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歌曲歌词范例6篇

周杰伦歌曲歌词

周杰伦歌曲歌词范文1

关键词:周杰伦;“中国风”;民族音乐元素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118-02

一、周杰伦与“中国风”音乐作品

周杰伦,1979年出生于中国台北,著名歌手,词曲作家,也是四届世界音乐大奖最畅销亚洲艺人。作为“中国流行音乐创作第一人”,他引领了中国流行乐坛的发展潮流,他的“中国风”音乐作品的创作,吸引了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笔者搜集到周杰伦的200多首音乐作品,前期做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和研究,对其中具有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作品颇感兴趣,如《苏三说》、《娘子》、《东风破》、《本草纲目》、《台》、《青花瓷》、《发如雪》、《千里之外》等。

周杰伦音乐的“中国风”涵义有不少专家学者已在专著和文章中多次提到,如黄晓亮在《中国风音乐史》中道“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费树发在《古情今韵――周杰伦的“中国风”》一文中,从古情(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与今韵(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周杰伦的“中国风”。郭亚琼在《从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浅析周杰伦“中国风”音乐作品》一文中则从从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行为、形态、意识三个方面来剖析周杰伦的中国风音乐作品。

我们在对周杰伦音乐作品进行理论建构之前,是否应该关注关注周杰伦的音乐本体,对他使用的音乐材料和创作技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呢?

二、“中国风”作品举例分析

周杰伦在流行音乐中加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创作方式,逐渐为当今中国流行乐坛所推崇。提到周杰伦音乐作品的“中国风”,应该关注他作品中使用的音乐材料和创作技法。浏览周杰伦中国风作品,除了西方音乐元素和其他流行音乐元素的使用外,作品中的“中国风”首先体现在对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借鉴和改编上,如大多数歌词取自古代诗词歌赋和历史传说等。旋律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在副歌中经常加入流行民歌素材,配器时中西合璧,打破中外乐器组合的界限等。

(一)歌词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周杰伦的中国风作品中,无处不刻着古代诗词歌赋、神化传说等传统文化的印记。他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巧妙结合,创作出《青花瓷》、《东风破》、《龙拳》、《双截棍》、《四面楚歌》、《霍元甲》、《黄金甲》、《兰亭序》等具有浓郁历史文化底蕴的歌曲。从如下两首“东风破”――苏轼与周杰伦版的稍加对照,便可窥出端倪。

例1: 东风破 苏轼 东风破 方文山 周杰伦

一盏离愁 孤单窗前自鬓头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奄奄门后 人未走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月圆寂寞 旧地重游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泪 烛火空留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君去后 酒暖思谁瘦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 三春如梦向谁偷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花开却错 谁家琵琶东风破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岁月流离 不解时候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仍记总角幼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琴幽幽 人幽幽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琵琶一曲东风破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篱笆古道曾走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荒烟漫草年头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分飞后 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二)戏曲素材的借鉴

周杰伦在作品也大胆借鉴了中国戏曲音乐元素,可以看出他对中国的国剧――京剧情有独钟,如歌曲《刀马旦》、《苏三起解》等。

刀马旦是京剧里“旦”角之一,要求演员能文能武,唱、念、做、打并重。周杰伦担任这首歌曲的作曲和RAP,整首作品在节奏活泼的RAP衬托下,“耍花枪比谁都漂亮……”多次反复,全曲好似脱离了传统戏曲的禁锢,向世人展示了一位威风凛凛的时尚刀马旦形象。

词作者不仅歌词借用了古代典故,连歌曲中段的旋律都直接照抄《苏三起解》这一唱段,并加入RAP说唱,再加上钢琴与吉它的配器效果。这种“土洋结合”的戏曲与流行音乐曲调的直接碰撞,怎么能不迸发出新鲜的“中国风”火花?

例2: 歌曲《苏三起解》中段

(三)民歌素材的渗透

除戏曲元素的借鉴外,周杰伦的音乐创作中还穿插了民间歌曲素材。比如多次邀请国内著名民歌手宋祖英等加入他的音乐作品,演绎出民歌与流行音乐并存的别样情调,如《本草纲目》歌曲副歌部分就是宋祖英版的《辣妹子》唱段。

(四)配器手法中西合璧

周杰伦配器手法的纯熟与创新,在他的很多歌曲配器中都有不错的音响表现。如《台》这首几乎家喻户晓的歌曲中,加入了大提琴、萨克斯、钢琴、吉它、古筝、琵琶等中西方乐器,浓郁且独具中国特色的音响效果,给广大听众留下了久久难忘的印象。

三、周杰伦作品研究现状与展望

周杰伦作品备受关注,国外对周杰伦作品的关注大多体现于新闻、评论等,国内关注周杰伦作品的专家、学者颇多,但对其作品的研究较少关注音乐本体,对作品的创作技法的研究极少,对传统音乐素材的专门描述也较少,在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大背景下,探究流行音乐中的传统音乐元素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这将引领更多的80、90后的,热爱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的音乐爱好者和音乐工作者们,投入到“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创作和理论研究中来。

参考文献:

[1] 黄晓亮.中国风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社,2002.

