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和牧民工体育发展思考

兵团和牧民工体育发展思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课题主要以兵团14个师的农、牧民工参与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兵团农、牧民工体育开展状况社会调查问卷》问卷涉及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场所、参与动机、经济投入、体育健身知识来源、体育竞赛的参与状况等问题。问卷发放对象为农、牧民工,针对课题的性质和范围,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部分农牧团场为研究样本。   课题组分别在石河子大学18个学院精选出家在14个师的农牧团场住址的大二学生,作为“体育三下乡”活动。   利用假期把问卷带回,让农、牧民工填写。问卷共发放3500份,有效问卷316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   2结果与分析   2.1农、牧民工劳作与余暇时间情况调查由于季节的原因,农忙时只有3—5个月,其余时间均为余暇时间,表明农、牧民工出现了工作时间短,余暇时间长的生活特点。   2.2余暇时间活动内容情况对农、牧民工余暇时间活动内容调查统计(任选)表明:农、牧民工余暇时间的活动,高度集中于看电视占32.07%和打牌占26.64%;用于聊天占24.49%和学习(包括看报)占18.6%的为其次;健身只占6.57%;其它占2.43%。说明农、牧民工余暇生活非常单调。   2.3农、牧民工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   2.3.1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农、牧民工不知道“全民健身计划”的占54.55%,知道并了解其主要内容的仅占2.53%。了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渠道是广播电视。说明农、牧民工对“全民健身计划”的了解情况较差,主要原因是农牧团场宣传工作不落实,而基本处于一种“自然”状态。   据调查得知团场和边境团场的文化设施比较简陋,文化条件简单,连队几乎没有正规的文化站,各连队分散,距离较远,连队与连队之间距离最远的相距200多公里,而且地处偏僻,条件艰苦,经济薄弱,文化设施的投入力不从心,设施十分落后所导致的。   2.3.2对体育价值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农、牧民工对体育价值有较高的认同度,总体认识水平较高。在调查农、牧民工希望开展健身中非常希望开展的占34.15%,希望开展的占56.34%,说明农、牧民工有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动机。   2.4农、牧民工体育参与情况   2.4.1农、牧民工体育活动场地情况   调查统计表明:农、牧民工体育设施集中于学校和人口密集的团、连部,农、牧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在场地选择上,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参与体育活动者多选择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其次是团、连部和家庭。   场地设施分布不尽合理,对普通农、牧民工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利,农、牧民工在锻炼场地上没有可选择性。   2.4.2农、牧民工开展体育活动内容   农、牧民工在体育活动内容选择上倾向于:方便、简单、基础好且易在家庭内部开展的运动项目,如走占55.51%,散步和交谊舞也作为了重要的体育活动内容分别占42.31%和36.28%。大球类和小球类分别占37.04%、25.92%;扭秧歌占33.98%。   2.5影响农、牧民工参加锻炼的因素   2.5.1余暇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农、牧民的余暇时间的支配,按照主次顺序前3位分别为:家务劳动、看电视和电影、走访亲朋好友,由此可见,农牧民的余暇活动内容单调、家务事繁重,有时间也只是看电视和走访亲友,而参与体育活动只排在第6位,没有提到应有的位置。因此,要真正改善农、牧民的业余时间活动内容和质量,要通过各级政府和媒体对余暇时间知识的大力宣传组织,引导他们科学文明地支配余暇时间。   2.5.2不良的生活方式   在被调查的人群中:有26.64%和24.49%的人在余暇时间打麻将和打扑克牌。因此,如何改善农、牧民的不良生活习性,已经成为当今兵团的社会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而发展兵团体育应该成为改善农、牧民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重要手段。   2.5.3农、牧民的家庭经济状况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家庭总调查表明:影响农、牧民工参加锻炼因素排在第一的是没有资金。从调查中得知,生存压力较大是导致他们无暇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原因。农、牧民工收入较低,负担相对沉重。其收入主要用于维持基本生活开支,而用于体育方面的消费较低。这种低收入和缺乏消费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牧民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在制定兵团体育发展规划和战略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2.5.4锻炼时间及对锻炼的认识   调查表明:农忙时对体育活动影响很大占31.66%;比较大占31.22%;没有影响的仅占6.28%。说明农忙时农、牧民工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是很少的。整体还说明真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并形成习惯持之以恒的人员较少,大部分人还未形成锻炼习惯。还有41.04%的农、牧民工认为劳动就是锻炼身体,这也是影响农、牧民工锻炼因素之一。说明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播相对薄弱。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农、牧民工余暇时间长,且生活单调主要集中于看电视和打牌。农忙时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少于农闲时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3.1.2农、牧民工对“全民健身计划”的了解情况较差,主要原因是农牧团场宣传工作不落实,而基本处于一种“自然”状态。#p#分页标题#e#   3.1.3农、牧民工对体育价值有较高的认同度,总体认识水平较高。农、牧民工有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动机。希望开展健身占56.34%,非常希望占34.15%。   3.1.4农、牧民工体育设施集中于学校和人口密集的团、连部,分布不尽合理,对普通农、牧民工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利。   3.1.5农、牧民工在体育活动内容选择上倾向于方便、简单、基础好且易开展的运动,运动量易于控制掌握、经费投入少、锻炼效果好的运动项目。参与体育活动者多选择公共体育设施、学校,其次是团、连部和家庭。   3.1.6影响农、牧民工参加锻炼的因素主要是农、牧民工生活负担较重、体育经费不足、缺乏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等主客观因素。兵团的农、牧民工有一定的体育参与意识,但没有形成相应的体育行为。农牧团政府管理部门对农、牧民工体育不够重视,团场缺少相应体育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   3.2建议   3.2.1合理、科学地安排好农忙、农闲时节的体育活动。   3.2.2充分利用高校体育三下乡的机会,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健身方法。注重体育社会指导员的作用,定期派送到农、团场牧进行体育健身锻炼的指导。   3.2.3注重综合性、民族性、地方性体育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