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英语教学的评价

小议英语教学的评价

 

任何教学都需要进行测评,没有测评就无法衡量学生的学业;没有测评,教师就失去了收集信息的渠道,从而无法调整教学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提高教学质量。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障。在英语教学中,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终结性评价,这种测评体系重结果轻过程,重定量轻定性,形式较为单一和呆板,其弊端日益凸显。因此,在教学中寻求更为合理的评价方式是教学改革的一大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革的步伐并不像讨论那样来的容易。在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具有相对灵活,且教师自主权相对较大的特点,为教师摈弃传统的教学评价,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即应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进行测评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一、形成性评价的形式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来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在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尤为重要。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价等。这4种评价模式中,由于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价相对于教师而言,不具有可控性,或者说其评价信息的反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通常带有检查性质,因此,暂不予讨论,本文将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相互间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一些探讨。   (一)学生自评   所谓学生自评,就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在诚信的基础上对课程的学习情况、学习信息、学习态度等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并把该评价列入课程测评体系中。在学生自评中,必须要求学生全员参与,而且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相对客观的评分内容及标准,然后逐渐建立一套自我评价的方式和技巧。毕竟在自评初期,学生对该门课程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境地,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或修改各项评价标准,如讨论并确定优秀口语表达的标准、学习态度标准等。自评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自己的优缺点,并确定努力的方向和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当然,自评并不排除教师的点评,当教师收到学生自评的信息,明确学生的特点和动向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的能力。   (二)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在本质上是一种他评,这种他评不是由具有相对权威的教师做出的,而是由朝夕相处的同窗做出的,是同学间根据该名学生的综合表现(如缺席次数和迟到次数、课堂表现、参与活动、完成作业情况、与同学合作的情况等方面)去考虑的。在学生互评中,沟通技能、合作技能、诚信品质是学生相互评价成功的关键。因为只有彼此间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学生间的这种相互评价才能更加客观。对于他评部分,笔者建议可以根据开学初的座位安排和自愿组成学习自助小组,由小组成员根据平时课堂的观察和各成员讨论学习的情况进行评分。此外,还可以由同宿舍的或者班级的其他同学根据对该同学的观察进行打分,当然,也有人可能主张为防止学生间关系紧张在他评过程中采用匿名制,对此,笔者持反对意见。笔者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理应指导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公开的评价他人,这也是尊重受评对象以及促使其进一步提升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享有知情权的需要。另外,互评也是让学生意识到“同伴文化”的力量以及友好气氛下学习是一种享受。所以,为了实现学生在“阳光下”互动,在他评中理应需要组长或评价人的签名确认。   (三)教师评价   从根本上讲,教师评价也是一种他评。这种他评建立在教师具有相对权威的地位基础上。教师的评价一般具有终局性,在课程的测评体系中也占有较大比重。教师的评价包括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分和对学生综合表现的打分。当然,教师的评价不是孤立完成的,需要和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既要参与学生的评价活动,如任课教师要根据自评和他评情况进行一定的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还要对学生的各种活动以及综合表现做出客观评价,从而完成整个测评过程。     二、影响形成性评价信度的因素   测试信度也称为测试的可靠性,指的是测试结果是否稳定可靠。也就是说,测试的成绩是不是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语言水平。比如说,如果使用同一测试在对同一测试对象(即受试者本身没有变化)进行数次测试时,受试者的分数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则说明该测试缺乏信度。测试的信度与测试的效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只有信度较高的测试才能有较高的效度。信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收集信息的可靠性。信息的可靠性与全面性成正比,信息的全面性要求收集到的信息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包括评价对象在有效活动中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其中也包括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信息。从某种程度上讲,形成性评价能够切实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进展及学习需求,进而能够切实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相长机制的形成。但是,形成性评价能否有一定的信度保证,值得商榷。   (一)学生自评与他评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取决于学生个体的诚实程度   在自评过程中,部分学生不一定能够很好地了解自我,或者可能会出于自我防御心理而掩盖了自己的真实倾向。在他评过程中,评价人可能基于同学关系或者其他因素,出于一种事不关己的心态而不愿表达自己真实客观的意见,从而使评价信度受到影响。   (二)评价标准的不一致影响评价信度   不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可能相差较大,学生自评和互评时所采用的标准也可能不一致,即便是同一位教师在不同时间也可能由于一些非评价性因素(如学生的性别、外貌、人际关系、与教师的关系亲疏等)而判断标准不一。   (三)外部功利性驱动影响评价信度#p#分页标题#e#   在当前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所学校或任何一位老师愿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不佳”记录。另外,当学生知道“自我反思”及“对同学的评价”会影响到学生评优评奖以及将来的前途时,其评价信度也在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     三、对形成性评价信度影响因素的修正   从根本上讲,形成性评价如果不解决以上信度问题,就无法保证测评体系的客观性,那么无论建构怎样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如何实施,都必将无功而返。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   (一)建立学生诚信记录档案   由于形成性评价需要诚信,为了提高学生的诚信度,可以建构学生诚信记录档案。教师应该要求被测试者不要按照“社会的期望性”进行回答,而要按照“真实的自我”来回答,并且告知学生该记录是学生真实成长的一个见证。另外,该诚实档案的记录在网络环境下是公开、透明的,可以进行“公示”,评价结果在客观上受到舆论的监督,这必将敦促学生进行充分反思后才递交子自我评价,使其三思而后行,不能敷衍了事。当然,即使出现与实际状况差距较大的结果,教师也不需要多加指责,但是要对学生进行较为委婉的指正。要尊重学生,保护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相信他们随着对形成性评价经验的不断积累,对个体认知的不断增加,其信度将逐步提高。   (二)建立评价标准的学生参与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   测评设计者应该清晰地梳理教与学的内容和教学的过程,尽可能的穷尽教学因素,这样才可能制定出相对科学和合理的评价标准,从而减少非评价性因素的影响。评价标准的订立必须群策群力,实行民主制,因此,笔者建议由教同一课程的教师组和学生共同研究制定,毕竟测评教师具有思维的局限性,而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参与,可以明确测评的要点,使测评更全面、更可行。另外,还要鼓励测评教师的自由裁量权,当然,其自由裁量权必须依据共同制定的评价标准,赋予其自由裁量权的目的在于动态管理,因为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讲,教师为了因材施教,可以通过对标准进行动态调整来学生引导,比如对那些学习态度存在一些问题的学生,就可以使用有关学习态度方面的测评,对其进行侧重处理。   (三)建立形成性评价与外在的大型测评得分的相关性分析机制   在目前形态下,对于评价之外的功利性利益对评价信度的影响问题,可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从实质上看,学生内部的评优评奖是对学生诚信度的一个考查,因此,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诚信予以改变。所谓影响信度的捆绑利益问题以及关乎学生未来的前途的评价在当前看来,还是建立在外部的大型测评之上,对中学生而言是期末考试、中考、高考。从本质上来看,形成性评价的信度问题就是形成性评价与外在的大型测评得分能否成正相关的问题,只要两者成正相关关系,那么,所谓的捆绑利益都将得到解决。因而,在教学管理上,建立形成性评价与外在的大型测评得分的相关性分析机制是形成性评价动态修正的一个必要条件,切实分析外在的大型测试得分与形成性评价不相关或成负相关的因素,从而使其最终形成良性互动。     四、结语   虽然可能由多种因素影响形成性评价的信度,但就像很多大型测试并没有因为写作、口语的评分信度较低就放弃这些题型,同样也不应该因为形成性评价的信度问题而放弃这一不错的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