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垦施工总结范例

复垦施工总结

复垦施工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速公路;临时场地;生态修复;复垦技术

现代公路建设往往涉用到林业用地,尤其是在公路施工中因材料、施工机械、施工设备及临时工棚设置等需要临时占用部分林地,待公路建设完成进行竣工验收时,必须对这些临时用地进行生态复垦,采用生态林业技术恢复到被占用前林地植被水平,因此在公路规划设计中一般配套有复垦的技术方案。但由于道路施工的不确定性,临时占用的林地斑块大小规模不一,有些高速公路施工期长,与原设计方案还不一致,这就导致在对临时点复垦时出现技术差别,选择的复垦技术也随之改变。考虑到临时点用场地地块不同,在负责的林地复垦中也深深体会到这些技术差异。

1临时占用场地地块类型分析

根据所负责的项目看,一般高速公路在施工中临时占用的施工场有以下几类:用于施工人员临时指挥办公与居住生活区、用于道路施工材料堆放的料场、用于机械设备临时放置的地块、用于粒料搅拌的工场等。一些公路每隔20km或30km就要设置1个临时施工场,也就是占用1个斑块。所占用的地块也有几种类型:如林地、农用地、菜圃地等。这些地块类型中绝大多数为林业用地,亦即沿公路边界的林业用地,所占地块面积小则1500~3000m2,大的1万余m2。因为临时占用,场地多为临时性铺装,多用石砾、粒石或灰土铺地,部分地块进行水泥硬化,还对场地进行填挖方。因此,使得后续复垦需要采取综合技术,也加大技术难度。

2临时占用场地复垦原则

高速公路施工临时场地复垦目的,是将占用的林业用地通过生态修复来达到原林地的植被水平,不得改变原用地性质及原生态林木群落。但因生态修复是后来进行的,复垦后的林地景观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出其植被修复效果,所以生态复垦是依托施工地块现状进行改造修复,短时间内不能达到原林地的林分水准,其复垦的验收是按照技术方案指标查检验核。

2.1整体全面复垦原则

即全路所有临时占有施工场地地块是否全部修复,不能漏点漏块。整体效果怎样,景观效果如何,均需考虑。

2.2分类差异复垦原则

即按照临时占用地块的基质类型进行修复。林业用地要修复成森林群落或适宜林分;农业水田必须按照原貌修复成水田,不得改变农田性质;草地荒坡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绿化,营造沿路绿化景观。留荒地、石砾地,应根据立地条件种植适宜植物,形成点状绿地。

2.3复垦景观提升原则

因施工时出现场地挖填方,有些还形成沟地,临时供水供电需要也会导致部分地段改变原貌,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对这些破损面必须采取工程技术,加固土坡,再选择造林绿化方法修复。

2.4树种选择适地原则

生态修复重在树种选择,适生的树种利于快速恢复地块原貌,也能形成稳定的林木群落。竖向坡面也需选择合适的植物,否则难以形成绿面,极易出现裸露斑块,水土流失严重。

3临时占用场地复垦技术准备

3.1分析技术方案,吃透方案意图

就是要认真研读原设计方案,结合高速公路各节点的施工环境同步分析研究,理解节点措施方向,熟悉节点施工场境,特别是与公路的联结关系,如进出口、排水系统、涵洞、坡面等情况。在分析图纸施工要素时,要充分考虑现有施工条件及材料应用情况,发现原方案不够实际的地方,要标记清楚并会同设计方协调解决方法。吃透意图重点在于分地块环境制作现场施工表,划出片区重点,再与图纸校对比较,并在表上打勾上色清楚,这样利于现场复垦施工。

3.2考察场地节点,草拟时间进度

对施工地块进行实地考察,熟悉复垦地块现场情况,尤其是地形、土壤、风向等情况,还需要考察供水用水现状、建筑垃圾移位条件等。再根据这些现场条件草拟出作业进度,绘出进度结构表,这样利于控制施工进度,保证复垦质量。

3.3选择复垦苗木,做好营建种植准备

因为补占用林地生态复垦技术指标多是造林恢复,所以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复垦树种非常重要。这里有3个问题必须认真应对:一是选择什么样的树种或植物。需要根据立地条件选择,要多选适生乡土树种、花果树种、便于管理的树种。二是群落结构类型。即选择何种树种形成怎样的结构群落,是单纯林还是混交林,是生态型公益林还是人工用材林,亦或是经济果林,等等。三是融合高速公路景观需要。复垦地块就在公路边,是公路动态主视面,因此应与公路立面景观协调,保证连续的主景动态视面。

4临时占用场地复垦技术措施

4.1复垦地块植物或树种选择

根据项目经验,高速公路临时占用林业地块生态修复关键是选择好营造树种。树种选择前先检测复垦场地地块土壤,以取得立地土壤各种指标含量。然后通过考察现场情况,结合道路沿侧风景需要,综合选择复垦树种。如博白至北海高速公路,根据各节点复垦需要选择了多种宜种树种,如龙眼、荔枝、台湾相思、马占相思等;还根据复垦地块环境及所处的位置,凡靠近村庄的临时场地,选用了杨桃、柿子、竹类等;而占用原有桉树林的地块,采用林地林相改措施,选择营造混交林,如“马尾松+红锥”“樟树+枫香”等,部分地块因立地条件比较理想,选用珍贵树种如黄花梨、格木等。实际项目中因地类不同,即酸性土、石灰土、破损地等。如复垦旱地配置的植物可以是黄豆、芝麻等,也可是多年生固土增肥植物。破损地复垦讲究快速与效果,可选用一些特殊植物如象草、类芦。对于喀斯特石灰土,应选择与此适应的树种,如格木、任豆等。

4.2固土坡面植物景观创建技术

林业用地因公路施工被临时占用,部分地块因施工需要对场地改造,出现坡面或垂直紧面,这些坡面如不进行绿化,很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目前技术方法应用比较成熟,一是采用草坡护坡。选择狗牙根、竹节草或者假俭草均可,一般播种复垦,42g/m2草种即可。有条件者或投资许可,可用植草建造,直接在坡面(已整坡)上植草即可,但坡面坡度不能太陡。直壁如挡土墙式壁体可于墙脚根砌筑种植池,再在池内种植藤条植物如爬山虎、马缨丹、炮仗花等。

4.3临时占用林业地块造林方法

在自身实际项目中,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

4.3.1地块沿路边坡马尾松纯林复垦。采用土球苗,苗龄2.0年,苗高1.0~1.2m,种植面积控制在0.1hm2以内。造林时,坡度不宜过大,凡超过17%以上的坡面,采用鱼鳞坑式种植。其他树种纯林营造成基本一致,一般山体复垦营造的阔叶树种胸径可小些,利于苗木运输及成活,成本也较低。

4.3.2场地混交风景林营建。这是高速公路临时占用地块生态修复重要技术方法。在方案中应先列出树种名称、苗木规格、数量、种植方法等,同时标出混交比、混交模式(行间混交、块状混交、星状混交)等,还要说明建植后可能取得的效果。种植时先根据用地划线找好造林点,尤其注意标示出混交种植坑穴及树种编号。

