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装实训总结范例

电装实训总结

电装实训总结范文1

(一)以企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认真挑选教学内容

基础知识课应挑选学科知识的基本定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内容。而老师通过讲授基本定义、基本方法,要求学生将已学到的基础理论用于后续课程的实践。此外,课程内容的挑选应依据专业后续课程的需求来进行,实现高职院校的教书育人的目的。老师要对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间、各类专业课程间进行科学的调整,剔除重复的教学内容。例如:减少分立电子线路分析和设计在整体教学中的比重,增加表面组装技术课程的比例。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打造实践性强的课程。

(二)修改教学计划,更新实践教学科目

高职院校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育。高职院校隶属专科层次的教育,与一般大学的学历教学模式不同。高职的实践教学,应以强化基础、注重实践、拓展思维、培育能力、重视创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中心思想。在对用人企业进行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计划进行整改,将涉及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减少验证型试验,增加与生产实践息息相关的实用性训练课程。例如: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开设了PCB制板技术实训项目、电子产品组装、适配的实训项目等等。

二、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依据课程特征采用对应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涌现,给职业教育注入了“生机”。然而,教学方法应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而老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针对不同种类的课程形式和特征,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专业核心课程”,应增加总课时数,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导向,使理论指导实践。如开设CAD课程。对于一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减少理论讲解,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会课程内容。例如:电子商品工艺课程通过对元部件的测验、元部件的组装、元部件的焊接、线路的调试、电子线路的修护等工艺进行反复强调,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其熟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有关内容。而对于一些延伸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精讲,例如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的课程。此外,应增加独立添设的实训教学课程,例如:单片机小型系统的设计,使教学和实践完美结合,以课题带动实训。

(二)研究性教学法的运用

下面我们以“集成放大器”中单元放大电路“差分放大器”为例,来探讨研究性教学法的运用。

1.引导阶段

第一,简单讲解集成工艺的特征,例如:大电容不容易集成、对称电路容易集成等,引导学生得出集成放大器可以运用直接耦合进行集成的结论。之后老师通过PSpice等仿真软件引出集成放大器在周围温度发生改变后存在温漂现象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止温漂产生的问题。

2.引导与自我学习的阶段

引导学生思考温漂现象的解决方案,并依据集成工艺的特征找到可操作性强、又能解决难题的差分放大器。之后引导学生从提升共模抑制比的视角出发,对基本差放到长尾差放最后到恒流差放的过程进行完善。

3.精讲与疑问解答阶段

老师应依据差分放大器的特征、结构和主要技术指标等重难点进行精讲,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4.讨论和回顾阶段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利用PSpice等仿真软件对基本差放、长尾差放和恒流差放进行仿真比对。之后,对有关差分放大器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助学生理清思路。

三、总结

电装实训总结范文2

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的意义

作为高职院校电类专业的学生,电子产品设计与检测岗位是就业的主要岗位之一,企业要求学生具有正确识别、检测数字逻辑器件及正确使用与维护数字逻辑测试仪表的能力;具有分析、测试、改进、制作常用数字逻辑电路的能力;具有整机电路设计、分析、焊接、装配、调试与测试的能力;能协助研发工程师完成其他相关任务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项目式教学是将教学内容融入一个个典型具体的项目中去,用实际项目进行新知识的引入,通常每一个项目所包含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各不相同,项目实施时都有详细的计划和起止时间安排,原则上项目完成后有一件可以看得见的产品。项目式教学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项目式教学以学生能力为本,通过典型项目设置和任务设计与分析,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重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既突出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学生对本专业理论学习望而生畏,变被动为主动,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

通过对电子企业进行广泛的专业调研,根据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在选取教学内容时,紧密结合电子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对电子技能所做的要求,确定了9个实践项目,其项目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9个实践项目都来自于实用的电子产品或与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与维护的工作过程密切相关。通过9个项目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1)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购与检测能力;(2)相关电子仪器仪表的操作能力;(3)常用数字逻辑电路的组装、调试与检测能力;(4)常用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改良与扩展能力;(5)团队协作、创新和职业能力。项目实施全部集中在实训室进行,过程开放,每个项目下又分为若干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包含有不同的新知识点。数字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制作项目设计方案,该项目包含6个子任务,主要培养5项操作技能。通过真实项目作为载体,以任务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

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

结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作法,项目实施采用三人一小组。开始的项目主要在面包板上进行,后期的项目主要在万能板上完成。面包板是一种在电路中常用的具有多孔插座的插件板,它的优点是无须焊接,不怕漏电;不会烫手;不会烫坏元件;用过的电子器件和面包板可以重复使用,节省成本,可以在学生中全面推广。学生可按照电路图自由地插放电子元件,错了拨下来重新安装,元件丝毫不会损伤。如果电路组装失败可重新组装,电路组装成功后一般可将电子元器件拆下再进行下一个新的项目,面包板给了学生一个宽松的电路实训环境,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万能板是一种按照标准IC间距(2.54mm)布满焊盘、可按自已的意愿插装元器件及连线的印制电路板。与专业的PCB板相比,其使用门槛低,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扩展灵活。与面包板相比,万能板可进行焊接技能的训练,其整体效果较好,但元器件焊上去后拆下相对较难,一般不适合重复使用,成本相对要高些。下面以电动机运行故障检测器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为例,具体介绍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第一步“任务”:教师下达任务书,分析项目要求,提出项目实施的具体时间,要求学生按照任务书上的项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电动机运行故障检测器的设计与制作。第二步“资讯”:学生根据项目要求,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和讨论,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问老师。第三步“决策”:学生在对相关知识点学习以后,根据查阅的相关资料,各组先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电动机运行故障检测器的初步设计方案,然后教师参与引导讨论,确定最佳方案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第四步“实施”:学生根据最佳方案和工作计划开始电动机运行故障检测器的制作,教师适当指导。第五步“检查”:学生在项目制作完成后,进行测试检查,出现故障时查找原因并加以排除,在这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和答疑。第六步“评估”:项目成功后,分组进行答辩,根据答辩情况和实训作品,结合项目评分标准,采取教师评分、小组自已评分和小组相互评分的方式,并分别按照40%、30%和30%的比例加权求和,从而得出该小组在该项目上的最后成绩。在这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对每小组的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今天努力的方向进行点评,另一方面对电动机运行故障检测器的设计与制作项目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及在该项目中的运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共性的问题加以强调。

电装实训总结范文3

本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学习产品功能的设定、常用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以及加工工艺、产品结构设计的原则以及与产品造型有关的通用结构设计知识,使学生掌握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基本知识,具有产品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能够完成简单产品设计中从功能定义到材料选择以及最终的结构设计。

1.1本课程的知识模块包括:①产品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常识;②塑料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③钣金类产品结构设计基本原则;④模具基础知识;⑤产品结构布局设计;⑥产品典型结构。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养学生的新产品开发以及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1.2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①常用塑胶材料基本知识;②常用金属材料基本知识;③常用表面处理知识;④产品结构设计总原则;⑤产品结构关系分析与结构绘图的基本要求。

2《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

2.1选用教材。目前还没有适合工业工程专业使用的《产品结构设计》教材,所以国内普遍做法是选用产品结构设计方面教材,暂定的教材是黎恢来编写的《产品结构设计实例教程》。该教材将作者十几年的产品结构设计经验总结而成,系统、精细、全面地介绍了产品结构设计知识及设计全过程,明确了产品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岗位职责,并通过讲解一款电子产品的全套产品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掌握实用技巧。

2.2教学内容。依据工业工程专业的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将《产品结构设计》分为六大模块,每个模块里面包括若干的章节,各章节之间既自成体系,又互相有衔接,条理清晰,通俗易懂。

