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候礼仪范例6篇

问候礼仪

问候礼仪范文1

礼仪记者调查

上周,记者在上学早高峰时来到海淀区一所中学,发现学生们见到老师表现各异:大多数都会主动问好;也有部分人在看到老师迎面走来时,绕道而行;还有的学生一进校园就低头溜边快走,更有甚者,在老师从身边走过且主动叫到他的名字后,才不情愿地回一声“老师好”。

佟老师是这所学校高二年级某班的班主任。她告诉记者,大多数学生能做到主动和老师打招呼,但很多学生只和认识的老师打招呼,而遇到不教自己课的老师就不问好。还有的学生只挑自己喜欢的老师问好,不喜欢的老师就装作没看见。

“不是不想打招呼,只是有点怕老师。上周的英语考试我才考了60多分,我怕老师见了会问。”初二的小涛不好意思地说,“我觉得尊敬老师不一定要说出来,不向老师问好不代表我不尊重老师。”另一个高中男同学说:“有时向老师问好,老师好像没听见,要不就点点头,好像也没有什么反应。”

礼仪专家观点

学生要尊重老师,这种尊重首先体现在表面礼节上的尊重,见到老师要有礼貌,能够做到主动热情打招呼,通过在每次上课前主动把讲台擦干净、课间擦干净黑板等这些小事也能让老师体会到学生的细心。尊重还包括与老师讲话时,语气温和,语调平稳,说话时不要指手画脚。要保持端正的身体,双目注视老师,认真听,不可东张西望,不可将手插在口袋里,或两条腿一颤一抖地晃动。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体现了学生尊重老师的意识和受教育程度。如果青少年不能学会尊重他人,将来就不能融入社会,也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和认可。

尊师不仅体现在对老师有礼貌、帮老师拿东西等方面,还体现在对老师辛勤劳动的理解,并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老师的辛勤工作。所以,一声亲切的问候,可以化解老师一天的疲劳。

礼仪样板

问候礼仪范文2

不同时间可以用不同的问候语问候语除了普遍的“你好”之外,还可以因时、因人、因地而变。早上10点以前,可以问声早安,10点到12点问声上午好,12点到14点问声中午好,14点到18点问声下午好,晚上18点到21点问声晚上好。21点以后,如果没有急事,就不要再给对方打电话,以免影响他人休息。

问候要遵从职业特色随着社会服务意识的增强,许多单位对接听电话如何打招呼有严格的规定,如果本单位有接听电话规定,那就要严格执行。如“您好,这里是联想服务热 线,我是某某号某某”,训练有素的职业问候会让拨打电话者感到信赖。还有宾馆饭店等等,也都有类似的接听问候规定。不过现在高级宾馆接线小姐普遍先说英语、后说中文的方式让人感到不舒服。在中国,还是应该先说中文,后说英语。对于一些完全不懂英语、初次拨打宾馆电话的人来说,会以为自己拨错了电话,心里会感到紧张。

问候可以因对象不同而不同如果是跟家里人、同事或者熟悉的朋友打电话,可以不用拘泥于一板一眼的“你好”,而可以用多种方式来问候。比如给熟悉的朋友家里打电话,如果是朋友母亲接的,自己与朋友母亲也很熟,那就可以说“大妈,小雨在吗?”一声“大妈”称呼,比“你好”更加自然温馨。

问候要先通报自己的姓名给人打电话说完“你好”之后应该马上通报自己的姓名。如果马上接着说正事,对方会一时反应不过来,或许还会给对方造成困扰。对方可能不好意思问“你是哪位?”因为如果听不出特别熟悉的人的声音,也会让接电话者不舒服。尤其是上级给下级打电话,更要先通报姓名。

问候要注意语气、声调电话交流时,双方都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唯一交流的途径是听觉。因此问候时首先要语气适当、声调适度、咬字清晰,更不要说方言。过快过慢、大声或者有气无力的问候,都会让对方产生不良感觉,从而影响整个电话交流的效果。

