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理论论文范例

分形理论论文

分形理论论文范文1

学分银行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参与“学分银行”的不同角色,二是“学分银行”功能设计。学分银行系统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1.1学分银行系统角色定位

高职学分银行系统有四大主角,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必须做到四位一体同共推进才能促进学分银行建设与应用快速发展。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学分银行建设领导工作。建议组建学分银行建设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工作组。领导小组由教育厅主管职教的副厅长、职能部门领导及高校部分专家组成,专家组由“985”、“211”高校及部级高职院校的相关专家组成,工作组由教育厅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中、高职院校教学副校长组成。领导小组从宏观上制定制度和政策,专家组负责课程标准体系、优质资源与名师的认定、学分认定与兑换等具体制度建设;工作组负责学生银行管理系统的开发与推广应用,负责中高职之间、高职与本科之间学分互认、折兑工作的指导与落实,以及学历(学位)确认等衔接工作。学校:学分银行系统是在学分互认的基础上完善而发展起来的。学分互认主要是学校之间相互沟通与合作,相互承认学习者在他方取得的学分与本校具有同等的效用。学校之间需签订互认协议,主要涉及互认原则、互认的专业与课程、学分折算标准以及费用分配等内容。教师:根据专家组制定的课程标准化体系(主要包括每个专业的培养规格、课程计划与标准,规定专业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以及获得该专业相应学历或学位的最低要求)和课程资源建设规范,以世界大学城为载体创建优质的课程资源。经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优质课程资源和名师课程资源构成学分银行的学习资源库重要内容。学生:是学分银行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学生可以通过以上六种途径取得成绩,并向学分银行申请学分,经学分银行进行认定、折算、兑换成为银行标准学分,当标准学分累积到规定数额时,学生可以申请转入合作高校学习,当标准学分累积达到某校规定的毕业要求时可申请学历或学位。

1.2学分银行基本功能

依据银行运行机理,学分银行应具备学分认定、学分折算、学分信贷、学分兑换和学分积累基本功能。学分认定:建立在学校互认基础上开展学分认定,学习者持互认的学历教育成绩证明或职业培训等技能证书提交认定申请,经学分银行认定后存入学分银行。学分折算:学生所获得的学分具有时效性,获得标准学分时间越长,其有效值以负增长比率降值越多;另外,有些课程名字相近但内容相去甚远,还有职业资格证书、重要的技能训练、工作经历等等在学分消费时(如申请学历、学位)都需要进行学分折算。学分信贷:学分银行作为银行就应有信贷功能,借贷需要考虑“银行利息”,还贷不能等量交换。学分信贷可分抵押信贷和诚信信贷两类,抵押信贷可采用抵押高级别或同级别的证书来信贷急需的学分,或者先颁证但暂缓交付使用,当信贷学分还清领取证书;诚信信贷就是建立诚信档案并进行评估,根据诚信和学习能力进行适当的学分信贷。学分兑换:学分可分原始学分、标准学分和有效学分。学分兑换分非标准学分兑换成学分银行存储的标准学分、标准学分兑换成有效学分两类。比如,专业学科竞赛获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替代相应的专业课学分,不同级别学校的学分兑换,均属非标准学分兑换成学分银行存储的标准学分类型。当学生申请学历、学位等证书时,需要对学生所拥有的标准学分进行分类取出,属于标准学分兑换成有效学分类型。学分积累:如同将钱存到储蓄银行一样,学生可以将学分存到学分银行。在新生入学时候,高校根据学生的身份证号在学分银行为学生设置一个账号,同时建立其终身学习卡,学生根据身份证号登录学分银行系统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学校、教师、课程进行学习,可以申请参加相应学校组织的考试(通常以大学城在线考试为主要方式),通过一门课程的考试后,可向学分银行申请学分,学分累积到达到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相应的学位、学历证书。学分积累没有时间限制。

