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贫困学生范例6篇

资助贫困学生

资助贫困学生范文1

我是第八中学的一名学生 ,我叫。来自。家里有八十多岁的奶奶,父亲、母亲和我四人。由于奶奶,母亲身体长期患病,丧失劳动能力,父亲靠在外给人打零工,一年也只能挣到3000~4000元收入,根本无法供我读书。目前家里为了我继续读书,已欠亲戚朋友两万余元的欠款。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住着祖父60年代建造的不足80平方米两间平房.

鉴于这个家庭状况,我多次向父母提出辍学回家,为他们分担一些负担,可每次都遭到没读过书的父母严厉指责。

为了继续在这里读书,所以,特向尊敬的各位领导申请贫困资助,希望大家能帮帮我,帮帮我的家庭,您的恩情我会永远记在心里,我一定会努力完成学业,并用我最切实际的行动回报社会。谢谢您!

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为盼!贫困生资助申请书到此结束。 此致 敬礼!

资助贫困学生范文2

我校在资助学生过程中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综合教育功能,教育学生“知识改变命运”。实现经济上资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加强对所有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他们有一个健康的的心理,勇敢面对贫困,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生活。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受资助的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报恩教育,使之成才后反哺社会,报效祖国。

一、领导重视、完善制度: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严格按照资助办下发文件精神执行,对家庭经困难学生进行评议和认定,对贫困生助学等进行认真的评选,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得到资助,顺利完成学业。

1、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我校成立了以校长刘艳君为组长,以各级主任和部分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各年级评定出困难学生名单并提供给学校备案,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由政教处全面负责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2、成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各年级和各班都成立起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负责建立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管理和资助体制。各年级评定小组对评定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名单与申请进行审核、认定,并将认定出困难学生名单上报学校评审。

3、公开透明。贫困学生确定后,为了使该项工作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对困难学生发放补助款,实行现场发放,并进行了一一拍照。

二、建立、健全学生档案:

1、我校对对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家庭情况调查,要求每名学生都填写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并由学生当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委会出具相关的证明材料。定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格复查,并不定期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

2、秉承公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本人申请、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准确无误将急需救助的困难学生评定出来,平时还要做到掌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发生的显著变化,及时调整其家庭经济困难档次。

三、积极落实、帮助到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特殊学生群体,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很容易产生自卑、攀比心理,容易产生严重的思想压力,甚至诱发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创造条件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时,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怀他们的心理健康,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1.经济帮困是目标,今年我校校长为学生贫困学生买来棉衣、棉鞋为困难学生送去了冬日的微暖。精神解困才是最终目的。

2.要教育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自觉克服自卑意识;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了经济困难学生挫折调节能力的培养,教育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他们树立诚信意识,要诚实做事、诚信为人,做到诚信生活、诚信学习,加强关爱教育,感恩教育。

3.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操,善良的人性,高尚的道德品质,滴水之恩,涌泉回报,从个人抓起,使他们养成关爱弱者,助人为乐的品质。提高学生勤俭节约意识。

四、党员献爱心活动

资助贫困学生范文3

虽然国家经济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中,可是还是有很多的贫困家庭存在着供不起学生上学的情况,这些都是存在的客观事实。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顺利的结束自己的课程,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学业有成,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业,这是一个极为有功德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做好这一工作。根据学校资助特殊困难学生的具体要求,我班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为深入细致地做好资助贫困生各项工作,计划如下: 一、我班特殊困难学生多,资助贫困生工作比别的班级任务重,必须高度重视,而且由于学校的调整,我班得到“两免一补”学生比以前有所减少,同时要对班内进行个别调整,要在原来基础上全面掌握情况,做好被调整的学生的思想工作班主任日常工作:**班资助贫困生工作总结 二、我班成立资助贫困生管理小组,加强对资助贫困生工作的具体指导;资助贫困生工作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学校资助特殊困难学生具体要求的学习和理解,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把握贫困生的界定标准。 三、根据我班学生的家庭分布的特殊情况,要求各班干部及时准确摸清班内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支出的状况,以便更好的展开工作。

根据学校资助特殊困难学生具体要求,我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细致地开展了资助贫困生的各项工作。

