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控实训总结范例

过控实训总结

过控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职教育;数控技术;实施策略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控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面对机械制造类行业企业,能从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高档数控机床操作、装调维修与管理等生产一线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分析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该专业是培养动手能力强、掌握数控关键技能的技能技术型人才,而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施:一是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即通过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模拟数控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二是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即组织数控技术学生到专业对口的校企合作企业里去,通过企业实践教学活动,在真实数控技术岗位上工学交替,学习和掌握数控技术技能。

2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实施策略

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起着将学生引入数控技术专业领域里的作用,是学生掌握后面更高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主要通过“点”型实践教学和“线”型实践教学两方面来实施。

2.1“点”型实践教学。“点”型实施实践教学是指通过实施专业必修课程里的课程实践,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点点滴滴地传授给学生。数控技术专业设置的专业必修课程有: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90课时、MasterCAM软件应用64课时、数控机床与PLC控制60课时、UG软件造型与编程60课时、模具设计与制造60课时等,合计334课时,其中实践课时合计达到234课时,占比70%。在实施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选用项目式教材、以课程实践教学为导向,深度挖掘课程里包含的数控知识和数控技能,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课堂讲授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将数控技术关键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2.2“线”型实践教学。通过技能专周实训课程来实施“线”型实践教学。数控技术专业开设的专周实训课程有:车工实训二周48课时、钳工实训一周24课时、铣加工实训一周24课时、线切割电火花实训二周48课时、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三周72课时等,合计216课时。在实施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选用更加贴合生产实际的教学项目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接近工厂实际的环境中,感受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内容,掌握数控技术知识和技能。

3校外企业实践教学活动实施策略

通过实施校内实践教学,将专业关键技术和技能传授给了学生,怎样使用这些技术技能服务于实际生产需要,需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企业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此活动,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反思校内实践教学中所学所用,总结专业技术和技能,最终达到真正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目的。校外企业实践教学活动又分为企业工学交替阶段和企业顶岗实习阶段。

3.1企业工学交替阶段。工学交替是指在以人为本、就业导向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合格的职业能力为基本目标,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特点,组织学生分别在课堂与车间两个不同的学习环境、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交替完成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的过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五学期,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里参加为期80天的企业工学交替活动。在80天的实践教学时间里,笔者将实践教学按学生掌握数控技术技能的水平层次划分为初级实践教学阶段、中级实践教学阶段和高级实践教学阶段。在高级实践教学阶段里,学生应该能够独当一面地从事相应岗位上的工作。为了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活动,校方需要与校企合作企业提前制订《企业工学交替教学实施方案》,方案应充分预估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切实可行。根据笔者多次组织实施企业工学交替的经验,安全是工学交替阶段里的头等事务。在这个阶段的教学工作里,驻厂教师必须开展一次名为《数控加工设备危险源辨识》的专题讲座,向学生讲清楚实践教学活动中潜在的危险源头和处置潜在危险的方法。企业方也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即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学生参加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到相应岗位上参加实践学习。

3.2企业顶岗实习阶段。顶岗实习,是指在完成上述企业工学交替教学活动之后,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里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数控技术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技术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企业顶岗实习阶段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人才培养方案里安排六个月来实施。为了实施企业顶岗实习教学工作,需要将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分组,为每组学生选配实习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学生顶岗实习,解决学生在此阶段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实习生在真实工作环境里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校外企业实践教学活动能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数控技术技能,是为“面”型实践教学。

4总结

高职教育的特征就是要使学生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这就要求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实务知识的传授,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这都要通过专业的实践教学来完成。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平台,从点型实践教学到线型实践教学,再到企业工学交替阶段和企业顶岗实习阶段的面型实践教学,丰富而递进式的实践教学安排,为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提供卓有成效地实践机会,充分地体现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中的关键作用。总之,布局优良的实践教学不仅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出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实施好专业实践教学是提高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孙月发.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4(2):62-64.

[2]陈立岩,姜大伟.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0:156.

