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范例6篇

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范文1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疗效。方法非小细胞肺癌71例,全部由病理学证实,Ⅰ期12例,Ⅱ期16例,Ⅲ期38例,Ⅳ期5例。照射方法采用6MV-X线外照射常规前后野照射DT40Gy/4w后,避开脊髓缩野加量20~36Gy/2~4w。结果其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75%、23.94%、7.04%,Ⅰ、Ⅱ、Ⅲ、Ⅳ期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3%~16.67%、31.25%~12.5%、13.16%~2.63%、0%。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与病理分型无明显关系。结论对于未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放射疗法预后

Radiotherapyofpatientswithnon-smallcelllungcancer:areportof71cases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efficacyandprognosticfactorsofradiotherapyin71patientswith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MethodsFromJanuary1994toDecember1998,71patientswithNSCLC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ccordingtothe1997UICCStagingsystem,12patientshadstageⅠdisease,16stageⅡ,38stageⅢ,5stageⅣ.Allpatientsweretreatedbyhistopathologyorcytopathology.Patientswouldreceive40Gyplusaboostof20~36Gy.ThetotaldosewasDt60~76Gyin6~8weeks.Allpatientswerefollowedformorethanfiveyears.ResultsTheoverall1-,3-and5-yearsurvivalrateswere57.75%,23.94%,7.04%,respectively.Thestageofthediseasewasprognosticfactors.ConclusionRadiotherapyisaneffectivetreatmentoptionfornon-smallcelllungcancer.

【Keywords】non-smallcelllungcancerradiotherapyprognosis

非小细胞肺癌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70%~80%,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环境影响近些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笔者总结我院1994年1月~1999年12月间收治的因各种医学上的或传统的原因未行手术治疗而仅行单纯常规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71例,现将其疗效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组病例71例,因合并有内科疾病(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或患者拒绝手术仅行单纯放疗。其中男49例,女22例,男女比例2.23∶1。年龄42~81岁,中位65.9岁。部位左肺44例,其中上叶28例,下叶16例;右肺27例,其中上叶9例,中叶4例,下叶14例。全部病例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其中鳞癌34例,腺癌29例,未分类8例。临床分期根据病史和影像学资料按照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肺肿瘤TNM分期标准进行重新评价,Ⅰ期12例,Ⅱ期16例,Ⅲ期38例,Ⅳ期5例。

1.2治疗方法放射源均采用6MV-X线,照射范围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纵隔;对原发灶应超过病变边缘1~2cm,纵隔野上界胸廓入口,下界依原发灶情况而定。原发灶位于上叶者,下界为隆突下5cm。原发灶位于下叶者,下界达膈面。如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则加照锁骨上区。采用常规照射,每次1.8~2Gy,每周5次,先用前后对穿野照射至40Gy后改斜野或侧野避开脊髓缩野照射,总剂量60~76Gy,锁骨上区转移灶60~70Gy,所有照射野均采用模拟定位机定位,照射肿瘤量未作肺校正。

1.3统计学方法生存率计算采用直接法,显著性检验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随访所有病例均随访至2004年12月,随访5年以上,6例失访(失访病例从失访之日起按死亡计算),随访率为91.55%。

2.2生存情况生存日期从放疗开始之日计算。临床分期与生存情况见表1,病理类型与生存情况见表2。

表1临床分期与生存情况(略)

表2病理类型与生存情况(略)

2.3死亡原因分析66例死亡病例中,除失访6例外,其余病例局部复发或失控者28例(46.70%),远处转移21例(35.00%),局部复发或失控者+远处转移6例。死亡原因不明2例,非肿瘤致死3例(心梗1例,脑血管意外2例)。远处转移以脑、肝、骨转移多见。

3讨论

我国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在过去10年中明显上升,已成为恶性肿瘤的首位死亡病种,其中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的发病率占肺癌总数的75%~80%。由于肺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因而临床所见多为中晚期患者,多失去手术机会,对于不适于手术的患者,放疗是并发症最少也是最有效的非外科治疗方法。NSCLC单纯放疗治愈率较低,其根治性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5%~10%[1]。本组5年生存率为7.04%,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VanHoutte[2]指出影响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细胞类型、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病期及患者的一般状况等,其中,肿瘤侵犯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程度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NSCLC临床分期的增加,其1年、3年、5年生存率逐渐下降,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细胞学分类中,腺癌与鳞癌之间的生存率差异不明显(P>0.05)。方德康等[3]也报道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类型不影响生存率。