2学分银行管理系统设计

2.1系统功能模块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管理学分银行,需要开发学分银行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便利、灵活多样的学习服务。通过此系统学生可以选择专业、课程进行学习,可以申请学分、存储学分与消费学分。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由用户管理、学分认定与存储、学分转换、标准课程管理和系统管理五大模块组成。用户管理:负责用户注册、权限管理及学分银行分站管理。对于在校生,管理员可以直接导入学籍信息进行注册,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份证号可以访问该系统;对于非在校生,学习者通过系统注册,经管理员审核通过后方可访问该系统。管理员可以为用户设定访问权限。为了方便学生,可以分地区建立学分银行分站。学分认定与存储:主要是对学分的有效性进行处理。管理员根据院校提供的学分数据进行批量导入,也可以单个处理,然后进入学分认证审核,审核通过的将存入学分数据库,审核未通过的学分信息将自动被删除,从而保证了学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学分转换:包括学分互认、兑换、折算、信贷等功能实现。学生提出学分转换申请,管理员根据校际学分互认协议文件进行审核,只有符合文件要求的学分才可以进行转换,否则系统会自动撤消申请,学生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撤消申请,通过系统学生可以查询学分兑换、折算、信贷及学分累积的结果。标准课程管理:学分银行建设领导小组针对学分银行制定相关政策,对中、高职院校申请学分银行的项目申请组织审批,并组织高校的相关专家制定标准化课程体系,通过系统开放课程标准。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建设规范,以世界大学城为载体创建优质的课程资源。认可的优质课程资源纳入系统管理,成为学分银行的学习资源库。系统管理。负责数据的定期备份,数据出现问题可进行自动恢复;提供系统使用说明,提供在线帮助。

2.2系统开发技术建议

分形理论论文范文2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教学环节;语文教学

一、中国古代语文反思性教学思想

反思内省方面,有“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管子•戒》);教育教学方面,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专门论证学与思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反思,宋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更是提倡深思、精思,提出“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在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韩愈认为“行成于思,毁于随”;在教学主体之间的教与学方面,《学记》中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的论述,可知教师与学生在主体间互动的具体实践中的良性互动,通过教与学的不断反思,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素养提升。

二、区分反思性教学和教学反思

按照熊川武教授的概念界定,反思性教学的主体是“学会教学”教师和“学会学习”的学生,让教师在教学中学会教学的方法和智慧,让学生在反思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反思性教学并不是在告诉我们一种具体的教与学的方法,它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哲学和教学实践,在不停的教学反思中逐步完善和发展。反思性教学以“会教”和“会学”为宗旨,通过教师对教学的反思,改善教学方法、手段和目标,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教师通过反思,丰富自己教育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和学会发展,故反思性教学应是“教学的反思”和“反思的教学”有机的统一体。教学反思应是反思性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更侧重在教学中如何反思,怎么反思,什么时候反思,反思什么,在反思性教学中的非连续性探究和输出,反思性教学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中的实践过程,侧重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性教学主导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的始终,是一种方法指导,也是一种教育哲学思想。

三、语文反思性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差异

(一)常规教学的五个环节。教师语文教学的五个环节是:备课、授课、批改、辅导、测验。常规教学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通过教与学五个环节的常规教学设置,可以看出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与学的主体互动性较弱,评价机制的一元化,对教师及学生培养方式也较为单一,对教师教育经验的关注更大过专业技术的培养,知识上的进步不是最终目标,还有技能的,能力的,品德的,等等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进步和教学科学技术和教学工具的发展,教学多元性、差异性、开发性和实践性都有待发展和进步。

(二)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教学环节设置。反思性教学是一种研究性和实践性的教与学,需要教与学主体的合作,共同参与,在思维碰撞中研讨出结果。反思性教学的语文教学环节设置可概括为三个部分:反思性教学的设计、反思性教学的实施和反思性教学的评价。1.反思性教学设计。反思性教学的设计过程既要吸收常规教学的必要环节,如备课、预习等必要环节,又要超越常规教学的可操作性环节。教学设计过程同样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参与,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和实践知识参与其中,把教学问题带入到研究性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相对于常规教学设计,反思性教学设计需要课题研究计划,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措施、教学时间、教学总结。其中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学要关注到教学主体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培养,研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设计过程尽可能的弥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脱节。2.反思性教学的实施。反思性教学实践过程要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调控。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课堂状况,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课时和教学难易度,把研究性学习、引导性学习、项目制学习等各种互动式学习方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更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专研精神、教学热情,更全面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及提升其核心素养。3.反思性教学评价。常规教学评价体系更多地关注在学生考试成绩上,通过知识测验实现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了解和评估,评价体系单一,单一的评价体系也容易导致教学导向的单一,学生学习过程也将只依考试成绩评定。故反思性教学评价要求科学评价与人文评价的统一,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分形理论论文范文3

(1)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危机显现。

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历经2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初步形成了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体系,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现行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诸多问题开始显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培养结果出现了偏差,公共管理类学生的知识面覆盖较广,但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操作能力较差;社会对公共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和供给出现了偏差,目前培养的公共管理类人才缺乏社会所需要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公共管理类人才的就业预期与实际的就业方向出现了偏差,导致该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降低。总之,我国公共管理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出现了危机,创新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2)创新型公共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是时展大势所趋。