①“产品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常识”模块,主要介绍注塑工艺理论、常用塑胶材料和金属材料基本知识,以及注塑件、钣金件表面处理方法。塑胶的定义及分类方面,介绍ABS、PS、PP、PVC等的应用范围、注塑模工艺条件和化学和物理特性,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注塑件的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比如缩水、飞边、熔接痕、顶白、塑胶变形等。金属材料方面,介绍一些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范围,比如不锈钢、铝、铜、镍和锌合金。常用表面处理知识方面,主要涉及塑料二次加工的基本知识,学生需要了解丝印、移印、烫印、超声波焊接、喷涂、电镀和模内覆膜等表面处理工艺。

②“塑料件结构设计规范”模块,重点介绍塑料件在设计和修改阶段需掌握的通用设计规范,比如塑料件的料厚、脱模斜度、圆角设计,能够分析塑料件的加强筋、孔、支撑面的使用范围。在细节部分,应了解塑料件文字、图案、螺纹和嵌件设计。

③“钣金件结构设计规范”模块,介绍钣金类产品设计的工艺要求,包括冲裁、折弯、拉伸、成形工艺,并且让学生了解压铸类产品结构设计的工艺要求。在此模块的教学中,应引入企业实际产品案例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钣金件的设计规范。

④“塑料模和钣金模基础知识”模块,介绍塑料模和钣金模的基本类型及典型结构,包括模具概述,模具的分类、注塑机介绍等,重点讲解的是注塑模结构里面的浇注系统、顶出系统、排气系统和行位与斜顶,以及二板模和三板模之间的区别和应用,以“实用、够用”为度,学生只需了解典型的模具结构,不需要进行后期的模具设计。

⑤“产品结构布局设计”模块,主要介绍壳体形状结构、密封结构、卡扣结构、螺钉柱结构、螺纹连接结构和嵌件连接结构等知识,以及各个特征的定义、作用和设计原则,特别是特征在使用时的相互配合关系。拓展知识方面,要了解塑料零件自攻螺柱及通过孔设计规则,以及模具设计与产品结构设计之间的联系。

⑥“典型产品结构”模块,重点介绍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三大产品(电子产品、家电产品和电动产品)的典型结构设计知识。每类产品选取一款经典的已批量的产品作为蓝本,深入解剖结构知识在产品设计的运用。比如电子产品选手机为代表产品,讲解手机产品各零部件的结构、前壳与底壳的止口设计、LCD屏限位结构设计和电池固定结构设计,以及内藏摄像头结构设计。家电产品则以电吹风为例,学生要掌握电吹风的功能、材料、结构工艺性等,了解CAD软件在电吹风设计中的应用,能对产品塑料件进行结构分析。在此过程中,还要掌握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

2.3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提倡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增加实践课时的比例,培养产品设计的实践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实用合理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自觉体验和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淡化理论和实践的界限。在基础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通过在具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工作,使学生体会具体产品的外观造型和结构设计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产品结构设计》在工业工程专业总体实训的具体应用

电装实训总结范文4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选用清华大学童诗白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如果照本宣科,教材内容全盘照搬,现有的课时内完成效果肯定不好。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按照先器件后电路、先分立元件电路后集成电路、先放大电路后应用电路的教学思路,保证基础,精选教材内容,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重点讲模拟电路基本原理、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大力加强例题与习题的分析讲解。在讲课内容上要符合少而精的原则,不要把大量内容搬到课堂上来,不分主次地填鸭式教学,而是讲重点、讲难点、抓关键,着重把这些部分内容讲清楚讲透彻,对于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论证可以采取直接给出结论的办法,上完每章后进行本章小结,归纳出本章的重点内容,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提出要达到的教学要求,明确重点。习题课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讲完每一个重要知识点,都要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批改,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对全体学生进行作业分析,找出共同存在的问题或典型问题进行讲解,也要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细化解题的每个步骤,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改进教学方法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教学方法多样,包括启发式讲授法、专题讨论法等,无论采用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搞懂所学的知识。传统板书师生交流融洽,实时更改方便,保留时间长,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记录。但和多媒体教学相比,比较单一,绘图费时且不规范,教学容量较小。而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信息于一体,具有信息量大、生动形象的优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多媒体课件内容的连续性容易被幻灯片隔断,且讲课节奏过快,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为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矛盾,改进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结合。对于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典型的应用电路等采用板书教学。教师能够发挥个性化教学,学生也有时间思考和做笔记,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结构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性及应用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直观快捷、信息量大等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的科学性,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正确的考试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性检查的最基本方法,能督促学生对所学教材认真全面系统地复习,也能有效地检查教学工作的成败,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调整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全面考查学生,改革由单一的笔试来决定学生水平的高低现状,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突出平时成绩。不仅有期末闭卷考试,而且把上课听讲、回答问题、课后作业等情况列入平时成绩,使成绩的组成多样化,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避免考前突击学习。平时成绩占40%,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考勤可以掌握学生有没有来听课,课堂表现能够反映学生有没有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而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所学内容,还可以通过批阅作业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专门的习题课对这些进行详细的讲解。期末考试成绩占60%,尽量覆盖教学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的掌握程度。只有结合平时与期末考试的成绩,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的掌握情况。新的考核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考查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情况和真实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知识的驾驭能力。

四、结语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思路,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持续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模拟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作者:邹睿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探究

1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重点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1.1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很多老师仍以传统的基础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基础性实验是指一些较为简单,不需要学生进行太多思考的实验。验证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实验中根据教材已经给出的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实验目的,按照既定的实验步骤来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电路元件的位置以及一些设备仪器的摆放位置都在课本中已经给出,不需要学生自己动脑筋来进行摆放,学生在整个实验中,只需要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数据即可。基础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对学生而言,确实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但因为这两种实验均给学生提供了实验思路与实验程序,所以,实际上学生并不是在操作实验,而是在模仿,学生没有将思维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验价值并不是非常大。另外,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教学设备也存在问题,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资金非常短缺,因此没有多余的资金来购买较为先进的实验设备与实验仪器,这样就导致很多实验无法进行。

1.2教学方式单一

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无论是实验准备环节,实验环节,还是实验评价环节都是重点环节,教学方式在重点环节教学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直接关系着重点环节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教学方式不但十分落后,且非常单一。实验教学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老师就实验步骤进行详细地讲解,学生在下面将步骤记下,然后在实验中按照老师讲的步骤来进行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学生没有主动去思考步骤,导致学生对实验的了解不够深入。其次,这样的教学方式,老师没有教的激情,学生也没有学的热情,导致实验教学课堂非常的乏味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1.3实验教学不突出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单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知道重点是“实验”。但目前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节电子技术实验课,开头一大半时间被老师用来讲解实验,后面一部分时间被老师用来总结实验,而留给学生进行实验的时间是少之又少。老师用来讲解与总结实验的时间过多,学生实际进行实验的时间较少,一方面致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另一方面老师过多的讲解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此外,教学老师的个人因素也导致“实验”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老师由于对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将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教学上,忽视了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变成了理论教学。还有一些老师个人能力有限,实验教学水平较低,导致实验教学质量不理想,学生不能通过实验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1.4实验评价不全面

实验评价是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一个总结性环节,学生完成实验后,老师要对每一名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但目前,很多老师在实验评价中,要么只针对个别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要么只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实验步骤与实验操作。这样的评价不但很容易导致没有被评价的学生产生失落心理,还会导致学生在实验中一直延续自己的错误。

2加强高职院校电子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教学

2.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影响电子技术实验重点环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可以提高重点环节的教学效果。现有的教学内容设置已经不符合当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基础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应增设一些演示性实验与预备性实验。演示性实验是指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全面了解新的实验器材,将复杂的、抽象的实验理论利用仿真/虚拟的方式演示给学生,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或者用宏观的方式将微观的知识来展示,进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演示性实验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验室中没有的实验器材,还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进行实验。预备性实验的增设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器材与实验制度的了解,从而保证学生在实验环节中可以顺利进行实践操作。另外,在基础性实验中,老师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有趣的、创意性的、实用性的实验内容,进而引起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思考实验步骤,应用实验方法,最终实现培养学会实践能力的目标。

