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活动策划范例

比赛活动策划

比赛活动策划范文1

[关键词]校企合作;活动策划课程;会展专业;中职学校

一、中职会展专业活动策划课程设置现状

(一)专业定位模糊,课程体系混乱

会展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要求从业人员需掌握策划、运营、管理、营销、设计、旅游等多领域的学科知识。但大部分会展院校至今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专业定位,因此其设置的课程体系是广而泛的。以活动策划课程为例,在大多数本科院校中所对应的课程为“节事活动策划”“大型活动运营”等,大专院校中所对应的课程为“会展策划”等,而在中职学校中对应的课程名称也不完全相同,有些对应为“会展策划”,有些对应为“活动营销”等。专业定位的不够精准,导致各会展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有偏差。

(二)课程忽略岗位实际需求,缺乏实践性

会展是一个实践性与应用性兼具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现今实际的中职会展专业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情的限制,一些中职会展学校普遍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由于理论和实践的分割,学生在学习活动策划课程的过程中既没有实际的案例应用帮助其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也没有实践的机会验证其学习理论知识的成效。

(三)校企合作停留在浅层合作,产教融合度较低

校企合作以及产教融合是在新常态下中职会展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学校都要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尽管如此,由于办学、资源、学情等种种限制,大部分中职会展学校的校企合作都仅仅停留在浅层合作,深层次的合作相对较少。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活动策划课程改革探索

随着专业建设的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开展专业职业能力分析研讨会、聘请企业导师等都是校企合作模式下深化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措施。

(一)共同明确活动策划课程培养目标

职业能力分析研讨会是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标准的重要方法,因此学校特召开会展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会,以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让会展人才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学校通过开展会展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会,邀请各高校会展专业专家及相关企业高层共同探讨会展专业学生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制定了《北滘职业技术学校会展专业职业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中罗列出会展专业学生四大就业部门及十大工作岗位,并以四个等级分别对各大岗位中共108种职业能力进行考核。其中,《标准》明确了会展专业学生在市场部—市场专员岗位—“能够制定活动策划方案”这一职业能力中,考核等级为2级,即“能圆满完成此项能力的全部内容,但偶尔需要帮助指导”。结合《标准》以及学生职业面向,确定了北滘职业技术学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会展行业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服务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继续学习能力,掌握策划、销售、展示设计、广告设计、新媒体运营等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其中,策划能力位于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11种专业能力的首位,具体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策划的分析方法、表现方法,具有创新的思维能力,能够策划中小型的活动方案。因此,在活动策划过程中,校企达成共识,明确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并针对这一目标展开课程建设方案的制订。

(二)共同制订活动策划课程建设方案

结合专业实情及开展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会,学校会展专业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会展设计和会展运营两大板块进行课程建设。其中活动策划课程作为北滘职业技术学校会展服务与管理专业两大专业能力中会展运营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共56学时。通过活动策划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策划的分析方法和表现方法,掌握中小型活动策划创意能力。活动策划课程以实际的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引领型课程,课程以项目课形式教授,项目课用时共4周。活动策划课程以真实的活动策划项目设计教学过程,按照常见的活动策划项目如婚庆活动、节事活动、电商活动等设计本课程的项目模块,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策划能力和在活动策划工作过程中的综合职业素养。以婚庆活动策划项目为例,该项目被拆分为求婚策划、婚礼前期策划、婚礼仪式与流程策划、婚礼相关视觉设计、婚礼人员组织与分工等、婚礼场景设计六大子项目。学生被划分为若干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将会为真实的新人完成一系列婚庆活动策划方案。如在子项目求婚策划中,根据企业所提供的实际案例,每个项目小组各抽取一对委托新人,对其喜好、预算等进行深入调研,结合可行性,为其策划一场符合实际且有创意亮点的求婚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考验了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创新思维、方案撰写能力,还考验了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学生的可行性分析能力。

(三)校企合作共同参与活动策划课程的教学过程

1.与校企合作单位确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习安排做到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一体化,学生在专业认知、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得到了很大提升。实习过程严格执行《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文,企业导师负责考核实习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及时了解情况,解决实习、就业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实习就业工作。2.企业精准对接专业课程,企业导师保驾护航。为加强专业教学,适应市场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做到课程精准对接。专业与合作企业开展活动综合方面的跟岗实习,主要策划中小型活动、撰写和设计活动推文、拍摄和制作视频、将在校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为了使校企合作更加成熟,学校特聘请合作企业负责人及企业骨干为会展专业兼职教师和企业导师,丰富了专业教学的案例和经验,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在课程考核中,引入了企业导师一对一点评机制。各小组的学生取长补短,共同为真实的项目展开调研、设计、筹划、财务管理等活动。过程中每个子项目都会以小组PPT汇报的形式展示,考核方式包括自评、生生互评和老师点评。自评包括小组自评,通过罗列小组分工明细,考查小组各成员的具体负责事项和成果。生生互评则是该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对其方案展开具体的提问和建议,该小组进行针对性的答辩,过程中既能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同时也能在过程中取长补短。而老师点评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校老师对方案进行针对性的点评,指出优缺点;另一部分是组织学生参加每学年一次的会展专业活动策划大赛,全年级会展专业学生同台竞技,比赛由企业导师担任评委,对学生的项目成果一对一考核点评。这个过程可让学生不断精益求精,培养其工匠精神,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为客户服务,为客户提供方案的情景,加深学习印象,增长工作经验。

三、结语

随着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学生对课程学习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大大缩短了学生与会展人才市场之间的距离。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不断对课程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课程体系的时候,能够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引导,有效推动企业资源或者行业资源融入实际教学中去。另一方面,企业老师进入课堂,可以带给学生最新的行业资讯和理念,学生可以从最新的教学案例、教学资源中获取知识,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本。但是,在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笔者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在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有一些不足。未来,还要将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力促进校企合作共同落实校企对接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深化学生实习就业的考核机制,并建立校企对接课程的课程教学资源库,真正通过校企之间的深层合作,实现产教密切融合。

