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学习计划范例

复习学习计划

复习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赋能;中学化学;教学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实现了对传统教学环境的重构,让教与学变得智能而高效[1]。在人工智能发展高歌猛进的时代,以“人机共生”为主要特征的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建构了崭新的技术文明,带动了教育在观念、主体、方式等诸多领域的整体性“跃迁”[2]。当前,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已进入常态化、智能化阶段,精彩纷呈的技术辅助为中小学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信息技术赋能中学化学教学已成为新时代课改的必然需求和现实选择。

二、传统课堂与信息技术赋能课堂的比较

教育的内核是促进人的成长,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核心生长点[3]。如表1所示,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信息技术赋能的中学化学课堂有着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的共享不仅提升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大大减轻了教师备课的压力。在线量化评价与口头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解决了传统课堂评价方式单一化的问题,充分发挥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诊断功能。融入了信息技术,课堂活动多样化、趣味化,学生在人机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学生在线检测,平台实时统计反馈答题情况,颠覆了传统课堂纸笔测试的片面性与延时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时性与高效性。

三、信息技术赋能中学化学教学的特征分析

技术与教育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态势,推动了教育向智能时代、智慧时代进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师生的认知模式与行为范式。定量赋分评价、投影学生作品、在线检测诊断,实时化的人机互动使课堂活动评价多样化。先进的数字化实验,以符号和曲线等方式实现微观粒子可视化,突出了化学学科特征,促使学生以“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重表征的思维方式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资源包和小程序的使用,智能化的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鲜活的中学化学课堂添彩。跨学科资源融合、线上定量评价与线下质化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方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缓解了学生认知负荷重的问题,促进了深度学习的达成。创新化的技术手段促进了中学化学教学模式和学习范式的转型升级。小游戏激趣、VR实验、3D虚拟实验等个性化工具的使用,彰显了化学学科特色和育人价值。创新实验技术,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习效率,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融合具有以下特征,如图1所示。

四、信息技术赋能中学化学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1.云平台的实时诊断,促教学评价方式创新云平台指在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移动网络技术不断深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新技术支撑下的开源计算平台,借助这类平台能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实现信息、资源的深度共享。基于云平台进行中学化学教学实践,教师在线备课、授课时,可充分利用实时化、可视化、智能化、创新化、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优势;动画、视频等具有学科特色的资源可激趣化学课堂;签到、点名、弹幕、举手等交互功能优化了教学方式。基于云平台,还可以实时进行互动式师生、生生、小组评价,定量诊断学生得分率、完成速度等各项指标数据,有利于管理教学进度、调整教学流程,充分发挥“教、学、评”一体化的激励和发展功能。

【案例1】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在线“当堂检测”试题,学生在线答题并提交。教师根据平台反馈的各项数据,实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大多数学生错的题进行当堂讲解,并在课后进行变式训练补充。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课后加强当面辅导。云平台统计的学生“当堂检测”数据如图2、图3、图4所示。

【案例1解读】评价是教学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一体化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结构化知识、真实情境、学习任务、过程性评价整合在一起,使学生经历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解决的完整学习过程,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4]。此外,除了量化评价,教师还应依据学生的表现有机结合质性评价,用口头等形式对学生的突出表现或学习困惑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转变学习方法。信息技术赋能中学化学教学,构建了彰显化学学科特色的多层次、多维度、综合性评价体系,促进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推进了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实践与创新。2.数字化实验系统的微观探析,促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数字化实验系统(DigitalInformationSystem,简称DIS)是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配套软件组成的,定量采集各种常见数据并能与计算机连接的实验技术系统。能即时收集数据和自动生成曲线,使实验的实时定量研究成为可能[5]。数字化实验促进了学生化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发展了学生对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建构模型并推测性质及其变化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从“宏观、微观、符号、曲线”相结合的视角形成了质疑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

【案例2】学习“复分解反应”时,教师演示数字化实验:分别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和水。溶液电导率的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教师]酸、碱、盐的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该实验过程中为什么溶液电导率下降?溶液中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目和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有怎样的联系?[学生]由于离子结合,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减少了,所以电导率下降了。[教师]回顾刚才的小组实验,正是因为微观上这些离子相结合,所以在宏观上表现为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这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案例2解读】信息技术赋能中学化学教学,借助数字化实验将微观粒子可视化,从微观层面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微观、符号、曲线”的联系。学生在证据与推理、模型与解释、符号与表征等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高阶思维活动中,基于四重表征进行深度学习,促进了化学思维方式的形成。3.VR实验的沉浸体验,促学科魅力价值呈现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技术通过多通道信息融合构建交互式三维立体动态场景及行为动作仿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强交互性、想象性和沉浸性的学习环境[6]。相对于中学化学传统实验,针对某些有危险、有毒、有干扰、有反应条件限制或经费限制的化学实验,VR实验能在保障安全、减少干扰、降低成本的前提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对教师实验教学以及学生实验设计、操作、分析、合作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有效的补充。

【案例3】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用VR实验模拟用二氧化碳灭火的过程,如图6所示。【案例3解读】信息技术赋能中学化学教学,通过VR化学实验展现丰富、鲜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机会。灭火的真实情境具有一定危险性,利用VR虚拟技术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使学生身临其境,沉浸式体验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化学的学科魅力与现实价值,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的发展。4.3D实验的安全逼真,促学生核心素养发展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指出:要通过建设、开发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央电教馆以Unity3D引擎为基础开发的虚拟实验,结合虚拟技术提供精致仿真的3D元器件模型,模拟实验现象,提供了沉浸式的实验操作环境,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产生了变革性影响。

