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麦田常规技术管理措施

早春麦田常规技术管理措施

[摘要]

每年“雨水”过后,临近“惊蛰”期间,中原地区小麦已由返青逐渐进入起身、拔节期,这是抓好麦田管理,保证穗足粒多,实现稳产增产的关键时期。此时采取适当的田管理技术,对确保夏粮丰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介绍早春麦田常规技术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麦田;苗情;管理措施

1做好苗情分析

以2015年春季为例,由于本年度麦播期间降雨足、土壤墒情好,河南省全省小麦播期较为集中,播种质量高,加之冬前管理措施到位,当前苗情良好。据田间调查分析,全省一二类苗面积约占总面积90%,群体在65万~80万头,壮苗比例略高于2014年,尤其是丘陵旱地苗情明显好于往年。当前,由于前期气候条件总体适宜,除部分地区表墒不足外,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较好,为小麦丰产奠定了基础。但调研发现当前麦田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没有浇越冬水和播种质量不高的麦田旱象抬头;二是由于冬季气温偏高,一些播种偏早、播量偏大和肥水充足的麦田出现明显旺长趋势;三是豫南稻茬麦田和部分低洼地区、黏土地块,由于麦播期间持续降雨,造成播期推迟,目前小麦长势偏弱、群体偏小。

2麦田管理主要技术措施

2.1划锄、镇压,保苗稳健生长

早春划锄、镇压是保苗稳健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农谚有“锄头底下三件宝,有水有火有肥料”。划锄适于旱作麦田及弱苗的早春管理,可起到保墒提温、促苗早发的效果。部分灌溉麦田,灌后也应及时划锄,破除板结。对于播种偏早、群体过大、长势过旺(当前群体超过100万头/667m2)的麦田,应及早采取镇压或深耘断根的方式,抑制营养生长,控旺转壮;对于播种时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也要进行适宜镇压,以沉实土壤,减少水分蒸发。

2.2及早进行化学除草

对于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应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对路除草剂及早进行化学除草。喷药应在气温稳定通过6℃后的晴天10:00—16:00进行,严格按照除草剂的推荐剂量、使用时期和技术操作规程施药。以播娘蒿、猪秧秧等双子叶为主的麦田,可选用巨星、快灭灵或苯黄隆等进行防除;以野燕麦、硬草等为主的单子叶杂草麦田,可用骠马或世玛乳油进行防除。

2.3分类管理,科学运筹肥水

追肥灌水是春季麦田管理、实现高产的重要措施,但肥水管理要因苗分类实施:①群体在50万以下的弱苗田,以促为主,在划锄提温、促苗早发的基础上及早肥水管理,即在5cm地温稳定3℃以上时进行追肥浇水,667m2施尿素15kg和适量磷酸二铵;②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抓住降雨的有利时机,用施肥耧或开沟667m2追施尿素10kg左右;③对于当前群体正常(70万~80万头/667m2)或呈旺长趋势的麦田(超过90万头/667m2),且土壤墒情较好的麦田,肥水管理可适当推迟,其中正常群体麦田肥水管理(结合浇水667m2施尿素10~15kg)应掌握在起身—拔节期(3月15—25日后)进行,旺长麦田应推迟到拔节中后期,即分蘖明显呈现两极分化时(一般3月25日后)。

2.4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早春应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兼治条锈病、白粉病、根腐病等。当纹枯病病株率在10%时,667m2可用12.5%烯唑醇30g、20%三唑酮乳油60~80mL,兑水50~60kg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可以兼治小麦根腐病、全蚀病等,早控条锈病。

2.5预防早春冻害

返青后气温回升快、起伏大,小麦植株抗冻能力迅速下降,极易发生早春冻害。各地要根据天气预报,在寒流来临前,对旺长麦田、墒情不足麦田或土壤悬松麦田,及时进行灌水,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等补救措施,将冻害损失降至最低。

2.6做好后期防病预案

小麦赤霉病是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赤霉病菌在田间玉米秸秆等作物残体上存活,春季形成孢子,经雨水、气流传播至小麦穗部,侵入小穗发病。在有大量菌源存在和缺少抗病品种的条件下,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若遇有一定降水量的阴雨天气,或者田间小气候湿度大,赤霉病将大发生。因此,应抓好条锈病的监控,在小麦苗期至孕穗期普查病叶和发病中心,发现一点防治一片。中北部麦区小麦拔节—孕穗期病叶率1%时,抽穗—扬花期病叶率5%~10%时,要及时大面积喷药防治。可用药剂25%丙环唑30g/667m2、20%三唑酮乳油50~75mL/667m2、12.5%烯唑醇50g/667m2、25%戊唑醇乳油30g/667m2兑水喷雾。小麦条锈病的药剂防治应结合其他病虫害防治进行,在抽穗扬花期用药,可选用兼治赤霉病的药剂如戊唑醇和烯唑醇,或者用三唑酮或丙环唑加多菌灵,根据情况还可以加上防治蚜虫的杀虫剂,混合用药,达到一次用药防治多种病虫的目的。

作者:杨爱花 单位:周口市川汇区农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