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范例

辐射防护

辐射防护范文1

【关键词】辐射防护;工程;管理

1引言

医用放射源和射线装置运行中所产生的辐射超过一定数值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相对于其他军用或工业使用单位,医院在放射诊疗活动中所产生的辐射污染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更大,应严格按照国家及军队的有关法规,建设相应的防护设施,以保证辐射安全[1]。

2防护工程的特点

2.1与一般项目的区别。辐射防护工程作为医院工程建设项目类型之一,除应按照工程项目的一般要求做好质量、进度和投资管理外,还须按照辐射污染防治各项标准和规范要求,对防护设计、防护材料检验、专项检测验收等重点环节加强管控,并持续做好定期检测与维护。

2.2结构分类。按照结构的不同,防护工程可分为结构防护工程以及装饰防护工程:结构防护工程一般是在加速器以及伽马刀等工作区域中进行建设,需要和建筑工程同时施工。装饰防护工程则一般是在CT、X线机等设备的工作区域来进行施工,一般在医院施工装饰或后续的改造建设中进行使用。

2.3防护措施。不同设备所需的最小场所尺寸不同,建设场地选址确定后,应根据其最大曝光值、照射方向、放射场所空间尺寸的不同,采取不一样的防护材料及厚度;针对不同的辐射类型,选择不同种类的防护材料,以保证防护工程的实际效果。

3建设标准和要求

3.1防护设计。防护设计以放射污染防治标准规范及报批通过的环评文件为基础,进行各专业设计,设置满足设备安全运行所需的安全联锁、技术防范系统或工作信号,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措施,并要求设置可靠的防火、防水、防盗、防破坏、放射性泄漏等安全设施,个别改造设备机房还尤其需要重视水电负荷的满足、局部结构补强等设计。

3.2材料选择。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防护效果,常见的防护材料包括混凝土、铅板、硫酸钡成分水泥以及多种防辐射涂料。加速器、伽马刀等设备机房防护面可使用重晶石混凝土完成。运行功率较大的加速器,还需增设中子辐射防护层,采用聚乙烯等材料完成对辐射的防护。低能辐射房间(如CT室等区域)中,可使用混凝土、铅板以及防辐射涂料等多种材料相互结合。

3.3工艺选定。根据工程实际需求,使用高效的施工工艺。其中防护材料成分中的铅当量是衡量材料的辐射防护性能的重要指标,要根据不同区域的防护需求选择不同铅当量的施工材料,也要根据防护当量和辐射强度来确定材料的厚度,确保防护工程发挥其正常的功能[2]。

4工程建设与管理

4.1建设实施。严格按照各类标准、规范及设计图进行施工建设。建设实施期间,要加强与医疗设备厂家的沟通,在建设施工方案的制订、管线与结构预埋、水电设施负荷的配置、门窗洞口尺寸的设置等关键环节,要充分征求设备厂家与安装单位的意见。4.1.1防护要全面。放射源或射线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在主射线方向产生辐射,还会在其他方向产生散射线。只要是有人活动的方位和有可能影响到的空间范围,均要不留死角地防护到位。在管线、管槽和洞口等部位,应进行重点关注和防护加强。4.1.2施工顺序要合理。施工工序为:辐射防护结构设施的施工—防护门以及防护窗等装饰结构的安装—使用防辐射涂料等对施工区域进行合理的处理—安装电动防护门—面层装饰。有时应结合线路布局,在后续的装饰工程开始之前完成对线路和管道的安装施工,并针对管道安装位置使用辐射防护材料进行处理,全面提升辐射防护效果。4.1.3重点环节管控要严格施工过程中加大对防护材料、器材进场检验和复检、防护成品保护等环节的管控,同时做好对工程整体施工规范性、结构和强弱电等各专业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监理。

4.2工程验收。设备安装前,依据相关验收规范的要求对防护工程施工所包含的建筑、装饰、给排水、电气和智能化等各专业进行验收,主要是进行资料的符合性审查和实体的观感性检查,按照工程验收规范实施并做好书面记录,若发现问题,应限期整改到位。

4.3设备安装。由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工程建设管理部门配合。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进口医疗设备较多,一般安装周期较长、不确定性大,由于医疗设备迟迟不到位、导致无法进行检测验收、影响工程结算进度的情形并不少见,需要在签订防护工程施工合同时甲乙双方进行合理的风险预判、明确相关细则,防止引起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4.4防护检测。医疗设备安装调试到位后,委托第三方防护检测机构按照规范对放射性工作场所的所有部位(包括未进行专项防护的部位)进行检测,设备使用科室及防护工程施工单位人员均应在场。针对检测发现的问题,应整改处理到位,直至检测合格、出具合格报告,检测机构还应对使用科室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告知和教育提醒。

4.5医疗验收。防护工程检测验收合格后,由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使用科室和工程建设管理部门一起,对硬件设施的齐备性、医疗设备的运行安全稳定性以及各类防护设施的联动性等进行现场查验,不合格之处按照职责分工整改到位。

4.6投入使用。防护工程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前,应提前按照规定程序向辐射环境安全许可证颁发部门提出验收申请,许可证颁发机构受理后组织对放射性污染防治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的效果以及辐射环境质量等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批准验收报告、投入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4.7维护管理。工程验收合格投入使用、质保期满后,应及时做好维保交接,维护管理部门每年至少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对防护设施和装置的环境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一次检测评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编制年度评估报告并逐级呈报,维护管理机构定期对辐射防护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监测督导,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宣传教育。

5结语

医院作为重要的核技术利用单位,要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各类标准要求完成防护建设,抓好全环节、全寿命周期管理,促进防护工程的功能提升,确保医院的辐射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立荣,吕品.大型综合医院辐射防护工程建设探讨———北大国际医院防护工程实施要点[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7(6):72-76.