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富民强国之本。世界各国都纷纷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如2004年美国竞争力委员会提供了一份研究报告《创新美国:在竞争与变化的世界中繁荣》,这份报告把培养下一代创新者作为国家的重要目标。我国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经济科技全球化竞争中拔得头筹,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高校必须大力构建新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和造就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创新型专门人才和一大批优秀拔尖人才。

(3)创新型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是适应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迫切需要。

自1999年国家实行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普通高校招生数从1998年的108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685万人,已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注重量的扩张,更注重质的提升。面对扩招后出现的新矛盾和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高等教育“要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新的战略决策。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国际高等教育生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当前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人单位更加看重毕业生的经验和能力的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更加迫切。

2学分制下创新型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学分制下创新型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以学分制改革为基础,构建“理论、能力、素质、创新”四位一体的“立体型”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借鉴西方国家和我国部分高校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课程模式改革和教材更新建设;加强专业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加大对优势专业的投入,逐渐从以社会科学为基础转向以工商管理为基础,更多地关注信息技术和其他应用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探索研究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不断增强教学效果;加强实景模拟实验室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完善基于素质拓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2)学分制下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

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双语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团队建设,优化老中青相结合的团队结构,加强教学示范和教学观摩,造就高水平教学团队;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教研教改课题,多出成果,出高水平的成果。

(3)“主辅修制”和“校府工程”的实施。

“主辅修制(双学位教育)”是探索跨学科组织教学模式,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一项教学改革措施。其培养模式是:本科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跨一级或二级学科辅修另外一个本科专业,完成辅修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课程学分,经学校核准、颁发辅修本科专业证书。“校府合作”是近年来兴起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东北大学率先实践了“校府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运行前提是学校与部分政府机关相关部门达成基本的合作意向,政府机关同意接收学生实习。

(4)学分制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的改进。

学分制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实现从单一考试到多元化评价的质的转变,加强和深化对人的能力、学力和潜质的测评。通过专业课论文写作评价学习效果;通过专业实践评价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评价学习效果。

3结语

分形理论论文范文4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0年3月~2013年7月诊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45例,所有患者均临床确诊为慢性精神分裂症(CCMD-3标准),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1~54岁,平均(38.1±3.1)岁,病程2~7年,平均(3.9±1.1)年;对照组中男11例,女11例,年龄20~55岁,平均(39.2±3.5)岁,病程2~8年,平均(4.0±1.2)年。45例患者均有初中以上学历且理解测量量表并回答,无心、肾等器官功能损害,知情同意且无退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式: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行药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①一般生活护理;②药物护理;③关注病情变化;④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除上述护理措施外,主要包括:①环境护理:与患者多交流,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调控病房温湿度,勤通风换气,光线应保持柔和,同时在患者允许时,适当摆放物品,营造舒适治疗环境;②培养兴趣:了解患者兴趣爱好,患者多鼓励并参与到患者兴趣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锻炼方案;③家庭护理:可多与患者家属沟通,对患者多支持理解,可定期举办座谈会,给患者与家属一个交流平台,有助于恢复;④放松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全身放松训练,摆出放松体位,缓慢呼吸,放松肌肉,同时可选择患者喜欢的轻柔音乐帮助放松,缓解不良情绪;⑤强化护理能力:护理人员应有耐心,微笑护理,禁止斥骂患者;加强护理技能学习,明确责任,明确分工等。

1.3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均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其分值评价心理状况,分值越低状况越好;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分表示康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改善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改善(顿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康复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的康复情况(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好发于青壮年,患者常有行为、情感以及思维等方面障碍,由于病情较长且易反复,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负面情绪严重,加上周围人的异样眼光等影响,更加重病情。而目前的临床药物治疗等对于阳性症状的治疗较为满意,但在缓解心理压力以及社会功能康复方面相对欠缺。优质护理完全从患者角度出发,通过控制病房环境,使患者生活缓解相对舒适,同时按照患者习惯摆放个人物品可明显消除患者陌生感,缓解心理压力,配合治疗,利于恢复;放松训练以及家庭护理不仅帮助缓解长期受病情困扰带来的负面情绪,调整心态,还给予家人和患者交流机会,提高患者交流能力,使双方互相理解,减轻患者与家属间的矛盾冲突;同时兴趣爱好的训练,调动患者积极性,缓解其行为、思维等方面障碍,患者与其他患者交流机会增多,增强兴趣,弱化不良情绪,认清自我,增强自信心,有助于治疗后融入社会。优质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极为重视,要求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水平,热情护理,使患者感到尊重,有助于其康复。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顿抑郁评分)改善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康复情况(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报道一致。表明优质护理在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方面突出,全方面调控患者情绪,缓解抑郁状态,降低心理压力,并且医患双方相处融洽,患者治疗的配合度高,疗效显著,同时社会功能等方面也有针对行训练,有助于患者治疗后社会功能康复。

