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学年总结范例

大四学年总结

大四学年总结范文1

大四即将走完,我对过去四年的生活做个总结。

大学的生活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充满了苦涩,它将成为自己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吧:迷茫的开始,又迷茫的结束。

自己的前三年已经不值得自己去总结了,因为它已经深深地烙在了自己的心理,那不仅仅是一个个教训,更是耻辱。细想想自己早点离开多好,自己付出的是人生最宝贵的几年时光,仅仅为了所谓的文凭。最近自己一直在读书,感受挺深的。看看那一个个例子,使自己深深的意识到,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自信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活得很累,因为我们的眼里的东西太多。我们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却忽视了自我,自己的心声无法得到很好的表达。

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不断的选出来的。人生的路口有很多,其实没有明显的好坏之分,关键是走下去,而不是原地踏步。

其实,最令自己担忧的还是身体,自己以前忽略了它,不懂得珍惜,真是深受其害。自己也比较懒,上个学期自己开始每天锻炼半小时左右,基本上可以坚持下来。当然,中间也有不少天由于特殊情况而不得不取消。

我觉的大四自己最重要的收获是自己又开始了思考,尽管很多事并没有成功。我相信自己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取得再次的成功。因为自己又有了斗志,又开始了自己的思考,而不是消极的生活。

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为了实现我的目标而奋斗不止。

第二篇:大四大学生个人总结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度过了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年头。我们即将面对的是找工作或者是再过一次独木桥---考研。没有人知道一年后我们又会在什么地方,就像谁都没有想到三年前我们会从四面八方相聚在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活已经步入尾声,而我们的人生似乎才刚刚拉开序幕。一些必须由我们自己来掌控,自己来负责的人生正无可逃避地向我们走来。

回顾我的大学生活,我发现是充实、丰富多彩的,自己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亲戚朋友和所有支持关心我的人。因为他们,时刻教导着我,时刻支持着我,时刻鼓励着我,所以我在校的四年,一直能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工作和学习,使我更加的自信,使我更加的进取。

大学给了我太多的思考和感悟。我学到了很多。现将各方面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在思想品德上,有着良好道德修养,坚定的政治方向,一个人的价值能否实现,决定于这个人的思想好与坏。我深深的意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必须从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开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认真学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精神,积极参加学院及班上组织的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坚决拥护独立自主原则及“一国两制”的方针,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时刻学习身边党员们的优良作风。在2011年12月成为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我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关心和帮助他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并且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味其内涵。在同学当中,戒骄戒躁,严于律己,尽职尽责,乐于助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增强自身的党性原则,按照新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虚心向身边的党员学习,并结合国内国际政治生活的大事,定期作好思想汇报。

二、学习技能方面:大学生只有不断的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时代遗弃,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出色,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知识学习方面。学习刻苦,态度认真,只是在学习方法和能力上有些欠缺,因此,我制定了自己的学习计划,一直努力的学习;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并获得了大学中的一次奖学金,也算是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个完美句号。在这以后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学的更深入、更专业;这一学年是我感觉比较累的一年,但同时,也是最充实的一年。虽然不喜欢往回看,但看的时候,还真觉得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新世纪在悄悄降临之际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要求,经济日新月异,科技翻天覆地,所以更多、更快、更广的吸收新知识即成了放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这学年也是我们专业感到最忙的时候了。但是学无止境,重在积累,持之有恒,而且日后还得继续奋斗前进,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会加倍努力学习。所以,如果说这是对我的压力,到不如说是对我的考验,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三、工作生活方面:在工作上,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一致,吃苦耐劳,注重配合其他同学认真出色完的成各项工作。在生活上我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勤俭节约,真诚、友好地对待每个人,微笑着度过生活的每一天,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人是感情动物,人与人的相处是相互的。所以一直以来与同学的相处都非常融洽。四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并在实践中学到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生活上我勤俭节约,并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

总结过去,是为了提醒自己把握现在和未来。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大学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立志成才,肩负起跨世纪的重担,勇攀知识高峰,把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作为发奋学习的强大动力,增强自己的时代感,光荣感,使命感,我会更努力进取,取得更辉煌的成绩。每一次的总结,都是一个新的一点。放远目光,坚定信心,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这四年是充实的四年,我想这在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一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会美美地珍藏着,只有这样,才会活的更精彩,更充实,更有价值!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学院老师、领导为我们的成才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第三篇:大四大学生个人总结

时间不等人,而今珍贵的四年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回顾自己的拼搏与奋斗,经历过的种种包括学习上的、生活上的都历历在目,当然有得也有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下面就是本人对大学四年的个人鉴定模板。

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就是很优秀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所有的知识都是靠日积月累得来的,大学就是自学能力得到提高的一个过程。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

大四学年总结范文2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其核心要素是企业、学校、教育、合作。校企合作是高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但高校与高校之间,专业和专业之间由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存在差异,在开展校企合作时要因校而异、因专业而异。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来说,有效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要探讨构建“四级推进”、“三方互动”校企合作模式。

1本科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

校企合作的模式多种多样。大致有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劳动和教学相结合的工学交替模式、校企互动模式等,经历了从"企业配合"到"校企联合"再到"校企一体"的演变过程。但目前种类繁多的校企合作模式多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对本科院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校企合作的模式种类相对比较少。通过表1的比较发现,尽管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的理念方面趋同,即都以理实一体为出发点,但两者在目标、任务、方式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2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

2.1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本原则。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专业而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过程,往往是其审视自己的办学定位符不符合地方性应用型要求,衡量人才培养模式符不符合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判断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体系符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各专业教师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通常经过企业访谈、专家咨询、名校取经、往届毕业生就业追踪,历时数月乃至经年之久。人才培养方案应当成为校企合作模式确立的依据和准则。

2.2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而言,总结发现以下比较有效的模式。

2.2.1营销竞赛模式

营销竞赛是指围绕市场营销由各类机构举办的不同类型、规模和层次的比赛。其目的是让参与者通过比赛深入了解市场营销、增强真实营销能力。举办机构有校外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企业,还有学校自己单独或联合企业举办的竞赛活动。

2.2.2营销调研模式

一些企业对市场调研有着定期的需求,长期安排固定经费。高校专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承接调研项目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市场调研,另一方面提高动手能力、增加工作经历。