辐射防护范文2

关键词:电气设备 ;静电防护; 防腐措施

0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中对电气设备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因此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电气设备静电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电气静电会形成火花放电,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火灾的出现。它特殊的生产环境中,电气设备静电还会导致爆炸和火灾,静电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如果没有得到一个及时的解决,就会影响日常生产与工作。

1电气设备静电防护

现代工业生产高度发展的背景下,电气设备静电防护措施也更加多样化,在日常管理中,我们主要采用两种途径消除静电产生的危害。第一就是创造生成条件加速设备静电的泄放和中和,限制设备电子的积累,使其电子量无法达到一个静电的标准,第二就是控制生产工艺过程,从基础上限制静电的产生。在第一种方法中,我们需要合理调控各个环节的对接关系,供电系统是处于一个持续运行状态,我们可以以泄放的方式进行调整,比如供电系统接地、生产环境增湿、加入抗静电剂等,运用不同的形式的中和器,最大程度上消除静电产生的危害性。中和法可以采取的措施比较多样化,其一就是对危险性混合物进行管控,静电的形成或者爆炸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危险混合物的深入,针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对介质进行更换控制,降低混合物的浓度,为了规避爆炸混合物的形成,我们要在爆炸危险场所设置通风装置,及时排除这些危险性混合物;其二就是工艺控制,工艺控制更多的是从工艺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以物理手段限制静电的不断积累,降低电气设备静电的危害性,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控制液体的流速、增强静电电荷的衰减、利用材质的搭配控制静电的产生。其三就是防静电接地,这是消除电气设备静电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基于物体导电性能的不同,对于不同的对象我们采取的接地方法可能会有所改变。

2电气设备的防腐蚀探析

2.1变电所防腐蚀措施。变电所中的组成零件比较多,各个零件之间相互交错,其铝母线、开关、互感器、仪表的接头非常多,接头过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电阻增大,使得接头处容易被腐蚀,接头处会出现发热的现象,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接头的使用寿命。针对于变电所内部零件的腐蚀,我们可以将每个电气接头用中性的凡士林子进行涂抹,然后密封处理好,带线的接头处用聚乙烯包装好,角钢架一般采用清漆涂刷。电气设备中对铝铜连接的应用比较多,这种接头也更容易出现腐蚀问题,我们可以将电力脂涂抹在上面,不仅可以起到一个防腐蚀的作用,还可以增强其导电性能。

2.2供电线路防腐蚀。工厂架空导线的时候,铝线表层的粉状物质会逐渐脱落下来,使得导线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不断降低,这也是腐蚀的一种表现,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腐蚀性气体渗入导线中,或者导线处于一个酸性雾化的环境中,我们需要在导线外层涂抹聚乙烯,然后用黑胶布包裹,避免腐蚀性其他的侵入。线路都会存在绝缘的区域,在线路的绝缘区域中,我们最好采用高一级电压等级的绝缘子,定期对绝缘子进行清洗,然后涂抹专用的有机硅油,避免各种杂质的堆积,提高线路运行的稳定性。

2.3用电设备的防腐蚀。针对接触器的防腐,我们可以把接触器完全浸没于绝缘油中,让绝缘油粘附在继电器的表层,提高节电器表层的防腐性能。企业中所使用的各种电气设备,比如空气压缩器、冷冻机、离心机等,很多都是属于绕线式电动机,当电动机停止运行后,空气中的酸性气体就容易堆积到一起,造成设备绝缘性能降低,所以在电动机停车后,我们要在设备排风口处接上一个灯泡进行烘烤,避免绝缘电阻下降。

3结语

针对于电气设备静电防护和防腐蚀,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形成原因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提高其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杨影,曹达纯,廖静茹.解决静电平衡的方法分析概述[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8(35):94-102.

[2]刘光辉,刘守田,刘赞.电气设备静电防护及防腐蚀问题分析[J].甘肃消防,2018,25(12):52-53.

辐射防护范文3

关键词:综合实验;材料腐蚀与防护;转化膜

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以物理化学、电化学等课程为基础,同时与冶金学、表面科学、生物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门综合性与实用性很强的课程[1G3].材料腐蚀与防护实验课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性日显突出.通过对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建立起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关系,并综合了多门基础理论课程,以科研项目驱动力为导向,开设了体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接近相关行业和产业发展前沿的综合实验课程,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掌握科学实验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4G7].针对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材料腐蚀与防护实验”课程,将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转化为综合性实验内容,设计了“不锈钢铈盐转化膜制备”综合性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设计思路和创新点

铬酸盐作为传统的钝化剂,可以显著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显著改善不锈钢的表面质量,其钝化工艺相对成熟.但是,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六价铬的剧毒性,六价铬钝化技术将会逐渐被取代[8G10].国内外在六价铬钝化替代工艺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主要有钼酸盐、硅酸盐、钨酸盐、钒酸盐、稀土转化膜钝化等.研究者发现稀土金属盐,尤其是铈盐,具有无毒害、无污染、对不锈钢有良好的缓蚀和钝化效果等优点,引起众多研究机构的关注[11G13].将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验课程教学,不仅让学生对实验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结合材料腐蚀与防护实验课程的大纲和最近的科研成果,采用化学浸泡法在不锈钢表面获得金黄色的铈盐转化膜,具有实验方法稳定、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选用Ce2(SO4)3􀅰8H2O为主盐,双氧水为成膜促进剂.