4结语

分形理论论文范文5

关键词:“狗粉丝”;原型;阴影;人格面具;自性;网络人格

一、“狗粉丝”文化概述

提及“狗粉丝”,众多的言论均与网名为“带带大师兄”的孙笑川有关。然而,“狗粉丝”这一称谓其实在网络直播诞生之初就已出现。2013年,协警李赣是最早活跃在斗鱼直播间的网络主播之一,为博人眼球,他在直播中时常使用“钓鱼”与“互喷”等手段。此类行为使其粉丝群体在壮大的过程中也逐渐开始分化。他把支持自己的人称为“嗨粉”,对其进行反击或抹黑的则称为“狗粉丝”。“狗粉丝”通过加工工作室内主播的日常言行来制造网络话题。随着群体的不断扩大,狗粉丝们逐步吸纳其他网络亚文化元素,如川渝方言、东北方言、emoji表情等,充分利用符号、表情、谐音来替代一些敏感或粗俗的词。特殊的话语体系不仅增加了表达的幽默性,同时还避免了因使用敏感、低俗词语而遭到封禁。“狗粉丝”们或进入直播间与“偶像”对骂,或转移至微博等社交平台,在各种热点丑闻下跟帖,将丑闻的元凶安置在主播孙笑川等“偶像”身上,让不明真相的人对其进行攻击,引发各种骂战;或是借“偶像”之名,恶意中伤或散布对公众人物不利的言论引起网络风波,比如曾引发广泛关注的“蔡徐坤激光笔事件”和“孙笑川、陈冠希隔空骂战事件”。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孙笑川”们不仅不会同抹黑自己的“粉丝”决裂,反而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与他们频繁互动,借助流量资本谋一己之利。资本与低俗文化的合流势必会对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只有对“狗粉丝”文化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才能获取对其进行抵制的有力武器。

二、基于“原型”的溯源:“狗粉丝”文化形成的心理动因

(一)原型理论概述。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Gus-tavJung)曾提出一系列原型意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原型理论。他认为,“人格面具”“阴影”及“自性”是实现人格整合的三个重要原型意象①。“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对理想自我的描绘,代表着人们希望公开展现的“自我”的一面;“阴影”揭示着个体意识中的阴暗面,代表了人性中被否认和掩盖的部分;而“自性”则是人格发展和成熟的最终目的,它统摄和整合着“人格面具”与“阴影”,使二者处于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在“狗粉丝”文化的形成和传播中,阴影型网络人格起着主导作用。

(二)典型人格“阴影”投射对象的形成。在荣格的理论中,“阴影”潜藏于意识中从未被认识的“自我”部分,它代表了人性中阴暗的、未被意识到的激情和欲望②。阴影的存在是一个人内心不能接受的东西,按荣格的话说:“阴影能够使很有秩序的自我感到震惊并压倒自我。”③当意识受到威胁时,它就会把“阴影”的内容以一种强烈的、非理性的方式投射到他人身上,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仇视,甚至是集体的偏见与迫害。孙笑川成为人格“阴影”的投射对象,原因在于他聚合了大众人格“阴影”的众多特征。从孙笑川的个人形象和人生经历中可提取出一些关键要素:他相貌平凡,工作态度消极,事业不见起色,脾气较急躁,感情受挫……然而,以上这些要素并非孙笑川所特有。在当今社会,这些负面的要素也或多或少地击中了其他青年的人格阴影。“狗粉丝”群体从孙笑川身上看见了自身的“阴影”,但却不敢承认,于是以语言攻击的形式将“阴影”投射到孙笑川及其他人身上,以获得一种病态的心理平衡。

(三)阴影型人格网络再社会化的过程。荣格认为,“人格面具”代表了个体和社会之间在“一个人应该表现为什么样子”这一问题上调和的结果④。人格面具往往经过个人的设计与美化,目的是展现心中趋于完美的理想形象,是人格理想的自我实现。孙笑川却反其道而行之,在网络媒体上以自身的负面形象去迎合受众。孙笑川初入直播间时因木讷、呆滞而招致观众的辱骂。在逐渐适应这种辱骂的过程中,他掌握了直播行业的一些运作规则,也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直播理念:他在迎合观众的需求的基础上,主动把握直播间里的话语走向,能够灵活地造梗和接梗。本作为“阴影”投射对象的他却在这种互动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网友的关注,因此,他更加肆意地将自己人格的“阴暗面”向观众释放。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孙笑川在网络交往中逐渐找到了一条完全放弃人格面具,以“阴影”融入社会,在网络上实现再社会化的路径。