2.2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关系着学生实验学习的质量,因此,老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加强重点环节的教学。老师可以采取层次教学。层次教学方式是指将晦涩难懂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按照教学步骤与教学难度,分成几个不同层次,老师在教学中依次展开教学。第一个层次是实验准备,在这个层次中,老师发挥重要作用,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验方法、介绍一些实验器材、强调一些实验注意事项。此外,老师在这个层次还应准备一个精彩的实验开头,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抱着好奇心走进实验室。第二层次是基础实验,这个层次的教学重点是加强学生对基础实验技能与实验方法的应用,老师在此层次应给学生详细讲解一些实验要求。比如,实验报告的写作格式等。第三个层次是综合实验。在这个环节,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实验知识与实验技能,因此此层次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四个层次是设计实验。在这个层次,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来设计出两套或更多的实验方案,老师只需给予适当的指导即可。通过设计实验,不但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是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重点,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适当减少前面的教学讲解与后面的教学总结时间,从而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进行实验。对于那些对电子技术实验了解不充分的老师,高职院校应定期开设讲座,邀请一些相关企业家或是资质高的老教师来给年轻的教师讲述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加强老师对实验的重视。对于实验教学能力较差的老师,高职院校应对其进行定期培训,进而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2.4加强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环节。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本堂实验课的总结,更是影响着学生下堂课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如果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验都进行了综合的评价,学生就可以发现自己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进而改正错误,避免下次再犯。另外,老师的评价对学生而言,还是一定的肯定与重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结语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内容,不但关系着电气专业与电子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还关系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目前,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重点环节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不完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实验教学不突出,教学评价不完整等等,对此,高职院校应加强老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老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教学评价,进而加强电子技术实验课堂重点环节的教学。

作者:王乙乔 单位: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第三篇:项目驱动式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探讨

1项目驱动式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

1.1教学内容将工作任务作为依托

项目驱动式教学将教学任务为中心,对教学项目进行设计,用理论辅助实践,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一般会通过教学项目的方式整合教学内容,教学项目需要从职业工作任务中得以开发,学生在这样一个整体工作情境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完全可以胜任一些有价值的工作。

1.2教学活动将学生作为主体

项目驱动式教学的特点直接决定了教师应该在项目教学中引领学生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并自动组成工作小组,将一个项目中不同的任务完成。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同时也极大程度的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可以体会到参与集体学习的成就感。项目驱动式教学方式和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对知识的探求精神突出出来,进一步肯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可以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

1.3教学成果将多样化作为特征

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挖掘自我潜质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其学习成果不仅反映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反映了学生对社会实践知识的积累程度,促进学生完成任务能力的有效提升,这种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置身于模拟工作的世界中去。

2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2.1对项目进行精心设计

一共将模拟电子技术设计成6各不同项目,分别是“电源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单管音频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多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制作”、“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制作”、“正弦波振荡器的制作”、“集成音频放大电路的制作”。其中,每一个项目又被分成不同的学习单元,例如“电源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又可以分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分析与检测”以及“直流稳压电源的安装和调试”三个学习单元。

2.2项目的实施过程

当项目设计好以后,学生可以按照项目的要求,与教师的安排相结合,独立的对与项目相关的信息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整理,并对工作计划进行确定,然后按照步骤进行实施。首先,确定学习目标,其次,进行课前的学习准备,在“电源电路的设计与制作”项目设计过程中,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英文阅读能力等,还要对电路图纸以及电子元器件使用手册进行准备,确定电子技术实训室满足相关要求。再次,学习工作组织实施,第四,对学习重点进行提示,本项目中的重点在于以下几方面:焊接技术与电子装配、利用仪表与仪器对元器件进行测试、利用仪表和仪器对电路进行故障检查等,最后对本学习单元进行考核与评价。

3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激发学生的在学习上的热情。由于学生在做项目的时候不仅要理解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与画电路图、实物操作等环节相关的能力,这些都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与设计。如果学生看到了自己制作出来的作品,就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其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主要来源与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能更加深入的进行学习,同时学习兴趣也会更浓,从而走进一个良性的循环中去。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校在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时候,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怎样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掌握技能,这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基于项目驱动式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重点强调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的运用,这对模拟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炜 单位:西安技师学院

第四篇: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目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倚重书本、教材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内容多,实际应用的介绍与学生动手实践相脱节。

(2)目前该门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尽管教学过程中配有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但是内容抽象,在分析电路时,学生无法实时地看到电路信号的产生、放大、处理与输出的过程,难以理解电路实现功能的原因;利用传统实验台做实验,虽然能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但是学生想对电路进行修改、设计就存在一定困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高职电子类的实训课程普遍存在问题,学生焊电路焊得不错,但是问到电路实现原理就解释不清楚了,原因是实训课项目的实质就是模电数电及高频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应用电路,专业基础课学得不扎实,难以读懂应用电路。

二、课程实施分解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现把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常见集成电路的应用等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融合,设置5个课程模块,通过多媒体教学结合仿真、实训项目讲解一体的模块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实例

以模块一直流稳压电源电路为例:

(1)学习半导体特性及半导体二极管的特性,讲完知识点后,让学生用万用表测试半导体二极管的性能,正向反向电阻,判断二极管的好坏等。

(2)在多媒体教室学习稳压电路的整流、滤波、稳压电路三部分的工作原理,然后学生去机房通过Multisim仿真软件,画图,仿真测试性能,观察输出波形,并记录,输入输出电压,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得到输出波形的原因,并修改元件滤波电容或者负载的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分析原因。

(3)学习固定式稳压器,然后在机房仿真固定稳压器电源电路,让学生设计输出其他输出电压值的电源电路,并验证。

(4)学习集成可调稳压器,以317稳压电源实训项目为例分析电路,向学生演示由此电路实现的可调电源。

四、总结

将课程内容按电子产品的功能模块化整合后,内容分布更清晰,通过Multisim仿真软件,为学生提供搭建仿真实验的平台,学生通过动手画电路图,仿真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分析电路原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对电路进行设计,实时验证电路功能,发挥了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通过传统实验让学生接触实际电路,学会元件的测量与选择,各种常用的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电路的调试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将实训项目的电路作为实例穿插其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电路的应用方法,也为实训课程打下基础,培养了学生对综合电路的设计能力,增强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作者:梁昕 单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习教学分析

一、确定目标,制定实习教学计划

电子技术专业的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对各种工具、仪器仪表的熟练使用,而实习教学计划是实施这一手段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战略措施。根据实习教学的特点,把握教学大纲和实习要求,制定科学而周密、切实可行的计划。

1.基本技能训练阶段:

这是基础,贯穿整个技能训练的全过程,主要解决学生的基本功,为掌握专业技能打下基础。训练内容包括: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万用表;信号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示波器),各种低压电器和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元器件,并判断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好坏;用信号发生器调出不同大小的正弦波,并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用信号发生器调出不同波形,用示波器进行观察测量)等课题。

2.综合操作训练阶段:

除使学生巩固一些基础技能外,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的综合练习逐步形成技能。该阶段内容包括:仪器设备(万用表;交流毫伏表;直流电压源(双);函数信号发生器;双通道示波器;电子综合实验台;集成逻辑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译码器及其应用等课题。

3.独立操作训练阶段:

主要培养学生逐步熟练掌握技巧,同时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运用所掌握的技能独立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课题。并要求能对所做课题中遇到的故障独立进行分析排除。该阶段训练主要内容有: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使用以及应用电子电路的装配、调试等课题。通过实习计划各阶段的合理安排,能使训练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由易到难,不断巩固提高,以强化训练效果。