4.3.3立体竖向墙面的绿化方法。这是由于占用场地因工程需要施工有垂直墙体或者挖方陡坡,这些点如果直接种植绿化,可能因坡面塌方或直壁损毁导致二次复垦,因此在工作中需视实际情况选择绿化方式。基本做法是:凡遇直壁之坡面,先砌筑挡土墙兼做花池,再沿池种植即可;如果坡面大、坡面长,应采取草地+灌木、草地+铺石等手法生态修复。草种可选狗牙根、竹节草或假俭草;灌木宜选生命力强、根系发达的植物,如双夹槐、夹竹桃、山毛豆等;有些需要实现连续花面时,可选择地被牵牛花、粉黛乱子草、地稔等。

4.3.4水际边地块复垦方法。有些占用地块属于水际用地,其上属于林业山地,其下接水际,既有农用地概貌又有湿地特征,这些地块复垦时不能作为农田处理,也不需要造林修复,而是采用生态湿地的技术修复。方法是:沿水际岸线种植湿地植物,如芦苇、水草、水生美人蕉等,再于水际上部种植护岸树种如秋枫、枫杨、柿子、无患子、水浦桃、马褂木等。如果要突出林业造林特性,可选择桃叶石楠、檫木、楠竹、香椿等。

5临时占用场地复垦应注意的问题

高速公路临时占用地块生态修复是技术活,讲究效果,技术综合性强,要求高。由此,在实际工程项目运作中有些工程问题需要重视。

5.1复垦场地准备问题

这一问题十分重要,由于临时施工用场地现状环境与原用地条件相差很大,种植造林条件已经大不一样。场地内建筑堆积物多,地面板结或硬化,机械设备泄漏物多,对环境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对场地进行改造。方法多是清除建筑垃圾物、清理硬化地板、清洁复垦地块,再采用客土地改造,外运新鲜黄心土填堆至少15cm以上,然后整平放线。对于种植穴,如用地条件差,应在坑内先放一层堆肥,再植苗。若为草坪建植,铺黄心土后找平再喷施消毒药剂如1.5%高锰酸钾溶液,48h后再植草或播草种。

5.2复垦技术风险问题

高速公路临时占用林地生态复垦会碰到技术风险,常遇到的风险有:混交林营建中树种混合伴生问题,好的混交树种及混交方法、混交比例能保证后期林木群落的形成和稳定,否则容易在后续森林形成中产生种间竞争,导致林分不稳定。另一风险是复垦中的类型配套问题,就是原设计方案中地块性质与后续复垦不对等,造成地块类型不对,用地性质有差错。如原为农用地,复垦时按照林地生态修复,这就有差异。又如原为村屯四旁地,应按照四旁园林绿化复垦,但实际中却做成了菜地园圃,或建成种植温室大棚。

5.3复垦后养护技术问题

林木生态修复核心是对复垦地块营造新林分,或种植保护性植物,恢复生态原貌。苗木种植后需要养护,但实际中难有浇灌设施,也难以采用园林绿化的条件来管护,多是靠自然降水。一些项目因复垦点面积不大,可用机械喷水,也保证了造林效果。坡面草坪或灌木地,也仅靠人工淋水养护,难度同样大。因此,在起草技术方案时,应考虑后续养护的问题,来保证复垦效果与质量。

6结语

复垦施工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速公路;临时场地;生态修复;复垦技术

现代公路建设往往涉用到林业用地,尤其是在公路施工中因材料、施工机械、施工设备及临时工棚设置等需要临时占用部分林地,待公路建设完成进行竣工验收时,必须对这些临时用地进行生态复垦,采用生态林业技术恢复到被占用前林地植被水平,因此在公路规划设计中一般配套有复垦的技术方案。但由于道路施工的不确定性,临时占用的林地斑块大小规模不一,有些高速公路施工期长,与原设计方案还不一致,这就导致在对临时点复垦时出现技术差别,选择的复垦技术也随之改变。考虑到临时点用场地地块不同,在负责的林地复垦中也深深体会到这些技术差异。

1临时占用场地地块类型分析

根据所负责的项目看,一般高速公路在施工中临时占用的施工场有以下几类:用于施工人员临时指挥办公与居住生活区、用于道路施工材料堆放的料场、用于机械设备临时放置的地块、用于粒料搅拌的工场等。一些公路每隔20km或30km就要设置1个临时施工场,也就是占用1个斑块。所占用的地块也有几种类型:如林地、农用地、菜圃地等。这些地块类型中绝大多数为林业用地,亦即沿公路边界的林业用地,所占地块面积小则1500~3000m2,大的1万余m2。因为临时占用,场地多为临时性铺装,多用石砾、粒石或灰土铺地,部分地块进行水泥硬化,还对场地进行填挖方。因此,使得后续复垦需要采取综合技术,也加大技术难度。

2临时占用场地复垦原则

高速公路施工临时场地复垦目的,是将占用的林业用地通过生态修复来达到原林地的植被水平,不得改变原用地性质及原生态林木群落。但因生态修复是后来进行的,复垦后的林地景观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出其植被修复效果,所以生态复垦是依托施工地块现状进行改造修复,短时间内不能达到原林地的林分水准,其复垦的验收是按照技术方案指标查检验核。

2.1整体全面复垦原则

即全路所有临时占有施工场地地块是否全部修复,不能漏点漏块。整体效果怎样,景观效果如何,均需考虑。

2.2分类差异复垦原则

即按照临时占用地块的基质类型进行修复。林业用地要修复成森林群落或适宜林分;农业水田必须按照原貌修复成水田,不得改变农田性质;草地荒坡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绿化,营造沿路绿化景观。留荒地、石砾地,应根据立地条件种植适宜植物,形成点状绿地。

2.3复垦景观提升原则

因施工时出现场地挖填方,有些还形成沟地,临时供水供电需要也会导致部分地段改变原貌,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对这些破损面必须采取工程技术,加固土坡,再选择造林绿化方法修复。

2.4树种选择适地原则

生态修复重在树种选择,适生的树种利于快速恢复地块原貌,也能形成稳定的林木群落。竖向坡面也需选择合适的植物,否则难以形成绿面,极易出现裸露斑块,水土流失严重。

3临时占用场地复垦技术准备

3.1分析技术方案,吃透方案意图

就是要认真研读原设计方案,结合高速公路各节点的施工环境同步分析研究,理解节点措施方向,熟悉节点施工场境,特别是与公路的联结关系,如进出口、排水系统、涵洞、坡面等情况。在分析图纸施工要素时,要充分考虑现有施工条件及材料应用情况,发现原方案不够实际的地方,要标记清楚并会同设计方协调解决方法。吃透意图重点在于分地块环境制作现场施工表,划出片区重点,再与图纸校对比较,并在表上打勾上色清楚,这样利于现场复垦施工。

3.2考察场地节点,草拟时间进度

对施工地块进行实地考察,熟悉复垦地块现场情况,尤其是地形、土壤、风向等情况,还需要考察供水用水现状、建筑垃圾移位条件等。再根据这些现场条件草拟出作业进度,绘出进度结构表,这样利于控制施工进度,保证复垦质量。

3.3选择复垦苗木,做好营建种植准备

因为补占用林地生态复垦技术指标多是造林恢复,所以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复垦树种非常重要。这里有3个问题必须认真应对:一是选择什么样的树种或植物。需要根据立地条件选择,要多选适生乡土树种、花果树种、便于管理的树种。二是群落结构类型。即选择何种树种形成怎样的结构群落,是单纯林还是混交林,是生态型公益林还是人工用材林,亦或是经济果林,等等。三是融合高速公路景观需要。复垦地块就在公路边,是公路动态主视面,因此应与公路立面景观协调,保证连续的主景动态视面。

