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网实训总结范例

组网实训总结

组网实训总结范文1

(一)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专计算机教学都是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内容,在平常的计算机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诱导,一步步搞明白,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学会用计算机语言思考问题,在教学前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上机实训方面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搞一点小游戏,激发学习兴趣,从兴趣中慢慢拓展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反应到教育上是要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实训实验。教师要把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介绍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重视发现知识的过程,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机课大部分是实训型,在实训中,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来做,教学生组网的时候不仅可以将PC连PC,也可以将一些设备作为终端连起来。允许学生有大胆的想法,并努力实现,创新是教师应有的观念。

二、被动因素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目前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不同的计算机课程之间差异很大,只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不同计算机课程,因此我们要对不同的计算机课相应开展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以讲授为主的普通课

在平常的教室进行的理论性内容的学习,比如计算机基础理论介绍,语言编程学习等都可以用这种教学方式。与普通的讲授课相同,是以传达固定知识原理,比较枯燥,学生学习易产生疲劳感,所以一定要结合当下一些现实应用讲解,能展示的一定要展示,这样才能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以实习实训为主的实验课

一般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比如C语言、OFFICE基础与实训,PPT基础与实训,EXCEL练习等。也有在实验室进行的,比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工程施工等。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当学生比较多时,教师辅导时间不足。

三、以CAI(ComputerAided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

这是近年来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将课件贯穿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在教学软件的指引下学习。适合多种教学内容,国外应用比较多,但其对软硬件要求比较高。

四、发展学生自主能力项目的任务教学方式

也有的将这种教学方式称之为任务驱动。中专教师在设计项目任务时,要结合知识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让学生有完成的兴趣性,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成就感。比如教学生综合布线时,可以将布学校教学楼网络为项目任务,当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比学生的结果和实际教学楼网络的结构,看看哪种更合理。当然这只是常用的教学方式,除此外还会有很多的教学方式,我们不必拘于形式,只要是对学生学习有利的,都可以采纳,或者是结合其中的几种教学方式综合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可以的。

五、总结

组网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策略;优化

高职教育的宗旨在于培育大批兼具专业理论与熟练技能、能够胜任一线生产管理的优秀技能型人才。因此,“理”、“实”一体化乃高职教育的本质特色。近年来,虽国内各大院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但由于课程设置中实验、实习与实训过程的脱离及教学模式上教、学、做的脱节,实训环节以演示或验证性实验为主,知识评价上重理论轻实践等,这些均严重阻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鉴于此,本文重点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内涵与特点,就基于“一体化”模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策略优化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该专业教学改革建言献策。

一、“一体化”教学

上文提到,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教学过程必须以工作过程为核心进行课程设置、以行动为驱动进行教学活动。而“一体化”教学就是通过整合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依循职业教育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1]。“一体化”教学具有如下典型特点:一是教材一体化。在教材中,理论与实践的体现不再单纯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区别,而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整合;二是环境一体化。即理论课堂、实训室、实习车间等的一体化,这使得教室不再指向传统的教室,而是兼具教室、实训室、工作室、实训车间的多元综合体;三是教师一体化。“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兼具专业理论、实践能力与业务素养,能够指导学生在“教、学、做”合一的环境中完成各项目,实现培养目标[2]。

二、基于“一体化”模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策略优化

(一)遴选行业标准,明晰教学思路

行业标准是相关领域一线专业岗位设置、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评价方式的基本依循。行业涉及多项标准,部分还存在相互冲突等问题,如网络行业标准众多,不同企业间标准可能存在不兼容性,因此,高职院校可牵头行业专家、地区龙头企业、专业领头人、优秀教师等,结合学校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明晰目标岗位等级,并结合岗位责任、范围与难易度遴选行业标准,确立主流标准,明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与此同时,院校要结合行业标准,分析归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岗位标准与核心技能,对比大纲明确改革内容,形成基本的教学思路,要成立专业指导小组,全程参与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督导工作中来,保障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同时要结合实施方案将该专业相关资格证书考取融入培养要求中,全面推进与课程相匹配的课件、讲义、文本等资源建设,全面促进教、学、做、训、评一体化教学模式[3]。

