2014.9

陪护服务范文4

人性化的护理是一种创造性、个性化、整体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使患者在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人性化的护理更注重予服务对象人性化关怀和照顾,患者来到陌生的环境里,心理压力大,表现为紧张、焦虑、悲观、失望等,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服务理念的转变,极大地推动力人性化护理的发展进程,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更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使护患关系更加紧密。[1]

我区是少数民族地区,是比较遥远的,农村比较落后、比较偏僻、比较贫困、文化素质也较低的城市。从农村来的病人,因不识字,对医院的环境也不熟悉,来医院看病非常困难,为了解决看病难,帮助和关心弱势群体,因此,院领导决定成立了陪送中心。

我院从2005年10月17日,新成立了陪送中心。有14名工作人员,服务的对象为:新来我院不知道路线的病人、急、危重病人、外伤、车祸、老弱、残疾、不能行走及住院无陪护的病人。帮助他们去完成全程检查,然后送回病房及送出医院大门。

我院成立了陪送中心后,刚开始病人不知道陪送中心的服务范围,很多的患者及家属不愿意让陪送中心的工作人员,带病人做检查,他们认为,使用陪送中心的轮椅或者平板车是会收取费用的,经过再三解释,患者与家属才能接受陪送中心的服务,然后,就是感谢,有表扬信,甚至还有送匾等。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通过个人、媒体向外界宣传陪送中心的服务工作后,向他们介绍环境、各科室、我院新开展的各项检查仪器,介绍来返路线和有关专家的名字等。对急、危重病人用平板车或用轮椅,转送到相关科室,或者送相关科室做检查,及时确诊,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从而减少病人的费用。对外伤、车祸的病人及时送往外科或手术室进行处理,极大程度的减少病人的出血和意外情况,以提高抢救成功率,而降低死亡率。对老弱、残疾、不能行走的病人用轮椅送他们,帮他们挂号、看病、抽血、做相关检查,取药,然后送他们到医院的大门口。对住院无陪护、卧床、不能行走需要检查的病人,用轮椅送或平板车帮助他们去完成全程检查,然后送回病房。很快,就被社会广大群众和患者所了解。

慢性病病人,曾多次住院,对医院的环境非常熟悉,多不愿意再住院,如果必须住院治疗,因热情接待,语言亲切,从生活上关心病人,运用沟通技巧,寻找病人喜欢的话题进行交流,同时积极电话联系,等几位男护工到达,才能保证及时安全护送病人入院,防止病人外逃。[2]

我院有17个临床科室,500多张床位,每个临床科室都有轮椅一辆,每个手术科室都有平板车一辆,再加上本中心的5辆平板车和5辆轮椅,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科室病人及社会的需求。现在我们的工作量非常之大,检查的病人也很多,危重病人也很多,病人也习惯了让陪送中心的人员带着去做检查,这样,一方面在路途中比较安全,检查的也比较快。另一方面,能使患者及家属放心,省心、安心地住院治疗,本着服务:“始于患者之需求,止于患者之满足”的追求,根据病情需求和家属需要,护士精心治疗和护理,从生理、心里、精神各方面得到全面精心护理,以护理服务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进行人性化主动服务。[3]极大程度的方便了病人,即缩短了病人的检查时间和住院时间。特别是对孤寡老人来说,陪送中心的服务是非常的重要。由此看来,我们开展的此项服务是对的,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我们开展此项工作,让广大各族患者得到了便利,同时,大大地减轻了临床科室的工作量和护士的负担,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服务,让社会、医院得到了双赢,让病人正正地感受到,虽然住院了,但并不陌生,视病人如亲人的切身体会。

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住院患者特别术后重症患者的陪护逐渐成为摆在家属面前的棘手问题,陪护中心的成立,不仅方便了患者家属,让患者家属能够无后顾之忧地工作。[4]

参考文献

[1]卢会玲,曾雪青,黄善屏等,卒中单元以人为本的护理探讨[J]中国护理实用杂志,2006.22(4):45

[2]章玉海,郑微艳,郑文雅,外科监护室人性化护理方案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3.20(6):67-68

陪护服务范文5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护理工作,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真正的了解患者需求等。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根据心血管疾病护理要求开展护理工作,定期给予患者输液、喂药等基础性护理。同时为了解患者病情,定期查房等,了解患者病情发展及所需,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密切配合主治医师做好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应护理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家属陪护率数据。

2数据处理

使用软件SPSS17.0处理统计数据,计量材料进行t检验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由调查结果可知研究组30例患者中,29例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比较满意,满意率97%,而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后,22例患者对护理服务较满意,满意率为73%。2组满意数据对比可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较好的提高患者满意度,能使患者更好的理解和支持护理工作,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医护关系。

3.2研究组与对照组家属陪护率对比:统计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家属陪护率情况,可知研究组患者需陪护的患者7例,所占比例为23.3%,对照组需要陪护的患者26例,所占比例为86.7%。对比可知2组患者家属陪护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后,患者得到精心的照顾,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均得到了较好的照顾,因此患者及家属均比较满意,需要家属陪护的患者例数较少。而对照组则不然,经护理后仍需进行家属陪护。

3.3优质服务给护理人员带来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优质护理服务除极大的提高了心血管疾病患者满意率,减少了家属陪护率外,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护理人员认真按照优质服务规范要求开展护理工作;同时医院结合优质护理实际情况,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服务专业知识,使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患者疾病的康复创造良好条件。