4临时占用场地复垦技术措施

4.1复垦地块植物或树种选择

根据项目经验,高速公路临时占用林业地块生态修复关键是选择好营造树种。树种选择前先检测复垦场地地块土壤,以取得立地土壤各种指标含量。然后通过考察现场情况,结合道路沿侧风景需要,综合选择复垦树种。如博白至北海高速公路,根据各节点复垦需要选择了多种宜种树种,如龙眼、荔枝、台湾相思、马占相思等;还根据复垦地块环境及所处的位置,凡靠近村庄的临时场地,选用了杨桃、柿子、竹类等;而占用原有桉树林的地块,采用林地林相改措施,选择营造混交林,如“马尾松+红锥”“樟树+枫香”等,部分地块因立地条件比较理想,选用珍贵树种如黄花梨、格木等。实际项目中因地类不同,即酸性土、石灰土、破损地等。如复垦旱地配置的植物可以是黄豆、芝麻等,也可是多年生固土增肥植物。破损地复垦讲究快速与效果,可选用一些特殊植物如象草、类芦。对于喀斯特石灰土,应选择与此适应的树种,如格木、任豆等。

4.2固土坡面植物景观创建技术

林业用地因公路施工被临时占用,部分地块因施工需要对场地改造,出现坡面或垂直紧面,这些坡面如不进行绿化,很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目前技术方法应用比较成熟,一是采用草坡护坡。选择狗牙根、竹节草或者假俭草均可,一般播种复垦,42g/m2草种即可。有条件者或投资许可,可用植草建造,直接在坡面(已整坡)上植草即可,但坡面坡度不能太陡。直壁如挡土墙式壁体可于墙脚根砌筑种植池,再在池内种植藤条植物如爬山虎、马缨丹、炮仗花等。

4.3临时占用林业地块造林方法

在自身实际项目中,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

4.3.1地块沿路边坡马尾松纯林复垦。采用土球苗,苗龄2.0年,苗高1.0~1.2m,种植面积控制在0.1hm2以内。造林时,坡度不宜过大,凡超过17%以上的坡面,采用鱼鳞坑式种植。其他树种纯林营造成基本一致,一般山体复垦营造的阔叶树种胸径可小些,利于苗木运输及成活,成本也较低。

4.3.2场地混交风景林营建。这是高速公路临时占用地块生态修复重要技术方法。在方案中应先列出树种名称、苗木规格、数量、种植方法等,同时标出混交比、混交模式(行间混交、块状混交、星状混交)等,还要说明建植后可能取得的效果。种植时先根据用地划线找好造林点,尤其注意标示出混交种植坑穴及树种编号。

4.3.3立体竖向墙面的绿化方法。这是由于占用场地因工程需要施工有垂直墙体或者挖方陡坡,这些点如果直接种植绿化,可能因坡面塌方或直壁损毁导致二次复垦,因此在工作中需视实际情况选择绿化方式。基本做法是:凡遇直壁之坡面,先砌筑挡土墙兼做花池,再沿池种植即可;如果坡面大、坡面长,应采取草地+灌木、草地+铺石等手法生态修复。草种可选狗牙根、竹节草或假俭草;灌木宜选生命力强、根系发达的植物,如双夹槐、夹竹桃、山毛豆等;有些需要实现连续花面时,可选择地被牵牛花、粉黛乱子草、地稔等。

4.3.4水际边地块复垦方法。有些占用地块属于水际用地,其上属于林业山地,其下接水际,既有农用地概貌又有湿地特征,这些地块复垦时不能作为农田处理,也不需要造林修复,而是采用生态湿地的技术修复。方法是:沿水际岸线种植湿地植物,如芦苇、水草、水生美人蕉等,再于水际上部种植护岸树种如秋枫、枫杨、柿子、无患子、水浦桃、马褂木等。如果要突出林业造林特性,可选择桃叶石楠、檫木、楠竹。

5临时占用场地复垦应注意的问题

高速公路临时占用地块生态修复是技术活,讲究效果,技术综合性强,要求高。由此,在实际工程项目运作中有些工程问题需要重视。

5.1复垦场地准备问题

这一问题十分重要,由于临时施工用场地现状环境与原用地条件相差很大,种植造林条件已经大不一样。场地内建筑堆积物多,地面板结或硬化,机械设备泄漏物多,对环境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对场地进行改造。方法多是清除建筑垃圾物、清理硬化地板、清洁复垦地块,再采用客土地改造,外运新鲜黄心土填堆至少15cm以上,然后整平放线。对于种植穴,如用地条件差,应在坑内先放一层堆肥,再植苗。若为草坪建植,铺黄心土后找平再喷施消毒药剂如1.5%高锰酸钾溶液,48h后再植草或播草种。

5.2复垦技术风险问题

高速公路临时占用林地生态复垦会碰到技术风险,常遇到的风险有:混交林营建中树种混合伴生问题,好的混交树种及混交方法、混交比例能保证后期林木群落的形成和稳定,否则容易在后续森林形成中产生种间竞争,导致林分不稳定。另一风险是复垦中的类型配套问题,就是原设计方案中地块性质与后续复垦不对等,造成地块类型不对,用地性质有差错。如原为农用地,复垦时按照林地生态修复,这就有差异。又如原为村屯四旁地,应按照四旁园林绿化复垦,但实际中却做成了菜地园圃,或建成种植温室大棚。

5.3复垦后养护技术问题

林木生态修复核心是对复垦地块营造新林分,或种植保护性植物,恢复生态原貌。苗木种植后需要养护,但实际中难有浇灌设施,也难以采用园林绿化的条件来管护,多是靠自然降水。一些项目因复垦点面积不大,可用机械喷水,也保证了造林效果。坡面草坪或灌木地,也仅靠人工淋水养护,难度同样大。因此,在起草技术方案时,应考虑后续养护的问题,来保证复垦效果与质量。

6结语

复垦施工总结范文3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成效亮点

1工程概况

亭子口水利枢纽位于嘉陵江干流中游上段,是完善长江防洪体系的六大防洪水库工程之一。工程项目区涉及嘉陵江及沱江中下游部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工程建设严格按照水土保持“三同时”原则,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管理,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区得以全面治理。该工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富有地方特色,将水土保持措施与坝区环境、周边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达到了工程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的目的,又起到了与周边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作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具有自身的亮点。

2水土保持工程管理体系

2.1水土保持工作体系健全,管理机构完善

为了做好亭子口水利枢纽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建设单位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纳入了主体工程管理程序中,实行了“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工作管理体系。建设单位牵头成立了以总经理为主任、各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主任的水土保持工作管理委员会,统筹、监督、落实亭子口水利枢纽水土保持各项工作。

2.2强化制度建设,推动规范管理

亭子口水利枢纽在建设过程中,根据自身工程特点制定了《施工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考核管理办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意见》和《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等专项管理制度,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体系,并按照规定进行考核支付和管理,为保证水土保持工作顺利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2.3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

建设单位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要求,从前期工程开始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了切实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各分项水土保持措施紧跟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相继建成,使建设进度和质量得到一以贯之的保障。目前,各单项水土保持设施处于较好状态,无重大水土流失事件发生。建设单位各项投入到位,严格执行水保“三同时”,确保了水土保持工作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2.4加强设计管理,后续设计围绕项目特点,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积极开展优化设计,尽可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比如,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将渣场利用为施工场地,大大减少了施工临时占地和对土地的扰动;充分利用开挖料,减少了工程弃渣量和砂石料开采数量;优化工程施工布置,减少施工占地。