一,班内进行公示。我班受“两免一补”形式资助的有**人。其中免国标课本费的**人,资助金额为**元;免杂费的有**人,资助金额为***元。

二,由班主任任组长、班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干部为成员的资助贫困生工作小组,加强对资助贫困生工作的指导,班内资助贫困生管理小组责成班长负责资助贫困生各项工作。 三,班级资助贫困生工作小组认真学习有关资助贫困生的规定,正确全面理解领会规定精神,准确把握贫困生界定的标准,保证贫困生能得到资助。 四,各班干部根据学校资助贫困生实施办法,由特困学生如实写出要求资助申请,班主任和班级资助小组初审后组织学生讨论评议确定本班受资助的学生,确定后上报学校。资助贫困生的各项工作,按照学校具体要求,我班在广泛宣传,认真扎实有效工作基础上,现圆满完成本季度的资助贫困生的各项工作。

贫困生往往有着比常人更渴望上学的思想,所以他们学习起来会极为努力,我们不应该让他们失去学习的机会,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的班级的前几名同学,家庭情况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他们能够在很困难的情况下努力学习,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得以成长,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资助贫困学生范文4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资助;效益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10-0003-05

一、问题、背景与方法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已逐步形成了由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方面构成的较为完善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现在每年政府都要拨付大量专款用于资助各类贫困生,以江苏省来说,仅2009年各级财政就安排落实高校学生资助资金6.85亿元,资助27.2万名在校生,发放各类助学贷款5.15亿元,资助10.02万名大学生,各高校还通过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方式安排资金1.90亿元,资助21.99万名学生[1]。如此多的投入效益如何?这些经费是否都用在了有需求的贫困生身上?如何更好地为贫困生提供资助?

自高校出现贫困生问题以来,我国对贫困生资助问题的研究非常多,但对资助的效益问题,人们关注得并不多。在这为数不多的研究中,大致分两类,一是思辨性地或从理论上探讨资助效益的评估原则、评价体系等[2,3],二是关于效益或绩效的实证调查。而实证研究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对各高校的资助机构的设立、师资队伍配备、资助制度、各类助学金额度、实际受助学生数等情况的调查[4,5];二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资助效益的评价。如马静等从对资助形式的了解程度、评定条件的合理程度、评定程序的公平程度、资助到位的及时程度、解决经济困难程度以及对自身的激励程度,调查了陕西省部分高校贫困生对资助绩效的评价[6];高玉玲等从学生对资助工作的满意度、资助对贫困生本人、家庭、社会等产生的影响等角度来分析资助效益[7];而赵炳起、李永宁则建立了一个评价体系,从贫困生认定、资源筹措、资源配置、资源后期检查、宏观社会效应、微观社会评价几个方面,调查贫困生对资助政策的态度[8]。

以上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贫困生资助效益问题,但这些研究都是从学生评价的角度来反映资助效益的,或只是调查了各地资助的金额和受助学生数等,对“资助经费是否都用在了有需求的贫困生身上”这一效益的核心问题,笔者尚未看到相关研究。而事实上,对这类问题,即使在一些非常发达的国家,人们也非常关注。如在美国,很多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资助项目实施以后,都有来自官方或民间的学者去做大量的调查或实证研究,以考察这些经费的使用情况和效果,政府再根据实际情况和民众的意见做政策调整。以美国基础教育中对弱势群体提供的最重要资助项目“TitleⅠ项目”(旨在为低收入者聚居区的地方教育机构提供财政资助)为例,自从1965年《初等和中等教育法》颁布实施该项目以来,对其实施状况与效果进行考察的论文与报告不计其数,如有学者对纽约州1992/1993学年TitleⅠ项目实施情况的调查后撰文“Who Receives Federal Title I Assistance?”文中指出至少208所贫困学校(学校的贫困学生比例超过22%)未接受该项目,而一些不太贫困的学校甚至少数最富裕的学校却能接受该项目,因而该项目并未实现预期的目标[9]。目前在我国,教育经费尚不充足,在贫困生资助经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类资助效益问题理应成为我们日后更需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在这些方面做些初步的探索与思考,以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