[2] 阿Jay.周杰伦成长密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

社,2007.

[3] 蔡文萍.浅谈周杰伦“中国风”歌曲的教育意义[J].大

众文艺,2009(11).

[4] 张平丽.音乐视频中意义的多模态构建――以周杰伦

的稻香为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6).

[5] 郭亚琼.从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浅析周杰伦“中国

风”音乐作品[J].大众文艺,2011(23).

[6] 费树发.古情今韵――周杰伦的“中国风”[J].大舞

台,2012(5).

[7] 现代流行音乐中的古典浪漫元素――以周杰伦的音

乐为例[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2).

周杰伦歌曲歌词范文2

摘要周杰伦歌曲中对于传统诗词的效仿,与传统民间曲调相融相生的演唱方法,有助于提升流行歌曲的文化层次和丰富内涵,引领大家欣赏美轮美奂的流行音乐作品,体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韵味。

关键词:周杰伦 流行歌曲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当人们极力在自己的作品中贴上洋人标签的年代里,周杰伦却游移在这种主流之外,以一曲曲对中国文化自觉回归的温婉之曲,把一股清新之风吹向中国歌坛,使得他在中国歌坛上占尽了风头。孟建安在《得体性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文中指出:“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得一些普通的东西、景物携带上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它们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组合成了特定的意象,成了汉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周杰伦的不少作品中就充斥着这种传统文化,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周杰伦的不少歌曲浸润了这种“中国文化气息”。

一 传统诗词意象的效仿

马克思(Karl Max)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也就是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相因相袭的独特的事物,在千百万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大浪淘沙仍不失本民族之真味。这些独特的事物在传统文化的书写中,以意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意象有的是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相联系的,如节日、习俗、饮食、武术等;有的意象是因文学的重复使用而具有了某种约定俗成的文化内涵,如服装、建筑、书法、乐器、景观等。它们的文化内涵虽然各异,但却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系统”。加达默尔说:“在一个特定的语言和文化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人看世界,其方法是不同的。”这些看似风格各异的意象系统,在历史的长河中久经磨洗,积淀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这种心理又无孔不入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念、审美情操、思想情感甚至于风俗习惯。在周杰的伦的歌曲中,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意象系统是很普遍的。比如那些被文化墨客歌女名伶书写吟唱的“月色、阁楼、风雨、朱窗、落花、军旅、痴妇等,这些意象在唐诗宋词中也很普遍,而同样在周杰伦的歌曲中出现,当然不能看作是巧合。比如《双节棍》中带有中国传统武术字眼的“铁沙掌”、“杨家枪”、“呼吸吐纳心自在”、“气沉丹田手心开”、“日行千里系沙袋”、“太极风生水起”、“飞檐走壁”、“嵩山少林跟武当”等意象,唱出来的武术味道可以说是周杰伦歌曲中的独创,唇齿翕张间武术的一招一式如在喉舌之畔;还有在《青花瓷》中出现的如“老街坊”、“弄堂”、“白墙黑瓦”、“江南小镇”等意象,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常见风情意象;而那些吞吐在歌曲《东风破》中的“篱笆外”、“古道边”、“琵琶”、“夜半烛火”、“漂泊”、“浪迹”同样与唐诗宋词中的游子思妇的意象如出一辙;另外在《青花瓷》中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书法绘画意象“汉隶”、“楷书”、“素胚”、“勾勒”、“笔锋浓转淡”、“釉色渲染仕女图”等等,这些意象在周杰伦的歌曲中反复出现,恰好给人们以尽歌尽舞般的创造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正如1994年1月24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提到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周杰伦的歌曲同样也传达出了这样一种文化教育意味,正所谓“寓教于乐”也可以说就在于此吧。