过控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 项目教学;数控铣床;实践教学

0 引言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工程训练重要环节,需要对旧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探索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以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对工程训练培养人才的要求。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非常有必要改革创新传统工程训练模式,提高人才工程训练素质,加强培养动手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型现代工程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式。目前,我国各高校在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案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的同时,把教学方法改革也不断融入到工程训练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工程训练的实训质量和教师的的教学水平。工程训练必须以工程项目和制造加工为背景,体现工程设计和产品制造方向,为学生提供全套的亲身参与产品的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企业管理一体化的关于产品从设计到完成产品生产的工业环境,使学生在真实体验到产品的整个过程性知识,有目的有计划的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继承“工程训练”的优良传统,结合先进装备与技术,把传统的训练放方法与现代工程训练方法有机融合,构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训练课程模式,项目教学法鼓励参加工程训练的学生“在学习中训练,在训练中学习”,这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和工程能力的提高有现实意义。

1 项目教学法简介

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教学方法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以教师为指引者”、“项目为引导线”、“学生为主动参与者”。三者之间相互沟通,密切联系,有机结合。

1.1 教师为指引者与工程训练

教师在工程训练基础项目的实践操作中的指引,主要体现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设置与选择,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实训设备操作演练,实训过程中的问题解答及过程评价等方面。教师在实训实践过程中,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单纯的手把手演示设备操作,教授训练内容转变为学生实践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监督者。转变传统的“教师先示范,学生再模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小组讨论,上网查资料等方法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改变的全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1.2 项目为主线与教师及学生

在基础训练完成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项目,有针对性的开展项目教学。项目的最终目的是根据教师提供零件图纸完成零件制作,围绕教师所提供的零件图纸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要求学生在对图纸进行充分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零件加工工艺分析,选取合适的毛坯材料和合理的加工方法,进行设备加工实践。通过完成所有加工工艺,实现从毛坯到成品的加工目标,最后对零件的整个加工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项目是实现教学活动的引导线,所有的实践过程都是围绕项目来执行,在整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们的整体加工工艺分析能力,项目工程的管理能力。同时,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同学们充分体会到课本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零件制作过程中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和成就感。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在项目的设置。项目的难易程度、综合性以及适应性都对实践教学过程和效果起着决定作用。在实践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的合理设置。教师对设置的项目进行一一汇总,形成项目清单,学生在选择项目时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项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行设计和制定加工工艺。最后通过实训教师设定加工工艺路线和学生自己设定的加工工艺路线进行比较,得出最优工艺路线。

2 项目教学法在数控铣实训中的实施过程

2.1 安全知识考试

每次实训前一周学院统一组织实训学生安全知识考试,只有安全考试通过才可以参加上机实训。

2.2 加工准备

通常情况下,项目教学法在上机实训过程中包含以下几个步骤:①读图,根据实训教师所提供图纸,读懂零件图(如凸轮、壳体、板状、支架等)。②制定加工工艺,根据实训教师所提供图纸,编制由直线、圆弧等构成的二维轮廓零件的铣削加工工艺文件。③零件定位与装夹,根据实训教师所提供图纸,合理选择铣削加工常用夹具(如简单压板、虎钳等)装夹零件,会选择定位基准,并找正零件夹紧。④刀具准备,根据数控加工工艺文件选择、安装和调用数控铣床刀具。根据数控铣床特性、零件材料、加工精度、零件批量等合理选择刀具和刀具的几何参数,并确定数控加工需要的切削要素。

2.3 数控编程

数控编程包括两部分:①手工编程,根据教师所提供项目图形编制由直线、圆弧组成的二维轮廓数控加工程序,运用固定循环、子程序等进行零件的简单加工程序编制。②计算机辅助编程,能使用 UG 等软件绘制简单零件图,利用 UG 等软件完成简单平面轮廓的刀具路线生成和 NC 代码生成。

2.4 数控铣床操作

 数控铣床操作包括以下几部分:①操作面板,按照操作规程启动及关闭机床,熟练操作系统操作面板和机床操作面板操作面板。②程序输入与编辑,能通过手工或者 DNC 输入加工程序并能完成程序的调用,修改,删除等工作。③对刀,对刀并确定工件坐标系在机床坐标系中的位置,合理设置刀具参数。④程序调试与试运行,程序校验、单步执行、空运行并完成零件试切。⑤参数设置,通过操作面板设置机床有关参数。

2.5 零件加工及检验

包括以下加工类型:①平面加工,运用数控加工程序进行平面、斜面、阶梯面等的铣削加工,并达到图纸设计要求。②轮廓加工,运用数控加工程序进行由直线、圆弧组成的平面轮廓铣削加工,并达到图纸设计要求。③曲面加工,运用软件生成加工程序进行圆锥面、圆柱面等简单曲面的铣削加工,并达到图设计要求。④孔类加工,运用孔循环指令(如 G81,G83 等)进行孔加工,并到达图纸要求。⑤槽类加工,运用数控加工程序进行槽、键槽的加工,并达到图纸要求。⑥使用常用量具进行零件的精度检验。