【案例4】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时,由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条件为高温,学生分组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用3D虚拟技术模拟实验,每个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基于现象进行推理,在实验中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如图7所示。

【案例4解读】由于反应条件等因素限制,课堂无法完成的学生实验可以借助3D虚拟技术进行补充。学生围绕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选择、组装实验仪器、实施实验并完成记录。在与同学的交流与评价中形成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信息技术赋能中学化学教学,用化学实验和信息技术手段合力探究物质及其变化,促进学生形成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5.电子白板的互动激趣,促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学校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整套装置由智能感应笔、投影仪和电子感应白板组成[7],它是继黑板、书写白板、幻灯投影之后发展起来的一款新的教学设备。好的教育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共鸣的教育。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灵活调用学科素材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多元支持,为学生全面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催化了课堂教学从掌握知识到发展素养的转变。

【案例5】学习“构成物质的奥秘”时,教师调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库中的跑步PK、转盘抽题、砸金蛋、消消乐、抽红包、拼图等小游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内化知识,如图8、图9所示。图8希沃电子白板“PK小游戏”图9希沃电子白板“转盘小游戏”

复习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个性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网络构架;逻辑构架

1个性化推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概述

个性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它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创新,添加了人工智能技术。该技术还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进行进一步划分[1]。它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教学等技术,该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为教学参与者提供相应的交互平台以及个性化教学平台。该系统最早是美国的GerryStahl所提出来的,他认为个性化教学不只是团体当中的一个人在学习,而是认为整个团体均在进行学习,个人属于团体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知识对于个性化学习而言,其仅属于一种产品,不同学习者对这些产品进行讨论和交流,并且对这些知识做出总结和整理,最终将其记录下来。而计算机对于个性化教学系统而言,属于基础性内容,若没有计算机则很难实现教学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流的目的,让各个参与者之间的交互是透明的,这也就无需知识具体实现的细节[2]。

2CAI和PCAI的特点

2.1CAI特点

针对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针对课程目标进行分析,形成相应的学习目标所对应的层次结构。此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所对应的学习任务进行具体设计,要求每一个画面当中均包含相应的课文解释和提问等信息。然后将这些设计完的画面结合一定顺序进行连接,这样就形成了我们常见的课件。通过这一设计方式,预先对结构进行固定,所形成的课件被称作刚性面向画面的CAI系统。传统形式的CAI课件存在一定缺陷,如适应能力不强、交互能力不强以及缺乏创造能力。

2.2PCAI特点

个性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主要是将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作为基础,做出的一系列创新,它为CAI赋予了人工智能技术,同时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作出相对明确的划分,其还可以生成比较适合单个学生水平学习的模型,充分了解学生具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能够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势所在,可以有针对性的自动生成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课程进行讲解。与此同时,可以帮助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能够帮助教师对教学策略进行及时调整,进一步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帮助学校和家长对教师课程情况作出进一步评估[3]。一般而言,PCAI可以结合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的掌握情况,自动生成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因为他存在自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功能,这样能够加深人机交流,并且还能够针对学生和教师的错误做出识别,找出这些错误的原因所在,并且制定针对行的解决措施。还可以对学生、教师教学和概念进行评价,PCAI属于当前的一种十分先进的教学系统软件,其具备传统软件无法比拟的优势。

3基于个性化推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

3.1系统网络构架设计

个性化教学PCAI平台,属于一种相对典型的分布式系统,该系统物理构架如图1所示。针对图1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个性化教学PCAI平台在部署期间,主要包含的内容为内部网络以及公用网络两个部分。其中内部网络内容为部署系统服务端构件,而外部网络的部署则是客户端部分。相应系统内部,存在3种服务器,主要为部署服务功能构件应用服务器,存储数据数据库服务器、部署网站应用构件Web服务器。该系统当中还包含了校园内部现存其它系统服务器,上述内容之间存在数据实现交互、而在内部网络当中,在系统当中部署一台客户端,主要是提供给系统管理人员应用,其目的是对相关配制进行管理。该系统当中多数用户主要是借助外部网络,对系统的核心功能进行应用,而系统对于外部的可用功能进行具体部署期间,使用的则是将B/S为基础的模式,因此用户仅需要对浏览器进行使用,则可以对系统功能进行调用[4]。对系统进行构架以及设计期间,主要是将系统当中存在的不同类型数据作为依据,从中找到最为合适的数据存储方式,对系统数据存储逻辑结构进行描述。然后站在个性化教学PCAI平台需求角度进行分析与设计,得到了这一系统当中不但包含格式相对正式和统一的数据形式,同时也存在不规范数据类型。

3.2系统逻辑构架设计

逻辑构架设计,主要是站在开发人员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对系统当中不同构件设置在不同构件层当中,促使不同层级之间可以借助接口进行调用,促使系统性能所需要的可扩展性以及可维护性需要。对于个性化教学PCAI平台的分层构架模式来说,从总体上是结合分层结构进行具设计的,而对于每一层而言,均包含相应的软件构件。每一层的具体分析如下所述:第一层属于用户接口层,这一层主要是促使用户系统之间信息交互,而系统接受用户数据以及指令,用户则获得系统处理后的结果。在具体个性化教学PCAI平台用户接口层当中,教师在这一层定义设计出个性化教学交流和学习角色等。学生则在这一层内绑定个性化教学流程,同时对实例进行调用,这样就形成了不同节点的个性化教学任务。业务管理人员则可以在这一层当中,针对个性化教学流程实施调用以及分配,可以设置出不同种类策略参数,而学校管理人员则可以在这一层当中,针对不同数据做出统计和处理,从中获得最终的结果数据。该系统管理人员可以结合这一层,针对系统做出深度制定,并且可以实现对用户的管理,以及对数据库的维护。运行之处环境层,其所拥有的业务逻辑层的不同功能构件,能够为底层提供构件支持。而因为个性化教学PCAI平台,主要是将工作流技术作为基础性构件,因此在这一层当中,应当对工作流做出部署以及调用,其还包含开源JBPM工作流程引擎以及JMS消息通信引擎等。借助开源Drools规则引擎,来针对不同学习策略规则以及优化规则做出定义以及运行,并且以服务双工通信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通信平台[5]。