2.5以监理为尺、监测为据,强化监督指导作用

委托水土保持监理单位开展水土保持专项监理工作,项目主体工程监理同步配合做好水土保持监理工作,同时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同步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水土保持监理为尺,以水土保持监测为据,积极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全力落实问题整改。

2.6设置水土保持专项经费,加大奖罚力度

在工程建设施工合同中,建设单位制定水土保持保证金制度,还专门设置了水土保持措施专项费用,督促施工单位在项目过程中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必须达到相关要求后才进行结算。通过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奖罚力度,全面提高了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效果。

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及亮点

3.1开展景观专项规划设计,使坝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周边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之初,建设单位就按照枢纽工程建设总体布局,委托第三方专业单位开展坝区园林景观及植被恢复设计,先后编制完成了《坝区绿化整体规划及景观设计》《坝区公路边坡景观设计》《坝区观景平台设计》《坝区枢纽区土地利用概念性规划设计》等。按照高标准的景观规划设计实施后,枢纽工程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达到了枢纽区的园林景观效果。

3.2科技创新,示范引领,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

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组织参建单位积极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高质量地开展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和后期的运行维护,极大地提升了水土保持绿化和生态效果。针对枢纽工程左右岸高边坡绿化,采取了喷播植草和厚层基材的高边坡生态护坡试验;对于枢纽管理区迹地恢复打造的生态菜园和生态果园,采用肥水一体化滴灌等节水方式进行灌溉养护;在后期抚育和管理维护中,利用太阳能平振灯和降解诱虫板无害化除虫,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对水土保持设施进行24h全天候管护,提升了工程水土保持质量和枢纽的生态修复效果。积极总结凝练,推广坝区施工场地环境恢复与生态农业园建设有机结合的新理念、新做法,为周边其他工程建设的高质量环境恢复提供借鉴。

3.3创新枢纽管理区迹地植被恢复方式,营建嘉陵江畔美丽家园

在枢纽管理区的迹地植被恢复方面,改造传统的迹地植被恢复方式,将左岸砂石系统迹地打造为近11.33hm2生态果园,栽植柑橘、脆红李、蜜桃等果苗;将右岸混凝土系统迹地改造为近2.67hm2生态菜园,种植蔬菜、瓜类等。打造优质生态的“菜篮子、果园子”,将品种多、新鲜时令的绿色蔬菜、水果在最短时间由田间到餐桌,让职工吃得放心。并结合场地条件特点,打造滨江景观公园,为职工提供了高品质的休闲场地。同时,园区作为公司工会和党组织的教育和劳动基地,积极开展“幸福大唐”建设,营建嘉陵江畔美丽家园,极大地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坚定了公司电厂职工扎根嘉陵江畔、奉献亭子口的信心和决心。

3.4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创新土地复垦新模式,带动坝区附近乡村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项目公司结合坝区附近移民村乡村振兴规划,征求地方意见,改变传统的土地复垦方式,整合资金建设8hm2农业产业园,栽植当地特色经果林,并提高批复复垦方案中的灌溉标准,采用肥水一体化滴灌等节水方式进行灌溉养护。在实现基本水土保持功能基础上,高标准恢复了土地的原有功能,顺利通过复垦验收并移交当地村组。农业产业园由坝区附近移民村的农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和养护,一方面为坝区周边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农业合作社与移民村老百姓分享经营成果,带动了乡村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3.5企地合作进行资金整合促进了当地旅游发展

积极响应苍溪县“醉美梨乡、水墨苍溪”的名片打造,企地合作进行资金整合,将环境恢复与地方旅游发展目标相结合,改变传统的“复耕+迹地植被恢复”思路,配合地方政府将85.98hm2洄水坝料场打造为梨仙湖湿地公园;将表土堆存场迹地打造为嘉陵草甸。支持地方建设滨江绿道,将亭子口大坝、坝区生态农业园、梨仙湖湿地公园、苍溪县城联通,形成15km沿江景观带,形成“水清+岸绿”的生态景观,实现了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周边环境品质,促进了当地旅游发展。

4结语

复垦施工总结范文4

一、考评对象

各分局、乡(镇)国土资源所

二、考评项目及分值

(一)综合性工作(15分)

1.全年工作年初有计划,按时上报半年及全年工作总结(3分)。少上报一次扣1.5分,迟上报一次扣0.5分。

2.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每人每天学习登录“学习强国”APP不少于30积分(4分)。年底考核自9月1日起至12月31日累计应得分3600分,每少于1000积分扣1分。

3.认真抓好作风建设,切实做到上班、开会、学习不迟到、不早退(2分)。发现一次扣0.5分。

4.每年需向《自然资源》及以上级别的自然资源报刊和党报党刊投稿不少于4篇(由局办公室转送)(4分)。每少1条扣1分。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自然资源部“五条禁令”,年内无受党纪、政纪和法纪处理的人和事(2分)。如有被有关部门通报处理的,该项不给分。

(二)土地利用工作(耕地保护工作)(18分)

1.加大征地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将批准的征地信息按要求上传县局征地信息网(1分)。

2.严格按照供地(出让、划拨)程序,提供供地信息及相关资料并配合(出让、划拨)土地批后监管工作,按要求监测并上报辖区建设项目动态建设情况,建立监测项目台帐(2分)。未按要求上报的每次扣0.5分,无台帐扣0.5分。

3.严格按照法定审批程序办理农村建房,按规定及时上报农民占耕地建房工作(6分)。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按村庄规划报批建房,严禁以罚代批,严格按规定收取规费,实施抽查制度(按10%左右抽取样本)发现一宗地一项规定不合格或违反规定扣0.5分。按年度按批次建立农民建房台帐及上传农民建房新增建设用地坐标备案,无台帐扣0.5分,缺一次坐标备案扣1分。农民建房资料齐全后每季度至少上报一次至县自然资源局审核,每缺一次扣1分。

4.严格规范设施农用地管理,加强对设施农用地的监测督查,禁止擅自改变设施农用地性质,建立设施农用地台帐,每季度末将本乡镇设施农用地上报县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办公室备案(2分)。未建立台帐扣1分,未按时上报每次扣0.5分。擅自改变设施农用地性质或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此项不得分。(由耕保股打分)

5.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2分)。每少签订一级责任状扣1分。

6.年末耕地面积不低于年初耕地面积和市政府年初下达的耕地保有量(2分)。年末耕地面积低于年初耕地面积的,每减少1‰扣0.2分(小于1‰的按1‰计算)。年末耕地面积低于县政府年初下达的耕地保有量的该项不得分。

7.在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基础上,按照省、市自然资源部门统一部署和新的要求,积极配合、按计划有序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及核实整改工作(2分)。未按部署完成工作的该项不得分。(由耕保股打分)

8.积极配合施工单位建造好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牌的选址等工作(1分)。

(三)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地质环境工作)(18分)

1.建立矿产企业台帐(有证矿山企业名单和无证矿山企业名单各1份)(2分)。没有建立的不得分。

2.按时完成探矿权年检,及时回复探矿权公开出让查询意见(2分)。每少回复1次扣0.5分。

3.完成2018年度采矿权年度检查工作,年检合格的达到90%(含90%)及以上(3分)。年检率低于80%该项不得分。

4.积极协助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3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面积未达到矿山开采面积的80%扣1分、少治理一个开采点扣1分、扣完为止。