本研究中,所有病灶均照射60~76Gy,但仍有46.7%的病灶复发或者未控,其原因在于Ⅲ、Ⅳ期患者较多,占总数的61%,而要使一个直径5cm的NSCLC通过单纯放疗消退则需要80~90Gy,甚至100Gy[4],而正常肺组织是放射中度敏感器官,其放射耐受受照射总剂量、照射体积等因素的影响,常规放射治疗是不可能达到80~90Gy这一高剂量的,否则将引起严重的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甚至呼吸功能衰竭。要提高NSCLC放射治疗的局部控制率,必须改进放射治疗的技术。近几年来,三维适形治疗及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在国内有了较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减少正常组织的受量,加大了对肿瘤的照射剂量,肿瘤剂量有可能达到80Gy以上,大大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但是因为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的设备过于昂贵,国内大多数医院尚不具备,而且大多数患者因为经济原因也无法支付过高的治疗费用,所以常规放射治疗设备仍将在很长时间内作为肿瘤患者的主要的治疗手段。

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原发性NSCLC放疗可采用超分割放疗,以提高疗效[5,6]。超分割放疗是指每天给予两次以上照射,每次照射剂量低于常规放疗剂量。常用肿瘤照射剂量为1.1~1.2Gy,每日2次,2次照射时间间隔6h以上,总疗程与常规放疗相似,但其总剂量较常规剂量提高10%~15%。由于超分割放疗每次照射剂量低时,后期反应组织耐受性增加,这样可以提高放疗总剂量以增加肿瘤杀灭[7]。贺盛光[8]等对超分割与常规放疗NSCLC疗效进行了前瞻性分析,超分割放疗组的肿瘤消退率为80%,常规放疗组的肿瘤消退率为48%,超分割放疗组中位生存期23个月,常规放疗组中位生存期18个月,研究表明超分割放疗组肿瘤消退率和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放疗组NSCLC。另外,近些年提倡对NSCLC放化疗综合治疗,Sause[9]等的随机研究表明放疗结合同期化疗组的生存期明显好于传统放射治疗组和超分割放射治疗组,而且放射治疗合并连续低剂量化疗的疗效好于放射治疗联合高剂量化疗的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因各种原因未行手术切除而仅做放疗的患者,放疗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今后肺癌治疗中,对于仅拥有常规放射治疗设备的单位,应提倡采用超分割治疗,同时注重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谷铣之,殷蔚伯,刘泰福,等.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510-525.

2VanHoutteP.Postoperatireradiotherapyforlungcancer.LungCancer.1991,7:57-63.

3方德康,汪良俊,张大为,等.1471例肺癌切除术后的治疗结果分析.癌症,1999,18(4):435-436.

4FletcherCH.Clinicaldose-responsecurvesofhumanmalignantepithe-lialtumors.BrJRadiol,1973,46:1-12.

5刘泰福.现代放射肿瘤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31-347.

6JeremicB,ShibamotoY,AcimoricL,etal.Hyperfractionatedradiothera-pyforclinicalstageⅡnon-smallcelllungcancer.RadiotherOncol,1999,51(2):141-145.

7冯炎.分割放射治疗中剂量、时间因素的生物学基础.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2):70-74.

非小细胞肺癌范文2

关键词: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7)06-1207-03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MCM2 in th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GONG Li-feng,XIE Guang-shun,RONG Jun∥Shandong Yantai Nurse School,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Yantai 264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 2(MCM2) in th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linical features. Methods:The i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MCM2 in 72 NSCLC specimens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histology, pathologic stage and differentiation grade were analyzed. Results:The expression of MCM2 were associated with histology of NSCLC, the expression of MCM2 in squamous carcinoma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large cell carcinoma and adenocarcinoma(P<0.01); the expression of MCM2 we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iation grade of NSCLC,the poorer differentiation,the lower expression(P<0.01); the expression of MCM2 weren't associated with pathologic stage(P>0.05). Conclusion:As a specific cell proliferation marker, the expression of MCM2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NSCLC.

