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2范例6篇

维生素b12范文1

维生素B12一般是以与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尽管维生素B12是水溶性维生素,却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尤其是肉类、动物内脏、鱼、禽、贝壳类及蛋类中,植物性食物基本不含维生素B12。因此,素食人群是维生素B12缺乏的危险人群。维生素B12摄入后会在胃酸中与蛋白质分离,再结合胃壁细胞分泌的蛋白质被转运到小肠,在胰蛋白酶分解下释放出游离维生素B12,然后在回肠上中段被吸收。因此,即使膳食来源充足,有胃肠道疾病(尤其是回肠疾病)、胃酸减少,以及胰蛋白酶缺乏的患者也可能会缺乏维生素B12。

何以抗癌:稳定基因+降半胱氨酸

维生素B12和肿瘤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可以通过影响叶酸代谢来影响细胞遗传物质的代谢,缺乏维生素B12对基因的稳定性有不利影响,甚至引起基因突变,从而致癌;同时缺乏维生素B12会影响同型半胱氨酸向甲硫氨酸转化,造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同型半胱氨酸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也可以导致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从而影响癌症的发生。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有调查发现,高血清半胱氨酸人群患乳腺癌风险是低血清半胱氨酸人群的17.2倍。在绝经前后的女性中均有发现高维生素B12水平与低乳腺癌危险度之间的关联,维生素B12混合液还对乳腺癌术后放疗造成的急性皮肤p伤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另有研究发现,血浆维生素B12升高是基因突变型胰腺癌的保护因素,维生素B12的缺乏则可能会通过引起基因突变,或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基因突变协作等方式导致胰腺癌发生。

维生素B12与胃肠道肿瘤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尤其是胃肠道肿瘤术后的患者常常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B12。

不过,也有不少研究发现,维生素B12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这可能是与维生素B12的食物来源有关。摄入高维生素B12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总脂肪和饱和脂肪酸的更多摄入,而这些是肿瘤的危险因素。由此推测,由动物性食物带来的风险可能远远大于维生素B12本身的保护作用。

维生素b12范文2

人们对维生素B12的了解程度虽远不如维生素C,但大多略知一二,比如缺乏可引起贫血,而且这种贫血与缺铁性贫血不太一样,表现为红血球数量减少但体积增大,大细胞贫血由此得名。不过,像王师傅这样引起脚步不稳却从未听说过。看来,中老年人多了解一些维生素B12的知识,对于平安过晚年大有裨益哦。

B12缺乏不只引起贫血

维生素B12又名氰钴胺,是人体内唯一一种含有金属元素(钴)的维生素,看上去颜色深红,故又称为“红色维生素”。功能之一就是作为人体造血的重要成分,参与红细胞生成的生化反应,促进脱氧核糖核酸(DNA)与血红蛋白合成,影响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人体缺乏的直接后果就是制造红血球的生化反应失去正常运作能力,致使DNA与血红蛋白合成过程障碍,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随之减少,大细胞贫血遂告形成。

然而,不少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二就是B12在维持神经细胞健康中所承担的使命,即保障神经细胞的功能稳定性及其髓鞘的完整性。一旦B12不敷需要,神经细胞就会发生病变,出现种种神经精神症状,大体可归纳为3类:

1,中枢神经病变,如痴呆、帕金森病及脑血管病等,患者抑郁、嗜睡、易怒甚至躁狂。

2,脊髓病变,如亚急性脊髓变性、共济失调及痉挛步态(王师傅可谓典型例子)。

3,自主神经病变,如大小便障碍、多汗、手颤等。

不仅如此,新近发现,维生素B12还参与松果体睡眠觉醒周期的调控,能显著改善睡眠。这一点已获得日本睡眠专家的证实,他们给一批失眠患者服用维生素B12,仅仅几天睡眠情况即有好转,停止服用后失眠又“卷土重来”。另外,美国研究人员以1000多名65岁以上老年人为对象的调查显示,血液中维生素B12含量较高的老人,认知能力要好于缺乏这种维生素的同龄者,缺乏B12可能会加速老年人的智力退化。换句话说,B12不仅可帮你逃离贫血以及种种神经精神异常,还能给你一个好睡眠,并减缓随着年龄老化而引起的智力衰退,让你健健康康度晚年。