问候礼仪范文3

学校文明礼仪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学校文明礼仪手抄报图片1

学校文明礼仪手抄报图片2

学校文明礼仪手抄报图片3

学校文明礼仪手抄报图片4

学校文明礼仪手抄报图片5

学校文明礼仪手抄报的内容:文明礼仪诗歌

《好习惯“三字歌”》

小学生 要做到 孝父母 遵教导

会使用 文明语 遇外宾 要知礼

帮残疾 乐助人 不打架 不骂人

要诚实 不说谎 损公物 要赔偿

捡东西 要上交 借东西 要归还

不挑吃 不挑穿 惜粮食 节水电

爱整洁 常洗澡 勤刷牙 习惯好

不旷课 不迟到 对老师 有礼貌

好习惯 要养成 人人夸我顶呱呱

学校文明礼仪手抄报的资料:文明礼仪我先行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小到家庭、企事业单位、社区,大到城市、国家),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

当我们是行人的时候,往往是怎么就近就怎么走路,管他有没有红灯,管他有没有人行道,讨厌那些没按规章开车的人;当我们开车的时候,总是抢车道、夹塞儿、占非机动车道,讨厌那些在马路上乱闯的行人。

当我们是消费者的时候,经常把个人的怨气往服务人员身上撒,还总说他们态度不好;当我们是服务人员的时候,又总是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上来,却总怨顾客太挑刺。

当我们和同事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事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当我们作为子女的时候,总是不愿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总是大方地花着父母的血汗钱,总是大声地把父母的问话送上天,对于父母的生日,天才晓得;当我们身为父母的时候,从没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做心灵上的交流,总是忙于自己的工作,还说已经给他们的关爱太多,就是他们自己不争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带好头;在学校,如果师长能够带好头;在单位,领导如果能够带好头;在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带好头……推而广之,要在全中国推广、普及文明礼仪,如果首都一千多万人民能够带好这个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毫不疑问,我们的文明礼仪推广和普及工作,就会更加容易。那么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取得飞速发展。我们十三亿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人们都会生活在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社会氛围中!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

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别人还会尊重你吗?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校园文明礼仪手抄报的图片模板

2.小学文明礼仪手抄报图片大全

3.关于六年级文明礼仪手抄报的图片设计

问候礼仪范文4

关键词 家校联动;文明礼貌;问候;家校联动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3)35-0005-03

作者简介 黄小梅(1980―),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四川省成都市龙谭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多年,孩子在讲礼仪故事、寻礼仪格言、礼仪星级评比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慢慢开始形成自己良好的礼仪习惯。特别是问候礼仪,每天早上同学们进校门的第一句问候是“保安叔叔好!”“值周老师早上好!”,教室门口还有“礼仪小天使”在迎接每位同学,他们也会甜甜地互问一声“早上好!”下午放学,各班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领队同学的带领下,向值周老师、保安叔叔说“再见!”每每看到这个情景,教师总会欣慰地感到自己培养的孩子已经初步养成问候的礼仪习惯,小小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然而,笔者的几次小经历,却让我为同学们现在的“问候”习惯养成高兴不起来,仿佛还缺少了什么?

早上的学校门口

每日早上7:40开校门后,络绎不绝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校门口,有的奶奶理理孩子的衣服恋恋不舍地叮嘱孩子到学校要听老师话,要认真上课等。有的孩子总是面无表情不耐烦地说着“知道了”,然后转身就向学校里走,而奶奶这时却还不放心似的远远喊着“要记住喝水哦”“不要和同学打架哦”之类的叮嘱,孩子已经快速进入队列跟着同学进了校园,只留下她观望的身影久久不愿离去……

我们也还能见到这样的温馨场面,父母把孩子送到校后,孩子自己从车上(无论是小汽车还是电瓶车)下来,背好书包,高兴地向父母道声“再见”,父母也回应孩子“再见”,大家再各自离开。我看到了孩子开心的笑容和家长幸福的回应。