(二)选编课程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为了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高职院校必须重新选编课程教材,在教材内容深浅、理论把握及实践培训方面要严格遵循“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面向应用的同时兼顾学生未来发展及实践能力提升要求。具体而言,要结合专业课程建设要求,全面整合校内外优秀教学资源,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指导,全面树立教学做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思想,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提升”四轮驱动,以工资工程组织讲解知识,实现知识的层次递进,彻底转变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失衡、课程教材与实验指导两张皮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材一体化。除此以外,高职院校要结合课程教材整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再就业能力”三种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依循实践应用、项目实战、策略知识习得等组织项目教学,构建以工资过程为基础的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融入每个项目、每个任务中,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例如,教师可以“中小型企业网组建”为载体全面整合教学内容,载体描述如下:某学校有教职工300人,涉及财务处、教务处、信息系等16个部门,分布于6栋办公楼中,组网要求财务处仅允许财务人员访问,其他部门可互访,学生可访问除教务处以外的各网站,学校借助一条专线与外网相连,根据载体描述可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十二个项目[4],如图1所示:

(三)分配课程任务,组织教学实施

课程内容分解后,教师应针对各项目进行细分,将其分解为不同的任务。如家庭网络(SOHO)的组建项目可分为三个任务:双绞线线缆及其制作、利用网卡实现双机直连、利用计算机串/并口实现双机直连,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网络硬件组成、网络分类、双绞线传输介质、IP、OSI模型、TCP/IP模型、物理层、PING命令等;构建互联互通的单位局域网任务涉及IP地址与子网划分、获取以太网中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Ping命令的使用、tracert命令的使用、构建跨网段网络互联、跨区域网络的网络互联六个任务,涵盖了IP子网地址、IP路由概念与原理、路由器基础知识、端口概念、arp协议原理等知识点[5]。课程任务分配后,教师需要将中小型企业网组建为载体,构建4个学习情境,先由教师进行课程项目描述,讲解相关知识点,再由学生讨论解决任务,教师从旁指导,全过程在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完成,全面体现“教、学、做”一体化要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各项目均依循项目背景介绍—理论知识点讲解—小组方案设计(分组辅导)—纠错重做—项目总结一项目考核这样一个基本教学过程展开,并严格遵循“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训、做中评”的基本原则,以做为基础,实现教、学互融,训、评共促,各环节严格以行业标准为准绳,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6]。

(四)完善保障体系,注重以赛促学

为了克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缺陷,保障该模式的高效应用,高职院校要推进双师队伍建设、完善实训环境,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计算机设计大赛与大创项目,达到以赛促学之效。一方面,行业标准源自产业一线,与生产实践息息相关,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双师队伍建设,依据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严格要求,并建立以双师素质为导向的新教师准入制度与双师素质为核心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教学实绩作为职称评聘依据,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挂职训练、技术开发,全面提升双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缩小课堂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差距,提高自我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快实训环境建设,设置以技能演练为主的实操室、创新研发为重点的技术交流中心及理实一体化教室,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演示设备、仿真软件、信息管理系统等教学条件,以完善的实训条件保障学生人人参与,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此外,高职院校要以计算机设计大赛及大创项目为驱动,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用网、组网、设计网络等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为真实项目孵化夯实基础,为日后踏入工作岗位创造价值,一举多得[7]。

三、结语

基于“一体化”模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对高职院校教学设备、资金投入、师资力量等均有极高的要求。为了保障“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与应用推广,各院校要强化行业标准遴选,建设一体化教材与实训环境,以赛促学,同时要求教师具备强大的理论水平与较高的动手能力,以便立足教学高点指导学生,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在此前提下,通过教学内容整合与教学模式实践,全面助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策略优化,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宋星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应用[J].电子商务,2011(2):75-76.

[2]孙俊.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4):57-58.

[3]李益,张博.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教学做训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7):28-29+51.

[4]张学文.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网络与信息,2012,26(6):53-54.

[5]欧文吉斯.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9):160-161.

[6]王准.创新战略驱动下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1):35-37.