数字警示B12缺乏的普遍性

严峻的现实是,维生素B12缺乏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统计显示:发展中国家的维生素B12缺乏症比比皆是,尤以非洲、印度、南美洲和中美洲等地最为严重;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社区老人维生素B12缺乏的患病率也达到12%,住院老人更是高达30%~40%。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估计发病率只会高而不会更低。

其实,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B12仅2~5微克,是生理需求量最少的一种维生素,只要三餐膳食均衡,应该能从食物中足量摄取。可为什么偏偏出现了如此普遍的缺乏现象呢?除了B12会随着年龄老化而减少的生理变化外,以下因素难辞其咎:

1,长时间吃素。维生素B12的“势力范围”较窄,主要分布于肉、蛋、奶类等动物性食品中,素食中含量相对较少甚至没有。有数据为证:高达92%的纯素食者血浆B12水平低于正常,而在不限奶制品的素食者中的比例降为64% ,不限蛋奶的素食者中只有47%。同样道理,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也会使你进入B12缺乏症的行列,落个与素食者“殊途同归”的不好结局。

2,胃肠疾病。中老年期胃肠功能减退,萎缩性胃炎、慢性肠炎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高发,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吸收能力。同样有数据显示,约有10%~30%的老年人对维生素B12的吸收处于不良状态。

3,长期嗜酒。许多贪杯的人经常痛饮后疏于进食,每一餐下来满肚子酒水,饭菜却吃不了多少。长此以往,会因吃得太少而出现维生素B12缺乏。

4,肠道寄生虫。如阔节裂头绦虫感染,可竞争性抑制人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与利用。再如贾第虫感染,可引起胃肠道吸收障碍而发生B12缺乏。

5,药物影响。如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二甲双胍,就有干扰B12的吸收效率之弊端,而中老年恰恰又是糖尿病等老年病的高发期。

B12缺乏的早期自查

维生素B12缺乏最常见的病变是大细胞贫血,其次则推各种不同的神经和精神异常,而且神经精神症状多在贫血之前出现,表现也形形光怪陆离,容易被人忽略或误诊为其他脑部疾病,王师傅就是“前车之鉴”。为求早期发现维生素B12缺乏,你不妨对照下面的表现,看看自己是否“中招”:

1,不明原因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2,舌头边缘或者舌尖部有发痒、发麻或者刺痛感。

3,前臂桡侧有白色点状皮疹“亮相”,随着病情进展皮疹开始干燥并脱落。

4,单侧或双侧手掌突发刺痛感和麻木感,并向手掌外侧缘蔓延,腕部背屈时更为明显。

5,口角出现疼痛感,有时可蔓延至嘴唇,表皮有脱落,但无水泡,且反复发作。

6,身体偶尔有轻微的电击感,常在一侧髋部或者上半身(沿肋骨)的多个部位相继发生。

7,行走后感觉呼吸困难,但没有胸痛。

8,单侧上眼睑或下眼睑莫名其妙地抽动。

9,脸部出现性质多样的疼痛,如颧骨部钝痛,前额部尖锐痛,或从颅骨经眼传递到鼻侧的疼痛。

10,单侧或双侧大腿后部,从髋部开始有放射状麻木感。

补足维生素B12有招

中老年群体B12的广泛缺乏引起了营养学家的高度重视。美国前不久公布的老年人“饮食金字塔”升级版中,特地将维生素B12列为老年人应注意摄取的4种养分之一(其他3种分别为纤维素、钙与维生素D)。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已有了上述B12缺乏的早期症候者,应毫不犹豫地将补充B12列入日常保健的事宜中。

首要一招是调整食谱,增加富含B1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类、鸡蛋、臭豆腐、豆豉、黄酱、酱油等。一般来说,动物性食品堪称B12的“富矿”,首推猪肝(每100克含B12达26微克之多),其次有羊肉(2.15微克)、牛肉(1.8微克)等。植物性食品中紫菜(与鱼肉相当)、海带、蘑菇、苜蓿、豆芽、酵母等也不少。总之,纠正纯素、偏食、挑食等习惯,坚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原则,你就不会有B12缺乏之虞。

其次是要改变烹调方法。维生素B12有不少弱点,如怕高温、怕酸碱、怕阳光等。所以,保存富含B12的食品要避光储藏;烹调时须注意掌握好火候,控制好时间,不宜过度煲煮,尽量减少烹调招致的损失。

维生素b12范文3

关键词:中药;维生素B12;维生素B2;庆大霉素;口腔溃疡;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1.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019-01