2综合实验设计

2.1正交试验设计

正交试验设计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问题的一种重要数理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铈盐转化膜的实验过程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查阅不锈钢表面钝化技术、转化膜制备方法、铈盐转化膜制备工艺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每一小组确定试验因素和水平数,并选用合适的正交表.通过该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设计多因素试验的能力,使学生在减少试验次数的同时能够得出因子的显著性和最佳水平组合.表1是学生根据文献资料内容自行设计的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硫酸铈的摩尔浓度、双氧水用量、pH值、温度因素进行优化.正交试验前确定钝化时间为1h。

2.2综合实验过程

不锈钢表面制备铈盐转化膜的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处理步骤如下:(1)预磨:依次使用400#、800#、1000#、1200#的砂纸对不锈钢试样进行打磨处理,以除去不锈钢表面的锈迹、深划痕等缺陷;(2)碱洗:将打磨好的不锈钢试样放入配置好的碱洗液中,在75℃水浴中加热保温5~15min,去除镁合金不锈钢表面的油脂污物,直到整个基体表面亲水性一致.碱洗液的配方:NaOH(60g/L),Na2CO3(20g/L),Na2SiO3(10g/L).(3)酸洗:将不锈钢试样放入5%HCl溶液中酸洗30s,去除不锈钢表面氧化物及嵌入表面的污垢等;(4)活化:将不锈钢试样放入20%H2SO4溶液中活化1min;(5)转化处理:将活化后的不锈钢试样放入转化液中一段时间,进行成膜实验,试样经处理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再用热吹风吹干,放入干燥皿中备用;(6)性能测试:采用氯化铁点滴实验研究不锈钢表面铈盐转化膜的耐蚀性能.用滴管将20%FeCl3滴在不锈钢试样的表面,同时采用秒表记录出现3个点蚀小黑点的时间.每个试样在不同的区域做3次点滴实验,求其平均时间来表征转化膜的耐蚀性能.各小组根据表1中确定的因素和水平,采用上述实验流程,得到正交试验结果。B对膜层耐蚀性的影响>A对膜层耐蚀性的影响>D对膜层耐蚀性的影响>C对膜层耐蚀性的影响,即H2O2浓度对膜层耐蚀性的影响最大.最佳工艺为A1B3C3D3,即硫酸铈浓度为0.1mol/L,H2O2浓度为90ml/L,pH=3,成膜温度为90℃.

2.3铈盐转化膜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本综合实验充分利用学院的各种实验和科研教学平台,在实验内容中安排了扫描电镜、X衍射仪、电化学工作站等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让学生对铈盐转化膜的设计、实验过程和测试手段有了充分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素养.图2是学生在不锈钢表面制备的铈盐转化膜的宏观照片,转化膜呈金黄色.

3教学效果

辐射防护范文4

关键词:中职;服装设计;交互式教学方法;人才

近年来,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引入了交互式教学法,使得人才培养力度明显增强。交互式教学法是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对交互式教学方法在中职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一、交互式教学方法

(1)交互式教学方法概念。交互式教学方法就是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解决切实困难,注重交流与互动,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2)交互式教学方法运用要求。第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是主要被教育对象,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才能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下学习相关知识。第二,注重实践。现代教育将实践作为教育中的一部分,这也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在利用交互式教学法时一定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不断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将交互式教学方法应用到中职服装设计中的必要性

第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性。中职院校是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主的学校,而交互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能改变中职院校原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便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在步入社会以后也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第二,有利于改变陈旧教学理念。尽管我国已经实行素质教育多年,但原有的应试教育思想依然没有完全去除,使得不少中职院校在学生的教育上依然注重成绩,这样一来就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交互式教学方法的出现与应用,则可以改变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理念。

三、中职服装设计中交互教学方法的应用

(1)在“服装美术基础”中的运用。“服装美术基础”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基本课程,其中包含了大量与服装设计相关的理念,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形成良好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交互教学方法应用到该课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服装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对服装设计的认识。如在“服装色彩与视觉心理”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辨别各种颜色的名称,除了简单的七彩颜色以外,增加了深红、粉红、裸色等多种色彩,接着将这些色彩与视觉心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谈一谈看到这些颜色的心理感受,并让学生说出自己认为这些颜色应该出现在什么样式的服装上,然后将自己的想法绘制在图纸上,同时谈谈自己的理念。这样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了交流与互动,不仅可以让其他学生了解自己的创作理念,还能让他们对颜色与视觉心理有更深层的认识,更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2)在“项目设计”中的应用。“项目设计”课程在中职服装设计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将交互式教学方法应用到“项目设计”课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服装设计基本状况有一定了解,还能增强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强化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回放了近十年流行服装的发展,不少学生在观看中发现当下流行的服装在十年前就已经流行过。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这就是服装流行趋势,基本上每隔十年会有一个轮回。”同时,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教师还会将某企业的产品设计项目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该企业的服装设计理念与要求完成一次服装设计。为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教师可让学生从最基本的市场调研着手,从服装板式设计一直到设计完成都由他们亲自完成,自己只是在适当时机给予指导。同时,一项服装设计任务以一个月为期限,最终让全校学生投票选出最好的服装设计。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结束语

总之,交互式教学是素质教育改革以后被应用到我国教育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帮助学校去除陈旧思想观念。因此,教师只有正确应用交互式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教与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成亮.交互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色彩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5(32).

[2]鲁亚男.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交互式教学方法应用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6).