本文的调查资料来自笔者对江苏苏北和苏南两所学校的问卷调查,一所是师范性大学,一所是综合性大学,抽样方法是班级整群抽样,兼顾专业。由于贫困生的标准比较难确定,本文从月消费水平、与现在生活圈相比的相对经济条件、是否弱势人群三个维度来看,即把月消费水平在300元以下者、家庭经济收入在当前生活圈中处于比较差或很差者、属于某种特殊的弱势人群者(城市低保家庭、农村五保户家庭、父母双方或一方下岗、本人在社会福利机构长大、家庭成员中有残障者或长期患病者等)视为相对贫困者。本次有效问卷总数350份,其中月消费水平300元以下的54人,占15.4%;与现在生活圈相比,经济条件差及比较差的83人,占23.7%;属于某种弱势人群的80人,占22.9%。三类相对贫困者的比例与我们一般认同的20%左右的贫困生比例大致相当。

二、调查结果

1.贫困生对资助的需求状况

贫困大学生,即经济困难,无法依靠个人及家庭经济力量完成大学生活和学业的学生。贫困的经济状况影响了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给他们的身心都带来影响。对于问卷中的问题“经济上的压力给我的身心都带来很大影响”,三类贫困生都基本上认同,而且与其相对应的各类非贫困生态度差异显著,也就是说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感受到更大的经济压力,而非贫困生总体上并不认同存在经济压力影响身心的状况(见表1)。

那么贫困生对各种资助的需求状况是怎样的呢?本研究中设计了10类支持,让被调查者判断这些支持对他们学习的重要程度,“最重要”为1,“比较重要”为2,“一般重要”为3。从表2可以看出,“月消费300元以下”和“相对经济状况差及较差”两类贫困生对所有支持方式判断的均值,除了“绿色通道”和“精神关注外”,都是2分以下;“弱势人群”对“减免学费”、“奖学金”的判断也在2分以下,这表明他们都认定这些资助方式超过了“比较重要”。从对资助方式重要程度的排序来看,三类贫困生都把“减免学费”、“奖学金”、“助学贷款”、“助学金”几种资助方式排在前面;另外,出乎意料的是,不管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都把“提供找工作、升学等相关信息”列为各类帮助之首,认为是最重要的支持。这可能反映了就业不景气情况下,大学生对就业等问题的担忧,而且贫困生的这种担忧可能更甚于非贫困生。

从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比较来看,贫困生对各种经济资助的需求程度都大于非贫困生。表2表明,对于各类经济资助,所有贫困生的赋分都小于非贫困生,对很多资助类型的判分如“减免学费”、“助学金”、“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等,贫困生都明显小于非贫困生。这就是说,贫困生对这类经济资助的需求或依赖都大于非贫困生;而在“提供学习辅导”、“提供找工作、升学等相关信息”、“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精神关注”等非经济资助上,贫困生在前两项赋分更低,显得更有需求,但差异并不显著;“精神关注”是唯一项非贫困生比贫困生更重视的支持,但两者差异也不显著。

2.贫困生接受资助情况

贫困生对经济资助明显有更大的需求,实际上他们的受助情况如何?奖学金、助学金都发给了哪些学生呢?

本调查列举了减免学费、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困难补助、校勤工助学岗、“绿色通道”7种资助,让被调查者选择在大学期间获得过的资助。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接受资助的比例还是较高的,总体有69.1%的大学生接受过一种以上的资助,当然其中多数人(获得资助者中的约77.2%,约占全体学生的43.4%)获得的是一种资助;而且,贫困生受助情况明显多于非贫困生,如月消费300元以下的学生中有92.6%的人获得一种以上的资助,但月消费300元以上的学生中只有65.0%的人获得一种以上的资助。

但这并不表明没有问题,仍然有一定比例的贫困生未获得任何资助,月消费水平300元以下者中的7.4%、与周围生活圈子相比经济条件比较差及很差者中的10.8%、属于某种弱势人群者中的29.1%的人都没有接受过所列举的任何一种资助;而另一方面,非贫困生获得资助的比例却也不小,月消费水平300元以上者、经济条件一般及其以上者、非弱势人群者获得一种及以上获得资助的比例分别是65.0%、63.0%、68.7%,获得两种及以上资助的比例分别是16.0%、11.4%、21.7%,甚至还有部分非贫困生获得4种以上的资助(见表3)。