2.6 任务评价及交流总结

在每个同学项目完成后,会有两份成绩评定表,分别是项目过程评价成绩和项目展示评价成绩。项目过程评价和项目展示评价分别有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两部分组成,如表 1 所示。而教师成绩评定表则包括安全文明生产部分。主要通过学生自测与教师检测成绩相比较来测试学生工件检测能力及水平。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总结项目所学知识点,交流改进。

3 结束语

过控实训总结范文3

针对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具体情况,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传统实训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对系统化综合实训的实训内容和实训实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系统化的综合实训,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技能,且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系统化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下简称“模具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模具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的技术人员水平普遍参差不齐,且总体素质也不高[1]。这说明,我们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专业综合能力上跟用人单位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所学知识过于片段化,“技能单一,专业潜力不足”[2]。为此,针对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系统化综合实训内容的选择与实训流程设计

在系统化综合实训内容的选择上,根据我校实际的实训条件和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选取了一套简单的垫片冷冲裁模具的设计和加工作为实训内容。所谓系统化综合实训,即是将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到一副模具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个实训过程之中。因此,在系统化综合实训流程的设计上,我们始终坚持工作任务的完整性。首先,在完成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后,教师提出此套垫片冷冲压模具的设计任务,学生完成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接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该套模具的生产加工和装配。显然,实训内容仍贯穿了几门模具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比如垫片模具的设计任务体现了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还能够将AutoCAD、UG三维造型设计等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纳入其中;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学生所学到的普通机床及其切削加工知识则能应用于模具零件的加工;若采用数控机床加工,实训还可与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的内容相联系;凸凹模的加工则需使用特种加工课程的知识;模具钳工工艺学理论知识则能指导模具的装配与试模。由此可见,在综合实训内容的选择与实训流程设计上,整个实训涵盖了整套模具的设计、模具各零部件的加工与装配,实训的实施流程也贴合实际生产过程,有助于学生明确认识整个工作过程,并使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较好地融合起来,从而使学生不仅仅获得单一的技能,而是模具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实训指导书的编写

作为实训组织、实施、教师指导、学生实操的重要依据,实训指导书在学生的实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院专门组织相关课程的教师为系统化的模具专业综合实训量身打造了实训指导书。实训指导书的内容在排列上仍然遵循实际的生产过程,并将指导部分与学生书写部分结合到一起。首先将模具设计列为第一模块,内容摒弃了繁杂的公式,将设计所需查找的图表截取相关部分附在指导书后面,缩短了学生查找资料的时间。实训时间较短时,我们还可以将整副模具的设计计算过程部分印刷出来,学生只需填写相应的设计内容或选择相应选项即可。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学生的书写时间,统一了书写格式,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效率并便于教师评阅。设计所涉及的图纸,要求学生采用AutoCAD和UG软件代替手工进行绘制,图纸格式采用企业常用格式,如尺寸标注等,使学生将来即使刚开始在企业工作也不会对图纸感到陌生或不会读图。第二模块为一般模具零件的普通机床加工,指导书中列出相关机床及其基本操作,由学生编写工艺过程卡并进行相关加工。与以往机床操作实训由教师提供零件图纸,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加工不同,这里是由学生自行设计零件并制定加工工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第三模块为一般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视情况可选一个零件的数控加工为代表采用UG软件的数控编程模块进行自动编程与机床对接,还可选一个零件进行手动自主编程,前者能体现实际的生产情况,后者则能检验学生对数控编程知识的掌握。第四模块为模具凸凹模的特种加工,根据我院的实际实训条件可采用快走丝、慢走丝或电火花加工。该模块重点检验学生对加工过程中参数的设置的合理程度。第五模块为模具的装配与调试。实训指导书在内容安排上除了要简单扼要地列出操作步骤和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学生对各工量具的合理应用及对试模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

