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设计报告范例6篇

深基坑设计报告

深基坑设计报告范文1

关键词:深基坑; 止水帷幕 ;悬挂式 ;渗流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对于深基坑悬挂式止水帷幕渗流技术来讲,当止水帷幕插入坑底以下的弱透水土层时,基坑内外水体被帷幕墙隔离,帷幕下端无渗流。只需疏干降水,地下水控制很容易成功。当基坑有厚度很大的强透水土层如砂土层,帷幕没有插入到下面的不透水层(或一定范围内根本没有不透水层),帷幕下端的水体内外是联通的且有渗流压力,此时控制不好,极易发生坑内抽不干,坑外沉降大,甚者有垮塌的可能,所以有必要进行针对深基坑悬挂式止水帷幕渗流技术开展相关的技术探讨。

关于悬挂止水帷幕底的绕流计算,现行基坑规范尚无完善公式,本文想要通过分析实例TYC基坑止水帷幕绕流量计算过程,来弄清绕流计算公式的定义。

2、工程概况:

地点在昆明市北市区,土质以圆砾为主,地勘报告涌水量100151m3/d,影响半径平均300m,k=45m/d。基坑最深为8.63m(后改为10.13m)。大多数剖面前排采用长螺旋钢筋混凝土压灌桩φ600@1600另加锚索做桩锚结构承受土压力,后排采用长螺旋水泥土置换桩φ600@400做止水帷幕控制地下水。

2011年4月开工做支护桩和止水帷幕桩,原基坑最深8.63m,至2011年10月,因业主及规划原因,地下室深度改变,部分基坑加深1.5m,此时大部分止水帷幕已经完工。设计单位提出止水帷幕更改方案,其中止水帷幕更改的基本思路按照同济大学应慧清教授止水帷幕绕流理论计算确定,方案主要计算过程如下:

参照应慧清2003版《基坑支护工程图集设计施工》,有止水帷幕的基坑涌水量计算式:Q=kBH(M-h)/(b+M+T)。

Q=基坑绕流涌水量(m3/d);k=渗透系数(m/d);B=帷幕长度(m);H=降水深度(m);M=含水层厚度(m);h(hw)=静止水位到帷幕底深度(m);b=帷幕厚度(m);T=设计降水水位到帷幕底深度(m)。

3、展开分析:

1)当M-h小于0的时候,帷幕已经插入弱透水层,地下水被彻底隔离,无渗流。

2)当M-h等于0的时候,帷幕底刚接触弱透水层顶,地下水渗流处于临界渗流,认为是性价比最佳。下面是应慧清对此时的情况专门画的计算简图,图中可以看出h(hw)与M默认值等长。

3)当M-h大于0的时候,帷幕处于悬挂状态,帷幕底容易产生地下水渗流。

根据上述公式,含水层M越大,基坑渗透的涌水量越大。帷幕底的砂层有多深,含水层M就取多大,没有限制,此处应慧清教授也未说明,结果会发生有的帷幕计算涌水量偏大,导致帷幕加长,浪费经济,甚者会发生帷幕计算涌水量会大于无帷幕时(勘察报告涌水量),实为昆明基坑界第一笑话。

如基坑14剖原深度8.63m,到帷幕底总深度=放坡2+桩长13=15m(嵌入=15-9.63+2=7.87m)。后基坑变更加深1.5m,基坑深度变为10.13m。设计院重新设计止水帷幕,帷幕总深度为放坡2+桩长19=21m(嵌入=19-10.13+2=10.87m),采用应慧清帷幕涌水计算式:Q=kBH(M-h)/(b+M+T)。

设计院14剖数据:Q=基坑绕流涌水量(m3/d);k=渗透系数,取自地勘报告45m/d;B=基坑周长约1340m;H=降水水头差9.53m;M=含水层厚度32m;h(hw)=静止水位到帷幕底深度15.4m;b=帷幕厚度0.6m;T=设计降水水位到帷幕底深度=嵌入深度=5.87m。