5.协助当地政府编制辖区内县级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1分)。

6.张贴设置了地质灾害警示牌(1分)。

7.建立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台账及乡镇、行政村、村组群测群防联系电话体系表(1分)。两项工作各(0.5分)。

8.有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照片或应急演练影像资料(1分)。

9.全面及时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1分)。

10.有地质灾害巡查、监测记录(1分)。

11.严格控制切坡建房选址工作(2分)。

12.开展建房选址危险性评估(1分)。对切坡角度≥30、切坡高度≥5米、切坡前缘与房基脚间距≤5米的选址,必需开展建房选址危险性评估,否则不得分。杜绝在陡坡场地建房(1分)。严禁切坡角度≥45、切坡高度≥5米、土质结构松散、倾向为顺层的选址建房,否则不得分。

(四)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18分)

1.加强耕地保护、开展动态巡查,及时制止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6分)。

(1)有动态巡查记录的(2分)。没有的不得分。

(2)辖区内发生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能及时发现制止且能自行整改到位的(2分)。未及时发现或虽及时发现但制止不力未整改到位,县局通过其他途径获悉一例扣1分,扣完为止。

(3)没有被省厅或市局巡查发现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的(2分)。发现一例扣1分,扣完为止。

2.做好土地矿产的执法检查工作(6分)。

(1)卫片无违法图斑并被省厅、市局、县局处罚的(3分),如有分别扣3分、2分、1分。

(2)卫片无违法图斑占用耕地(3分)。如乡镇总计有5亩以下(含5亩)扣1分,5亩以上至10亩(含10亩)扣2分,10亩以上扣3分。

3.严格落实上级交办的工作,及时按要求报送相关材料(6分)

(1)县局交办的自然资源违法违规信访件,能按要求回复(3分),未及时回复每次扣1分扣完为止。

(2)县局交办的其他执法专项工作相关材料,能按要求上报(3分),未按时上报每次扣1分扣完为止。

(五)土地、矿产权属纠纷调解和政策法规宣传工作(11分)

1.及时调解土地、矿产权属纠纷。已调解,有调查材料、调解记录的(2分),发现群众来局反映不调解该项不得分。

2.及时接待上访群众并向法规股报告上访内容和处理结果(2分),因接待不及时使上访群众到县局上访的发生一例扣1分,扣完为止。

3.及时办理上级转交的信访件(2分),未及时办理回复上级交办信访事项,发现一例扣0.5分,扣完为止。

4.年内无赴部、赴南京局、赴省集体访(5人/次)(1分),发生一次该项不得分。

5.开展了“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土地日,“8.29”测绘日,“12.4”宪法宣传日等活动(2分)。每少开展一个活动扣0.2分。

6.每月开展一次自然资源矛盾纠纷排查,在每月25日前上报县局法规股(1分)。每少开展一次扣0.2分扣完为止。

7.积极配合县局做好涉黑涉恶线索摸排,及时按要求上报各项表格,配合县局做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项工作(1分)。

(六)地籍管理及三权发证工作(10分)

1.配合技术作业单位做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3分)。

2.开展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配合技术作业单位继续做好该工作的外业权属调查、资料收集、审核结果公示等工作(3分)

3.加强土地调查、监测统计,做好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与遥感监测外业调查工作,及时收集并上报有关资料和数据(2分)。

4.及时协调处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有关遗留问题和权属纠纷(2分)。

(七)空间规划(10分)

1.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村庄类型调查,合理完成聚集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等村庄分类工作,提交村庄调查相关表格(2分)

2.完成仓田村村庄规划试点工作,提交规划成果,无村庄规划试点乡镇做好下一步开展村庄规划前期工作(1分)

3.启动全域编制村庄规划,分类编制特色村、标准村、整治村建设规划和“三沿两岸一区”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总体规划,做好村庄规划宣传,建立村庄规划档案和台账,在2020年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每少一个行政村扣0.5分,见规划文本(1分)。

4.加强镇区规划建设管理,及时配合建设单位上报县局核发“一书两证”,每少上报一宗扣0.5分,扣完为止。(1分)

5.加强农村建房管控。审批、风貌管控、合理布局、规范建设。新建房屋必须履行审批手续,翻建、新建未报批发现一户扣1分,占基本农田建房发现一例扣3分,占一般耕地建房发现一例扣1分,未办理乡村规划许可证进行用地审批的发现一例扣1分,其他违法占地建房发现一例扣0.5分,超高超大一例扣0.5分。扣完为止。(4分)

6、其他支持配合城乡规划编制及管控工作的。(1分)

三、加分项目

(一)增减挂工作(6分)

1.2018年增减挂拆旧区复垦3分。全面完成复垦并落实耕种的乡镇加2分;完成复垦达到验收标准的加1.5分;基本完成复垦但需整改的加1分。验收资料齐全规范无误的加1分;验收资料齐全但不规范的加0.5分。

2.全面完成2019年增减挂钩项目摸底调查的2分。完成摸底调查可实施复垦面积超过100亩加2分;50-100亩加1.5分;20-50亩加1分,20亩以下加0.5分。

3.历年来增减挂拆旧区复垦地块已落实耕作主体并种植了经济作物的乡镇加1分。

(二)土地开发工作(5分)

1.全面完成2018年土地开发项目施工并通过市局验收的乡镇加2分。

2.完成2019年开发项目立项200亩以上的乡镇加2分。

3.土地开发工作受到市自然资源局通报表扬的加1分。

(三)旱改水工作(4分)

1.全面完成2018年“旱改水”项目施工并落实耕种水稻的乡镇加2分。

2.申报2019年“旱改水”项目的乡镇加1分。

3.“旱改水”工作未出现群众集体上访的乡镇加1分。

(四)新闻报道

在国家、省部、市、县党报党刊和自然系统刊物用稿一篇分别加4、3、2、1分。

“学习强国”APP人均总积分排名前10加2分,人均总积分排名前20加1分。

四、考评办法

(一)局成立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考评工作由局考评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考评小组围绕全年工作目标任务,以原始资料和工作实绩为依据,坚持“逐项考核、对照标准、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

(二)请被考评单位按照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自评,并将相关加分佐证材料12月31日前交办公室。由股室负责打分的项目提供打分结果。考评小组考评后,按照考评标准确定综合考评得分,考评结果汇总后提交局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三)工作考评实行一票否决,凡属当年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取消本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的评选资格:

(1)有受到党纪、政纪、法纪处理的人和事;

(2)工作人员有被投诉并查实,影响县局形象测评结果的;

(3)年内因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影响或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造成人员伤亡的;

复垦施工总结范文5

关键词:遥感技术;矿山环境;时间分辨率;应用探析

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造成破坏,同时导致地质灾害和安全问题频发。遥感技术作为新兴的信息获取技术,能够提供矿山周期性的数据信息,开展大面积、高时效监测。利用遥感技术还能直接或间接获得矿山环境治理的相关信息,遥感数据量大、信息全、速度快的特点,为矿山环境治理成效的评价提供保障。随着遥感技术的深入发展,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光谱分辨以及时间分辨率不断提高,利用遥感技术对矿区环境治理进行监测和评价,是未来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必然的发展趋势。