在口腔科,口腔溃疡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1]。基于该疾病的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中药和维生素B12维生素B2、庆大霉素外用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7月诊治的92例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7月诊治的92例口腔溃疡患者,其中,男67例,女25例;患者年龄为14―55岁,平均年龄为34.51±1.03岁;患者病程为1.1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51±0.37年;按照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6例,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加维生素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和维生素B12维生素B2、庆大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2.1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3次50mg的左旋咪唑,同时口服适量维生素,用3%过氧化氢溶液加生理盐水对患者溃疡处进行冲洗,进行持续15天的治疗。

1.2.2治疗组患者每日口服2次中药,该药剂的主要成分为,甘草8g、石膏10g、木桶10g、栀子10g、生地黄10g、党参10g、茯苓10g、黄连10g、黄岑10g及苍术10g。同时,每日外敷3次5mg维生素B2、0.5mg维生素B12和8万U庆大霉素混合物,3天为1疗程。

1.3疗效判定

无效:患者实施治疗后,疼痛没有减轻,次数无减少,且其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现象;有效:患者实施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疼痛次数减少,程度减轻,且复发次数减少;痊愈:患者实施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溃疡面消失,没有出现复发现象[2]。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患者例数+痊愈患者例数)/总选取患者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状况

治疗组患者治疗3天后,24例为愈合,占52.17%(24/46),平均愈合时间为(4.2±1.1)d;对照组患者治疗3天后,5例为愈合,占10.87%(5/46),平均愈合时间为(8.3±2.1)d。对比两组患者愈合状况,治疗组患者治疗3天后愈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且治疗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42/46),其中,18例为痊愈,占39.13%,24例为有效,占52.17%,4例为无效,占8.7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74%(33/46),其中,8例为痊愈,占17.39%,25例为有效,占54.35%,13例为无效,占28.26%。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口腔溃疡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或者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且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该疾病在中医学上属于“口糜”“口疮”范畴,并认为该疾病主要为疲倦过度、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3]。中药中的甘草成分具有协调诸药的作用;栀子成分具有凉血利湿的作用;石膏成分具有泻火解毒的作用;党参成分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茯苓成分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诸成分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杀菌及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很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西医中的左旋咪唑可有效恢复T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4]。维生素可协助该药剂发挥作用,有效杀菌,但该种治疗方法极易出现复发现象,不利于患者预后。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和维生素B12维生素B2、庆大霉素外用对口腔溃疡疾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如采用中药和维生素B12维生素B2、庆大霉素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3天愈合率为52.17%,平均愈合时间为(4.2±1.1)d,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均同采用西药加维生素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

参考文献:

[1]陈传耀.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溃疡54例疗效观察[J]. 西部中医药,2012,11(09):152--153.

[2]陈海燕.云南白药、维生素C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口腔溃疡109例 [J]. 中国药业,2013,06(02):520--521.

维生素b12范文4

巨幼细胞性贫血(MA), 其致病的根本原因有两点:①人体内由于食物吸收滞涩、营养元素稀少等原因造成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 不能满足人体的代谢要求, 直接导致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 引起人体出现贫血征兆;②因家族遗传原因或在治疗某种疾病时用药不慎导致DNA合成障碍, 从而引起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的主要征兆有三点:①患者出现大红细胞性贫血病症;②经检测可发现患者的骨髓内出现明显的巨幼红细胞系列;③在骨髓内出现红细胞系列发生变化的同时, 粒细胞、巨核细胞以及个别增殖性体细胞的形态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该巨幼红细胞就像钻入骨髓的坏分子一样在骨髓内搞破坏活动, 导致大量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并且对人体带来巨大的危害。

MDS和MA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血液病, 但二者在临床表现上有一个共性的特征, 这就是MDS和MA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大细胞性贫血。MDS会出现类似MA巨幼变, MA会出现典型的巨幼红细胞。

本院检验科近几年来通过联合检测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 从而为鉴别MDS和MA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42例MDS患者作为MDS组, 40例MA患者作为MA组, 3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组, 健康组男20例, 女10例, 年龄18~35岁;MA组男30例, 女10例, 年龄6~60岁, 平均年龄43岁。MDS组男32例, 女10例, 年龄10~69岁, 平均年龄48岁, 分型:MDS-RA 38例, MDS-RAS 4例。