代入原深度(8.63m)涌水量:Q=45*1340*9.53(32-15.4)/(0.6+32+5.87)=247968m3。

247968m3/d远远大于原地勘报告100151m3/d,设计院这个结果显示,有止水帷幕的基坑比无止水帷幕基坑的涌水量更多,那么还做止水帷幕干嘛,这就是昆明基坑界第一笑话的实例。那么,错在什么地方呢,是应慧清公式不对,还是设计院计算错误,审查时做如下分析:

1)算数审查,手工验算和软件验算均为24968,说明算数正确。

2)公式审查,应慧清公式,是同济大学审查过,应无大的的原则问题。经过上面的分析,只可能有的参数取值不确定,而取值者是模糊取值,如M取值便是,到底是否如此,下面会继续深入分析。

3)参数审查,k是地勘报告数据经查地勘报告原件无误;B为基坑周长实量无误;H为降水水头,到场地实测无误;h=15.4m经复核图纸无误;b是0.6m,经检查施工记录无误;T为嵌入深度有点误差但不大;M为含水层厚度,取值从静水位到帷幕底下不透水土层,在地勘图查看确为32m。但此处有个疑点,地勘图上有多少就取多少吗?从上面分析应慧清公式来看,M是决定涌水量和嵌入深度的关键参数,另外从应慧清的图形可以看出M的默认值是与h等值,计算结果为零。M到底可以取值多少没有说明,在此,引入基坑规程,JGJ120-99里并相关无公式,而JGJ120-201x报批版里有帷幕嵌入深度限制公式:

本公式阐明,在已知坑深,土质情况下,嵌入深度与水头差是一对主要矛盾,在此的数学结果必须大于Kse。此公式也可以从理正软件管涌公式引出(1.5为2级K的默认值)1.5y0h'yw≤(h'+2D)y'。

在此可以推出常用的悬挂帷幕嵌入长度计算公式:

帷幕嵌入D≥0.5[(hyw・Kse/y')-0.8D1]

悬挂帷幕嵌入深度满足要求时,通过帷幕底的绕流量很少,满足基坑地下水控制要求。在昆明地区试验的基坑也证明基本如此。

回到应慧清公式Q=kBH(M-h)/(b+M+T),我们认为M取值不应该按照地勘报告有多少取多少,而是验算嵌入深度后再决定。当嵌入深度满足规程时,按应慧清默认值M=h,绕流量Q=0。当不满足规程时,设不满足值为d=0.5[(hyw・Kse/y')-0.8D1]--D,那么,M=h+d。

在此验算上例的嵌入深度:

D≥0.5[(hyw・Kse/y')-0.8D1]

D=帷幕嵌入深度(m);

D1=静止水位或承压水面到坑底深度(坑深-水位8.63-1.1=7.53m);

y'=土浮重(平均取10.2kN/m3);

yw=水重(9.8kN/m3);

h=基坑内外水头差(坑深-静水位8.63-1.1=7.53m);

Kse=安全系数,1级基坑取1.6。

代入公式得:

嵌入深度D=0.5*[(7.53*9.8*1.6/10.2)-0.8*7.53]=2.78m。

实际施工嵌入深度大于5.87m,大于计算深度2.78m,满足JGJ120-2011报批版规程要求。也就是说原帷幕不必加长,也能满足规程要求。这时应慧清公式的M值取值可以等于h,帷幕绕流量计算值等于零,原计算涌水量247968m3/d计算有误,主要是M值取值没有弄明白,才造成计算涌水量大于地勘涌水量。

当然,绕流量等于零,并不能说基坑没水。一般基坑总的水量由帷幕绕流量、坑底涌水量、幕面和锚孔漏水量、其他水量组成,经过计算(过程略)和经验估算,基坑总水量约为7600m3,约需8台抽水机。

4、实施:

深基坑设计报告范文2

关键词:基坑 土方开挖 安全控制

建筑工程基坑开挖具有施工难度大、危险性高、复杂程度深的特点。因此,基坑土方开挖分项工程成为我们重点监控的内容,采取措施对其安全控制成为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深基坑施工的准备阶段控制