4讨论

陪护服务范文6

[关键词] 全程陪产;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122-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各医院都开展了“一对一”全程陪产的服务模式。全程陪产是指产妇出现规律宫缩,宫口开大2 cm开始,由一位有专业知识及丰富临床经验的助产士陪护产妇分娩直到产后2 h。陪产内容包括:自我介绍、环境介绍、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非药物性无痛分娩、产时健康知识教育、产程的观察处理及接生、早接触、早吸吮、产后2 h观察、病历书写及填写各类表格等。我科自2004年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产以来使我院产科质量和产妇满意度不断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04年6月~2006年5月于我院分娩的4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0例,其年龄22~33岁,平均(26.8±3.1)岁,体重(64.2±9.6) kg,身高(156.2±0.91) cm,孕周(38.5±0.9)周。两组均系单胎、头位,经骨盆测量和胎儿B超检查,无头盆不称和妊娠并发症,拟诊可经阴道分娩,两组孕妇年龄、孕周、身高、体重、胎儿大小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护理实施方法

1.2.1观察组 由一名助产士从产妇有规律宫缩、宫口开大2 cm开始直至分娩后2 h提供“一对一”的全程陪护,并实施下列护理:①予以自我介绍及环境介绍。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向产妇介绍自己和陪产制度及待产室、产房的环境和设备仪器;详细了解病史,做好评估,使产妇在对医务人员放心和信任的情况下做好思想准备,以愉快自信的心态迎接分娩的到来。②心理护理。讲解分娩知识,让产妇及家属理解和掌握分娩经过,可能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良好应对措施;创造安静、舒适、轻松的待产坏境,尊重产妇,允许家人在旁陪伴以帮助安抚和支持;多与产妇交流沟通,及时告知产程进展并给予支持,语言亲切、真诚、解答耐心,对其不良行为表现和情绪及时进行安抚和疏导。消除其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增强其自信心。③生活护理。分娩是一个较漫长的生理心理过程,产妇的体力消耗较大。陪产人员用轻柔、亲切的语言鼓励并协助产妇在宫缩间隙进食和休息,以及时补充能量、恢复体力;督促其2~3 h排尿1次;同时协助产妇做好清洁卫生,出汗多时帮助擦汗、洗脸、洗手,及时更换会阴垫及床单等,保持清洁和舒适,满足其生理需要。④行为指导。包括放松、呼吸控制、转移注意力的技巧和母乳喂养的姿势和技巧指导等。指导产妇在宫缩时看感兴趣的书籍,想一些美好快乐的事,或者播放产妇喜欢的音乐;在产妇疼痛时给予治疗性的触摸,指导并协助产妇在宫口开大

1.2.2对照组 按照传统的助产服务模式,产妇的观察护理分班次,由不同的护理人员完成,有的产妇有可能接触的是多个助产士。陪产人员多次的介绍及不同的性格、工作方法、方式,常使产妇感到疲惫、陌生及紧张,缺少信任和安全感。

1.3 优质接生率标准

以接生时是否出现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会阴伤口是否甲级愈合为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妇满意度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体会

3.1全程陪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一对一”全程陪产顺应了医学转变模式,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产妇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是一种“绿色分娩”方法[1];产时服务由多人分阶段改为个人全程负责;专责助产士对产妇从精神上安抚、心理上支持和行为上指导,让产妇感到了护理服务中人性的温暖;使医患关系由“主动---被动”型转变为“指导-配合”型。充分调动了产妇的主观能动性。

3.2全程陪产提高了产科质量,保障了母婴安全

分娩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产妇不仅要忍受从未经历的宫缩疼痛、担心自己是否能顺利分娩及胎儿的安全,部分产妇还要担心婴儿性别是否如愿等。因而对分娩充满了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的心理。这种不良情绪的刺激可导致宫缩乏力、胎头下降受阻、产程延长,增加了手术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一对一”全程陪产为产妇提供了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使产妇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提高了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缩短了产程,降低了手术产率和出血量。同时,“一对一”全程陪产保证了产程观察和分娩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有利于早期发现产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从而有效地缩短了产程和减低了新生儿窒息率的发生,保障了母婴安全。本文结果显示,“一对一”全程陪产使手术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出血量均明显降低。

3.3 全程陪产提高了助产人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护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一对一”全程陪产要求陪产人员不但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适应能力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及科学文化素质,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文化素养,有良好的仪表举止和较高的慎独修养及道德情操。这就要求陪产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不断丰富、完善自己。“一对一”全程陪产增加了陪产人员和产妇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了助产士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4 全程陪产改善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患纠纷

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程度有目共睹,产科领域中的纠纷更是首当其冲。缺乏信任、缺乏沟通、缺乏理解是相当一部分医患纠纷的起源和关键[2]。“一对一”全程陪产要求陪产人员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能,以平等、真诚、温和的语言与产妇及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使他们亲眼目睹了陪产人员的真诚和辛劳,增强了对陪产人员的理解和信任,为医患双方建起了一座互相沟通、理解、信任的桥梁。这对密切医患关系、防范医患纠纷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现实意义。临床资料证明,“一对一”全程陪产提高了产科质量和医院的知名度,同时又显示了助产士的工作质量,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医患纠纷,深受广大孕产妇及家属的欢迎。

[参考文献]

[1]费秀珍.导乐式分娩临床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9):409.

[2]王斌全.护理人文关怀和健康新观念[J].护理研究,2003,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