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制度范例6篇

党的建设制度

党的建设制度范文1

20xx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范文一

20xx年是贯彻落实xx届五中全会,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担当企业发展使命和推动改革创新驱动的强大力量,现制定20xx年公司党建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主题主线,以服务企业发展为中心任务,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为总抓手,突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企业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为完成20xx年公司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二、重点工作

(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在公司全体党员中组织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强化思想建党。

1、推进常态学习。将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作为理论学

习。基层思想教育、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党委每两月组织1次专题研学;党支部每季度组织全体党员进行1次集中学习讨论;引导全体党员搞好自学。

2、讲授优质党课。党支部结合专题学习,每季度组织所属党员开展1次党课教育。党委班子成员要在所在支部、到基层联系点党支部分别讲1次党课;党支部书记要在所在支部至少讲1次党课。由党委组织党校教师、先进模范到基层一线讲党课。七一前后,各党支部要集中安排1次党课。

3、严肃组织生活。以两学一做为主题,党委择期召开1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党支部召开1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班子及成员进行党性分析,查摆存在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以党支部为单位召开党员大会,组织全体党员对支部班子和党员个人进行民主评议,综合确定评议等次,对不合格党员帮助教育。

4、丰富实践载体。持续开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活动,强化党员忠诚、担当意识。以党支部为单位,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强化党员意识。引导党员落实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制度,增强学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结合纪念建党95周年,评选表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

完成时间:3月-12月

(二)开展党支部书记一定双评

为切实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推动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在公司各党支部全面开展党支部书记一定双评(年 2

初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年底由上级党组织考评、由党员群众评议)工作,实现全覆盖。

1、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党支部书记年度目标任务要突出书记的管党治党责任,重点围绕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及服务党员群众(职工、服务对象)等方面提出。由党委书记要亲自制定年初承诺事项,并认真审定党支部书记年度目标任务,逐一签订《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目标任务承诺书》并公示。

2、认真开展考核评比。党委加强跟踪指导,各党支部按季度公示承诺事项完成情况,七一前后组织一次党员群众(职工、服务对象)测评。年终,由党支部书记围绕年度目标任务进行述职并再次组织党员群众(职工、服务对象)测评,各支部综合两次测评和年终考核的情况,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等次进行综合评定,其中优秀占比30%。

3、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列支专项资金,对评定等次为优秀的给予奖励,评优评先时优先予以推荐。对评定等次为基本称职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并进行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整改。对评定等次为不称职的,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完成时间:2月-12月

(三)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工作

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从现在起到8月,在全司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工

作。排查工作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排查对象为正式组织关系在本党支部的党员,以及正式组织关系转出后未收到组织关系介绍信回执的党员。整个排查工作分为学习动员、摸排查找、管理处置和分析总结四个阶段。

1、全面做好学习动员。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公司党员队伍现状,细化排查方案,进行专题部署,开展集中培训,组织各党支部书记学习通知精神,明确目的意义、工作任务、方法步骤、政策要求、工作纪律,提高思想认识,确保责任到位。

2、认真开展摸排查找。通过全面排查清理,重点摸排出超过6个月未与党组织联系的党员名单;通过全面联系查找,尽快与失联党员取得联系;通过全面调查核实,分析党员失联的具体原因,核实党员在失联期间的现实表现,作出具体结论。

3、规范做好管理处置。通过纳入正常组织管理、理顺党员组织关系、不予承认党员资格、退党除名四种方式,强化不同类型失联党员的规范管理。对被认定为不合格党员的,要采取限期改正、劝退、劝而不退除名、自行脱党除名、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等方式,严肃进行组织处置,纯洁党员队伍,保证党员质量。

4、及时分析总结提高。要结合排查情况,认真研判党员队伍状况,深入分析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落实改进工作的办法措施,健全党员档案和党员管理制度。

完成时间:3月-8月

(四)规范党员发展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坚持正确标准,严格发展程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升党员整体素质。

1、规范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管理。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新程序、新要求的学习。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入党积极分子推优制度,未经群众代表推优的,一律不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建立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信息库,实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备案制度,跟踪考察培养,加强动态管理,未纳入信息库的入党积极分子一律不得列为发展对象。

2、做好入党积极分子集中教育。落实入党前短期集中培训要求,每名入党积极分子除至少参加2次区级培训外,还要参加由党委组织的入党培训,未达到集中培训要求的一律不得列为发展对象。除开展短期培训外,各支部可以给入党积极分子布置一些社会工作或交办专项任务,使他们在实践中端正入党动机,增强党员意识,锻炼工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3、申报年度党员发展计划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各支部本年度发展党员计划原则上不超过2名。区级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原则上各支部本年度培训人数不突破上年度实际

培训人数;参加过两次区级培训的,将不再重复安排;可重点安排本年度拟发展但只参加过一次区级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适当安排下年度拟发展还未参加区级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实行梯队有序管理。

完成时间:2月-12月

(五)主题活动

1、开展党员佩戴党徽上岗活动

目的:为充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树立党员良好形象。

对象:公司在职在岗的全体共产党员(包括预备党员)。 要求:全体党员工作时间内必须佩带党徽、工作时间外提倡佩戴党徽;在区委、政府及公司组织的集体活动时要佩带党徽;佩戴党徽应当严肃、庄重。党徽统一佩戴在外衣左胸前醒目位置;党徽若与其它徽章同时佩戴,应将党徽置于其它徽章上方;党员要自觉维护党徽徽章的尊严、要妥善保管,对破损、污损、褪色的党徽,党员应及时向所在党支部汇报、申请补发。

完成时间:5月

2、开展党员先锋岗评比活动

目的:推动党员立足岗位和本职工作争先创优。 对象:公司各窗口单位、基层一线岗位党员

要求:对以党员为主体,在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创造一流工作成绩、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先进性的

岗位授予党员先锋岗。采取自我申报、公开承诺、支部指导、党委考核、公示命名的办法进行。对党员先锋岗实行动态评选管理,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评选、命名,合格的保留荣誉,不合格的无条件撤销称号并收回牌匾。

完成时间:3月-12月

3、开展三联三服务三评议活动

目的:推动党员干部进基层、联群众、转作风,推动服务下沉

对象:党委委员、各党支部党员

要求:三联三服务三评议,即组织开展党委委员联系支部服务基层、支部委员联系班组服务党员、党员联系岗位服务员工主动服务工作,用员工评议党员、党员评议支部、支部评议党委来检验工作成果,促使基层党建工作接地气、有导向、能检验、出成效。

