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学形象塑造思考

鉴赏文学形象塑造思考

 

一般来说,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文学形象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首先引导学生把握住作品对某一对象的相关描述角度和具体内容,并将其分析综合,在学生头脑中再现文学形象的轮廓或特征;然后启发诱导学生调动相关的生活经验、审美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补充文学形象的心理、情感活动,从而使文学形象清晰丰满、栩栩如生;最后,根据补充想象后的形象特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和创作意图,理解文学形象的审美意义。   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从以下角度引导学生把握、鉴赏文学形象:一、鉴赏环境描写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是指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场景,它可以交待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鉴赏环境描写不仅能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更能增进读者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深人、正确的把握。引导鉴赏的基本步骤是:首先分清所写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场景,然后分析把握所写环境的具体内容和基本特征,再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及其美感效果。如(荷花淀》开首有这样的描写: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捌民。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纹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鉴赏这段描写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文章展示的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本段主要描写了月下白洋淀的自然景致—“月亮升起来了”,“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干净、凉爽的农家小院;“水面笼起一层薄薄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作者在这里分明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明朗、清爽、宁静、秀美的自然画卷。另一方面,作者还对人物作了刻意的描写:女人坐在干净、凉爽的小院当中,一边飞快地编着苇眉子,一边在等待着丈夫的归来。在此,我们感受到的不只是女主人的外在形象,更能感受到其纯朴、能干的内在美和其温顺、善良的贤淑性格。其次,要引导学生将上述两点综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就是这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如此秀外慧中的人物,这种描写使景与人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在学生把握了环境和人物的这些特征之后,充滋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赞美之情以及这段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也就很容易把握了。   二、鉴赏肖像、语言,’合理、细节描写   肖像、语言、心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赖以创造形象的基本手段,所以,要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其审美特质,必须抓住这几个角度,并力求领悟各个角度在创造审美对象过程中所担负的使命和特色。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鉴赏时,首先要从不同的描写角度把握审美对象的不同特征,再将不同特征整合为对艺术形象的整体认识,并领会不同描写角度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如(药》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检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松缩小了一半。   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橄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在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检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味遗,“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检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杜下纸革,裹了馒头,塞与老检;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从神态、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方面对两个人物进行了传神的描写并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创造。在此,我们可以只引导学生把握对刽子手康大叔的描写:“他浑身黑色”,“眼光正像两把刀子”的外貌神态、或“嚷”或“哼”的语言显示了其蛮横、阴险的性格;一手向老栓“摊着”,一手“撮着”人血馒头的举止及后来的“抢”、“扯”、“嚷”、“塞”、“捏一捏”的一连串动作无不揭示其凶横、粗俗、贪婪的形象特征。有了如上分析,学生就会在把握多角度描写内容的同时形成对康大叔的整体认识:他形如凶神恶煞,举止蛮横、粗俗,内心凶狠、贪婪,是一个十足的欺压良善、镇压革命者的会叮子手。   三、在动态中把握立体的文学形象   大凡叙事性的文学作品,总有或多或少的情节变化,在小说中更是如此。情节的发展变化既是作者完成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手段,更是反映生活现实、揭示生活规律、表现作者感情的凭借。因此,在鉴赏小说时还必须注意对情节的鉴赏。情节鉴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是:首先从作品总体人手,把握作品内容的基本情节,理清情节发展的基本轨迹;然后对比分析各个情节阶段人物的言行、心理的不同变化;最后归纳总结人物形象特征及其发展变化与情节的关系,形成对人物形象的全面的、发展的立体认识,并从根本上把握情节的意义和作用。   卜碗阳春面》叙写了母子三人四次吃面的生活片段,尽管作者也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和老板娘夫妇的言行对其精神品格作了揭示,但情节发展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提示人物精神品质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分析鉴赏母子三人的形象时,必须引导学生扣住四次吃面的场面,注意对照、探究、挖掘前后内容的不同点,才能体会作者剪裁的深意,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质。第一、第二次吃面时,“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的女人领着两个幼小的孩子,三人“怯生生”的只要一碗阳春面。   极简略的描写表现了他们生活境况的艰难、困窘,然而他们能在大年夜“头碰头”地吃一碗买来的面对以庆祝,又表明了他们乐观、不屈、向上的精神和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品格,从而为后文情节设下伏笔。第三次吃年夜饭时写得较详,“哥哥穿着中学生的制服,弟弟穿着去年哥哥穿的那件略有些褪色的短大衣”,但这次他们要了两碗阳春面,并在吃饭时母子三人喜笑颜开,充满了互相的感动、鼓励。吃完饭、谈完话,“母子三人,静静地,互相握着手,良久。继而又欢快地笑了起来。和去年相比,像是完全变了模样。”至此,我们不仅明白了母子三人的遭遇及其战胜困难的历程,更形成了对母子三人性格品质的更明确的认识:贯穿在他们奋斗过程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品质,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精神,不仅是他们战胜困难,一步步摆脱厄运的保证,更是人生事业母子三人的境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第四次吃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保障。与此同时,我们还把握住了人物成长的足迹,理清了其形象不断完善的过程。所有这些,都使第四次吃面时的情境显得顺理成章,此时,母子三人的境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两个孩子已长成西装笔挺、手臂上搭着大衣的青年,母亲不再穿那件过时的短大衣,而是“身穿和服”,他们要面的语气已不再是“怯生生”的而是“平静”的。#p#分页标题#e#   这些都表明他们已彻底摆脱厄运,进入全新的生活阶段。由此,我们不仅为其喜人的现状和前景而欢呼,更和文中其他人物一样,为他们团结奋斗、战胜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感动、所鼓舞。至此,我们从四次吃面的情节发展中,把握的已不只是扁平的死板的人物形象,而是贯穿在情节发展中的不断完善的立体的具有极强感染力的艺术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