调查中我们知道,不管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都把“提供找工作、升学等相关信息”列为最重要的支持。另一个与此相关的题目是“你认为自己目前最大的困难或忧虑是什么?”问卷设计有7种答案供选择,结果三类贫困生排在前三位的选择都是:就业前景不好、学习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似乎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已经超越了经济压力。事实上研究国外发达国家的资助政策,我们可以发现除了直接的经济资助外,还有许多针对贫困生或其他弱势人群的各种帮助和干预计划,如学习辅导、信息咨询、帮助生活适应等,资助的目的已不仅仅是解决经济压力,还要帮助这些弱势人群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资助的理念已经更进一步。如“TRIO计划”(the TRIO Programs),就是一种旨在帮助低收入家庭和残疾学生克服接受高等教育的阶级、社会和文化障碍,确保其获得平等的大学入学机会、顺利完成学业并更充分地参与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干预计划[11]。在我国,直接的经济资助普遍实施之后,我们也可借鉴国外的做法,由政府出资,以一些项目的方式来为贫困生提供就业咨询、学习辅导等,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3.建立多元的监督保证体系

建立多元的监督体系,以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的效率和效益,在我们这样一个教育经费尚不充足的发展中国家,显得尤为重要。如前文所述,即使一些非常发达的国家,同样关注经费投入的绩效问题。

具体来说,这种监督体系应该是多方面的。第一,负责资助项目的组织内部就应该设立专门的监督系统,负责监督各种资助项目的实施进展和目标达成情况。如我国负责大学生资助的组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其中就可设专门的监督机构,对每年的奖助学金落实情况进行全国范围的调查,建立数据库,并根据调查情况适时地调整方案。第二,专家监督,鼓励专家学者对所实施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评估。第三,社会监督,这里特别指接受学生的监督,资助项目实施后并不表明事情已经完成,相关老师还要主动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对资助工作的看法和意见。第四,建立受助者的动态管理系统,了解受助者接受资助之后的状况,如资助多大程度地解决了问题,是否足够,或者是否恰当等等。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大学生资助政策简介(2010年版),http://aid.ec.js.edu.cn/art/2010/6/18/art_4_803_1.html,2010-06-18.

[2]钟一彪.高校贫困生资助绩效及其评估原则[J].中国青年研究,2010(7).

[3]马桂兰,张东升.贫困生资助体系指标与特征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4]姜旭萍,洪鹏,陈玲.大学生新资助政策落实状况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2).

[5]熊立新,张勖.2001―2008年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09(12).

[6]马静,宋德安,王峰虎.陕西省属高校贫困生资助绩效实证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6).

[7]高玉玲,吴成霞,杨小玉.高校贫困生资助效益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9(12).

[8]赵炳起,李永宁.高校贫困生资助绩效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9]Paul H. Carmichael(Winter,1997).Who Receives Federal Title I Assistance?Examination of Program Funding by School Poverty Rate in New York Stat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Vol.19,No.4: 354-359.

[10]【美】Neil Gilbert,Paul Terrell.社会福利政策导论[M].黄晨熹,周烨,刘红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1]http://www.trioprograms.org/abouttrio.html

Research on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to Needy College Students

YU Xiu-la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资助贫困学生范文5

为认真做好我省高等学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切实保障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并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的通知》(〔*〕6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加重视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省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数量有较大增加。目前全省高校贫困学生已达57万人,占在校生总规模的10%,其殊困难学生285万人,占总规模的5%。因此,关心和帮助贫困学生的任务十分繁重。各地、各有关部门和高校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打造“平安*”的战略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资助贫困学生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抓紧抓好,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和任务。

二、统筹协调,健全制度,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助学体系

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为主、社会参与”的全社会助学格局;完善以“设立奖学金、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开展勤工助学、实施特殊困难补助、采取学费减免”为主要内容的资助体系。

(一)设立政府奖学金,加大对品学兼优贫困学生的财政资助力度。

根据《通知》要求,建立和完善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府奖学金制度。自2005年始,逐步扩大“*省政府奖学金”助学奖励经费规模,以帮助和激励更多的贫困学生。省政府奖学金重点向省属高校及师范、农林、航海等专业和少数民族、残疾等学生比例较大的高校倾斜,适当照顾财政比较困难地区的高校。各市也要抓紧设立“政府奖学金”,重点资助所属高校贫困学生。各县(市、区)要把辖区内贫困大学生列入帮助范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资助。