Key words: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protein 2;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mmunohistochemistry

恶性肿瘤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细胞具有自主生长特性,即持续地分裂与繁殖。近年来对细胞生长调控机制的研究,DNA 复制起始调控在细胞生长调控中的核心作用已被提出。一个新的细胞增殖指标MCM 蛋白家族(包括MCM 2~7),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们是细胞周期中启动DNA 复制的关键因子, 已被证明与许多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微小染色体支持蛋白2(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protein 2,MCM2)是6种微小染色体支持蛋白家族之一,它在哺乳动物的细胞复制中有许可证(licencing factor)作用,它是细胞DNA复制的必要成分,并限制每个细胞周期中DNA只能复制一次, MCM2与细胞复制叉(replicationforks)有关,其功能在复制过程中起DNA解螺旋作用,从而使DNA复制进行[1]。

本研究拟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MCM2在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研究其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的关系,研究 MCM2这一细胞增殖的特异性标记物与肺癌的肿瘤细胞增殖分裂过程的相关性,探讨抗MCM2抗体的使用是否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有价值,能否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同时为将来有针对性的抑制MCM2以求杀灭肿瘤细胞这一新的治疗方向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标本均来自2003年3月到2005年10月间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施行肺癌切除术的病例。72例均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平均65.3岁;组织学分型,腺癌46例,鳞癌23例,大细胞癌3例;病理分级,Ⅰ级2例,Ⅱ级29例,Ⅲ级41例;临床分期,Ⅰ期39例,Ⅱ期18例,Ⅲ期15例。全部病例均获病理确诊,且术前未行化疗或放疗。另取8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

1.2 主要试剂

抗MCM2p 抗体,为鼠抗人单克隆抗体原液(200μg/ml), Neomarkers公司产品。即用型第二代免疫组化广谱试剂盒,均为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产品。

1.3 MCM2的检测

均采用MaxVision快捷免疫组化染色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经预实验确定1∶200为MCM2p 一抗最佳稀释度,DAB显色,苏木素复染,中性树胶封片,用PBS 替代一抗作阴性对照。

1.4 结果判定

MCM2表达的阳性判断标准为细胞核染成棕黄色或棕褐色,而胞浆染成棕黄色可视为阳性。同时按以下方法计算MCM2的标记指数(labelling index, L I):低倍镜下选择5个阳性细胞最密集、背景最清晰区域,每个区域在高倍镜下计算100 个细胞中阳性细胞数,取5 个区域阳性细胞数的平均值作为其标记指数。

1.5 统计学处理

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MCM2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成对分组下的两种处理方法的比较,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进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的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统计均在计算机上使用SPSS 13.0进行。

2 结果

72例非小细胞肺癌均见MCM2表达,MCM2表达强弱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型相关,鳞癌MCM2表达标记指数中位数与腺癌及大细胞癌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MCM2表达强弱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分化越低, 表达越明显(P<0.01);MCM 2表达强弱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无关(P>0.05)。8例正常肺组织未见MCM2表达。MCM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见图1。

MCM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见表1。

3 讨论

肺癌是最常见和最难治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病死率很高,5年生存率仅为13%,其中50%~60%的患者不能手术。肺癌依其生物学特性分为二类,一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75%,另一类是小细胞肺癌,占25%。绝大部分NSCLC患者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大难题。因此人们积极寻找肺癌早期诊断的方法及手术、放疗、化疗以外的治疗肿瘤的新疗法,是目前肺癌及其他肿瘤研究的热点。

目前使用的增殖标记物如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ki-67,PCNA既可在细胞复制中表达,也可在细胞修复中表达,因此不具有细胞增殖的特异性;而ki-67在细胞增殖周期的G1期不表达,其对增殖细胞的阳性检测率大大降低。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MCM2是细胞周期阶段的特异性标志物,在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中均有表达,但在分化成熟的细胞及静止期(G0期)细胞中则不表达,因此,在增殖发育异常和突变的细胞中,MCM2可作为细胞增殖标记物来标记细胞所处的状态。鉴于MCM蛋白的下调引起人细胞增殖能力的丢失,因而,MCM蛋白作为检出“伴有生长潜能”的G1 期细胞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标记已被提出[1]。此外,抗MCM 抗体并不检测那些正经历DNA 修复的细胞,从而特异地标记细胞增殖。MCM蛋白表达的这一特性使其在病理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已应用于临床。