2.2.3营销竞争模式

营销竞争模式是指安排高年级的学生在合作企业兼职或上岗实习,利用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和企业销售人员一起考核,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2.2.4营销管理模式

这类合作的特点是企业手中有订单,需要在校学生通过兼职化解其订单。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接受企业委派,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员工帮助下从事营销管理者的职责和工作。

2.2.5营销创业模式

该模式来源于学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公司法人为在校生,企业出资,公司注册地在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学生依托企业的资源和竞争性资产开展经营活动,专职教师进行有效指导。

3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四级推进”、“三方互动”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3.1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四级推进”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下图对模式进行了清晰的呈现。

3.1.1第一学年的营销导入阶段

第一学年,大学新生入校,主要接受通识教育,对专业接触尚有一段时间差。为了尽快使其近距离感受营销,培养专业兴趣,引入营销竞赛模式来导入营销,为下一学年的专业课学习夯实基础。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参与院校多、影响面广,每年有近千所高校、几十万学生参加校级、省级选拔赛,最后参与国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理论联系实际理想的平台。

3.1.2第二学年的营销参与阶段

在第二学年,随着专业课的开设,营销竞赛模式和营销调研模式成为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的有效模式。这个阶段有不少比赛适合大二的学生参加,因为有了学科基础,学生得参与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参与盲目性明显减少。学生结合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参加比赛和调研发挥各自潜能。

3.1.3第三学年的营销创新阶段

在这一学年,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对市场营销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更加主动参与企业的市场竞争活动,全面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1)营销竞争模式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专业基础更加扎实,实践的冲动更加明显,可以安排他们在不同类型的合作企业兼职锻炼或上岗实习,充分利用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和企业销售人员一起进行营销策划,开展包括促销活动等在内的多种竞争行为,全面提升实践动手能力。(2)营销管理模式对于一些有潜力的同学,可以通过大学生双创活动的申请,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活动。目前我们就有大三的学生发起成立了朗润山青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正在开展公司注册和经营前的各项准备。

3.1.4第四学年的营销就业阶段

第四学年,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可以依托优秀企业选择岗前实习。这个时期采取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营销管理模式与创业经营模式(1)营销创业模式支持有创业潜能的大四学生自主创业或者组成创业团队开展营销活动,或者从之前的大学生双创项目中孵化创业项目,鼓励和支持其依托经管学院众创空间开展营销活动。(2)营销管理模式对于一些创业团队来说,他们这个阶段需要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开展公司经营活动,其中包括富有活力的市场营销活动。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团队分包或承揽合作企业诸如营销策划、促销活动、销售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校园培养经营管理能力。

3.2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企业为载体、教师为指导的“三方协同机制”

3.2.1学生为主体

学生在校企合作模式构建过程中应始终居于主体地位,成为开展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从大一入校到大四毕业实习直至离开校园,都应当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始终位于各项工作的中心。

3.2.2教师为指导

专职教师担任指导学生,扮演指导营销实践的重要角色。专职教师不同于专职辅导员和创业就业办的老师,他们能够结合自己担任的课程教学要求,把学生的营销实践融入教学之中。如对于《市场营销调研》课程,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调研大赛,寓赛与学,在真正的市场调研中结合理论完成该课程的学习。此外,在同各类企业的合作模式中,各任课教师均担任直接联系人,在学生活动和企业交往中牵针引线。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任课教师在与企业的深入交往中提高了对企业经营的认识,了解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个别教师可以申请短期企业兼职锻炼,或者为某些新创建企业包括学生成立的公司提供营销咨询、营销诊断等工作,密切了社会的联系,使得教学内容获得更新,对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3.2.3企业为载体

各类合作企业是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支撑和载体。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它的周围应当始终有一大批各类优秀企业。学校不仅要留住现有的各类型合作企业,对它们分门别类,同时还要邀请和发掘一大批适合各自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企业,让它们进驻校园,和学生零距离对接,让本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企业、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一方面有助于其提升营销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清晰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努力方向,有助于提早进行将来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胡俊杰,王金山.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三进三出”模式[J].社会科学前沿,2018,007(001):P.48-52.

[2]刘浪,周会.大学生校企综合实践基地促进产学相结合的创新教育的作用[J].创新教育研究,2018,6(3):239-243.

[3]陈国华,刘春梅,贝金兰.基于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4(2):135-137.

大四学年总结范文3

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所谓服务学习是强调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各类社会服务活动与课程相联系,使学生在服务中进行学习与发展[1]。进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品格与公民能力[2]。在此理念下,上海中医药大学卫管专业要求学生从大一开始,在学习了相应的课程之后必须进行社会实践,尤其是在学校实行的“三学期制”下,为卫管专业走进医院和社区,进行服务学习提供了条件。

1服务学习理念下社会实践的实施步骤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高校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采用合适的社会实践模式可以大幅提高高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践中学生可以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实践已成为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学生从第一学年开始,每一学年分2个大学期(各15周)和1个小学期(10周),并在小学期中进行社会实践。在服务学习理念下,卫管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大一进医院,大二进社区,大四综合实习”的不同层次的运行模式,见表1。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的课程需要对医院、社区、企业有全面的了解。服务学习的教育价值依赖于高质量的实施。服务学习一般包括以下4个步骤:准备、服务、反思和评价[3]。卫管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按照其步骤,经过长时间的累计,形成了下列过程:岗前培训→初步确定课题名称→定题→问卷设计→问卷调查→问卷统计→课题汇报→评分这8阶段,以上8个阶段均包含在其中包含在服务学习的4个步骤,具体为:

1.1准备

“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准备中包含了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准备具体包括:①岗前培训,卫管专业第二学年的小学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有社会调查性质的课题。而社会调查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定理论基础。为此,在学生实践之前,专业教师系统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社会调查,注重合理巧妙的引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应有的能力。②课题名称的初步确定,在实践前由专业教师根据实践点的实际初步罗列课题名称供学生参考。在选题、调查问卷的设计等方面均配备了专业教师进行辅导。

1.2服务

服务即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服务过程中了解社区,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此阶段中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名称后进行问卷设计,并在社会实践中完成问卷调查。社会调查的关键是做到与时俱进,尤其牵涉到政策变动较多的问题。基于卫生问题政策变动较多的特点,紧扣卫生事业当前热点,在社会实践前专业教师会准备10多个相关课题供学生参考,使其初步确定课题名称。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完成课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卫生国情和国内卫生政策。