如果说仿用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常见意象,只能算作是周杰伦借歌声向中国传统文化抛出的一块砖的话,那么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中干脆直截了当地选用或重组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来连缀意象,营造古典文学的氛围就可谓是“引玉”了。周杰伦中国风歌曲的歌词把前人现成的语句重新组合或提炼,利用一些修辞技巧转化为符合他的歌曲表情达意的种种独特意象。《娘子》中的“娘子,折一枝杨柳,你在那里,在小村外的溪边河口默默等著我”颇具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离别忧伤之味,而该歌中的“景色入秋,漫天黄沙凉过,塞北的客栈人多,牧草有没有,我马儿有些瘦”又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同韵味。如“明月”这一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也在周杰伦的歌曲中用来营造那种氛围。如在《发如雪》中的“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虽有别于古诗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之清冷孤寂,又异于“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之惆怅凄怜,但却不失为营造意境表达歌情曲意最佳选择。同样,在该歌曲中,“你发如雪,纷飞了眼泪,我等待苍老了谁?”中的“发如雪”即是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又是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两诗句中同一意象的化用。《菊花台》中“花已向晚,漂落了灿烂,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就引用了李商隐的《登乐游原》诗:“向晚意不适,驱车向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境,这里是用向晚的夕阳之景喻凋零死亡的花,正与后面的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相呼应。该歌曲中引用古典诗词意境的还有“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即具有唐代罗隐的《桃花》:“旧日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的意境之美,同时也离不开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思,还脱不了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中的离人之伤。如此歌唱着实让今人感受了一下古风古韵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从《娘子》到《东风破》再到《发如雪》、《菊花台》,周杰伦专辑中的歌词较为完美地体现了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融合”。如家喻户晓的《青花瓷》,整首歌词总共二百多句,清雅悠长,灵动含蓄。此词不但唱出了青花瓷制作过程,而且还还很巧妙地转到对初妆待嫁的你的思念之情上去。从中国的陶瓷工艺到书法绘画,这一连串的意象描摩,使得这首歌包含着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味道。也正是在这首流行音乐的背后,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词者与歌者那种浓得化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青花瓷》的成功为中国流行乐坛做了一个证明,即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这种古今水乳交融。

二 与传统曲调相融相生的演唱风格

在歌曲的演唱中,尤其是上文提到的一些著名曲目的演唱中,周杰伦将自己原有的唱法与中国戏曲的唱腔结合起来,使得他的声线与音乐的总体风格有机的相融相合。对于主歌部分的演唱,周杰伦有自己的处理方法。因为他的“御用词人”方文山的神来之笔,使得周杰伦的歌曲中的歌词明显地重文言表达,这似乎也是作者有意向传统文化靠拢的一个不自觉的选择。

周杰伦在歌唱时“咬文嚼字”要尽量到位,行腔上要尽量清楚明确。而对于副歌部分的演唱,周杰伦很会调动情绪,跟着感觉走,他巧妙地运用空灵缥缈的略带假声的演唱方法,使得副歌部分的中心句意境也照样如主歌一样牵动人心,打动人。如在《东风破》中,他尽量模仿着人、西湖、江南的妩媚柔美,甚至还使出了他的不常用的看家本领即中国调式,尤其在旋律la si la so的演唱中,还故意把把乐句落在so上,以利于他出其不意地突破常规,在流行歌曲中打出中国古曲常常表现出来的那种跳跃感,古韵十足,琵琶与二胡交替滚动起舞,加之竖琴等柔和乐器也参与其中,《东风破》中阴声韵o、ou交替反复,以流畅的律动带动了节奏。同时,由于阴声韵发音可以延长,在延长的过程中还可以有高低起伏的变化,因而也就营造出了柔美纤长的意味。

如果说《东风破》和《发如雪》总体上给人的印象还有些粗糙的话,那么真正称得上是周杰伦的天籁之音的歌曲莫过于《青花瓷》了。这首歌把声乐的所有元素如词曲乐器演奏等,都集中起来共同营造了一种流行与古典相融合的神韵。整首歌采用的是五声音阶调式,中国民族调式中常见的三音组旋律,使得这首歌洋溢着中国音乐中所特有的文雅、朴素、含蓄之境。其中歌曲的主体部分用回旋下行的五声音阶来表达乐曲的主题,并由此奠定歌曲的基调。而歌曲的高潮出现在副歌部分,同样也运用下行的五音阶来表现,但明显地与主体部分的唱法发生变化,加入了高昂的情绪与宫调式的大气,在最高潮的部分还细致地处理成上行小二度移调,并在宫调音上结束。《青花瓷》仿佛是微风中静静流淌过青石的山泉溪涧,清澈澄亮,曲折婉转。为了使得这首歌曲更加具有民族文化风格,在器乐的使用方面也很考究。如在主歌部分就没有过多使用乐器伴奏,用意不言而喻,旨在突出音乐旋律本身的那种清新古朴与典雅。而在副歌部分同,包括前面的引子,都大量使用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乐器,如响板、琵琶、笛子等,这样就更加重了歌曲所要传达的民族风格,无论是在副歌部分的伴奏中,还是中间甚至尾声中,都有充分而精心的做了处理,或合声乐器增多烘托歌曲的情绪变化,或民族乐器成主角突出歌曲的亮点,或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既放又收,余味无穷。可以说,《青花瓷》的整体意境的营造远远超越了方文山过去所有的“中国风”歌曲,歌声飘过,听者却无法从那挥之不去的古典神韵里回过神来。

