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学设计范例6篇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1

生命世界色彩斑斓,奇妙又神秘,对于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为此,教师要有一颗亲近自然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样才能从习以为常的平凡现象中看出不平凡的潜在的教育价值。

二、给学生最有价值的体验,就是要唤醒学生心灵的悸动

传统教育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往往依赖于奖励或惩罚等外在的措施,产生的兴趣往往肤浅而又短暂。要想给予学生最有价值的体验,就是要让学生心灵与学习本身发生灵性的碰撞。

三、给学生最有价值的体验,是能触及科学教育本质的体验

提供有价值的体验,要基于重视观察实证下求真品质的培养。我们要提供给学生们这样的经历,即通过以观察为核心手段的探究体验类活动,学会利用假说聚焦,利用交流开扩思维,全方位观察,多渠道考量,在求真探索中领悟科学精神的本质。

基于以上认识,我依托《假设》一课开发了校本课例:《桂花树之死》。

一、学情分析:

(一)学生对于不确定的科学事实有着浓厚的探究热情,往往会根据旧有经验自发地提出猜测,但这种猜测较为盲目。

(二)关于植物的生长条件,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且对于植物的死亡原因并非一无所知,但对植物和环境之间的联系缺乏整体的认识。

(三)对于校园里常见的桂花树关注度不高。如一旦注意到“存活与死亡”强对比的现象,在植物生死原因不明的情况下,预计学习兴趣较浓。

二、教学目标:

(一)了解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认识水对植物的影响。

(二)提出自己的假设解释未知现象,能搜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体验合作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幸福,体会生命的变化无常。

三、教学重难点:

对假设元认知状态的有效提升。

四、教学准备:

教师:校园植物录像、观察地点的设定

学生:科学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投石激浪,视野聚焦

教师展现常州市中山路小学的校园风景,向学生展示摄像短片:道路两旁的桂花树中,有一棵早已干枯(死亡),这棵桂花树为何会枯死呢?

自此“桂花树之死”的问题浮出水面。

(二)假设定向,揣度事实

1.初次假设

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依据日常观察、生活经验以及平时积累的科学知识,对于桂花树枯死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假设:

注:表中内容为教师预设。

2.分析甄别

对于所有假设的合理性,学生展开初步讨论。引导学生逐渐意识到:假设仅仅是猜想,还需要确凿证据。需要仔细观察那棵桂花树。

(三)实地考察,搜集信息

师生带着疑问和各自提出的假设,到现场实地考察枯树及其环境,搜集有用的信息,予以记录。

(四)充分交流,修正假设

回到教室,根据现场搜集到的证据,充分交流,排除明显不合理的假设,也可增加新的假设。

预设一:极可能被排除的假设有①空气污染——学校附近没有工业污染;②浇水过度——枯树底下的土地明显很干;③老死——死去的桂花树还是树苗;④施肥不当——枯树底下的土地很贫瘠。

预设二:甄选后,桂花树的死因很可能集中在以下两个因素上。

(五)二赴现场,深入观察

当剩余的假设已经比较集中,可安排二赴现场。学生们的观察将更细致,针对性也更强。

附:常州市中山路小学桂花树生长环境示意图。

步行道北侧共有四棵桂花树,枯树处在其中的最西侧,从西向东,桂花树的生机呈逐渐旺盛趋势。在步行道的南侧还有四棵桂花树,紧挨在教学楼的北侧,它们的光照条件远不如步行道北侧的四棵桂花树,但这四棵桂花树长势都很喜人,由此可见光照并非真正原因。教学楼的北屋檐宽度较窄,只能遮掩半个花圃,所以屋檐下四棵桂花树的水源很充裕;体育馆的南屋檐极具特色,半边宽、半边窄,所以屋檐下四棵桂花树的得水率呈现为等差分布。最西边的桂花树正是由于屋檐特殊结构带来的缺水干枯而死。

(六)拓展求证,务实求真

课堂上也许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教师仍然可鼓励学生继续求证,例如查询桂花树的特性等。

教学评价设计:

对照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学习能力的发展判断本课学习效果,并以此反思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设计特色简述:

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2

一、注重激励性评价,使学生爱上课

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评价,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比如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接收到老师发出的鼓励信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教师要有一种伯乐的眼光、宰相的胸怀,要用亲切的口吻评价学生,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用趣味的语言点拨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情不自禁的爱上数学。