1.3反思

反思是服务学习的关键阶段“,学而不思则罔”,反思是对自己在服务中获得的信息、知识、对现实的理解进行梳理和总结[4]。在社会实践的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份调研报告,并进行回顾总结,深入讨论,思考在实践过程中医院管理、社区卫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反思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1.4实践结果的评价

实践结果的评价是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总结,总结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践结果的评价主要由学生自评、社区或医院带教老师评价和课题汇报总分三者按照一定权重最后确定学生该小学期的实践总分。

2调查研究

2.1对象本次调研选择2007级和2008级卫管专业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2007级31人,2008级44人,所有的学生均参与过第三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放75份,实收75份,且均是有效问卷。

2.2方法采取问卷调查,该问卷调查共设计了13题,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调查:①了解卫管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社会实践模式的支持度,探索在服务学习理念下的卫管专业现存实践模式的科学性;②了解学生对社会实践实施过程中面临具体的诸如实践时间、实践点的问题的认可度。

2.3调查结果

2.3.1对卫管专业社会实践模式的调查

调查显示,卫管专业学生对于其服务学习理念下的“大一进医院、大二进社区、大四综合实践”的模式均非常肯定,有81.4%的学生认为这样安排较合理。同时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由学校和实习点共同管理也非常可行。另外,在大二社会实践中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完成一份社会调研报告,86.7%的学生认为非常合理或较合理。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有效地做到了让学生以所选课题为主线把实践工作贯穿起来,将实践地点作为实现小组能力的阵地,逐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主人翁责任感,让个人能力在实践中闪光。

2.3.2对卫管专业社会实践认可度的调查

对卫管专业社会实践认可度的调查主要涉及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必要性的认知、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实践点是否丰富、在实践中是否有收获以及社会实践是否运用所学知识这5个方面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显示,有76%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非常必要,有56%的学生认为在社会实践中收获非常多。但在具体的时间和实践点的安排调查中,有42.7%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合理,但仍有41.3%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课时太少,需要增加课时量。而在社会实践点的安排上54.7%的学生认为一般,28%的学生认为实践点匮乏,只有17.3%的学生认为较多。对于大学生能否将自己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去有60%的学生认为部分可以,而不能全面运用。

3讨论与分析

3.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的来说卫管专业的学生对现有的在服务学习理念下的实践模式表示肯定,认为以课题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模式非常必要,从中也收获颇多,主要表现为:

3.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据汇总统计,从2005年卫管专业建立以来,已撰写论文30多篇,并有5篇文章在核心期刊发表。有3项获得学校创新课题。所有的论文均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课题研究内容有:①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对象进行的调研,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病人满意度的调查、医疗满意度调查、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②以整个社区为单位进行的调查,如闸北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的策略研究、针推在闸北社区的发展状况研究、中医健康教育在社区普及程度的研究、对家庭小药箱情况的调查等等。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社区基层的卫生现状,这也和卫管专业就业定位——社区相吻合。#p#分页标题#e#

3.1.2有利于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完成调查问卷需要与患者或居民面对面交流,有利于学生增强表达能力,认识到人与人交流沟通,尤其是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同时,4~5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课题就必须要相互协调,发挥自身的强项,共同合作,探究问题。

3.2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1增加社会实践课时

目前社会实践主要是每学年的第三学期,但实际实践时间为一个月,学生普遍反映时间较短,尤其是对于大二的学生,一方面要在实践单位实习,另一方面还要花时间完成问卷设计、调查、汇总和文章的撰写,难度非常大。

3.2.2加大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资金投入

要使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广泛和有效开展必须有经费的支持。尤其是很多学生撰写了非常优秀、符合现实状况的文章,如能得到一些教学经费的支持,使其公开发表,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提升专业、部门,乃至学校的声誉度。

3.2.3进一步扩大实习点

目前卫管专业的实习点主要依托校级社会实践基地,如多家附属医院和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面对学生兴趣的多样性,学校、部门和专业如何积极开拓新的实习点,如卫生行政机关、医药企业等,使卫管专业实践可持续发展,不断迈进新台阶。

3.2.4与课程的结合服务学习要求服务与课程紧密相结合,但在实际过程中,课程与社会实践内容很容易脱节,两者不能做到相互促进,如何做到两者紧密结合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内容。

4思考与意义

4.1社会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长期以来,高校教授的课程理论难以与实践相衔接,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尤甚。卫生管理学科则是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而在每个学年安排社会实践,并使其课程化,有效地解决了大学生课程理论认识与大学生亲身实践之间的衔接问题。通过先理论学习,后选择相应单位,并在理论学习中邀请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人员参与主题讲座等形式,促进了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同时能使学生通过自身实践的检验,看到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主动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这类教学实践后的总结,又反哺教学中理论性太强的缺陷,起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的作用。例如医院管理学课程,卫管专业大一进入医院实践后,大二开设该课程,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生动有趣,并能在课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思考,这与学生进行过医院实践有密切关系。

4.2社会实践培养人文精神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尤其需要关注人文素养,“医乃仁术”。因此,医学与管理类等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还涉及到学生职业精神(情操、意志与人格)的塑造。由于现行的教学模式的局限,在人文类课程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衔接困难、教学资源匮乏的前提下,通过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的职业情感、内化道德、提升克服挫折能力,社会实践无疑是一门很好的人文类教学课程。

4.3社会实践加强了边缘学科建设

当今学科飞速发展,交叉、边缘学科的发展已取代大学科的概念。社会实践加速了边缘学科的建设,诸如医院管理类、社区卫生管理类课程。可以聘请实践点的医生教授部分课程,同时也安排专业教师到实践点进行深入带教、完善上述课程的实践教学,避免理论化,帮助我们培养复合型人才。

大四学年总结范文4

1.1调查对象

温州大学体育体育教育专业参加教育实习的本科生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四个年级学生、实习中学体育课指导教师,实习学校的学生以及我校体育学院其他带队教师。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对温大本科实习生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96%。对实习中学生发放问卷200份(温州十四中80份,温州第二实验中学80份,回家实习的其它中学40份),回收有效187份,有效率94%。

1.2.2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检索系统查阅大量相关体育文献以及法规,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

1.2.3访谈法

在实习过程中利用实习机会多次与我校实习生以及实习学校部分学生交流;并与其他实习带队教师以及中学体育指导教师交流获得第一手材料进行研究。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电子表格对收集到的数据分类整理再进行系统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体育教育实习现状