Semple等[2] 认为, 与PCNA 相比,MCM 在肿瘤上的应用更为广泛。Gonzalez 等[3] 发现,MCM2在乳腺癌的过表达比Ki67 更为明显,MCM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MCM2 是一个优于病理分级、分期和Ki67 的更为有力的预后指标。Rodins等[4]报道,MCM2与肾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 而与临床分期无关。Ramnath等[5]研究提示,MCM2表达标记指数小于25%的患者生存期限明显长于标记指数≥25%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独立预后指标。Jun Yang等[6]研究提示MCM2 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与以往研究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MCM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MCM2表达强弱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分化越低, 表达越明显;MCM2表达强弱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型相关,鳞癌与腺癌和大细胞癌相比高表达MCM2;MCM2表达强弱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无关。这说明作为细胞增殖相关因子(MCMS)之一的MCM2能很好地反映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MCM2的免疫反应性是否可预测治疗反应,有针对性地应用抗MCM2抗体是否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仍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 GOING J J,KEITH W N,NEILSON L,et al.A berrant expression of minichromosomemaintenance proteins 2 and 5, and Ki67 in dysplastic squamous oesophageal epithelium and Barrett's mucosa[J]. Gut,2002,50(3):373-377.

[2] SEMPLE J W,DUNCKER B P.ORC-associated replication factor asbiomarker for cancer[J]. Biotechnol A dv,2004,22(8):621-631.

[3] GONZALEZ M A,PINDER S E,CALLASY G,et al.Minichromosomemaintenance protein 2 is a strong independent prognostic marker in breast cancer[J]. J Clin Oncol,2003,21(23):4306-4313.

[4] RODINS K,CHEALEM,COLEMAN N,et al.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 2 expression in normal kidney and renal cell carcinomas: relationship to tumor dormancy and potential clinical utility[J]. Clin Cancer Res,2002,8(4):1075-1081.

[5] RAMNATH N,HERNANDEZ F J,TAN D F,et al.MCM2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J Clin Oncol,2001,19(22):4259-4266.

[6] JUN Y,RAMNATH N,MOYSICH K B,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MCM2, Ki-67 and gelsoli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BMC Cancer,2006,6:203.

非小细胞肺癌范文3

[论文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化疗。其中长春瑞滨3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2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21d为1个周期。并辅以琼沙奥、生脉注射液、肝泰乐等预防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及骨髓抑制。结果 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4例,稳定18例,进展8例,总有效率50%。初治组有效率为54.16%,复治组有效率为46.43%,两组间比较有效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其余不良反应均轻微可耐受。结论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毒性可以耐受。且已经用过一种或两种全身化疗方案的复发转移性患者是有效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而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数的80%~85%,其死亡率高达80%~90%。近几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呈上升的趋势,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正在逐年上升。肺癌确诊时约86%已处于中、晚期,化疗成为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近4年来我们应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6例,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均为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NSCLC,KPS评分≥7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年龄

1.2一般资料

本组2003年2月~2008年6月52例晚期NSCLC中,男40例,女12例;年龄30~75岁,平均54岁;病理分型为腺癌32例,鳞癌16例,腺鳞癌4例;TNM分期:III A期19例,III B期22例,IV期11例;初治24例,复治28例。

1.3治疗方法

先长春瑞滨30mg/m2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于短时间(6~10min)内经静脉输入,然后用250~500mL生理盐水冲洗静脉,第1、8天静脉滴注,30min内滴入,然后给予水化,4~6h后将DDP 20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滴入,连用5d,DDP滴入半小时后给予速尿20mg静注利尿。化疗前给予琼沙奥6mg静推预防消化道反应,化疗后给予生脉针静点、肝泰乐口服预防肝功能损害。化疗后48~72h监测血常规,21d为1个化疗周期,全部病例至少化疗3个周期。

1.4评价标准[1]

疗效评价按WHO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CR+PR为有效。不良反应按WHO标准分为0~IV度。