二、编写实习教案、突出重点

1.编写实习教案是实习课题准备的主要环节,而熟练掌握实习教学所提供的依据是编写好教案的前提。要吃透教材,因材施教,灵活巧妙地处理教材,结合学校的实习教学条件,适当调整实习内容。另外任何一门学科的教材都不可能把老师教学经验与方法编入其中,故在编写教案过程中应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实习课本的示范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突出技能训练。而这一教学手段的实施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这一条特定规律。在每个训练阶段应安排几个实习课题,要求每个训练课题的目的性要明确,要使学生明确通过这一课题的训练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这一课题的作用与其它课题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训练自觉性和效果。

3.个人觉得对学生来说初学时不需要太多的理论,最好先对知识有一个框架认识,然后结合实物再对各个部分工作原理进行学习。比如集成电路,对集成电路内的单元电路就没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工作原理及信号在其中的变化过程,而只需要知道它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元件,元件对它起什么作用就行了。至于深层次地了解,等学生具备一定水平后,再倒回来学习研究,就会觉得容易得多。实训课就是让学生对知识有“现蒸现卖”机会,让学到的知识能及时得到应用和巩固,即使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的情况下,通过实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对理论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在用上述方法后发现部分同学实习之前可以说对理论一窍不通,但通过实习激发了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兴趣,就会主动学习相关理论基础知识。

4.实习课程中要作到以下几点:疏导同学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同学的思维、发挥同学的潜能、培养同学的个性;通过协作学习,取长补短、互补不足;由同学自己解决问题,提高自学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利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大大提高同学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小组交流学习,提高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增强竞争意识。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以。

三、实施计划,认真指导训练

1.实习安全是完成实习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

电子技术基础专业的实所需的众多工具外,还有需要用到交流单相电源,故安全用电问题十分重要。在每个训练课题实习臆,指导老师必须强调实习操作安全的规范要求,让学生牢记实习过程中的基本操作和用电操作,必须按规范执行。如电路安装后的通电试验,各种仪器仪表的安全使用等都应时刻提醒,严格要求,以确保人身安全、用电安全和实习教学顺利进行。

2.技能训练中要遵循反复训练的原则。

技能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反复练习获得的。反复练习,熟能生巧,是技能训练的全过程。只有经过一个反复深化,不断进取的训练过程,才能掌握所需技能,并达到娴熟的目的。

3.严格按照实习计划进行讲授和示范,必须遵守实习教学的以下几个环节。

入门指导要做到讲清楚,即对各项操作练习的要领、步骤和程序必须交代清楚,难点讲明,对容易出现的错误做法要事先提醒。示范操作中演示要清楚,动作要规范化,边讲边示范。重点难点反复讲解示范。巡回指导即对学生操作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共性和个性问题,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操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范操作习惯。结束指导是对某个课题训练或一天实习情况的总结,讲评时要求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启发性。

四、总结

总之,做为实习指导老师在实习教学中要做到遵守教学计划,讲究教学艺术,注重教学方法,科学而精辟的讲解。准确而熟练地示范及时而耐心地指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诱导、心智启迪和能力开发,努力提高技能训练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作者:王继毅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中等职业学校

第六篇: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1.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现状

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是理工科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但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包含的内容多,且理论性很强,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经常会有学生反映听不懂,老师也觉得这门课很难讲授。这就要求老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使用,结合基础实验,开展综合实训,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2.教学改革的关键

(1)理论知识的讲授。

首先,任课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程。应该将课程按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根据这些模块划分出重点,重要的模块利用教学工具详细地讲,次要的模块略讲,难懂的模块简单化,不重要的模块,可以放到实践环节,让学生自己研究。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在理论讲授时,采用仿真软件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每讲完一堂课,要及时地留思考题目给学生,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要定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课件,并将教学课件实时地上传到学生网站,使学生在课下自己复习和预习,加深印象。

(2)利用基础实验验证课本知识。

每个模块的理论之后,都要设置相关的基础实验,来验证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课时的计划中,一定要预留出实验的课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实验,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每次的实验课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这样既能根据实验现象来验证课本的理论知识,又能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在每次实验课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必须上交实验报告,记录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等。并提出预习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提前熟悉实验内容,以此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开展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本门课程结束之后,学校要在专门的开放性实验室,及时安排相关的一周到两周的综合实训。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可以选择一个收音机的课题,从最初的采购、元器件型号的确定,到后续的焊接电路板、调试,以及最后的封装成品,都要求学生全程参与。最后,老师根据每组的成果,提问相关的专业问题,给出关于成品的评价和成绩。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置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励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设计中。这种方式的实训,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整个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学生自己在动手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通过此次实训,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对毕业以后的工作发展也相当有益;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最为关键的是,鼓励了学生大胆尝试,自主创新,从而体现出大学生的价值。

3.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大规模应用和普及,无论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业流水线的生产,都离不开智能控制。那么,在我们老师教学过程中,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包括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对先进工具的使用等。目前,各个高校都采用多媒体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切、有趣地投入到学习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制作有趣、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老师一定要经常参加培训和下车间锻炼,只有这样才能接触到当前企业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从而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才能传递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迅速适应社会、满足岗位的需要。

4.总结和展望

经过几年的试点研究,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验改革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如何及时地将企业中最新的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希望在以后的工作研究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校园、社会、企业的同步,使更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满意的工作岗位。

作者:王朝辉 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电子技术基础专业课教学改进方法

一、改革现有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专业课程普遍分析性较强,理论性较强,内容相对比较陈旧,学生学起来难度较高,学生听不懂,学习兴趣普遍较低。目前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专业课程普遍滞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专业课程应以市场为导向,让学生学到适用的知识,掌握扎实的技术,淘汰掉一些陈旧、过时的东西,注入新鲜的技术知识。因此精简普通教材或从实用性、科学性、易学性出发教师自己动手编写适合当前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增加新教材当前新技术、新学科、新形势的内容,拓宽学生视野,例如:在模拟电路中适当减少分立元件的教学内容,加强集成运放的教学内容。在数字电路中,应强调有关器件的逻辑功能,对内部结构作简单介绍,另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已经很成熟的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不能仍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水平

各专业课教师目前存在较大的问?是:理论课教师动手能力较差、实践经验偏少,对于各种电气设备、线路及维修不是很熟悉,讲课时就不容易做到将书本上的知识吃透,将枯燥死板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易于学生接受。学校应加强老师的实践培训,最好能在工厂实习一定时间,使之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此外,各种新知识、新标准的贯彻力度还不够,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技必须加大投入,加强师资培训,让更多的电子技术基础专业课教师成为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校强的双师型人才,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培养出更多的、更好的技术型人才。

三、改进授课方式方法

1.多举实例。

电子技术基础专业理程内容往往比较枯燥,理论性较强,教师上课时只对着书本进行泛泛讲解,学生因为接触不到实物,加上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都比较差,不容易接受。所以老师要多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例如:讲稳压电路时,可以在讲各种稳压电路时,结合生产、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和应用现象进行生动的举例。又如讲串、并联谐振电路时,可以以收音机收听电台、手机、电视、对讲机等为例。电子技术基础专业课程的授课如果能更贴近生活,则学生学习兴趣会比较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多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模具。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较差,但不等于学生就不行,其实很多学生思维活跌,实物的操作和动手能力比较强,教师授课时合理运用各种多媒体课件,则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学习知识。例如讲变流稳压电路时,如果只对着书本讲解,则学生不清楚变流稳压电路的结构、原理、功用。如果结合每节点实际波形测量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有很多电路结构图、原理图,若每图必画,费时费力且不太可能。因此多采用幻灯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采用Protel、Multisim、TINA等电子线路CAD软件,辅以计算机仿真教学,进行多媒体教学组合设计,使图、文、音、像并茂,让学生多感官配合,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极大的节约了学习时间。