参考文献:

比赛活动策划范文2

【关键词】民族预科;双课堂;课本剧;教学模式;大学语文

民族预科学生的组成比较复杂: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探索一种学科活动方式、搭建一个平台,最大限度地提升预科生的综合能力、人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语文》教研室从2015年开始实施《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索“双课堂”教学模式。所谓“双课堂”就是充分利用第一课堂主阵地的作用,以文本细读和文本精讲的方式向四十五分钟课堂要效率要成绩,举办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学科活动,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学科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大学语文育人新途径,其中“课本剧编演大赛”就是课外学科活动的主要实施案例。课本剧编演是一种集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包容性强,既可以将多民族的文化艺术融合到课本剧舞台中去,也可以通过对课本里的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融入新时代的精神元素重新创作,是实现课程育人和展示预科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课本剧编演大赛”学科活动遵循“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思路,最大限度地培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整个学科活动由大学语文教研室牵头策划,院学工办和学生会执行,以各班学生为主体(要求每个班至少编演一个剧目)。在课本剧的活动策划、剧本编定、舞台设计、道具服装、剧幕设定、演员表演等各个流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主,学院、大学语文教研室和学工办老师主要进行有关协调,扮演辅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通过学生的全程参与,学生的写作能力、统筹能力、编演能力、语言驾驭能力、文本感悟能力、共情能力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一、“课本剧编演大赛”涉及两大方面

“课本剧编演大赛”作为《大学语文》“双课堂”育人模式的主要实现载体,主要涉及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编,二是演。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知策划。预科生入学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大学语文教研室和学工办沟通,通知学生会学习部、素质拓展部等相关部门学生,提出举办“课本剧编演大赛”的想法和具体要求。由学生执笔撰写活动策划方案,大学语文教研室老师指导。策划方案须包括:活动的目的及意义、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的安排、活动的流程、剧本的内容要求、时间要求、比赛的评分标准,比赛的奖项及奖项设置等方面。通过反反复复多次修改,形成最后活动策划文本,提交学院审批通过。通过活动策划,锻炼了学生书写策划方案的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编选剧本。课本剧编演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再现,而是教材内容的内化和教学拓展。大学语文教研室对学生选编内容有具体要求,所选剧本内容须是体现民族团结、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健康积极向上,凸显人生要义、家国情怀。成功的课本剧离不开精致细腻的剧本。因此,为了确保课本剧的编写质量和演出效果,大学语文教研室老师给学生普及剧本的基本知识,指导学生编写剧本。编写剧本是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再创作,老师鼓励学胆尝试,大胆想象,特别是要融合新时代国家民族的新发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教育等等内容,这既是一次思维训练,又是一次写作训练。如2018年课本剧《半截蜡烛》展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与法西斯军官斗智斗勇的精神,课本剧《小二黑结婚》展现了农村青年农民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由自主的故事,主人公在新社会的支持下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姻,凸显了社会主义的美好。2019年课本剧《花木兰》以穿越剧的形式展现了从古代花木兰到现代花木兰保家卫国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三)选定角色。好的演员是戏剧的灵魂,剧本选出后,在全班范围内选择演员。选择演员要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是演员的口语表达能力要较强。演员台词基本功要好,要口齿清晰、声音洪亮、抑扬顿挫;二是演员的心理素质要强。在戏剧的演出中会遇到突发情况,心理素质强的同学能随机应变;三要考虑演员对于角色的理解程度,理解深刻才能演得生动。在课本剧选定演员角色的过程中,同学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加直观深刻,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四)班级共建。课本剧对于各个班级来说,是一次人人参与的班级建设活动,促进了各民族学生的交流合作。课本剧可以分为不同的小组:如演员组、服装组、道具组、化妆组、后勤组等等,尽量做到班级同学人人参与。通过比赛活动,班级的凝聚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

(五)多次彩排打磨课本剧。在正式比赛之前,课本剧将举行2-3次的彩排,打磨课本剧的剧目,熟悉举办课本剧的流程,以保证课本剧的顺利举行。每次彩排,大学语文教研室老师会对各个班级的课本剧进行点评,演员把握人物感情特征是否到位、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是否合适,剧幕是否合适、舞台布置是否和课本剧契合等等,然后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各班学生改进。

(六)课本剧大赛举行。经过了近一年的准备,这是师生激动人心的时刻。正式举行大赛时,按照彩排的流程进行比赛,一般院领导先致辞,进行比赛并评出奖项,大学语文教研室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七)总结阶段。课本剧大赛完成后,教研室老师和学生要进行总结,对这一活动的收获、意义、不足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活动结束后要撰写新闻稿进行宣传。总结书和新闻稿一般由学生撰写,老师指导,在实战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锻炼学生应用文的书写能力。

二、“课本剧编演”大赛具有自身的特色

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研室举办的“课本剧编演”大赛已经举办了五届,被预科生称为“毕业大戏”,是师生共同喜爱的学科活动,具有自身的特色。

(一)“课本剧编演大赛”的实现载体特色。“课本剧编演大赛”促进了《大学语文》的教学,延伸了《大学语文》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实现了课堂教学和课外学科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民族预科《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实现载体。

(二)“课本剧编演大赛”的人文精神特色。通过对教材的深挖和编演,实现了教材内容的视觉化和舞台化,让师生感悟到了《大学语文》教育的美育功能,展示了师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拓宽了师生的知识和视野,是师生最真实的思考、辨析、探索、学习的过程,对于提升预科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课本剧编演大赛”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民族预科生是来自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培育民族团结意识和中国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预科教育的重要任务。预科学生在“课本剧编演大赛”活动过程中通过团结互助、交流互鉴重新认识自我,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拓展。我们既看到了学生投入在活动中的专注、细致、坚持、努力、团结合作的优良品格,更看到了剧本内容所反映的家国情怀、爱国热忱和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他们获得的绝不只是艺术素养的熏陶或语言艺术的提升,更在于思想认识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锻炼。