2结果

2.1疗效

52例患者均化疗3个周期以上,可评价疗效。全组CR 2例(3.84%),PR 24例(46.15%),SD 18例(34.61%),PD 8例(15.38%),CR+PR为26例,总有效率50%。初治组24例,其中CR 1例(4.16%),PR 12例(50.0%),SD 11例(45.83%),PD 2例(8.33%),有效率为54.16%(13/24);复治组28例中,CR 1例(3.57%),PR 12例(42.85%),SD 8例(28.57%),PD 5例(17.85%),有效率为46.42%(13/28)。中位缓解期7.5个月,中位生存期11.8个月。

2.2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其中白细胞减少39例占75%,Ⅲ度血小板减少2例占3.84%,未见IV度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13例占25%。神经毒性反应2例占3.84%,表现为四肢末梢麻木,但多在10~14d恢复。皮疹2例,脱发16例。

3讨论

3.1长春瑞滨与顺铂的药理作用

长春瑞滨为长春碱的半合成衍生物,作用机制为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微管聚合,从而使纺垂丝不能形成,细胞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M期细胞,此外,还以干扰蛋白质合成和RNA多聚酶,对G1期细胞也有作用[1]。顺铂为二价铂同两个氯原子和两个氨基结合成的金属配合物。进入人体后,先将所含氯解离,然后与DNA链上的碱基形成交叉连接,从而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具有抗瘤谱广、对乏氧肿瘤细胞有效的特点[2]。长春瑞滨适合于与破坏DNA的药物顺铂联合使用[3]。长春瑞滨静脉给药后,终末相平均半衰期为40h,入血后,肝脏浓度最高,肺其次。肺中含量比其他长春碱类药物高,因此长春瑞滨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其他长春碱类药物。

3.2疗效分析

长春瑞滨单药化疗治疗NSCLC有效率达31%,顺铂是公认的治疗NSCLC基础化疗药物之一,单药治疗NSCLC有效率为16%,DDP与NVB有明显的协同作用[3],张相茹等[4]以同样方法治疗42例,有效率为47.6%,中位生存期8.5个月,本组中位生存期11.8个月,与之相比,有所提高。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NVB可在肺内呈持续性升高[5],国内外研究报道[6-10],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率为33%~57%。本组采用NVB+DDP治疗52例晚期NSCLC患者,可评价例数52例,总有效率50%,其中初治病例为54.16%、复治病例为46.42%,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着性,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由于本组例数较少,对于疗效的判定还有待于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继续观察。

3.3毒副作用

本方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发生率75%,其中Ⅲ~Ⅳ度3.84%,用粒生素治疗后均可恢复。神经炎发生率3.84,比文献报道[3,5,6]的16.3%~89.6%明显减少。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的不良反应轻微,大多无需特殊处理。全组仅2例出现1周期Ⅲ度血小板下降,占化疗周期的3.84%,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32.7%(血红蛋白、白细胞下降也有明显差异)[4]。恶心、呕吐较轻,无Ⅲ度以上病例,可能与采用顺铂小剂量5天方案有关。而2例过敏反应,仅表现为皮疹,为首次应用长春瑞滨后10h内发生,经抗过敏治疗皮疹消失,再次使用长春瑞滨时先抗过敏处理,未再出现皮疹。这提示皮疹仅是长春瑞滨引起的一过性过敏反应,不影响继续用药。

总之,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无论初治还是复治,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且具有可逆性,是目前值得推广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案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红兵,张敬川,朱正秋,等. 国产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6,26(3):18-20.

[2] 杨宝峰,苏定冯. 药理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6-479.

[3] Masutani M,Akusawa H,Kadota A,et al. A phase Ⅲ randomized Trial of cisplatin plus vindesine plus mitomycin C versus cisplatin plus vindesine plus ifosfamide for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Respisology,1996,1(1):49-54.

[4] 张湘茹,孙燕,孔维红,等. 去甲长春花碱加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2例[J].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1):60-62.

[5] 潘启超. 长春碱类的新进展-失碳长春碱[J]. 癌症,1996,15(3):228 -231.

[6] 孙晓峰,吴罕莉,冯继锋. NVB-DDP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J]. 肿瘤防治研究,1997,24(6):385-387.

[7] 姚文秀,王更利,杨多涛,等. 异长春花碱,顺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7例近期疗效观察[J]. 中国肺癌杂志,2001,4(1):75-76.

[8] 于晓旻. 放化疗与热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5):85.

[9] 徐姝丽,金春梅,费日杰. 多帕菲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9):74.