组网实训总结范文3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目前,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计算机网络技能型人才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技能型的计算机网络人才不相适应。   (2)计算机网络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案需要探索,特别是网络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形式等问题需要研究,学生实际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3)现有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制约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此,建立新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2],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以柳州师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其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向、课程体系结构、实训实践、教师队伍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1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工作岗位   以“地方性”和社会需求为主线,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因校制宜,注重自身特色的发挥[3],合理定位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形成既有特色又能适应市场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应明确。柳州师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11级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计算机网络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以及网络编程能力,从事计算机网络操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软件编制、网络软件与硬件产品的销售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站开发三个工作岗位。   2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根据市场需求,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理解、设计、操作、应用及创新能力,突出职业能力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地。柳州师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根据职业能力来划分知识模块,再根据知识模块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将这个课程体系划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专业核心课程(必修课)、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必修课)、专业拓展课程(选修课)。课程设置遵循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基础后提高的原则进行,使课程间具有连贯性和递进关系[4]。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只需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的知识点即可,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计算机硬件组成与维护》等。对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设计、操作、应用及创新,例如《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综合配置》、《动态网页制作》、《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等。对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则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如《思科课程》《综合布线》、《动态网页实训》等。专业拓展课程用于拓宽专业知识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的开课,如《无线网络》、《Linux操作系统》等。   在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时,柳州师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注重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培训(认证考试)有机结合,设置和岗位或职业核心能力的相关的专业技术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认证服务的课程[4],如《思科课程》(思科网络工程师认证)、《网络相关资格认证考试》课程(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相关的专业技术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认证服务的课程约占整个教学计划的30%以上,真正实现“双证书”教学,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和择业的竞争力。   在实际教学的当中,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体系和专业技能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遴选、编排,使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体系和专业技能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相辅相成。   3完善实训、实践环境,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   不断完善的实训、实践环境,为实训、实践课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柳州师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拥有思科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计算机组网实验室、网络综合配置实验室各一个,借助这些实验室和依托校园网络中心,能很好的完成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实践课程的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过实训、实践课程的学习,能重点掌握从事网络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并且能够较快的适应岗位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柳州师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时约占整个教学计划课时的55%,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课时,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中掌握从事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站开发三个工作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实习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对前期教学工作的补充、检验和完善。通过校企合作,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实习,使学生毕业离开学校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柳州师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有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单位)多个,每年都能接受一定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适应市场需求。   4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一个优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应该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网络工程师的素质、创新精神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即一名高职教师既应有授课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也应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很快学习新任务的能力[5]。近几年来,学校选派多名教师参加思科公司的专业培训,组建思科网络学院;选派教师参加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站开发等培训;鼓励教师在职提高学位;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使用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通过一系列措施,使人才培养紧跟产业发展,学生技能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目前,柳州师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拥有高级职称教师4名,双师型教师多名,其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达专任教师50%以上。#p#分页标题#e#   5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问题、新方法在不断出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不能单独使用某一种教学模式就能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而是要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及学生自身情况来选择某个合适的教学模式,即要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他人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柳州师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采用了“2+1”实践教学模式,同时穿插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模式。   5.1“2+1”实践教学模式   “2+1”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学生学习的三年时间内,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课、实践及实训课程,第三年在企业(校外)实习、顶岗实习,同时在学校、企业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实训。   5.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提出任务(创设情境),告诉学生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别学别做,并完成任务,最后检查学生所做任务,同时点评总结。   5.3项目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模式是依据课程的安排和学生的自身情况,每一次授课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个项目或一个大项目中的子项目。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过对比发现,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模式两者综合起来运用(我们称为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其教学效果较好,特别是课程的前期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较好,是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较快让学生掌握较小的知识点;而在实践课程及课程后期使用项目教学模式较好,是因为项目教学模式有助于整体开发,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整个知识的综合应用,有助于大型项目的设计、应用。柳州师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2011级开始,基本上所有专业课程都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模式。   6结语   近几年来,柳州师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紧密围绕加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对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如何做好“订单式”培养模式、精品课程如何建设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飞速的更新、发展,要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适应市场的需求,其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也要与时俱进,如何进一步搞好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还需不断的研究探索。