三、“课本剧编演大赛”的成效与不足

在吉首大学民族预科学院实施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已经举办了五届“课本剧编演大赛”,取得了重要的成效,也存在着不足。

(一)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多民族多文化的预科群体中,加强民族团结,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为重要。作为课程育人的重点活动之一的课本剧,老师在选编剧本时更加凸显剧本内容的思政性,如剧本《花木兰》《半截蜡烛》《小二黑结婚》等,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中浸润着课本剧的内容、情感,在无声无痕中完成了课程思政教育。

(二)审美教育的重要平台。课本剧是一种集戏剧、文学、音乐、美术、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师生们在整个课本剧的活动中感受着艺术的美、温润着心灵,启迪着智慧。来自不同民族的预科生特别是新疆和西藏同学,本身能歌善舞,他们把本民族的歌舞融合进课本剧中,升华为课本剧的一种元素,使得课本剧具有多元的艺术美。

(三)班级建设的重要方法。课本剧对于各个班级来说,是一次很好的班级建设活动,通过比赛活动,促进了班级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加强。

(四)人生的重要经历。对于新入学的预科生来说,迈入大学意味着人生新篇章的展开,参加这样全院性质的活动是人生的一种重要的经历,而课本剧的成功则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不少光彩,也增强了他们对于人生的自信。

比赛活动策划范文3

关键词:群众文化;创意;思维;方法

长期的工作积累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人来说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它会增强对事物和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在文化活动的策划过程中,实践经验丰富的策划人比没有实践经验的策划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把握信息的准确程度要高得多。当面对众多的文化信息和资料时,经过长期工作积累的策划人往往会对某些信息产生共鸣,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体会和创意思维方式。

1在反常规的思维中寻找合理的创意点

将常规性的逻辑思维进行反常规性的捕捉,在反常规的思维中寻找合理的创意点是群众文化活动创意经常运用的思维方式,它丰富了创意人的构思范围。

1.1反惯性思维

所谓惯性思维是指按照过去习惯性的思考方法,不加判断和分析地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即活动的策划人未对过去的活动创意进行充实和变革,不假思索地沿用了过去的活动方案,群众凭借前几届的惯性来参加活动。如果策划人仍然不在活动创意上下功夫,活动总是老一套而没有新意,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随着惯性的消逝而减弱,最终会使该项活动失去存在的意义。反惯性思维就是对惯性思维的修订,只有不断地调整已成习惯的思维方式,补充新的理念和内容,才能使群众文化活动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

1.2反方向思维

任何群众文化活动的举办都存在着成功与失败两方面因素,活动的创意人在创意设计中一定会朝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构思,而且会对成功因素进行充分利用。当方向确定后就应朝着相反的方向进行思索,对失败的因素进行分析,以确保创意的成功。人们常说,某人对待一件事总是反复思考,这个“反”和“复”就是正方向和反方向的意思。例如,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人在策划大型活动时一定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在分析可行性的同时一定还要进行不可行性的研究,这是必需的程序。

1.3反角度思维

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目标进行构思就形成了反角度思维。当创意人进行活动创意设计时,会对活动项目进行形象的、创造性的构思,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自己满意后就要从另一个角度或是相反的角度来分析创意的效果,我们通常称之为换位思考。例如,活动的策划人为广大群众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按照策划人的标准预测活动一定会受欢迎。这时,策划人必须还要换到群众的位置上,站在群众的角度来审视该创意效果,这就叫作反角度思维。

2扩展设定的目标丰富创意内涵

2.1内涵超范围思维

创意人的初衷一般都是为了某一个目的进行构思,当构思到一定程度便把最初的动机进行再丰富、再扩展,使创意更具影响力。例如,某位活动创意者根据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设计了老年健身操普及活动,这个活动的内涵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创意人在设计当中发现舞蹈元素可以利用,于是加进了民族舞蹈元素,又增加了相互交流的环节,从而使老年人在健身的同时又提高了艺术审美水平,改善了人际关系。这项健身活动的实际内涵范围超出了最初设计范围,这就是内涵超范围思维的本意。

2.2地域超范围思维

活动创意人的创意构思都会对一定的活动规模和地域环境进行设定,而创意的本身也只能对相应的地区和人群发生作用。如果在构思中超出了这个范围就属于地域超范围。例如,某个乡镇的创意人根据本乡镇具有民间秧歌和跑旱船的艺术资源,提出了举办民间花会活动的创意。但仅依靠本镇的力量很难在场面上造出较大声势,于是就产生了与该地区以外的邻近乡镇联合,将他们的舞龙舞狮表演和威风锣鼓表演吸引过来的构思,这个构思过程就属于地域超范围思维。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理念就是由此而来。

2.3内容超范围思维

内容超范围思维是指在活动创意构想所需内容以外,将其他领域的内容融合进来的思维设想。例如,某地区拟举办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与活动相关的内容有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等艺术种类,创意人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围绕这些活动内容进行构思的,而与活动无关的内容不在创意范围之内。但为了更好地展示艺术效果,表演艺术以外的相关内容也被考虑进来,于是加进了图片展览、电视投影艺术等内容,使得文艺汇演活动更加丰富。

3从生活中捕捉创意亮点进行创意构思

3.1聚象性思维:又称聚合性思维,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方式

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意者将若干个创意元素放入同一个策划议题中,在分析出其共性和个性后,把各种创意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并从多种创意构思中选择出一种最佳方案,得出完整的构思结果。例如,某城市拟举办春节庙会活动,创意人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民间花会、灯会展览、广场文艺演出、群众性戏曲打擂台等若干个创意构思。活动的策划者以“迎新春、同欢庆”这一主题为核心,将上述各创意构思共同汇集到此核心下进行梳理、筛选,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最终形成了以民间花会和广场文艺演出为主要内容的创意设计。