2.1.1实习的时间安排

我院体育教育实习为单阶段实习,即第7学期开学后第1周为我校内的前期准备,第2周至第9周半为中学体育实践实习,共有8周半时间。第9周后半周为学生撰写实习工作总结然后教师对实习成绩进行评定。在调查问卷中,55%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时间安排应该在第6学期的中后段大约8到10周左右,集中安排在实习基地一次性实习。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法国实习时间为27周,前苏联的实习时间为17—19周,由此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实习时间安排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对我校其他实习带队教师和学生访谈时,他们认为第六学期实习对以后的学有帮助,学生是带着问题上课,向老师提出很多实际问题。由表1可以看出第6学期教育实习既不影响研究生考试又非常有益于找寻找工作。通过教育实习后可以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育质量做出一些基本的分析与评价,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所以实习时间安排在第6学期比较合适。综上所述,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上有提前的必要而且实习时间也需要加强。我校体育教育实习形式,以集中教育实习为主,分散实习较少,实习生普遍认为委托实习模式和集中实习模式更好、更能培养自己的能力。此外,自己回家找的实习单位,有利于实习学校对实习生进行全面了解,方便学生了解他实习学校的情况,可以更快的找到工作,综合分析,应该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采取更加多样、更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实习形式。

2.1.2实习前期准备工作

对我校实习生在实习前期的工作准备情况调查显示,我校体育教育实习前期准备比较为充分,制定了具体的实习计划和方案。实习生认为实习前期准备工作的重点环节为试课、适应实习环境、备课、见习、心理锻炼。采取有针对性的实践对体育教育实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1.3学校实习内容安排

实习生在实习学校安排内容有体育理论与实践课,另外还有班主任工作、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等实习工作,实习生在实习学校进行了体育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锻炼,在实习过程中也有少数同学反映实习学校给他们的工作量超过了实习工作范围。实习生认为在实习学校仅有8周左右的时间实习,重点应该是体育教学,其它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教育调查、体育俱乐部指导等等,虽然也非常重要,但不能面面俱到。调查显示,我院体育教育本科实习生在实习中能较好地参与体育教学、训练以及班主任工作实习,但教育调查报告开展不太理想。

2.1.4实习的后期评价和总结

调查显示我院体育教育实习成绩评价主要是高校带队老师根据实习学校指导老师评价表,结合自己平时了解给出最后的评价成绩。我校体育实习生认为评价方式要做到“有法可依,最好是制定体育教育实习成绩评估综合量表,实习成绩由实习生自评、高校带队老师、实习指导老师三方面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2.1.5实习学校和实习基地

我院重视实习生教育实践过程,为教育实习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解决实习基地以及教育实习的经费问题,为提高学生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保障。对实习基地的调查显示,体育教育实习基地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一、有高素质和专业技能强的教师群体;二、完善的场地;三、对实习工作比较重视并愿意接待体育教育实习,四、学校有一定规模和实习高校有良好的关系往来。不足之处:大多数人只是将实习作为与高校的联系之一,还是没有把体育教学重视起来;对我院学生的实习关注还是有些欠缺。

2.1.6实习学校指导教师

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创新、知识水平、和对课的热情,对实习生的态度是实习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实习中学指导教师认为,大部分本科实习生功底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体育教材教法的学习和钻研,应注重理论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的培养,培养与实习学校师资需求接轨。

2.1.7高校实习的带队教师

实习生认为高校带队教师是实习生思想、业务、生活等方面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在他们的教育实习中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高校带队教师不同程度的担任着高校的教学和行政等其它工作,实习生认为高校带队教师是学校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另外也从侧面反映了我院师资的不足,不能为体育教育实习提供足够的人力保证。

3.国考背景下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研究

目前,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大三的学生第七学期就要参加教师证国家统一考试(简称国考)。如何让学生们在国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教育实习新模式中,实习贯穿于大一到大四4个学年,时间由原来的几周时间延长为16周时间,而且他们的实习工作也不再仅仅限于在观摩、听课的基础上象征性地上几节课,而是全方位地参与实习学校的全部活动。

4.结论与建议

4.1实习时间和实习形式不太合理

提出了全新的实习教学模式,大一实习1周,大二实习3周,大三实习8周,大四研习4周模式,此模式使他们即有机会全面、具体地体验教师角色的全部内涵,又有大量实践讨论和反思自己的所教与所学,更重要的是大三实习后为大四参加教师资格国考提供了实践保证。

4.2体育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应以长期为主

①有高素质和专业技能强的教师群体,②完善的场地,③对实习工作比较重视并愿意接待体育教育实习,④学校有一定规模和实习高校有良好的关系往来。

4.3实结和评价应进一步完善。

每节课之后,要进行实习生于实习生之间的评价,师生之间的评价,还要进行与实习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提出优点和缺点,相互改进,最后进行总结。

4.4部分指导教师投入不足

大四学年总结范文5

第一:认知阶段———大学一、二年级。

实践教学要实现学生对社会环境和行业专业的认知,作为公共管理专业,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对社会环境中的一些角色和现象能明白其原因和原理,做到心中有数。这一阶段实践教学旨在让学生为公共管理实践打下牢靠的知识和技能基础,组织学生对社会现象和新奇事物进行分析和探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分析能力对公共管理环节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在实践基础上实现学生对公共事务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认知。

第二:掌握阶段———大学三年级。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一些专业实践知识的具体操作和应用,具体实施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知识以案例分析为主,以小组讨论等活动为补充;具体操作可通过各种专业模拟软件和实践课程进行。通过具体操作巩固理论知识,再用理论知识指导具体实践,两者结合,不断优化改善,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

第三:提升阶段———大学四年级。

大四临近毕业,临近工作,此阶段实践目标旨在查缺补漏,综合运用前两个阶段的成果。这时实践需要通过专业实习完成,多数是在与专业相关的公共管理部门进行,实习阶段学生应将理论知识和模拟实践转化为真正的工作技能和素质。独立自主地完成工作要求,遇到困难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解决,熟练担负公共管理工作任务,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工作素养,并且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可提前熟悉未来就业环境和工作方式。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为目标服务。实践教学内容以目标为依据,可分为四个阶段和层次的内容体系:校内进行课堂实践和专业实践,校外进行假期实践和专业实习,这四种方式各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且具有相应的成果。具体如下:

(一)课堂实践:成果形式———小组合作实践报告

课堂实践以公共管理案例为依托,分别从理论分析和具体操作两方面实施。理论分析方面可通过引进经典案例、热点话题、实时政策、新近公众事件等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完成成果报告,可分成小组,进行组间对比和探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具体操作方面可通过场景还原和模拟进行,一人或数人操作,大家共同检查问题,博采众长,填补缺陷。最终分享学习成果,且形成书面化学习报告。当然,这一过程也可以进行拓展。

(二)假期实践:成果形式———社会实践报告

利用寒暑假期实现对专业和社会认知的目标,学生应以印证理论知识和探究实践目标为目的。依托专业教师的相关课题,让学生带着目的进行社会调研,成果主要是与课题和项目相关的调研报告和论文。

(三)专业实践:成果形式———学年论文

主要指课程实践,如城市管理专业实践和社区管理实践等,专业实践存在诸多困难:往往实践人数多,实践单位有限,且实践时间相对比较分散,单位不愿意接收,根据现状,现有两个实践课程尽可能多地以调研为主,实践内容根据学生论文课题自行设定,如此不仅可以为论文写作提供更多可行性素材,还可以用实践成果。

(四)专业实习:成果形式———毕业论文

现状是多数高校安排学生在大四开始前的暑期进行实习,一般为期三个月,专业实习要求实践单位和教学单位的指导老师同时到位,对指导教师有严格的职责要求,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在学生实习之前,可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带着选题实践和实习,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完成毕业论文,或者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中发现的具体问题自拟题目,进行应用型研究。

三、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

建立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强化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质量意识,很好地检测实践教学效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优化改善。

第一,社会实践成果应该有规范的文本或报告呈现。

报告和论文内容及格式要有具体要求,格式要规范、条理,以便查询和保存。内容一定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避免纯理论叙述、泛泛而谈,充分展现案例观点和数据,做到有理有据。杜绝抄袭、挪用他人观点、虚编捏造等现象发生。成果的展现应该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一致。

第二,成果的展现应区分优劣等级,并给予相应奖励。

大四学年总结范文6

[关键词]学前教育本科;实习现状;教育实习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教育实习已经成为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衔接的重要环节。基于此,为进一步讨论研究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教育实习现状。本文将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寻求有效地解决策略,希望能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并能促进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教育实习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任务。本研究以鞍山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以下简称“A校”)99名实习主要参与者为研究对象,线上回收问卷样本总量为74份,有效样本量为68份,男生5名。基于调查和A校实际情况,笔者发现影响A校实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时间、教育评价、教育指导和教育实践四个方面,据此展开研究。

(二)调查结果。1.时间调查。A校教育实习集中安排在大四上半学期(8-12周),计划在大四下半学期首月收尾。根据A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比较适合的教育实习时间安排”,85.29%的实习学生认为应该安排在大三下半学期,仅有16.18%的实习学生认为应该安排在大四上半学期。关于“比较合适的教育实习周期”,绝大多数人认为教育实习周期应该在8-12周左右。实习周期过短不能很好地达到专业实习的目的,不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并且大多数学生认为教育实习不应该仅限于大四上半学期,可以分散在各个学段进行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然后在大三下半学期进行为期8周及其以上的教育实习。2.评价调查。为了更好地体现实习生的专业素质,弥补教育实习过程中的不足,评价应是生成性的,单单总结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成长变化。即便在过程中发现问题,也未必有机会在实习中更正。根据调查研究表明,评价主体以高校带队老师、幼儿园教师及学生自评为主,实际上高校教师、幼儿园教师及学生自评相结合只占25%。当中83.82%的学生认为应该三个主体相结合。3.指导调查。教育实习指导影响实习生的实习质量。集中或分散的本科教育实习由高校教师带队,旨在实习前期传达学校文件、联系实践基地以及沟通学生;实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实践,答疑解惑;实习结束后召开实结,综合表现评定学生实习成绩。数据显示,70.27%的学生认为在实习过程中与高校教师沟通情况比较好,半数以上的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能收到1-2次指导。与A校学生进行深入调查之后,了解到由于学生接受的实习形式不同,导致指导的形式和次数变化。本地与其他地区受远程限制,很多实习过程中生成性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很多问题解决依赖于归校后的实结。4.实践调查。困扰A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习生的困难有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深入访谈调查后,了解到多数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存在困难。例如,面对幼儿入园焦虑,理论知识提到过转移幼儿注意力,实际上受个体差异和环境的影响,很难做到真正的转移注意力。笔者在亲身实践经历中发现,有的幼儿过于依赖父母,而父母也割舍不下。实践观察发现,家长不放心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长达一周的时间将自家轿车停在幼儿视线范围之内,导致幼儿一直嚷嚷着要出去,给小托班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无论用什么办法转移注意力,都是暂时的,只要幼儿一眼望向窗外,想要回家的心情又被激发出来。在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实习生表示,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在面对具体的实践问题总会有很大的出入,甚至类似于上述情况,具有一定的理论储备,但是在运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时依然会手足无措。在创新能力方面,在实习期间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设计需求,有创新想法但过于理想化,容易站在成人视角去设计创造,很难真正满足幼儿的需要。

(三)相关回归分析。1.相关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性别、实习时间或周期、评价方式与实习指导次数与A校实习生最终的实习效果反馈是否具有相关关系,因此随机抽取有效样本50份先进行相关分析。关于性别、评定方式、实习指导次数这三项与对自己教育实习的评价、对学校安排的实习喜爱、对实习的期待程度之间均不会呈现出显著性,p值均大于0.05,意味着之间均没有相关关系。而实习周期与对自己教育实习的评价呈现出显著性,相关系数值是-0.454,意味着实习周期是与对自己教育实习的评价之间有着负相关关系。2.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实习周期与对自己的教育实习评价会产生负影响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对其进行具体的线性回归分析。本研究以实习周期作为自变量,将对自己教育实习的评价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模型R方值为0.206,意味着实习周期可以解释对自己教育实习的评价的20.6%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12.481,p=0.001<0.05),也即说明实习周期一定会对自己教育实习的评价产生影响关系。最终具体分析可知:实习周期的回归系数值为-0.292(t=-3.533,p=0.001<0.01),意味着实习周期会自己教育实习的评价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12.481,p=0.001<0.05),也说明模型构建有意义。综上所述,评定的方式和指导的次数并不会影响实习生对自己教育实习的评价和满意程度及期待程度,而教育实习的周期对实习生自己评价产生影响,且为负相关关系。因此可知,高校应结合实习生现实意愿合理安排教育实习的时间和周期。