还有一种情形,孩子高兴地向家长道“再见!”家长却置之不理,只是催促孩子快进学校别磨蹭了。我能看到孩子的脸上没有得到回应的失望。

随机访问

学校每年开始评选“礼仪星级”时,我们都会请孩子代表随机电话访问参选班级的家长,在访问中,我们了解到孩子在家的问候情况也不是很好。多数的孩子回家不会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回来了”,离家时也不会说“再见”。在社区里,我们也会调查部分居民,他们同样表示当孩子在社区里碰见熟识的大人不会主动招呼,一般都是大人先向孩子打招呼。

一次做客经历

一次,到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人多,特别热闹,好多大人也带来了自己孩子共度周末。遇上一个学校五年级的学生,他很自然大方地招呼我向我问好,却未向其他熟识的长辈招呼,妈妈开始一个一个教,快叫人,来“叫李阿姨好,叫秦叔叔好……”最后,孩子在妈妈的引导下向大家打了招呼。

通过这些小小的观察,笔者开始反省。在培养孩子“问候”习惯的过程中,教师明明已经看到他们在学校已经能够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候了,还挺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高兴,为什么在校外却有另一番不同的情景出现?于是,笔者特意去了解了部分家长的想法,得到以下的回答:

问1:为什么孩子刚才跟你说再见,你却不回答呢?

答1:哎呀!好笑人哦,我们都是一家人还说这么客套的话。他有礼貌就行了。

问2:平时在家有注意培养孩子问好的习惯吗?

答2:有,就是教他见到人要主动打招呼,每次都教。

问3:家人回家后,你们相互会问候吗?如“我回来了”“哟!下班了?”之类的话

答3:没有,很少说。

为此,笔者分析总结了学校开展问候礼仪教育遇到的瓶颈,并制订家校联动策略解决这些问题。

一、提高家长意识,主动参与习惯培养

学校开展礼仪教育不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行为,应该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方能做得更好,以上的案例也证明必须家校结合共同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况且,学校对孩子进行良好礼仪习惯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将这些礼仪行为转化为孩子的自觉行为,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能够得到体现和表达,希望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文明有礼,最后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提高。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绝大多数家长是失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自身的文明程度也不高。多数“80后”的家长虽然开始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但更重视学习方面的培养,对孩子文明礼仪方面的培养意识不够,或者说方法简单,涉及面也不广。学校在开展孩子礼仪习惯培养的同时,需要请家长一起,共同协作培养;提高家长对孩子良好礼仪习惯培养的意识,督促孩子在家庭中、社会中也能有礼仪习惯,比如问候的习惯。学校通过与家庭的共同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养成不能单靠学校的努力,家长一起参与会让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因此,一定要让家长理解,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教育。

二、学习习惯培养方法,家长学校来帮忙

“80后”的家长已经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因为我校所处地区居民文化素养不高,家长苦于没有好方法培养孩子,甚至盲目地培养,比如教孩子要有礼貌,就是单纯的见到熟人要问好,不会系统地甚至用好的办法来教育孩子。笔者认为学校可利用家长学校的途径多与家长沟通,教他们礼仪习惯培养的好方法。如:讲故事、共读一本书、探讨法、榜样示范、激励表扬等。以问好习惯养成问题为例,让家长们知道问候还包括:每日家庭中家人外出与到家都可以打招呼问候,节假日或纪念日可以电话问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在生活中见到熟识的人都可以主动微笑问好,上下楼或电梯里见到邻居可以相互问候等。家长们也需要以身作则,在家庭中营造问候的良好氛围,大家在实际生活中有礼貌地相互问候,让孩子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孩子就更容易不知不觉向家人学习并养成好的问候习惯。家长学校可以帮助家长拓宽视野,号召他们做有“现代的教子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谐的亲子关系”的新式父母。