三、实训的组织与安排

联系到实际的工作生产过程,我们将整个系统化综合实训也是分阶段实施的。另外,学生分小组讨论模具设计方案,实施模具的生产加工,以每组不超过5人为宜。第一阶段为模具的设计阶段,学生从这个阶段起即进行分组。设计时间不超过7个工作日,设计完毕交由相关教师审核通过即可进行下一个阶段,鼓励学生提前完成设计。第二阶段为零件的加工。目前,我院在实训实施上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普通机床(除普车外)、特种加工机床数量少,难以同时容纳数量较多的学生进行操作,其他的部分院校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这个问题。各小组在完成第一阶段所产生的时间差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本院除普车外,其他铣、磨、刨、钻机床合计10台。当同一时间进行此阶段的小组较多机床不够用时,要错开各小组加工的时间段。为使此阶段有序进行并便于安全管理,机床的使用采用预约制,先完成上一步骤并检验合格的先预约。从另一方面来看,预约制减轻了同一时间多人实训的安全隐患,同一时间教学学生数量少,教学效果好,教学双方劳动强度降低,教师在没有预约的时候可以同时任教课堂教学课程,时间灵活。车、铣、磨、刨、钻、特种加工、数控加工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指导,以满足学生同一时间有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的工序的指导要求。第三个阶段为零件的装配与调试。这一阶段可以单个教师指导多组学生,但不宜过多,否则会降低教学质量。第四个阶段为答辩阶段。答辩阶段每组成员全员参与,是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实训内容的全程回顾、分析与总结。教师对每组的实训表现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四、系统化综合实训总结与分析

总结上述内容,我们不难得到系统化综合实训实施的优点:①学生分小组,设计时相互讨论,加工时分工协作,答辩时总结汇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②各实训阶段时间上灵活安排,缓解了实训设备不足的压力,减少了同一时间实训人数多带来的安全隐患,便于管理;③实训内容的选择和实施,体现了完整的工作过程,有机融合了模具专业的各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理论指导了实践,以实践巩固验证了理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弥补了传统教学各门课程知识脱节的情况;④提出了实训设备预约制,提高了实训设备的利用效率,间接地加强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主人翁感和时间的紧迫感。

五、结语

通过前面对模具专业系统化实训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综合性系统化的实训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并提出了“预约式实训”这种新的实训安排方式,合理高效地使用了教学资源,教学效果也更好。然而,这种实训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是我们对专业实训系统化实施的初步尝试,它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还需在以下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比如建立健全的管理运行机制和相应的考核机制、奖励机制。由于系统化综合实训时间的灵活性,如何让学生有时间的紧迫性而不拖沓也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另外,实训指导书也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

作者:吴丽霞 李慧娟 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参考文献:

过控实训总结范文4

一、职业学校数控专业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战略,数控机床作为装备制造业一项必不可少的核心设备,数控设备的操作人员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对各职校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了非常迫切的需求。如何培养出企业所需求的人才,这就需要学校在课堂教学上想办法、下功夫。通过对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和各兄弟学校的做法进行分析发现,基本上是延续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即适当降低一些专业课的理论难度,然后增加一些实训课时。各学校受限于实训条件和耗材量较大的影响,专业课教学大部分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实习实训也是按照教材中的样题,以设备的使用与操作为主,不能很好的体现岗位需求和实际需要。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大部分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模式基本雷同,教学效果不理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专业课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动手能力不足

许多学校因为实验设备的限制,实验开出率严重不足,这直接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不能及时的应用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滞后于教学计划的安排,甚至可能达不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有些学校仅仅是为了实验而实验,实验课的安排与理论学习不能很好的衔接。作为动手能力培养的实验实训课的安排应该与相应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应有其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且实训课时的安排应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课时需求安排开足开全。同时,在不少学校,期末考试主要考核理论课,而实验实习课缺乏考核办法和操作标准。这也是专业课老师不重视实践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理论课教学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严重脱节

随着新工艺、新方法的出现,数控技术的发展也异常迅猛。作为课程中使用的教材却很难跟上其发展速度,导致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新技术的出现。学生实训的内容往往还是以前的老内容,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也有些学校的设备过于陈旧,与教材中使用的设备不一致,这也导致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无所适从,甚至有些学校实训与理论课教学是分开进行的。首先时间上间距较大,学生容易忘记,甚至是不同老师进行教学的,这也是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重要原因。