组网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创新创业;网店运营;课程改革

全民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使普及电子商务知识和学习电子商务技能成为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电子商务专业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知识、技术更新速度快,而且实战性强,课程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互相协作能力、商务能力及实践能力等。电子商务的专业课程对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而电商网店运营课程针对在校学生的就业、创业的需要,充分融合了采购、网店美工、网络营销、店铺运营、客户服务等一系列电商环节,为学生以后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网店运营》课程进行创新创业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中职学生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谋求适合自己发展的思路,自主创业是首选。网络创业的门槛和成本较低,对于缺乏货源和资金的学生而言,网络创业更加容易上手。网络创业为中职学生自主创业开辟了新的道路,创业兼顾学业,培养创新意识,网店创业成为校园的新话题,越来越成为中职学生创业的新选择。学生是最具有活力的群体,也是新技术和新浪潮的引导者和受益者,日常喜欢在淘宝、微店、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购物,对网上开店表现出强烈的欲望。同时,学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也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二、课程改革思路

1.师资队伍建设

运作网店是一个复杂的协作,前段运营有:选品与订货、活动策划、定价策略、设计与文案、媒体策略等;后段运营有:客服、财务管理、数据分析、仓储与快递等。课程特别强调实战性,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才能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依据此特点我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建实践教师团队。依照网店运营课程特点,学生组成6-8人一组的创业团队,依托创业项目,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操作一体化有机结合。

2.根据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对该课程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改革,让学生在实战中不断操练工作过程。课程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教学设立的评价标准与电商行业发展趋势对接。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团队教学法,形成了“学中做,做中学”的综合体,使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的网店运营环境掌握电子商务实战方法与电商技能。以课程开发的校企合作企业为重点研究对象,让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团队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共同进行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的分析总结。基于企业工作岗位的分析,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提炼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掌握具体工作任务和相应的知识技能要求。网店运营的工作岗位包括:美工设计岗位、运营岗位、营销推广岗位、网络客服岗位和仓管发货岗位。实训教学基于企业网店运营的业务岗位划分,分解项目任务实现业务全流程的实训,让学生认知岗位职责,实践网店装修、产品策划、运营推广、客户服务、仓储物流等。

3.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

创业教育是培养有创业思维的人,不是为了培养创业家。教师需引入一些网店开设与运营有关的创新创业案例,不断激励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开拓思想,学生学会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有效途径。根据我国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现状、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认可度是校企合作的最重要的评价准则。电子商务人才除了具备应用型岗位技能以外,还需要有较强的复合型创新创业能力。

4.设计创新项目

设计以电子商务网店运营实践任务为内容的项目,将网店运营课程分为五个子项目:开店前准备、店铺装修、网店交易管理、网店客服、网店营销推广。把学生分成6-8人为一组的小项目团队,各小组推举一名有网店美工、营销推广以及网店客服等特长同学作为该团队的组长。各小组通过调研分析,制定一套网店开设及运营的可行性方案。根据方案分步骤实施各个子项目,由小组的负责人或成员进行子项目成果汇报与展示,指导老师指出在子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待项目完成后,各小组就本组网店的整体开设及运营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及汇报。

5.丰富学生创业知识结构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育教学整个过程,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采用头脑风暴、情景设置、实例分析、分组讨论、预设问题等方法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同时,体验创新、创造带来的乐趣。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如QQ即时聊天工具、微信、微博、电子邮件、论坛等提供课后咨询服务和答疑解惑,借此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三、结束语

基于创新创业背景下的《网店运营》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课程与电商工作岗位、工作技能的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团队协作及创业创新思维等。也提高了中职学校人才供给质量,提升人才供给准确度,为市场提供高水平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赖玲玲,林智章.基于校企合作的“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8,(7).

[2]袁忠,耿文霞.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内容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636):43-46.

[3]陈长彬,盛鑫.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电子商务实战型人才培养设计研究[J].电子商务,2017(9):57-58.

[4]许英珍.创业能力导向下的中职学校《网店运营》教学改革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6):55-55.

[5]百度文库

[6]卢彰诚,覃江凤.基于网络平台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项目实战班”为例[J].中国商论,2012,(23):114-115.