例如在教《两位数加减法》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看我们的校园美吗?说说美在哪里?”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了,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起了小手。有的学生说:“我们的校园到处是绿树、小草”;有的学生说:“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在我们的校园看到美丽的鲜花”;还有的学生说:“有时还能听见小鸟快乐的鸣叫”……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下被激发起来。我抓住时机接着问:“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几乎同声答道:“很开心,很快乐。”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我用电脑出示图片(同学们在植树):“同学们,我们不仅爱护校园环境,还要为社区添一分绿活动。这是我校同学3月12日植树节那天种树拍下的照片,瞧!你们干得多带劲!”我继续说:“在这次活动中三年级有25人参加植树,四年级有31人参加植树,五年级有43人参加植树。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经过短暂的思考,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起了小手……

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动脑筋自己提出来的,我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大家提的问题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们。”渐渐地,学生思路打开了,问题越提越明确,也越来越有思考价值,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完全沉浸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中享受着成功的愉悦。

二、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成功的教学首先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因此数学课的评价要既尊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又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或独特的表达方式。教师应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多个角度,以积极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学生,抓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微小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给予表扬。经常给他们的潜能和优势提供选择和参与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表现,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之获得“我也行”的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的成长。

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在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后,我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在课堂巡视时,我惊喜地发现一个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却设计出了一个精美的轴对称图形。在展示作品时,同学们都积极的走上讲台,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向同学们讲解自己设计的是什么图形,怎样想出来的。唯独这个同学没有上台展示,我用鼓励的目光望着他,只见他把自己的作品贴在胸前,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我赞叹地说:“我看到你的作品了,这个图案真美。你能上台给同学们讲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吗?”这时同学们鼓励的目光都投向他,只见他大胆的走上讲台,举起自己的作品—一一个大红灯笼,脸涨的通红,既兴奋又紧张,有点结巴的说“我、我是先对折,再沿折线画出半个灯笼的形状,然后沿线剪下来,最后再涂上颜色。”说完同学们给予热烈地掌声,这个学生露出了高兴、满足的神情。

三、真情评价,激励学生自主发展

对待我们的学生,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课堂评价如果多一点欣赏鼓励,多一点期待关注,多一点尊重宽容,多一点浓厚的人情味,就可以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让学生在一次次充满真诚与个性的评价中得到品德的修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尊、自信中快乐成长。

如在教学《找规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练习:“请你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创作一幅有规律的图案好吗?”同学们兴致高昂地开始设计,很快就有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有的学生设计的拉花很漂亮,它的规律是六色循环。我高兴地说:“你能列举生活中见到过的有规律的图案,说明你是一个热爱生活、有心观察的孩子,真棒!”有的学生说“我的作品的规律是:圆柱体、圆柱体、正方体…….三种几何图形循环”。我赞赏地说:“你能把学过的几何图形和今天所学的新知识准确地联系起来,创作出有规律的图案,真不简单。”有一个学生高兴地跑上讲台自豪地说:“这是我设计的桌布,上面的图有小花,有小草,有小狗,有小鸡,……”我发现这幅图虽然很美,但是没有规律,于是我对他说:“你确实设计的很漂亮,可是你能说说它的规律吗?”这个同学一下愣住了,我说:“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找规律’,你能重新设计一幅有规律的图案吗?”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认真地画起来。从他认真的态度中,我看得出来,在老师真情的评价中他明白了自己的不足,相信下一幅作品他会成功的。

四、课后自我反思,师生共同成长

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3

——2011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我局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并以此为抓手推动教育行风建设,树立教育工作廉洁、高效的形象,提高教育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和满意度。我县的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做好了“组织、制度、考评、活动、奖惩”五篇文章,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做好“组织”文章,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领导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时代性强,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为此,我局从组织机构建设入手,层层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责任,形成局校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县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成员为副组长,有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局人事股专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全县各学校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同时,建立了师德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规定局党委书记为全县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各学校校长为本校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对工作实行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要求各学校在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时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政、工、团等密切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

