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技术论文范例

编码技术论文

编码技术论文范文1

1.1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

网络编码较为全面的定义了网络结点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中间结点一旦具备编码条件,那么中间结点就会对其所接受到的数据按照相应的方式进行编码方面的处理。当编码的数据被逐渐的传送到后续结点之后,后续结点可以进行编码,也可以不进行编码,如果有需要还要进行编码的话,这时就要对接到的信息按照之前的方式再进行一次编码,然后传输,经过不断的反复编码传输,最终就会实现所有的编码信息都能够到达目的结点。最后一步工作就是目的结点通过对信息进行译码之后,就可以得到最初结点所发出的基本信息了。

1.2网络编码的构造方法

在对网络编码的研究当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结点要根据哪种方式对所接受的数据分组进行编码组合。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编码的构造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探讨,比如说采用的编码系数选择方式,分组编码操作方式等方面,其具体的表现是根据编码结点分组进行编码操作的方式,其中线性网络编码主要表现是结点对所接受的数据分组实行的是线性编码组合型操作,不然编码的工程就会变为非线性网络编码。我们根据编码系数的选择方式,把网络编码构造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确定性网络编码,另一种是随机网络编码。这两种编码都有一定的好处,但是确定性网络编码构造方法的编码系数是根据某一种算法进行确定的,而随机网络编码中编码系数是从伽罗符号中随机进行选择的,因此随机网络编码构造方法在整个的网络编码系数选择中占据着灵活性的地位,这也是随机网络编码构造方法的特点。我们根据编码在网络系统中的具体实现过程,将网络编码分为了两种编码形式,一种是集中式网络编码,另一种是分布式网络编码。集中式网络编码是在编码的过程当中需要了解全局的网络拓扑,根据全局网络的情况来分配相应的编码系数,这一编码形式并不适合拓扑变换较大的无线网络。分布式网络编码仅仅需要了解网络当中一部分拓扑信息就可以进行相应的编码操作,而且分布式网络编码还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性能。

1.3网络编码应用网络数据传送的研究

网络编码是一种编码和路由信息交换的技术,在传统道德路由方法基础上,通过对接收的多个分组进行相应的编码信息融合,以达到增加单次传输信息量的作用,从而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网络编码最开始提出时是因为多播技术,网络编码最初是为了提高网络多播的数据速率,而随着网络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网络编码在其他的领域也逐渐有了优势,比如说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从总体而言,对网络编码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实际吞吐量,进一步的减少了数据分组的传输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传送的功耗,由此我们看出网络编码为网络的数据传送性能的改善提供了新的途径。

1.4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送技术研究趋势

随着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很多新的理论,但是网络编码所面临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尤其是网络编码的网络数据传送技术问题,虽然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需要我们去逐一解决。

1)网络编码复杂度得到降低。

现阶段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在提高网络编码效率的同时降低网络编码的复杂程度。这会涉及到网络编码的相应网络开销,这也是作为网络编码性能评价的内容之一,还有就是在网络编码实用化的过程当中,逐渐控制网络编码的复杂程度,减少网络编码需要的额外的计算量,从而降低系统的实施成本。这对于网络部署以及应用网络编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数据传送可靠性研究。

保证网络性能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提高网络数据传送的可靠性,现阶段对网络数据传输可靠性的网络编码研究主要是根据多径路由展开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编码中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可靠性。因此在多跳动态的网络环境当中,分析研究提高网络编码数据传送的可靠性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2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技术的相应解决方案

1)在对网络编码的网络协议结构研究当中

其出发点主要向三个方面集中:一是较为系统的分析网络编码在各个协议层与现有协议相结合的参数,其目的是为了让应用网络编码提高网络的系统整体性能;二是设计相应的对应网络性能指标的线性规划模型,以便求解出线性规划模型的最有设定;三是提高各个协议层之间的信息反馈机制来实现参数的实时调整。

2)在对网络编码时延约束控制的研究当中

针对数据在网络中各个结点频繁的参与编码和解码的操作,使得数据编码时延逐渐成为了网络数据传送累积时延的主体,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网络编码的实际应用当中,提出了基于数据传送时延约束的网络编码模型,这一模型的出现在较大程度上对传送时延进行了优化的控制;与此同时我们还引入了数据传送信息反馈机制,以此来促进数据在网络结点中的及时有效传送。

3结束语

编码技术论文范文2

网络编码实际上是将路由和编码的信息进行相互交换的方式。传统路由主要是实现信息的存储和转发,网络编码则能够接收到几个不同的数据组,然后将其融合编码信息,增大传输信息的数量,从而能大大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结束了传统中认为独立比特不可压缩的理论。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有限域中的运算,将接收到的几个不同的数据组,在网络不同的结点中进行重新编码组合,然后将编码过的数据以多播的形式转发给各个目的结点,并由目的结点对其解码还原,得到原始数据,这样就实现了通信。网络编码的主要优势是提高了网络通信的系统性能,提高通信效率,这是因为网络编码增大了每次传输的数据量,减少了传输数据的次数,从而能够很好地提高网络通信的性能,不仅增加了网络数据的吞吐量,也提高了宽带的利用效率,还能平衡各网络目的结点之间的负载能力。在当前人们越来越依赖无线通信技术的的背景下,网络编码对提高网络安全、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技术研究

网络编码在网络数据通信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其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都是不言而喻的。世界上一些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都展开了对网络编码的研究,并且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2.1网络协议结构

当前网络编码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部分还是在网络层方面,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将路由协议与网络编码有机结合,是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结构研究的重要方面。有一部分研究已经深入到网络编码如何有效结合协议结构中其他协议层,例如网络编码与MAC层协议或者与传送层TCP协议等等的结合问题。因为网络编码的特性与传统网络数据通信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为了不更改已普遍应用的传统网络协议,将网络编码与其融合将会遇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例如,它们之间的兼容性、网络编码对网络协议结构是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后来研究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为研究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协议结构提供了框架性借鉴,使得网络编码能够与传统的网络协议有机融合,提高网络通信性能。