完成时间:3月-12月

4、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目的:推动形成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鲜明导向 对象:党委、各党支部

要求: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党委党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突出抓好20xx年度党建工作问题清单的整改落实,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检查考评办法》,着重培养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和思想政治过硬的年轻党员充实基层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岗位,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制定党员领导干部述学评学制度。推动党委班子、党

支部班子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推动把党建工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及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注重党建的用人导向。

完成时间:3月-12月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各党支部要正确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基本理念和政治态度,支部书记要承担第一责任人责任,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自觉强化政治担当,投入足够时间精力,全面加强具体指导。

2、注重实践,强化督促。公司党委将结合两学一做一定双评工作和活动安排,采取巡回检查、专项调研、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全年党建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及时了解掌握情况,有效传导压力,确保层层落实。坚决防止和杜绝形式主义,对搞形式、走过场的要严肃问责。

3、坚持导向,取得实效。要把落实20xx年党建工作与做好公司当前各项工作、推动公司发展结合起来,与完成本部门、本公司重点工作任务、重大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做到落实党建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两手抓、两不误,以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成效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

20xx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范文二

20xx年我校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全面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学校强化务实、有效、提质的总体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进我校教育现代化,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内涵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学校科学发展的组织根基

1、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中心组学习。以学校党总支为核心,各支部为引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契机,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演讲会、报告会、主题教育等形式,精心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全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和县教育局党委会议精神,加强对重大教育政策问题和教育热点问题的专题研究讨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紧密结合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学习交流平台,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着力剖析当前教育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我校党组织建设。宣传、推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典型经验,通过组织推荐书目、交流心得、岗位练兵等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各支部要创新学习形式,带领全体党员采取自学,集中学,先进带头学相结合的形式,做到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大力营造出浓厚的读书学习、实践创新氛围,使广大党员教师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班子成员联系科室年级、科室年级负责人联系班级、党员教师联系学生,深入联系点、深入教学工作第一线,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科室、年级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为科室、年级、师生解难题,办实事。以教育服务社会、学校服务师生、教师服务学生为主要内容,进一步丰富争创载体,组织动员各支部和全体党员在推动中心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服务人民群众中争当先进创造优秀。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入脑入心。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时代新风,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用爱心传递温暖,用真心呵护道德。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广大教职工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让学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基地。

2.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为契机,增进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血肉联系。要按照省市县委和县教育局党委的部署和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

学习领会各级领导讲话、各级会议精神,提高思想认识,聚焦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深入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要以整风的精神真正把四风问题在自己身上的具体表现找出来,查到位,整改到位。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使教育系统党员干部队伍呈现新面貌。要通过看学习领会是否透彻,听取意见是否广泛,查找问题是否准确,开展批评是否深刻,整改举措是否到位,制度建设是否完善来检验活动的效果,特别是要看教师队伍素质是否得到了提高,教风学风是否得到社会认同,教学质量是否得到大幅提高,学校面貌和群众满意度是否得到了提升。通过活动的开展,要建立党群联系机制、公开承诺机制、随机调研机制、考核问效机制、诉求办理机制、廉洁监督机制等,增强党组织的公信力,增进党员干部与广大师生的血肉联系。

3. 以创建创新型党组织为目标,提高我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组织研讨党建工作新机制。立足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服务保障作用,着眼我校发展大局,紧密结合我校实际,从强化党组织阵地建设,探索党员管理教育的新途径,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以及服务群众等方面,深入进行多角度思考与实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新举措、新办法、新机制。打造学校党建特色品牌。学校党总支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突出党建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和党员在惠及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现代化方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学校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把创建党建品牌与党务日常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与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学校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构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新平台,形成主题突出、创意新颖、上下联动、富有实效的党员教育体系。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4. 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党员管理规范化、党的活动经常化、党内生活制度化。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规范发展党员工作,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抓好人才培养,切实把党员教师培养成业务骨干,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提高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大对生活困难党员的帮扶力度,帮助党员群众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5、组织开展庆祝建党93周年系列活动。以庆七一、聚党心,走红色路线,看红色经典为主题,组织党员代表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对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走访,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开展党组织书记上党课、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充分利用简报、网络、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营造学先进、争一流、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6.加强党员示范岗建设。继续开展管理岗位一名干部一面旗帜,争做管理行家活动、教学岗位一名党员一块牌子,争做教学能手活动和后勤岗位一名职工一个窗口,

争做服务标兵活动。所有党员向党总支提出一次申报,明确示范岗创建目标,作出庄严承诺。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申报管理示范岗,在岗教师申报教学示范岗,教辅及后勤人员申报后勤示范岗。党员依据承诺,围绕目标,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在管理、教学和后勤服务等工作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党总支成立考核小组,对照创建标准对申报人员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拟命名岗位,拟确定的示范岗数量原则上不超过同岗位类别申报人数的30%,并在适当范围内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命名表彰,授予党员示范岗称号。促进教师将师德体现到教学、科研、服务等具体工作中,努力在师德风范上树立一面旗帜,教学业务上创出一块牌子,行为规范上做出一个样子,建设一支团结协作、务实创新、永争一流的教师队伍。

7.做好先进典型推树。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汇聚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各支部要善于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人激发工作动力。学校党总支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在七一前后表彰一批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8. 定期举办党员干部教育论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地品牌优势,采取总支成员、支部书记等作报告、邀请专家辅导讲座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围绕重点、难点问题,每期选择一个热点话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促进提升。

三、加强行业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学校教育的良好形象

9.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全面推进校务、党务公开,设置固定的校务、党务公开栏,不断拓展公开内容,完善公开程序,注重公开实效。认真贯彻《教育法》等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相关要求,自觉依法办学、依法管理,坚决杜绝违法违规的办学行为,着力整治违规收费、违规招生、违规办班等问题,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以反四风和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为重点,继续加强工作作风整顿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肃查处违背师德的行为,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努力营造教育良好发展环境,大力提升教育形象。

10.严格落实民主监督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坚决落实好一把手负总责,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党风廉政工作要求。加强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落实领导干部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廉政提示、述职述廉、廉政公开承诺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按照县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充分征求意见,查找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实整改措施,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素质。