非小细胞肺癌范文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7岁,职工。因“确诊肺腺癌11个月余,活动后气促伴咳嗽10 d”,于2011年12 月15 日入院。无吸烟史。11个月前胸部CT 示: 右上肺肿物,纵隔淋巴肿大,纤维支气管镜检病理报告: 低分化腺癌。诊断为右上肺腺癌,伴右锁骨上、纵隔淋巴结和胸膜转移,Ⅳ期。先后给予培美曲塞+顺铂4 周期化疗,颈胸部放疗1周期后,肿瘤部分缓解,3个月前,颈部、胸部CT检查颈部淋巴结肿大,右上肺肿物病灶扩大,考虑右肺腺癌复发,再次给予培美曲塞+顺铂2 周期化疗,病灶无改变,且患者不能耐受继续化疗,改服吉非替尼250 mg/d。服用吉非替尼10 d 后,出现呼吸困难伴咳嗽,复查胸部CT 示: 双肺呈间质性炎症样改变,右肺病灶增大,血气分析: pH 值7.37,p(CO2)37 mm Hg,p(O2)51 mm Hg,HCO3-25 mmol/L。考虑为吉非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炎并呼吸衰竭,遂停用吉非替尼并给予甲基强的松龙80 mg 静脉滴注及乙酰半胱胺酸口服、吸氧等治疗,3 d后,患者憋气减轻,改甲基强的松龙80 mg静脉滴注为强的松30 mg口服,1个月后,复查胸部CT 示: 双肺呈间质性炎症样改变较前明显吸收。

2 讨论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也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85% 为非小细胞肺癌,且大多数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已发生转移。吉非替尼是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与EGFR 酪氨酸激酶结合,抑制其活性,进而阻断EGFR 介导的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2]。目前吉非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全球的肯定, 而且其安全性高, 常见的不良反应轻微, 有皮疹、腹泻、恶心和呕吐, 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 甚至可以导致患者死亡, 但发生率低, 为1%~3.5%, 而男性、吸烟史、先前接受过胸部放射治疗, 合并肺部其他基础疾病, 尤其是肺纤维化以及全身状况较差是吉非替尼并发间质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3,4]。2003 年日本学者Okamoto 等[5]首次报道了使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 患者并发间质性肺炎,其发生率为1.7%,其中1/3 致死。

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确诊时已是晚期肺癌, 支气管镜检见腺癌细胞, 曾行化疗及胸部放疗, 既往无吸烟史,口服吉非替尼10 d后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部CT示双肺间质性改变,应用激素后改善,考虑为吉非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炎并呼吸衰竭,可除外肿瘤进展及其他感染。吉非替尼导致间质性肺炎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为药物直接在肺内代谢造成肺毒性损害,也可能为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总之,对接受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患者,医师要增强对间质性肺炎这一毒副反应的认识,提高警惕,加强对患者呼吸症状的观察,并告知患者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应及时就诊,并进行胸部CT、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等相关检查,以利于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确诊后须立即停用吉非替尼,及时、足量使用激素及氧疗等对症治疗,必要时进行呼吸支持,对改善患者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参 考 文 献

[1] 蒋敏,钱晓萍,刘宝瑞.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现代肿瘤医学,2009,17(10): 2026-2029.

[2] Von Pawel J. Gefitinib(Iressa,ZD 1839): a novel targeted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solid tumors. Bull Cancer,2004,91(5): E70 -76.

[3] Ando M, Okamo to I, Yamamoto N, et al. Predictiv e factors for interstit ial lung disease, antitumor response, andsurv ival in no 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 ithg efitinib. J Clin Onco l, 2006, 24(16): 2549- 2556.