2.2数据传送模型

网络编码具有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将数据智能化处理,这主要是通过对编码策略的设计来实现,而码构造算法是编码策略设计的基础。码构造算法主要是针对网络中间结点的编码方式,它需要保证目的结点能够有效识别出传递的编码信息并进行正确解码。所以码构造算法包含了编码和解码两个内容,并且要求其算法复杂程度低,易于实施应用。码构造算法主要有三种:代数型、线性型、随机型。线性网络编码能将中间结点接受的各路信息进行线性组合,这种编码运算较简单,所以得到了普遍应用。

2.3路由协议

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网络数据的传递效率和性能,它是能够将网络编码应用到实际中的重要基础,而且将路由协议与网络编码进行更高层次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可以为以后开发新的网络提供借鉴和指导。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独立路由协议和编码感知的路由协议,它们主要的不同点是路由协议产生的过程中能否主动编码,也就是说路由协议是否能够提高编码的利用效率。

2.4数据传输性能保障机制

实际应用中,网络环境复杂多变,数据传输的突然性和网络拓扑结构不稳定都可能导致数据传输出现不稳定的状况,例如造成数据丢失或者传输延迟等。所以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输技术的开发应该结合实际的网络环境,研究出能确保数据正确传输的保障机制和编码策略,尤其需要尽可能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和保证数据可靠传输。所以,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中,利用QoS保证机制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已研究出来几个解决方案,比如建立数据延迟时间的模型,从模型中找出延迟的解决方案;利用多速率编码器来分析各路中传输速率不同的数据,从而减小数据在编码器中的传输时间。

3结语

编码技术论文范文3

网络编码实际上是将路由和编码的信息进行相互交换的方式。传统路由主要是实现信息的存储和转发,网络编码则能够接收到几个不同的数据组,然后将其融合编码信息,增大传输信息的数量,从而能大大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结束了传统中认为独立比特不可压缩的理论。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有限域中的运算,将接收到的几个不同的数据组,在网络不同的结点中进行重新编码组合,然后将编码过的数据以多播的形式转发给各个目的结点,并由目的结点对其解码还原,得到原始数据,这样就实现了通信。网络编码的主要优势是提高了网络通信的系统性能,提高通信效率,这是因为网络编码增大了每次传输的数据量,减少了传输数据的次数,从而能够很好地提高网络通信的性能,不仅增加了网络数据的吞吐量,也提高了宽带的利用效率,还能平衡各网络目的结点之间的负载能力。在当前人们越来越依赖无线通信技术的的背景下,网络编码对提高网络安全、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技术研究

网络编码在网络数据通信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其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都是不言而喻的。世界上一些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都展开了对网络编码的研究,并且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2.1网络协议结构

当前网络编码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部分还是在网络层方面,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将路由协议与网络编码有机结合,是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结构研究的重要方面。有一部分研究已经深入到网络编码如何有效结合协议结构中其他协议层,例如网络编码与MAC层协议或者与传送层TCP协议等等的结合问题。因为网络编码的特性与传统网络数据通信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为了不更改已普遍应用的传统网络协议,将网络编码与其融合将会遇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例如,它们之间的兼容性、网络编码对网络协议结构是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后来研究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为研究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协议结构提供了框架性借鉴,使得网络编码能够与传统的网络协议有机融合,提高网络通信性能。

2.2数据传送模型

网络编码具有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将数据智能化处理,这主要是通过对编码策略的设计来实现,而码构造算法是编码策略设计的基础。码构造算法主要是针对网络中间结点的编码方式,它需要保证目的结点能够有效识别出传递的编码信息并进行正确解码。所以码构造算法包含了编码和解码两个内容,并且要求其算法复杂程度低,易于实施应用。码构造算法主要有三种:代数型、线性型、随机型。线性网络编码能将中间结点接受的各路信息进行线性组合,这种编码运算较简单,所以得到了普遍应用。

2.3路由协议

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网络数据的传递效率和性能,它是能够将网络编码应用到实际中的重要基础,而且将路由协议与网络编码进行更高层次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可以为以后开发新的网络提供借鉴和指导。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独立路由协议和编码感知的路由协议,它们主要的不同点是路由协议产生的过程中能否主动编码,也就是说路由协议是否能够提高编码的利用效率。

2.4数据传输性能保障机制

实际应用中,网络环境复杂多变,数据传输的突然性和网络拓扑结构不稳定都可能导致数据传输出现不稳定的状况,例如造成数据丢失或者传输延迟等。所以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输技术的开发应该结合实际的网络环境,研究出能确保数据正确传输的保障机制和编码策略,尤其需要尽可能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和保证数据可靠传输。所以,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中,利用QoS保证机制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已研究出来几个解决方案,比如建立数据延迟时间的模型,从模型中找出延迟的解决方案;利用多速率编码器来分析各路中传输速率不同的数据,从而减小数据在编码器中的传输时间。

3结语

编码技术论文范文4

1引用文献类型

文献类型标识代码和文献类型是一一对应的,引用时不可混淆,常用的标识代码如J代表杂志,M代表图书,C代表会议录,D代表学位论文等。新标准中增加了4项标识代码,即A代表档案,CM代表舆图,DS代表数据集,Z代表其他。不能确定文献类型时用Z表示,这给以往处理这类令人头疼问题提供了标准。文献类型标识代码混淆的现象比较常见,但有经验的编辑甄别起来也较容易。