3.2扩散性思维:又称发散性思维,是与聚象性思维相对应的思维方式

扩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也就是说,当文化活动的主题确定后,创意人就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自己掌握的信息,将该项创意主题分解为若干个子元素,并逐一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创意构思,如果能够找出它们内在的结合点,就可达到丰富构思的目的。例如,某文化单位计划举办夏日广场文化活动,于是提出了文艺演出的创意,并发动相关人员提供意见。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专业剧团下基层”“大小广场相结合”“群众比赛大擂台”“文艺联欢会”等活动。从而达到了丰富夏日广场演出的目的。

4.创意思维方法在文化活动中的应用

4.1创意整合法

创意整合法是将所有创意进行梳理、归类、筛选,按照活动的需求重新整合,形成完整的构思。活动创意者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料会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产生多种意念和构思,这些意念甚至是杂乱无章、混在一起的,给创意人的判断带来了困难。这时对各种意念进行梳理鉴别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按照群众文化活动创意的四项标准对各项构思进行分析,哪个创意最能表现活动的主题,符合举办活动的动机目的,哪个就是最佳创意。

4.2创意逆反法

创意逆反法是将传统惯性的思维模式进行反向思考,寻找新的亮点。这是逆向性思维的延续,当某项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固定的程式化模式的时候,突然进行反向思考,往往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某单位举办群众性戏曲比赛,在常规状况下参赛选手在舞台上比赛,评委们在台下评判。但活动的策划方改变了这个程序,增加了一场评委上台示范表演,参赛选手在台下观摩,引起了巨大反响,不但提高了选手的艺术审美能力,还增进了艺术家与广大群众的鱼水关系。

4.3创意焦点法

创意焦点法是指所有信息和构思意念必须汇集到活动的主题上来,各子内容必须围绕大主题展开。每一项群众文化活动都必须有其明确的目的,活动主题是依据活动目的而定的,离开主题的任何创意设计都会增加活动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群众面对没有主题的活动会感到不知所措。例如,在艺术节当中设立群众性篮球比赛项目,在文艺联欢会和联谊会上加入长篇政治宣传讲演等等。

4.4相似类推法

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类推,从而达到完美效果。文化活动的创意要遵循求新的标准,创意人通过交流和学习的方法获取的成功经验必须要有一个转化过程,应将其他地方相似的意念与该活动进行类比,吸收其中的有益部分进行加工,使之与该活动成为有机整体,并发展成为新的特色创意。例如,某企业工会准备组建职工合唱团,于是派人到其他单位取经学习。在众多的经验当中发现有一个单位与本单位的情况类似,单位人数不多,组织大型合唱团有困难,因此组建了小型合唱队,机动灵活很有特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5创意来源于策划者的工作积累

策划者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与问题,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策划者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是自身体会最深的信息源。文化创意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往往来自策划者的工作积累。一个出色的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一定是个有心人,他会将自己观察到的、经历过的一点一滴都记录下来,将自己的经历作为经验,将纵向信息作为考证来源,将横向信息作为活动素材,积少成多,长期积累,逐渐变成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当承担活动的策划任务时,这些长期积累的信息和经验就会派上用场,一些人的灵机一动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丰富的积累做后盾的。有经验的群众文化单位和活动策划人都会对举办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要进行认真总结,并形成规范性文件归入档案,将采集到的信息加工整理并建立相应的信息库或数据库。工作积累就是经验积累,这是形成创意科学化的基础。每一个群众文化工作者都应当做这样的有心人。综上所述,群众文化创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构思活动,需要多种知识的支撑才能够完成。包括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文化艺术、历史民俗、群众心理、经济规律等一系列的专业知识。文化活动的策划人在创意设计时,必须先要学习和了解各地区的生活现状和文化需求,要调查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征,还要熟悉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伦理道德观念等,没有对上述内容的研究就不可能进行准确的判断,缺少判断的创意是没有意义的。要想能够设计出成功的活动项目,很大程度上获益于决策人和创意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丰富的社会知识、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郑永富.群众文化管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2]郑永富.群众文化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

[3]郭冬梅.群众文化工作的策划与组织[J].大众文艺,2019,453(3):16-17.

比赛活动策划范文4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馆;精神文明建设

为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能否持续扩大,因此,应当注重开展各项覆盖面广的大型活动,原因在于,群众文化活动首先是一种“活动”,唯有经常推出全新的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形式,方才可以让社会公众感受到群众文化活动的魅力所在,进而让社会公众的业余生活更为健康、更为丰富多彩,同时也能够使社会公众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社会文化社会化,群众文化群众化。不论是各级政府、机关、企业还是民间组织,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主办方,都要扎实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如何组织开展好群众文化生活活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真落实好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等相关工作细节

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千头万绪,涉及到的人数众多,活动形式也是千差万别,可能发生的情况更是不可预知。因此,为使群众文化活动能否顺利地开展,并且为社会公众奉上一场丰富的精神盛宴,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应当认真落实好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相关工作细节,要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顺利、有序。也就是说,对待每一个工作要点,群众文化工作人员都应当全身心地投入于其中,不得疏忽大意,同时,要明确工作职责。因此,在明确了具体的活动内容以后,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制定一个清晰的“活动策划体系”。可以说完成一个好“活动方案”的制订,活动的成功就取得了一半。比如,开展群众合唱活动,就要事先进行群众合唱活动策划方案的制定和不断充实、改进。群众合唱活动的场地,人员,器材,需要邀请的指导者,宣传者,都需要提前进行规划与策划。只有考虑充分、全面,群众合唱活动才能顺利开展。第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应当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通过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将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获得必要的活动经费,同时,通过寻求企业的赞助,将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即,群众文化活动得到了必要的筹备资金,给予赞助的企业同时获得了一次难能可贵的宣传契机。最终,活动的举办将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重获益。第三,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之后,要积极进行反思,对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可以改进与提升的地方加以思考,制定改进方案,从而在今后的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有所借鉴。