11、建立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围绕反对四风,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进一步改革文风会风学风,规范检查评比表彰,落实以全员育人导师制、家访制、家长委员会制、学校和社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制为主要内容的四项制

度,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提高育人质量,真正兑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庄严承诺。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认真执行基建工程、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制度,坚决杜绝以各种名义收受回扣、手续费及其他商业贿赂行为。完善选人用人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照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12、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广泛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以正面典型激励人,以反面典型警示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切实做到防微杜渐、清廉自守。

13.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格。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价值观、人生观与发展愿景的集中体现,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动力。全体教职员工要艰苦奋斗、自立自强、敢为人先、善于创新,确保在四心人培养、三环六步高效学习模式、3636序列化德育规划、教学素养达标提升工程和骨干教师锻造工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四、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合力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14.加强群团组织建设。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要求,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的领导。学校团委要创新和发展新的建团模式,进一步完善班级团支部建设,在学生思想教育、发展团员、开展文娱活动、解决学生各种困难等方面切实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15.认真做好统战工作。充分发挥我校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人士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定期召开沟通会,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为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提供支持,积极营造有利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充分行使职权的氛围。

16.充分发挥工会作用。通过教代会、座谈会等方式,收集信息、听取意见、畅通渠道;成立工会小组,确立工会小组长,开展一系列有利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引导教师提升职业幸福感。

20xx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范文三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经过20多年不懈探索,大胆实践,我们取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遥望前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依然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引航之灯。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党的xx届三中全会重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又一重大理论和实践推进,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活力之源。曾经,粮票、布票、肥皂票见证了一个商品短缺时代,我们落后于迅猛发展的外部世界。而今,市场机制催生蓬勃的生产力,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成就了中国道路举世瞩目的辉煌。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推进经济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将市场经济的种子播撒入社会主义的土壤,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

经过20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特别是政府和市场关系还没有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发挥受到诸多制约,实现党的提出的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这次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必将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决定性作用并非全部作用,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要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划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两只手相得益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将迈出新的步伐。

党的建设制度范文2

 

加强制度创新是历史的警示和现实的需要

 

首先,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看,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实践还不是很充分,迫切需要进行制度的完善、发展和创新。

 

党内民主是政治原则,需通过一定的组织制度来实现。列宁对党内民主建设的重大贡献是遵循党内民主思想,提出“民主集中制”,并把它确立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组织制度的确立,是与主张实行党组织“各自为政”的“联邦制”和结构松散的“自治制”思想进行长期争论和斗争的结果。

 

列宁具有很强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民主作风,可惜领导执政的时间较短。因此,有些民主制度是初步制订,有些在探索过程中,还不完善;有些民主措施,在战争的特定环境下未能实行,甚至由于战争因素还不得不较多地强调集中。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没有进一步探索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而是继续和强化战时的一些做法,大搞个人崇拜、少数人甚至个人决定重大问题,扭曲民主集中制,破坏党内民主,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这也是苏共后来丧失执政地位以及一些国家的共产党误读、曲解和抛弃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有7590多万名党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来说,在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任务和方位下,如何推进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确实没有可“拿来就用”的现成经验。因此,必须解放思想,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积极探索和创新。这不仅关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来看,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第二,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经验看,“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我们党在民主建设方面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在延安时期以及建国初期,曾形成民主集中制的好传统,但1957年以后特别是“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没有用制度把民主传统巩固和延续下来,并不断加以完善。党内民主状况往往随着领导人的变化或领导人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致使给党带来重大损失的错误重复出现。比如,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当时97名中央委员除去世的10人外还有87人,但允许参加会议的只有40人;候补委员75人,只有19人被允许参加会议;不是中央委员、候补委员的74人参加会议且有表决权、发言权,其中还有一位竟然不是中共党员。这些惨痛的历史教训,极为深刻。只有大力发展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悲剧重演。

 

第三,党内民主建设进入推进制度整体配套,形成民主机制以及通过制度的细化、具体化,提高制度可操作性的阶段,进行制度创新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一系列重要制度的制定颁布,民主制度化进程大大推进。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各类制度中,实体性制度多,程序性制度少;原则性规定多,操作性制度少;单项制度多,整体配套制度少,使得一些制度难以执行和落实,一些制度不配套甚至相互矛盾,降低了制度实施的效力。因而,进一步提高民主制度化水平,要通过制度创新,形成整体配套、良性互动、科学运行的民主机制,提高现有制度的整体效能。同时,要建立相配套的具体制度、程序性制度,使党的各项基本制度落到实处。

 

第四,中国共产党进入代际继替的重要时期,靠个人权威实现党的各级领导层进行新老交替的时代已经过去。通过制度创新,以完善的制度保障党的各级领导班子新老继替民主平稳有序地进行,是关系党的团结统一、长治久安的大问题,也是提高各级党的领导机构和领导干部权威性、合法性、公信力,防止党内在民主发展转型中出现混乱和风险的重要保证。

 

第五,当前我国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增多,社会紧张度有所上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特别是腐败现象往往是引发动荡的导火索。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与党内外群众的期望值,还有相当差距。要加强党风廉政、巩固和提高党的威信力、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在制度上有大的突破和创新。

 

在基础,重点、难点,空白点上有所前进和突破

 

第一,党内民主建设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石。

 

在媒体高度发达、社会组织层出不穷、民众可以便捷进行利益表达的时代,为增强政党凝聚力,减少消极党员数量,提高党员的积极性和忠诚度,国外不少政党都在努力扩大党员的政治参与度,加大普通党员在决策中的权重。比如,有些政党把过去由代表大会通过的行动方案、重大决策,交由全体党员投票决定;把原来由党的代表大会或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的主要领导人改为由全体党员直接投票产生,等等。这表明,维护和扩大党员民主权利,已成为世界潮流。

 

中国共产党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在理论、实践和制度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在实体性的规定方面正不断完善。当前,迫切需要创新和制定贯彻落实各项实体性规定的具体制度,包括程序性制度。比如,保障党员知情权,就应完善和细化党务公开制度,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和渠道,解决“党员希望了解的内容不公开”、公开内容时效性差以及所谓“出口转内销”等问题。在保障党员的参与权方面,则应扩大党员的政治参与力度,其中包括在干部人事问题上扩大党员的表决权。此外,还可专门制定保障党员“在党的会议上和报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以及在党的会议上“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权利的具体制度。用民主的方法,即民主讨论、说理、批评、争论、辩论等求得党内共识,并采取尊重多数、保护少数的原则,来解决党内思想认识上的分歧。