2主要责任者格式

(1)根据新标准规定,一篇文献的责任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著录;超过3人时,著录前3名作者,中文文献其后加“,等”,英文文献其后加“,etal”。在编辑实践中,笔者发现投稿作者往往会把所有人全部著录或者只著录第一作者,而将后面的作者姓名全部省略,这都是不规范的。(2)汉语拼音姓名著录的格式在期刊界一直颇有争论。05版标准中规定:“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中国著者姓名不得缩写。”而GB/T28039—2011《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中则规定,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人名,姓全大写,其名可以缩写,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两个标准互相冲突,令编辑和投稿人对汉语拼音书写的人名无所适从,各个期刊的相关格式也是五花八门。为了统一格式,上海电力学院编辑部对汉语拼音书写的人名格式统一改为“姓前名后,姓全大写,名采用缩写形式”。如今这一格式在新标准中找到了正式的依据。新标准明确说明遵从GB/T28039—2011相关规定,并在8.1.1中对“原题:LiJiangning”分别给出了“LIJiangning”“LIJN”两种示例,说明这两种缩写形式都符合规范。但投稿中仍然经常出现“LiJiangning”这种格式,说明作者对这一规定还不熟悉。(3)外国作者姓名著录格式是参考文献错误的重灾区。科技期刊引用英文文献情况比较常见。根据新标准规定,个人著者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形式,欧美著者姓全大写,名可用缩写字母,缩写名后省略缩写点。国际主流科技期刊中姓名的著录格式与此不同,所以几乎每条英文文献的姓名格式都需要修改。欧美著者的姓名顺序通常是名前姓后,如“VickiWilmer,BuderyNicholls”,正确格式应为“WILMERV,NICHOLLSB”。欧美著者的姓和名容易混淆,需要引起注意。有些外国作者是复姓,如“Smith-CogginsR”,不能写成“SMITHR”或“COGGINSR”,应改为“SMITH-COGGINSR”。法国人姓前常有冠词le,la,les或前置词de,du,des,葡萄牙人或巴西人的姓前常有词头do,da,dos,das,著录时应将其放在姓前,如“GrundydeLornezo”应改为“DELORNEZOG”。英美等国家族中若子孙三代共用姓和名时,通常以罗马数字Ⅰ,Ⅱ,Ⅲ区别,或用Sr(senior)和Jr(junior)表示,著录时不可省略,如“EdwardMCopelandⅡ”应改为“COPELANDEMⅡ”。

3期刊文献卷期号及页码

新标准在8.8.2中规定:“凡是从期刊中析出的文章,应在刊名之后注明其年、卷、期、页码”。并给出相关示例。示例12001,1(1):5-6示例22014,510:356-363示例32010(6):23示例42012,22(增刊2):81-86示例1显示年、卷、期、页码全部列出的著录格式为:年份,卷号(期号):页码;示例2显示一年中连续编码的期刊可只标注年份、卷号;示例3显示卷号不详或1年只出版1卷的期刊可只标注年份、期号;示例4显示增刊1和增刊2也可作为期号标注。由此可知,新标准对期刊析出文献的年、卷、期、页码并非要求必须一个也不能少,但期刊析出文献的卷、期以及页码均应按规范的格式著录,以保证文献著录的准确性。引用期刊类文献不规范的情况主要有卷号、期号、页码缺失或者卷号、期号混淆等。例如:周林.一种不可靠环境中的智能电表数据安全采集方案[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7,(04).应改为:周林.一种不可靠环境中的智能电表数据安全采集方案[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7,33(4):346-352.另外,有些科技期刊,尤其是外文期刊,本身采用代码编号或者为了网络优先出版,会出现文献只有代码没有页码或卷号、期号都缺项的情况。新标准没有给出相关规范和示例,通过查阅文献,笔者了解到科技期刊一般采用代码代替传统的页码编码。卷号、期号都缺项时可列出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以方便读者查询。值得一提的是,相对05版标准,新标准在8.8.2中增加了阅读型、引用型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的规定:“阅读型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文章的起讫页或起始页,引文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引用信息所在页”。过去我们要求著录所引文献必须标注起止页码,有的作者只标注其所引用部分的页码,按照新标准这不再是错误项。

4文中引文处标注

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有两种: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由于顺序编码制便于标注和检索查阅,因此科技期刊普遍采用顺序编码制[9]。顺序编码制一般按照所引文献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引文处标注的格式问题细碎繁琐,作者容易混淆的有以下几点。(1)有些新手作者只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表,却未在文中引文处标识序号,使参考文献形同摆设。(2)有些作者对顺序编码制一知半解,未按照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码,序号标识混乱;同一文献在文中多次引用时,未按照标准全部使用首次引用的序号标注,而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重复列出,造成同一文献用不同序号标识。(3)引文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格式因功能不同而不同,不可混淆。作为所引文献的标识,其序号及其方括号的字体格式用上标表示;当作为文中语句组成时,其格式与正文相同,例如“文献[3]表明……”。(4)文中同一处引用不同文献时,若序号连续,方括号内用短横线连接文献的起讫序号,例如引用处“[3,4]”应改为“[3-4]”。若序号不连续,方括号内文献的序号用逗号隔开,例如引用处“[2,4]”。(5)文中用语句描述不同文献时,不用“文献[3-5]”这种表示方法,而是改为“文献[3]至文献[5]”。

5新旧标准的不同

新标准与05版标准相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有些文献的著录格式如果仍沿用05版标准将被视作错误项处理,因此不论投稿人还是期刊编辑都应该积极学习,掌握其中的不同之处。除了研读新标准外,还可以查阅相关的权威文献,如文献[10],以便了解得更加清晰。新标准运用后,科技期刊的投稿人容易出错的地方归纳如下。(1)综合类大学的学报往往分为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医学版,科技论文经常会引用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论文,对于这类学报的题名格式需要谨慎对待。05版标准给出的示例为: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而新标准在8.2中给出了不同的题名示例“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并在6.1给出了另一个完整的参考文献示例为:常森.《五行》学说与《荀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0(1):75.因此,按照新标准,05版标准中的示例应改为: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2)标准(标识代码S)和报告(标识代码R)作为科技期刊的参考文献也是较为常见的。05版标准中标准号、报告号包含在题名中,给出的示例为[4]: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GB/T5795—1986中国标准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而新标准则明确规定标准号、报告号作为其他题名信息。在8.2.3中给出了带标准号和报告号的题名示例:信息与文献—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元素集:GB/T25100—2010[S];中子反射数据分析技术:CNIC-01887[R]。在附录A著录格式示例中将标准文献单独作为一项,并提供4个范例。按照新标准,05版标准中的示例应改为: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中国标准书号:GB/T5795—198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3)在专利文献(标识代码P)的著录格式中,05版标准题名项为:“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新标准删除了题名项中的专利国别,改为“专利题名:专利号”。另外,新标准增加了“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符”这一项。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符属于电子资源必备,这一规则适用于新标准中所有类型文献。按照新标准,05版标准4.5.2中的示例应改为: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88105607.3[P].1989-07-26.