[3]王晨,孙勇,朱丹丹,等.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

辐射防护范文5

关键词:智能服装;交互技术;防摔智能休闲服

一、交互技术设计

交互技术源于计算机网络,用户在平台上相互交流,突出信息化平台的功能,有效而让人愉悦的技术,使服装和它的穿着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关系,从而可以有效达到穿着者的目的,它致力于了解老年人在同服装交互时彼此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目前,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无线传感器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眉目繁多的智能服装与配件。服饰设计不再是只强调款式结构、颜色工艺组合创新,而在作品中也逐渐渗入高科技成分,服装的功能性、时尚性也日益丰富。在智能服饰设计中,运用交互技术理念对老年人智能服饰做进一步的补充完善。本文基于交互技术理论,对其应用于老年人防摔智能服装设计进行了研究。

二、老年人防摔智能设备

(一)防护性材料的选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趋于下降状态,腿脚不灵便,走路不稳,皮肤干燥易产生静电使敏感度下降,时常受到心脑血管以及糖尿病困扰,也会出现老年痴呆以及血钙减少等情况,在选择服装时,应选择宽松易穿透湿性能优越,吸汗易干的天然纤维织面料。具有易洗易干防静电功能,寒冷的冬天易选择防寒轻薄,穿脱方便,负重较小,具有警示功能和夜行安全保障的反光或发光材料等。此外,一些特殊功能的材料运用和新的设计意识,也为老年服装体征检测防护提供保障。

(二)防摔预防传感器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的副教授PeiZhang和土木环境工程学副教授HaeyoungNoh合作研发的防摔预防传感器,这种传感器能监视人的行走姿势,如果发现老人走路不正常或者步态发生危险性改变。通过传感器并向紧急服务中心给护士、看护人和老人自己或近亲发出警告信号和警报。获得及时救治。

三、老年人防摔智能服装设计中的交互技术应用案例

根据以上交互技术原理。与老年人防摔智能服装设计特点,设计了一款实时监测老年生理信号的防摔休闲服装,这款休闲服装在进行工艺设计时,植入监测老人血压值、体温、呼吸、心电、防摔和姿态等6个数据。老年人身体的这6种参数形成的物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这种携带着体征数据的电信号由异质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之后形成,再经微控制器进行信号转换,滤波电路降噪放大电路放大等程序处理,蓝牙模块把处理过的信号传递到智能手机,并把这些老年人体征信号进行数据的后期整理。

(一)监测传感器

负责搜集老人血压、体温、呼吸、心电、姿态、防摔等6个参数是检测传感器,它把采集到的生命数据加以整理排序。考虑到本款服装置于传感器后的舒适性与可穿性的特点,在传感器的选型方面。选择耐用灵敏度高的集成化电路,这样既减少系统元件在服装中的缠绕堆积,使服装不平复且体积增大的现象,又能提高服装中电路的稳定可靠实用的功能。

(二)柔性电路板

考虑到该款休闲服的实用性、舒适性,同时能准确测试老年人生命体征数据。采用柔性电路板作为主板。这种柔性电路板采用是聚酰亚胺或聚脂薄膜为基础素材,该基础素材散热性能好,并能承受多次折转、压叠和卷曲缠绕,这种造型与电子织物相互结合,电子织物制作的休闲服将传感器网络分布于上衣各处,既不影响服装的舒适性可穿性,又有利于人体数据的测量采集与实时监控。

(三)电子织物

为了方便获取传感器数据,将金属导线编织到传统织物中,制造电子织物,把这种电子织物根据老年人的体型和穿着的舒适性,设计成老年人防摔休闲服,实现上衣中各个部位模块之间的电连接。这样既可以保护金属导线也可以使金属导线与植物纤维有机的结合,减少老年人穿着的不适感,又便于传感器搜集到的数值传导到处理器,进行后期编程与处理。

(四)防摔休闲服外联设备软件

防摔智能老年休闲服外联设备软件流程,外联设备通过无线网络遥控休闲服内监测仪的工作,实时对老年人进行监控,并处于全方位采集模式,将监测仪采集到的老年人6项生理指标,实时显示在屏幕上并保存,方便随时查询。如果老人身体状况发生变化,情况紧急,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和Intemet网络将搜集到的异常数据发送给远端的医生,医生根据数据判断病情的状态,实现远距离监测。制定治疗方案,达到随时救治的目的,当监测仪测出穿着者的关键生理指标在临界点附近上下浮动时,外联设备就把这些不正常的数据和老人GPS定位信息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预先设置好的紧急联系人手机上并拨打此号码,确保紧急联系人能第一时间知道穿着者的身体状况,预防老人摔倒,造成更大的伤害,及时采取救助措施,保护老人的生命安全,该休闲服适合于患有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病者使用。

四、结语

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增多,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空巢老人数目也随之增长,老人的身体健康监测医护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医疗模式需要从以往的治疗向预防的方向转化,在设计老年人的服装时,不仅要遵循服装设计的基本规律,而且要充分地融合现代的新科技、从以医院医生为主的模式向以家庭病人为主的模式转变,在这种形式下,基于交互技术的无线体域网的人体健康与监护系统的开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切合本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它颠覆了一切传统模式和普通服装原有的功能,在未来的服装产业发展中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民政部.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S].2017.

[2]郭富饶,徐军.一种太阳能测压服的设计与开发[J].上海纺织科技,2015(11):12-14.

[3]范艳苹,胡克勤,陶仁中.智能纺织服装的发展现状与进展[J].染整技术,2017(7):1-6.