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矿山环境问题主要是在矿山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矿山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等造成影响,已然成为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问题。由采矿造成的环境问题种类较多,文章主要从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损毁、地下水破坏以及地质灾害四个方面进行研究[1]。

1.1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问题

露天采矿严重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与景观,砍伐植物、剥离表土,取而代之的是大片裸地、废渣堆、高深矿坑、矿山建筑以及陡峻的崖壁等。生产区内采坑分布散乱,采掘无序,荒料堆积压占土地,废石就地就坡长期堆放;矿山工业场地、道路等缺少规划、肆意建设。地下采矿造成地下采空区以及地下水的疏排,导致地下空间被压缩,这种作用传导到地表表现为塌陷、积水。同时,居民集中区周边露天采矿活动,造成视觉污染,人居环境受到严重影响。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造成严重影响。

1.2土地损毁问题

土地资源破坏问题主要表现为采矿引起的耕地、林草地的破坏,破坏方式主要有挖损和压占。挖损主要表现为露天采坑,压占主要表现为剥离物、废石、表土等对原地类的压占。压占损毁同时伴随有土壤环境和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元素减少,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层变浅,土体板结等问题。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较严重。

1.3地下水破坏问题

采矿活动对地下水的破坏表现为对水位、水质以及水量造成影响。对地下水的疏排导致地表浅层地下水渗漏,河湖坑塘水位下降乃至干涸,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取水困难。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从而对当地农业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继而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另外,在降雨作用下,矿山粉尘和各类堆积的淋滤作用,造成有害物质在土壤中汇集,不断深入地下,向浅水层乃至更深含水层迁移,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2]。1.4地质灾害问题地质灾害主要是矿山露采过程,形成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危险性和危害性较明显的地质灾害,以及地采活动诱发的上述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对矿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企业长久的发展和进步[3]。

2遥感技术在矿山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2.1快速识别矿山环境问题

遥感技术的典型特点是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可以在短期内获得目标地区不同时段的影像,通过对边发现地表变化情况。同时,中、小型无人机大量普及,使得随时随地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矿山环境问题分布于地表和地下。地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地形或地表覆盖层破坏。在遥感影像上这种变化情况与周边想成色差鲜明的对比特征,可以通过目视解译快速圈定。地下采矿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采空区塌陷,这种作用传导到地表间接表征为地表的塌陷和积水。利用遥感影像对水体识别的优势能可以较为准确判断地下塌陷的位置。

2.2合理开展治理工程规划

遥感影像对地表的宏观反应较全面,治理区内-区外以及区内各地段的细部特征反应较直观。在治理方案论证阶段,基于遥感影像可以方便且快速地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从而有利于方案的比选并确定最终的治理思路。同时,在后续的室内详细设计阶段,利用影像和高程数据形成的3D展示,可以较为真实地还原现场特征,极大地提高设计的效率。

2.3对治理成效的长期监测

矿山环境治理往往是一个植被重塑、景观格局重塑的过程,相对于2~5年的工程建设期,植被和土壤的恢复、生态环境的成熟是个长期的过程。工程验收侧重的是程序性工作的完结,对设计和施工质量的深度评判则需要在更长时间尺度上完成。综合考虑时间长度、资金、人员及设备的因素,遥感监测是最便捷、经济成本低且技术可行的长期评价手段。利用卫星影像或者无人机上搭载传感器快速对数据进行采集并即时回传,利用专业的遥感和地理信息软件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将极大地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遥感影像可以方便提取植被指数、覆盖度等直观参数,继而还可建立矿山生态弹性度等模型深入评价生态效益。通过多年数据的累积,可以较为客观评价治理区生态恢复的发展趋势。同时,在长期监测中,对于汛期等特殊时期,可以高频率地监测,通过对比、研判确定治理工程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2.4促进数字化矿山建设

数字化矿山的建设,将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环境问题数量和致损程度。随着矿山建设理念的变化,数字化矿山的建设和高质量信息化管理,是未来矿山建设的主要方向。遥感技术应用,可以获得更加全面、时效性更强的数据资料,是实现数字化矿山建设的基本手段。遥感技术配合无人操控、实时操控等技术,可以使矿山开采活动更规范化、定量化、精准化。从而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在产生之初,即受到人工干预,降低后续治理的难度。遥感技术能够在地形复杂区域,凭借良好的实测效率,快速地对矿山地形、地貌等相关信息进行精准获取,以此来作为矿山资源开采的基本数据资料,为数字化矿山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4]。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可以使用遥感技术等对矿产资源实际开采情况进行空间的实时监控,对开发不合理的情况进行资料拍摄,将所有问题资料进行整理后,严格对违法开采的企业进行整顿[5],从监管层面推动数字化矿山建设。

3依托遥感技术的典型治理案例分析

3.1建设生态公园

矿山开采区域往往具有面积大、地形变化大、有积水等特点,这些采矿造成的破坏问题,恰是构建生态公园的有力因素。利用遥感影像的宏观特征,可以方便地完成生态公园的功能规划。例如,三明市的竹林矿区,就是因为对矿山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矿山大面积水土流失,同时矿区内土场、尾矿库等都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政府依托技术单位利用遥感影像对矿山及周边区域进行较为全面调查、统一规划,将矿区建设成为生态公园。在公园建设完成后,通过遥感监测该地区的治理面积已经逐渐完成,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有效地控制,有效地解决尾矿和土地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现在该矿山的土地质量有着明显的改善,园林绿化景观和休闲设施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全新的生态休闲区域。

3.2恢复农业用地

土地复垦是矿山环境治理中较为常见的治理方式,通过复垦不仅能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改善矿山周边土地质量,还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一部分土地环境质量较差的矿山地区,可以选择矿山复垦的方式,对矿山地质环境情况进行恢复,实际工作开展的环节中,加强对复垦落实的管理情况,科学合理的对复垦手段进行优化和选择,以此来保证最终的矿山复垦效果。在复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复垦前后的影响特征,对复垦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利用长期遥感监测对复垦效应进行评判,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整改。现阶段,矿山复垦工作开展的阶段中,遥感技术能够对原本矿山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利用全色遥感影像最终结果,对矿山实际环境进行判决,在复垦工作完成之后,遥感技术需要在此全面对矿山环境进行扫描、呈像,将两账户呈像最终进行参数对比,从而对复垦的效果进行确定。在遥感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从相关影响上很清楚的看出矿山的治理效果,在矿山中大量植被分布较为密集,在野外调查中也发现矿山大部分区域都得到良好的复垦效果,工作人员也使用不同技术进行修复和治理,比如修建护坡、填充土石、修理烂渣坝等,对矿山区域的土地进行整理,利用桂花、罗汉松、花黄等植物在基地中进行种植,从而提升治理的最终效果。