3.实验的开展。

电子技术基础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不一样,对于许多规律性的、结论性的知识必须用实验加以验正。例如:讲三极管放大原理时,无论教师在课堂上怎样讲解,学生理解起来都很困难,一旦结合实验手段,其结果就很明显了,学生也容易理解。实验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接触了解更多的电子设备和电子元件,并进一步增强动手能力。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往往比较高,并能在实验时提出许多相关的问题,而且实验时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种问?,进一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当然,实验时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并随时关注学生的情况,切忌完全放手,以免损坏电器设备。实验完毕后,让学生整理好实验器件和资料,并做好实验报告,对于实验结果一定要要求学生分析总结,发表意见,便于更快更好地理解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此外,也可适当采用其他专业适用的许多教学方法,如:课前预习、上新课前对上次内容进行复习、巩固,井顺利地引入新课,课后进行归纳小结等都比较重要。电子技术基础专业课程的教学关键就是要“灵活”,便于学生接受。

四、理论联系实践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必需理论联系实践。电子技术基础专业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必须加强实习实践活动,最好是边理论边实践。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习操作,才能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验证。在实习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习的全部过程之中,井提出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注意的关键事项。让学生学会怎样处理和解?问题。例如:学习发光二极管控制线路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安装控制线路,完成各种控制功能调试,还可以同学间相互设置两三个故障点,通过这种方法我发现很多平常课本上没有的故障通过学生恶作剧的方式设计出来后,解决故障的同学加深了对电路的理解、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王继毅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中等职业学校

第八篇: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探讨

1主要存在问题

1.1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滞后

现行高职《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很多是本科类学校的压缩版,理论推导计算较多、实践环节较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严重滞后。如:课程中详细介绍了二极管、三极管的内部结构,重点分析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和电流分配关系,重点讲解分立元件电路的原理和静动态计算等。“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10~2015年)”中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应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现代信息产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应用普遍,在进行教学中应对器件的内部构成简单介绍,重点讲解常用器件外特性参数、典型应用电路以及器件的选择方法,少讲具体的理论推导,以实用、够用、能用为原则。

1.2教学方法落后

现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还比较普遍,黑板理论教学+实验室验证性实验+理论考核。理论教学环节,注重基本概念、公式计算的讲解,使得学生感觉理论课程难学难懂;实验环节,采用一些固定实验项目的实验箱,实验过程按实验指导书接线、观察测量结果、写实验报告就结束,这样的验证性实验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是按部就班。

1.3实验教学脱离实际工作需求

实验教学体现了高职教育的主要特色,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模拟电子技术》是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实验环节实训内容枯燥无味、缺乏新意,大部分是以一些验证性实验为主,完成实验主要按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与实际工作情景严重脱节,实训内容陈旧,与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滞后严重。

2教学改革探讨

2.1理论教学内容合理选择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职业要求为目的来进行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定,在进行理论教学内容选取上,应坚持“能用”、“够用”和“实用”的原则,去除一些纯粹的理论推导计算,重点讲解推导的结论和结论的实际应用,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2.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要把传统的理论灌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要注重课堂互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引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独立思考获得结论,然后再由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通过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应多样化,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利用网络,可以将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和大纲等上传到网页,可供学生课后自学,还可以利用电子邮箱和QQ群等联络方式,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课后谈论,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2.3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实验环节,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创新性实验,充分利用EDA软件进仿真实验行。现行的实训内容,大部分是对课本理论知识的验证,创新性不强,学生兴趣不高。比如:分立元件收音机电路在实验中,学生只是照电路连接进行实验,没有独立思考过程,而且此电路在实际工作中早已淘汰,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设计实验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前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热点进行,通过提出问题———结合专业拟定解决方案———焊接制作。比如:最近几年我国连续发生了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和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大地震等,可以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如何对地震波检测?如何设计电子地震仪测量地震?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放大电路的学习。

2.4增强课外开放性实验

课外开放性实验是对模拟电子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开放性实验是构成是多样性的,可以通过成立电子兴趣小组、组织电子设计比赛等,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定期组织学生为校内师生进行小家电义务维修活动,由学校提供必要的维修工具和耗材,教师做技术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

3结语

“因材施教”是《论语》中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在高职教育中尤为重要,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普遍低于本科生,但是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在进行《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知识的逻辑完整性和实际工作的具体要求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性人才。

作者:罗寿欢 单位: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第九篇:高职电子技术课程工学教学探究

1工学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学一体化的课程是近年我国在高职教育领域大力倡导和推广的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方向。虽然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部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作出了许多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来讲,有些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改革者还没有领悟到此类课程的精髓,追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课程改革,从而导致工作不够扎实,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追求表面形式,脱离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课程为了达到工学一体化的教学要求,把若干知识和技能没有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整合就全部放到一个项目之中,违背教学规律,教学效果差,甚至有的学生反映还不如原来按照章节进行学习的效果。

(2)教学内容选取不够新颖,与现代新技术和新工艺脱节。教学内容缺乏实际应用性,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

(3)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不够合理,导致有的教学环节时间不够,有的教学环节时间太多。

(4)教学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力度还不够到位,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达到要求。

现有的一体化教材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没有把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进行详细的再现,对使用这本教材并且首次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教师没有有效的指导。

(6)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形式单一,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没有通过课件得到有效解决。课题组在国内现有的工学一体化课程基础之上,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不断总结失败的原因,力求解决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探索一种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受到学生认同的电子技术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我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

2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1)促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的紧密结合,通过教师和师傅一体化,学生和学徒一体化的一体化教学实施,使学校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从而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很快胜任企业的相应工作岗位。

(2)促进教师积极投身一体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但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能够手把手传授技能,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深入浅出,循循善诱。

(3)促使学生明确职业定位,尽早进入职业角色,培养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等技能型人才。

(4)通过课题研究形成成果,可以使一体化教学经验得到共享,有效指导教师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从而少走弯路,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搞好教学。

(5)《电子技术》课程是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名称不同但是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就我院可以共享的专业就有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粮食工程等等,每年有500名以上的学生可以从中直接受益,如果教学效果达到预期,可以向其他高职院校进行推广,使优质的教学改革成果得到共享,为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电子技术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课题组针对电子技术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项目的选择。

教学项目的选择要考虑该项目的应用性和新颖性,主要研究:每个项目必须和生产生活中真实的产品紧密联系,建立一个生动有趣的工作情景;所有的教学项目涵盖了电子技术主要的知识和技能点,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升职业技能。

(2)教学内容的重组。

教学内容的重组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研究:每个项目融合的主要知识和技能点,怎样和实际的产品结合起来。每个项目的教学都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任务排列。

(3)教学组织与实施。

通过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主要研究: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以及教学方法,研究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达到学习目标。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学习目标和实施方案。

(4)考核评价体系。

遵循考核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学生个体学习以及小组成员团队合作,并且真实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原则进行设计,主要研究:每个项目的每个教学环节的考核点及考核标准;考核评价体系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

(5)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

力求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企业合作编写符合工学一体化教学要求,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高职高专一体化教材。课题研究起步阶段,我们一方面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另一方面到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和观摩,在2013年上半年的2012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首次尝试了工学一体化教学,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这次实践基础上,2012年8月我们群策群力共同编写了《电子线路装接与调试》校本教材,并且配套一本工作页。2013年6月我们申报了江西省级教改课题,2013年8月立项。课题的成功立项说明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对的,我们的研究思路也得到专家认可,立项后我们群策群力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具体工作。

4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4.1明确课程性质和课程定位

《电子线路的装接与调试》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改革打破原来的学科教学体系,重组教学内容,以实际电子产品为载体,设计开发工学一体化项目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电子线路的基本分析能力,常见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能力,模块电路的识别、使用、组装和调试能力,小型电子产品的组装和调试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和仪器仪表的维护和管理岗位的能力要求。

4.1.1专业建设推动课程建设

机电一体化教学团队深入企业进行职业领域调研,提取出典型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明确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了专业的4个目标岗位。课程定位是对应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和仪器仪表的维护和管理岗位。