二、做好“制度”文章,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教师的行为失范、职业腐败和职业犯罪是师德师风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组突出矛盾。近年来,我局针对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一些有悖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行为和现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一是为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巩固师德师风教育成果,树立教育新形象,出台了《关于严禁教师有偿家教和校外违规办班的通知》和《关于禁止强制学生征订(购买)教辅资料的规定》,并在县电视台进行了公告,向全县人民作出公开承诺,对一经查实的有偿家教和校外违规办班等违纪行为决不姑息,依纪从严查处。为了全面禁止教师有偿家教和强制学生征订(购买)教辅资料的行为,我局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等规定,对违纪教师作出:立即调往边远山区、停发五年绩效工资、终生低聘一级教师职称和永远不享受县直学校选调教师考试资格的硬性规定;对相关学校校长进行问责,采取诫勉谈话直至撤销校长职务的行政处分的措施。二是出台了《关于严禁教职工参与违规招生和从事保险业务的通告》,全面清理整顿教职工参与违规招生和从事保险业务等违规行为,要求已参与违规招生和从事保险业务的教职业工与外县招生机构和个人脱离关系,与保险公司自行解聘用人协议,有违规者,一经查实,一律按落聘处理。三是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根据国家《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南城县中小学教师十项个人信用承诺制度》,并在县电视台播放,接受全县人民监督。紧密结合教育系统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指导和帮助学校、教师查找腐败风险点,制订防控措施,绘制各项工作腐败风险防控流程图,逐步建立起惩防并举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了全体教师廉洁从教的自觉性和防腐拒变的能力。

三、做好“考评”文章,促进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

我局坚持把考评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一是完善师德考评办法。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师德考核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建立师德考核档案,每年将师德考核结果载入教师师德档案,并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提拔任用、晋级、聘用、评优评先和绩效工资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严把教师准入师德关。在教师资格认定、新教师聘用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品质的考察和考核,严格把好师德师风关,对考察考核不过关者,不予认定和聘用。三是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年终考评。长期以来,我局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考核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到督导评估体系。每年对各学校教育工作目标考评时,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为必查项目,并加大权重,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考核排位后三名的学校,实行“黄牌” 警告,责令限期整改。四是实行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对在师德师风上出现问题的教师,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在年终考核时,不能评为“优秀”等级;对问题严重,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给予行政处分,并在年终考核时定为“不称职”等级,在晋升职务时予以一票否决。对出现师德问题的学校,取消学校和校长的评优评先资格,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校长降级或撤职处分。

四、做好“活动”文章,搭建师德师风建设平台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我局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工作实效。一是开展“师德建设年”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我县教育系统以“正师风、扬师德、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主题,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引导和激励全县中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书育人、敬业爱生、遵纪守法、为人师表,争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和职业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二是开展师德问卷调查。针对教师的从教行为,我局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问卷调查,广泛收集方方面面的意见,发现不良现象,全面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丰富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内涵。三是开展师德承诺活动。我局在全县各学校开展了“做满意教师,创和谐教育”和“禁止有偿家教”等师德承诺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利用家长会、教师会等形式进行书面和口头师德承诺。要求全体教师模范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等师德师风建设规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争创先进教师集体,争做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建立良好的校家关系和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塑造教师公众新形象。四是开展“以学促建”活动。以学习符爱起、郑培民等先进人物事迹为契机,在全体教师中积极推动“比奉献、比育人、比业绩”的“三比”竞赛活动,评选出年度“十佳师德标兵”,以学促建,有效改观了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精神风貌。

五、做好“奖惩”文章,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实效

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学困生;体会学习;数学快乐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51-01

在农村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要想实施新课程标准就必须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虽然有些受先天智力因素的制约,但我认为大部分后进都是后天形成的。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高、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等原因。

下面就笔者小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浅谈我的看法:

1.用爱和信任唤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后进生一定要尊重、理解、信任他们。更要给他们一点偏爱。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做一个全面的了解,筛选出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先从同学、家长那里了解他们的情况,在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分析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商讨解决的策略,让他们知道老师心中有他们,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就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增强他们努力学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给他们一种无形的学习数学的力量。

2.用赞赏和宽容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识别,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渴求知识的重要精神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把学生分层管理,把所谓的"学困生"实行小班化的教学,由于人数较少,可以更从好关注后进生,给后进生以表现自我的机会,经常有目的设置一些成功情境,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重新燃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之火。在工作我尝试以下几点去实施:

2.1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回答,从而激发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让好动的把思想集中课堂上,让自卑的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当他们回答不对时,要放下身段加以提示,使他们能鼓起勇气继续主动学习。

2.2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有梯度,形式要多样化。先进行一些基础练习,如果需要到黑板上板演的就让他们板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又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变学习无所谓为感兴趣;然后进行一些综合练习,在学习小组中完成,让他在合作学习中不断的提高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乐趣。