 

第二,党内民主建设要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这是完善党内权力架构和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和发展党内民主的关键。

 

斯大林破坏党内民主,从根本上说是破坏了党内权力的民主架构和运行机制。列宁时期,党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实行年会制。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党代表大会的决定。中央委员会下设政治局、组织局和书记处,都是日常办事机构。斯大林破坏了“年会制”,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开全国党代表大会,党的最高权力机构被架空,同时又把政治局变为凌驾于中央委员会之上的决策机构。最后,个人凌驾于政治局之上,个人或少数几人决定重大问题,从根本制度上破坏了民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端正”了“文革”中被“倒置”的党内权力架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实行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同时,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完善党内权力架构和权力运行机制,思路清晰,抓住了关键,抓住了根本。

 

但也要看到,尽管1996年中共中央就制定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规定“全委会在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是同级党组织的领导机关,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同级党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听取和审议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对常委会及其成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可由于缺少一些可行性的具体制度,在一些地方上述规定实际上仍然是“纸上的东西”,或者全委会对常委会的领导监督还停留在“形式”上。

 

第三,党内民主建设还要着力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破解有效防止和遏制腐败这一“难点”。

 

我们制定了不少监督制度,采取了不少反腐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平心而论,监督权力、遏制腐败的力度还不够,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创建一些新的制度,有所突破,有所前进。越南共产党建立了中央质询制度,中央委员会开会,有专门进行质询的时间安排、制度保证。这一制度的突破,提升了越共党内监督和反腐败的力度。对此,我们不能简单照搬,而是要从本国国情和党情出发,建立适合自己的监督和反腐败制度。

 

第四,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还要格外关注填补制度的空白点。这种空白点,既包括实体性制度,也包括具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

 

总之,党内民主建设要有领导、有计划地在制度的轨道上进行,民主建设、制度创新要在党规党纪的轨道上有序进行。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积极稳妥地推进,不搞“文革”时期的“大民主”。同时,既要有魄力,又要循序渐进,不搞一哄而起的“大呼隆”。要先试点,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后再推广。

党的建设制度范文3

对于党的建设提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 “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1]等论述,良好的制度安排能使党员的主体性意识转化为政治活动实践,因此, 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应以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出发点,集中体现为党员是党内民主权力的主体,党章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一、完善党员知情制度,保障党员的知情权

(一)总结党务公开的规律,把握党务公开的度

中国共产党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政党,党的宗旨决定了党没有任何可隐瞒的观点和工作,实行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应有之义。但党务公开是个历史范畴,有其基本规律,就是党务公开的程度应与党内民主的发展水平和国家的政治发展状况相适应,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相适应[2]。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特殊形势和任务条件之下,实行党务全面公开是不切实际的。建党96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变化,当前,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民主条件不断成熟,为党务公开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在积极推进党务公开的同时要把握好党内公开的度,既要自觉适应广大党员民主意识普遍增强、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愿望日益迫切的新趋势,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不泄露国家和政党机密为前提。把党务公开工作由自上而下的带动和由自下而上的促进相结合,有组织、有步骤地扎实推进。

(二)明确党务公开的内容,扩大党务公开的面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党内法规的规定,党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五大建设方面的内容。具体为:一是党组织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决议等的公开。二是干部人事方面的内容公开,包括党内干部选举、任免的规则、过程和结果,落实党管干部原则情况等。三是党风党纪情况的公开,包括各级党委及领导干部执行党的纪律情况、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整改情况、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情况和重大事项报告的情况、领导干部违纪违规处理情况、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等等。四是党务中应该常规公开的基本情况, 包括党委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设置、常委职责分工及联系点、党委阶段性重要工作,如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内容及其进展情况等、党建工作计划与总结、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的基本情况、党费收缴、使用管理情况, 党内奖励和评先评优,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情况、各级党委中心学习组的学习与考核情况等。

(三)探索党务公开形式,依据不同的公开内容及范围采取适当的形式

一是在公开时限上可以采用灵活的形式。如对年度工作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反腐倡廉情况、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情况等常规性党务工作应定期公开,让党员定期知情;对党委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及会后整改情况、为民办实事的进展情况等阶段性工作可以分阶段公开,让党员分段知情;对党内干部任前公示,各类评先评优,党费收缴、使用管理情况等工作应实时公开,让党员随时知情;对于重大或复杂问题,应根据公开后反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后再次公开,让党员再次知情。

二是在用好用足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创新党务公开形式。如可以设置简报专栏、利用党内有关会议、文件等传统形式公开,也可以借助党报、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形式公开,还可以通过建设党务网站、博客、论坛、微信公众号等载体作为党务公开的新形式、新途径,以方便党员更容易充分地知情、即时地知情。

(四)建立健全党员知情的相关制度, 以制度保障党员的知情权

一是建立和完善党内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包括上级党组织向下级党组织的通报与各级党组织向党员的通报。当务之急是根据需要以适当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向党组织与党员通报,或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二是建立和完善党员下情上传的制度。保障党员的知情权除了党组织向党员的信息输出渠道?惩ǎ?还应有党员向党组织信息输入的渠道,因为党员知情是为了了解党内情况,通过政治参与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党员知情和表达利益诉求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果党员反映党内情况、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不畅,则知情无意义,所以保障党员的知情权要建立和完善党员上情下达的制度。

三是建立和完善党务公开的评价监督制度。通过制定科学、简便易行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把党务公开实施情况纳入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党组织要把党务公开作为专项内容进行督促、指导和检查, 克服以往党务公开的随意性,努力提高党务公开的实际水平,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

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保障党员的选举权

政党是间接民主制的产物,党内选举制度是现代政党的主要授权机制。提出“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能够“实现对党内权利的行使者给予最有力的制约,迫使权力行使者更多地对群众负责,迫使政策制定者更多地关注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以权利制约权力最主要的形式”[3],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进一步完善候选人的提名制度