(三)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训环节,都是按照教材中的零件进行加工验证,与企业生产实际严重脱节。这很难使学生从实训室直接走到生产岗位,使人才培养目标很难达成。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时,应以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实践教学应该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它应该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企业需求直接对接。要实现这种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目标,除了要求教师要有企业的工作经验外,还需要结合中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针对一些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课,比如《数控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就应该将课程中的加工实例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重新调整课程框架和实践教学安排,力求学生加工的零件,在企业中均有所应用。只有这样学生走出校门,就可以顶岗工作,不会出现不适应和无法衔接的情况。同时,在学校进行实践教学时,应将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岗位业务知识、企业基本的规章制度贯彻其中。这就需要我们专业课教师在备课时,要调整传统的教学思维,将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

二、项目教学法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学校数控专业对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的情况,我们应该主动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通过分析了解,项目教学法可以很好的达成这一目标。它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直接挂钩,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它很好的解决了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脱节等各种问题。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和应用条件

“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通过对他们提出的观点和专家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项目教学法可以归纳为:它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在特定的实训条件下,师生共同完成一个能体现企业生产价值的一个完整项目而进行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学生参与整个项目的框架设计、项目管理和反馈评价的全过程,整个项目具有明确的考核目标,有规范的评分标准,有严格的项目完成时间。整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能很好的体现职业素养、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项目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必须是以制作一件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的产品为教学总目标,同时要与教材中的知识点完美融合,理论联系实际。如何才能设计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呢?以《数控编程与操作》为例,通过分析总结得出,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该项目的设计能解决课程中理论知识的重难点,所加工的产品与企业生产实际无缝对接,即加工的零件在生产生活中有所应用。同时,理论与实践又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其次,项目的实施过程也是一个企业生产过程,学生要能参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能独立思考,可以自行组织生产环节、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最后,项目结束时应有具体的成果呈现,学生应能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技术难点。学生除了能实现该项目所要求的教学目标,还应该能对相关知识进行积极的拓展和延伸,师生应该有共同参与的项目评价方案和评价结果。

(二)项目教学法在《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过控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学堂云;BOPPPS模式;审计综合模拟实训

2021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教育工作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而优化实训实践教学,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积极应变社会需求,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审计实训教学作为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并胜任审计实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现有审计实训教学模式来看,国内外高校都注重以虚拟仿真模拟等技术手段为基础,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等方法,以提升审计实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例如,郭傲霜针对审计实训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提出采用模拟审计场景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1];邓洁提出“三维融合”的方法,将审计案例融入审计实训教学中,以解决审计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脱节的问题[2];王卿丽提出为解决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问题,提出将合作学习方式运用于审计实训教学中[3];彭俊英和陈艳芬针对审计实训中教学内容多、难度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难度高的问题,提出将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审计实训教学中[4]。但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审计学专业的冲击,审计实训教学中不断加入新的内容,实验项目数量不断增多,仅依靠教师演示加学生练习的传统实训教学方法,很难在有限的实训课时内,提升实训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及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

一、我国高校当前审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教学模式缺少“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导致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不高。现有审计实训教学模式通常以“教”为中心进行设计,重知识轻实践,重学习轻思考,侧重于向学生灌输审计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方法,而忽视了审计思维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减弱了学生参与实训课堂的积极性。现有审计实训的教学环节更多集中在操作演示、任务、学生练习等环节,缺少学生全方位参与实训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投入度较低。

(二)实训教学过程缺少实时管控,限制了实训课时的有效利用和实训效果的提升。现有审计实训教学通常以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的形式开展,由于学生小组数量较多,教师很难对所有实训小组的所有实训环节进行管控,不能有效掌握实训进度,可能导致部分进度慢的小组拖累整个班级的实训进度,影响实训课时的有效利用。或者部分自觉性差的小组不能完整执行整个实训的所有环节,影响实训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实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实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现有审计实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更多集中在课中环节,通常采用“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方法开展,而对课前的教学目标导入和理论知识巩固的关注不足,导致实训教学的理论知识巩固和实训练习之间缺少有机的融合,从而表现出深度不足的问题。现在审计实训教学更多集中在课中环节,向课前环节和课后环节的拓展不足,从而表现出广度不足的问题。