4.1.2对应专业培养目标岗位

通过分析目标岗位,提取出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分析,对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有了准确的把握,然后对这些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归纳和整合转化为多个专业学习领域,《电子线路的装接与调试》是其中之一,对应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和仪器仪表的维护和管理岗位的能力培养。

4.1.3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打破原来的学科教学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构建了以任务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电子线路的装接与调试》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上下衔接的作用。

4.1.4课程的改革思路

《电子线路的装接与调试》课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工作与学习一体化、学生和劳动者一体化实施一体化教学,从而实现人才职业素养的三种能力的培养,对后续的学习领域课程学习起到支撑作用。

4.2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组通过调研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专业人才标准、职业岗位和主要工作任务,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4种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如调幅收音机、电子秤、抢答器和数字钟,围绕载体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设计中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得到提升。《电子线路装接与调试》课程共有78学时,设计了四个教学项目,项目一调幅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知识要点是元器件及放大电路;项目二电子秤电路的测量与调试,知识要点是电源电路和集成运放;项目三多路抢答器的安装与调试,知识要点是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项目四数字钟的安装与调试,知识要点是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每个学习性工作项目的设计都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任务排列,技能水平逐渐提升,教师指导工作逐渐减少。我们通过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教师与师傅一体化、作品与产品一体化、学生与学徒一体化在电工电子创新工作站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紧密结合,我们把电子技术专业知识、电子技术操作技能以及仪器仪表使用的知识和技能全部融合在工学一体化教学项目之中,通过一体化教学实施,达到中级维修电工取证考核的要求。

4.3课程组织与实施

课程教学实施依据“知识准备、应用训练、检查评估、考核评价”四步教学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个工作任务的的实施过程中,通过理论分析和讨论、电路制作和调试、功能实现和展示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巩固和提升。

4.4取得的成效

《电子线路装接与调试》课程经过一年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课程改革得到了学生、校内督导组、企业专家、校外专家的认可和好评。

(1)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2)提高学生的满意度。课改前:学生普遍反映学习目的不明确,理论和实际脱节,教学内容听不懂;课改后: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反映课堂学习的效果好,并且能够把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3)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改前: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没有学习兴趣,学习被动,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课改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主动查找学习资源,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知识和技能水平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4)学生技能得到提升。本专业学生在中级维修电工技能等级证书的取证率达到100%。本专业学生在用人单位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认为我们的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能够很快胜任专业岗位。

(5)学生校外技能竞赛多次获奖。荣获十二届“未来伙伴杯”智能机器人大赛项目一等奖,荣获第十三届“未来伙伴杯”智能机器人大赛项目一等奖二项。

(6)课程教学环境的全面改变。为了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在三专209新建电工电子创新工作站,购置了20套THETDD-1型电工电子实训装置,一台便携投影仪及5台方正电脑。先进的设备和宽敞明亮的环境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有效实施。另外在三专210新建焊接技术工作站,可以同时容纳60人同时进行手工焊接。

(7)课程教材的开发。为了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本课程组由资深教师牵头,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机电专业一体化系列学材《电子线路装接与调试》《电子线路装接与调试工作页》,由李殷主编的《电工电子技术》(项目化教材)作为课程教学的参考教材。课题组结合一体化教学实践,在校本教材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研究成果《电子技术项目化教程》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电装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实训课题;电气专业

一、中职学校电气专业实习教学现状及特点

电气专业涵盖领域广泛,也是各中职院校的重要基础专业之一。电气专业的学科教学活动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有效结合,高质量地实践教学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过渡到实践操作中。通过实践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培养,这不仅使他们可以牢固地掌握专业技术,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就业和发展都是良好的铺垫。因此,中职院校的这类工科专业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各种适合实习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活跃实习课堂,让学生学而得法,学有所得。

二、中职学校电气专业实习教学中项目式教学的实施

(一)电气专业实训教学运用项目式教学法的作用

为适应更好的岗位需求和就业形势,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比如:变频技术、微机控制、PLC技术等在汽车、机械设备中的应用等。综合电气专业的学科理实一体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对电气专业的实习教学起到推动和提升的作用。

(二)电气专业实训教学运用项目式教学法的设计过程

1.明确设计要求第一,项目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保证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此外还要能充分的激发出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第二,项目应该选择那些对本专业的学习和应用有强化作用的课题,同时它也要能够考虑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第三,在项目执行的时候,学生一定要能独自处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困境,这样也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了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项目执行结束之后,教师应该提升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态度上有比较强的实干精神,在求知态度上有严谨的工作作风。2.考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尽量不要将设计的过程过于复杂化,要将基础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成技能。同时,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从浅到深逐步进行,在对电路原理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不要对学生的要求太过苛刻。但是,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生产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项目设计和布局的质量和水平。

(三)电气专业实训教学运用项目式教学法的具体过程

1.先做后总结,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这一课题中,学生在学习自锁正转的基础上思考和联想怎样使电动机实现双向控制。(1)第一层次发现问题:观察生产生活中哪些情况下电动机需要实现双向控制?(2)第二层次技术引导:如何设计电路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如何绘制电路图和接线图,选择元器件,合理布局?(3)第三层次知识引导:接触器等主要元器件的动作原理。(4)第四层次应用引导: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体会三相电动机实现正反转控制的关键是什么?2.明确目标,设定具体任务3.分组合作,优势互补4.自主、多元化评价相结合

三、电气专业实训教学运用项目式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一)依照具体的实施经验分析总结

项目式教学法强调的是将实训课题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项目,激发学生全员参与和思考,课题的设置和项目的实施要充分考虑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相融合,难度把握要合理,教师在这个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做的是创设情境,把控环节,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制订方案、分工合作,完成评价,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唱主角,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实训课堂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反馈效果。

(二)注重评价过程的多元化

评价过程要合理有效,要重视评估评价的多元化,不全部依赖评分结果。另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解释并反思他们学到了什么,留给他们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最后除了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确保对学生的综合技能进行评估,比如:组织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

四、在电气专业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结合电气专业学科特点,大多实习课题都能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完成,而且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比如:各种常用电力拖动线路安装控制、传感器与PLC应用、各种中小型电子设备的组装与调试等课题的训练等。无论是电路基础知识,还是电路工作原理知识与设计方法,都围绕项目为服务对象,并且以够用为度,用到什么让学生学什么,这样才能使学生找到学习的喜悦感,从具体的项目成果中增加自信心,学而得法才能学有所得。总而言之,项目式教学因其多元化的特点在实训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应该在一些理论和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学科领域不断得到推广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电装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实践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明确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1]。”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技能不足,培养了一批不够“职业”的学生;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了一批用不上的学生;教育理念跟不上,培养了一批没有职业精神的学生。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恰恰都与职业学校的办学与企业的结合不够紧密有关。职业学校与其他学校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实行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着力推进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模式”,进而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这方面,唐山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富有成效的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唐山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南临渤海,北依燕山,西与京津毗邻,东与秦皇岛接壤。现辖14个县(市)区和4个开发区,总面积13472km2,总人口780万。全市现有高职院校5所,其中,国家骨干校1所,省示范校1所,在校生2.9万人;有中职学校35所,其中,国家示范校7所(数量占全省首位)、国家重点校15所、省重点校7所,在校生7.9万人。2012年5月,唐山市政府印发《唐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是全国较早出台校企合作地方规章的几个地区之一。2014年12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校企合作地方立法及规范性文件制定经验交流会”,唐山做了典型发言,为国家层面“校企合作立法及规范性文件制定”起到了推动作用。2017年7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唐山举办,9月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在唐山召开,职业教育的“唐山经验”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1组建区域职教集团,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由丰南区政府主导,丰南区职教中心联合20余家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组建了丰南区职业教育集团。由玉田县职教中心牵头,政府相关部门及19家企业参加,成立了玉田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由迁安市职教中心牵头,政府相关部门、市内部分企业和学校参加,成立了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截至目前,唐山市共有中高职院校牵头组建的职教集团7个。职教集团的建立,强化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了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推动了校企共同发展。滦南县职教中心加入北京市商业学校牵头组建的“北京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唐山第一职业中专加入北京昌平职教集团,与北京共享校企合作资源。