1. 2 方法 采用检测仪器为贝克曼化学发光DxI 800 Access, 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试剂均为美国贝克曼公司的专用配套试剂。运用骨髓铁和糖原染色试剂、配方、结果判断均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标本来源:初诊的MA和MDS患者入院次日空腹采取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测定。患者进行常规的骨髓穿刺后涂片, 待干后试骨髓铁染色及糖染色。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MDS组铁蛋白、叶酸都高于健康组, MA组铁蛋白、叶酸都低于健康组, MDS组和MA组的维生素B12值分别是健康组的13倍和3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DS组与MA组铁蛋白、叶酸及维生素B12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及骨髓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测试见表1。

3 讨论

细胞核DNA发生合成障碍的重要原因是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或者发生代谢紊乱。形态学上粒、红两系均可出现巨幼样改变, 即胞体增大的类似MA改变。在鉴别中, 要与MA中的红系巨幼进行对比, 仔细鉴定, 分辨判断, 由本组资料可以看出, MA组的叶酸和铁蛋白低于健康组(P<0.01)。MDS组却正好相反, 均高于健康组(P<0.01)。因此, 在临床检测中, 可以通过检测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浓度, 鉴定MDS与MA两种病症, 并且进一步分析推断MDS和MA巨幼变的成因。

人体内的铁有一定量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 储存于骨髓中的单核吞噬细胞胞质内, 幼红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含有铁血黄素。这些铁在酸性的低铁氧化钾溶液中反应, 生成蓝色的铁氧化铁沉淀(普鲁士蓝), 定位于含铁的部位。故此染色法又称为普鲁士蓝反应, 即骨髓铁染色反应。在临床上, 发生缺铁性贫血时, 早期骨髓中储存的铁就已耗尽。铁粒幼细胞百分率减低, 常<15%, 甚至为0。经铁剂治疗后, 数天内铁小粒出现在幼红细胞中, 但细胞外铁需待贫血纠正后一段时间才会出现。因此, 铁染色是目前诊断缺铁性贫血及指导铁剂治疗的一项可靠和实用的检验方法。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时, 因血红素合成障碍, 铁利用不良, 铁粒幼细胞增多, 可见到环状铁粒幼细胞, 占幼红细胞的15%以上,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 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者, 环状铁粒幼细胞>15%。

在本组实验中, MDS病例细胞外铁++~+++, 铁粒幼细胞的80%~98%, 而MA患者细胞外铁+~++, 铁粒幼细胞的28%~38%,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根据实验, 作者发现, 核红细胞糖原染色, 在染色MDS时, 可出现阳性反应, 说明MDS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组, 提示MDS患者对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利用异常, 与MA的PAS染色相比, 具有统计学意义。MA与PAS染色成阴性。二者是有明显的区别, 可作为临床鉴定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 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联合检测能有效指导MDS和MA的诊断, 治疗甚至提示预后的作用, 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丁勇敏, 周午琼.五项生化指标在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鉴别价值.浙江临床学, 2008, 4(10):494-495.

维生素b12范文5

神经性皮炎是以阵发性皮肤剧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人和成年人。好发于颈部、四肢、腰骶,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易反复发作,顽固难治,发病率较高。我院于2000年4月~2005年5月采用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法、矿泉水浴法、皮炎宁酊外用法综合治疗神经性皮炎62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与入选标准:诊断标准参照赵辨主编的《临床皮肤病学》(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有关神经性皮炎的诊断标准。除妊娠哺乳期妇女,对治疗药物有过敏史者,有明显心、肺、肝、肾病患者,入选7日内曾外用或全身用过糖皮质激素及H1受体拮抗剂者外均可纳入。

1.2 一般资料:112例均为我院疗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21~53岁,平均(35.31±2.36)岁,病史2个月~23年,平均2.8年。对照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9~48岁,平均(31.14±2.12)岁,病史5个月~19年,平均2.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维生素B12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g,日1次肌肉注射,15天为1疗程。同时用矿泉水浴法:给予偏硅酸弱氡泉,全身矿泉水浸浴,水温38~41℃,每次20分钟,日2次,15天为一疗程。皮炎宁酊外用法:矿泉水浴后皮肤自然晾干,用棉签蘸少许皮炎宁酊均匀涂到患处,并浸透到基底部,日2次,连用15天。对照组仅用维生素B12肌肉注射,使用方法同治疗组。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皮损及症状全部消退。显效:皮损消退≥60%,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皮损消退≥30%但≤60%,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皮损消退≤30%,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痊愈率加显效率为总有效率。