(四)阴影型网络人格的扩散。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常会展现他的“人格面具”,在网络上亦如此。“人格面具”所展示出的道德感和价值观通常也成为人们评判他人的依据。网红“凤姐”的网络“表演”曾遭致骂声一片,是因为人们认为她毫无自知之明。人们对她的评判符合传统的价值观,尚属理性的范畴。但如果我们了解孙笑川被“狗粉丝”们“追捧”的始末,便会发现人们对他的辱骂常常毫无来由。“狗粉丝”们常把一些与孙笑川无关的负面新闻与其进行强行关联。他在微博上任何内容都可能招来直接的人身攻击,即使是支援防治尘肺病的公益事业或是为时事做正能量发声也能招来谩骂。由于在与“狗粉丝”互动的过程中孙笑川的热度逐渐上升,甚至从中获利,因此,“狗粉丝”将孙笑川作为泄愤的工具,释放自身人格“阴影”的对象的同时,也将其作为以阴影型网络人格融入社会的典范,并纷纷对其进行效仿。荣格认为,“阴影”原型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⑤。在物理空间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人格“阴影”经常受到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挑战,因而时常处于被压制的状态。而网络的匿名性则使人们误认为找到了一个可以肆无忌惮释放人格“阴影”的场所。人们沉湎于狂欢式的发泄中,深受其害而不自知。

三、“狗粉丝”亚文化的负面影响

(一)新型网络暴力的形成。近年来,网络上有不少审丑现象,它们本质上是具有成功的“人格面具”的人对携带着不成熟、不成功“人格面具”的人的抨击和打压。这类网络审丑现象很容易就会转化为网络暴力,比如大量网友对“网红”庞麦郎、凤姐的批判。在网民眼中,他们对“人格面具”的经营是失败的。庞麦郎希望展现出自己富有才华和创造力的一面,这是他自身对“人格面具”的理解和呈现。但是在大众看来,他所展示的“才华”和“创造力”并不符合主流的审美,遂鄙夷地认为庞麦郎不自量力。“狗粉丝”对孙笑川的抨击与网民对凤姐等的唾弃则有显著的差异。孙笑川塑造“人格面具”失败,则转而放弃“人格面具”,彻底以阴影型人格活跃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在网络上以言语攻击凤姐、庞麦郎等人,是出于自身拥有正常“人格面具”的一种带着“自上而下”意识的道德审判或是价值判断。而“狗粉丝”对孙笑川的攻击则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较为理性的批判,而是运用纯粹的具有攻击性、羞辱性的话语,有意将自身也拉低到与批判对象孙笑川同一道德层次甚至更低的层次,对其实施网络暴力。为了对孙笑川之类的“偶像”进行恶意攻击,他们不惜牵连其他毫无关联的公众人物,因此有了前文提到的XX明星事件。“孙笑川”们和“狗粉丝”们在网络空间中彻底失去了“人格面具”的制约。他们散布着完全不经过道德和价值判断的话语,随心所欲地释放“阴影”,毫无底线。

(二)网络阴影型人格对现实的入侵。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使其缺少了现实交流中必要的约束机制。在这个虚拟空间中,“狗粉丝”们出离传统的道德体系,以其独特的话语体系肆无忌惮地通过戏弄和诋毁他人寻求乐趣,并实现自身的身份认同。部分“狗粉丝”以“别把抽象带进现实”为口号,割裂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以保护自身的合理性。但网络人格其实是现实人格的拓展,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徐子连认为:“网络人格是人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同时也是在网络亚文化圈内塑造成与普通社会人格相联系但又有区别的人格特征。”⑥荣格认为:“心灵是整个人格的体现,它由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部分组成并包含一切意识和无意识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且主人格和次级人格相互并存,各自保留一定的自主性。”⑦“狗粉丝”的网络人格是在网络这个特殊的交往环境下形成的次级人格,这种次级人格总是希望通过“另一个主体”,即以孙笑川为代表所形成的阴影型个人无意识来确立自身的独立存在。呈现在孙笑川身上的“阴影”也正是狗粉丝们内心“阴影”的无意识投射。由于意识和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关联性,这种网络人格必将影响现实中的主人格,这种影响最明显地表现为语言使用上的变化。“狗粉丝”在网络环境中习惯性地使用“黑话”体系,且由于目前网络交往行为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狗粉丝”们在网络上的失范行为很少受到惩罚,长此以往,这套“黑话”体系便很自然地迁移到现实社会中,从而影响健康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四、荣格原型理论对消解阴影型人格的启示