三、针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教育实习的应对建议

(一)制定合理的实习时间。根据实证调查结果,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对于教育实习周期及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存在需求。表示希望学校实习周期在8-12周,认为若是实习周期过短则不能有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达到良好实习效果。此外,关于分散实习周期,该校学生认为大四期间各方压力过重,应相应的将实习期分散在其他学年以教育见习及研习的模式存在。基于此,高校应回应学生关于实习时间的呼声,适当增减或分散实习时间。

(二)改革评价方式。教育实习评价是各高校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实习过程与效果进行考察与评估的一种手段。A校当下的评价主要以高校教师综合学生自我总结和幼儿园教师总结性评价对实习生实习质量进行评估,是以高校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总结性评价。然而,这并不符合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应以学生自评结合教师评,并以阶段性的形式呈现,运用信息技术记录和总结阶段性评价,关注学生发展性评价,将这些作为最终评价的基础资料。除此之外,还应关注幼儿对实习生的反应,一次成功的实习,隐性的参与评价的主体便是与幼儿园指导教师一样与实习生朝夕相处的幼儿。可以透过公开课的幼儿的表现,侧面反映实习生的实习质量;也可以通过建立“实习生档案袋”,对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汇总,结束时召开实结大会,展示实习成果。

(三)提高教师指导效能。“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目的就是要培养实习生成为有主动发展意识和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的人。通过教育实习,实习生经历生命实践的过程,最终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以实习生为主体,不能忽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在实习过程中对实习生进行评价的主体主要有高校指导教师、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园园长,三方主体应阶段性的保持联系,针对每个实习生的表现进行阶段性的评价,不能只依赖于最终的总结性评价,甚至多数园长并不参与实习生的评价,将幼儿园方面的评价全部交由带班老师进行。所以,应重视教师的指导效能的发挥。想要提高教师的指导效能离不开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发展联合培养,强化各级类教师指导效能,能有效提高学生实习质量。

(四)培养学生理实结合能力。大学生实际经验及社会经验不足,在实习过程中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在结合过程的矛盾,高校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可以考虑学生在这方面的困扰,有意识的修订或增添相关的课程内容。此外学生由于长时期待在学校里,对于寻求实习单位存在一定的风险及困难。因此,除了内部要加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的对接以外,还要无缝衔接校际与园所之间的实际联系,在非实习年段,可以采用观摩、校内讲座、园长指导等各种方式来满足实习生此方面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岚.重庆市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2]余园.监生历事制对大学生实习制度的启示[J].教育管理,2018(2):130-131.

大四学年总结范文7

[关键词]学生需求;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策略

本文通过对河北某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和英语学习需求及预期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实证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满意程度,并依据问卷反馈提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一、理论支撑

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是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主要议题之一,语言学习者需求分析是准备语言课程的第一步。国外学者最早将需求分析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之后依据不同背景、不同程度的对象,对需求做出了不同的定义和划分。Widdowson(1981)认为,需求意味着学生在语言课程结束后能做到什么,也就是以目标为导向对需求做出定义。需求也可以被理解为学生学习一门语言需要做什么,也就是以过程为导向定义需求[1]。Brindley认为需求包括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另外他认为需求课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2]。Hutchinson&Waters(1987)也认同将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并将目标需求进一步细化为必备的知识、欠缺的知识和想掌握的知识[3]。随着对学生学习需求的不断关注,需求分析理论开始在通用英语教学领域中使用[4]。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需求分析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分析类型,主要包括:目标情境分析、当前情况分析、教学需求分析、语域、篇章和体裁分析等。国内针对外语需求模型分析的主要有夏纪梅、孔宪(1999)、王海啸(2004)等,束定芳(2006)也提出过极具参考价值的外语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参考陈冰冰(2010)构建的理论模型中的学生个人需求分析模型[5],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个体愿望、过程需求、环境需求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分析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从而提出基于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问卷数据及分析

(一)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以河北某大学部分学院班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目前的英语学习动机、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调查访谈,并要求调查对象就英语课堂上的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问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学生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学院等;第二部分调查学生当前的英语学习现状,通过五级量表对自身学习效果打分;第三部分询问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需求和理想学习条件。

(二)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以河北某高校2014-201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在春季学期最后两个教学周内,随机发放电子问卷,共回收问卷471份,问卷全部有效,有效率为100%。调查对象随机分布于材料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人文与法律、建筑艺术设计等不同学科专业,基本上涵盖学校中大部分学科专业,兼有理科、工科、文科及艺术类专业。被调查者中,以即将结束两年大学英语学习的大二学生占绝大多数(85.61%)。

