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市住宅人居环境重要性

探讨城市住宅人居环境重要性

0.引言

当今社会面临着城市发展的无序状态、规模漫无边际地扩大、人文环境失去特色、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公共空间缺乏设计、建筑形式粗制滥造,建筑空间缺乏人性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深入探讨城市住宅人居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1.人居环境与人的需求特征

中文“人居环境”概念对 应 的 英 文 是Human Habitat,HumanSettlements,简而言之,是我们成为人类之本。这不只因为人类有能力营建气势磅礴的建筑———因为同样动物也能为自己搭建精巧复杂之栖息场所,还因为人类在为自身营造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充斥着与土地和自然间若即若离的恩怨矛盾。

1.1现代社会人的需求和层次

研究现代社会人的需求及层次可以寻找反映他们需求的设计方法和理论,从而对住区环境的营造产生积极的影响。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依次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当然,每个人都实现五个层次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因为,实现这些需求不只是物质上的,更难的是满足人们心理和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所以,在现代的住区及建筑设计上不仅要为人们打造一个能相对满足物质层次的居住地,更要致力于满足人们心理层次需求的人居环境。在现在的社会中,角色和经济地位居于主导地位,人们工作之余仅有的休息时间多花费在就近的社区特别是所居住的居住环境空间———也就是说现代的人们的真正的无功利的情感交往主要在住区环境中进行,人们主要在住区中寻找精神归属和社会寄托。

1.2现代人的环境心理需求

农村与城市相比,安全感、舒适感、私密感、归属感、邻里感更为强烈,而在城市住宅及居住建筑设计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奢华品味,却忽略住区的柔性需求,如场所感。城市中社会阶层和人群复杂,往往使人们缺乏安全感;虽然相对乡村物质和文化条件高,生活的自然环境品质却很差;在安全意识上城市居民不占优势,进而要求更强的领域私密性;在高速运行的社会中无暇融于社会群体,他们更渴望成为住区群体一员并找寻社会归属感;现代住区高楼林立,邻里交往少之又少,因此住区环境设计尤为重要。

2.城市住宅及居住建筑设计

美国建筑大师伊利尔.里宁(Eliel Saarinen)从人与环境着眼,将建筑分为“人工建筑”和“自然建筑”。引申而言:从住宅、建筑群到城市,都属“人工建筑”,从住宅园林、城市园林到大地景观、生态园林都属于“自然建筑”,两者综合构成人类良好的生活环境。如何将“自然建筑”与“人工建筑”完美结合,是城市住宅环境和居住建筑设计的关键。

2.1城市住宅环境设计

城市住宅环境是相对于城市住宅中的人而言,所谓环境是指城市住宅居民以外的所有空间尤其是居民就近居住、生活的场所。城市住宅环境是个综合体,它包括了事物与事物、事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一系列的有机联系。城市住宅环境分为室内外环境和社会环境。

2.1.1室内外环境

室内环境指居者的居室和公共交通,室外环境是相对室内的一切外部活动空间,这里主要指建筑外的环境。室外环境往往和景观连续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环境空间,不仅要宜观,更应宜游,与室内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物质层次的归属地带。

2.1.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

是即依托住区实体环境有相对独立的精神内涵,它虽要通过住区内的实体环境来呈现,但却无时无刻不反映着当地的人、经济、文化、习俗、历史、文脉、特色等精神领域层次的东西,使住区内的实体环境呈现某一时期特有的文化和价值取向。

2.2居住建筑环境设计

居住建筑主要是指供家庭和集体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包括各种类型的住宅,如别墅、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以及大量性建造的宿舍、旅馆等。其人居环境的主要范围包括居室、个体建筑、建筑群。

3.城市住宅、居住建筑的人居环境创造与改善

从自然环境角度:首先,要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规划设计要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其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物理空间环境。建筑规划设计要有宜人的空间体系,通过合理组织建筑、道路、节点、开敞地等构件丰富、使用的住区景观层次。从人文环境角度:建筑与规划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在建筑形式与规划体系的创作中,要认识到形式要追随功能、环境、材料、构造与技术、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与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定。缔造有文化特色的住区模式,使居民对住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4.结语

当人们解决了“温饱”的问题,这只是解决了人的基本的物质需求,人们的更高层次即精神层面的需求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伴随着改革的深入、物质积累的增加,我国正在稳步迈向“小康社会”。这就意味着建筑设计要超越单一建筑设计的范围,走向设计整个环境。建筑规划与设计不能只偏重于空间形态、形式视觉等方面的研究,而应从自然生态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研究探索问题。在人居环境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遵从人类行为规范,更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不仅要满足人类的需求,又要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做到有效利用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结合高科技的发展,既为当代设计出自然、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也为后代保留和创造其构筑良好生存环境的基础。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类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废弃物,并变废为宝,开发能源,节约能源,提高抗灾能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遵循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律,使建筑与生态平衡互为优化,使之适应环境,改造环境,造就一个健康、舒适、温馨、美观、微污染的完善的环境,使每一个场所,都是一个自然模式的生态平衡环境。创造一种环保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局面,这也是人类自身的历史责任和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