(二)加强银校合作,重点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按新机制运作。

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51号)要求,进一步健全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体制,逐步把国家助学贷款培育成为我省高校资助贫困学生的主渠道。教育、财政、人民银行、银行监管、公安等单位要通力协作,定期研究情况,解决问题。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银校合作要按市场机制,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经办银行要按照协议的约定和国家规定的贷款计划完成年度贷款任务。要简化贷款程序,及时向学生发放贷款,并按规定延长学生还款年限。允许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还本付息。

财政部门要安排好资金,按学校隶属关系对借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实行全额补助,减轻学生负担;各级财政部门和高校按各50%比例拨付中标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分担银行贷款风险。

各高校要加强管理,配合银行认真做好借款学生的贷前审查;要建立本校借款学生的信息查询管理系统,会同公安部门加强贷后管理。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我省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按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保证高校贫困生顺利入学的通知》(银发〔*〕191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生源地财政贴息助学贷款管理规定的通知》(浙政办发〔2001〕50号)要求,全面指导和监督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当地金融机构要根据贷款人实际情况,努力扩大信用贷款发放比例,按借款学生的学业年限合理确定还款期限。

(三)落实助学基金,发挥高校资助贫困学生的主体作用。

各高校要积极承担本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主体责任。按照国务院《研究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的会议纪要》(国阅〔*〕115号)规定,公办高校要在每年学费收入中提取10%建立助学基金,用于贫困学生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准备金等。民办高校参照执行。优秀学生奖学金由各高校结合实际另行安排。各校要加强资金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教育、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各高校要规范收费行为,改进收费方法。对少数贫困学生采取“减、免、缓”的学费缴纳制度,设立“绿色通道”,允许贫困学生“先入学,后缴费”。要加强办学成本核算,进一步控制和降低成本,减轻学生负担。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改善食堂经营,稳定餐饮价格,切实让贫困学生受益。

(四)开展勤工助学,鼓励社会参与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各高校要把组织贫困学生开展勤工助学作为学校资助工作的重点,创造条件设立相应的勤工助学岗位,规范申报程序,保障学生的安全和权益。助学基金安排要向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倾斜。要积极推行“助困教育券”制度,通过把专项勤工助学资金折算成一定面额的“教育券”,发放给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部门或单位,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每周工作后领取“教育券”,凭“教育券”领取报酬。同时,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争取社会企事业单位帮助,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开辟勤工助学岗位,努力提高贫困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机会。鼓励通过社会捐助、师生互助、学生互助等形式,拓展渠道,加大资助工作力度。

三、加强领导,重视诚信教育,实现扶困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各高校要加强对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实行主要领导工作责任制,切实把解决高校贫困学生困难问题作为大事抓紧抓好。

(一)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务求把工作做实做细。

各高校要设置独立的学生资助办公室,调剂配备专职人员并落实工作责任制。要主动与学生家庭所在地联系,及时掌握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建立健全贫困学生档案库,实行分类指导和管理。凡纳入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和因受灾、疾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子女,以及五保户、烈士子女、社会福利机构监护对象等都要逐一列为重点资助范围,优先保证。

(二)做好各类资助政策的衔接工作,广开资助工作渠道。

要以保证贫困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获得的资助足够满足正常的学习生活为目的,避免盲目重复,确保资助政策落实到每一个困难学生。各高校要做好与生源地政府奖学金、助学贷款工作的信息沟通。鼓励开展勤工助学,大力推行助学贷款,努力培养贫困学生的创业意识、责任意识和信用意识;改革学制,结合学分制的实施,实行弹性学制,允许贫困学生进入社会自主创业后,回到校内继续学业,努力创造贫困学生成才的良好环境。