3.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治疗组一般在用药后3~4天痒感明显减轻,10天左右皮损明显消退。对照组1周后症状减轻。治疗组有2例轻微刺痛,2~3天均消失,不影响治疗。

4 讨论

目前神经性皮炎病因不是很清楚,现代医学认为[1],神经性皮炎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有关。患者常有精神过度兴奋、忧郁、失眠及其他神经衰弱表现,维生素B12通过营养神经,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抑制瘙痒的发生,间接抑制了表皮细胞的增生性反应,使苔藓样变减轻。

我院矿泉水的主要含铁、铜、锰、碘、锌、钙、镁、硫等30余种微量元素和放射性镭产生的氡,氡进入机体后,其蜕变产生的α、β射线在体内能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并能对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血管之间的平衡起调节作用。有些成分不能经皮肤吸收而附着在皮肤上形成一层有治疗作用的矿物质薄膜,对人体末梢感受器发生作用。受温度刺激及水的浸泡后能促进软化和溶解皮肤角质层,从而起到清洁止痒作用,增强免疫力,达到治疗神经性皮炎作用。

维生素b12范文6

【关键词】 维生素B12; 叶酸;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2-0150-02

doi:10.14033/ki.cfmr.2015.12.078

糖尿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容易引起很多并发症的发生。二甲双胍具有较强的降糖效果且其性价比、安全性都比较高,能够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但是也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会明显升高,使其缺乏维生素B12,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以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影响,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组、观察B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48~72岁,平均(52.6±3.1)岁,病程3~9年,平均(6.2±3.1)年,其收缩压为(132.32±14.26)mm Hg,舒张压为(76.13±7.68)mm Hg;

观察A组男14例,女18例,年龄45~70岁,平均(51.4±5.2)岁,病程3~10年,平均(5.8±4.5)年,其收缩压为(131.22±15.26)mm Hg,舒张压为(77.12±6.68)mm Hg;

观察B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6~75岁,平均(52.3±4.2)岁,病程3~14年,平均(5.2±3.5)年,其收缩压为(134.12±14.26)mm Hg,舒张压为(76.22±6.48)mm Hg;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11020541)治疗,剂量为0.75 mg,1次/d。观察组A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叶酸片进行治疗,二甲双胍的使用方法和对照组一样;给予患者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叶酸片(国药准字H11020803)治疗,5 mg/次,3次/d。观察B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叶酸片、维生素B12治疗,二甲双胍0.75 mg/d,叶酸剂量15 mg/d,

给予患者浙江万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维生素B12(国药准字H13023771)治疗,0.05 mg/次,3次/d,连续服用14 d。三组患者共治疗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12个月抽取患者3 ml的静脉血进行检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叶酸、Hcy、维生素B12的变化情况,并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12个月的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水平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叶酸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维生素B12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

对照组及观察A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有硫基的氨基酸,它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通过甲基的转化作用转变成蛋氨酸,但是在其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有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参与,当其缺乏或发生突变时会使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进而导致排泄受到限制,从而引起Hcy的升高[2]。因此,这提示叶酸、维生素B12能够引起血中Hcy的水平改变。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其降糖效果已经得到了临床的肯定。但是有研究表明,如果患者长期服用该药,可以引起维生素B12的缺乏、叶酸的吸收,从而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3]。

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发生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是造成心脑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根据有关研究显示,若患者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发生紊乱,其浓度升高之后就会形成同型半胱氨酸巯基内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形成泡沫细胞,影响平滑肌的正常收缩,进而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4],除此之外,同型半胱氨酸巯基内酯的形成还会使血小板发生聚集,进而形成血栓,使患者发生梗死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动物研究也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通过某些途径引起心脑血管疾病[5]。所以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以引起维生素B12的缺乏,进而使其发生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维生素B12和叶酸、同型半胱氨酸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而观察B组患者治疗前后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在使用二甲双胍治疗期间应给予患者维生素B12和叶酸,避免Hcy的升高,影响患者的健康。

综上所述,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维持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预防各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有佳,徐小彭,梁剑梅,等.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7(2):97-100.

[2]李有佳,李骏,梁剑梅,等.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8-10.

[3]郭清华,陆菊明,秦海红,等.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其机制的探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1):32-36.

[4]鞠海兵,龙海,舒子正,等.叶酸、维生素B12对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