一般来说,歌词创作有一个最基本的套路是先有曲子,然后据曲填词。比如《东风破》曲风就非常地柔婉轻巧,不过分煽情,顺其自然娓娓唱来。在温婉徐徐的节奏中融入古筝小曲,古典韵律的温婉忧伤呼之欲出:“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当然,正因为对编曲的精准把握,使得方文山成为周杰伦的“御用词人”。在《东风破》这首歌里,不但是歌词入古韵,曲风也占尽了复古的风头,编曲也以古乐器琵琶、二胡的唯美相合,浅吟低唱。如丝如缕的琴音,似怨似哀的低语,把听者的灵魂送到了马致远的《秋思》里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里,沉沉入坠。由此不难领会这支流行歌曲里面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成分,挥之不去,萦绕心头。

毋庸置疑,在当今的中国歌坛,周杰伦似乎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周杰伦歌曲中的传统文化因子,既增强了歌词的历史沦桑感和厚重感,又提升了欣赏者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为可贵的是,他能对那些酷爱流行歌曲的当代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进行了民族教育,其价值与影响可谓深远。周杰伦唱的“中国风”,比其他歌手更能感染青年一代,同时也让这些历史文化知识比较薄弱的现代青年人去喜欢中国古典文化,在流行音乐中去深深领悟水墨画一般的悠远意境。这还让我想起了当下最为流行的法国外长的那句话:“在中国能够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之前,是不会成为真正的大国的”。这是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论断。历史上任何一个世界强国,无不是在输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之后才成为世界强国的。而我们所谓的“自己的价值观念”,绝不是那种抛开本民族文化特征,全盘西化的观念,而是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这块土壤之上的价值观念。周杰伦正是用他的歌,传达出了中国人为之自豪的价值观念,当我们一起唱响他的歌,一起回味他的歌时,也是我们真诚地沉下浮躁的心灵,弘扬民族自豪感,彰显民族灵魂之时。

参考文献:

[1] 李名方:《得体修辞学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 陈炯:《中国文化修辞学》,江苏古藉出版社,2001年版。

周杰伦歌曲歌词范文3

职高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当教师带着精心准备的教案,在讲台上认真讲解时,下面的学生却昏昏欲睡,但当无意中提到某个明星,聊到某首流行歌曲时,学生们就像被注射了一针强心剂,随即睁大了他们刚刚还惺忪的睡眼。

其实,这并不奇怪,90后是在流行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更多地受到了流行文化的影响,流行文化已成为他们心灵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在众多流行现象中,学生接触面最广也最受影响的莫过于流行音乐——已成为学生耳熟能详的话语符号和随时翻阅的“青春宝典”——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尤其是对语文学习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对此,语文教师应因势利导,让流行音乐与职高语文巧妙“联姻”,利用现代化手段将优秀的流行文化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最终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

为此,笔者曾做过一个问卷调查,调查数据表明,在诸多歌星中最受学生喜爱的是周杰伦,他的歌在学生中传唱度也最高。2005年周杰伦的《蜗牛》因其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而入选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的100首爱国歌曲。2006年《听妈妈的话》入选台湾地区教材。无独有偶,2008年武汉市常青一中曾在一次校内月考中要求学生默写周杰伦的新专辑中歌曲《青花瓷》的歌词。

周杰伦从出道以来共出了十几张专辑,将近300首歌曲,涵盖了励志、爱国、思乡、爱情、友情、亲情等各种情感领域,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他的歌词带有浓郁的中国风,典雅精致,将古典味道进行了成功的现代转化,是古典美与现代美,生活美与情感美,音乐美与意境美的融合。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从周杰伦的歌曲中发现语文,挖掘语文的美,提高审美能力,不是更能让他们深切体会到“生活的外延即语文的外延”的真谛吗?基于此,笔者在搜集整理周杰伦的歌曲的基础上,将它与职高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形成一个专题教学版块,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利用周杰伦歌词激发学生学习鉴赏古典文学的兴趣

职高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大量的古典文学:诗经、楚辞、汉乐府、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也有群众歌曲、民歌歌词等。而周杰伦的御用词人方文山,这位被称为鬼才的优秀作词家,最擅长穿越历史时空用文字诠释自己的还有周杰伦的音乐理念,他的笔下有遗失的文明,有远古的战场,还有那唐宋甚至是元明清的岁月,有天净沙秋思般意境的少年初恋,也有旧社会地位差距造就的畸形爱情。他的歌词亦诗亦词,亦古亦今,在他的笔下,歌词不再是单纯的流行文化,而成为一种可能酵生多种文化想象的文学现象。他的风格独树一帜,使得周杰伦的音乐在同类作品中更加唯美浪漫,境界更胜人一筹。这里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如果他的歌曲能运用得当的话,就会对古典文学的教学起到优化作用。所以,笔者在实践时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操作方法。