荣格的原型理论不仅帮助我们洞见了“狗粉丝”亚文化形成的心理动因及其消极影响,还为我们尝试消解其负面影响提供了理论指引。荣格指出,“人格面具”和“阴影”这两个普遍存在的心理原型共存且又相互对立。一个人要融入社会,必须借助“人格面具”。相应地,在“人格面具”之下被压抑的“阴影”也会随之产生,它代表着人潜意识中丑恶、卑劣的一面。一个社会化的人不可能仅仅保持着“人格面具”而消灭“阴影”,反之亦然。所以在此基础上,荣格提出了“自性”这一原型来调和两者的矛盾。“自性”在荣格看来是人格发展和成熟的一条途径。“自性”是统摄和整合“人格面具”与“阴影”的一种原型,人格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自性”。但“自性”并不是人格成熟发展的成果,而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自性”在集体潜意识中是一个核心的原型,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它把所有别的原型,以及这些原型在意识和情节中的显现都吸引到它的周围,使它们处于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它把人格统一起来,给它一种稳定感和一体感。一切人格的最终目标,是充分的“自性”的完善和实现⑧。根据上文对三种原型的阐释,“狗粉丝”群体的行为体现了对“人格面具”的抛弃和对“阴影”的完全释放,而大众的日常呈现则更多的是对“人格面具”的展示和对“阴影”的压制。依据荣格的原型理论,以上两种倾向都是对人格的错误认知。现代社会不仅把人拆分成一个个原子化的个体,还将个体的生活置于多维的空间中。人们将自己的生活拆分为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两个维度,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不断切换自己的角色,以多样化甚至碎片化的姿态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重建人的“同一性”和“整体感”则显得十分重要。学者埃里克森(Erikson)认为,是否建立起自我同一性并由此感受到整合感是判断个体人格是否健康的一大标准。这种整合感能够让一个人成为由社会、生物和心理三方面因素形成的统一体⑨。自我同一性使人拥有自主的内在一致和连续感,有了同一性带来的完整和连续性,自我才能够拥有明确的方向和意义感。个体同一性割裂的原因在于自身无法正确处理“人格面具”和“阴影”的关系。荣格的“自性”原型便提供了一种整合的方法。自性化要求达到意识与无意识的统一,要求人们不对“人格面具”过于执着和依赖,不对“阴影”过于否定和压抑,接受心灵的自然呈现。

五、结语

分形理论论文范文6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管理相互分离。中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管理互相脱节,缺少一定的关联性,使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很难和高速公路管理相协调。高速公路建设运营体制不完善,运营机制不顺畅。高速公路是一个网络化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分割的,这就要求了高速公路管理也需要具有统一性、高效性、集成性以及跨区域的协调性。当前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大多数都是实行的分段式建设、分割式运行的管理体制,虽然有一小部分实行了跨省联网。造成的结果就是高速公路管理的幅度无法扩大,而其管理的主体缺比较混乱,出现了一路多制等现象,让按路管理与按线管理的矛盾逐渐加剧。政企不分。政府在监管方面的不够严格,使高速公路的经营特征更加明显,掩盖了高速公路本身的社会公益性属性。高速公路在投资和融资体制方面也存在着问题。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主要管理体制都是高速公路所有权和高速公路经营权分离,高速公路的融资主体和建设经营管理主体也是分离的,这种情形下造成了高速公路建设的贷款到期后,主要由融资主体承担一定的风险,但高速公路建设经营主体只是在消耗大量的资金,不节约利用,从而增加了融资风险。在养护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养护效率低,养护机构不够精简;维护管理方面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决策,对高速公路使用性的评价预估系统不完善,没有办法保证在养护周期内费用最低的科学化计划。另外,养护管理设备比较陈旧,工作效率不高,技术水平不到位,养护手段的科技含量低。

构建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混乱根源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政府部门职责不清、定位不明、机构设置不科学等缺陷,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性工程,难以一蹴而就。当前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循序渐进,在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上逐渐扫除了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阻力,为包括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在内的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的机遇,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构建及完善既要抓住机会,又要把握一定的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实事求是原则。高速公路的发展和管理都离不开我国具体国情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如当前鉴于我国国力有限,仍需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融资以保障高速公路的发展。因此,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建立必须综合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国情。专业性原则。高速公路管理不同于一般的公路管理,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性及技术性,在进一步推进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建设过程中,要将高速公路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性贯彻其中,提高体制的适应性和科学性。另外,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构建及完善要与我国机构改革的方向相一致。