1.勘察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料,满足建设工程设计需要的勘察文件。

2。建设单位应向设计及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地下管线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等有关资料,并要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3.建设单位应及时办理工程施工许可证等相关建设手续,保证从基坑开挖、坑壁支护、降水观测、基坑施工等过程符合基本建设程序,及时落实参建各方安全生产责任。

二、深基坑工程的设计阶段安全控制

1.边坡与基坑的支护设计必须由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2.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对涉及深基坑的重点部位和施工的关键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工程安全性提出指导意见。

3.设计单位还应做好设计技术交底和工程施工跟踪服务工作,及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发现实际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会同建设、勘察、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研究解决,必要时提出补充勘察要求和修改设计。

三、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监督控制

1.严格按照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执行。

2.施工单位应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已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审核边坡与基坑支护施工图是否按其方案评审时的专家意见进行设计。专家组应从“建筑工程深基坑专家库”中选取.至少由2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岩土工程师、2名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名注册监理工程师5人以上组成。

3.专家组在论证前,要到实地查看现场情况,本着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对方案进行论证,并提出由专家签名的书面论证审查报告。施工单位根据审查报告进行完善,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实施。

4.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组提出的书面论证审查报告,应作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资料,在工程实施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安全专项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调整专项方案。

5.施工单位各级安全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方案内容进行实施落实;各级建设主管部门按照方案的要求严格检查监督。

四、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安全控制

1.从事深基坑工程施工的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深基坑施工的安全专项方案由施工单位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施工单位的技术和安全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以及工程监理单位的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报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方可实施。经批准、论证后的专项施工方案不得随意变动。

2.施工单位要在深基坑开挖前对有关措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重要部位的专项防护措施落实到位。严禁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强令施工单位违章作业、盲目施工。

3.施工单位应有严格的预防基坑坍塌防范措施.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和基坑开挖施工组织设计,除正常的审查外,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深基坑.应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专家委员会和技术咨询机构审查通过,方可作为施工依据。

4.施工单位要按相关规范要求对基坑实施监测.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承担监测任务,制定切实的监测方案,以便掌握基坑边坡土体及已有建筑物的水平和垂直位移、水渗透影响、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应力等情况,一旦监测值接近规范容许值和所监测指标突变时,应及时向业主、监理、设计方报告,并根据检测情况及时调整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案。

5.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按照专项方案中的要求提出隐患排查、专项整治的实施措施,并根据现场的水文地质状况、支护结构类型、基础开挖方式、基坑整体状况等,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6.监理单位应对深基坑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理。

监理单位应根据规范、设计文件、评审意见、施工组织设计等有关资料文件,提出监理意见,编写深基坑工程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结合论证的专项施工方案.现场监督实施。

7.深基坑支护结构完工后、地下结构工程施工前,必须由建设、支护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有关专家对坑壁支护体系进行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旋工。

五、施工中的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基坑土方开挖在降水排水施工完成且运转正常达到预期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坑周围地面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渗入基坑周围土体和流入坑内。坑内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抽取积水。

2.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尽量减少无支护暴露时间。开挖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利用锚杆做支护结构式,应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锚杆施工,而且必须待锚杆

张拉锁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开挖。

深基坑设计报告范文3

关键词:地下室;深基坑;支护设计

0 引言

由于城市中建筑物密集,环境较为复杂,因此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渐渐成了工程师们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以长沙市某三层地下室深基坑支护设计为例,介绍了如何根据周边地理环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等相关资料确定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形式。

1 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长沙市某居民居住区,地面建筑部分已拆除,整个场地建筑垃圾堆积较多,目前场地标高为38.02~42.0m之间,±0.00=42.15m,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27.0m,基坑支护高度为14.5~12.0m。拟建工程为公寓酒店、裙房及地下室,拟建建筑物设置有地下室三层,平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基坑平面图

1.1地层分布及岩性

据本次勘探揭露,场地地层依次为杂填土、冲洪积粉质粘土、圆砾、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及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现据从新到老的地层顺序分述如下:

(1)杂填土(Qml)①:黄褐色,松散,稍湿~湿,主要由建筑垃圾、粉质粘土及少量生活垃圾组成,层厚约0.50~9.70m。

(2)粉质粘土(Qpl+al)②:黄褐色,硬可塑,稍湿,层厚约0.60~4.20m。

(3)圆砾(Qal)③:黄褐色夹灰白色,中密,湿~饱和,颗粒级配较好,主要成份为石英、中粗砂及少量粘土充填,层厚约0.30~3.30m。

(4)强风化泥质粉砂岩(E)④:红褐色,坚硬,稍湿,风化强烈,泥砂质结构,风化裂隙较发育,层厚约13.90~17.30m。

(5)中风化泥质粉砂岩(E)⑤:红褐色,坚硬,稍湿,泥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一般发育,本次钻探最大揭露深度为24.80m。

拟建场地土层分布及岩性详细情况可参考《详勘报告》。

1.2水文地质条件

本次钻探过程中,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圆砾层中的少量孔隙水,不具承压性,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排泄主要以蒸发和地下迳流形式,水位受季节影响,初见水位埋深为0.80~6.00m,静止水位埋深为0.50~4.50m。根据地区经验及对邻近场地实验结果,该拟建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考虑到该拟建地下室场地地下水多年变化幅度以及南面为地铁车站站口,如该拟建场地排水管道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后其抗浮设计水位标高按40.00m考虑。

2设计原则及参数

2.1设计原则

(1)设计原则:“安全、经济、可靠”,以满足稳定、强度、变形三方面的设计要求,使其满足功能要求,符合相关规范规程。

(2)设计目标:

① 保证坡体稳定,保证地下室施工顺利;

② 保护基坑周边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

③ 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为信息化施工基坑、边坡监测和变形控制提出指导性意见。

2.2设计参数

(1)基坑安全等级

①基坑开挖深度:

基坑工程开挖深度约14.5-12.0m

②周边建筑物环境:

基坑北侧紧靠红线约24m外为厂区,东侧3m外为市政道路路,南侧约11m外为城际铁路站点,西侧约9m外为用地红线。

③ 地层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基坑开挖深度内揭露的地层主要分布有:填土、粉质粘土、强泥质粉砂岩等地层。

综上所述,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等规定,本次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设计使用年限不超过2年。

(2)地面超载:

① 施工荷载:基坑顶边线2.0m范围内严禁堆载,施工荷载:设计地面超载q=15kPa,西侧施工堆载区q=25kPa。

② 建筑荷载:基坑周边建筑物荷载大小以Q=15×N计算,N为建筑物层高。

(3)地下水位:

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松散岩类孔隙水:

上层滞水主要分布于杂填土中,该层地下水水量受大气降水或生活排水补给,初见水位埋深为0.80~6.00m,静止水位埋深为0.50~4.50m。

(4)地层岩性参数:

根据《详勘报告》,本次设计取各地层岩性参数如表1:

②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极限标准值qsik仅适用于注浆强度等级为M30的锚固体。

3 基坑工程设计

3.1 基坑特点分析

根据场地地质情况及基坑周边环境,本次基坑工程具有如下特点:

(1)规模大,深度深。

基坑平面形状不规则,时空效应强,须考虑分段支护。

(2)基坑环境复杂,控制变形要求高。

基坑北侧、东侧距离红线较近,无放坡空间,东侧坡顶为以后的施工道路不具备放坡条件,南侧有较小的放坡空间。

综上分析,本次基坑工程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四周对基坑控制变形要求均比较高。

3.2 基坑支护形式选择

通过各种支护方案在经济性、技术性、施工难度及工期等方面综合比较,结合本基坑特点及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借鉴周边类似边坡支护工程的成功经验,并听取专家对边坡支护方案设计的意见,最终决定采用如下支护方案:本基坑支护1-1剖面由于紧挨着厂区,且老居民楼密集,无放坡空间,所以采用安全系数较高的双排桩支护形式(见图2);3-3剖面西侧为城际铁路线,为保证基坑开挖不影响城铁路基的稳定性,亦采用了安全系数较高的双排桩支护形式、2-2剖面由于基坑边线附近有大量水管、电线等经过,且紧挨施工便道,便道旁还有幼儿园、高层建筑密集,无法采用双排桩方案,遂采用旋挖桩+锚杆的支护形式;4-4剖面放坡空间也比较小,但支护深度比2-2剖面低约4m,决定采用旋挖桩+锚杆的支护形式。