(三)问卷结果

1.英语学习动机影响因素。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就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因素、推动英语学习的因素进行5分制打分。结果显示,十二个影响因素平均得分2.27,其中班级容量(3.02)和同学英语水平(2.68)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因素,英语课堂环境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显著;九个推动因素平均得分3.48,得分相对平均,其中通过考试(3.7)、考研(3.65)、找工作(3.59)得分相对较高,随后是对英语有兴趣(3.53)和提高自身素质(3.52),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现实性需要很明显。此外,学生希望通过英语学习提高的能力依次为听力(91.23%)、口语(86.67%)、阅读(64.21%)、写作(62.11%)、翻译(60%)。2.英语学习自主性。调查中,66.32%的学生表示会在课外进行自主英语学习。进一步要求学生对列举的各种自主学习形式使用频率进行5分制打分后发现,利用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形式,如英语学习APP(4.09)和观看英语视频(3.69),在学生中最受欢迎,传统英语自主学习形式,如阅读纸质英语材料(3.44)和参加学校英语协会组织的各类活动(3.11),英语学习的线上课程(3.22)比线下课程(2.84)更受学生青睐。在对没有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学生(33.68%)进行进一步询问后发现,其中近一半学生(40.63%)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其余学生没有进行英语自主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自主学习形式(28.13%),而在列举的自主学习形式中,这些学生表示比较愿意进行尝试的形式同样是观看英语视频(91.67%)和使用英语学习APP(87.5%)。3.英语课堂环境。(1)专业关联度。鉴于问卷发放院校中理工类学生居多,在反馈结果中,只有62人(10.88%)的专业与英语需求关联度高,大部分学生(67.37%)认为所学专业对英语的需求或关联程度一般。(2)教学班划分因素。目前,该大学的英语课堂主要以专业班级进行划分,对于这一班级划分形式,大部分学生(47.37%)表示影响不大或无所谓(18.25%),少部分学生认为有积极影响(19.65%),14.74%的学生认为有消极影响。进一步询问学生认为对学习效果能够产生最为积极影响的英语教学班划分因素后发现,绝大部分学生(61.05%)赞同按照不同兴趣进行划分,其次认同的因素是按照各项能力水平(如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进行划分(43.51%),传统的教学班划分形式,也就是按照专业划分,只得到了28.42%的学生的认同。(3)班级容量。目前该大学中,英语课堂有单班、两班合班、三班合班几种分班形式,班级容量从30人左右到90人左右不等,而大部分学生(50.88%)心目中理想的班级容量是30人左右,也就是单班授课,另有27.72%的学生希望班容量能在15人或以下。(4)课堂教学模式。目前的英语课堂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模式(53.68%),其次是老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形式(28.77%)。而学生反馈结果显示,在需求的课堂教学形式方面,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偏好,老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20.35%)、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模式(25.61%)、学生小组活动为主的课堂(24.21%)和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21.75%)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认同,也有少部分学生倾向学生个人活动为主的课堂(7.72%)。(5)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该大学目前采用的课程设置是:大一大二两学年由外国语学院统一安排课程,大一学年两学期为综合英语,大二秋季学期为英语必修选修课,大二春季学期为学术英语阅读,大三开始由各学院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大四没有英语课程。在问卷反馈结果中,大一秋季学期最希望开设的英语课程是英语必修选修课(40.35%),其次是综合英语(38.95%),大二春季学期则正好相反,综合英语(38.25%)之后是英语必修选修课(37.89%),大二秋季学期综合英语(24.6%)、学术英语(24.21%)、英语必修选修课(25.26%)需求相对平均,大二春季学期呼声最高的是学术英语(29.12%),较多学生(秋季44.56%、春季43.51%)希望大三学年开设专业英语,到大四学年希望开设专业英语的学生人数有所下降(秋季29.82%、春季28.07%),但仍然是需求最大的课程,另有为数不少的同学(秋季25.96%、春季27.37%)希望大四专注毕业设计和找工作,不希望开设英语课程。(4)教学评价及效果。对于目前的英语教学模式,学生的评价较为平淡,四个维度的5分制打分结果都只是仅仅及格:教学活动丰富(3.39)、教学手段多样(3.41)、讲解生动活泼(3.47)、能够联系实际(3.57)。在对学习效果的反馈中,半数学生(50.88%)表示收获一般,学到了一些单词和句型,仅27.02%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大,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值得关注的是,14.7%的学生觉得自己英语水平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出现倒退。

三、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课程设置

当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社会需求能够熟练掌握语言进行交际的人才,单纯把英语当作一个语言系统进行学习,忽略语言的交际功能必然不能学以致用。学生对毕业后自身的发展规划各不相同,也决定了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需求不尽相同,统一设置的综合英语课程无法充分满足学生需求,不合理的分班规则也让基础较差和追求更高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进行高效学习。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英语学习。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掌握程度要求不尽相同,想要提高的英语技能,欠缺的英语相关知识也各有不同,因此,更为细化、侧重不同知识面的模块选修课程更适合当下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6]。课程设置应考虑设置相应课程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如提高英语基础技能(如听、说、读、写、译、语音、语法等方面)、增加英语相关其他类型知识(如英语国家、英语影视作品、英语文学作品等)、学习不同类型英语(如学术英语、科技英语、专业英语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如社会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等)。同时应注意,由于地域、学校、个人因素等影响,学生在大一入学时英语水平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适当对学生进行分级测试,依照不同能力水平推荐学生先修基础课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的定位自我水平、更快适应班级学习水平。课程设置也应考虑语言学习规律,充足的英语周课时数和合理的班级容量也是英语课程质量和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保证。

(二)教学设计

主流的大学英语改革中,大学英语课程课时普遍减少,而语言学习规律需要学习者有充足的与语言接触的时间,这使得很多学生觉得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效果不甚理想。传统的英语课堂侧重讲授、练习和输出的流程,虽然简明、易操作,但是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在想要表达自己的原创观点时,仍会觉得捉襟见肘。有限的课时要求教师更加有效的利用课上时间。发达的网络手段允许教师将很多学生需要更多时间自行消化吸收的内容从课堂上略去。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兴教学模式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课堂活动设计要在遵循语言学习原则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观点的空间,活动要具有竞争性、挑战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的对课堂活动进行安排统筹[7],并及时对学生的活动效果进行反馈,对学生的优点进步进行实时肯定,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足以维持学习兴趣的成就感。

(三)课外引导

过大的班级容量和减少的课时都决定了仅仅依靠英语课的课上时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是30人左右的单班授课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在一节课上都能有发表观点的机会,不充裕的课时也要让步给规划好的课堂活动,这都意味着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在课堂上很可能得不到满足。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的使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8],方便师生和学生间的课下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和推送优质的网络资源和学习APP,使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英语学习,保持学生与英语语言的接触,生动有趣、简明实用的资源也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网络通信工具的使用可以便利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问题答疑不再局限时间地点。

四、结语

大四学年总结范文8

[关键词]科研设计写作;药学综合实验;融合性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2019年9月29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第四条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并延伸到优化课程体系、打造一流课程、发展智能教育、严格教学管理等措施来提高课程质量。其中打造一流课程提出要“着力打造一大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打造对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提升课程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科研设计写作》与《药学综合实验》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面向高年级药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限选理论课和必修实验课。两门课程进行融合性授课,一方面理论知识可以在实验课程中得到实践,另一方面实验操作又能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动力。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加强了本科生科研素养和能力的培养。2020年初国内爆发病毒疫情,为了减少人员聚集,教育部下达通知推迟本年度春季学期开学时间,并倡议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停课不停学”。结合目前的教学现状,探索借助学习平台融合两门课程,实施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理解所学并能够学以致用,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目标。