二、注重对相关措施的健全,注重发挥群众自身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群众不但是文化成果的享有者,同时亦是文化成果的创造者。尤其是国内人均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媒体技术的发达,特别是党中央给予群众文化活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使得群众对于社会文化事业建设表现出了高涨的热情。有鉴于此,相关文化主管单位应当鼓励本地民众成立民间文化社团,鼓励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开创,注重对群众文化活动载体与媒介的推陈出新,给予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通过前述方式,将真正确保群众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主体。此外,要顺应新形势新变化,积极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利用网络、手机进行文学创作,运用书画、摄影等展现美好生活,通过诗歌、散文等抒发真情实感,在主动参与中实现投身文化创造的理想,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可以组织书画大赛,号召书画爱好者积极参与比赛。大赛可以邀请媒体进行报道,一方面可以扩大书画大赛的宣传范围,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参与者的积极和热情。书画大赛可以设立奖项,对优秀作品进行多渠道展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打造示范性群众文化基地

为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更为深入人心,更为契合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现实需要,因此,各级群众文化部门应当注重打造示范性群众文化基地,通过文化基地的示范以及带动作用,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登上新的高峰。群众文化活动要改变大多数馆、站的阵地活动陈旧单一、枯燥乏味、没有示范带头作用的现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群众文化单位更要明晰自身职责,不是要求其内部扩张,尽可能接纳更多的活动者,想方设法提高阵地活动的质量档次,增强馆、站办阵地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有鉴于此,各级群众文化主管单位应当注重对优质文化项目的大力扶持,为其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给予其必要的经费支持,以便提升其示范性效用。通过这样的做法,将形成“以点带线”的作用,即,依托优质示范性群众文化基地的兴建与打造,实现对群众文化活动影响力的提升,进而让社会公众获得更为优质的群众文化服务。

四、结语

以上,我们从认真落实好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相关工作细节、注重对相关措施的健全,注重发挥群众自身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打造示范性群众文化基地三个方面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研究。以前的群众文化活动,不管是从模式上来看还是从内容上来看,都存在单调俗套的问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文化活动样式繁多,内容优劣混杂,这对群众文化活动选择带来一定的影响,要求其必须要有一定的变革。才能够满足不同阶层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加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本就是一件千头万绪的事,因此文化部门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但是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又是十分有重要的,为此,还需下大力气,强化组织与引导,使群众文化工作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赖淑琴.浅谈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职能及作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11):210-210.

[2]吴学东.浅谈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音乐审美[J].大舞台,2012(1):272-272.

[3]王莉.浅谈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1(4):87-88.

[4]郑维娜.浅谈如何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5):118-118.

[5]赵剑波.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探析[J].新西部旬刊,2011(6):44-44.

比赛活动策划范文5

关键词:幼儿园;艺术教育;男性化教育;渗透方法

幼儿教育关系到国家整体的教育事业发展。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并从资源、人力等多方面给予帮扶。但在实际情况中,部分幼儿园仍然十分欠缺男性化教育。尤其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教师参与率非常低,男性化教育的渗透比例也非常小。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幼儿学习、成长,还影响着幼儿园的长远发展。为了有效改善这个局面,越来越多幼儿园开始积极探究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化教育渗透方法,希望充分发挥男性化教育优势,全面提升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质量。

一、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丰富教育内容。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化教育的加入,可以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一方面,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的兴趣爱好、涉猎范围往往不一样。男性化教育的加入使幼儿可以接触更多样化的活动素材,有利于丰富艺术教育活动内容。另一方面,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的言行举止、思维方式等,会有一些差异性。通过男性化教育的加入,幼儿不仅可以感受女性化教育带来的可爱、温柔,还可以感受男性化教育带来的阳光、活泼。

(二)强化体育活动。当前,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化教育的加入,有利于强化体育活动。其一,大部分女性教师都偏向于静态化的艺术教育,比如,手工制作、艺术鉴赏、绘画比赛等。这些艺术形式虽然可以很好地陶冶幼儿情操,但缺乏一定运动量。而男性教师可以拓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将体育活动与艺术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让幼儿既能接受艺术熏陶,也能进行身体锻炼。其二,女性教师受场地、硬件设施等限制,很多时候只能在室内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而男性教师可以布置场地、安装硬件设备,为艺术教育活动搭建更多户外平台,创造更多户外机会[1]。

二、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化教育缺失的表现

(一)男性教师整体偏少。目前,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化教育缺失的表现之一,就是男性教师整体偏少。具体来说,一方面,主要因为男性教师本身就不多[2]。也就是说,在男性教师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大部分艺术教育活动只能让女性教师来主导。另一方面,部分幼儿园虽然有男性教师,但领导不放心男性教师主导活动。有些幼儿园领导认为,艺术教育活动更适合女性教师来主持、协调,男性教师缺乏这方面的亲和力。基于这种认识,有些男性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艺术教育活动。这不仅会局限艺术教育活动,还会局限男性幼儿教师的发展。

(二)不重视男性教师培养工作。正是因为有些幼儿园不重视男性教师培养工作,才会导致男性化教育极度欠缺。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有些幼儿园在活动策划环节,更偏向于女性教师,没有从“活动策划机制”上重视和突出男性教师,让男性教师感觉不到自己被需要。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下,男性教师的主动性、创新性都会受到打击,不利于幼儿园男性化教育的渗透。另一方面,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有些幼儿园经常给女性教师提供学习、培训、比赛的机会,使其可以得到展示、认可,并收获相应的回报。而对于男性教师来说,有些幼儿园很少给予这样的机会。这也会影响男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3]。