辐射防护范文6

1.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某山地地形中,整个玻璃固化项目的生产工艺厂房包括玻璃固化厂房、分析实验楼、产品容器暂存库、生产运行楼,整个建筑群通过交通廊联系起来。产品容器暂存库属于其中的一个子项,建筑位于台地之上,通过转运通道与玻璃固化厂房连接,主要用于接收贮存主厂房生产产品。产品容器暂存库占地面积1148.44m2,建筑面积1638.06m2。建筑物地上部分最长处为54.45m,最宽处为19.60m,高13.10m,深-12.50m。建筑对外设一个人员出入口,一个物料出口,两个应急疏散口,此外地面一层有用于接收来自主厂房的转运通道,地上二层有参观连廊与其他子项连接。建筑为混合层次的工业厂房,一侧主要是单层大空间的吊车大厅及地下产品容器贮存室,另一侧主要是多层小空间的各辅助工种用房,小空间部分地上两层、地下两层。辐射防护分区现阶段全部启用房间有白、绿、红三区,将来全部启用时有橙区房间。但红区房间不进人,将来启用的橙区房间也极少。所以目前包括长时期内整个产品容器暂存库主要进人的房间放射性剂量都并不高,分区设置相对简单。

1.2用房布置的一般规律

暂存库属于核化工厂房,原则上看必须遵循一般的核工业放射性厂房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规律。由于核工业体系的功能特殊性,核化工建筑一般都要满足辐射防护、消防安全、安全保卫等基本要求,由此带来的辐射防护和安全疏散问题再加上特殊的功能需求导致了复杂的流线需求。要想实现合理的流线布置,平面布置应当从前述三个方面入手。本文将功能需求、安全疏散、辐射防护归纳为核化工放射性建筑用房布置(平面设计)的三个要素。

1.2.1用房布置的三要素及相互关系

功能需求、防火疏散、辐射防护,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设计的深入开展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沿着一条主线向下进行。比较这三个要素,功能需求是建筑设计的本质问题之一,既是设计的根本目的也是设计的出发点;防火疏散是建筑设计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防火疏散主要涉及人身安全,一旦发生火情,其紧迫性急迫性是不言而喻的。本工程中的放射性剂量并不高,对于这样放射性不高的工程,防火疏散权重更大;在实际设计中,前两个要素的设计常常会涵盖第三个要素,对于核工业建筑设计辐射防护分区常常是伴随着功能分区形成的,防火疏散从一般疏散角度布置好后较容易通过多种手段满足辐射防护的要求。对于放射性剂量不高,辐射防护分区较简单的厂房而言,其房间布置的一般流程可以总结如下:分析工艺及相关用房的功能需求→调整方案满足消防疏散要求→最后通过细节处理等各种建筑手段满足辐射防护要求。

1.2.2工艺流程及用房需求分析

工艺的功能需求是建筑方案设计的出发点,由这些功能需求可以归纳出主要的功能房间。转运热室、产品容器贮存为红区,操作前室为橙区,维修间和地面上的车大厅为绿区,可以看到工艺的功能需求和辐射防护要求是基本一致的,放射性较强的房间基本相邻。这一点符合辐射防护分区的要求:相同辐射防护分区用房尽量集中布置,也证明了前面的分析———功能需求要素涵盖了辐射防护要素。在上面基础上加入其他工种用房需求,配电、热引入需在一层对外开门,故放在一层;进风、排风用房需要相同的大空间,放在建筑物一侧一、二层相同的位置上,排风噪声相对较大且为绿区放在一层绿区相对集中的位置,进风为白区放在二层白区;水槽间和监测间需放在地下一层;通信用房为白区放在二层白区。接着考虑疏散楼梯和次入口布置。防火疏散是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重要的功能需求,在方案设计阶段主要从安全疏散的角度给予考虑:1)防火分区的设置。本工程属于较为重要的核化工建筑,可以参照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500m。整个厂房占地面积1148.44m2,地下部分有两处,这样整个建筑物可以划分三个防火分区,即地下两个防火分区,地上一个防火分区。2)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的布置。由前述可知,本工程采用集中式布局、走道为单内廊式布置,按照耐火等级一、二级考虑,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的最大距离不超过22m考虑,本建筑一侧为大空间单层厂房,地下部分只有维修间进人且面积不足50m2可设置一部疏散楼梯,利用地上临近的物料出口作为疏散口;另一侧小房间较为集中,走廊最长处长度约为20m,并且房间布置不规则,需要按两部楼梯考虑。最后,要考虑已完成的房间布置、安全疏散是否满足辐射防护分区的要求。各房间的辐射防护分区基本能满足相同放射性水平房间集中布置的要求,右侧的疏散楼梯和疏散口可以满足防火疏散和辐射防护疏散的要求。左侧用房集中的部位有白、绿两区,两部疏散楼梯可以分别作为白、绿两区的疏散楼梯,为满足地下防火分区两部疏散楼梯和对外疏散口的要求,绿区疏散楼梯在一层设对外应急疏散口,白区楼梯间相邻的淋浴水槽间墙体上设固定窗(旁边附太平斧),有火情时可用太平斧打破玻璃,将白区楼梯作为应急疏散楼梯。

1.2.3小结

核工业放射性厂房房间布置(平面设计)中存在功能需求、防火疏散、辐射防护三个要素,三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于玻璃固化暂存库这种放射性剂量不太高,辐射防护分区不太复杂的放射性废物贮存厂房而言,其房间布置的思路可以依照下面的流程进行:1)从功能需求出发,以主工艺用房为基本框架,加入辅助工种用房和相关配套辅助用房,得到房间的基本构成;2)在房间基本构成确定的基础上,参考既定面积、走廊长度考虑需要多少疏散楼梯和疏散口,依据规范要求在合适的位置加入疏散楼梯和疏散口;3)从辐射防护分区的角度检查一下各个房间的布置是否符合辐射防护分区的要求,分区是否合理,各分区是否有合理的疏散口和疏散楼梯。不合适的可以通过调整房间布置、增加应急门或固定窗的手段满足辐射防护分区的疏散要求。