资助贫困学生范文6

关键词:高校 贫困大学生 资助体系 实效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虽日益提升,但仍有部分人群处于贫困的生活状态,而在于高校当中此类人群也仍然存在,这也给来自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增加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因此,我国根据贫困生相关情况出台了一系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相关政策和实行方案,各高校也逐步将资助育人工作融入到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使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加强对大学生尤其是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以全面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水平为目标,继续贯彻全国资助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全国资助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受助学生管理,深化诚信感恩教育,强化贷后管理,全面关注贫困学生,虽然已有了相应的助学系统体系,但这套体系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足,这也体现了资助体系的仍有不完善之处,对此不足如何更好的发挥资助体系的实效性成为了我们所关注和分析的重点。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w系

资助体系指的是“资”和“助”两种为主体的帮扶形式。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物质上的帮助,二是指精神上的支援,是慈善理念的体现。我国高校资助工作主要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开展的,为符合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优异、思想品德端正等相应条件的学生,提供帮扶、无偿的经济援助或奖励,鼓励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工作。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首先要具有明确清晰的工作思路,这是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关键。在平时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面对这样两个问题:学生资助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标准在哪里?在一般人看来,学生资助工作不过是帮家庭困难的学生贷贷款、发放一些困难补助,组织他们开展奖助学金评定及勤工助学活动而已。实则不然。通过反复学习国家相关资助政策和资助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反复讨论、思考,我们逐渐有了清楚的认识,那就是,学生资助工作不仅仅是对贫困学生在经济上给予救助,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在精神上更加富足;不仅要教会他们如何应对困难和挫折,而且更要帮助他们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自信、自立、自强的顽强精神,培养他们学会感恩,学会承担责任,自觉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等。认识统一后,思想上就达成共识:加强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无疑是资助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资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作用

奖学金,主要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起到成才导向和励志榜样的示范作用。当前我国的奖学金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国家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为中央财政出资设立的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层面为学校用办学资金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主要是无偿性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助学贷款,是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主要分为: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贷款、一般商业贷款等。勤工助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兼职的形式通过自身劳动获得的报酬,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的行为。学费减免,是针对在困难的基础上部分特殊学生群体,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家庭背景因素,给予降低、甚至免收学费的政策。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认定

在工作实践中,做好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奖、贷、勤资助体系。高校每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办学、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的经费用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坚持规范、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保证专款专用,合理使用,并帮助困难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得经济资助,满足其大学生活的基本需要。这也给高校贫困大学生认定提出了准则和规范,高校应制定相应的办法根据学生的相关情况对其进行认定,明确资助对象、把握资助标准、完善申请程序,公正、公平的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对此也初拟了以下相关贫困生认定办法:

1.申请特困生补助确认的步骤

(1)申请特困生补助的学生,提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当地有关部门所开的相关证明材料及学生个人家庭经济情况说明。前两个证明材料须加盖“三级部门”所盖的鲜章;城镇户口而言,三级部门指社区,街道办事处民政专有章,县(区)级民政局;农村户口而言,三级部门指村委、乡(镇)、县(区)级民政局;

(2)年级辅导员除认真审核必需具备的证明材料外,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表现,平时消费情况也是特困生评定的依据之一,在进行评定时要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3)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未主动申报;

(4)各院(系)在评定时要按困难的程度排序并研究确定特困等级,在公示五天无异议后由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签定意见,再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临时特困补助。

(1)自身遇到意外伤害或因患严重疾病等造成生活困难的;

(2)在校期间突然受伤或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的;

(3)因家庭发生突然变故或自然灾害造成经济困难的;

(4)有其它特殊情况的。

3.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校可以取消其受助资格,并给予相应纪律处分。

(1)触犯国家法律、法规或违反校规校纪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

(2)在申请困难补助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3)生活不节俭,有高消费行为的;

(4)休学、退学或保留入学资格的;

(5)有其它情况的。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实效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在政策落实的情况下还要将学生资助工作的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整理、归纳、运用和共享真正起到体系实效的作用。也就是说将贫困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建档立卡,实行资助实效的网上申请、受理、审核以及审批等实行动态管理、统计分析并。

(一)资助宣传的广泛性实效性

1.多方位宣传高校资助政策

通过校园媒体和网络传播大力宣传高校的资助政策,以受助学生成长典型为例弘扬励志成才典范,通过宣传让每一位学生家长能够了解国家的资助政策,能够让更多的群体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持学生资助工作,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

