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体育课程设置思考

普高体育课程设置思考

现代高等学校担负着21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也应与这一任务和要求相适应。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学校体育任务的主体过程,因此,应把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放在学校体育工作的首位。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取决于很多方面的条件和努力。例如,要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校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等等。本文拟就未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课程类型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体育教材选编等谈一些意见。

1体育课程设置的基本指导思想,应坚持“三个面向”、“四全”和“两多”

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它集中反映了时代和社会对所培养的人才一,在知识结构适应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所以,世界各国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很重视对课程设置的研究和改革。由于各国和地区教育制度的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体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的方法上也各有所长木文认为,体育课程设置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体育教育与教学方向和实施的过程依据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功能,国家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和社会可提供的客观条件及学生的实际等因素,建立一个较完整的、具有一定层次结构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所要达到预期效果的课程设置的目标体系。一般情况,体育课程设置的目标体系应包括有超前性,且较为稳定的长远目标和既要与长远目标相联系,更要体现与现阶段的社会特征和可能提供的条件相吻合的近期目标。鉴于此,要实现把j‘一大学生培养成为喜爱体育运动、身心健康的公民,体育课程设置的基本指导思想,本着以终生体育为主线,使学生终生受益为出发点,应在遵循体育教育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学生接受在校全过程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课程的设置要拓宽体育的多功能,体现在社会、文化、教育、心理、保健、竞争意识、社会交往、娱乐休闲等方面,以改变过去那种把高校体育简单地理解为竞技体育或单纯地从生物观点来理解高校体育任务的观念;课程设置要使广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多方位体育教育,如体质教育、健康教育、娱乐教育、竞技教育和生活教育等,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

2开设的体育课程类型应多模式教学,不搞“一刀切”

普通学校的体育课程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基本上是由理论教学课和实践教学课组成。

目前我国体育理论课教学,除传授一般的体育知识外,多数与实践课教学配套,主要为学生在实践课教学中更好地身体练习充实必要的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的知识。实践课程的类型:对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体育基础课或者称为体能素质课,为二年级开设的必修选项课、对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对校体育代表队运动员开设运动训练课、对病残体弱的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有的学校则打破年级、性别界限,体能、体质基础差异,按学生兴趣、爱好和专长,开设“俱乐部”式的选修课;有的学校只开设一门素质、技术结合的体育课,一般称为“普通体育课”,每年每个年级都是一样。以上述这些类型的课程,应i亥说有其一定实际的针对性,但因教学过程中过于统一,不能体现各自的特色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的因行政体育过多而没有生机活力和创造力。如在目标上搞一个标准、一个规格,在方法上搞一个模式、一个程序,在时间上要求“一刀切”、“齐步走”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哪一种课程类型,学生在课堂_L只听教师讲,只按教师要求去做,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主动体育则难以发挥和发展,学生中“体能和技术好的吃不饱、体能和技术差的吃不了”的状况也难以改变。我们认为,在教与学的双边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多体验、多得益,一定要从实际、实效、实用出发,改变单一的只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的常规传统教学模式,各种类型的课程均要采取多模式教学。这里讲实际,就是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实际,学生基础和接受的能力要实际,学校场地器材实际等;实效,主要是指学生容易认识理解,容易练习,容易掌握,效果明显;实用,是使学生从大学到走向社会,运行操作时实用,便于强身健心,终生受益。如在理论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掌握、实践中运用,除教师专门讲课外,还可以开设有准备的师生专题理论研讨会、演讲会,学生也可以上讲台:也可以开设辅导答疑课等。又如,在各种类型的实践课教学过程中,可开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公开课,教师起辅助作用,为其学习创造条件;为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运动的能力,可开设运动体验课,也可以走出学校,到社会上,到大自然中去上课,组织小群体教学、主题教学、选择教学等;也可以开设运动处方课、体育游戏、传统项目教学课等。总之,一定要在新教学观念指导下,突破一些单一的机械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适应大学生学习特点的情况下,认真探索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