二、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

(一)学堂云+BOPPPS模式的特点分析

基于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改革通过将教学辅助技术平台——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习题测试功能、教学互动功能、过程性激励和评价功能、学情信息统计功能,与BOPPPS模式的闭环教学过程(导入B、目标O、前测P、参与式学习P、后测P、总结S六个阶段)进行匹配,实现实训教学的全过程与APP功能平台的有机结合,从而呈现出以下特点。1.实现学生全方位参与实训教学的闭环管理。BOPPPS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方位参与实训教学各环节,构建从实训导入B阶段、实训目标O阶段、实训前测P阶段、参与式学习P阶段、实训后测P阶段到实训总结S阶段的闭环管理,实现从实训前、实训中到实训后的有机衔接。2.实现实训教学过程的实时管理。学堂云APP能对各个实训任务完成进度进行数据统计和记录,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或个人实训任务完成的情况及时发现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意见,实现对实训教学进度的有效管控,以提升实训课时的利用效率和实训课堂的教学效果。3.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通过学堂云APP与BOPPPS模式的融合,既可以有效利用学堂云APP的线上教学资源,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线下教学的优势,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不断拓展实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二)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设计

通过将学堂云APP的多项功能与BOPPPS模式的六个环节融合起来,以审计综合模拟实训的五个实验(包括审计数据分析实验、风险评估实验、控制测试实验、实质性程序实验和审计完成阶段实验)为载体,构建基于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包括:

1.实训导入B阶段(Bridge-in)。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开展实训任务的兴趣。该阶段主要利用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以视频和图文的形式上传与该阶段任务密切相关的审计舞弊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思考。

2.实训目标O阶段(Objective)。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实训目标,并引导学生以实训目标为导向预习实训所需的理论知识。该阶段主要利用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以图文等形式上传各实训任务的教学目标及知识点PPT供学生课前预习,以巩固各实训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

3.实训前测P阶段(Pre-assessment)。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实训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的储备情况。该阶段主要利用学堂云APP的习题测试功能,在各个实训任务开始前,针对实训目标所需的理论知识进行预评价检测。根据学生检测得分情况,了解学生实训所需的理论知识的预习及储备情况,并对掌握较差的理论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

4.参与式学习P阶段(ParticipatoryLearning)。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完成一个实训任务,让学生熟悉实训任务的构成与操作流程。该阶段主要通过学堂云的课堂活动互动功能,以教师作为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审计实训任务,重点让学生熟悉审计实训软件的操作流程与环节,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在实训任务中的运用方法。

5.实训后测P阶段(Postassessment)。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实训目标的达成情况。该阶段主要通过学堂云APP的习题测试功能和过程性激励和评价功能,由教师向学生每一个审计实验项目的实训任务,对实训目标是否达成进行测试。

6.实训总结S阶段(Summary)。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审计实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反思实训过程中的不足及改进方向。该阶段主要通过学堂云APP的学情信息数据统计功能,挑选实训得分较高和较低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实训总结,教师进行实训过程回顾和点评,提出相关建议,指导学生进一步提升并完成实训报告。

(三)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设计示例

根据以上教学模式,以审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中的“控制测试实验”为例,教学设计示例如下。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导入B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上传并“M财务舞弊案例”的视频及图文资料,让学生课前观看并思考会计师事务所在为M公司提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审核服务时违反了哪些业务规则,以及违反这些业务规则与M公司的财务舞弊之间有什么关系。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控制测试实验的积极性。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目标O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上传并控制测试目标及知识点图文资料,其中控制测试目标包括:1.掌握控制测试工作底稿的编制,包括信息技术一般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和业务流程层面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2.掌握控制测试缺陷的填制方法,包括控制测试抽样中加入内控缺陷,工作底稿加载项中添加内控缺陷,直接增加内控缺陷。其中控制测试知识点的图文资料内容主要包括:1.控制测试的基本理论;2.控制测试在各业务循环的应用;3.控制测试的抽样方法。以此让学生明确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目标,并以实训目标为导向预习控制测试的理论知识。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前测P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习题测试功能上传并在实验开始时控制测试实验的前测试题,试题共计25道题,涵盖控制测试各业务循环的核心知识点。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并提交控制测试前测试题。以此来检测学生对控制测试实验所需的理论知识的储备情况,并对学生掌握较差的控制测试理论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参与式学习P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课堂活动互动功能,由师生共同完成控制测试实验项目,包括信息技术一般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控制测试中统计抽样方法的运用、控制测试中非统计抽样方法的运用及控制缺陷的添加。以此让学生熟悉审计实训软件中控制测试的操作流程及控制测试理论知识在控制测试实验中的运用方法。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后测P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习题测试功能及过程性激励和评价功能,由教师创建并控制测试实训任务,并开展实训答疑。具体的实训任务包括:1.信息技术一般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2.业务流程层面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包括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3.控制缺陷的添加。以此来检测学生对控制测试实验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总结S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学情信息数据统计功能,挑选学生得分较高和得分较低的实训小组对控制测试实验进行汇报,再由教师对控制测试实训过程进行回顾、点评并提出相关建议,学生根据相关建议修改并提交控制测试实训报告。以此来总结并反思控制测试实验。