组网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备赛;教学反思

0引言

现代电气控制技能大赛项目是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传统项目,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项目,涉及很多电气控制专业课程,包括电工及电气测量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应用及工业网络技术、摸屏组态、电机调速等。此外,还考核参赛选手的方案设计能力、图纸设计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安装调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职业素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展示工学结合教学成果的平台。本文结合江苏省现代电气控制项目技能大赛的实际情况,对备赛经验及赛后反思进行论述,积极探索技能大赛如何与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满足电气控制生产一线技术以及管理岗的职业要求。

1备赛经验

现代电气控制技能大赛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职业岗位要求为标准来设计大赛题目,注重考核学生电气控制系统集成、安装、调试与维护的核心技能,促进学生技能训练和养成基本的工程素养。

1.1指导教师团队组建。现代电气控制技能大赛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知识点较多、比赛持续时间较长的比赛,这就需要组建一个实力强大的教师团队。指导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具有丰富的专业课教学经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关心学生。1.1.1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现代电气控制技能比赛的试题来自企业的真实应用场景,是根据企业的技术标准及岗位要求来设置的。故比赛过程就是高度仿真或真实再现从业者在企业工作的过程。因此,如果指导老师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就可以将企业操作规范、工作流程与技巧贯穿到指导内容中去,让学生的训练方式更加实用有效,贴合生产实际。1.1.2丰富的专业课教学经验现代电气控制技能比赛考核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如《PLC原理及应用》《传感器检测技术》《工厂电气控制》等专业主干课程都有涉及。这就要求指导教师长时间从事上述课程以及相关实训教学,且教学效果好。只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才能够在指导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与掌握情况,才能更好把握教学进度与深度,才能更好地选拔出优秀学生参赛并更合理地制定教学训练计划。1.1.3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关心学生现代电气控制项目比赛的备赛时间一般在半年左右,长时间的训练,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对指导老师而言,也需要付出全部时间与精力。从暑期备赛开始,就需要对参赛学生进行集训。期间,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并肩作战,指导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技能、知识,也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学生生病时给予关怀与帮助,当学生情绪失落时给予心理疏导与关爱。只有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关心,建立起深厚情感,才能形成一支战斗力强的比赛团队。

1.2学生的选拔。学生的选拔至关重要,因为学生是技能比赛的主体,能否选拔出专业基础扎实、编程及动手能力强且速度快、心理素质过硬、个人素质出色的学生参赛,对比赛是否能取得好成绩影响相当大。1.2.1早规划、早准备如何从比赛相关专业的数百位学生中选出最出色的备赛选手,需要一个过程来进行考核的。所以,应提前一年面向全学院所有学生,以技能赛的形式进行选拔,主要考核学生的电气基础知识与动手操作能力,选拔入围的同学作为参赛的预备人选,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技能大赛训练班学习。1.2.2进一步层层选拔本赛项正式比赛时,只能2名选手参赛,所以在技能大赛训练班的训练选拔过程中需形成梯队竞争训练模式,达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训练效果。层层选拔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初选。让已入技能大赛训练班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台电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程序编写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反应与手速,最终前30名入围下一阶段;第二阶段,集中训练。在集中训练过程中,以老师讲学生练为主,每周对参训学生进行考核,距离比赛三个月时,开始淘汰赛,每两周一次模拟比赛,淘汰最后5名。赛前一个月时还剩10名学生,开始进行每周一次的模拟比赛,以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正式比赛流程进行,在4个小时内完成任务方案设计、电气原理图绘制、电器件安装与接线、程序编写与调试、场地清洁,按成绩排名,最后2名淘汰,赛前两周时选出6名备赛学生进行最后的冲刺,赛前一周时选出综合素质较出色的2名学生参加正式比赛。