编码技术论文范文5

1上码种类

目前科技期刊上总共出现有7种不同的码,按照上码位置的不同可分为2大类:一类显示在期刊的封面和封底,另一类显示在论文中。按码的形态可分为条形码、二维码和字符码(中图分类号等不在讨论范围)。本文按上码位置分类进行介绍。

1.1封面封底上码

1)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科技期刊注册和运营微信公众号后,通常会将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印制在封面或封底处,读者扫码即可关注公众号。科技期刊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论文、信息、提供在线查询稿件和信息等服务,是科技期刊延伸品牌影响力、实践媒体融合、沉淀用户的首选途经。2)淘宝微店二维码。科学出版社旗下的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提供期刊线上销售服务,为各刊生成淘宝微店二维码,用户可扫码订阅和购买当期杂志或过刊。目前已有超过500家期刊开通中科淘宝微店,其中部分期刊在封底印制二维码。3)ISSN条码。1993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关于在出版物上全面推广使用条码的通知》,要求1994年1月1日以后出版的所有使用ISSN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期刊均需印制977开头的条码[7]。条码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条码中心统一制作和提供,期刊每期的条码均不同,不可重复使用。条码通常印刷在期刊封面左下角或封底右下角。

1.2论文中上码

1)DOI码。DOI(digitalobjectidentifier)数字对象标识码,是国际通用且终身不变的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其可被视为科技期刊论文的“身份证”,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对论文等数字资源的永久链接和精确定位[8]。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和同方知网分别于2007年和2013年成为DOI中文注册机构。DOI编码分为前缀和后缀,前缀由国际DOI基金会授权固定给予,后缀由期刊出版机构自行编制。科技期刊通常会在论文首页页眉或关键词下方标注DOI码,部分期刊会在参考文献中同时著录该篇文献的DOI码[9]。2)ORCID码。ORCID(openresearcherandcon-tributorID)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用于解决学术交流中作者姓名歧义问题,其可视为科研人员的“学术身份证”。ORCID码可免费注册获得,是全球唯一的16位身份识别码,具有唯一性、国际性、持久性、互操作性的特点[10]。此外,ORCID码可以链接作者发表的论文,也可以将数据集、设备、媒体报道、实验、专利和笔记本等与码做链接。目前部分科技期刊要求作者提供ORCID码,并在论文的作者简介中标注。3)OSID码。OSID(openscienceidentity)是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是以二维码为入口为读者提供开放科学和增强出版内容,并可实现读者和作者的实时交互,以及帮助期刊实现移动端传播[11]。OSID码由SAYS系统生成,该系统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研发并以公益的形式提供给期刊免费使用,目前有超800本期刊使用OSID码进行探索尝试。当论文录用后,由编辑生成OSID码,由作者上传开放科学和增强出版内容并由编辑审核后,印刷至论文题目或摘要旁。4)自制二维码。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技期刊实践增强出版的技术门槛几乎可被忽略。部分科技期刊以H5、腾讯视频和HTML等作为载体,将与论文有关的视频、动画及HTML格式论文网址生成为二维码,并印刷在论文的题目处或文中,读者用微信扫二维码即可观看相关内容[12-14]。

2科技期刊上码内涵

2.1上码的本质

科技期刊上码的本质是建立期刊与外部资源的链接,拓展期刊外延。通过在期刊上码,实现了期刊与平台的链接、期刊与内容资源的链接、期刊与用户的链接。1)链接网络平台。纸刊是科技期刊的元平台,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构建了数字和网络传播平台,与纸刊构成媒体矩阵。科技期刊通过二维码将期刊与微信公众号、微博、淘宝微店、期刊官网、OA平台等链接起来,读者和用户使用手机扫码即可由纸刊访问网络平台,实现了由“1”到“N”的跨平台链接。科技期刊通过二维码链接构建了多个移动端应用场景:移动阅读、碎片化阅读、社群传播、在线购买、移动端论文下载等。2)链接信息与数据。科技期刊可以通过DOI码、ORCID码、OSID码、自制二维码实现对信息和数据的链接,但四者之间有较大的区别。①DOI码理论上可以链接和定位任何一条数字信息数据,但目前科技期刊对DOI码的使用仅限于链接和解析到该篇论文的官方存储地址,实现对论文的“身份认证”。②ORCID码首先链接了作者的个人基本学术身份信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链接作者发表的其他学术论文、学术成果等信息。③OSID码可链接至SAYS系统为各刊提供的免费专属云存储空间,由作者或编辑上传与该篇论文关联的信息和数据,信息格式包括音频、视频、动画、PPT、Excel、源程序等。OSID码通过链接数据与信息,实现了论文的增强出版。④自制二维码是科技期刊将论文相关的内容网址通过二维码生成器生成二维码,从而实现对更丰富内容的链接。目前自制二维码链接的内容主要有2个,一是链接和论文相关的增强视频,二是链接期刊官网上OA的HTML格式论文。3)链接用户。OSID码可以通过阅读论文时的扫码行为实现期刊编辑、作者、读者之间的链接和交互。①读者可以在阅读论文时随时扫码向作者提出问题,系统会实时向作者微信发送消息提示答疑,作者点击即可用文字或语音答复提问者,实现实时链接和交互。②每一个扫码的用户都会在系统中被打上与该篇论文相同关键词的标签,编辑可以在后台选择不同关键词标签的用户精准推送对应关键词的内容,实现编辑与用户的精准链接。