(一)直接将歌词作为教学内容进行鉴赏训练

作为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手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话,就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周杰伦的歌曲流行的时候,我专门设计了一节欣赏课,教学内容就是周杰伦的《东风破》,以下是部分课堂实录:

问题:哪一个字或哪一句让你感触最深,找出来并说明理由。生1:最巧妙的那一句是“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它巧妙在不用“酒”来搭配“一壶”,却让我们更深刻感受到了游子漂泊异地的孤寂。生2:词人巧妙地用“离愁”来替代“灯”与“一盏”搭配,说到“灯”让我联想到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无眠,联想到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渴盼。生3:最特别的那个字是“瘦”,特别是在与“思念”搭配在一起。说到“瘦”字,让我联想到李清照的名句“人比黄花瘦”。生4:还有在“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中,最形象的那个字是“偷”,它形象在将一去不复返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具体化了。说到这个“偷”字,让我联想到朱自清《匆匆》里的一句话——“是谁偷了它吧”,说的也是时光的流逝。通过对流行音乐中优秀歌词的鉴赏,学生经受了文学经典的洗礼,逐步加深了对古典诗词的感情,开阔了胸襟,拓宽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提高了鉴赏能力。另外,像《青花瓷》、《千里之外》、《兰亭序》等歌词都具有极高的文学鉴赏价值,我们都将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一一品评。

(二)利用歌曲创设教学情境辅助课堂教学

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播放周杰伦的《将军》,让学生在豪放大气的旋律中去感受词人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深沉思考;学习柳永的《雨霖铃》一词时,可以播放《千里之外》这首歌,让学生在婉转流长的音乐氛围中自然感悟恋人依依惜别时的缠绵悱恻,凄切动人;在学习《琵琶行(并序)》时,可以播放他的《兰亭序》,让学生在侠骨柔情、余音袅袅的旋律中体验那段千古绝唱。

二、利用周杰伦歌曲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

语文是一门“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学科,具有很鲜明的形象性和情感性。所以,在语文课上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学知识,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的素养。而从职高生的生源状况来看,尤其需要对其进行思想情感和道德情操方面的教育。正是因为流行歌曲是学生熟悉、容易被接受的载体,选择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敬业奋斗教育,爱心、亲情等情感教育,比选用革命歌曲和空洞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像周杰伦的《龙拳》,比一味歌颂爱国的歌曲更加深入人心,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再比如让学生欣赏《听妈妈的话》、《外婆》这些歌曲,用生动的例子来教育学生,让我们的学生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会关爱父母,体贴长辈,进而关爱身边其他的人。再比如《蜗牛》这首歌曲脍炙人口,甚至还入选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的100首爱国歌曲,是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极好素材。而在以环保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中,我们将周杰伦的《梯田》这首歌一直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而歌词中的这几句:“中学时期家乡的一片片梯田,是我看过最美的绿地,于是也因此让我得了最佳摄影。而如今,森林绿地都已成纪录片,闻不到绿意盎然……”更是作为活动主题词写在黑板的醒目位置,学生们趣意盎然,活动参与度达到最高点,而最后的教育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三、利用周杰伦歌词进行基础知识教学

语文中的语法基础知识,由于其概念单一,理论性较强,而职高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全面,得不到落实与深化,因此更加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浅出的辅导。我们可以利用周杰伦歌曲中大量的歌词资源来进行语言知识教学。我们都知道,有很多歌词优美形象,委婉动人,一首歌就是一首诗。唱这样的歌曲,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既而学习它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不仅如此,还可以从中学习一些语法知识。如《七里香》的歌词:那饱满的稻穗,幸福了这个季节。这里就含有词类活用现象,“幸福”一词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这样,既欣赏了歌,又可以获得一定的语法知识,真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周杰伦的歌词也很讲究押韵,有些甚至一韵到底,光读起来就非常朗朗上口,有极强的节奏感,如在《青花瓷》里,第一节押“an”韵,“淡、然、半、散”。接下来一直押“i”韵,“你、起、里、逸、笔、丽、意、底、密、地”。如果说整首歌词是一串夺目的珍珠项链,那么这一个个押韵的字就是项链上最耀眼的那几颗珍珠,浑然天成,美不胜收。在教学时让学生判断每首歌词所押的韵,并找出韵字,老师最后总结评价,那么这块知识内容又在美妙的歌声中得到了落实。

最后,我还要特别说一下歌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我国的古代作家的诗词创作中,关于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不乏其例,并且产生了无数优秀的作品,令后世读者反复回味,成为永恒的经典。同样,词作者方文山在创作歌词的时候也尽可能多地运用了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段,从而使他的创作不至于陷入枯燥乏味、单调浅薄的境地。方文山歌词最突出特点之一就在于修辞手法的广泛应用,在他的歌词中比喻、拟人、排比信手拈来,不可胜数,让学生寻找并判断歌词中所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再鉴赏各句的表达效果,修辞手法这一知识点一定会落实得稳固而扎实。下面就举例加以说明。