1.3集训实施。在集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团队与学生首先要厘清比赛细则,提炼出比赛考核范围、方向,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比赛训练计划。(1)收集历年比赛真题,分析比赛内容,摸索比赛出题方向。(2)仔细梳理比赛细则,确定指导的重点与训练顺序,对专业课上没涉及的知识点,指导老师进行重点讲解,参训学生需对内容归纳总结。(3)典型电气控制项目安装与调试训练。让学生通过比赛设备亚龙YL-158GA1进行电机控制、PLC编程及组网、触屏组态设计等典型项目的训练,达到熟练掌握各典型项目,为下一步综合训练打下坚实基础。(4)综合题目训练,包括器件选型计算、电气图纸设计、电路布置安装与初调、软件设计与局部调试,整体功能联调等。通过本阶段训练,做到熟悉比赛设备上各器件的安装位置及每一条线路的走向,同时掌握快速编程操作手势及常用的快捷键;在此期间,开始淘汰训练成绩靠后的学生。(5)赛前一个月,参训学生固定2人一组并明确分工,一人负责硬件安装,另一人负责软件编程。开始练习往年比赛真题,继续淘汰训练成绩差的学生,同时每次练习完毕后参训学生需进行讨论与归纳总结,进一步加强学生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安装接线及编程速度,以及调试配合默契度。指导教师根据训练中反馈出的弱项进一步强化。(6)赛前半个月进行全方位强化,开始比赛情景模拟训练,期间将联系参赛的兄弟院校进行几次切磋,让备赛学生提前适应正式比赛时间长、强度高的紧张比赛氛围,也对自身实力有更清醒的认识。最后选出2名综合素质较出色的学生参加正式比赛。

2教学反思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选拔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大赛是体现学生技能水平的最佳途径。根据本次参与技能大赛的比赛指导过程,结合教学情况进行了反思探索。

2.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技能大赛项目是根据行业及就业方向来设定的,项目的变化反映了行业发展的趋势。现代电气控制赛项包括电气图纸设计、程序设计与硬件接线安装、调试,突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这就要求学生需具备扎实的电气安装基本功、良好的编程设计与现场调试能力。因此,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可单独成立技能大赛班,根据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单独制定教学计划,设置相应课程,强化实践操作能力,以学院开展的技能大赛为依托,让学生积极参加行业赛等各级别竞赛,多多历练,按照比赛成绩奖励相应的学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

2.2改进教学方法。在比赛训练过程中发现,参训学生在进行电气控制综合项目的安装与调试能力较低,尽管在电工技术、工厂电气控制、PLC控制及组网等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贯穿了相应的知识,但围绕技能大赛的知识点较多且分散,因此需改进教学方法。根据现代电气控制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要求,可知PLC控制技术是核心。故以PLC课程为例,设计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依据岗位工作流程设计教学内容,模拟真实项目实施过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融入新时代职业素养,采用任务驱动的教法,将虚拟仿真与实操适时结合,突出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能力。课前,依托教学平台预习知识并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调整教学设计的依据。课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小组探究分析项目、项目设计评方案、仿真实操练技能、项目总结促进阶,层层递进,理虚实一体化,课后,借助学习平台资源,微信群交流,校内实训设备、企业实践锻炼,巩固知识,并举一反三,巩固提升拓视野,引导学生逐步掌握PLC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实现教学与技能大赛的对接。如图1所示。

3结束语

现代电气控制项目技能大赛融入教学中,可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效果。通过逐步完善专业教学结构,实现教学与比赛的充分融合,使专业课程教学得到多维度提升,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高水平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姗.建筑工程识图技能大赛及教学反思[J].智库时代,2018(39):147.

[2]徐哲.高职院校“新工科”建设研究—以职业技能大赛“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8(20):144-145.

组网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实践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明确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1]。”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技能不足,培养了一批不够“职业”的学生;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了一批用不上的学生;教育理念跟不上,培养了一批没有职业精神的学生。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恰恰都与职业学校的办学与企业的结合不够紧密有关。职业学校与其他学校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实行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着力推进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模式”,进而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这方面,唐山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富有成效的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唐山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南临渤海,北依燕山,西与京津毗邻,东与秦皇岛接壤。现辖14个县(市)区和4个开发区,总面积13472km2,总人口780万。全市现有高职院校5所,其中,国家骨干校1所,省示范校1所,在校生2.9万人;有中职学校35所,其中,国家示范校7所(数量占全省首位)、国家重点校15所、省重点校7所,在校生7.9万人。2012年5月,唐山市政府印发《唐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是全国较早出台校企合作地方规章的几个地区之一。2014年12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校企合作地方立法及规范性文件制定经验交流会”,唐山做了典型发言,为国家层面“校企合作立法及规范性文件制定”起到了推动作用。2017年7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唐山举办,9月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在唐山召开,职业教育的“唐山经验”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1组建区域职教集团,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由丰南区政府主导,丰南区职教中心联合20余家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组建了丰南区职业教育集团。由玉田县职教中心牵头,政府相关部门及19家企业参加,成立了玉田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由迁安市职教中心牵头,政府相关部门、市内部分企业和学校参加,成立了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截至目前,唐山市共有中高职院校牵头组建的职教集团7个。职教集团的建立,强化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了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推动了校企共同发展。滦南县职教中心加入北京市商业学校牵头组建的“北京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唐山第一职业中专加入北京昌平职教集团,与北京共享校企合作资源。