三、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化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薪资待遇方面的原因。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导致男性化教育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薪资待遇比较低是非常典型的原因。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教师需要有主动参与的热情,才能策划好整个活动。但从全国范围来分析,部分地区幼儿园男性教师的薪资待遇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些男性教师在低收入状况下,很难对工作抱有热情。另一方面,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策划、组织、参与是一个系统化过程,既需要教师投入时间,也需要教师投入精力。部分男性幼儿教师由于薪资待遇比较低[4],很难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难以投入足够的精力去策划这些活动。

(二)传统观念方面的原因。由于一些传统观念的局限,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很少有男性教师愿意自主、自觉参与活动。一是从家长的角度来分析,有些家长观念比较传统,认为只有女性教师适合带领小朋友进行这些活动。尤其是女性幼儿的家长,他们更希望女性教师多陪伴孩子,不希望男性教师与孩子有过多接触。考虑到这些家长的看法,有些幼儿园会有意识地减少男性教师的参与。这从某种程度上就阻隔了男性化教育的渗透路径。二是有些男性教师自身的认识也存在问题。有些男性教师认为,只要负责体育课教学就可以,不需要过多地参与艺术教育活动。对于这一类男性教师来说,他们的观念也比较传统,没有意识到男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四、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化教育的渗透方法

(一)提高薪资待遇。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为了更好地渗透男性化教育,幼儿园要关注男性幼儿教师需求,合理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具体来说,一方面,为了充分激发男性教师工作热情,对于薪资待遇比较低的幼儿园,要适当提高薪资待遇,让幼儿教师群体可以维持比较好的生活状态,将更多精力投入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另一方面,要想策划一个高质量的活动,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组织幼儿去户外采风、捕捉绘画素材时,教师要提前考察场地,注意安全问题,还要联系车辆,准备绘画相关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拍摄一些照片、小视频,为幼儿留下珍贵的回忆。最重要的是,为了让家长放心,教师还要与家长保持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表现。整个活动结束,教师不仅投入了时间,也投入了很多心血。对于这一类艺术教育活动,幼儿园可以通过“奖励”“奖金”等形式,对参与活动的教师给予补助,让这些教师的辛苦付出得到认可。当男性幼儿教师得到展示、奖励的机会时,家属也会更加支持其工作。

(二)转变传统观念。为了更好地渗透男性化教育,幼儿园领导、男性教师、社会大众等,要积极转变传统观念。一是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园领导首先要积极转变观念,鼓励和支持男性幼儿教师,给他们更多参与艺术教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家长也要转变观念,主动配合男性幼儿教师,共同把艺术教育活动办好,让幼儿从小就可以接受科学、合理的男性化教育,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二是男性幼儿教师自身也要转变观念,要从“单一体育教育”走向“多元男性化教育”。比如,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男性幼儿教师培训、学习,通过“男性幼儿教师艺术教育能力培训”“男性幼儿教师艺术教育亲和力培训”“男性幼儿教师艺术教育价值培训”等形式,给予其更多关注,让他们广泛参与艺术教育活动筹划,全面提升活动质量。

(三)优化教育体系。一方面,幼儿园要配备充足的男性教师。当前,高职院校作为幼儿教师输出的主要阵地,要在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工作中,突出男性化教育的重要性,鼓励男性学生的加入,为社会培养出越来越多优质的男性幼儿教师,满足幼儿园用人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积极进行改革。尤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高校要从“创新”视角出发,有意识、有计划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创新讲座”“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情境模拟”“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创新路径分享会”,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其将来开展创新型艺术教育活动做好准备。

(四)准入与聘任机制。当前教师资格证书的准入机制建设方面,为了确保男性教师能踊跃参与,一定要加大宣传,给予其正面的舆论引导,吸引更多男性教师,确保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合理性和专业性。因此在准入机制建设方面,男性教师必须获得高校相关专业毕业证书、普通话证书等,杜绝未达标准的其他各类社会非专业人员进入幼儿教育行业;对应聘人员资料的审查要严谨,教育管理部门通过严谨的核查,从聘任方面提升男性教师准入的标准,优化整个队伍。为了进一步刺激男性教师参与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给予其鼓励,甚至条件倾斜,男性教师优先等聘任机制,全面扩大幼儿园男性教师队伍,逐步渗透男性化教育。

(五)合理强调男性化教育渗透。虽然男性化教育的渗透很有必要,但在渗透过程中,幼儿园要注意“合理化”问题。一方面,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强调渗透男性化教育,并不是只推崇男性化教育,而是要发展“双性教育”,让男性化教育、女性化教育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艺术教育活动的实施。另一方面,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关于男性化教育的渗透,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建立在“有必要”的基础上。如果有些艺术教育活动更适合女性教师,幼儿园就要合理分配,让男性教师、女性教师负责自己擅长的领域。

(六)科学渗透男性化教育。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关于男性化教育的渗透,要注意“科学化”问题。如何理解这种“科学化”?一是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化教育更突显力量、运动、节奏等,这对幼儿的体能会有一定要求。因此,在渗透男性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展开,避免出现一些危险情况。二是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有些幼儿可能更喜欢亲近女性教师。这个时候,幼儿园要关注幼儿心理需求,尊重其个人意愿。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师生互动游戏,拉近男性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改变对男性教师的刻板印象。

(七)文明渗透男性化教育。关于男性化教育的渗透,幼儿园还要高度重视“文明化”问题。一方面,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有些舞蹈类活动的服饰、打扮,可能更适合女性教师。这个时候,幼儿园不能强行要求男性教师来参与。如果男性教师在服饰、打扮上过于怪异、暴露,不仅会引起家长群体的反感,还会形成一种不文明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有一些过于亲密的表演动作,并不适合男性教师与女性幼儿一起表演,男性教师就要把握好尺度,以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合理渗透男性化教育,首先需要越来越多优秀的男性教师加入幼儿园教育工作中。这既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转变理念、优化方案,也需要社会各界对男性幼儿教师的支持与鼓励。如果每一位男性幼儿教师都能获得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就会让越来越多优秀的男性教师愿意参与到幼儿教育事业中。

参考文献:

[1]尹黎阳.论影响幼儿人格健全的三个主导因素[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2-4.