基坑坑顶、坑底均设置一排横向排水明沟,基坑底部适当设置集水井,须对坑顶地表加以硬化,并在喷射砼坡面上设置泄水孔,采用φ50PVC排水管,向坑内倾斜10%~15%,竖向间距均为3.0m,横向间距2.5m,呈梅花形布置。

图2 双排桩支护原理图

4、结论

通过各种支护方案在经济性、技术性、施工难度及工期等方面综合比较,结合本基坑特点及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借鉴周边类似边坡支护工程的成功经验,并听取专家对边坡支护方案设计的意见,确定了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形式,现基坑开挖深度已接近底部,监测结果显示支护结构处于稳定状态,证明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案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 刘承超.某大型商业区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结构设计方案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2011(5):40-43

深基坑设计报告范文4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要点;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居民对于居住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进程加速,建筑行业也因此蓬勃发展,并且向着大规模、超高层等方向发展。所以,如何建设稳固性更强的建筑基础对于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可靠,能够正常使用,同时还要尽可能做到经济节能,使施工难度降低,工期缩短,需要进行基坑支护专项方案的优化设计。本文首先对目前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然后从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实例分析,从基坑的支护方案、施工注意事项、施工监测方案等,其次对深基坑施工工艺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1.基坑支护的内容

基坑支护的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根据工程地质勘探报告和周围已建构筑物的分布情况分析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合理选型。(2)根据周围气候环境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地貌的研究,拟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3)综合工程基本特征和地质条件,确定基坑支护的类型和范围。(4)对已掌握的工程信息做一些计算处理,整理出支护设计图以及绘制施工图纸。(5)制作基坑施工计划进度,安排施工次序。(6)做好现场的防火、防塌等防护安全应急措施。(7)现场检测内容及要求。

2.施工案例分析

根据作者多年的施工经验,结合目前所负责工程做一些分析和探讨。目前所负责的基坑支护工程为某车库基坑支护工程。本工程基坑支护的知道方案以及施工由某基桩工程公司负责。基坑开挖周边环境较好,附近无建筑物以及重大管线,基坑上部杂填土较厚,基坑底位于粉砂层上,基础内降水十分重要,采用管井降水时井间距应适当加密。

2.1场地概况

本工程场地±0.00相当于绝对标高(黄海高程)3.40m,场地地坪绝对标高为2.00m,相当于-1.40m,混凝土基础底板下设10c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锚入承台10cm;边桩桩顶标高-6.30m,承台高1.2m,底标高-7.60m(含垫层厚度),主楼板厚1.0m(地下室板厚0.45m),垫层厚10cm,底标高-7.40m(-6.85m),则开挖深度6.0m(5.45m);南侧区段底板板顶标高-7.00m,板厚0.45m,板下垫层厚10cm,底标高-7.55m,则挖深6.15m;主楼电梯井挖深底标高-9.25m,开挖深度7.85m,相对挖深1.70m;因边承台为单桩承台,且承台间距相对较大,纯地下室区段计算深度取大面积挖深。因该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即基坑侧壁安全性系数为1.0,坑周附加荷载为20kpa。

2.2施工支护方案

依据基坑的面积、开挖深度、周边环境及岩土条件,确定支护方案为:

(1)杂填土较厚区段采用放坡+一级平台+管井降水+土钉墙支护,坡角采用垂直锚管加固,平台设在地面下2.50m,台宽1.00m。其余区段采用1:0.4放坡+管井降水+土钉墙支护,坡角采用垂直锚管加固。

(2)坑中坑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放坡开挖,主楼电梯井采用土钉墙支护。

(3)坑内采用管井降水+明排水,坑内布设一定量的排水沟、集水井,距坑边不小于0.50m,降水期间必须保证二路供电。土钉呈梅花型布设,土钉内注水泥浆,水灰比为0.5,采用二次灌浆工艺,第一次灌浆压力为0.4~0.6MPa,第二次灌浆压力1.0~1.5MPa。