2.广泛宣传资助政策,有助育人工作

广泛宣传资助政策也是资助助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能够使贫困大学生全面的了解国家高校资助政策,鼓励贫困大学生,全身全意心地投入到专业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资助让学生更好成长是高校的共同目标。

(二)心理健康,感恩方式有待加强

全国高校将资助作为重点工作,但对于贫困生心理的关注涉及甚少。从资助的体系上分析,要将资助工作完善并真正的落到实处,必须将资助工作与心理健康相结合。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变化特征,高校可以专门开设针对贫困生自卑心态的心理咨询,这些咨询应当更多的从励志成才的角度向学生灌输思想,使得学生真正的领会自强、自立。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特殊学生群体,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很容易产生自卑、攀比心理,容易产生严重的思想压力,甚至诱发心理障碍、违法违纪行为。因此,我们在创造条件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时,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怀他们的心理健康,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经济帮困是目标,精神解困才是最终目的。要教育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自觉克服自卑意识;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经济困难学生挫折调节能力的培养;教育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他们树立诚信意识,要诚实做事、诚信为人,做到诚信生活、诚信学习、诚信就业;加强关爱教育,感恩教育。个人能力有大有小,但都可以尽力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操,善良的人性,高尚的道德品质,滴水之恩,涌泉回报,从个人抓起,使他们养成关爱弱者,助人为乐的品质。提高学生勤俭节约意识贫困大学生应当将感恩融入到自身的奉献和付出思想中。让其正确面对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集体还是他人给予的帮助,都应对其心怀感恩。资助工作绝对不是一种简单的给予,而是一种感恩形式的传播,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递。

(三)资助鼓励模式共同开启

虽然近几年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大部分的家庭已经走向富裕,但仍有一部分家庭或因病或因意外等原因,造成了家庭经济困难,他们的子女在学习之余还要为上学的费用担忧,在学习、生活、心理上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对他们进行经济上资助、心理上扶持、培养他们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应对生活、学习的困难并最终顺利完成学业,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从资助和鼓励模式共同开启,贫困学生从经济上给予扶持外,从思想上也要给予他们以支持和帮助。心态上使他们能够充实平衡,缓解心理压力。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激励使他们提高组织、沟通、协调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通过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心态和精神层面给他们以引导,激发他们的信心和潜能。

三、完善高校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实效作用

(一)开拓创新,助学筑梦

当前高校学生中的重要群体是家庭困难学生,因此,社会发展角度而言还是高校人才培养,都必须建立良好的资助和育人功能。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一个整体的生资助创新体系,高校应该鼓励他们锐意进取,帮助他们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让特贫困学生工作有条可依,有章可循,步入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高校要在助学筑梦的道路上为其给予帮助,在内容和形式上开拓创新。

(二)完善制度,公平公正

加强建章立制,规范按章管理是高校所行使资助程序的必须基础,随着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和贫困生的群体不断矿大,高校必须完善资助体系下所含有的一系列的资助制度,使高校资助工作透明化、全面化、制度化,绝对保障资助体系的公平公正,例如在评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具有公示过程,在审核过程中要具有院(系)认真了解每位贫困学生的报告,真正的解决有困难的学生,着力的为其解决实际的经济困难。

(三)加强鼓励形式,丰富资助育人

加强高校网站建设,及时资助信息和国家最新资助政策,定期召开学生资助工作会议,具体安排部署学生资助工作,确保落到实处,不断促进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顺利推进,完善贫困学生育人工作,以鼓励模式激励贫困生在走出经济困难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奋斗学习,以优秀的典型事迹激发贫困生思想,让其懂得依靠自身的知识力量可达目标的精神,在自尊心上给予强大的支撑,通过鼓励形式最终使贫困学生达到学习和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目的。

(四)以资助方式促就业发展

由于高校学生对现行的就业趋势了解不够产生迷茫,这其中也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而就业质量不高,生活压力过大,对自身职业规划不清晰等问题。因此,高校仍需加大对国家资助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并c就业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对贫困生职业规划的教育,同等条件下优秀推荐就业单位,提高就业质量,为其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俐,张霞,陈溢诗.对新时期做好高校资助宣传工作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4,(03).

[2]巴达日呼.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创新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