2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共同设置动车组技术专业,开发了动车组电机与电器装调、动车组网络系统构建、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装调3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并建成了网络课程。公司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课,并为学校提供高速动车车头。丰润区职教中心与北京阳光实训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开办客服信息服务专业,双方联合中国邮政11183客服中心、北迈网汽车配件电销中心、中国联通客服中心,已经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具有50个工位的实习实训中心。迁西县职教中心2016年与商鲲高铁(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设高铁乘务及服务专业,校企双方联合招生、联合教学、统一推荐工作,高铁班现有在校生220人。

3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共同推进教学改革

丰南区职教中心在由企业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近2年共完成3个重点专业28门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学设计,编写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57本,其中的19本已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并投入使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唐山普林亿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腾实信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合作,共同开发8个重点专业28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同编写教材59部。新教材的使用,彻底改变了老教材与课堂和岗位需求脱节,教师难教、学生难懂、上岗难干的状况。

4广泛开展订单培养,提高学生就业水平

唐山第一职业中专与“中华老字号”企业——唐山鸿宴饭庄共同开办“鸿宴班”,开展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鸿宴”选派具有“中国烹饪大师”称号的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一起承担教学任务,学生有计划地到鸿宴饭庄实训实习。学生学习期满,校企双方考核合格,“鸿宴”予以聘用。学生毕业就等于就业,较好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进程中供应与需求的脱节问题。滦南县职教中心自2013年起,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哈弗分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施“订单培养,冠名培养”,截至2017年底累计有1600名学生到该公司顶岗实习、就业,其中2017年有216人进入该公司顶岗实习。

5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实习实训效果

迁安市职教中心按照每个专业不少于5家合作企业的标准,在市内6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其中建有厂中校15个,实现了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的对接。学校每年还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并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兼职。学校现聘请32名企业技术能手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学校有6名骨干教师被企业聘为技术顾问。丰南区职教中心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在集团内企业建立了23个校外实训基地。曹妃甸区职教中心与首钢建设、天津长城、首钢机电、首安消防合作,在企业挂牌建立了钳工、焊工、电工、汽修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到企业实践搭建了平台,为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6创造条件自办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迁西县职教中心依托迁西县国资委和津西钢铁集团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独资成立了河北同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建立了“教学、生产、经营三位一体”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学校负责管理和理论课教学,企业的技师就是学校的教师,学生就是企业的员工。学校根据企业的信息,调整专业结构与教学目标,企业成为产教合一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建,使学校既掌握了校企合作的主动权,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让企业培训教师,又遵循市场规律,不干涉企业的独立生产经营决策权,校企一体,“血脉”相连,共生共荣,成为工学结合的利益共同体。迁西县职教中心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提炼为“工厂化职校”办学模式,2014年9月“工厂化职校”办学模式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7横向联合引企入校,方便学生实习实训

滦南县职教中心利用西校区场地和设备优势,先后将唐山瑞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唐山尚新容大电子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引进学校。一方面,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结合,车间变成了课堂,学生参与企业零部件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切合点。另一方面,企业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赢得更多的利益。“引企入校”实现了“把工厂引到学校,把课堂设在车间”办学模式的创新,架设了校企对接的桥梁。迁安市职教中心吸引市内骨干企业建立校中厂3个,丰南职教中心根据学生的实训课题,把企业师傅请到学校实习实训车间,让企业师傅指导学生把企业提供的原材料加工成汽车刹车鼓、定位销轴等零部件,变消耗型实习为生产型实习。

8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2014年12月,教育部“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学院院长田秀萍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2015年8月,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试点3年来,学院与7家合作企业联合招收陶瓷设计与工艺、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3个试点专业现代学徒制学生178名。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了专业教学标准、企业岗位标准和质量监控标准,学院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企业通过师傅带学徒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实现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推进了校企一体化育人。2017、2018年,唐山市第一职业中专、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4所中高职院校,先后被批准为第二、三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9利用职教资源优势,增强培训服务功能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学院4个部级实训基地和6个国家行业培训中心的资源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每年完成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和企业员工培训15000人次,职业资格鉴定2000多人次。丰南区职教中心为国丰钢铁有限公司、丰益机械厂、国丰薄版厂等企业解决解决了振动切割、气割铸铁等多项技术难题。迁安市职教中心积极发挥师资、设备、场地优势,主动与人社局、农牧局、安监局、总工会等相关部门及市内大中型企业对接,全方位开展特种工、在岗职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每年组织开展各类短期培训10000人次。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7月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4]。唐山将结合学习贯彻这2个文件,修订完善《唐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校企广泛合作,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规范化、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Z].教职成[2018]1号,2018-02-05.

[2]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唐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Z].唐政发[2012]12号,2012-05-11.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5-02.

电装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汽车电工教学;STM32F103Zx最小系统板;实训台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根据中汽协2019年1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2808.1万辆。虽然同比去年下降了2.8%,但是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仍在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趋势喜人,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25.6万辆,同比增长了61.7%。汽车越来越多,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上的电器及电子设备控制单元日益增多,因此汽车电路维修人才的需求缺口将会变成制约我国汽车售后市场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怎样解决目前汽车维修市场的现状,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汽车维修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及设备利用率,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汽车电路系统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汽车电路检测方法与故障排除技能,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资源,研制一种新型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非常有必要。

2智能汽车电工实训台的设计思路

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是对实验室汽车电工实物接线考核系统的教学用品提出优化,主要针对汽车电工电路培训的实践课程进行开发。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汽车电路接线考核实训台的功能都比较单一,本智能汽车电工实训台采用模拟电路部分的电路原理图和更改程序就可以更换为对某一汽车电气系统接线进行电路连线考核。本实训台将汽车上部分汽车电路系统简化成考核电路工作原理图,学生能用导线正确地把台面上的各个元器件之间的端口连接起来,当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时,该实训台的报错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点,提高学习效率,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智能汽车电工实训台的加入,能为教学和培训提供双重的便利性。设备的研发根据汽车部分电路实训教学需求,绘制其电路系统工作原理图,购买导线,电路涉及的零部件,单片机控制芯片,主要是进行电路工作原理的芯片控制设计,最后完成组装调试,并制作成教学实训台。

3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的设计要点

(1)单片机所扩展的引脚与面板上的端口相连,写入指定的程序以判断某条回路两端的电压来确定接线是否正确。(2)单片机电路与发电机等电路不能同处于同一工作电压下,在单片机电路中采用继电器模块,对发电机与起动机电路进行控制。(3)芯片控制各个模块的程序以及系统板与外接电路的各回路的铺设。(4)最小系统板各个引脚与各接线口之间的线束设计及利用最小系统板对各个端口的识别判断、控制等。(5)运用STM32相关的单片机知识写入程序,其中包括电路分析判断以及端口定义和LCD的程序优化。