非小细胞肺癌范文5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长春瑞滨; 顺铂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而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数的80%~85%,其死亡率高达80%~90%。近几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呈上升的趋势,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正在逐年上升。肺癌确诊时约86%已处于中、晚期,化疗成为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近4年来我们应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6例,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均为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NSCLC,KPS评分≥7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年龄<75岁,无化疗禁忌。 

    1.2一般资料 

    本组2003年2月~2008年6月52例晚期NSCLC中,男40例,女12例;年龄30~75岁,平均54岁;病理分型为腺癌32例,鳞癌16例,腺鳞癌4例;TNM分期:III A期19例,III B期22例,IV期11例;初治24例,复治28例。 

    1.3治疗方法 

    先长春瑞滨30mg/m2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于短时间(6~10min)内经静脉输入,然后用250~500mL生理盐水冲洗静脉,第1、8天静脉滴注,30min内滴入,然后给予水化,4~6h后将DDP 20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滴入,连用5d,DDP滴入半小时后给予速尿20mg静注利尿。化疗前给予琼沙奥6mg静推预防消化道反应,化疗后给予生脉针静点、肝泰乐口服预防肝功能损害。化疗后48~72h监测血常规,21d为1个化疗周期,全部病例至少化疗3个周期。 

    1.4评价标准[1] 

    疗效评价按WHO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CR+PR为有效。不良反应按WHO标准分为0~IV度。 

    2结果 

    2.1疗效 

    52例患者均化疗3个周期以上,可评价疗效。全组CR 2例(3.84%),PR 24例(46.15%),SD 18例(34.61%),PD 8例(15.38%),CR+PR为26例,总有效率50%。初治组24例,其中CR 1例(4.16%),PR 12例(50.0%),SD 11例(45.83%),PD 2例(8.33%),有效率为54.16%(13/24);复治组28例中,CR 1例(3.57%),PR 12例(42.85%),SD 8例(28.57%),PD 5例(17.85%),有效率为46.42%(13/28)。中位缓解期7.5个月,中位生存期11.8个月。 

    2.2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其中白细胞减少39例占75%,Ⅲ度血小板减少2例占3.84%,未见IV度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13例占25%。神经毒性反应2例占3.84%,表现为四肢末梢麻木

[1] [2] [3] 

,但多在~d恢复。皮疹例,脱发例。

    讨论 

    .长春瑞滨与顺铂的药理作用 

    长春瑞滨为长春碱的半合成衍生物,作用机制为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微管聚合,从而使纺垂丝不能形成,细胞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M期细胞,此外,还以干扰蛋白质合成和RNA多聚酶,对G期细胞也有作用。顺铂为二价铂同两个氯原子和两个氨基结合成的金属配合物。进入人体后,先将所含氯解离,然后与DNA链上的碱基形成交叉连接,从而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具有抗瘤谱广、对乏氧肿瘤细胞有效的特点。长春瑞滨适合于与破坏DNA的药物顺铂联合使用。长春瑞滨静脉给药后,终末相平均半衰期为h,入血后,肝脏浓度最高,肺其次。肺中含量比其他长春碱类药物高,因此长春瑞滨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其他长春碱类药物。

 .疗效分析 

    长春瑞滨单药化疗治疗NSCLC有效率达%,顺铂是公认的治疗NSCLC基础化疗药物之一,单药治疗NSCLC有效率为%,DDP与NVB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张相茹等以同样方法治疗例,有效率为.%,中位生存期.个月,本组中位生存期.个月,与之相比,有所提高。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NVB可在肺内呈持续性升高,国内外研究报道[-],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率为%~%。本组采用NVBDDP治疗例晚期NSCLC患者,可评价例数例,总有效率%,其中初治病例为.%、复治病例为.%,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着性,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由于本组例数较少,对于疗效的判定还有待于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继续观察。 

    .毒副作用 

    本方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其中Ⅲ~Ⅳ度.%,用粒生素治疗后均可恢复。神经炎发生率.,比文献报道[,,]的.%~.%明显减少。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的不良反应轻微,大多无需特殊处理。全组仅例出现周期Ⅲ度血小板下降,占化疗周期的.%,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血红蛋白、白细胞下降也有明显差异)。恶心、呕吐较轻,无Ⅲ度以上病例,可能与采用顺铂小剂量天方案有关。而例过敏反应,仅表现为皮疹,为首次应用长春瑞滨后h内发生,经抗过敏治疗皮疹消失,再次使用长春瑞滨时先抗过敏处理,未再出现皮疹。这提示皮疹仅是长春瑞滨引起的一过性过敏反应,不影响继续用药。 