3.3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以系统功能的需求作为基础,站在不同参与者角度进行分析,针对系统功能模块做出进一步划分。经过划分之后发现,个性化PCAI平台内容主要包含个性化教学管理功能模块、学生网络学习功能模块、领导层功能模块以及系统管理功能模块等。其中个性化教学管理功能模块的主要内容有个性化管理流程,修改、删减和备份等功能。个性化教学流程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转奠定基础,同时也是该平台数据的主要对象。能够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进行监控,这一功能可以促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对自身所教授课程的学习情况,同时实现智能辅助个性化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减轻个性化教学所面临的压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个性化教学效率。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智能化方式进行处理,进而结合问题热度进行排序。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同时教师结合学习流的具体运行过程进行规则确定,还可以和个性化教学流程实例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流程进行严密监督和控制。

4结束语

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因此需要充分应用新科学技术,为教学工作提供推动力,进一步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帮助。个性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就是新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工具。教师和学校需要对PCAI系统进行充分应用,同时相应技术人员还需要对这一技术进行大力创新,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茹.基于个性化推荐的英语辅助教学系统设计[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5):35-38.

[2]王瑀,吴淑琴.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重要性[J].职业,2017(4):115-116.

[3]龙敏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次个性化教学模式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6):160-161.

[4]王亚静.基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的自主学习——以河北科技大学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3):35.

复习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课程;导学案设计

一、引言

在“生本理念”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成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完全符合这一理念。“导学案”就是通过老师的有效引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的重点、难点,通过思考模式,转化为学习的效果。初中化学的复习课导学案设计,就是要达到学生自主复习的效果。通过老师的化学课程复习引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重点,加深理解,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找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达到良好的化学复习效果。

二、导学案设计对于化学课程的复习效果至关重要

传统的初中化学复习课中,老师往往会罗列出大量的化学知识结构、化学公式、重要知识点,然后每一个知识点再细致的讲述一遍,而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不能理解的知识点依然存在,却不能意识到重点突破,导致大量的无用功,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缺乏主动学习,复习效果并不理想。导学案形式的复习方式,改变了原有的以老师教学为主的复习方式,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复习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老师的知识框架,自主地把具体的知识点归类复习,突出重点、难点,加入思考,找到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加以巩固,而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重点学习,强化思考,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果,对于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作用非常大。

三、如何设计有效的初中化学复习课程导学案

(一)复习课导学案的设计以学习目的为导向

在初中化学复习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明确学生复习的重点和目的在于全面掌握化学知识点,查缺补漏,巩固原有知识点,深化理解重点、难点,达到全面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复习效果,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以这一目的为导向,初中化学复习课导学案的设计,就能明确知道该设计什么课程框架,每个知识点,每个学生重点复习哪里,如何达到最后的复习效果。

(二)复习课导学案的设计流程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主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如何自主、有效学习,而不是老师该如何教、如何引导的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转化思维模式,充分考虑学生应该如何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达到效果,如何把知识和思考相结合,而不是死记硬背。老师在复习引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把知识进行转化。教师引导就是引导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如何在庞大的知识网中,积极、高效学习自己薄弱环节,强化优势环节。

(三)复习课导学案的设计必须可执行、可落地、可实现

“生本理念”是一个复杂的教学理念,如何把生本理念和导学案相结合,寻找出具体的,可落地执行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导学方案,才能真正做到学生自主学习。传统的复习以知识点的方式呈现,枯燥无味,不需要思考,只需要寻找,然后罗列在一起即可,可是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具体可执行的导学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性的导学案,就是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能够解决这类问题的知识点都有哪些,如何解决,有几种方案解决,通过这一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主动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问题必须是具体的,而不是宽泛的问题,否则并不能达到学生思考解决的目的。当然,问题设计必须有代表性,如果同一个性质的问题反复出现,学生就会丧失了主动学习的动力,演变为传统的知识罗列,没有兴趣和动力,复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样的,问题必须精炼,不能过多,必须清晰可见,不能似是而非,让学生不能把握重点,找不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在初中化学复习课的导学案设计中,必须把握的原则就是简单可行,直击重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把复习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变为思考的能力,提高化学复习的效果。

四、结束语

初中化学复习课导学案的设计,关系着老师的引导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课的导学方案设计应该遵循“以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案的设计还必须以复习目的为导向,简单可执行,最终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绮妙.对初三化学复习课有效性的反思和实践[J].化学教与学,2014(09).

[2]刘学文,韩庆奎.认知负荷理论在高三化学学困生复习中的几点应用[J].化学教学,2013(12).

[3]李继红.初中化学“导学案”设计与施用初探[J].学周刊•学术研究,2013(5):88-89.