2.3施工注意事项

(1)支护结构顶严禁堆放土方,坑周堆载不得大于20KPa,坑边尽量不堆载,塔吊基础应与坑底持平,施工道路车辆行驶距离坑边保持2.0m以上安全距离。

(2)基坑内土方宜分层分片开挖,坑底30cm厚度以下土由人工清除,以免挖土机械破坏支护结构,不得在坡顶上方碾压,土方开挖及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基坑周边严禁堆载,基坑开挖到底及时浇筑垫层和进行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

(3)土钉墙坡面上应设置泄水孔,泄水孔水平间距宜为1.50~2.00m。

2.4施工监测方案

根据设计方案特点及周边环境条件,确保基坑安全,本基坑监测主要是对支护结构位移量的监测。监测点的布设具体方案:

(1)沿支护结构顶每隔15~20米布设沉降、位移监测点各1个,基坑开挖前完成观测点布设,设立背景值。

(2)在基坑四周20米范围内的建筑物、道路等每隔20米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

(3)基坑西侧二层现场办公楼至少布设二个沉降观测点。

本工程采用精密水准仪和精密经纬仪进行监测,开挖期间每天观测至少一次;在完成基坑开挖,变形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监测次数;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基坑监测工程必须是有计划的,应严格按照监测要求和方案进行;监测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如发现观测值超过预警值的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业主、设计方、施工单位,一遍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所有的观测应有完整的观测记录,形象的图表曲线和观测报告,并应特别加强雨天和雨后的监测。

3.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发展趋势

现施工工艺上的发展趋势:土钉墙方案的大量实施,使得喷射混凝土技术得以充分运用和发展。为减少喷射混凝土的回弹量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湿式喷射混凝土将逐步取代干式喷射混凝土。基坑向着深、大、周围环境复杂的方向发展,使得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难度愈来愈大。受地下空间所属权的限制,内支撑或新型锚杆(如可拆式锚杆、抗拔力较大的全程应力复合型锚杆)将逐渐得以推广运用。为减小基坑工程带来的环境效应(如因降水引起的地面附加沉降),或出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需要,可采用基坑采用帷幕型式进行支护,除地下连续墙外,还可以采用旋喷桩或深层搅拌桩等工法构筑成止水帷幕,目前有将水利工程中防渗墙的工法引入到基坑工程中的趋势。基坑降水时,为减小因降水引起的地面附加沉降对邻近建(构)筑物造成的影响,可采取井点回灌技术。

4.结论

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的地质与水文条件。基础类型、基坑开挖深度、降水条件、周边环境对基坑侧壁位移的要求。根据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控。通过对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工艺的适用范围系统全面地加以阐述及论证,希望能建立一套完整、科学、适用的施工技术应用体系。

参考文献

[1]陈石,牛彬彬,李楠.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与质量控制[J].中国建材科技,2015,02:267+275.

深基坑设计报告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问题;探析

0.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城市中心涌现出了大量的建筑物。深基坑工程也变得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密集的建筑物以及深度更大的基坑周围复杂的地下设施是的深基坑工程的支护问题得到了更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重视。深基坑的支护目的在于确保坑壁内的稳定,以此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同时还能确保临近的建筑以及地下的管线的安全。能够有利地下室的开挖及建造,保证支护施工的方便及经济合理性,因此,支护体系的选用基础就是施工的安全以及经济性和施工的方便性。所谓的安全性就是指支护体系中本身的安全,确保基坑的开挖过程和地下室的结构施工有利。而且需要进一步的保证临近的建筑物和市政设施的安全和正常的使用。经济性也不仅是支护体系的工程费用,并且要考虑到工期和安全储备的综合因素是否符合经济性的原则。方便施工指的是要充分的考虑到挖土的费用和机械设备等等,做到因地制宜而且要节省施工的工期,为支护体系提供可靠性。