非小细胞肺癌范文6

未完全切除局部晚期NSCLC的新辅助化疗

对于ⅢA局部晚期NSCLC,新辅助化疗具有重要意义,新辅助化疗源于以下观点[1]:①新辅助治疗减少原发肿瘤的肿瘤负荷。②能够控制局部治疗不能控制的病灶。③减少耐药癌细胞的数量,减少手术中血性播散和局部种植的发生率。④减少术后潜在转移灶的发生率。⑤新辅助治疗的效果可以通过手术从病理上得到验证,并能对随后的治疗提供指导。⑥新辅助治疗有效的病例,其病灶缩小,在手术中可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肺组织,新辅助化疗一般术前行2~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在具体应用上仍有可改进之处。如化疗方案、剂量组合、最佳人群等。目前所报告采用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是基于以前MVP、NP、MNP等方案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而近年来的新方案如TP(紫杉类)、GP(健择)等,在新辅助化疗中的地位在逐步得到认可。

未完全切除局部晚期NSCLC的辅助化疗

未完全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治疗,建议如能行再次手术者可采用手术切除,不具备手术条件者应首先给予局部放疗或支气管腔内后装置放疗结合体外放疗,然后再辅以全身化疗,术后首先采用放疗或化疗一个疗程后即开始给予早期放疗,而后辅以化疗,以4~6个疗程为宜。

局部晚期NSCLC临床确诊时多数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对化疗原发或继发耐药,其预后一直不理想。这组患者是肺癌多学科治疗中最为复杂,治疗方案最多也是最具争议的一组。NSCLC术后辅助化疗是否改善生存仍争议不断,但是,几年来新药(吉西他滨、泰素、泰索帝、伊立替康、长春瑞滨等)组成的“第三代”含铂类肺癌化疗方案已经确定能改善进展期NSCLC的一些生存指标,但是至今还没有给出一个最优的方案。目前,已有多个随机对照研究证明上述新药+铂类化合物的化疗方案优于其他含铂类的方案,有效率在30%~40%,1年生存率40%左右。因此,含铂类方案连续治疗4~6周期成为晚期NSCLC一线治疗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

近年来,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引起人们关注,靶向治疗为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带来了希望。吉非替尼(Gefitinib,ZD1839,Iressa)是一种能口服的小分子苯胺喹唑林类化合物[2~4],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高度靶向性。杨鹭等使用吉非替尼(易瑞沙)治疗9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该组研究认定91例晚期NSCLC治疗后CR为0,PR20.9%,疾病控制率(CR+PR+SD)63.7%、该研究还认为吉非替尼对经过反复多次治疗的晚期难治性NSCLC患者,有改善症状,增加疗效及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研究显示,非吸烟者、女性、腺癌尤其是细支气管肺泡癌、东方人的患者使用Iressa治疗效果好。目前,在尚无预测Iressa敏感性有效手段的前提下,以上临床特征无疑是预测Iressa疗效的初步手段。

肿瘤血管抑制剂(VEGF)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治疗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肿瘤相关性出血;厄勒替尼(Erlotinib,Tarceva)是一种有效的、可逆的、选择性的HER1/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者认为Tarceva同Iressa类似,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间质性肺炎。不可否认,靶向治疗将成为本世纪肿瘤治疗最具潜力、最有希望带来突破的新疗法。

中药干预治疗晚期NSCLC

在我国中医药已成为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并有相当部分患者要求接受单纯中医药治疗。林红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NSCLC 199例[6],对照组215例,中药组采用华蟾素注射液,20ml/日,28天/周期,榄香烯注射液,600mg/日,28天/周期康莱特注射液,100ml/日,28天/周期,间歇期予以中医辨证汤剂。中位生存期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12.03个月,疗效最好;西医治疗组8.46个月。研究显示,中药对化疗有显著减毒作用,是肿瘤患者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用药。中药治疗能够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症状,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确实能够起到治疗和辅助作用。

其他治疗

肺癌的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治疗、光动力学治疗、基因治疗、支持治疗等,虽然这些治疗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上说,疗效仍不尽人意,目前还不能同上述治疗相提并论,有些方法还在研究开发中。但它们也应该成为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将来攻克肺癌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韩宝惠.肺癌内科治疗新进展.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2005:34-40.

2 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86-602.

3 路舜.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2005:57-61.

4 Mendelsohn J,Baselga J.Status of epidermal growty factor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the biology and treatment of cancer.J Clin Oncol,2003,21(14):2787-2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