复习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服装设计;人才细分;职业能力;人才培养;课程组合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乃至世界服装市场进入了智能化发展的快速运行轨道,众多服装企业从单纯的设计、生产、零售商转变为互联网关系中的多种角色。我国服装企业已然从纯拷贝产品的生产加工制造商大规模转向具有设计、研发和整合能力的智造型企业。在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丰富的商业模式也造就了类型细化的服装企业,因此服装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开始细分化。在此背景下,服装设计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需要针对市场人才需求的细化来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与定位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服装企业类型与设计人才需求

目前对于设计人才有需求的服装企业大致分为三种:(1)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纯加工生产型企业;(2)ODM(OriginalDesign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服务型产品研发及加工生产型企业;(3)自主品牌企业。部分服装企业兼具以上几项业务。其中,ODM企业和自主品牌企业因包含产品设计研发的内容与部门,因此对设计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同时,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也在向ODM企业与自主品牌企业转型,对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逐步扩大。因产品开发模式、营销模式不同,不同类型的服装企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有着明显的区别[1]。

1.生产服务型企业向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式转型

ODM企业的服务客户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订货生产周期较长的传统型品牌企业,另一类是周期较短的快时尚精品店、买手店、网店。ODM企业的设计对于前者来说是服务型的,针对品牌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研发,以供客户下单。因此,企业要求设计人才具有优秀的设计应变能力,能同时理解、掌握多种服装风格,并具有良好的设计服务意识,便于服务不同风格类型的品牌客户。对于以快销为主的店铺客户,ODM企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则是具有强烈的市场敏感度,以及快速抓住流行信息并转换成产品设计的能力,设计效率高、速度快。

2.自主品牌企业的多元化导致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自主品牌企业的细分类型更多,大致可分为原创设计主导型品牌、快时尚销售型品牌、流行性主导品牌、单品类销售型品牌几类企业。原创设计主导型品牌企业对于设计人才的要求较高,设计师要深谙品牌的风格乃至文化背景,具有创新性,能将个性化主题概念设计转化成服装商品。快时尚销售型品牌企业对设计师的原创设计能力要求不高,但需要有较高的时尚敏锐度以及市场洞察力,能快速将秀场流行元素变成市场畅销款。流行性主导品牌企业对于设计人才既需要具备将流行元素与品牌风格相融合的能力,又需要具有根据流行变更而适度改变品牌产品风格的设计能力。单品类销售型品牌企业对于设计人才则需具备对产品深入设计与延伸拓展设计的能力。服装企业类型与所需设计人才能力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专业能力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的匹配

目前在服装行业的细分岗位中,众多职业知识尚未在大专院校设有专业学科,而是由服装设计以及服装设计与工程等相关专业毕业生进入细化领域后再进行培养和塑造的,例如不同类型的设计师、产品陈列师、造型师、时装编辑等。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技能细分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职业引导与培养作用。

1.服装设计教学体系中课程的分类组合

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主要分为设计基础课、制版工艺课、技能细分课三大类。设计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基础知识、设计思维与视觉表现能力的课程集合,例如“服装设计基础”“服装色彩与图案”“服装材料学”“服装画技法”“服装史”等,是跨入服装设计领域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课程;制版工艺课是培养服装制作能力的课程集合,包括“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平面裁剪”“立体裁剪”等,是将设计思维、图稿、材料结合用实物呈现的动手能力的技术型课程。完成以上两类课程即具备基本的设计人才特征。技能细分课是指深化设计能力以及拓展服装设计周边职业所需要的技能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培养不同类型设计师的能力,例如“女装设计”“男装设计”“童装设计”“礼服设计”“品牌服装企划与设计”“流行趋势”“服装视觉陈列”“服饰搭配”等课程[2]。

2.课程组合体系细分与职业能力的导向

在教学中,三类课程组合的重、轻、主、次通过不同比例关系,可以更鲜明地表现出细分能力的引导培养与市场职业需求之间的关系[3]。表1中,将目前高校中的服装设计专业或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共性课程大致分为设计基础课、制版工艺课、技能细分课三大组合,课程占比总和均为100%。表1通过数据清晰地展现了课程组合的方式,通过百分比关系可以看出职业能力培养所对应的课程重要性,以帮助学生有效地选课并规划职业方向。服装设计专业除了培养设计人才之外,也为服装行业的其他细分职业输送了目前尚未有专门细分学科的职业人才。而这几类职业人才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在专业课程中的重点倾向是不同的,即使是成衣设计师,不同的设计类型所要重点学习的科目也有所不同。

三、结语

服装设计专业作为一个完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应用型专业,专业课程不但要传授服装设计专业技能,还需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将专业技能进行细分,并根据细分的专业技能对设计课程进行组合与深化改革,以适应目前服装设计及相关行业的职业需求,引导学生的个性化自我定位[4]。课程与职业能力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提早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定位,并学会进行个人职业发展的初期规划,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冶.就业导向下的服装设计教学改革[J].长江丛刊,2017(4):95-97.

[2]罗文琛,郑高杰.本科高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分析[J].纺织科技进展,2017(5):58-64.

[3]孙琰.关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工作室项目课程模式研究[J].未来英才,2015(1):24-25.