1.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方案

为加强建筑工程深基坑开挖临时支护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适用在基础开挖深度是5米以上或者是地质情况比较复杂的大型基坑开挖临时支护工程。必须委托相应专业乙级以上资质勘察、设计单位或一级资质的地基基础专业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委托相应专业具有二级以上(含二级)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施工;委托乙级以上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现场监理,并实行政府强制性监督。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方案设计前,建设施工单位需要提供相应的资料,建筑红线的定位图,这其中包括基坑开挖支护的结构外侧土质情况及其地质勘察报告还有水位资料。建筑红线之外30米之内的地面建筑物的结构,及其基础情况和地下的电力、电讯、给排水、煤气管线及人防设施的埋深、走向、平面布置、埋置时间等有关资料。建筑单位还应该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正式的委托勘察、设计、并支付相应费用。凡因建设单位不委托或委托不全使资料不全而造成工程事故的,应由建设单位承担相应的责任及损失。深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除了要确保基坑支护结构本身在施工中承受各种动、静荷载之下的刚度及稳定的要求之外,还必须考虑到降水周围建筑物、道路、管线的影响,并且应该确保邻近建筑物以及市政设施的安全性,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是要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岩土、结构力学和水文地质计算确定支护方案。做到确保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设计如果没有可靠资料作为依据的时候应该进行必要的现场检验,来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同时需要进行降水的试验,考虑水可能产生的沉降,并且明确的提出沉降观测的要求和控制标准。深基坑设计单位要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深入现场,发现现场土层条件与所依据的资料有出入时,应立即提出修改。

2.深基坑支护及施工组织设计

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论证评审后方可实施,开挖深度5~10米的或软土地质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工程所在地地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监站技术负责人等参加评审,最后由工程所在地地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开挖深度超过10米或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工程所在地地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监站,并聘请有关岩土设计、科研等单位的专家参加评审,最后由工程所在地地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深基坑支护设计收费,由甲、乙双方商量收取。建设单位不得借故拒付和随意压低造价,凡因此造成的损失和延误工期,建设单位应承担相应责任。深基坑开挖和支护工程施工前,应掌握基坑周围建(构)筑物安全状况,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单位及邻近建(构)筑物业主对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对已有裂缝和不均匀下沉等要事先做好检测记录和标记,有条件的还应录像存档;作为施工期间定期对其裂缝、沉降、垂直度等观测的分析对比资料。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支护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并遵照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制定出严谨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健全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有控制坑边堆载和施工用水、雨水的排放措施,并建立支护位移,地下水位变化,周围土体沉降及周边建(构)筑物变化的观测记录和定期分析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消除隐患。对周边和附近有河渠及地下管线经过的地段要有特别监控保护措施、实施严格的监控制度。现场监理和监督人员必须分别认真履行检查和监控职责,督促支护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情况;施工用水、雨水排放措施、坑边设施搭设和各项观测记录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情况严重的应责令停工整改。建立事故报告制度,施工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逐级上报至省建委。如发现有不报或瞒报者,除追究企业或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任以外,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3.结束语

为了能够有效的适应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基坑支护的设计技术及施工中应建立一系列完整的设计理论以及实践的经验,实施的进行改革和完善,来达到适应不同的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钧安.对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筑知识,2010(SI).

[2]伍忠民.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3).

[3]周琛.谈谈监理工程师如何发挥现场安全监督的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

[4]高华,郑宏杰.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监理的工作实践[J].河南建材,2011(03).

[5]全雷.天津地质条件下的建筑工程深基坑实例分析[J].天津建设科技,2009(04).

深基坑设计报告范文6

关键词:基坑;变形监测;沉降;预警值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更是突飞猛进,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城市建筑向空中发展,地下室应用更加广泛,深基坑愈来愈多,基坑支护方式各种各样。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地下管线多且无具体管线图纸,为保证周围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及支护结构本身的安全,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对支护桩桩顶水平位移、坡顶土体沉降、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基坑周边建筑物及地面沉降等项目进行了严密监测。对基坑及周围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随时掌握基坑维护结构的位移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工程隐患及时预报以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基坑开挖及日后基础施工时重大事故发生,减少事故带来的各种损失。在规范中,变形根据不同基坑的等级有不同的临界值,一旦超过临界值就要向施工单位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基坑出现塌方或滑坡等险情。