三、教学改革效果及相关建议

过控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数控加工;实训教学;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德国,是通过工作任务的布置,传输知识、培养能力。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数控加工实训的要求相符,教师可以将项目教学法植入到数控加工实训中,提高数控加工实训的有效性,培养兼备理论知识和数控加工操作的学生,为我国社会输送更多的数控加工专业人才,促进我国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植入项目教学法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1项目教学法分析

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为学生布置一个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以及项目实施等操作。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开展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实训基地模拟企业生产环境,要求学生在实训基地独立完成数控加工项目,能够使学生将数控加工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学生对数控加工理论知识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积累岗位工作经验,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帮助。由此可以看出,项目教学法可以将教、做、学有效融合在一起,值得在数控加工实训中推广应用。

2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植入项目教学法的对策

2.1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步骤

(1)明确实训任务,教师需要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特征平均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为每个小组布置相应的工作任务。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零件图纸的发放及加工视频的分享,使学生对数控加工任务有初步的认识,引发学生的思考。(2)制定加工计划,学生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对教师发放的零件图纸和加工视频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明确零件的加工需求和精度标准,以此制定完善的零件加工流程,明确零件加工所需的数控加工设备和相关刀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工作任务的完成,而非知识点的应用上。(3)实施加工计划,在加工计划实施之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开展加工计划的可行性分析工作,明确加工计划中的具体零件精度和数控加工设备参数。在明确最终的加工计划后,各小组需要严格按照加工计划开展数控加工,并在加工过程中做好记录和总结。在数控加工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巡视工作,确保学生数控加工操作的安全性及规范性,使学生认识到数控加工工作的要点,使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有初步的认识。(4)成品检查控制,在数控加工过程中,学生需要提高对加工零件质量的重视,严格检查零件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责任感及零件加工的自信心,可以提高学生对数控加工质量的重视,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5)实训评价反馈,在各小组完成数控加工任务时,教师需要应用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等方式,对数控加工零件进行全面合理评价,根据加工零件的尺寸及质量,分析数控加工计划制定及数控加工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2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实例

本文以某职业院校开展的实训课程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应用。教师在下达工作任务和零件图纸之后,为学生提供了数控机床、毛坯料、夹具、刀具及测量工具的加工设备。各小组在受到任务书之后,对零件工艺性能及尺寸误差进行分析,明确了零件加工的具体内容,包括下刀点和起刀点的选择等;然后按照加工计划进行装刀、装工件、对刀、零件加工以及工件测量等操作;最后,教师组织小组评价,并对该零件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释,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训成果,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可以显著提升数控加工实训效果,提升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数控加工专业教师需要提高对项目教学法的重视,将其引入到数控加工实训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数控加工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为教师应用项目教学法提供理论帮助。

参考文献

[1]苏永华.中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运用探索[J].南方农机,2018,49(18):221.

过控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数控加工;实训教学;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德国,是通过工作任务的布置,传输知识、培养能力。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数控加工实训的要求相符,教师可以将项目教学法植入到数控加工实训中,提高数控加工实训的有效性,培养兼备理论知识和数控加工操作的学生,为我国社会输送更多的数控加工专业人才,促进我国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植入项目教学法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1项目教学法分析

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为学生布置一个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以及项目实施等操作。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开展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实训基地模拟企业生产环境,要求学生在实训基地独立完成数控加工项目,能够使学生将数控加工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学生对数控加工理论知识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积累岗位工作经验,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帮助。由此可以看出,项目教学法可以将教、做、学有效融合在一起,值得在数控加工实训中推广应用。