2.3在课堂作业的批改中采用他们互改和教师点批相结合的方法。让他们互改是他们也能发现别人的错误,会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他们的错误也是相仿的,一旦发现别人的对他们来说更具借鉴意义;同时对他们的作业要多用面批法,对错误的地方要帮助分析的原因,给予诱导性的评价,使其乐于订正,在给予鼓励性评价。这样一次一次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4在课外开展各种与数学有关的活动,如:介绍数学名人、制作数学小报、数学家小故事等,让他们参与多姿多彩的活动中逐步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3.用小组的力量增进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自信

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提倡“小先生制”,——也就是让学生教学生,“即知即传”。学生一面学,一面教,他的教育力量有时有时比教师大得多。小班化教学,由于人数较少,给座位的调整、活动的空间设计提供了条件。在小班化教学中可以通过合理分组、排座将本班的“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分到各组,组成学习小组。我对班中数学基础程度不一的学生编成一个由6人组成的学习小组,2个基础教好,3个基础一般的中等生和1个基础较差的学困生。实行优生带学困生,要求优生随时随地关心学困生,帮助学困生,既密切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又提高了自己,起到教师起不到的作用。优生帮助学困生,实行“兵”帮“兵”,对学困生有帮助,对优生也促进。在小组进行展示、总结时,多选学困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学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5

一、校外英语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里走出来,他们的思想并不成熟,十分喜欢各种游戏活动。对于小学英语的学习,很多学生最初会感到十分地有吸引力,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对单一无趣的教学内容产生较大的反感,并降低学习兴趣。合理地设计一些校外英语教学活动,能够全面地革新整个英语教学模式,给予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活力。同时由于其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的,与学生的爱玩心理不谋而合,因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带动班上的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在设计校外英语教学活动时,应当注意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小草大树具有超高的探索兴趣,在学习颜色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并相应地指出,小草和大树是绿色的,用英语表达就是green,天空是蓝色的,用英语表达是blue。那么,花是什么颜色的呢?又有哪些对应的英语词汇呢?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反应游戏,每个同学分别代表一种事物,然后让其他同学用英语答出它的颜色,对抢答正确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嘉奖。

2.培育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学生早已经失去了学习兴趣,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阶段的校外英语教学活动,给予了学生极大的活动空间,有利于释放学生爱玩的天性,对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育也有着最为直接的作用。很多时候,面对一些全新的词汇,学生并不理解其的实质意义,仅仅知道它的中文翻译是什么,但是课堂并没有给予学生太多的问题解决时间,因而许多学生会将这些疑惑埋藏在内心,不利于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形成。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校外英语教学活动,最为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表现机会,高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养成积极提问的好习惯。

二、优化校外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的策略

1.英语教学活动设计须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实时地结合。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懂得,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学要寓教于乐,并且设计了相应的校外教学活动,但是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实际的教学效率依旧十分低。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与教师设计时的盲目性有着较大的关系。如果校外英语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完全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其教学效用就会相对较低。为此,教师在设计英语教学活动时,应当与学生的兴趣进行实时地结合,找寻他们热爱的校外活动,进行适当地改善,一方面用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英语知识与活动的有效融合。比如,许多学生喜欢玩123木头人,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地改进,由讲台上念数的学生转身后问学生一个英语问题,优先答对的可以继续前进一步,否则后退一步。

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果树栽培学;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227-02

果树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出的人才除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科学实践的能力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载体,是培养实用型高级农业人才的重要环节[1]。通过实践教学,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果树栽培学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教学[2,3],上好实习实验课是学好果树栽培学的关键环节。果树是多年生作物,种类繁多,周期漫长,管理难度较大,而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新专业目录,将原有的果树、蔬菜、观赏园艺3个专业合并为园艺专业,这样使果树栽培学课时大为缩减。怎样使学生能够在较少学时的情况下,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成为各农业院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各学校都展开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4]。通过十几年的探索,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是解决学时数少、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5]。

一、果树栽培学实验课程的特点

高等院校园艺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果树栽培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及研究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果树栽培学的课程实验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程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天津农学院园艺专业果树栽培学课程在大学三年级第1学期和第2学期开设,实验学时为每学期14个,每个实验均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掌握一项或多项技能。例如,“北方主要果树树种及品种的识别”就涉及枝芽特性、树体结构、生长习性、开花结果习性、果实构造等多个知识点;“果树冬剪”要掌握休眠期不同修剪方法的操作技巧、不同树种和品种适用的修剪方法、修剪反应及修剪与树体生长和结果的关系。这些知识点和专业技能通过一两次实验课是很难掌握的。这就要求我们调整组合果树栽培学课程的实验项目,使每一个实验教学内容形成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或相对独立的小型“实验课题”,教师明确实验项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学生制订实施方案,这样不仅丰富了实验内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综合设计性实验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1.综合设计性实验建设的目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调整组合果树栽培学课程实验项目,使每一个实验教学内容形成相对独立的小型“实验课题”,按照科研训练形式增加实验研究内容和观测指标,使整个实验内容更加丰富完善,理论知识与实验基本技能相结合,课程实验与科研能力锻炼相结合。这样不仅丰富了实验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动脑从设计实验方案到实践完成及结果总结,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可达到素质和能力综合培养的目标。