1、工程概况

邯郸新世纪扩建三期工程位于邯郸市中华大街与展南路交叉口东南角。总建筑面积约为126584平方米,由一栋主楼和裙楼组成,主楼地上40层,地下3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筏板基础,裙楼地上8层,地下3层。

基坑长约164.6m,宽约61.2m,开挖深度20.0m,基坑南侧采用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锚索支护形式,其它三侧采用上部4.3m土钉墙支护,下部钢筋混凝土连排方桩+锚索支护形式;采用管井进行降水。

2、本项目监测的内容及目的

基坑支护监测的目的:

(1)为基坑开挖、支护信息化施工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

(2)通过监测,保护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市政设施的安全。

本次变形观测主要内容包括:

(1)基坑坡顶水平、竖向位移监测;

(2)土方开挖施工中的监测;

(3)基坑工程施工中对周边管线的监测;

(4)对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市政设施的监测;

(5)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6)锚索内力监测。

通过对监测取得的数据及时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基坑边坡变形及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变形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恰当的补救和控制措施。

3、本项目监测的方案及实施过程

3.1监测点的布置

(1)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

紧贴基坑外侧 0.5M 预埋有定向刻槽的 PVC 塑料的测斜管,监测点水平间距40m,共计埋设 11 个测斜孔,为准确地测出土体的水平位移,测斜管的埋置深度必须稳定层位管长约为 20-22M,逐个进行编号。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

(2)基坑周边布设沉降及位移观测点43个。

(3)水位孔布置:共布置 12个观测井,深22米,逐个进行编号凳记。

(4)建筑沉降观测点设置

施工前,在基坑四面的居民楼下共设约 41个沉降观测点,施工期间对基坑北侧与南侧的建筑物进行严密观测,确保建筑物在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5)管道沉降点布设

施工前,在人民路距离基坑附近的地面布设34个地面沉降观测点,施工期间严密观测,确保管道安全。

(6)锚索内力监测点布设

每层锚索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索总数的2%,并不应少于3根。采用锚索测力计,测力计的量程宜为对应设计值的2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锚索施工完成后应对专用测力计进行检查测试,并取下一层土方开挖前2天获得的稳定测试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其初始值。

3.2监测时间及频率

基坑工程监测工作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当基坑开挖深度≤5m时监测频率为1次/2d;当基坑开挖深度为5~10m时监测频率为1次/1d;当基坑开挖深度>10m时监测频率为2次/1d;底板浇筑后≤7d时2次/1d,7-14d时1次/1d,14-28d时1次/2d,>28d时1次/3d。

当基坑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加密监测: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度加快;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情况;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露;基坑附近的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允许值;支护结构内力突然增大或出现开裂;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临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开裂;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

3.3基坑边坡变形监控的预警值及水位监控

(1)基坑变形的预警值

1-1剖面墙顶水平位移20mm,变化速率1mm/d,连续3天;坡顶水平位移30mm,变化速率2mm/d,连续3天。2-2剖面桩顶水平位移25mm,变化速率2mm/d,连续3天;坡顶沉降30mm,变化速率2mm/d,连续3天。

(2)观测井水位发现超过1.0m的异常波动时应及时报告,并分析原因及采取相应措施。

3.4邻近建筑物沉降控制及邻近管道变形控制

(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中第 5.3.4 条规定,建筑物允许变形值应符合下表:

(2)沉降速率控制连续 3日沉降速率达到 1mm/d 或肉眼发现建筑物裂缝急剧扩张,应预报警。

(3)邻近管道累计沉降达 30mm(管道支架间距 L 的 5%)连续 3 日沉降速率达到 1mm/d 或实际发现管道漏水、漏气,应预报警。

4、最终成果和技术总结

全部观测工作完成之后,认真检查全部观测成果,并结合开挖、地质、气象等外界相关因素分析成果,绘制各种图表,按要求编写正式监测技术总结报告书,提交全部技术资料和报告。通过对施工现场基坑的变形监测,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加以预防和处理,确保下一步工程顺利地实施。

参考文献:

[1]陈宏东等,深挖填土基坑监测及安全性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2):20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