三、家校联动,共同培养孩子好习惯

家校联动,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问候习惯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部分孩子在学校对老师文明有礼,回到家中对父母爷爷奶奶却骄横无礼。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礼仪习惯,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督促孩子,让孩子的礼仪行为在校在家保持一致,杜绝“功利性”的“做面子”。例如:学校开展“礼仪之星”和“礼仪星级班级”的评选,其中有一项是孩子能否主动问好。在校园里,同学们已经养成大胆主动向老师或到校客人问好的习惯了,评选暗访组的情况都很好。教师依然也要电话采访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两者情况结合,才能了解孩子真正的情况。

将以上策略用在一个实验班一个月以后,召开家长会听取父母们的意见。有的父母非常激动,说孩子变化很大,自己家庭变化也很大,家庭的氛围变得更加温馨了。有的说爷爷奶奶开始很不适应,每天临走时孩子向他们道再见,自己也要说再见觉得别扭,后来也习惯了。有的说在电梯里从不与邻居打招呼,现在遇见后能点头问候了。有的说带孩子到商场买衣服,离开时从不主动打招呼的孩子居然大胆地向营业员阿姨道再见,令自己吃惊不小……

我们只是迈开了礼仪习惯养成活动中家校联动的第一步,还有许多方法家校互动未尝试。只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家校联动的探索,孩子礼仪习惯培养就不止在“问候”教育这一块儿开花结果,还会走得更长更远。

参考文献:

问候礼仪范文5

关键词:中职学生;礼仪素养;现状;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24-01

礼仪素养一直都是我国的精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礼仪素养逐渐被人淡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礼仪素养逐渐被“捡”起来,其中在中职学生的教学中最能体现,但是如今的中职学生礼仪素养还是存在一些现状,文章就这些现状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中职学生如今的礼仪素养现状

礼仪素养是我国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礼仪可以增强自爱、自重的精神,并且还能够友好的处理各种关系,但是现如今很多的人已经丢本忘祖了,随着社会经济国际化发展,礼仪素养逐渐被捡起来,并且在各大学校进行教学,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中职学校,现在的中职生普遍都存在着插队、“出口成脏”、傲慢无礼、怪声怪调的现状存在,甚至有事情无法宽恕他人、不尊重教师甚至男女交往也完全没有底线,这些的现状都是中职学生礼仪素养教学不重视的原因。所以,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以下的一些教育对策,希望对提升中职学生的礼仪素养有所帮助。

二、针对中职学生礼仪素养现状的教学对策

1、从家庭方面着手,教师家长配合教学

礼仪素养的培养大多数是从学生的家庭进行着手的,因为家庭中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在学生孩童时就已经影响着学生的礼仪素养,所以想将学生的礼仪素养进行提升,首先就是与家长达成一致,就是无论自己的情绪再如何激动,也切记不要在孩子面前进行。比方说,父母吵架、打骂、对孩子的辱骂等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使之在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产生焦虑愤怒情绪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学家长进行破口大骂,所以教师需要和家长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就是将学生的礼仪素养提升上来【1】。

2、从学校方面着手,教师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教学

学校是学生接触世界的第二个环境,所以在学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礼仪素养高的话,学生就会将教师当做榜样,有一样学一样,所以教师在教学生专业知识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另外,在礼仪素养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角度出发,提出以下的教育对策。

(1)激发学生对礼仪素养的学习兴趣

在学校,培养学生的兴趣永远都是教学的第一步,同样礼仪素养的教学也是如此,否则无论你有多少的能力,都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学生对一些新奇的东西都会特别的好奇,教师可以用古代的礼仪素养进行引导【2】。比方说,教师在上礼仪素养的课程时,可以提问学生“在唐朝姐妹之间的行礼方式谁知道?”、“在明朝的时候,如果见到君主是怎么行礼的?”利用这种问题先吸引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然后再引进各种古装的电视剧情节,让学生找错误,最后再带入如今的礼仪素养,慢慢渗透,使学生逐渐对礼仪素养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利用感同身受的方式,进行换角度学习礼仪素养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恶劣,恶语相向,会让另一个人感觉到愤怒,那么同样教师可以利用感同身受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经常会出现的情况使学生两两的进行换角度教学。比方说,可以设定是在公交车的场景,A踩到了B的脚,B不管不问,A就生气的破口大骂,然后B就还嘴,当面临极限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做出调整,以同样场景将角色转换一下,让B也感受一下,不被人道歉的滋味,然后让学生进行发言,谈谈感觉,利用这种方式是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感同身受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另一个人的心情,所以通过换角度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3)通过实践和操作,提高学生对礼仪素养的运用