3.3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

由于我国地域分布情况较为广泛,不同地区的矿山环境都有一定的不同,在实际环境治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气候环境情况开展。现阶段多数矿山地区的气候环境较为湿润,全面降雨较为充足,这种气候环境下,植物会具有较为良好的生长环境,植物存活率较高。多数矿山在环境治理的阶段中,经常会因为矿物资源开采或者地形环境险恶等多种特殊性,在自然环境回复治理的阶段中,需要工作人员加以重视,在工作准备阶段中,利用遥感技术对矿山环境实际分布情况、地质情况、结构情况等进行勘测调查,以此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良好的基础。同时,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具有较为明显的长期性,在自然环境恢复中需要定期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摄像,将最终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对恢复治理效果进行保障。如果影像上的绿色植物纹理较多,说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效果较为良好;如果影像上的空旷区域较多或者从色彩上很难进行分辨,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治理。除此之外,在经过工作人员野外调查之后,矿山的自然恢复建设可以使用花岗岩或者矿山区域内较为坚硬的岩壁进行处理,但是这一部分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也相对困难,需要加以重视。目前。我国多数矿山的立面都已经形成自然风化的现象,在矿山区域内杂草不断生长,当地政府部门已经放弃对矿山的治理。

3.4普通植物的恢复

在矿山区域范围内经常会包含原有的自然植物,将原有普通的植物进行恢复,是现阶段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环境恢复手段。在我国多数矿山在停止开采后,需要及时开展护坡修建、土石填充、复垦、植物修复等多种工作,这也是矿山环境修复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普通植物修复中,遥感技术需要全面的将矿山区域中含有的植物进行扫描,利用相关的数据报告,对植物实际生长情况进行初步掌握和了解,以最终结果为基础制定环境治理方案,保障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经过野外调查之后,需要对矿山区域采空部位进行降坡处理,做成台阶样式,在台阶上将植物树苗进行种植和付汇,对矿山区域的平面进行原有植物的修复处理,保证矿山普通植物生长的效果和质量,以此来为最终矿山环境治理效率奠定基础。

4结语

复垦施工总结范文6

关键词:地质环境;矿山;综合治理;生态恢复;

环境保护中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1-3]。但是,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粗放式的开采方式对水源、土壤、植被、气候等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当前,中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有效恢复与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可将已损毁的土地及时进行复垦,使土地集约利用,最终实现矿山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6]。

1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7-8],对于矿山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保证矿山安全生产。矿山生产是对地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在生产过程中会对地表景观、地形地貌、地下含水层等造成影响和破坏,极易诱发各类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矿山进行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可以极大地降低灾害隐患,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

(2)提高土地利用率。注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还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对矿山进行开采时,无法避免地会出现大面积的坑洼及占用土地问题,造成土地浪费。目前,在对这些坑洼进行处理时,大部分采用填土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增加耕地面积,同时也能给矿区周围居民提供新的经济渠道。土地综合利用率的提高,能够推进社会更加稳定的发展。

(3)促进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面对矿山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要求和新局面,需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分类保护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分析问题,完善措施,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工作更好开展,这对实现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有着深远意义。

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

2.1治理原则

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工作时必须要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加高效地开展相关工作。首先,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融入其中。其次,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各矿山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发展模式不同,在开展相关工作时,需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前期做好规划方案,注重采用科学的指导和规划来开展后续工作。再次,遵循预防性原则,既要做到高效治理,同时也要避免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二次影响。最后,遵循监测治理原则;需要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监测仪器,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不断提高现有环境管理水平,实现更好的综合管理。

2.2治理思路

(1)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为了使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对土地的损毁降低到最小,根据项目进度和对土地损毁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重点围绕减少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等进行防控。在开展工作时尤其需要对预防区域进行合理规划,防止在勘查开采过程中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此外,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开采设计进行,杜绝建设单位滥用土地资源现象,从源头进行控制。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废石、弃土)及尾砂等集中堆放,设计稳定的边坡角、挡土墙和排水系统;采取避让、削坡(选择合理的坡角范围)等保护性技术措施,并建立采场边坡动态监测制度,防止堆积物的崩塌、滑落造成更多的土地破坏。同时,对可能发生灾害的区域进行边坡治理等。

(2)严格规范落实。目前,矿山环境治理主要涉及矿山地形地貌、景观恢复治理、生态恢复、各类地质灾害监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工程涵盖多个学科门类,为了保证在实施过程中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把关和技术支持。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设计要求,对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根据破坏类型、规模、易发程度及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治理措施。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要求严格执行崩塌、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对采场、排土场边坡整治严格执行滑坡防治工程规范。同时,借鉴现有矿山环境治理与植被恢复工程的成功经验,选用技术成熟、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和管理。

(3)明确目标任务。贯彻“预防为主,保护先行”原则,从源头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在生产期间,通过采取合理的保护与预防措施,减少和控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创造良好的条件。明确主要任务,一般包括采取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对崩塌、松散层滑塌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及时采取含水层预防保护措施,并对地下水水位水质进行监测,将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降至最低;采取地形地貌、景观保护措施,减少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

(4)制定治理计划。制定阶段复垦与治理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严格按照方案的年度工程实施计划进行,分阶段有步骤地安排治理与复垦项目资金的预算支出。若遇企业生产规划和土地损毁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需对方案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制。定期向所在地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年治理复垦情况,接受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工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接受社会监督。在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设计中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在经济上节约、降低成本。

(5)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矿山在开采资源过程中需构建完善的监测体系,并要严格执行,以便能够科学合理地开采资源。通过开展高效的环境监测工作,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此来避免环境的恶化。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保证在合理开采资源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对环境进行保护。对于已经制定的监测方案要严格执行,在开展监测工作时,需要对土体及水质进行全面监测。

(6)注重科技创新。先进技术是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需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应用于治理过程中,形成符合中国矿山开采的环境保护技术体系,同时有必要引入先进设备。此外,矿山需要建立地质环境信息系统,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开展全面性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充分发挥数字信息化的积极作用,实现信息共享。

3结语

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会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甚至引发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想要开展高效的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将排土场恢复为草地,可以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减少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土地复垦可以有效涵养矿区水源、保持水土,防止周边生态系统退化,同时对局部环境空气和小气候产生正面效益与长效影响。此外,注重矿山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不断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开展的质量,最终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榆,莫都,秦泽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研究意义及思路[J].科技博览,2013(22):298-299.

[2]张渤林.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综合利用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1(13):188-189.

[3]尹力.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1(11):198-199.

[4]仲诚.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综合利用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0(20):176-177.

[5]李晨夕,陈静.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9(9):162-163.

[6]李欣远.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综合利用探讨[J].中国金属通报,2020(7):307-308.

[7]刘仁礼.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的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20(3):267,269.

复垦施工总结范文7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加强措施

由于农业的生产活动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保障农业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对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管理进行相关的优化。加强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粮食的产量,增加农户的收入,对农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对提高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措施进行相关的探讨。

1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相应的工程安全问题、工程效益降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与管理手段能够保障水利工程发挥其最大价值,为城市、农村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自然环境复杂,施工条件较为艰苦,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会与设计方案存在一定的偏差。为了保障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与水利工程的质量,需要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管理措施进行相关的优化,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2.1健全水利工程建设规划

2.1.1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

规划是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对目前农村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开发现状进行综合的评价与分析,衡量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2.1.2加强当地政府机构、施工单位的合作

当地的政府机构、施工单位要加强合作,在规划的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水利工程进行高标准的规划与设计,考虑未来的发展情况提出更加先进的规划方案。政府在进行水利工程检验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把控规划的科学性,保障水利工程的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定。

2.1.3制定水利建设总体规划

在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对当地的发展政策有过充分的了解后,制定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力求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在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水库的安保纳入到规划的过程中。

2.2资金的多渠道融入

由于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水利工程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水利工程由传统的防洪抗涝、水利灌溉等转变到农村地区的农业综合发展,甚至影响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建设规划、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在农村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期要进行多渠道的资金筹措,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2.2.1积极争取国家资金