[2]杨丽珠,董光恒.3~5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9-14.

[3]杨丽珠,金芳.促进幼儿责任心发展的教育现场实验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8(6):15-16.

比赛活动策划范文6

体育项目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竞争,而学校的体育活动又要集健身性、趣味性与竞赛性于一体,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活动组织者能够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进行一些科学、有效、有趣、简便的方式进行竞赛,并且要以集体项目为主,促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氛围中,既要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培养其竞争意识,从而使学生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达到以体育健身育人的最终目的。由于这些简便、有趣而科学的健身项目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满足其课余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持久兴趣,更广泛地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二、中学体育课的考核与体育竞赛相结合,以激发体育运动者的锻炼兴趣

毫无疑问,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生考试等内容对于学生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些项目一般不是竞技项目,所以比赛中没有设这些项目,也没有引导学生关注,不能用比赛的形式来促进学生通过这几种形式锻炼身体。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在体育竞赛中设置一些测试考核,组织学校或班级完成以各种测试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比赛活动。比赛也可以在各班、各校之间进行,互相督促,公平真实地开展。而且这种比赛活动与每个学生的体育成绩挂钩,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自觉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以此为契机掌握并运用各种测试的相应技能,在愉快而紧张的情况下完成锻炼任务。

三、学校体育运动还可以与卫生保健相结合

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体育文化的构建,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方面的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可是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也没有真正地以此为契机来宣传或加以利用。

四、中学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提升的角度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需要从体育竞赛方面来改进,使竞赛的目的面向全体的学生,以不断强化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技能和习惯为目的,使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广泛、深入及持久地开展。只有正确定位之后,才能传变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竞赛内容与形式,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发挥学校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优势,使学校的体育教育真正地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学生的终身体质的打造。

随着为学生“减负”政策的实施,学校在每周上课时间和作业方面进行了减免,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摆脱出来,从而腾出时间来参加体育活动、竞赛等,以各种形式来引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的体能发展,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的自愿行为,而不是单纯为了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中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调学生及社会体育组织的积极性,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不断地扩大其影响,以不断充实竞赛活动的内容。

笔者认为,整个活动的策划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从活动策划到活动宣传再到活动举办,都可以发挥学生的作用,达到锻炼人、教育人的目的,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并展现学生的各项才华,发挥学生的作用等等。若达到了全民健身、全体参与的效果之后,会后的奖励措施就一定要开放,多计团体分,实现全员参与后提升其平均分,多比增长率。对于在活动表现出色、服务贡献大或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特殊颁奖,以此来保护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

五、总结

比赛活动策划范文7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创意分析

群众文化指的是群众自我参加、自己娱乐、自我组织的一项社会性文化,其核心是“人民大众”,而且以“符合职工自我需要”为重要内容的精神文化目标。近几年,伴随国家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群众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且对生活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加上城市文化发展步伐的加速,群众文化活动迅速兴起且被广大单位职工所认可。

1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

1.1有助于稳固群众化团队

群众文化生活的组织,促使单位文化人员集中起来,巩固单位文化团队,其业余生活逐渐丰富,而且,部分具备文化特长的职工特长得以体现。

1.2这是单位形象的主要表现

相关单位属于群众文化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活动组织效果直接关系群众对政府的认识。所以,积极组织群众文化,属于单位保持外部形象、注重群众利益的体现。

1.3有助于提升单位知名度

群众文化可以体现浓厚的地区色彩,呈现出文化特色以及民族特色,丰富单位职工文化生活,让外部更深刻的认识单位特殊文化。

2活动策划分析

2.1进一步提升单位组织文化生活必要性的认识

单位文化生活组织在很大限度上可以鼓舞、激发大众的潜能,有助于群众产生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精神思想,如此对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发展非常关键,针对创建文明融洽的单位环境非常重要。单位文明融洽决定着社会的和谐,强化单位文化活动创建,属于时展的重要结果。为推动社会文化行业的发展,需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以维护与实现人民基础文化权益。

2.2组织单位文化及教育

为推动单位文化行业的发展,需要注重单位文化与群众教育工作、精神文明创建的融合。在以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当中,融入有关国家社会主义关键价值观及“中国梦”等主题,依靠文艺活动,强化宣传国家精神文明,推动社会发展。另外,要科学开展道德讲座、基层讲座、以及诸多以传统文化内涵为主题的朗读、合唱的活动,有助于优秀民族文化渗进民众现实生活,组织有关单位、员工文明融洽评比活动,推动单位融洽发展,创建互相帮忙,团结友爱的氛围,积极宣传“感动中国十大文物”实例,指引群众学习道德典范的精神。这类活动正好响应社会发展主题,在传承与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针对群众精神文化创建也十分关键。

2.3组织单位文化注重抓特色团队组建及特色模式

针对单位文化活动的组织,不得仅仅追求“量”,更需要重视活动的“质”,需要充满创新思想,组织特色文化实践,提升单位文化活动效果。组织单位文化活动需要充满特色,提升产品创意。就当前来说,特色文化活动包括舞蹈、秧歌、太极拳以及朗读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促进了社会文化环境的发展。表演比赛过程,部分活动还得了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群众参加文化生活的热情,有助于文化事业的进展。近几年,有关人员在做好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依据单位文化特色,推出充满创意性的文化实践[1]。以单位文明融洽的环境,互相帮忙、团结友爱的气氛,及其诚挚朴素的家风,包含中国民族文化及文明精神为重点组织各种单位文化活动,得到广大职工的喜爱。这些把自己周围的事例以及对国家文化建设的歌颂以演出方式呈现出来,既突出单位职工积极向上的状态,在较大限度上展示了我国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文化、精神的创建也非常重视。