周杰伦歌曲中传唱比较多、大众广为熟悉的《青花瓷》,其中就运用了多种修辞格:“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等句是比喻法和比拟法的完美体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连续三个“惹”字则使用了类迭的手法。“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用排比增强词意的感染力,强化了“惹”的意象。“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使用倒装法,让人更有想象空间,一位美丽的女子似乎就这么站在眼前,盈盈笑着。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一首首歌词就是一座座蕴含丰富的矿藏,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挖掘其中的闪光点。

四、利用周杰伦音乐资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利用音乐资源诱导写作情感

利用网络音乐资源,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细细品味歌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感受了歌词的文学韵味,能够诱导写作情感。“闻歌而情动,情动而辞发。”因听歌而引感上的共鸣,成为写作的契机。由于有感而发,学生一定会写出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的好文章。

(二)利用歌名帮助学生巧立文章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一下吸引读者,令其饶有兴味地把文章看下去。利用流行歌曲,能够巧妙地拟立出新颖别致的标题。而周杰伦的歌统计下来将近300首,歌名更是五花八门,妙处各异。在训练学生拟标题时,可引用或化用他的歌名。如表现母子亲情,可用“听妈妈的话”;阐述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可用“反方向的钟”;表现乡思乡情的,可用“爷爷泡的茶”;表达校园生活同学情谊的,可用“三年二班”。这样的标题无疑胜人一筹,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通过歌曲欣赏增添文章文采

我们常常为学生作文“语言干瘪”而大伤脑筋,巧妙地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词,即可给作文的语言带来形象生动、活泼机智之感,使得文章有了文采。古人云:“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借他山之石,可使作文语言形象生动、活泼风趣。

请看几个成功的例子:“朋友,‘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蜗牛》)’,从挫折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吧!”“那些唱着‘黄金葛爬满了雕花的门窗,夕阳斜斜映在斑驳的砖墙(

在实践中,我们是将周杰伦的歌曲作为其中的一个专题研究,我们完全可以举一反三,推一及十,将此做法推广到所有的流行歌曲领域。可以使学生在语言的运用、题材的获取、情感的蕴育和生成上获得启发与创新,触发和激活学生的体验和生活经历,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增强了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美]桑切克著,王学成译.教育心理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2007.

[2][美]伯纳德著,孙煜明译.人类动机:比喻理论和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3][美]伯纳德·韦纳著,林钟敏译.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

[4]储晋.从此不怕写作文[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董旭午.让语文回家-我的生活化教学理想[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2.

周杰伦歌曲歌词范文4

周杰伦出了一张新专辑,名字沿袭了他惯常的风格,取得相当有腔调--《依然范特西》。《范特西》是他早期的一张专辑,《依然范特西》这个名字很轻易地挑起了我的怀旧情怀:白驹过隙,那个稚嫩青涩的男孩在流行乐坛掀起了一阵音乐风暴后,遭受了众多非议和褒奖,成长成了如今的周杰伦,看似刀枪不入的周杰伦。

说到周杰伦,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知道周杰伦是从他那首《爱在西元前》开始的。听这首曲子时总觉得它是被镀了金似的,有一层梦幻的颜色。曲子忽急忽缓,有强烈的节奏感。歌词也很不错,古巴比伦王、汉谟拉比法典、苏美女神、底格里斯河,这些带着历史沧桑感和梦幻感的名词串在了一起,串成了一段发生在西元前的爱情。或许很美,或许很悲恸。

然后知道了他更多的歌,也更加欣赏他的才华,喜欢听他那些明快却总有些压抑的歌,一遍一遍,反反复复,也开始关注他,看着他从一个沉默的歌者一步一步地开始脱变。

他的专辑中总会有一首歌弥漫着中国古老的文化氛围,从《双截棍》到《龙拳》、《东风破》、《发如雪》、《千里之外》。乐坛上如今中国风盛行,在激烈的竞争里,周杰伦依然熟 地玩转中国风,而且越来越纯熟。从刚开始的激烈变成了现在的带着几分蒙?,夹着几缕哀愁。《东风破》中那如流水般的琵琶弹奏让我感觉有微凉的丝绸从心上滑过,眼前缺不知怎么突现了一重灰雾。听着那些歌,仿佛听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周杰伦,他始终是压低帽檐躲在黑暗角落里讲故事的人,他讲着古往今来亘古不变的充满无奈的故事。他站在一片暗处,低吟浅唱:“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