2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共同设置动车组技术专业,开发了动车组电机与电器装调、动车组网络系统构建、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装调3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并建成了网络课程。公司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课,并为学校提供高速动车车头。丰润区职教中心与北京阳光实训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开办客服信息服务专业,双方联合中国邮政11183客服中心、北迈网汽车配件电销中心、中国联通客服中心,已经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具有50个工位的实习实训中心。迁西县职教中心2016年与商鲲高铁(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设高铁乘务及服务专业,校企双方联合招生、联合教学、统一推荐工作,高铁班现有在校生220人。

3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共同推进教学改革

丰南区职教中心在由企业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近2年共完成3个重点专业28门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学设计,编写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57本,其中的19本已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并投入使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唐山普林亿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腾实信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合作,共同开发8个重点专业28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同编写教材59部。新教材的使用,彻底改变了老教材与课堂和岗位需求脱节,教师难教、学生难懂、上岗难干的状况。

4广泛开展订单培养,提高学生就业水平

唐山第一职业中专与“中华老字号”企业——唐山鸿宴饭庄共同开办“鸿宴班”,开展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鸿宴”选派具有“中国烹饪大师”称号的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一起承担教学任务,学生有计划地到鸿宴饭庄实训实习。学生学习期满,校企双方考核合格,“鸿宴”予以聘用。学生毕业就等于就业,较好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进程中供应与需求的脱节问题。滦南县职教中心自2013年起,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哈弗分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施“订单培养,冠名培养”,截至2017年底累计有1600名学生到该公司顶岗实习、就业,其中2017年有216人进入该公司顶岗实习。

5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实习实训效果

迁安市职教中心按照每个专业不少于5家合作企业的标准,在市内6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其中建有厂中校15个,实现了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的对接。学校每年还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并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兼职。学校现聘请32名企业技术能手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学校有6名骨干教师被企业聘为技术顾问。丰南区职教中心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在集团内企业建立了23个校外实训基地。曹妃甸区职教中心与首钢建设、天津长城、首钢机电、首安消防合作,在企业挂牌建立了钳工、焊工、电工、汽修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到企业实践搭建了平台,为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6创造条件自办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迁西县职教中心依托迁西县国资委和津西钢铁集团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独资成立了河北同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建立了“教学、生产、经营三位一体”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学校负责管理和理论课教学,企业的技师就是学校的教师,学生就是企业的员工。学校根据企业的信息,调整专业结构与教学目标,企业成为产教合一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建,使学校既掌握了校企合作的主动权,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让企业培训教师,又遵循市场规律,不干涉企业的独立生产经营决策权,校企一体,“血脉”相连,共生共荣,成为工学结合的利益共同体。迁西县职教中心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提炼为“工厂化职校”办学模式,2014年9月“工厂化职校”办学模式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7横向联合引企入校,方便学生实习实训

滦南县职教中心利用西校区场地和设备优势,先后将唐山瑞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唐山尚新容大电子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引进学校。一方面,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结合,车间变成了课堂,学生参与企业零部件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切合点。另一方面,企业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赢得更多的利益。“引企入校”实现了“把工厂引到学校,把课堂设在车间”办学模式的创新,架设了校企对接的桥梁。迁安市职教中心吸引市内骨干企业建立校中厂3个,丰南职教中心根据学生的实训课题,把企业师傅请到学校实习实训车间,让企业师傅指导学生把企业提供的原材料加工成汽车刹车鼓、定位销轴等零部件,变消耗型实习为生产型实习。