2.2上码的诉求

科技期刊上码总体上反映创新求变的诉求,实质上是通过运营微信公众号等一系列措施推进创新和转型,而这些举措又都以期刊上码的形式直观表现出来。1)扩大期刊影响,提升论文传播质量。一直以来科技期刊都把提高办刊质量、扩大期刊品牌影响力作为不懈追求和奋斗的目标,除了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外,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通过创新探索成功拓展了期刊的平台、品牌和内容边界。《中国中药杂志》《金属加工》《航空知识》等科技期刊通过成功运营微信公众号积累了数十万粉丝,延伸了新媒体平台、拓展了品牌影响。《心理学报》通过开通淘宝和微店在有效扩大期刊影响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期刊的发行量,2019年3月线上售卖242本杂志。《物理化学学报》为论文中的每一个参考文献都标注DOI码,并在期刊官网对论文进行OA和对参考文献链接DOI,在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有效提升了论文的传播质量。2019年6月20日公布的2018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物理化学学报》影响因子1.05,涨幅达24%。《中国机械工程》于2018年初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通过OSID码实现论文的增强出版,大幅提升了期刊影响力和论文的传播质量。2019年1月,《中国机械工程》首次被EICompendex收录。2)提升媒体融合能力,加快数字出版转型。科技期刊通过上码链接各种平台、信息和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媒体融合和数字出版进程和诉求。科技期刊通过在官网OA论文和链接HTML格式论文实现了全文移动端阅读;通过运营微信公众号实现论文的碎片化精编和传播;此外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内容形式也通过公众号等平台多元化呈现,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而OSID为科技期刊提供了免费的媒体融合工具后,科技期刊在不需要资金和技术投入的前提下即可实践增强出版,有效提升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能力和数字出版进程。截至2019年8月有近千本学术期刊加入开放科学计划。3)强化互联网思维,提升用户服务水平。互联网思维即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思维,科技期刊上码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服务意识的增强。科技期刊越来越重视和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的菜单栏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如稿件在线查询、论文在线阅读、诸多信息查询等服务。其中“煤传媒”微信公众号作为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的官微,提供54刊在线查稿、煤炭行业62刊查询、行业专家查询、54刊2010—2019年论文在线下载、在线提问、学术报告视频在线观看等功能和服务。另外科技期刊通过OSID码为读者提供与论文有关的丰富信息和增强内容,以及与作者问答交互、帮助作者通过扫码便捷签署版权转让协议、论文标签化精准推送等服务,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有效沉淀了用户资源。

3存在的问题

1)码种类多、彼此不关联。目前期刊所上的7种码中,封面封底上码的3种、论文中上码的4种,其中除ISSN条码为必上码外,其余6种由科技期刊自主选择。目前的7种码的建码机制不同、出处各异,彼此之间没有关联,科技期刊需分别对接和生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期刊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读者和用户的理解难度。并且随着技术和观念的进步和迭代,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码,造成管理、使用的混乱。2)缺乏标准和规范。除ISSN条码在编码规则、尺寸、印刷位置等有明确规范,与ORCID码编码规则明确、录入在作者简介处外,其他码均存在缺乏规范和标准的问题:①虽然DOI码编码规则明确,但是其在各刊论文中的位置并不统一,普遍录入在论文题目左上方、右上方,以及关键词并排、下方等处;有的单独设置,有的与其他信息或二维码等一同设置。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淘宝微店二维码、OSID码、自制二维码的尺寸、位置亦没有标准和规范,各刊差别较大。3)审美疲劳,扫码意愿低。虽然科技期刊试图通过上码进行创新和提供服务,但读者通常在新鲜感过后对各类码形成审美疲劳,特别是当码链接内容的质量不高影响扫码体验时,造成用户扫码预期和意愿大幅下降。此外,部分期刊大量在论文中上码,但又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二维码链接内容的高质量,造成高质量内容链接的二维码显示度不高,也影响论文的传播质量。

4科技期刊上码策略

由于ISSN码、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淘宝微店二维码、DOI码、ORCID码的上码情况相对简单,这里重点分析与增强出版和媒体融合密切相关且在操作层面存在诸多可能性的OSID码和自制二维码的上码策略。1)深挖内容资源。内容为王是学术期刊办刊不变的真理,而优秀的学术论文是宝藏,除了论文本身直接展现的内容外,还可以挖掘出更丰富的优质内容。编辑可以根据论文判断,或在与作者的沟通中挖掘与论文和研究相关的可供拓展的诸如报告、PPT、现场图片、实验视频、三维动画等内容;编辑亦可以邀请作者录制讲解该论文的视频。论文中上二维码务必需要保证二维码内提供内容的质量,最好是能够提供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延伸内容,在丰富论文展现维度的同时有效地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扫码行为增加了读者阅读的动作,内容必须要带给读者超值的体验,否则论文上码就会起到负面的影响,客观上也要求期刊必须深挖内容资源。2)与专题策划相结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通过策划专题、租约稿件提升了办刊质量。在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可以考虑在选题策划的时候,就有针对性地引导作者准备丰富优质的增强出版内容。以《煤炭科学技术》2018年第4期的“煤矿区钻进技术与装备专题”为例,该专题共组约15篇论文,其中4篇论文在专题策划的过程中就引导作者作了积极的准备:1篇论文作者提供了其PPT演讲视频;2篇论文作者准备了5~8页PPT进行讲解录屏;1篇论文作者以采访稿的形式回答了编辑提出的几个学术问题。这4篇配有增强内容的论文在同专题的传播中表现突出,截至目前分别被引20次、5次、3次和7次。3)尝试增加科普内容。由于学术期刊的受众群体相对较小,所以与论文相关的内容通常传播质量不高,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也极为有限。但是《中国中药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蔬菜》等核心学术期刊通过在微信公众号进行科普内容运营而获得成功,积累了数十万粉丝,在极大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用户流量。那么,学术期刊是否可以考虑在论文的二维码中增加科普内容来提升论文的传播质量呢?一方面可以尝试增加面向具有一定行业和知识背景的人群,对论文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解释说明,方便更多泛知识群体关注和传播该论文;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增加面向大众的科普,选择一个大众感兴趣的知识点,以大众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知识普及。当然,这对作者和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布局合理美观。目前论文上使用二维码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各刊在二维码的尺寸和位置的选择上差别较大。部分期刊的二维码由于考虑到节省版面的缘故,尺寸过小(不足1cm),并且设置在关键词旁,既不醒目也不美观。学术期刊在使用二维码时,应尽量考虑版式的统一和美观性、并且合理布局,建议二维码尺寸为12~18mm为宜。在二维码的布置上,《科技与出版》将二维码布置在摘要的右侧,并与摘要通过竖线相隔,整体布局美观大方。对于其他偶尔在论文中使用二维码的期刊,为了不改变版式,可考虑在摘要和关键词处添加二维码,但最好保证二维码的尺寸,并和其他文字保持距离,整体美观舒适即可。