可现在那个讲故事的人走出来了,挣脱了那片阴影,光芒四射,那亮度让我感觉刺眼。那个在众多媒体面前侃侃而谈的人还会不会讲那样的故事?那个绯闻铺天盖地频频登上娱乐报头条的人还能不能写出让忧伤梗在我胸口的歌?看着电视上他日趋商业化的笑容,我突然感觉对此有点厌恶。他不是当初那个周杰伦了,于是我对他长达五年的关注嘎然而止。

但是,当听一些人说流行音乐只会唱爱情,周杰伦口齿不清时,我还是忍不住为他辩驳。

爱是流行音乐的主题,但也绝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狭隘。周杰伦喜欢写亲情,同他爱写中国风一样,他每张专辑都写到了亲情。外婆、爷爷、母亲、父亲都被他写入歌里,可不知为什么,亲情也被他写的带有一点苦涩。“外婆她的期待,慢慢变成无奈,只有爱才能够明白。她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块,比你给的还简单。”“仁慈的父,我已坠入,看不见罪的国度。”“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那样得旋律明快,感情却很忧伤,但忧伤却不浓郁,是淡淡的,游走于眉宇之间的忧伤。

口齿不清似乎是人们对周杰伦的评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他们笑道:“连歌词都唱不清的人怎么唱得好歌!”《千里之外》是周杰伦和大师费玉清合作的歌,费玉清的吐词清晰和周杰伦的有点含糊不清混在了一首歌里,初听时觉得有点不伦不类,但反复聆听后,发现含糊不清让我们听懂了曲,清晰明朗让我们听懂了词。两者的结合并不起冲突,实际上,我觉得周杰伦的歌,曲更重要。而他选择费玉清合作更是让人们看到了他未泯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现在跳出周杰伦的歌迷身份的我再来听他的歌,突然明白,歌是歌,人是人。他并没有他所说的“江郎才尽”,他还是那个写歌的人,只不过,他红了而已。

于是,我又重拾了对他的关注,只不过不再关注他其他的新闻,我只愿听他的歌,毕竟,关注他的音乐只是对一个音乐人的尊重。

周杰伦歌曲歌词范文5

1、整个夏天想和你环游世界是《夏天》的歌词。

2、《夏天》是一首流行歌曲,由古小力填词,周杰伦作曲,李玖哲演唱。这首歌收录在李玖哲2010年发行的专辑《好玖》中。

3、周杰伦为这首《夏天》谱曲。李玖哲说,这次两个人能够完成合作是因为有一次他跟周杰伦吃饭,周杰伦知道他要发片了,便说可以给他写歌。但是之前很多“天王”都说过给他写歌,但是后来李玖哲打电话给他们时却都联系不到了。不过周杰伦做到了,很感谢他写了这首歌给自己。

(来源:文章屋网 )

周杰伦歌曲歌词范文6

关键词:中国风 流行歌曲 民族特色

所谓"中国风"是指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风格的某一种事物。服装界流行起了"中国风",美术界吹起了"中国风",流行歌曲乐坛更是刮起了"中国风"。那么"中国风"歌曲有什么样的特征?是如何体现中国风元素的?我们要如何看到"中国风"这一现象呢?

1.当今流行歌曲的发展概况

随着科技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更为大家所接受和喜爱,"而流行歌曲由于自身朴素简洁的音乐语言、流畅易记的旋律、活泼而富有特点的节奏以及更加贴近生活的情景和感受,更加得到广大社会的喜爱和认同"。"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随着社会的发展,流行歌曲从起初的"靡靡之音"逐渐被人们接受,首先在港台地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到了七八十年代,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作曲家和歌手,如邓丽君、齐豫、蔡琴、费玉清等。既这之后,大陆陆续也出现了一大批的流行乐手,有大家熟悉的刘欢、韦唯、毛阿敏、那英等等。到了90年代初,随着"哈韩"、"哈日"的流行,一些流行欧美的R&B、Hip-Hop便在中国开始风行,相继出现了一些节奏感较强的歌曲,如张学友的《吻别》、郭富城的《对你爱不完》、欧阳菲菲的《热情的沙漠》......那个时候,基本上都是以快歌见长,并没有提出R&B的说法。直到2000年周杰伦的同名专辑《JAY》的出现,人们才开始注意到R&B这种新奇的、具有舞曲特点的曲风。与此同时,随着这种新奇的曲风特点,流行歌曲的民族化也凸显了出来,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龙拳》、李宇春的《少年中国》、陶喆的《苏三说》、王力宏的《花田错》......词里行间和曲调上,不时透着浓浓的民族气息。

2.流行歌曲的中国风特色

"黄晓亮在《中国风音乐史》中说道:'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它的歌词、配器和编曲技巧,都融入了民族元素。