候选人的提出和确定是体现选举人意志、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基础环节。《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体现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党组织和选举人相结合推荐和提名候选人的价值取向,但实践中往往是自上而下的组织提名候选人占很大比重,而自下而上的党员选举或党代表联名推荐的候选人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因此,完善候选人的提名制度要抓住两个重点。

一是适度扩大民主推荐的范围,探索多种方式提名候选人。要让更多的普通党员参与候选人提名的民主推荐,按照上下结合的原则,由党组织和选举人充分酝酿讨论产生候选人,适度扩大民主推荐的范围。探索能让普通党员参与地方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候选人提名的多种形式,如上级党组织提名、党代会代表联合提名、党员联合提名以及党员个人自荐竞选提名等多种提名形式,并明确规定党员或代表提名的原则和比例,只有硬性的要求才能调动党员参与候选人提名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党员在候选人提名中应有的主体作用。

二是调整党代表候选人的结构比例,确保党代表成员的广泛性、专业性和先进性。这就要增加普通党员在候选人中的比例,降低党员领导干部在候选人中的比例。随着党内民主的推进与党员群体的社会分层,要考虑各阶层党员群体的比例调节,让更多的普通党员有机会被选为党代表,这既有利于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也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党内民主发展的体现。

(二)进一步完善候选人的介绍制度

党员了解候选人的情况是党员选举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践中,党员的这一权利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 ,选举人往往对候选人知之不多,不甚了解,甚至都不曾见过面,无从对候选人进行甄别与比较,使得“神圣的一票”变得为难或随意。为了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应丰富介绍候选人的方法,实现多渠道地让广大党员选民真正了解候选人,增强选举的透明度,减少选举的盲目性。

一是在党内创造比较公开的信息环境和比较自由的舆论环境条件,让选举人在平时也有机会了解、接触候选人,而非只能依赖选举的组织者才能获知候选人的情况。二是党组织对候选人的介绍,除了候选人的简历外,还应介绍候选人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因为这是选举人选择候选人的关心所在。三是允许候选人向选举人进行自我介绍、自我推荐,发表竞选演说,对党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疑答难。

(三)进一步完善党内选举竞争制度

在党内选举中引入竞争机制,让符合条件的党员有机会参与党代表与党内领导职务的竞选,接受其他党员的选择。选举竞争制度可以使党员选民和党员候选人都处于积极表现和主动参与的状态,既提高了选举质量又尊重了党员主体地位。

一是适当扩大差额选举的层级和范围, 制定合理的差额和比例,克服少数人选举少数人的弊端,充分发挥差额选举的优越性。二是扩大党内直接选举的范围,随着党内民主条件的成熟,可以尽量扩大直接选举的层级和范围,使更多的党的领导干部由党员选举产生,由广大党员直接授权而获得领导权。三是可以尝试创新机制,为候选人进行公开公平的竞争选举提供平台,如利用党媒为候选人宣传介绍自己、发表竞选演说等提供条件,探索实践“公推直选”等方式。

三、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保障党员的参与权

党的各级代表大会是由党员通过行使选举权利直接或间接地选举产生, 并委托授权于党的领导机关及领导人,形成了党内权力,代表党员行使权力。由于“党内权力源于党员的委托与授权”[4],所以要保障党员委托出去的党内权力最终能回归到党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体现全体党员权利意志,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成为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载体,成为党员参与管理和决策党内事务的重要平台。

(一)构建以党的代表大会为核心的党内权力配置机制,以维护党的代表大会作为党内最高领导机构的权威

实践中要明确党代会、党委会、常委会之间的权力边界,党章对党代会的职权已有明确规定,关键是界定党委会和常委会的职权和功能。要改变党内权力集中于党委会的现象, 形成党委会只行使执行权,纪委会则是专门的监督机关,并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全权行使监督权的机制,使党的代表大会成为党内唯一的授权、控权和罢权机构,成为保障党内民主的最高领导机构。

(二)推进党代表常任制,充分发挥党的代表大会作为党内最高领导机关的作用

由党员民主选举产生的党代表不仅要在党代会会议期间发挥主体作用,也要在闭会期间发挥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多数党员的意志,让更多的党员分享党内权力。党代会常任制的实现形式之一可以是党代会的年会制,这样有利于发挥党代表参与党内决策的功能。党代表实行任期制可以保证党代表在大会闭幕期间能够继续行使代表职权,发挥代表作用,而且有利于各级党的委员会按照党章第十二条的规定,在 “必要时召集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需要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有效保障党代表的参与权。

四、落实党内监督制度,保障党员的监督权

指出,要“强化党内监督”,“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党内监督的实质,是对由党员委托而形成的党内权力进行规范、控制并使其服从于委托人的意志。通过党内监督,确保掌握党内公共权力的工作机关、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在权力运行的过程中,受到全体党员的监督,防止掌权者滥用权力和个人专断。监督权是党员成为党组织主体的重要权利,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条件。

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简称条例),这是对施行13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修订,也是党内监督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从党员主体性维度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关键是今后如何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保障党员的监督权。

党的建设制度范文4

    度拓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制度机制对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至为紧要

    我们党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把学习作为党的基本特征,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努力把党的学习优势与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相结合,更好地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就是要让学习成为党组织及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成为党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构建带有组织化特征、整体性要求的制度机制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对于党员及党员干部而言,制度机制是一种约束性、规范性、引导性要素,它规范和引领党员干部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对于各级党组织而言,制度机制是集体学习主张和组织化要求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支持、环境保障和组织保证,它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组织、学习规划、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从而深刻影响着党组织团体性学习的深入持久和有序有效。再次,对于党组织之外的社会系统来讲,制度机制作为党组织内生特性的表征与彰显,可使得社会成员更好地了解党组织及其成员的学习行为、学习目标、学习成效,有利于党组织、党员和社会各界在学习问题上形成思想共识和良性互动,并给予适当的评价监督。上述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实际上也体现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要求,决定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方向性、长效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对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目标的总体构建与积极推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从实际工作的角度,还必须侧重从党的组织及其成员方面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以认清科学制度机制的特殊重要性。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科学的学习制度机制是促进党员干部重视学习的动力基础。建立学习规划、学习考勤、学习督查、学习考核等各项制度机制,能有效解决党的组织及其成员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保障等问题,形成重视学习、勤于学习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使党员干部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努力方向,掌握科学方法,激发内在动力。