2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植入项目教学法的对策

2.1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步骤

(1)明确实训任务,教师需要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特征平均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为每个小组布置相应的工作任务。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零件图纸的发放及加工视频的分享,使学生对数控加工任务有初步的认识,引发学生的思考。(2)制定加工计划,学生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对教师发放的零件图纸和加工视频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明确零件的加工需求和精度标准,以此制定完善的零件加工流程,明确零件加工所需的数控加工设备和相关刀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工作任务的完成,而非知识点的应用上。(3)实施加工计划,在加工计划实施之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开展加工计划的可行性分析工作,明确加工计划中的具体零件精度和数控加工设备参数。在明确最终的加工计划后,各小组需要严格按照加工计划开展数控加工,并在加工过程中做好记录和总结。在数控加工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巡视工作,确保学生数控加工操作的安全性及规范性,使学生认识到数控加工工作的要点,使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有初步的认识。(4)成品检查控制,在数控加工过程中,学生需要提高对加工零件质量的重视,严格检查零件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责任感及零件加工的自信心,可以提高学生对数控加工质量的重视,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5)实训评价反馈,在各小组完成数控加工任务时,教师需要应用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等方式,对数控加工零件进行全面合理评价,根据加工零件的尺寸及质量,分析数控加工计划制定及数控加工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2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实例

本文以某职业院校开展的实训课程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应用。教师在下达工作任务和零件图纸之后,为学生提供了数控机床、毛坯料、夹具、刀具及测量工具的加工设备。各小组在受到任务书之后,对零件工艺性能及尺寸误差进行分析,明确了零件加工的具体内容,包括下刀点和起刀点的选择等;然后按照加工计划进行装刀、装工件、对刀、零件加工以及工件测量等操作;最后,教师组织小组评价,并对该零件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释,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训成果,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可以显著提升数控加工实训效果,提升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数控加工专业教师需要提高对项目教学法的重视,将其引入到数控加工实训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数控加工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为教师应用项目教学法提供理论帮助。

参考文献

[1]苏永华.中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运用探索[J].南方农机,2018,49(18):221.

过控实训总结范文8

学科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学校、企业和行业专家合作对机械岗位群工作任务和相关职业标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确定机械岗位群行业通用职业能力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设置课程。即根据行业通用职业能力设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群内各专业共享课程建设成果,根据专业方向职业能力设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课程。职业能力项目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主体,再加上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即构成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结构。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和实践专家的成长规律,安排课程设置先后顺序,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完善,如表1所示。

二、项目化课程的开发

根据企业职业能力要求,以机械设计与制造能力为主线,确定“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CAD/CAM”、“机械制造工艺”和“数控加工技术”5门课程进行校级重点建设,与徐州机械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适合学校条件的项目课程。目前5门课程标准、教学方案、课件、校本教材及网络课程成果已通过专家组验收,并付诸实施。以“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开发思路为例。首先,应进行课程调研。召开三方人员组成的实践专家座谈会,研究数控中高级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数控加工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其次,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基于人的认知规律和专家的成长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新手到行家,选择或设计项目载体,且载体要体现综合性、实践性,项目的数目不宜多。基上述理念,该课程设计了台阶轴的编程与加工、成型螺纹轴的编程与加工、轮廓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和型腔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四个项目。第三,进行项目的教学详细设计。该课程在数控加工实训车间实施教学。每个项目教学分为工艺规划、程序编制、零件实际加工、质量检测与评价4个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学做合一。

课程考核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课程结束后,学生经后续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实训强化,数控工艺设计与编程能力可达高级工水平。此外,技能训练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主战场,目前均实施项目教学。确定测绘与计算机绘图实训(绘图员)、机械加工实训(车工中级)、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实训(数控高级)、机械CAD/CAM(机械CAD应用师)为课证融合课程,课程结束时学生技能水平达到有关职业标准要求,可考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校内技能训练课程项目教学由企业技术专家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校外就业实习学生已是企业的准员工,培养准员工是企业的内在要求,联合培养学生变为现实。

三、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要有硬件作支撑才能实现。为此,学校投资300余万资金建设机电工业中心,满足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硬件要求。在建设实训室时,原则是专业群资源共享与课程建设相对应,以避免实训室利用率不高。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为此我院大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1)采用企业化的运行管理模式,教学环境融合企业职场环境。

(2)引入企业真实产品作为技能训练项目载体,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实现了教产结合,合作育人。

(3)定期举办机械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依托工业中心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和技术服务。上述做法取得了好的效果,近两年,“机电类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作为我院的“江苏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子项目通过验收,获得专家的肯定;校级以上各类项目立项12项,多次为企业承办机械维修技能大赛和员工能力提升培训,获得了企业的认可。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