编码技术论文范文6

1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的代步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综合方便、舒适等条件下,汽车便成为了广大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汽车产销分别为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产销量在全球连续领先。据太平洋汽车网销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热度最高的车型为东风日产系列的轩逸牌轿车,其2020年1~12月总销量在各大轿车车型中排名第一,在紧凑型车车型中排名第一,综合太平洋汽车网所提供数据分析,轩逸牌汽车已经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本文将东风日产系列中的轩逸轿车作为研究对象。论文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获取太平洋汽车网上的轩逸轿车论坛相关评论文本信息,并对这些评论文本信息进行预处理后,分析出消费者对该型汽车产品的积极、消极或中性的情感,引用BERT模型算法并进行指标值计算,利用负面情感分析和词云分析挖掘出消费者对车型本身的关注点,最后结合4P营销策略和情感分析结果,对车企提出相关建议。论文研究有助于对有购车需求的潜在消费者提供做出购买决策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还对汽车商家准确把握消费者的情感倾向、改善产品和服务、制定正确的销售决策和增强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2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情感分析的研究有很多,但大多都更偏向于社交网络(诸如微博、微信等)的文本情感分析,专门针对汽车行业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根据论文研究内容,由情感分析展开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论述。情感分析又称意见挖掘,是对有感情色彩的主观性文本进行分析、处理、归纳和推理的过程。在国内,情感分析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有对微博等社交网站评论进行情感分析的,也有对互联网上某一具体产品的评论文本进行细腻度情感分析的,一些学者更是专门针对汽车领域,就消费者消费价值取向与对汽车产品的情感倾向等问题做出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苏菊芳通过对图书馆读者的评论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得出图书馆读者情感极性从而采用本体的形式构建图书馆读者情感画像库,为读者的个性化推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实现了读者的情感知识语义检索与共享[1]。杨立公等则以文本颗粒度为视角,从情感词抽取等五个方面对文本情感分析文献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当前情感分析系统准确率不足的问题[2]。王献伟结合了Spark平台提出应用文本情感分析来挖掘商品评论中的特征属性信息,选取了京东商城上行业排名前五的智能冰箱评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评论语料中智能冰箱各属性的情感倾向进行分析,获取各属性在市场上的褒贬评价[3]。周立柱等则对情感分析的研究对象和目标进行了定义,详细地回顾和分析了主要的处理方法,简要的介绍了一些相关的情感分析问题,并对情感分析现有的成就、不足和挑战进行了总结[4]。王琛则通过获取了商品以及电影评论数据,提出了Word2vec的情感分析方法,并设计实现了一个在线实时情感分析系统,方便了用户实时查询,具有可操作性、准确性、直观性等优点[5]。

3BERT模型

DevlinJ等于2018年时提出了BERT模型,并指出模型是一种NLP领域的与训练模型。BERT模型的核心内容是找出目标文本中每一个词汇与其他任意词汇的关系,在这基础上,将词汇与句子中或文本中其他词汇的联系充分表示出来,即BERT模型能更清楚地展现出词汇在上下文的不同语义。其中,E1,E2,…EN表示需要进行训练的目标文本中的文字的输入,在经过编码层的双向的Transformer编码器后,输出的就是目标文本的向量化表示结果,即T1,T2,…TN分别对应输入字的向量化表示结果。BERT语言训练模型和其他模型相比,层数更深,对词向量表示的结果更加泛化,能够对目标文本中的任意词汇或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行更详细地描述。但由于BERT模型在向量化时是经过编码层的双向Transformer编码器所进行操作的,其输出结果中的词包含了该词在其他句子中的所有语义,这对预测结果会产生影响。为解决此问题,BERT模型提出了两个预训练任务模型:Masked语言模型(MaskedLanguageModule,MLM)和下一个句子预测(NextSentencePrediction,NSP)模型。

4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及分析

4.1BERT模型相关指标值计算

BERT分类算法的任务中,官方代码文件中给出的评价指标只有准确率(Acc)与损失(Loss),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论文在官方代码基础上,新增了召回率(R)与精准率(P)的计算,然后加入到Return字典中,部分代码如图1所示,输出指标值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清晰看出,准确率(Acc)值为0.8901413,精准率(P)值为0.91316281,召回率(R)值为0.89652703。通过计算,最终得到的F1的值约为0.904768456,即F1为90.48%。实验结果表明,BERT模型分类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词汇本身在文本中不同位置的语义,且对中文文本的分类效果比较显著,对情感极性的预测准确。

4.2基于ROSTCM6软件的情感倾向分析

本文采用了由武汉大学教授团队开发的ROSTCM6软件,对目标文本进行了情感倾向分析,分析过程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通过ROSTCM6软件进行情感分析,可得到正面情绪结果、负面情感结果以及情感分析的详细结果。分析得出,轩逸论坛中多数车主对产品本身持积极情感,希望继续保持。在情感分析后,通过得出的正面和负面情感文本,利用该软件对负面情感文本进行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模型分析(论文没有对正面情感进行分析,因为正面情感部分代表着车主对该汽车的认可度比较高,说明商家在许多地方做的不错,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因此,论文只针对负面情感文本进行分析,挖掘出消费者对汽车的关注点以及期望提高的产品性能和品质)。如图4所示,经分析可知多数车主对产品本身是认可的,希望商家继续保持(负面情感语义网络图中基本上没有结点,因此初步判断车主对该产品负面情绪不集中,即属于特殊情况)。

5总结

编码技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二维码;设备管理平台;应用

1引言

二维码也称作二维条形码,最早应用于汽车的零部件领域。因为二维码有着信息量大、范围广并且容错能力强等特点,能够应用于线上和线下交易,大大扩展了互联网服务的空间和能力。所以,在各行各业,二维码都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将分析二维码应用到设备管理平台当中,以及二维码给企业的设备管理创新领域带来的巨大价值。

2二维码概述

2.1二维码编码的原理

二维码是利用一种特定的图形,根据一些规律的平面分布的由黑白两种颜色相间的图形记录有关数据符号的信息。在编码方面,合理地利用计算机内部的逻辑0和1的比特流概念,利用多个和二进制相对的几何形体显示文字数值的信息,利用图像输入设备以及光电扫描设备对信息的自动识别。在众多的二维码当中,种类有许多种,常见的有DateMatrix,MaxiCode,QRCode,Code16K等,本文主要是针对QRCode类型的条形码进行介绍。