    第二,科学的学习制度机制是确保学习持久常态、工作学习一体化的关键要素。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绝非一日之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如何保持常态长效,关键在于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机制,从而把战略性目标变成现实性项目,把原则性要求变成操作性内容,把软指标变成硬规定,一句话,就是要使工作、学习二者真正融为一体,从而推动学习成为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他们的政治自觉、内在需求和精神追求。

    第三,科学的学习制度机制是继承弘扬党的优良学习传统和政治优势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党,我们党向来重视学习的制度机制建设。从1942年中央颁布《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规定》,到1989年下发《关于建立健全省部级在职领导干部学习制度的通知》,再到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推进学习制度化、机制化的探索和实践贯穿始终。立足新的时代条件,推进学习的制度机制建设,既是对优秀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新形势下学习目标要求等方面的创新。归结起来讲,就是使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治优势始终适应形势任务,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四,科学的学习制度机制是倡导优良学风、提高学习成效的有力保证。共产党人抓学习,不是简单地做书面文章,而是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完善学习制度、明确学习方式、规范学习内容、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使学习自始至终有章可循,必将有效提高学习质量、改进学习效果。同时,各项学习制度机制全面有效的执行,必将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思路,确保学习取得实效。

    第五,科学的学习制度机制是防止抓学习“走过场”、陷入形式主义误区的一剂良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学习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松可紧;上级认认真真   抓学习、下级热热闹闹做学习,走过场的情形时常发生。之所以这样,人为管控、软性约束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建立健全抓学习的长效机制,能有效摒弃各种形式主义的做法,引导党员干部提高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最大限度获得学习的正向激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最

    大可能地杜绝各类“假、大、空”式的学习活动。

    二、学习型党组织制度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党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战略任务以来,各级党组织在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力气,逐步探索和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学习制度规范,对促进党员干部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学习制度机制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一些党组织在学习管理、督查、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尚不健全,一些党组织的制度机制虽然较为齐备但执行不甚理想,一些党组织的制度机制与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对称,等等。总之,制度机制并未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部分党员干部“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等老大难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学习制度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备。一是从地方各级党组织的学习制度看,中心组学习、支部集体学习、外请专家报告、读书会、学习交流等“学”的制度规定很多,但对照中央提出的“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总体要求,学习制度体系的设计不全面、不系统。尤其在以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的具体要求不全面、不完备。现实中存在的党员干部向书本学习多,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少,以及只以学习指导实际工作、改造客观世界,鲜用学习指导个人思想境界提升、改造主观世界等情况,就是制度机制不健全所带来的结果之一。二是一些学习制度的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导致有些学习制度无法衔接配套,甚至有的学习制度相互抵触、相互冲突。三是学习制度体系不平衡。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制度规定多、要求高,而对基层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学习制度规定比较少,尤其是城乡基层党员干部、外出或流动党员的学习状况堪忧。

    第二,一些学习制度缺乏权威度和连贯性。一是学习制度刚性不强,学习制度本身激励约束力不够。从当前学习制度的总体构成看,政策性、原则性的学习制度规定多,实际操作性的制度机制少。从制度规定上看,多缺乏对学习成效的检查考核、激励惩处等刚性制度,党员干部学习的实际效果如何,往往无法有效检验。二是对违反制度规定或者贯彻落实不力的行为,缺乏追究和惩处措施,导致有些学习制度日渐失去权威性,甚至形同虚设。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习环境、学习要求等的变化,一些学习制度并没有与时俱进作相应的修订完善,致使一些制度规范不能有效延续。还有部分新制定实施的学习制度缺乏必要的科学性、严肃性,甚至存在领导者个人意志决定某项学习制度的存废,出现制度“朝令夕改”的情况。

    第三,一些学习制度的贯彻执行不很到位。一是现阶段各种学习制度规定不少,但一些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不力,一些学习制度定好了,发了文、上了墙、成了册,往往就大功告成而被束之高阁。二是有些基层党组织制定了学习制度,实行了一段时间但不能经常化坚持,甚至学习制度能否贯彻落实,完全取决于单位的主要领导是否重视,制度执行的环境不够理想。三是在贯彻落实制度过程中存在为学而学、不讲实效的情况,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有的忽冷忽热、时紧时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匆匆忙忙落实上级部署,开展学习主要是为应付上级检查;有的名为学习,实则主要用于开会或研究工作领域的问题;有的实行“以考代学”,结果是“以抄代学”,学习考试时已提前做好答案,且人手一份,于是考试变成了“抄试”,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第四,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保障机制尚未健全。制度的落实需要完善的机制来保障。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尤其是广大偏远的农村地区,包括人员、经费和设备等基本的人财物保障机制并没有很好地建立。由于不能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投入较充裕的资金和人力,使得广大党员难以通过正常的平台载体,更不用说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开展学习,客观上增加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难度。

    第五,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成果转化比较困难。在一些基层党组织中,普遍地存在着“学用两张皮”的问题,学习成果难以转化。这既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制度机制的设计与  运作方面的原因。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并没有很好地与实际工作、与自身发展等方面有机结合,没有切实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要求,学习成果无法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思想认识、工作实践、思路举措和实际成效,难以体现为思想境界的提升、工作实绩的提升、民生幸福的提升。 三、系统构建科学管用的

    >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制度机制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时代特征、党的建设实践和党员干部需求,着力改革创新学习制度机制,使之更加健全完善、更加科学管用。

党的建设制度范文5

【关键词】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特征 重点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D251.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现阶段,只有不断深化和创新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才能推动党的建设工程取得长效进步。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强调:“始终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水平,始终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仅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强保证,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要措施,是提高党的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党内建设制度改革必须与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相结合。全面深入调研党的制度改革的综合因素和总目标实现的途径,有利于加强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党的制度建设虽然只是党的建设中的一部分,但是其他党地建设与之融为一体并依附于它得到具体实践。党的制度建设的内容具体是指党在思想、作风、组织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的良好经验和方案以制度规章的形式保留下来,并继续沿用。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党的自身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健全,是改革党内现况与新形势下的不协调的部分,从而达到利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化党领导的改革事业。党的建设制度层面的改革充分展现了党在现阶段制度建设自我创新的良好作风。