2.综合设计性实验建设的要求。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应实现不同学科间多个知识点的综合,体现项目的设计性,并且实验项目应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项目从理论和实验方法上都要有据可依;项目的可操作性和难度应适中;项目内容的设置必须适应果树生产实际、符合果树栽培学课程特点和实验教学的计划要求。果树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自然规律,其季节性、实践性很强。在果树生产的不同季节,教学上有着不同实践(实验)教学内容,每一个实践性教学实验内容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小型“实验课题”,即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来完成。因此,将果树栽培学中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成多个“实验课题”,实施“课题教学法”。例如:将主要落叶果树树种识别和主要果树品种识别合并成“主要果树资源调查”;将主要果树开花结果习性观察与枝芽特性观察组合成“主要果树枝芽生长与开花结果习性的调查研究”;将果树果实结构观察与果树果实品质测定结合形成“仁果类(核果类)主要果树品种果实品质性状比较”等[6]。由于果树物候期受气候影响,每年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每年应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以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查阅、分析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处理数据以及组织、沟通、协调、合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的内容

1.项目编写要求。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编写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首先,由教师编写安排实验项目内容,在实验内容的编排上除了应遵循果树生长发育规律外,还要充分体现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使果树专业的实验教学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在实验项目内容的编写过程中,应组织相关课程组教师共同商讨确定,避免与其他课程重复。

在学生实施实验项目之前,首先由教师下达项目任务,下达任务就是明确项目名称、项目的目的与要求、项目内容。教师下达项目任务之后,学生开始拟定实验方案。拟定实验初步方案是实施实验的基础,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充实相关理论知识和每个实验课题相关的研究进展,了解研究的方法,明确实验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引导,参与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讨论,根据实际现有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确定实验方案,如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耗材及具体实验过程,包括调查方法、指标和时间安排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通过教师引导、点评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7]。实验方案设计好后予以实施,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验心得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总结报告的撰写是实施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重要环节。很多时候学生只注重实验过程,对实验报告的撰写缺乏足够的重视,然而实验课题报告的撰写既是对实验课题完成过程的总结,使学生了解总结报告撰写的格式、要求,又可检查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写作能力等。

2.加强中心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果树学实验室的建设是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的保障。部分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对仪器设备的依赖性较大,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室装备水平的高低,实验室档次低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部分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因此,应打破原有旧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树立大实验观念,实现实验室整合、资金融合、资源共享,并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以满足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需求。

果树栽培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生物学调查、习性观察、树种和品种的识别、对农业技术的反应、果园综合效益考察、新技术应用等一系列的实验,均在基地进行,经常性的田间实验是果树实践教学的重点,因此需有较大面积的实验实习基地。基地要求树种要全,栽培品种要多,年龄阶段(成年树、幼树)齐备,栽培方式要多(生产上常见的及近期推广的皆有),既要有学生动手操作的(修剪、嫁接、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也要有供学生观察的(生物学习性、物候期等),并且果园地形地貌要多种类(即有山地、丘陵,也要有平原、沙滩),以保证综合性实验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建立校内外基地是非常有必要的。

3.提高教师的积极性。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施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实验项目的优化、实验内容的精选和安排等工作。为了增强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应制订相关鼓励措施,肯定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并对组织和实施效果好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4.综合设计性实验成绩的评定。这种考核方法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让每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得到收获,从而使其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增强求知愿望,且有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以后毕业论文完成、科研能力培养、工作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是当今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但这是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及各学科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

参考文献:

[1]吴翠玉,高疆生.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方法探讨[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7,19(1):84-87.

[2]代志国,高庆玉.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东北大学学报,2005,26(2):75-76.

[3]周瑞金,扈惠灵,张传来,等.试论果树栽培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80-82.

[4]潘春香,何金明,肖艳辉,等.园艺专业综合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0):110-111.

[5]孙俊,叶振风,刘莉.园艺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818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