2.2生成与识读

二维码的生成以及识读较为简单,通常情况下二维码的生成有专业的编码生成器,并且支持安卓等操作系统。当输入内容之后,就会自动生成图像的二维码以备打印。在识别有扫码机等各种移动终端的时候,能够在手持设备上下载二维码的识别软件,以此对二维码进行识别。

3二维码在设备编码中的应用

3.1应用价值

目前,许多设备管理业务都采用了企业资产管理等软件系统。在这些软件当中,能够更方便地实现维护和检修等业务。但是,在这些软件应用内,在和设备现场实际业务的连接过程中,都会出现线上和线下分离的问题。因为虽然在现场对设备进行操作,但是数据的录入是在办公室,设备现场和系统的录入在时间上都有差距[1]。对此,许多企业都采用了时候补录的办法,这样难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使设备管理效率比较低,线上和线下脱节,不能给设备的决策提供有力参考。另外,因为许多生产设备周期都比较久,涉及的环节都比较多,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持续十几年之久。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设备管理者和设备存放位置的不断变化,让设备终身编码跟踪和识别的难度大大增大,从而造成系统信息和实际设备相分离。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设备二维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随着无线局域网设备和智能手机不断得到普及,XML技术的WebService的应用不断成熟,这就让基于二维码现场设备管理逐渐发展起来。

3.2应用范围

二维码能够搭建起现场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桥梁。通过对现场设备进行扫码,能够准确地查出设备的编码。在智能设备以及无线网络的基础上,能够直接通过软件系统,找出设备详细的台账信息。二维码能够取代传统的设备铭牌。设备铭牌上通常情况下标有设备出厂日期、基本参数等信息,但是因为安装比较复杂,并且承载的信息比较少,所以,铭牌标志对一些大型设备能够实现,但是多数的设备信息就不能够进行现场获取。二维码制作和粘贴比较简单,能够覆盖大多系统和设备部件。由于通过三面设备的二维码进入软件系统当中,进而查询到该设备的台账信息,所以,这种二维码铭牌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铭牌,并且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设备在使用期间,要对设备日常点检、维修等方面进行业务处理。所以,现场设备识别更为重要。现场设备中的二维码能够准确地识别设备的系统编码,同时能够利用现场的Web服务提供业务处理的入口,实现台账的查询以及处理等功能。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二维码完成智能巡检的点检业务等方面。设备停止使用之后,要对设备修理、维护以及报废情况进行业务处理。因为设备拆除之后,就会转入到备品或者废品进行保存,设备的识别跟踪比较困难,利用二维码的形式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二维码可以应用到设备台账管理、维护及报废管理当中来。

3.3应用举例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二维码在巡点检以及处理缺陷过程中的应用。运行人员巡点检当中,需要根据设定好的路线进行巡点检,同时在巡点检过程中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处理[2]。我们以智能手机为例,运行人员能够打开巡点检应用,根据设定好的路线,在检查位置利用手机对二维码进行扫描,这个时候将巡点检的时间记录下来,简单的输入巡点检的结果,这样有着巡点检时间、点检人、路线以及结果的点检记录就形成了。在这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出现缺陷,可以直接扫描设备二维码获得设备编码,将设备缺陷情况具体地填写好,也可以通过拍照等形式留下影像资料,并直接交给设备负责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图文并茂的缺陷单。设备负责人收到缺陷单之后,对设备缺陷进行查验,扫描设备二维码,以此来确认目标对象。接着,查看此设备的台账以及历史缺陷处理情况,如果怀疑是有关设备问题,也可以对附近设备的二维码进行扫描,找出历史缺陷记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当缺陷处理完成之后,用手机将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拍照,作为附件上传,然后提报验收。这样就留下了针对该设备处理的完整记录和影响材料,并为今后巡点检提供有利依据[3]。

4基于二维码设备管理平台

二维码能够有效将离线设备和在线管理系统融合到一起,以此实现了现场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在线业务的连接。在建立二维码设备管理平台上,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要点。

4.1二维码标签的使用

二维码是设备的唯一编码。这个编码和物料码、固定资产码、功能位置码等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在这些编码当中,功能位置码是可以变化的,显示的是设备可移动安装等信息。所以,二维码的标签能够终身作为系统辨识参数的有效根据。二维码的生产和打印都需要在设备安装的时候来完成,如果需要拆除设备,需要将二维码贴上入库,以此达到更方便地对设备进行追踪管理。

4.2设备移动管理平台服务器端的技术实现

设备管理平台是设备管理系统的移动版本,所以,服务器端要能够提供出可以调用的服务。在服务器端需要采用当前主流的WebService技术,选择这个技术有下面几个方面的优点[4]。这项技术调用了XML编码,和比较简单的对象进行配合,以此实现对协议的访问;在一般的HTTP上进行传输,有效地解决了跨平台的问题;在任何浏览器和平台内都能够进行访问。所以,服务器端需要将设备管理服务改造成移动终端,将设备各种业务方便地在WebService服务中进行,以实现利用现场手持设备就能够进行访问的功能。二维码扫描识别要制作成嵌入式服务,在业务启动之后,输入编码的时候,通过扫描设备的编码,进而直接定位设备,以此来实现对系统的业务操作。

4.3智能移动设备终端的开发应用

因为二维码应用采用的是WebService技术,所以更加方便了手持设备的选型。一般情况下,智能手机都支持这个技术的访问。手机操作系统可以是目前比较流行的IOS、Android等系统,也可以是针对现场的实际工作状况,定制更为耐用的手持式终端。手持设备要提供摄像头等一些扫描二维码的设备。移动设备终端有着其特殊的优点,能够从服务器终端通过轻量的目录对协议进行访问,提高用户与终端唯一代码的联系。在设备上对移动应用进行调用的时候,通过识别手机号码,取代用户登录认证操作,进而直接链接到业务单据页面中去,操作过程大大简化,给用户带来更快捷的体验。现场设备能够简单开的业务有简易的工作票以及操作票等、现场的审批业务、在线查询设备台账等。在生产现场,需要建立WLAN网络。现场手持设备通过无线网络经过认证之后,接入到局域网中,加密认证需要采用WPA2,以此来保证现场比较开放的安全。设备在室外并且分布地域比较广的时候可以考虑4G网络,并且设置互联网安全接入认证。