改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建议

做好高速公路建设的规划和资金的管理计划工作。高速公路的前期规划工作对于高速公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上应该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高速公路运行整体的系统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着高速公路管理必须实行统一的领导,根据科学的管理要求管理体制对待定的行政管理活动的管理主体必须要统一确定。高速公路管理的政企分开。针对当前政企不分、不企不政的情况,为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速公路管理的组织模式,真正意义上地实现政企分开,政府与企业各司其职。一是根据高速公路公益性和商品性二重属性的特点,和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多资本经营形式的现状,对高速公路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企业化经营,即成立的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之一,在严格遵守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所规定的经营范围、期限、标准等进行和从事高速公路经营活动,同时接受相应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作为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在尽可能地减少对于高速公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直接干预的情况下,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采取适应的方法对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以保障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建立健全的高速公路管理法规体系。要使高速公路的各项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必须要坚持一定的法律规范,依据国家高速公路发展的经验分析,法律可以更好的规范高速公路的管理体制。

加快高速公路立法是高速公路健康发展的保证,我国应积极制定和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将高速公路的管理尽快纳入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国家首先要以立法形式明确离速公路综合执法的主管部门、职责权限和法律地位,界定管理内容,斌予执法主体相应的管理手段,明确执法经费的来源,消除利益冲突和职资不清的根源。对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行特许经。为了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有利于公路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实体,我们应对商速公路经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使企业克服传统全民所有制统收统支,不能自负盈亏等缺点,使高速公路企业既有强大的动力,又有强大的自我约束机制,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市场竞争主体。并不断的激励完善其运行机制,使其向着现代化企业管理发展。加快网络化进程,提升管理效能。从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趋势来看,网络化、信息化、国际化是发展方向。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把一些主要高速公路联结起来构成国际高速公路网。同时着眼于道路的多功能利用,将使公司不仅具有运输人和物资的固有的交通功能,还具有输入电力等能源及各种信息,美化环境、抗灾避难等多种功能,卫星检测及控制系统也将得到广泛利用。

分形理论论文范文7

1.1建立经济数学案例库

广泛进行专业调研,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建立经济数学案例库.通过咨询专业课教师,考察经济、管理和金融等方面的实例,结合历年数学建模实例,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并建立经济数学案例库.所选取的案例涉及专业课各领域,并囊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数学建模及数学实验案例.

1.2深化分层教学改革

数学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突出数学的应用,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枯燥的理论证明,突出数学的实用性.本次教学改革在承接分层教学改革的成果上,从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上进行调整,更加突出应用.对于A层学生,授课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的思想,并结合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利用一种软件和所学的数学方法解决经济和管理等方面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就业工作提供帮助.A层教材每章都配备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案例,如连续和极限部分配置正方形椅子能否在不平的地面上放平稳问题,导数和积分部分配置利润最大化问题,线性代数部分配备规划模型和lingo软件求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部分配备预测模型及Excel软件数据处理.数学模型的讲解和实践作业相结合,指导学生建立并求解规划模型和数据预测模型,以论文的形式作为实践作业,并选取优秀的学生论文进行讨论和学习.对于B层学生,经济数学的讲授主要融入数学实验的思想,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软件进行相关计算.对于C层学生,讲授经济数学主要是为了数学素养的提高,在基础数学知识够用的原则下,补充数学文化的知识,所选知识的目的一是数学思想的传承,二是突出趣味性,三是思维的发散性.如给学生补充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哥尼斯堡七桥和一笔画问题,历史上的数学危机、分形与分形艺术,典故“韩信点兵”和“田忌赛马”等,逆向思维的题目“海盗分金”、知识同化问题“脏脸的小孩”等.对C层所谓的“差生”实行教学改革以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授课效果显著,比单纯地讲授数学基础知识更利于学生接受,从期末成绩来看,改革后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2创新教学方法

2.1采取“四规则”教学法

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在授课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做了重大突破.授课内容突破传统的枯燥乏味,尽量用几何直观的方式呈现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形象直观的授课下,让学生认识数学之美.在讲授经济数学课程时,引入美国微积分数学改革中的“四规则”,即对数学概念,尽可能的从分析的、图形的、数值的、语言的等四个方面去说明,让数学课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授课的过程中尽量地从细节出发,用几何直观的方式展现数学.在讲授极限的概念时,首先由芝诺悖论(勇士与乌龟)进行概念引入,结合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展开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讲授概念时学生就会有一个对比,从而产生深刻的理解.然后利用数值化列表逼近进行极限的讨论,这样学生对极限的理解就会相当深刻.在讲授连续和可导的关系时,引入著名的柯克曲线,给出了学生一个处处连续而处处不可导的例子,进一步引出分形,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在讲授中值定理时,由几何图形入手,加深学生的理解.诸如此类的例子需要授课教师日益积累,在授课的过程中既要突出授课重点,完成授课目标,又要与实际联系,让学生发现数学无处不在,喜欢数学,发现数学严峻的美,真正使数学服务于现实,这样高职高专教育才真正有实效.