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特征和着重点

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都必须以服务于党的核心任务和中心思想为原则,不管是发展党员还是党风建设。这种统筹全局的政策制定被称为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并不是凭空臆想而来,真理来源于实践,制度也同样产生于实践的需求并不断被实践所检验,其中有些制度产生于党政管理的基层创新,因此只有当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有效而实际的结合起来,国家的各项制度改革才会有显著的成效。

第二,长期性、阶段性和回应热点问题相结合。党内建设中有许多基本制度,有些制度比如民主集中制是党内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制度。关于民主集中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具体实施民主集中制、科学决策的具体方案、党内选举如何有序进行等等,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与现阶段的社会条件、社会各方面运营规则的科学化息息相关。在民主集中制的长期性和阶段性的平衡上,根据我国《实施方案》的各项规定,建立基层党委民主决策制度,改善党内的选举制度,建立民主集中制下的规范性和引导性制度就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的合理衔接。

第三,继承与改革相结合。党内的各项制度改革是继承我国长期发展的科学理念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制度改革中是集成和改革相结合的显而易见的一个例子,在党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寄希望于各级干部领导的觉悟与人民群众联系,难免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这就要求改革的力度需放在建立党内领导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继承与改革的结合上。

第四,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党的各项制度改革不仅包含统筹全局的宏观制度,还包括具体实际的微观制度。宏观性方面的制度非常重要,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的制定,不仅影响着党内的政治生活,甚至对党和国家的政治形态也有深刻重大的影响。微观制度的修订也同样重要,它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基层党建制度的制定与修改。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只有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才会为党内政治生活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五,制度规范与教育引导相结合。党内的任何制度都是一定特殊价值取向的体现,简而言之,党的所有制度规章都是党的宗旨和理念的体现。党内制度相应功能的最大发挥需要科学的强制性和必要的教育引导相结合。教育的形式不是单一的,教育产生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包含干部培训教育制度,也存在着其他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只有把制度规范和教育引导结合起来,才会对所有制度本身产生深刻的认同。

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主要应从党的制度本身入手。第一,逐步完善党的根本制度。我国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原则,所谓的民主集中制就是将原则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处理。然而当在群众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时却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发生,例如权利失衡、群众并未获得充足的民利、政府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等。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对党的制度建设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内容改革,与现有内容相比,改革后的内容要突出全国代表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地位及其最高立法权、决策权、监督权;二是民主集中制的程序改革,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落实就是以民主集中制原则为首要的程序制度,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民利,也对我国的选举制度进行了完善;三是民主集中制原则范围的改革,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就必须要处理好个人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四是民主集中制在监督方面的改革,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求监督机制不仅仅要落实到实际中,也应该抓好思想、纪律等方面的监督。只有党的根本政治制度得到了完善,才能不断提高我党的政治水平。

第二,逐步改革党的领导与执政制度。党的领导和执政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必须要不断深化党的政治制度和执政制度,充分发挥党的执政作用。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党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思想问题即“”问题,因此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增强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亟需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首先,要理内部门之间的关系,例如党和人大的关系、党和政府的关系、党和司法机关的关系等等;其次,要将党政职能进行分离,形成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合作的工作机制;最后,对于各项制度的完善与实施都应有完善的配套制度,使制度改革更加严谨化、有序化。

第三,逐步提升党的制度的系统化。逐步提升党的制度的系统化是对党的制度进行严密性改造的具体方法。从制度系统化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以党的章程为根本,其他各项制度都不得与政党制度相冲突,各制度间要相互统一,共同为党的章程服务;二是党的制度的确立要符合国家法律的标准,使法律成为党的制度执行的重要保障;三是国家制度的确定必须要立足实践,一旦出台就必须严格执行下去;四是将党的具体工作经验适时以制度规范的形式确定下来,调整和补充党的制度体系。以上几点为党的团结统一提供支撑,是实现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

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意义

新时期,改革与创新党的建设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完善党内相关制度,以适应新时期党所面临的难题。

从理论上来讲,党的制度建设的改革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补充与完善。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政党,因此党的制度建设必须要遵循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和原则。随着社会与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在意识形态方面面临着价值取向多元化、思潮激荡的时局。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党制度建设的改革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一是在党的十三大上,针对党的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二是在党的十六大上强调要从思想、作风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制度建设;三是在党的十七大上,民主集中制成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新方向;四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这一概念并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纳入其中;在理论上对党的制度建设进行改革与创新,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

从实践上来讲,党的制度建设改革与创新推动了新时期“四个全面”战略的大力发展,切实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并将其与党的建设相结合。在加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同时又促进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等。党的制度建设改革有助于巩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治理能力,从而推动政治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我国一直提倡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就必须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深化党的制度建设的改革。现阶段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包括对执政实践中党的自身建设经验的丰富与发展,又包括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使命和责任的理论逻辑探索。例如我国现阶段的民主集中原则的落实还存在一系列弊端,因此在民主集中制的改革上,指出要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促进民主集中制的建设与完善。

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实现路径

新形势下,我国正在紧抓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其中重要部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着改革总目标的实现与否。为了保证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国家相关领导人在研讨工作会上提出:要想矢志不渝的推进我党的深化改革就必须要从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做起,在改革过程中要有计划、有重点,坚决取缔不合理机制,努力完善制度建设,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供新的方向。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实现路径有以下几点:

从意识形态方面出发对党的思想建设制度进行改革。优先把意识形态的改革放在首要位置,主要是因为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同志曾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当前混乱的国际形势下,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出现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与挑战,因此为了保证党的思想建设的正确性,必须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党的思想建设有两大鲜明的特征:包容性和创新性。通过思想建设的改革将马克思主义推向大众化发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结合。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在进行思想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须尊重人民的选择,形成以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心,以群众利益为目的思想改革。通过党的思想建设制度的改革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促进党和人民的共同发展。

以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重点深化党的组织建设制度改革。党的组织建设的改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党的组织建设改革主要包括:

第一,科学用人制度的建立。该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促进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建设。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是用人制度的重中之重,在进行人才选拔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部考察,并将群众意见与个人业绩结合起来作为考察的对象,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与辨别能力。

第二,建立严谨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以前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主要是以经济增长的力度和速度来对员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必须要对干部考核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形成以资源、环境、安全、社会保障、人民生活素质等多因素一体化的考核体制。