4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开发的创新特点

(1)实训台电路设计原理是基于STM32F103ZET6芯片的控制,电路通过写入程序,经过单片机对多回路进行判断。(2)实训台加入错误提醒功能,LCD显示屏与语音模块结合的纠错系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电路模块学习任务。(3)实训台具有不同的功能模式选择,既可以用于日常教学培训,还可用于实操考核,由系统判断所连接电路的正确与否,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5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主要由角钢构成的框架、亚克力面板、STM32最小系统集成板、1602液晶显示屏、音频接线端、语音模块、导线插孔、导线插孔座、起动机、发电机等零部件组成。控制面板上设置了各种端子接口,实物的连接线按各自不同的位置,整齐均布地设计出合理的线路走向,且与接线端子相对应,学生可以根据芯片预设的电路控制方式,按汽车电路系统工作原理正确连接相应端子,使相关汽车零部件正常工作。实训台的控制工作原理:在STM32F103Zx的最小系统板外接端子连接相应的接线端口,接线端口为3.5mm音频母插座,学生使用线材为3.5mm音频线进行连线操作,当学生或考生接好插线板的连线并按下按钮后,单片机内相应的程序会检测接线板板上的回路。检测接线板的回路时,芯片控制该回路的连接端口,端口所连接的引脚为低电平,其它引脚均为高电平,若是单片机检测所有回路都正常后,单片机会控制液晶显示屏,并显示“right(正确)”的字样,同时实训台控制面板上的绿灯亮起。如果在电路连接检测过程中,其中一条回路接线错误时,检测不再继续,程序会将当前的错误连接点显示在液晶屏幕上,例如“errorpointB1”以便学生及时检测错误点并及时更正。该实训台还将设置考试模式和练习模式,当考试模式开启后,液晶屏幕便不会显示连接错误点,仅绿灯亮起时,才被视为电路考试训练通过。最后,为了教学设备不受实验室场地的限制,灵活安排教学地点,还安装了万向转轮,便于移动教具以满足不同场合的教学的需要。

6总结

经过改良后的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可直观呈现汽车起动及充电系统各元器件的外观,接通电源后并可动态演示其工作过程。学生可在掌握了电气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面板的端子连接导线对相关电路进行连接,可锻炼学生分析汽车电路的能力及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该实训台按汽车电路模块进行实物连接设计,把复杂和抽象问题简单具体化,相比整车电路接线考核实训台,结构简单,出现故障时可快速检修,适合教学中多次重复训练,同时实训台也经过了人机工程的测试,其坐姿与操作姿势适合于广大师生进行操作,并且该实训台移动非常方便,适用于各高校以及技术院校的实验教学或者技能培训课程使用,可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学生汽车电路的维修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电装实训总结范文8

(一)学校购置的实训设备与企业的生产设备始终存在差距

近年来,各地为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一大批校内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以青岛市为例,2008年青岛市投资2亿元建成了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基地购置了一大批数控、机电、模具、焊接、汽修等高端实训设备。特别是数控专业,一台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与此同时,各区市、各职业院校也纷纷建设了自己的公共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政府招标采购效率不高、企业生产线更新换代较快等多重因素,财政耗费大量资金采购的部分实习实训设备,很快就处于落后和淘汰的边缘。以我们首批建设的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每年用于生产设备更新的资金都在五、六千万元,无论哪一个职业学校都很难跟得上如此快的设备更新频率。此外,各地域之间、各个实训基地之间存在着资源无法共享、重复建设、使用率低等诸多弊端。

(二)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要的员工在质量上存在差距

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直接进入到学校执教,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与长期工作在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相比,技能水平有较大差距。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学校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一般仅限于该专业通用产品基本流程、基本生产环节的了解学习,往往缺乏对于企业核心技术和重点环节的掌握和实践,这直接导致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训效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差距。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与企业的生产流程标准不统一、衔接程度不够,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到企业之后还需要进行二次培训,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顶岗实习、无缝对接。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主要在于学校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的生产环节、工作流程不完全一致,校企之间共同探讨开发适应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兼容。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契合度不够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主要是通过对学校发展历史、专业背景、相关文化等元素的诠释,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育人环境,从而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经营文化,其目的是为追求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校园文化侧重于做人的文化,企业文化侧重于做事的文化。两种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在校内实训过程中,无法具体感知到企业的历史传承、奋斗目标和发展理念、企业的管理风格和特色、员工的文化素质和行为规范等等。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距导致两种环境下培育出的人才也存在差异,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合。

二、青岛市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

为解决上述问题,青岛市从2014年开始进行了在企业中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市教育局与市经信委等相关部门紧密合作,遴选了部分现代装备制造业企业,在企业中建设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所谓的职业教育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是指政府利用部分重点骨干企业的人才、技术及装备优势,在企业内部建立的承担职业学校学生实践教学任务的公益性实习实训基地。在实践中,青岛市归纳出了新形势下,在企业中建设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应当具有的基本条件。

(一)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的基本属性

一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依托目前青岛市现有的规模以上重点企业来建设,企业必须具有先进的生产线,能够面向社会提供产品。目前,青岛市已经在青岛特锐德股份有限公司、青特集团有限公司等5个生产性企业建设了公共实训基地。这些企业都是青岛市规模以上企业,其生产技术水平在国内都处于领先水平。以青岛特锐德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中国创业板第一股,注册金4亿元,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业园和现代化的研究院,是中国最大的箱式电力产品系统集成商、电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箱变研发生产基地。二是公益性。公共实训基地应面向相关专业所有的中职学生,保证学员在实训期间能够参与实训岗位的培训与演练。相关费用应由财政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担。三是先进性。实训基地的设备配备应当保证数量充足,并尽可能达到与企业现有的生产装备一致,做到学以致用、学教一体,学员在实训过程中能够得到理想真实的产品,达到教学所要求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如此次进入试点范围的青特集团2008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9年技术中心被评为部级企业技术中心,2012年集团中心实验室通过国家认可,其一线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

(二)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的主要条件

在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之初,青岛市就明确提出了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的合作企业或行业组织的遴选标准:即合作企业应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能够参与校企合作;已经有部级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有技能培训的场所、设备、指导教师,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成熟的运行机制;在本领域内具备较强的专业优势和领先的技术装备水平,具备与先进生产工艺水平匹配的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具有一大批技师和高级技师等一系列条件。

(三)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遴选过程中,坚持把住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遴选条件,针对有合作意向的生产企业逐家进行实地勘查,与企业反复进行相关具体事项的探讨和洽谈,逐步摸索和总结出了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要求。以青岛海信模具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为例,基地专门根据模具集中装配工作特点,在装配车间划出两个班组区域,按模具班组标准配置,安装模具吊装天车,配备相应工具、材料辅料,实验模具,使每个区域具备真实模具装配环境。此外,企业专门配备2名专业钳工技师担任导师,按内部师傅带徒培训内容,开展68天相应培训。

(四)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之初,青岛市就明确提出,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应该按照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组织职业学校与合作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统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开展教学成果评价和教育教学研究等。参与试点的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的企业应当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结合企业工作岗位开展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以模具制造类专业实训为例,实训过程中,企业以模具操作工的实际工作过程为核心,把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内容,整合模具拆装、按图加工、研模、组装斜顶、组装流道、出厂确认等现代新型模具开发环节,并与该行业标准相契合。通过实训,学生能够自行完成从模具设计、零件加工、工件检测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将课本所学知识与实际所需技能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彻底改变了学生理论与实训相脱节,课堂认知与企业产品实际相脱节的弊端,解决了课程教学与生产内容不一致的问题。在基地完成培训后,实训学生可以掌握模具研配标准及基本功、拆装模流程,实训基地每年可为社会培养60名高实践技能的专业模具制作技工。

三、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一)必须抓好顶层设计,完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组织保障体系

在基地建设之初,青岛市教育部门就会同财政、经信等部门,制订了青岛市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出台了管理制度,明确了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遴选条件,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合理确定试点规模、试点层次和实施步骤。这项工作开展以后,市教育局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工作责任,分解了工作任务,定期研究和解决有关试点工作重大问题。

(二)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完善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政策保障体系

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应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和调动企业参与实训基地的积极性,把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为此,青岛市专门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训基地建设的奖补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学生优先进入实训企业就业等奖励措施,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相关申报和建设工作。为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青岛市还鼓励这部分企业从参与实训的学生之中择优录取到企业工作,为企业储备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事实证明,这也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动力。目前,5家开展建设的企业已经与260名入驻基地实训的学生达成就业意向,取得了政府、企业和学生三赢的良好效果。

(三)必须坚持质量立本,完善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质量保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