复习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创意成果转化;服装设计;教学模式;优化路径

国内外市场对创意型服装的需求,是促使服装设计领域不断进行创意设计从而提升自身在行业当中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保证高校服装设计专业领域人才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1]。因此,国内外众多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高校在近些年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就目前国内众多相关高校而言,创新能力的培养尚未与成果的转化形成正比,高校培养出的一大批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并未完全将自身的创造能力转化成受市场认可或高度认可的产品。因此,我国未来服装设计专业及领域在人才培养的模式及课程的设计上要遵循创意成果转化思维,帮助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掌握将创意转化为成果的方法。

一、服装设计专业创业成果转化现状

1.创意转化成果教学重视程度较低

在现阶段我国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众多高校中,绝大多数都已经开设专门的创意设计课程,然而针对创意成果转化问题却很少有高校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或教学工作[2]。尽管对服装设计领域而言,好的创意可以被视为服装设计的灵魂,也有设计师认为创意是决定服装设计成败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大学的教育阶段,由于缺乏创意转化成果的思维,会直接导致相关专业学生过度看重创意而轻视成果转化,最终造成服装设计的整体工作成为纸上谈兵,无法呈现出最终的设计成果。

2.课程开设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高校办校水平从985、211类院校到一般的高职院校均有,高校水平参差不齐,高校的资金和人才储备水平等差异比较大,造成我国部分高校无法针对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进行更多的创新和改变,大多仍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在对学生进行创意到成果的转化教育时,往往面临“不知道向什么方向转化”及“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转化”等问题[3],严重制约了学生服装设计创意的表达,学生的创新实践思维和能力也无法得到转化。

3.创意设计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

我国众多高校对服装设计领域人才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均比较类似,基本上是按照“学生设计作品→教师评分”的传统形式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进行考核。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中教师的作用被无限放大,教师能够完全凭借自身的地位和能力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完全主导性的评价。这在一般的传统专业中被证明是较为高效且合理的评分标准[4]。然而服装设计尤其是创意设计是一项艺术性很高、主观性较强的专业,服装创意设计的好坏并不能通过一个人的评判而被定性。这种一言堂式的考核方式已经严重伤害了服装设计及类似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过于单一且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考核方式,是阻碍当前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创意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

二、创意成果转化思维下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培养学生的创意成果转化思维

课程最终的教学目标既要满足学生进行创意的表达,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创作出的作品符合创意的设计需求及尽量符合市场对服装产品的要求。以往的服装设计教学课程由于受到思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更多的是将学习的重点集中在眼前的服装创新设计方面或在已有的成果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等。在创意成果转化的思维模式下,学生的创意能够被再一次激活,学生能够从形式、色彩及空间结构等方面充分打破原有课程中对自身的束缚,创作出更多大胆的、个性化的、富有特色的作品。

2.设计与转化方法的培养

在创意成果转化思维下,设计方法、转化方法的培养是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设计与转化方法的培养,是系统地培养学生进行服装创新设计及成果转化的基本要素[5]。其中主要包括设计思路的把握、设计形式的创新、创意色彩的搭配、服装选材、销售渠道的分析、推广渠道的把控及如何应对市场检验等问题。这些内容需要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服装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的基础上,把握市场动向、掌握创新设计的分寸,做到在充分发挥创新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作品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款式、色彩、裁剪、使用场合、舒适程度等方面的要求。

三、创意成果转化思维下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方案

1.以市场化思维开展校企合作课程

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展多见于工科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进行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将会成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创意成果转化的关键。服装设计专业在进行大三或大四阶段的课程安排时,应尽量利用各种资源积极探索与企业进行合作教学的可行性,带动企业的服装设计项目进入学校的相关课程,如将工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等思维与学生的创意设计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独立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实践具备服装领域品牌化生产和运营的能力。促使学生的创意设计与厂家、市场、消费者之间对接,培养学生的企业设计师思维,从根本上改革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

2.聘用服装企业技术骨干任职教学工作岗位

在创意成果转化思维模式下,教师已经不再适合站在主导者的位置上进行教学工作,教师的价值应更多体现在对课程进行组织及关键时刻进行答疑解惑等方面。有资源和条件的高校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比如聘用服装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学校的部分教学工作岗位或参与到服装设计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下向学生传授相关产业信息及进行服装设计、创意成果转化工作的技术要点等。此外,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教学工作能够从厂家角度直接对学生的创意成果转化进行指导,具有极强的市场指导教学价值。

3.考核方式向市场化检验转变

在创意成果转化思维模式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考核方式应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评价方式转变为由真实的教学成果接受市场化检验,从得到的市场反馈再结合教师的评价进行综合性评定。从而帮助服装设计领域的教学评价告别图纸优劣直接决定创意优劣的原始评价方法。市场化检验所得到的综合性评价标准将会更加客观、公平地对学生的创意及转化结果进行考核。此外,在考核方式向市场化检验转变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和学习工作的结束。学生的作品仍然在市场上进行运作,仍然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客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新的评判。因此,在市场化检验的考核方式下,学生的作品评价将会是一段持续性强、不断进行重新量定的科学性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会在阶段性评价中不断获得提升和走向成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基于创意成果转化思维对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优化后的教学课程方案。学生的创意成果转化思维是未来我国大部分服装业设计专业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同时也是该专业学生最难具备的能力之一。在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设计工作时,既要注重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构建主义空间的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加强对学生个人设计风格的提炼、与客户对接能力的提升、营销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侃:《国外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研究及启示》,《上海工艺美术,》2016年第1期,第107-109页。

[2]段婷:《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讨——以“工作室项目实践教学模式”为基点》,《职教论坛》2013年第23期,第35-36页。

[3]宋懿:《首饰设计教学成果市场化探索》,《中国黄金珠宝》2010年第2期,第62-64页。

[4]金晨怡:《基于工作室项目实践教学的服装设计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9卷第2期,第155-160页。

复习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学业;教学实践

随着职业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供给量不断攀升,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造成学校与企业的衔接不具体,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意识缺失,造成大批服装设计领域的人才发展受到影响。为此,如何不断提升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整体素养,更好地满足企业要求,达成就业与创业目标,则需要“四业”贯通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1]。