2.2采取“导生制”授课方法

传统“满堂灌”的授课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引入导生制的授课思路.即对经济数学中较简单的内容指定“导生”,每堂课前20分钟由指定的“导生”讲授,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教师点评,记录平时成绩.这种授课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

3丰富教学手段

经济数学课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对于一周4学时来说课时相对紧张.因此,除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外,还采取网络教学平台辅导+网络公开课选修相补充的方式.

3.1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

2012年引入了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反馈教学和师生交流.在教学平台上设置大纲、导学、练习、单元测试、课后作业、自学内容、经济数学案例、数学建模论文、数学文化介绍、讨论版块和教师随堂评价等,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自学新的知识,讨论和拓展视野,学生在学期末提交网络学习报告.

3.2“慕课”网络选修补充教学

为了进一步开辟新的选修课,弥补学生选修课的不足,并让学生有机会研习国内外的优秀课程,在“慕课”(简称“MOOC”)大规模冲击传统教育模式的同时,抓住机遇,利用“慕课”资源开放相关选修课,选取网易、新浪和爱课程中的相关课程供喜欢数学的学生学习,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微积分重点、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的数学文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尚志教授的数学大观等,每位教师负责一门相关网络选修课,对学生进行网络答疑和批改网络作业,进行期末考核并给予网络课程学习的学分.

4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分形理论论文范文8

关键词:雨课堂;无机化学;混合式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1],其中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创新网络教学模式等是重要的改革举措。在这个背景下,慕课、在线课程、微课、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得到了大力发展。雨课堂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一个免费的智慧教学工具[2],它通过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手机,提供课前、课上、课后、课外等方面的实时互动服务。本文以无机化学为例,探讨雨课堂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1无机化学教学现状

无机化学是医学、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从而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无机化学理论概念多、公式条件多、习题类型多并且计算非常复杂,学生刚开始接触就会产生畏惧心理、排斥心理,出现听不懂课、看不进书、一做题就错的现象,最后不感兴趣、不愿学、不善学,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为了提高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急需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慕课、微课、在线课程等的应用,精品课程的打造,在线学习的开展,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但在实时互动方面,还存在信息滞后等明显问题。怎样追踪学生的预习进度?怎样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并收集反馈意见?怎样检测学生的听课效果?怎样快速分析学生的测试成绩?以上的教学平台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雨课堂这个智慧教学工具应运而生。

2雨课堂教学实施

雨课堂依托于微信平台公众号[3],以各种实时数据的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互动,是一种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4]。其由以下几个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

2.1课前准备环节

教师通过客户端提前推送无机化学教学PPT等教学资料,要求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预习完毕,雨课堂实时采集学生预习信息。从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占比,了解学生学习态度,从而针对学习懈怠学生建立预警机制;从学生预习PPT时停留的时间,了解本章难点,从而在授课时加强相关内容的讲解。

2.2课上互动环节

课上,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的发红包等功能,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课堂测试,了解学生测试情况,如错题分布等,同时根据测试情况形成对学生的部分形成性评价成绩。

2.3课后总结环节

当各章节授课结束后,通过分析学生测试数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之后教师根据本章节重点和难点内容布置作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习题和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等。教师结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每章小结,并针对学生学习难度大的章节组织习题课。雨课堂讨论区模块可以供教师和学生就课程问题进行互动与交流。但个别学生的一些问题可能还需要借助微信和QQ等实时对话工具向教师请教,这是雨课堂目前存在的问题。

2.4课外拓展环节

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化学史介绍、诺贝尔化学奖发展历程、趣味实验等辅助资源,同时通过节日问候、考前加油、趣事分享等,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另外,无机化学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科研相辅相成,因此定期课程相关的学术报告、重要的科研论文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3结论

雨课堂的助力能使教师的教学研究从经验转向数据,而大数据又能为其课堂教学行为提供依据[5]。当然,雨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作业提交方面,输入界面对于理工科学生还不够友好;互动讨论目前还不能实现一对一交流等,这些问题希望能够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国培.论“互联网+”背景下的雨课堂与高校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7(19):94-96.

[2]多依丽,付晓岩,海军.“雨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大学教育,2017(12):153-155.

[3]姚洁,王伟力.微信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7(9):50-54.

[4]李宁,王顺,杨菁,等.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生物化学脂代谢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6):49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