1.3特殊问题和解决方式

本工程用房布置存在一个特殊的问题,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贮存玻璃固化主厂房生产的高放产品的,这些产品大约贮存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当时考虑暂定50年,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可能会有变化),之后这些产品会通过工艺的特殊用房处理后运出建筑物送到别处处理。这些工艺的特殊用房在贮存时期内并不使用,只是在最后启用时方才使用,如果现阶段就将未来所需房间的装修、管道设备的设计安装等问题考虑到位,房间设备不但长期不能有效利用,且会带来设施陈旧浪费的问题,而且贮存期后也有可能出现新的更先进的相关技术,为此我们对相关房间做如下考虑:1)房间处理。将需要的房间集中留出大空间,现阶段作为结构空间考虑,将来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详细布置。2)疏散考虑。对将来可能进人的空间预留疏散口,洞口可用砖墙封堵,将来启用时拆除,根据需要设门。3)装修考虑。一切装修暂时均不予考虑,将来启用时,可根据当时的工艺要求和技术水平进行详细设计。4)预留洞口高度。由于暂时不考虑装修,预留洞口可适当留高,将楼地面面层的余量留出来。

2结语

辐射防护范文7

1.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某山地地形中,整个玻璃固化项目的生产工艺厂房包括玻璃固化厂房、分析实验楼、产品容器暂存库、生产运行楼,整个建筑群通过交通廊联系起来。产品容器暂存库属于其中的一个子项,建筑位于台地之上,通过转运通道与玻璃固化厂房连接,主要用于接收贮存主厂房生产产品。产品容器暂存库占地面积1148.44m2,建筑面积1638.06m2。建筑物地上部分最长处为54.45m,最宽处为19.60m,高13.10m,深-12.50m。建筑对外设一个人员出入口,一个物料出口,两个应急疏散口,此外地面一层有用于接收来自主厂房的转运通道,地上二层有参观连廊与其他子项连接。建筑为混合层次的工业厂房,一侧主要是单层大空间的吊车大厅及地下产品容器贮存室,另一侧主要是多层小空间的各辅助工种用房,小空间部分地上两层、地下两层。辐射防护分区现阶段全部启用房间有白、绿、红三区,将来全部启用时有橙区房间。但红区房间不进人,将来启用的橙区房间也极少。所以目前包括长时期内整个产品容器暂存库主要进人的房间放射性剂量都并不高,分区设置相对简单。

1.2用房布置的一般规律

暂存库属于核化工厂房,原则上看必须遵循一般的核工业放射性厂房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规律。由于核工业体系的功能特殊性,核化工建筑一般都要满足辐射防护、消防安全、安全保卫等基本要求,由此带来的辐射防护和安全疏散问题再加上特殊的功能需求导致了复杂的流线需求。要想实现合理的流线布置,平面布置应当从前述三个方面入手。本文将功能需求、安全疏散、辐射防护归纳为核化工放射性建筑用房布置(平面设计)的三个要素。

1.2.1用房布置的三要素及相互关系

功能需求、防火疏散、辐射防护,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设计的深入开展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沿着一条主线向下进行。比较这三个要素,功能需求是建筑设计的本质问题之一,既是设计的根本目的也是设计的出发点;防火疏散是建筑设计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防火疏散主要涉及人身安全,一旦发生火情,其紧迫性急迫性是不言而喻的。本工程中的放射性剂量并不高,对于这样放射性不高的工程,防火疏散权重更大;在实际设计中,前两个要素的设计常常会涵盖第三个要素,对于核工业建筑设计辐射防护分区常常是伴随着功能分区形成的,防火疏散从一般疏散角度布置好后较容易通过多种手段满足辐射防护的要求。对于放射性剂量不高,辐射防护分区较简单的厂房而言,其房间布置的一般流程可以总结如下:分析工艺及相关用房的功能需求→调整方案满足消防疏散要求→最后通过细节处理等各种建筑手段满足辐射防护要求。

1.2.2工艺流程及用房需求分析

工艺的功能需求是建筑方案设计的出发点,由这些功能需求可以归纳出主要的功能房间。转运热室、产品容器贮存为红区,操作前室为橙区,维修间和地面上的车大厅为绿区,可以看到工艺的功能需求和辐射防护要求是基本一致的,放射性较强的房间基本相邻。这一点符合辐射防护分区的要求:相同辐射防护分区用房尽量集中布置,也证明了前面的分析———功能需求要素涵盖了辐射防护要素。在上面基础上加入其他工种用房需求,配电、热引入需在一层对外开门,故放在一层;进风、排风用房需要相同的大空间,放在建筑物一侧一、二层相同的位置上,排风噪声相对较大且为绿区放在一层绿区相对集中的位置,进风为白区放在二层白区;水槽间和监测间需放在地下一层;通信用房为白区放在二层白区。接着考虑疏散楼梯和次入口布置。防火疏散是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重要的功能需求,在方案设计阶段主要从安全疏散的角度给予考虑:1)防火分区的设置。本工程属于较为重要的核化工建筑,可以参照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500m2。整个厂房占地面积1148.44m2,地下部分有两处,这样整个建筑物可以划分三个防火分区,即地下两个防火分区,地上一个防火分区。2)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的布置。由前述可知,本工程采用集中式布局、走道为单内廊式布置,按照耐火等级一、二级考虑,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的最大距离不超过22m考虑,本建筑一侧为大空间单层厂房,地下部分只有维修间进人且面积不足50m2可设置一部疏散楼梯,利用地上临近的物料出口作为疏散口;另一侧小房间较为集中,走廊最长处长度约为20m,并且房间布置不规则,需要按两部楼梯考虑。最后,要考虑已完成的房间布置、安全疏散是否满足辐射防护分区的要求。各房间的辐射防护分区基本能满足相同放射性水平房间集中布置的要求,右侧的疏散楼梯和疏散口可以满足防火疏散和辐射防护疏散的要求。左侧用房集中的部位有白、绿两区,两部疏散楼梯可以分别作为白、绿两区的疏散楼梯,为满足地下防火分区两部疏散楼梯和对外疏散口的要求,绿区疏散楼梯在一层设对外应急疏散口,白区楼梯间相邻的淋浴水槽间墙体上设固定窗(旁边附太平斧),有火情时可用太平斧打破玻璃,将白区楼梯作为应急疏散楼梯。