5设备二维码管理方式

5.1二维码的生成、打印和粘贴

在设备使用期限内,当设备安装完成之后,二维码就开始使用。这时在设备管理系统当中要建立起设备终身唯一的代码。有着终身码的设备,能够生成二维码标签。当打印标签的时候,需要同时打印二维码以及设备的名称,利用标签打印机将二维码打印出来之后并且粘贴在设备上。一些设备由于安装在内部或者安装在不方便扫码的地方,应该将标签贴在位置明显的地方,以方便扫码,设备的附属设备和内部部件可以贴到主设备的下面,以利于准确地定位设备。当设备拆除之后,入库前要打印出标签并贴到设备的表面,已达到后期更方便地对设备进行跟踪和识别[5]。

5.2二维码的日常维护

当设备技术人员在巡视设备的时候,需要查看标签外观情况是否良好,如果出现模糊或者损坏的情况,为了便于开展正常的业务,就需要及时对标签进行更换。当设备在安装或者拆除之后,需要及时地将二维码贴在设备上。当设备复装完成之后,如果设备出现比较大的改变,需要对二维码标签进行更换,以便于更好地对设备进行业务开展。对设备或者部件进行重点关注,如果近期设备部件有明显的故障问题,应特别在二维码中进行标准,以方便近期对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维护和巡查。

6结语

目前,二维码的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二维码能够搭建起线上和线下沟通的桥梁,也为设备管理系统线下的设备融入系统提供了更加方便的途径。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以及无线网络已经在人们生产和生活当中得到了普及,二维码的应用也得到了推广,这就为设备管理应用系统实现移动化、智能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马娜,王璐.二维码在高端饮品行业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商务,2010(7):49-50.

【2】宋娟,唐守廉.二维码的应用-移动商务的加速器[J].电子商务,2007(2):70-73.

【3】黄宇.二维码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06(5):78-80.

【4】陈荆花,王洁.浅析手机二维码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及发展[J].电信科学,2010,26(4):39-43.

编码技术论文范文8

1医学论文题目的选择

1.1医学论文的命题

医学论文题目应是文章内容的集中概括。作者写论文,一是传播科技经验,二是为晋升需要,因此,论文好坏与标题有很大关系。由于论文题目首先映入读(编)者的眼帘,读(编)者浏览文章,多先看题目,然后才决是是否阅读(取舍)全文。所以,要求命题既能概括全文内容,又能引人注目,便于记忆和引用,做到恰当、确切、简短、鲜明,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引起读(编)者的注意与兴趣。我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以及其它类似文件编写格式》提出:“题名应力求简短,一般不宜超过30个字。”应以20个字左右为宜,越简短(确切)越好。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稿约中规定“文题必要时给目录写一个限在75个字母空间之内的短题。”文题应与文章内容相符,一忌泛,二忌繁,同时还应具备可检索性、专指性、信息性,必要时可加副题,要给人一种“非看一下不可”的魅力。一般先定题目再写论文,但亦可先写论文再定题,也可将要写的内容列出提纲,根据提纲再定标题,文题贵新,切忌老生常谈。别人用过的题目不要再用。从来稿情况看,多为回顾性与前瞻性两大类。回顾性的稿件容易走进前人形成的模式,格局大体相同,多半是多少病例的临床分析,经过几次试验、观察结论与前一致,这样说明的问题很有限。如果能在回顾中找出经验教训;阐明需要注意的间题;论证你的某个新观点;或修正前人的某种错误,这样文章就有了新意,在设备、文献、实验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写综述、讲座、学术论文、病案讨论之类;条件差的单位或初学写稿者,结合不同的具体情况,可先从写临床报道、误诊教训、技术改进、心得体会等入手。尽量结合自己熟悉的内容,日常从事的工作。否则难免在症状、体征的描述上无中心、不准确、矛盾大、漏洞多,而且不了解进展,不熟悉近况,甚至只是道听途说,这样就很难成功。总之,题目是论文最重要的内容,以最恰当、最鲜明的词语组合,好的命题可以使读(编)者看过题目后,能够得知论文中的梗概和主要特点,能够吸引读(编)者使之产生阅理全文的兴趣,反复引用,经久不忘。

1.2医学论文的署名

医学论文署名要用真名(学术论文)而不用笔名,并写明工作单位和邮政编码,以便联系和供读者咨询。本刊编排顺序为工作单位、邮政编码,而后是作者。集体创作应在文末署上执笔人或整理者的姓名,以明责任,便于查考。署名不可过多,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参加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或参加本文章撰写,对文章内容负责并能进行答辨的人。署名次序应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起主要作用的人列在前面。根据目前各省晋升掌握的情况看,署名太多也无意义,一般3-5人即可。指导者、协作者或列在姓名中,或在文末致谢中写出。不要出现一篇短文或临床报道出现十余作者的情况。署名本身是一件很严肃的、科学性很强的事,但由于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也同样冲击着科学技术界,作者的署名也无例外的出现了一些问题:①署名过多;②署名过乱;③带名;④挂名。论文第一作者必须对全文负责,不能无原则的乱署名,尤其不能将与本文章无关的人员署上。决不能以署名做为替人晋升创造条件的手段。

1.3医学论文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正文的高度浓缩,是医学论文内容不加注释的评论和简短陈述。便于读(编)者了解全文的要点,便于做文摘和检索。因此,摘要应力求简明扼要,字数一般为200字左右,如是特殊情况字数可以略多。摘要可以独立使用,不过简亦不过繁,不要一般的套套空活,但也不要照搬图表、公式,不可用非沿用编写符号。有的期刊要求列出关键词,即选出3-5个代表论文主要内容的单词或术语,另起一行列于摘要后。医学论文关键词的选用应尽可能的用《医学主题词表》中的术语。讲座、综述、病案讨论、误诊教训、临床报道可以不使用。

1.4医学论文的正文

医学论文由前言(引言)、临床资料(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组成。各部分应妥善安排,即明确分工,避免重复,又互相配合,防止遗漏。正文内的小标题层次分配国内各刊使用不一,本刊要求为1,1.1、1.1.1、(1)、①,可以跳档使用。本刊正文亦主要分为前言、临床资料(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四个层次,也即为四个段式的格式。相当一部分医学论文都有参考文献,其附在全文结束后,顺序应以右上角码的形式标注在文内相印处(即引用文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