1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强化。从专业的建设角度看,无论是课时内容的安排、课时数量上的设置,都表现得较为密集,涉及到的专业教学内容较多。这些内容,带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对课时内容的感兴趣程度不断下降,自然专业技能的教学会大打折扣;其二,忽略与企业的有效衔接。大部分职业院校虽然已经尝试与企业寻求合作,但这种合作仅仅是人才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浅层次合作内容,对更深层面的合作机制并未建立。如借助服装企业的现有资源,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空间与平台,或者是企业的专业设计帮助学校更好地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强调实践性。作为一种理想状态,目前大部分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学校还并未与企业完成深度合作,浅层次的内容,所展现出的效果十分有限;其三,就业与创业教育缺失。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根本方向是服装设计领域,围绕技能的内容造成就业与创业意识缺失,自我成长与发展陷入困境。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目前存在一定问题,教学现状不容乐观[2]。

2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2.1以“四业”为教学基础目标

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学生技能强化和有效就业为主,但从反馈回来的效果看,专业毕业生连年增长,供给过旺,企业却存在人才缺口,这种矛盾问题主要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企业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目标,以“四业”贯通为基础与核心,最终让教学内容的表现更充分、更全面[3]。学校方面,为“四业”贯通目标的实现提供更便捷的条件和优势,让“四业”贯通的实践目标得以达成。如充分重视与校外企业之间开展深度合作,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重视创业就业教育,积极推动就业创业教育与不同专业课程的融合进程。“四业”作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基础目标,突出强调内容的完整性,十分关键[4]。在明确目标的支持下,让“四业”贯通有实施基础。

2.2根据“四业”优化教学内容

“四业”贯通已然成为职业院校的主要选择,也是教学优化的根本方向。在传统的教学框架中,内容的单一性,造成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为此,要重构教学内容,让学业、企业、就业和创业走向融会贯通。在学业上,一直以来是职业院校的优势所在,为我国输送了各专业领域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但在具体实践中也要看到,内容更侧重技能强化,打好基础。教学过程要强调学生的趣味性培养,树立学生的积极学习意识,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来,掌握服装设计专业所需的必备技能和专业知识,该过程教师可以采取多元的现代教学法,如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等,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增强学习体验,立体感知更强烈;在企业上,在学校搭建平台之后,教师要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并设计服装作品,既能够实现学生理论到实践过程的转变,也能让企业准确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服装设计的专项技能,保证后续的人才选拔;在就业与创业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就业与创业缺少必要认知,造成在面临就业环境下激烈的人才竞争时显得较为盲目,盲目就业、盲目创业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在教学内容中做好创业就业内容的合理安排,显得格外重要。“四业”贯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践,还需要在不断优化中得到完善[5]。

2.3围绕“四业”开展教学评价

服装设计专业“四业”贯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还需要以科学评价来具体检验。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给出合理的评价。如在企业实践中考察学生专业知识的转化能力、正确的就业意识、明确的创业思路等等,这些都是要去考量的关键要素。只有把握好“四业”的相关细节,才能够保证教学侧重点的持续优化,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让“四业”贯通“一体化”实践模式得到持续优化。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培养的是服装设计领域的优质人才,“四业”贯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为这一群体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提升自我专业性的空间,打造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促进职业教育转型与改革。

参考文献:

[1]贺雪雪.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西部皮革,2020,42(06):95+108.

[2]穆雪梅.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逐层递进”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福建茶叶,2020,42(03):117.

复习学习计划范文7

[关键词]服装设计电脑绘制;信息化教学;微课在信息技术

革命时代,几乎每个中职学生都有智能手机,个别学生还有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设备,移动数据流量无限量的普及,学校等公共场所都有无线网络覆盖,微信大面积推广。在这种背景下,有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产生了。这种信息化教学模式使用了微信、微课、微信公众号等工具,信息化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想学就学。教师在上服装设计电脑绘制这门课时,越来越喜欢使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教学。

一、服装设计电脑绘制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发生变化

1.传统教学模式。服装设计电脑绘制的基本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先讲授,然后在电脑上利用绘图软件进行设计示范,接着学生进行绘制练习,最后教师解答学生的难题。

2.信息化教学模式。服装设计电脑绘制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上课之前,教师提前通过班级微信群、课程公众号等交流平台发送新课教学内容,学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对多媒体课件、微课等内容进行预习。教师通过平台数据查看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习的情况。课堂上,学生先根据预习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践练习,可以借助智能设备查看课件、微课视频来学习新课的重难点。教师要制定智能设备使用规章制度,防止学生滥用手机。学生在使用电脑绘制服装设计图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教师要加以指点,并做好记录。规划好的练习时间到后,教师应该抛出一些问题,允许学生互相讨论,师生之间讨论,以解决难题。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

在信息化手段参与的服装设计电脑绘制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1.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一般的服装设计电脑绘制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灌输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后,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者,而是变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信息化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独立解决问题进行有效学习。

2.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传统的服装设计电脑绘制课堂,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较少独立思考。信息化课堂的学生可以不局限于上课时间或者教室,课前就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媒介如微课等进行预习、自学;课上可以拿出大部分时间主动学习实践、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如果解决不了问题,可以向同学或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一起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对师生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职业中专学校常规的教学模式也需要改进。服装设计电脑绘制这门课程如果想要顺利开展信息化教学,教师和学生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对教师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要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到企业进行工作实践,更新专业知识。教师要吃透服装设计电脑绘制教材,提前备课,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做好解答准备。同时,教师要学习信息化教学的相关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包括计算机与网络操作应用能力,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制作“微课”,以及对服装设计电脑绘制课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等。教师还应该熟练使用学习软件或App,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