第三,完善干部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干部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干部部门化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干部管理部门的有序化发展。因此在干部管理制度上的改革主要是打破干部部门化,不断拓宽干部的视野和升迁渠道,实现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改进作风的常态化为重点深化党的作风建设制度改革。新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作风问题也在人民群众中显现出来,作风问题主要体现在“”问题上,“”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党的作风建设制度改革的步伐,因此必须要解决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根本路径是建立常态化的机制。该制度主要是激励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意识,逐渐改善“”问题,促进领导与群众的良性互动。形式主义是“”问题中最为严重的作风问题,因此要切实反对形式主义以改进文风。勤俭节约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在政党伦理方面,勤俭节约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倡导领导干部提倡勤俭节约的生活和工作作风,对工作生活作风不正行为进行严惩。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建立有效的政绩考核体系。目前党内存在着官员运用职务之便搞特权化,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我党的宗旨,因此为了健全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建立反特权相关制度,并对党员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的监测,防止领导干部,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特权思想和作风,才能深化党的作风建设制度改革。

以权力制约和权力制衡为重点深化党的反腐制度改革。新形势下,同志明确指出,腐败制度将成为制约国家进步的强大阻力,因此必须要进行彻底的反腐制度的改革。深化党的反腐制度改革不仅是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也是确保总体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党的反腐制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反腐制度的建立,确立反腐的相关法律法规是进行反腐改革的重要保障;二是以小见大,从部分到整体进行改革,优先改革和完善各级各部门的反腐败协调小组,然后逐步深入改革;三是抓紧落实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不断强化上下级的工作关系,对有严重违纪行为的特别是在反腐改革中查到的违纪行为要坚决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四是由部分领导组成考核班子,不定期的对各级领导进行考核。这是纪检机关领导干部管理权限的重大调整,是实现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领导的组织保证。

(作者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注释】

①“:在十政治局常委会见中外记者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

②潘立魁:“十对党的制度建设的梳理与展望”,《探索》,2012年第6期。

党的建设制度范文6

【关键词】党的建设 制度改革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制度是一个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没有制度,政党、国家、社会的正常运转就不可能实现。对于当今中国来说,制度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现代转型的基本要求,建构并完善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契合于制度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制度的深化改革,换句话说,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新中国成立后,就曾指出,解决制度问题比解决思想问题更重要,更带有根本性质。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制度是决定因素”,认为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各领域改革的纵深发展,领域之间联系更为有机、愈益密切,改革联动效应愈益明显。在这样的情势下,党的自身建设和国家现代化治理必然会联系愈加紧密,彼此影响也必然会日益加深。而制度改革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二者之间。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求党内法规制度的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也要求国家治理进一步健全法律规章制度体系。如果缺乏制度改革这个纽带,依规治党就无法科学、有效地落实,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无法真正得到贯彻。由此,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推进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就必须注重并充分利用好制度改革这个中介和纽带。

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党内制度的完善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必要组成,更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尤其是制度建设,不仅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更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关键还是要靠党,落实依规治党,重点是要进一步加强党内制度体系建设。主要表现在:

坚持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党的制度建设的实践表明,创新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活力之源。只有坚持以战略的思维、全局的视角和创新的理念推动党的制度建设,才能不断推进党的事业发展。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先后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一系列党内规章制度,使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新阶段。这些重大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对于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对科学构建惩防腐败体系,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当前,我们要继续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核心主题,坚持依规治党的总原则,在新的改革实践中,凝炼管党治党的新经验,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维护权威,构建以为核心的党内制度体系。在党的制度体系中,具有最高地位,在党内生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是制定其他党内各种具体规章制度的依据和准绳。所以,必须有效发挥在党的制度体系中的指导作用。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指出,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 党的十之后,党通过了“修正案”,更加重视发挥在党的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继续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的政治生活,必须以为根本遵循。今后,要着力于把的原则规定和要求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化,加快建成以为根本的、科学化的、规范化的党内规章制度体系。

继续完善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它贯穿于党的政治生活、组织运行各个方面。早在1962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坚持这个传统的制度,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事情。 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民主集中制提升到了“党最大的制度优势”的认识高度,强调要把民主集中制切实贯彻到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之中,充分运用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当前,要着力推动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化,包括集中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党内民主的程序化和机制化等,从具体方面把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好、落实好。

以党的制度建设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作为国家治理的主导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进行党内规章制度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其执政能力,且能有效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应从党的制度建设实践中提取宝贵经验,吸纳现展理念,扩容现有的制度容量和制度供给,持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这也是提升党治国理政能力的关键一步。

党的制度建设要与法治中国建设相统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要使党的制度建设与法治中国建设进一步衔接、统一。为此,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同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相统一,不能把二者互相对立和互相排斥;另一方面,要总结实践经验并从中提炼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用新的制度规范约束、监督党治国理政新的实践。

以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引领和示范国家制度体系现代化发展。《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在首倡科学、系统地规划党内法规的同时,亦提出了党内法规建设“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 的总体要求。当前,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能否顺利推进,关键还在于能否持续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能否进一步推动党的建设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加快建构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有利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化,从而会进一步促进党的建设科学化。

以提高党的制度执行力带动国家法律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制度的权威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制度执行方面的刚性。以党的制度建设带动国家制度体系的完善,就务必要以提高党的制度执行力来带动国家法律制度的落实和完善。一方面,要以党的制度执行程序的规范化进一步促进国家法律制度的执行规范。党的制度执行程序化,这个规范以及落实的过程必然会形成示范效应,使法律制度的执行有可参照的逻辑和范本;另一方面,要以加强对违纪党规的问责来进一步捍卫国家法律制度的尊严和权威。加强对违纪党规的问责,也是提高党的制度执行力的关键。由此,党对于扭曲党的制度、变通执行党的规章制度、违背和破坏党的制度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严格执行违纪必究。从广义上讲,党内制度也是国家制度的一部分。党内问责制的逐渐确立和落实,必然会增强党内制度的权威性,也就间接地维护了国家法律制度的尊严和权威。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制度还是党治国理政的制度,都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性。修订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和国家制度时应充分考虑两者的协调一致,必须着力于增强党内规章制度与国家制度之间的耦合性,努力形成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同时,要注重党内规章制度制定的先导作用与国家法规制度强制力的保障作用之间的层次性与一贯性,着力以党的制度建设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作者分e为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15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大研究方向立项课题“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L15ZDA0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绝响日记

下一篇特许经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