礼仪素养的教学不是只是纸上谈兵就可以的,必须得需要进行实践和操作才能体会到礼仪素养的真谛,那么如何进行实践和操作其实也非常的简单,首先可以做一个调研,看看学生们经常会出现哪种礼仪上的缺陷【3】。比方说,小明是一个喜欢插队的人,他经常不喜欢排队,那么对于类似小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一回组织排队的感受,设定学生在排队的场景,小明是指挥排队的人,要求就是不能出现插队的情况,然后让某几个学生经常的插一下队,让小明进行组织排队的秩序,然后让小明谈谈当有人插队不听他指挥的感受。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进而控制他的插队行为,提高其礼仪素养。

三、Y束语

总之,礼仪素养在中职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占着重要的比例,在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提升他们的礼仪素养,通过教师家长配合教学、激发学生对礼仪素养的学习兴趣、利用感同身受的方式以及通过实践和操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礼仪素养的传承,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并且使学生在日后步入社会之后,能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继续传承礼仪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银萍. 中职学校“礼仪”教学中行动导向法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问候礼仪范文6

大家《西游记》看过吗?《西游记》中猪八戒深山探路,见一村妇便开口道:“喂,胖妇人,前面这条路怎么走?”气得村妇要拿扁担打他。而孙悟空变做和尚上前施礼道:“请问这位大嫂,前面是何处?”同学们知道八戒探路为什么不成功吗?对,就是因为他不懂礼仪。生活中少不了出门问路,工作学习上少不了向人请教。有求于人,却不尊重别人,自然得不到别人的帮助。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集体形象,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作为具有50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守礼仪,也是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就我们学生而言,最本质的就是学会做人,也就是要讲文明懂礼仪。我们身在这个世界,身份和角色也在不停的变化。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也可能成为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我就讲讲我自己的故事吧。有一天,我做完作业没事儿,就想到外面去玩。妈妈见我要出门就说:“琦琦,买几斤香蕉回来,啊?”我答应着,带上妈妈给的香蕉钱就去附近水果店买香蕉。我来到水果店,买好香蕉就回家。我拿出一根香蕉,边走边吃,吃完之后随便往地上一抛。我继续吃第二根,第三根……我把香蕉拿回家,就出去找小伙伴了。我唱着欢乐的歌,一路上蹦蹦跳跳地,一不留神,摔了个四脚朝天。我正想生气骂人,低头一看,却是我刚才吃的香蕉皮。这是,不远处走来一位阿姨,也没注意脚下的香蕉皮。我刚想喊:“注意!”话没出口,阿姨已经摔倒了。阿姨站起来的时候,很气恼地说:“谁这么缺德,乱扔香蕉皮?”我听了这话,脸红到了脖子,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我终于懂得了,不文明的行为害人又害己呀!同学们,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我们不要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礼让他人,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要说—对不起。当我们是行人的时候,我们要遵守交通秩序。当我们是消费者的时候,我们不要把个人的怨气往服务员身上撒。当我们作为子女的时候,我们要耐心

地和父母交流,记住父母的忠告。当我们在校园内遇到老师时,我们要敬礼,做到尊重她们。当我们身处校园的时候,我们要遵守校园秩序。啊!礼仪之花开在哪里,哪里就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礼仪之歌唱在哪里,哪里就产生友情,迸发力量。啊!人际交往要讲礼仪,礼仪是我们最好的名片,礼仪是我们最美的时装!学习、生活要讲礼仪,礼仪是我们心灵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