1.2.3小结

核工业放射性厂房房间布置(平面设计)中存在功能需求、防火疏散、辐射防护三个要素,三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于玻璃固化暂存库这种放射性剂量不太高,辐射防护分区不太复杂的放射性废物贮存厂房而言,其房间布置的思路可以依照下面的流程进行:1)从功能需求出发,以主工艺用房为基本框架,加入辅助工种用房和相关配套辅助用房,得到房间的基本构成;2)在房间基本构成确定的基础上,参考既定面积、走廊长度考虑需要多少疏散楼梯和疏散口,依据规范要求在合适的位置加入疏散楼梯和疏散口;3)从辐射防护分区的角度检查一下各个房间的布置是否符合辐射防护分区的要求,分区是否合理,各分区是否有合理的疏散口和疏散楼梯。不合适的可以通过调整房间布置、增加应急门或固定窗的手段满足辐射防护分区的疏散要求。

1.3特殊问题和解决方式

本工程用房布置存在一个特殊的问题,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贮存玻璃固化主厂房生产的高放产品的,这些产品大约贮存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当时考虑暂定50年,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可能会有变化),之后这些产品会通过工艺的特殊用房处理后运出建筑物送到别处处理。这些工艺的特殊用房在贮存时期内并不使用,只是在最后启用时方才使用,如果现阶段就将未来所需房间的装修、管道设备的设计安装等问题考虑到位,房间设备不但长期不能有效利用,且会带来设施陈旧浪费的问题,而且贮存期后也有可能出现新的更先进的相关技术,为此我们对相关房间做如下考虑:1)房间处理。将需要的房间集中留出大空间,现阶段作为结构空间考虑,将来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详细布置。2)疏散考虑。对将来可能进人的空间预留疏散口,洞口可用砖墙封堵,将来启用时拆除,根据需要设门。3)装修考虑。一切装修暂时均不予考虑,将来启用时,可根据当时的工艺要求和技术水平进行详细设计。4)预留洞口高度。由于暂时不考虑装修,预留洞口可适当留高,将楼地面面层的余量留出来。

2结语

辐射防护范文8

关键词:加速器;机械制造;创新;思路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市场经济竞争力的基本保证。先进的制造技术被认为是衡量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标准。凭借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主动权。对于机械制造来说,如果没有好的设计,就不可能产生好的作品;没有先进的制造技术作为基础,就不能达到满意的程度,所以设计与制造是互补的。

1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分析

1.1零件夹紧定位

在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中,生产部门应进一步结合生产要求,将零件放在夹具或机床中。同时还需要结合环境因素对零部件的位置进行调整,保证机器在操作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在零件的放置过程中,需要对零件进行有效地定位,保证不同的机械零件有不同的对应的存放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存放零件,进一步减少对零件的损坏。

1.2切割技术

与传统切削技术相比,精密切削技术快了很多,并逐渐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满足了相关市场的要求,可以提高机械产品的精度,减少刀具对工件的影响,保证工件的精度满足要求,也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操作,更好地保证切割精度。

1.3磨技术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硅片的生产中,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0.1cm左右的表面粗糙度,后期需要进一步磨削,以保证生产需求。但是传统的磨削技术已经不再适合生产需求,所以在加工过程中有多种方法,可以避免与工件直接连接,最大限度地保证磨削质量,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可以在很多方面灵活应用,使磨削技术的价值最大化。

1.4计算机技术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可以方便地对产品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然后根据相应的信息,对生产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和科学的规划。因此,该技术的控制核心是计算机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实现了产品的生产制造,大大节约了成本投资,降低了操作风险。

2加速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辐射防护意识差

在使用医用直线加速器的过程中,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医生在解决直线加速器过程中的辐射防护问题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大多数医生和技术人员对辐射防护意识不强。在使用的过程中,辐射防护意识的主要弱点是使用直线加速器的保护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和正确的直线加速器使用标准的缺点,有些隐患的使用过程中辐射防护医疗线性加速度。在对技术人员进行辐射防护调查时,发现大部分辐射防护人员对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辐射防护的知识存在很大的盲区,在实际的工作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解读辐射防护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自身的辐射的防护的意识不强,从从而对自身的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造成的辐射防护问题严重影响周边的用户和被处理人员的安全。周边环境的安全及周边环境的辐射防护管理明显影响着辐射防护安全的建设和辐射防护的安全保证,在实际的而发展过程中辐射防护意识的提升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辐射不仅影响个人,还会影响其他的相关人员,对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来说,并没有益处,此方面的问题还需要结合相关的问题进行相应地解决,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2辐射防护系统不完善