3活动创意分析

3.1所有单位职工均是传播者与受益者

当前,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化进程推进,从而促使单位职工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单位氛围决定着职工生活工作以及活动,所以,单位文艺活动的组织,对职工而言十分关键。就当前来说,单位文艺活动缺少创意,活动模式比较单调,参与状况不乐观,所以,为提升职工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以及热情,需要充满创意,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推进精神文明创建,促使居民之间融洽相处。目前,许多文化活动是对于老年人组织的,怎样调动青年人的热情是急需处理的问题,克服传统思想及传统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组织新颖的群众活动是唯一途径。

3.2单位文化活动属于群文活动的“龙头”

单位文化活动在较大限度上决定着群文活动,所有群文活动组织就如同“舞龙”,而单位文化活动这个“龙头”如果顺利舞动,则整个文化活动均可以顺利开展。为促使单位群文活动的组织,需要重视团队组建[2]。近几年,活动团队的组建有助于文艺骨干以及爱好者在实践中起到积极效果。参加文化活动既可以丰富职工生活,加强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有助于职工强身健体。迎合职工的精神文化要求,属于群文活动的重要标准,群众属于单位文化发展的主题,职工的参与性以及满意度突出了单位文艺活动的效果,需要强化单位文艺活动的组建及革新,积极突出文化活动的优势。

3.3提升单位文化设施创建及管理运营效果

单位文化创建是一个较大的系统的项目,单位开展的群文活动需要重视质量,不得盲目追求形式,积极进取、引人注意的单位文艺活动可以充分激发职工参加的热情以及自觉性。建立健全的单位文艺活动体制,需要重视如下几点:第一,建立科学的单位文化管理机制,强化对有关人员的监督,推动职工踊跃参加,促进单位特色文化建设;其二,创建单位文化品牌,注重单位文化推广,充实文化精神生活[3]。精神创建既是单位文化发展的重点,还是不同单位所具备特殊的文化面貌及意识形态,既包含单位精神道德文化、价值思想、目标理念、行为标准等。针对单位文化创建,应从多方面考量,既要注重文化精神的建设,还要重视职工要求,从而迎合人们生活需要,促进国家文化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璧庄.基于中国梦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7):55-56.

[2]苏建伟.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的融合思考[J].传媒论坛,2019,2(13):163-164.

比赛活动策划范文8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创意与策划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充实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的文明发展。而现阶段的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意识,无法发挥其积极地推动作用,因而对改进其创意与策划的措施研究迫在眉睫。

1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性

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进程,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生活的精神需要,也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为和谐社会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充实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化社会的快节奏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压力巨大,多样化的文化艺术活动可以有效地释放人们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在参加艺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观看他人的演出或者自己进行演出,进而更好地放松身心,从而更有效率地进行学习和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促进了积极健康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都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有机结合,促使人民群众更有效地对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索,培养人民群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致力于创建和谐的健康文化的传播氛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面貌和正能量文化素养。

2改进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与策划措施

2.1创新群众文化内容。现如今是信息全球化的时代,群众通过互联网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浏览和查阅,因而传统单一且不符合时展潮流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无法对群众产生有效的吸引力,因而有必要对群众文化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创新,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只有不断丰富充实其内容,才能更好地调动群众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激励鼓舞作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不应该只注重形式,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立足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当地的特色文化内容进行不断地钻研探索,将文化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进行发展与创新。隶属于文化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对文化艺术活动的内容进行开拓和创新,做到与时俱进,逐步为文化艺术活动增添新颖的元素,更加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迫切需要。

2.2优化艺术活动资源。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促使文化机构在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对艺术活动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借由对这些综合资源的科学化、合理化配置,卓有成效地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将文化工作人员的优点和掌握的现代化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做好深入地实地考察,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指导理念,充分调动本地区拥有高层次文化涵养的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到艺术活动的创意与策划中来,从文化活动的多个领域,比如歌唱、跳舞、书画和武术等方面举办符合专题的艺术活动[1]。与此同时,文化部门还应积极主动的寻找适合的企业和商家进行文化活动的共同合作,对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开发与利用,用以更加有效地提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逐步提高本地区文化艺术活动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例如,甘肃省某地区致力于发展形式内容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当地的人民群众参加文化艺术活动,宣言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方式,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和节假日,开展文化巡回演出、文化旅游节、篮球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紧跟时展的步伐,对艺术活动的内容进行改进与创新,促使人民群众欣赏更加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有效地推动本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2.3完善文化艺术形式。在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创意与策划的措施改进过程中,相关的文化部门应结合当地具体的文化活动开展的情况,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进而对文化艺术活动的形式进行不断地完善与创新。当地的文化部门应依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基础,联系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文化艺术内容和形式[2]。同时还应对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思想进行明确的定位,科学化地实地考察,进而制定出符合人民群众真正需求的主题活动,为人民群众策划形式完善的、内容创新的文化艺术活动,更加有成效地提升人民群众的综合文化素养,增加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乐趣。为了促使文化艺术活动的形式更加完善,文化部门的管理人员还应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机地统一,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文化需求,利用先进的技术方式,促进文化艺术形式的完善与创新。例如,甘肃省某地区的文化部门,对现代化先进的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通过新兴的社交媒体软件,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形式进行创新,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群众的书画与摄影展览,更加有效地带动了群众的活动参与度,更好地完善了文化艺术形式。

3结论

综上所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可以充实人民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提升其文化素养,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活动策划的创新措施,做到与时俱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时展的步伐紧密结合,以期不断推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伟.浅析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与策划[J].下一代,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