2.对学生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在服装设计电脑绘制信息化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准备,熟悉教材。课上认真实践操作,会使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学习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要记录自己的疑问和难题,并和教师、同学讨论解决。学生要自觉合理地使用移动设备,不能借信息化之名使用移动设备,实际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信息化课堂教学可以快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二、微课概述

(一)微课的组成。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1]。

(二)微课的优点

1.短小、简洁微课是针对某一新课内容或者教学重、难点而制作的,时间长度一般在5~8分钟,时间较短,学生观看的时候,容易抓住重点,不容易产生疲惫和抵触心理。上课过程中,学生产生疑问的知识点不同,需要对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分别制作微课,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会因为录制的视频太长,找不到解决的方法而浪费时间。

2.随时播放同一个班级,同样一节课,不同的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水平不同。同一个知识点老师讲过一次,有的学生就记住了,而有的学生新知识接受水平较弱,可能教师讲过很多遍,他还无法理解。这时,如果有了微课,这小部分学生就可以通过微课随时查看自己一时无法理解的难点,无需一直提问,教师也可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进度。课后,学生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复习巩固,可以说微课是学生24小时的老师。

3.不受空间限制微课是学生自学必不可少的好工具。传统型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遇到问题,常常苦于找不到老师提问。而信息化课堂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等存储设备保存好微课。课后,学生如果遇到疑问需要解答,也不会因为老师下班了找不到人,就把问题丢到一旁甚至忽略。有了网络,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打开微课进行自学,学习地点不局限在学校教室。

三、微课是服装设计电脑绘制的重要元素

(一)在服装设计电脑绘制课程中引入微课信息大爆炸时代,在服装设计电脑绘制课程中引入微课,对学生来说有很多好处。微课通过以不同的形式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能够让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当下最前沿的服装潮流趋势,使学生在利用电脑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更容易抓住学习重点[2]。微课这个载体为服装设计电脑绘制教学注入了新的元素,让新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变得更加突出、更加有针对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需要的知识点通过微课进行观看学习,学习服装设计电脑绘制这门课程也变得轻松起来。

(二)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服装设计电脑绘制的自信心服装设计电脑绘制这门课程,需要用到CorelDRAW、AdobeIllustrator和Photoshop等多种绘图软件,需要识记的功能按钮和快捷键较多,绘制服装需要在多个绘图软件之间来回切换。

(三)如何制作服装设计电脑绘制的微课

1.微课制作前的准备。教师要在课前制作好适用于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查看的多媒体课件和微课视频。教师提前学会MicrosoftOffice和WPSOffice软件,主要包括Word、Excel和PowerPoint三个软件,这是最基本的办公软件,可以制作简易的多媒体课件:分析数据、制作图表、播放介绍。服装设计电脑绘制这门课程主要学习的是Corel-DRAW、AdobeIllustrator和Photoshop软件,教师要对三种软件非常熟悉,各种功能按钮和快捷键都要熟记于心,能快速准确地切换三种软件,以便录制视频的时候能够流畅进行,节省时间。教师要提前学习录屏软件的操作,利用录屏工具进行微课视频的录制。常用的录屏软件有CamtasiaStudio、EV录屏和录屏王。同时,教师应该学习摄影、动画和动漫等相关软件的使用,让微课更加丰富、生动并且有趣。常用的动画制件软件有皮影客和动画大师。教师还要熟悉视频转换软件,把无法在智能移动设备播放的大容量或者格式有误的视频,转换为容量大小适中、适用在各种普通软件打开、可以在手机和平板电脑播放的视频。常用的视频转换软件有“格式工厂”等。

2.微课制作的步骤。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一般5~8分钟,一个微课讲述的内容一般是1个,最多2个知识点。以使用CamtasiaStudio软件录屏为例,教师在课前先用CamtasiaStudio录制好新工具或者重难点的绘制。教师应该熟练地使用CorelDRAW、AdobeIllustrator和Photoshop软件绘制服装款式图,多次练习绘制到非常熟练后,打开CamtasiaStudio录屏软件,一边绘制服装款式图,一边录屏。录屏结束后,选择安静的环境录制讲解音频,然后在图像上一帧一帧地添加文字说明,提示学生这个步骤使用的按钮和快捷键,有了视频、音频和文字说明三个轨道后,从头到尾认真检查一下整个微课,查看有无出错。最后保存文件,点击生成并共享,容量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选择生成MP4(1280×720)格式的文件,通过渲染后,微课视频就制作成功了。还可以把微课视频上传到网络视频平台,进行资源共享。我们在利用微课进行服装设计电脑绘制信息化教学的时候,要把微课内容设计得更加有趣味性、更加通俗易懂,让学生喜欢上微课里的知识,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掌握,从而让课堂更加有序、欢快和高效地进行。

四、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具有广泛教育应用前景的教学元素,使教学更加形象、立体、灵活,是服装设计电脑绘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合理利用微课等工具进行信息化教学,是服装设计电脑绘制教学的趋势。微课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好服装设计电脑绘制这门课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2011(10).