1《科研设计写作》与《药学综合实验》融合教学的目的

《科研设计写作》是药学类人才培养环节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为本科生在大四学年开设了该课程。课程以实例方式介绍科研设计的整个流程,并选择适当的实验课题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在前三年所学知识基础之上,开展相关科研选题设计能力,掌握课题设计基本要求[1]。大学生学习注重个人兴趣,会通过衡量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决定其对学习的重视程度。部分学生旨在大二就主持或参与过科研设计实践,而一些同学从未参与过,从而导致对课程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差距大。且该课程与药学本科生大一至大三所学过的其他课程的相关性不大,知识体系相对比较独立。所以有必要帮助学生了解科研设计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即将开展的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等工作,强化学生科研设计与写作的能力。《药学综合实验》是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实验课,同样在大四学年开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药品研发过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一定的科研思想和实验操作能力[2]。与大学生科创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有老师指导不同,该课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设计,同时也要求学生和教师用一定的学时来完成查阅资料、设计研究方案、学习实验方法、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及撰写规范的研究报告等教学内容,共同达到教学目标。整个过程中,都会涉及到《科研设计写作》的内容:在项目选题阶段涉及到科研设计的思路和知识,在完成实验阶段则需要用到科技写作的规范和知识。故而将这两门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利用科研设计与科技写作的基础,是提升《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线上线下教学措施与实践

2.1《科研设计写作》“完全线上”授课。本学年《科研设计写作》课程在春学期开课,因疫情,学生未能返校,因此“完全线上”授课,采用网络在线课程平台+在线直播平台+传统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方式[3]。课程把优慕课平台为基点,利用中国大学MOOC(慕课)资源,以腾讯课堂为主要直播软件,采用传统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课程资源经优化后上传至优慕课平台: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在平台“基本信息”模块中体现;“单元学习”模块植入授课PPT,主要有:如何进行科研选题与设计,科研选题的类型、选题原则、科研设计相关知识,常用的文献检索数据库介绍以及中英文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方法,科研项目分类及项目申报;其他教学辅助材料,如世界上最牛论文与科学家逸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项目申请书、胰岛素的发现史、紫杉醇的结构改造等科研实例及故事以文本或视频形式上传至“课程资源”模块。为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每次直播课前在线测试,QQ直播课中一次在线测试,课后再一次在线测试,线上的3次测试可以让学生深化对知识单元的了解,同时教师可掌握学生对知识单元的理解程度。此外,为了弥补不能面对面答疑的短板,建立了学习群,线上给学生答疑辅导。在优慕课平台布置作业,教师可以批改作业,学生可以自主学习[4]。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在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中指出:“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青少年身心健康,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适量和教学时长的适当”。《科研设计写作》QQ直播课控制在1小时,将知识单元精炼浓缩,教学过程中应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开展课堂思政,如结合全国抗击肺炎疫情的实例,融入爱国理念,引导学生体会到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在科研选题与设计知识单元,笔者以病毒疫苗研发为例,阐述医学科研选题的需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和效益性原则,科研设计的对照、随机、重复原则。此外,融入敬业理念,例如,中国科研工作者从1月初开始,分离出病毒活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在经过认真的核对之后,12号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病毒全基因组的序列,并在有关的全球数据共享平台,为国际社会和各国科学家开展的研究、诊断试剂的研发、药物的筛选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条件[5]。量化形成性评价指标,以优慕课平台学生登录时间、作业成绩、测试成绩、小组互评成绩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作业、测试和小组讨论内容包括:撰写一份药学专利、提交一份简单的科研计划书、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研究设想及研究结果等。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其中教师评价占比40%,小组互评占比10%,考查内容为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即将开设的《药学综合实验》课程,布置“阿司匹林的合成、质控、制剂及药效评价”的实验设计任务,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分享交流。

2.2《药学综合实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药学综合实验》课程内容包括:药物化学自主设计性实验、药物分析自主设计性实验、药剂学自主设计性实验和药理学自主设计性实验共计四个模块[6]。在以往的线下实验教学中,实验前,带教老师会提前与学生沟通,安排各模块实验的具体时间、实验要求、注意事项等,并要求学生根据模块内容先进行实验设计,确定实验方案,撰写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以引导学生为主,全程监督操作过程,确保学生实验安全。实验结束后,再安排学生按模块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最后将四个模块的实验报告整合形成总的实验报告。这种线下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在实验方案的确定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沟通时间不足,部分同学主动性不强,实验时照搬文献资料,不能对实验方案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2)实验报告的写法沿袭了常规实验的格式,且把完整的实验内容割裂成四个部分,每个模块一份实验报告,内容也大同小异,无法体现综合实验的连续性、完整性。与前期《科研设计写作》课程融合,利用科研设计的思路和知识、科技写作规范知识,可解决上述问题。本学年《药学综合实验》课程为秋学期开课,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学生已返校,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措施。线下实验操作前两周,带教老师在优慕课平台实验操作微课视频、基本仪器操作视频等教学资源,同时实验教学任务和线下实验操作时间安排。学生通过预习教学资源,修改完善《科研设计写作》考查内容,形成的实验方案上传到教学平台“答疑讨论”版块。师生在平台内或学习群互动交流,确定实验方案,对线下实验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分析。此过程中开展课堂思政,融入法治、诚信理念,引导学生知法守法敬法,不弄虚作假,讲科研诚信。在线下实验操作环节,带教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时刻监督学生操作,将学生实验安全放在第一位。各实验模块带教教师之间要随时沟通实验进度,保证实验进程顺利。实验结束后,学生按模块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并将四个模块的实验报告整合到一起形成总的实验报告,上传至教学平台。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30%)、实验原始数据(20%)和综合报告(50%)给予综合评价[7]。课堂表现不单单包括线下实验操作的部分,还包括线上实验方案形成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处理问题的正确度。例如带教老师根据合成部分的原理,提问阿司匹林原料药的特殊杂质是什么?如何鉴别其特殊杂质?这就要求同学对合成部分知识进行回顾,只有掌握药物分析的知识内容,才能很好地回答问题并提出实验构想。综合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书写,包括:立项依据、实验仪器及试剂、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及讨论、参考文献等等,引导学生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实验结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寻求更好的实验方法。重视参考文献的正确引用格式及近5年的文献追踪,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及综合能力。

3存在问题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