在直线加速器的辐射防护管理过程中,辐射防护管理体系问题是决定辐射防护安全指标的主要问题。直线飞行过程中的辐射防护安全体系是保证辐射防护安全的主要途径。只有建立完善的辐射防护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保证直线加速器在使用过程中的辐射防护安全。使用直线加速器可以发现安全事件造成的辐射防护不完善问题。辐射防护系统的优化是一种创新的趋势,此类工作的发展对促进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强化辐射防护系统的创新和完善,需要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3加速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措施分析

直线机房的环境可以有效地进行通风换气,避免因机房温度升高而导致的机器功能障碍。同时直线机房的温控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根据机房的施工情况安装效果可行的温控设备,保证机房的温控良好,并为机器的运行提供一个更好地外部环境。为了避免机器故障造成的湿度超过标准,一个好的干湿度控制系统应该改进根据直线加速器的要求,以保证房间干湿度可以满足标准,以保证良好的操作的设备。针对直线加速器室设计中的辐射防护问题,在直线加速器室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设备的辐射剂量和辐射要求,加强直线加速器室内外墙壁的辐射屏蔽作用。辐射问题的优化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加速器的广泛使用,从而带动整个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4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自动化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开发是未来整个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机械设备的研发通常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变化。由于自动化机械设备的灵活性,可以将计算机技术集成到自动化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和机械制造的创新过程中,结合自身特点实现我国机械工业的进步。另外机械行业的智能化发展也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管理模式的开发和研究可以避免人为疏忽造成的工作问题。通过对市场变化趋势的预测,从而了解企业发展趋势的实际状况,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能力,创新管理模式,从而开展智能化研究的工作创新。

5基于机械制造工艺合理化及创新机械设计

5.1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械设计的标准化

为保证机械制造过程的安全、合理,机械精度应结合机械制造的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调整,以保证机械设计的整体更加规范、更加规范。如果实际生产与机械相关标准差距较大,很有可能是机械和实际生产需求不符合实际生产需求,造成安全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从多个方向和角度对机械标准化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控制机器的尺寸和尺寸。此外,在机械设计中还应掌握零件加工精度,综合考虑相关因素,选择合适的量具,不断改进和优化机械。

5.2最大程度地加强加工精度

在零件加工的过程中,要注意每个零件在生产上的巨大差异。保证零件精度的科学合理检测。有效地采用切削方法,有效地降低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进一步提高零件的精度。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要加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注重资金的投入,这样才能更好地刺激技术的发展,在国际环境中生存,才能使中国制造的品牌响响世界,通过机械制造的智能安装,可以更好地促进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高制造效率,提高制造机械的质量,满足当前的施工需求,为我国各行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5.3注重绿色加工

目前,国家进一步倡导绿色环保的理念,并通过相关手段加强环境保护。绿色生产也是当前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确保更多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同时,机器废弃后,可以更有效地回收利用,保证充分实现节能环保和资源再利用。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是自动化系统需要具备的最基本功能之一。对数据信息的有效控制可以将现代概念融入到工业自动化中,并可以根据对数据信息的控制来控制数据信息。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工业自动化能够向更好地发展水平迈进。

5.4功能优化和升级

在功能方面,应加强人性化和描述和计划科学体系的建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使各种组件的使用员工更清楚,以便施工人员很容易学习和操作,使施工更简单。因此,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有必要对各种作业数据和作业流程进行可视化。在人性建设方面,应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采用不同的智能建设,并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随时改变智能建设。这样才能统一进行整个制造工作,保持制造速度,达到相应的施工水平。

5.5机械制造设计开发过程的创新

机械设备在实际的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创新和完善,在一定的基础上能够提升机械设备的质量。首先,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对企业实际的发展进行一定研究,满足实际市场的需要,开发自动化机械设备。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项目得到一定的批准后,对项目规划需要进行相应的细化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成本的预算等。当审核完成后,将项目划分到各个部门,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对项目进行细分,使其更加明确。在图纸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图纸和技术的要求一致,不能存在符号以及文字错误的问题。图纸的设计过程中需注明实际的尺寸,以保证尺寸是合适的。机械设备自动加工完成后,研发设计人员需要对相关产品的外观进行实际的检查和分析。设计部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应积极联系加工中心,给予相关的技术的支持。在设备的监督以及技术支持下,要不断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升级加工工艺,提高设备的加工的性能,从而提高产品的精度。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引进优质的技术自动化技术,使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自动化发展模式。

5.6智能技术的发展

智能技术由许多学科组成,包括计算机技术、定位技术和精密传感器技术等,因此,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目前,智能技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智能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领域,可以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难度。特别是面对一些生产难度大、规模大、精度高的机械设计制造,借助该技术解决了许多问题。智能技术的关键是设置相应的程序。因此,它需要相应的R&D设计师在程序设置和教学安排,以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真正实现机器智能,以便更好地解决传统人工无法完成的操作,同时也有效地避免错误的发生。

6结论

先进科学技术在各种机械制造行业的应用,使得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器机械设备的创新发展成为未来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在工业化的发展工程中,应充分发挥智能化的优势,从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以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创新。同时,企业必须注重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优化管理模式,最终促进我国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简介:曹式刚(1972-),男,籍贯:甘肃武威,学历:大专,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加速器磁铁、线圈制造。

参考文献:

[1]李磊.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15(08):117.

[2]钱侠宇.基于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02):107-108.

[3]闫梅.机械制造工艺视域下的合理化机械设计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22):63-64.

[4]杨叶.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11):140-141.

[5]朱志坤.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