要积极的争取国家资金,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需要进行跨县乡的水资源施工、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的环保环节、河道的疏浚工作,这些需要政府与财政的大力支持。

2.2.2落实水价改革工作

要落实水价的改革工作,积极的进行融资,调动社会资金。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工程收益的是广大农民,所以在水利工程的维护阶段,农民可以出资一部分资金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2.2.3充分调动社会资金与民营水利的作用

要充分的调动社会资金与民营水利的作用,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协调各部分资金的使用,保障工程建设过程中资金的充足。

2.2.4工程建设与土地复垦有效结合

在水利工程建设时要将工程建设与农村的土地复垦进行有效的结合,水利的环境保护工程与农村地区的多种生产经营有效的结合,形成一土多用的良性运转机制。

2.3提高水利建设管理效率

2.3.1创新水利建设管理的思路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与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制定水利规划的过程中可以与GIS、GPS等设备进行有效的结合,使用先进的设备对建设区域进行了解后,对重点区域进行人力的规划方式,保障规划的科学性。在施工的过程中安置远程监控系统,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通过调查监控的方式找出错误的施工环节,保障施工的质量。水利工程建设与当地政策相结合,为工程的整体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要将水利工程与当地的农业发展有效的结合,例如在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制定的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能够保障当地的农业灌溉,而且水利工程能够使农民进行水产养殖,增加农民的收入,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农村地区农户的积极性,农户能够对水利工程进行良好的保护。

2.3.2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环节要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例如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施工材料的保管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出现问题后要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同的施工环节都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要负责指导施工人员,使施工人员能够按照相应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在施工结束后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保障施工质量能够符合水利工程质量的标准。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从而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与质量。在规划的过程中要注重水利工程与当地环境的和谐统一,保障水利工程能够为农户带来更多的利益,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2.3.3制定明确的管理指标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诸多的管理内容与管理环节,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将具体的工作量化成能够进行考评的具体指标,建立相关的考评体系。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分层管理的原则,明确不同等级工作人员的管理内容,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管理者身上,管理者根据考评体系对下层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考评。例如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机械的使用规范、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人员是否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等都可以作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指标,针对考评分数较低的工作人员要进行适当的批评,考评分数较高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农业的迅速发展,在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受到了农户的广泛重视,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受到当地政策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出现诸多的困难与安全隐患影响了施工的质量。所以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措施,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农村的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要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充足;构建水利建设工程科学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保障管理的科学性,从而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鲍江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7(10):176.

[2]邱洁.对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7(36):158-159.

[3]徐先强.探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问题与策略[J].水能经济,2018(1):163.

[4]杨煦.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52):296.

复垦施工总结范文8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有关要求为指导,紧紧绕镇党委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进一步建设美乡村,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进一步促进农村宅基地依法依规管理,提高整治村的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改善村容村貌。

二、目标要求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强化规划和管控,将人居环境整治与规范村民建房、农村危房改造、土地整理利用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有效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经济发展用地指标不足问题,进一步促进农村宅基地依法依规管理,提高整治村的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村建房集中有序、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四方共建”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推动、资金扶持等措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积极支持并自觉投身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坚持理事会主导,成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从各项政策的制定到具体工作的开展都由村民代表全程参与,规范操作程序,接受群众监督。坚持群众主体,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前,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协调处理各方利益,着力消除工作阻力。积极争取社会支持,注重发挥在外成功人士及乡贤等社会力量的作用,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二)坚持“四个统一”的原则。统一规划,对拆除危旧房后的土地,结合实际,统一规划建房区、公共服务设施等;统一管理,有建房需求的农户在遵守“一户一宅”原则的基础上,向理事会和村委会申请,由理事会和村委会统一安排分配;统一建设,对道路、排水设施、水电路网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实行统一规划和建设;统一标准,农民建房须遵循总体规划要求和布局标准,与村庄整体风格协调一致。

(三)坚持“三控三疏”的原则。坚持“控外疏内、控规疏乱、控管疏违”,严格控制村庄外延,严格控制违规占用耕地建房,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和村庄管理,大力疏通内部交通,大力整治乱搭乱建、违占违建等问题。

(四)坚持“五个结合”的原则。坚持人居环境整治与土地“增减挂”、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两违”建房管控、农村危旧房和土坏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五项工作紧密结合、同步衔接、相互促进,确保实现多赢效果和综合效益。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2019年12月20日前)。召开村组动员大会,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精神和要求,成立理事会,落实责任人员和工作分工,摸清群众的需求和建议等。

(二)制定方案(2019年12月30日前)。根据村的现状,按照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法律规定,坚持建新房拆旧房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具体要求如下:

1.村内空闲地一律收归集体,由村集体统一调整使用。

2.依法收回多余宅基地。下列宅基地应当依法收回:一户超过一处以上的宅基地;经批准新划宅基地后原有的宅基地依法收回;户口已迁出村且己不居住的宅基地;集体供养的五保户腾出的宅基地;其他应当收回的情形。宅基地收回后由村理事会和村委会统一管理。

3.违反规划占用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的临时建筑物(如栏舍等)一律拆除,堆放的垃圾、柴草、建筑材料一律清除。

4.人员长期在外,家有宅基地者,在不影响村庄规划、和村容村貌的,可以保留一处宅基地;没有房产或虽有房产但破烂不堪,影响村容村貌的,可采取协议拆迁,承诺回乡定居时再批划宅基地。

5.超面积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对应收回的宅基地、超过法定面积标准的旧宅基地及占用的村内空闲地暂时不能收回又不影响村庄规划实施的,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三)规划设计(2020年1月30日前)。结合实际,编制村庄规划预算,明确需要拆除和保护的房屋,规划整治后的村庄道路、房屋、公共服务设施等,初步预算整治所需的资金量。

(四)拆迁整治(2020年2月20日前)。按照村庄规划和治理方案要求,召开应拆户动员会,明确自行拆除和强制拆除时间。理事会和村委会要细致地做好应拆户的工作,劝其主动自行拆除。对应交回旧宅或超占面积的,要明确交回时间。党员、干部有拆除任务的,要带头自行拆除。对应拆除而没有拆除的,要采取有效措施依法予以强制拆除。对村内空闲地和超占调整出来的土地,优先复垦为耕地,对不能复垦的可规划建房、公共用地或公开承包,承包费标准由村理事会和村民委员会集体研究制定。

(五)实施建设(2020年8月30日前)。理事会根据村民建房意愿申请,引导农民按要求审批建房,建房过程中须严格按照村庄整体规划建设,不得超高超大建房。镇公共资源交易站指导村开展公共设施建设招投标,确定施工方,开展公共设施建设。

(六)检查验收(2020年9月15日前)。整治工作完成后,由村委会提出申请,镇政府组织检查验收,如验收不合格,要重新进行治理。整治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和做法,在全镇范围进行推广。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镇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所、自然资源所、农经站、水利站、等站所负责人和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自然资源所,具体负责指导、协调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二)强化规划管理。要切实加强农民建房的规划和计划管理,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实行有闲置旧宅不批准新宅的办法,有效防止弃旧宅建新宅、一户多宅等现象,防止形成新的“空心村”。严肃查处违反村庄规划乱搭乱建、少批多建、批东建西、未批先建等违法行为,对影响村庄规划实施的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应当依法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