3体育课内容的改革,要力求贴近未来职业和生活,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是当代学校体育改苹的重要突破口。美国’学者认为,从9()年代进人21世纪的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应使学生成为身体方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因此,美国强调让学生学会能长期进行锻炼的运动项日及其知识的方法,在学校)’泛推行与健身运动处方密切相关的体质教学内容,且随年级升高有增加趋势;日木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也特别强调:要贯彻终身的余暇体育的内容,要解决保持和增进健康为中心的身体问题,要保障作为终身学习内容的高质阶的体育运动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同样,德国、国拿大等发达国家,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也非常丰富有技术练习,又有游戏,还有发展力童素质和培养能力练习的内容等。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应该说也是丰富的。问题是多而杂,重点不突出,层次无分别,针对性差等。可以说,目前还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课程内容,各项教学时数相差无儿,要求与中学大同小异,甚至大学一年级体育课还在补高中体育课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只重视以掌握运动技术为目的而“教”而“练”,忽视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教”与“学”。#p#分页标题#e#

因此,学生走向社会后,体育意识差,掌握健身锻炼项目和方法少,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才仗难终生受益。

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一定要以强身育人为目标,力求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建议:首先要更新、调整竞技运动项目的课程内容,逐步改革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教学,在教学与练习要求上,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抓住运动中主要因素,简化规则,要按学生的兴趣、注意、能力,灵活运用规则,要使学生理解运动的意义和作用,把科学的体育技能带到社会和生活中去。二要增加实用的健身体育、民放传统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体育和乡土体育课程内容。三是更新和充实体育理论课程的内容。四是增加综合性(全面)或针对性(局部)、趣味性的运动处方课程内容,以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选用能使学生掌握那些现代社会最必须、最有用、最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为能增强学生体质和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好基础的课程内容。

这坐还必须强调,不管哪种课程类型选用什么内容,一定要重视教育与教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与卫生保健相结合。一句话,要与未来的职业和生活相结合4选编教材要结合实际分层次,要加强教材配套且有特色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体育功能的拓宽,课程内容的改革,势必对体育教材建设带来了新的课题。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依据,如同一部电影、一台戏的剧本,课程内容则是教材中精品的体现彼此互tl1关联。为此,选编教材一定要密切联系实际,加强教材研究,使编写的教材内容要反映出当代体育的特点和体育科技的发展;要更新陈旧的理论,努力把最新的体育科技成果编进教材中去;要认真抓好配套教材编写,扩大课程教学内容选用和参考资料;要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材研究水平,定期组织教材编写和研究成果报告会,以提高教材质量。

选编体育教材,只求统一基本要求,要多样化,要分层次。如按课程类型分层次,则可编写主要适应一年级学生体育基础课需要的体质教材;面向和适应学生掌握1一2项专门运动技术、技能需要的,可编写各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综合性的选修课程教材,本教材内容根据学校实际,有弹性地选择用于教学;面向和适应大学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需要,可编写科学性、系统性强的专项教材;还有面向和适应病残体弱学生需要而开设的体育保健课,则编写以民族传统项目和养生内容为主的保健教材等。再如以地区分层次的,可与适合一般水平学校使用的教材,以而向全国大多地区;编写适合教育基础比较好的学校使用的教材,以面向比较发达的地区;也可以编写面向比较落后的农牧业地区与边远地区,以适合办学条件比较差的学校体育教材;还可以编写适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使用的教材等等。

归纳之,不管编写何种课程类型、哪个地区和什么项目的课程教材内容,一定要在服从课程总目标的前提下,体现课程教材本身属性的特色。如编写的余暇体育教材,首先应是能在余暇时间学习和练习的内容,是适应社会大众健身和生活需要,体现趣味性、选择性、实用性和简便易行的特点。再如,编写体育保健教材,就应体现民族传统项目为主要内容,以健身、养生保健为主的特点等。

这里,本文还认为,未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应增加体育学时,特别是应增加体育理论课程学时,充实理论课程内容,除讲授一般的生理学、解剖学、运动训练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外,还应充实社会体育、体育文化与教育、体育心理与保健、社会交往、娱乐休闲等方而的理论与知识。

在选编体育教材过程中,如何减少技术的复杂性,加大教材的选择性,提高身体锻炼的实效性,达到终生受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从各个不同角度对体育课程的素材进行加工改造,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