复习学习计划范文8

关键词:神话元素;服装设计;课程教学

我国的神话传说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性和文化性,在不同的神话传说故事中能够体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东方魅力。它存在于民间口耳相传的传说里,也出没在文人大家笔墨渲染之间,更是体现在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里。《山海经》《聊斋》《搜神记》等经典神话故事中的神、鬼、怪等形象经常成为创作灵感素材出现在画家工匠们和各类设计师的作品中。因此在服装专业课程中融入传统神话文化元素注入深厚的传统文化精髓,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服装设计能力。

一、服装创意设计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特点。服装创意设计是一门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开展服装创意设计的服装专业课程,是服装与服饰专业学科的拓展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具有提高性作用。以创意创新为教学目标,将科技、历史、文化等知识内容与服装创意设计有效融合,打破学生惯性设计思维,并通过服装创意设计的多种设计手法的训练,呈现出多元化的设计学习空间,从而使学生拥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意服装设计的能力。

(二)课程授课现状。在现在的服装专业课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在专业课程中注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来加强学生的文化内涵和民族自信。但是课堂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授课大多停留在教师的理论讲授和教材书本上,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单一,导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多停留在表面,缺乏创新性思考,设计专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符号的使用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忽视了传统文化中深层次的内涵。只有从创新的角度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魅力,多方位提取审美设计元素,才能让学生在课堂设计训练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出有市场潜力的服装设计作品[1]。

二、中国传统神话文化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中国神话文化概述。我国神话传说是古人情感的寄托于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根基,是中国传统文化必不或缺的一部分。深入研究神话故事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为现代设计师们提供了绵延不断的设计灵感和创作素材,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服装设计师以各种创作手段呈现出了丰富的服装创意设计作品,对于高校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也提供了生动的教学案例。

(二)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运用。在服装创意设计中,将色彩、图案、面料的独特设计不仅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意境,同时又要符合现代服装的审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龙、凤常常作为一种祥瑞的神兽出现在我国历代工艺品中,也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师常用的文化设计元素。中国设计师熊英在盖娅传说2020秋冬系列《山水霓裳》的一款婚庆礼服中,就采用了龙凤呈祥的图案元素,以图腾绣金的技法在改良款秀禾服上呈现,营造出典雅的服装风格。中国设计师品牌MUKZIN密扇,在2018年S/S系列“山海错”中,将《山海经》中光怪陆离天马行空的神话元素进行提炼,以现代的设计手法交织在服装设计中,采用刺绣、拼贴、堆叠等手法在服装上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趣味的视觉意境。中国台湾设计师品牌夏姿陈在2015S/S的系列设计中,也采用了《山海经》中的神话文化元素,将书中所描绘的山海、动植物以具象的设计表现方式用在服饰图案的设计中,中国传统刺绣技法将图案呈现在服装上,营造出美好的意境,也使得服装呈现出高贵典雅的美感[2]。

三、中国神话文化元素融入服装创意设计课程教学实施

(一)教学方式多元化。在服装创意设计课程中融入传统优秀文化,丰富教学实践手段可以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中国传统神话文化种类丰富形式多样,要引导学生提取传统文化设计元素融入课堂设计实践进行创意性设计思考。首先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让学生进行校外考察去展览馆、艺术馆、博物馆等进行实地学习和资料收集。其次在课堂上,以命题设计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师生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交流,将虚幻模糊的设计元素进行整合和提炼,进而引导学生在设计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设计方案。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校外的实践教学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感受和思考,以便让学生在课程中高质量完成课程目标。

(二)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服装创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中涵盖了面料再设计、图案创意设计、色彩创意设计、结构创意设计等丰富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的创造力,鼓励创新思维,突破思维的局限性。中国传统神话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主题,如《山海经》中关于山川河流、动植物的神话故事十分庞杂繁复,如“飞鱼”“鸟身人面”“九尾狐”、百神之所在的“昆仑山”等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演示来引导学生进行各自的设计创作,如可以举例《山海经》中一个神话形象“文鳐鱼”,此鸟“鱼身鸟翅”,我们通过文字的描述在脑海中有了一个大概的形象,然后再收集大量的鱼和鸟的形象进行梳理,提取可用的元素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得到图案设计,然后可以将其运用刺绣、印染、拼贴等技法体现在服装创意设计作品中。这些神话形象给予我们在设计创作中无限的遐想,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炼有效的设计元素去完成相关艺术创作。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掘更多创新的服装设计方式,优化设计方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进行大量开拓思维训练让学生进行灵感抓取,结合材料创新、结构创新、工艺创新等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能力[3]。

(三)以中国传统神话文化元素进行命题创作。我国传统神话蕴含着深厚的民族魅力和文化元素,其中生动的瑞兽、神、鬼、魔、精、怪等形象可以给予服装创意设计绵绵不断的创作灵感和设计元素,是服装创意课程内容的宝库,可以把传统文化元素在服装专业课程中更好的传承发扬。在学生的专题设计训练中,以设计实践为目的,设置神话文化元素的命题创作设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拓展思维、设计实践等过程进行系统性的进行命题相关的设计训练,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专业的设计素养。神话元素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手法,根据传统神话中的鬼神怪等形象的神话元素进行艺术化提取,引导学生将其按照当下的设计审美需求进行再设计,通过抽象夸张法、自然模仿法、立体表现法等方法把设计元素进行整合设计,最终把多种神话文化元素运用在服装造型或是服装图案设计上,使其呈现出富有东方色彩的意境美。让学生的服装创意设计作品不仅具有文化性、功能性,更富有趣味性[4]。我国经典神话著作《山海经》,其中描写的各种神兽瑞禽、山川河流都蕴含着我国古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的向往,均可以作为设计元素给服饰图案设计提供灵感来源。例如“青丘山九尾狐”这个神兽形象,“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形象生动且令人浮想联翩,可以以此为命题创作的课堂任务,引导学生大量收集古籍资料,在课堂上头脑风暴拓展思维。提取九尾狐灵动的形象进行艺术创作,借助创造性艺术表现力结合色彩的搭配,将设计元素加工重组使其形成生动的服饰图案,运用印染或者刺绣的工艺手法体现在现代创意服饰的设计中,使其系列设计作品注入富有东方色彩的文化灵魂[5]。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