2.1古典诗词特色

中国流行歌曲的创作,始终处在尝试阶段,直到21世纪初流行乐坛出现了多元化发展,一大批具有中国风特色的歌曲出现在大家的耳中,涌动着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中国风流行歌曲。其代表人物有周杰伦、王力宏、陶喆、后弦。例如周杰伦的《东风破》、《台》、《青花瓷》、《发如雪》的歌词都富有古典特色。《东风破》中的"孤灯"、"蔓草"、"琴声"、"琵琶";《台》中的"泪光"、""、"马蹄声"、"阁楼";《青花瓷》中的"青花"、"笔锋"、"檀香"、"仕女图";《发如雪》中的"狼牙月"、"红尘醉"、"发如雪"等等,不但将景物与事物联系在一起,而且具有浓厚的古典韵味和怀旧色彩。

2.2歌曲配器特色

中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众多,从磐、埙、编钟、古筝等远古乐器到后来的琵琶、箫、笛子、二胡等,这些乐器在以前大都只是用来演奏传统曲目,直至近现代以来,才在流行歌曲中得以充分的使用。如在王力宏的《花田错》里,采用二胡来表现那种悲惨、凄凉的感彩;而在周杰伦的《双节棍》中,二胡那种急切的演奏手法则使得歌曲显得紧张而又扣人心弦;被称为"民族新音乐的奠基人及先行者"的民族乐器演奏家冯晓泉先生,创作的歌曲《赶牲口2005》、《再回南泥湾》等,把箫、笛子等民族乐器与流行音乐元素结合得天衣无缝,体现了流行歌曲在配器方面,民族乐器与流行歌曲的完美结合。

2.4民族调式特色

2.4.1民族曲调创作手法的运用

民族调式是指以宫、商、角、徵、羽五声构成的五声调式及以五声为基础的六声和七声调式。五声音阶所构成的和谐旋律容易入耳,较易被大多数人接受。

在周杰伦的中国风作品中,《台》可谓是一首经典之作。分析《台》可以看出,整首歌里以do、re、mi、sol、la这5个音为音阶,也就是中国民族调式中所说的宫、商、角、徵、羽。

2.4.2"宫调式"曲调加R&B风格的吟唱

在流行歌曲的创作中,不断运用了宫调式的创作手法,而且还融入了新的演唱风格--R&B风格的吟唱法。例如后弦的《西厢》。可以说,《西厢》是宫调式与R&B风格互相结合的代表作品之一,代表着中国民族元素与西方特色的流行元素,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

2.5民族戏曲特色

我国戏剧有四百多剧种,曲艺有三百多曲种,每个剧种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韵味,因此把戏曲的艺术韵味融合到流行歌曲的创作中便成为音乐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台湾歌手吴克群的歌曲《将军令》中,就引用了京剧中常用的曲牌--将军令作为歌名。曲牌主要作用是融合动作、渲染剧情、制造气氛、吸引观众的京剧配乐音乐。而将军令就是其中专门作为戏曲开场音乐和伴奏摆阵场面的曲牌。吴克群利用此曲牌作为歌名,不仅给人一种振奋人心的气势,而且还吸引了现代人对戏曲的重新认识。采用将军令曲牌创作的歌曲还有《霸王别姬》、《男儿当自强》等。

3."中国风"现象之解析

从20世纪30年代的《毛毛雨》的创作开始,再到周旋的《忆江南》,80年代的《小城故事》、《但愿人长久》,以及中国大陆"西北风"的代表作《黄土高原》、《信天游》。90年代的《爱江山更爱美人》、《中华民谣》、《涛声依旧》等歌曲,这些歌曲在字里行间都有很浓的"中国风味"。

可以说,如果没有周杰伦的出现,中国风的流行,到现在还是打个问号。偶像的魅力,不仅仅是外表的存在,在像周杰伦、王力宏、陶喆等的一些歌曲的影响下,青少年的追捧会更加促进中国风流行歌曲的发展。所以,就会出现了一些对民族性的如二胡、大鼓、琵琶等传统乐器或昆曲等传统的戏曲产生或多或少的兴趣。在周杰伦的《双节棍》,我们可以体验到中国的武术魂,在《爷爷泡的茶》里面,可以体会到中国的茶文化......听了这些歌曲之后,无形中会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应该听妈妈的话吧......"。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喜好与传播下,中国风不流行都不可能,它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正是由于这些偶像的创作与影响下,才使中国风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中国风的流行歌曲,换言之,才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民族魅力。从另一方面来说,当前的中国风也只是建立在欧美的曲风上,它们结合西方的R&B,嘻哈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加上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点缀而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中西结合"的产物。但不管怎么说,"中国风"的流行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它旺盛的生命力,也证明了唯有以本民族的为主要出发点,才能唤起更多的国人的注意,才能更容易走向世界。正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1]陈伟贤.正确看待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存在.[J]

[2]艾时客.谈"中国风"[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