8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2014年12月,教育部“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学院院长田秀萍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2015年8月,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试点3年来,学院与7家合作企业联合招收陶瓷设计与工艺、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3个试点专业现代学徒制学生178名。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了专业教学标准、企业岗位标准和质量监控标准,学院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企业通过师傅带学徒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实现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推进了校企一体化育人。2017、2018年,唐山市第一职业中专、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4所中高职院校,先后被批准为第二、三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9利用职教资源优势,增强培训服务功能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学院4个部级实训基地和6个国家行业培训中心的资源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每年完成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和企业员工培训15000人次,职业资格鉴定2000多人次。丰南区职教中心为国丰钢铁有限公司、丰益机械厂、国丰薄版厂等企业解决解决了振动切割、气割铸铁等多项技术难题。迁安市职教中心积极发挥师资、设备、场地优势,主动与人社局、农牧局、安监局、总工会等相关部门及市内大中型企业对接,全方位开展特种工、在岗职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每年组织开展各类短期培训10000人次。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7月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4]。唐山将结合学习贯彻这2个文件,修订完善《唐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校企广泛合作,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规范化、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Z].教职成[2018]1号,2018-02-05.

[2]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唐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Z].唐政发[2012]12号,2012-05-11.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5-02.

组网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交换机配置;教学实践;演示实验;实验设计研究

交换机配置的相关内容有着较强的应用性,其课堂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交换机配置的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对交换机配置教学采用演示实验设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巩固理论知识基础,强化学习效果,在科学学会自主动手完成交换机配置任务。

1交换机配置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1.1教学现状

现阶段,学校交换机配置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1)互联网网络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2)交换机内部结构与基础配置教学;3)互联网WAN接入方法教学;4)无线互联网技术与LAN技术交换方式。教师在交换机配置实践教学中,会将理论知识同演示实验相结合,加深学生们对交换机配置的理解,从而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融合的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实验氛围[1]。

1.2问题分析

当前高校教育中,教师过度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希望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与交换机配置相关的概念,以便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中熟练操作。由于教师将过多的实践放在理论教学方面,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或者部分教师在进行交换机配置实验教学时,以自己为主,配置时候只允许学生观看,导致学生对交换机配置问题依然无法深入理解,组织红没有达到操作技能提升的目的。一直以来,教师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解交换机的知识,枯燥乏味的内容使学生慢慢产生抵触心理,对交换机配置没有兴趣。现阶段,很多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不强。学生们依然受到传统学习观念的影响,在课堂学习中总是将重点放在交换机配置方式、各类操作方法上,没有自己动手消化知识,导致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比较弱[2]。

2交换机配置教学改革方向

2.1优化选择教学内容

建议教师将交换机配置教学内容与厂商认证相结合,实现内容的优化。建议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方案,从教材中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交换机配置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某教师在进行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教学时,了解到学生们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存在抵触心理,为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点学习,并将学到的知识点化为实践经验,该教师选择了全球统一认证的CCENT、CCNA厂商作为本次课堂实践教学内容。这些统一认证有着较高的权威性,以此为案例展开交换机配置教学,能够让学生们在未来的认证考试中占据优势地位,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和发展[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地提升,现在的交换机越来越智能,人们不需要进行初始配置,可以直接将交换机与网络连接工作。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明确提出,交换机初始化设置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意识到网络的功能不是万能,只有确保交换机初始设置没有问题,才会保证后续维护工作进行顺利。例如,如果没有对交换机的名字合理规划,那么未来使用交换机时很难将其名字和位置、功能一一对应。建议教师将这部分内容进行优化,使交换机系统名字、时钟与NTP、远程管理方式、SNMP工具更好的配置在交换机中。

2.2突出交换机配置教学的实践作用

以实训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辅助,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交换机的配置,该课程对操作要求很高,主要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建议学校加大对实训教学的资金投入,完善教学条件,建立标准化思科实训室。在实验室中配备中低端路由器交换机,合理分组网络设备,保证学生在学习交换机配置课程时拥有良好的实训条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建议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上课前将本节课的实验任务发给学生,关于交换机的配置脚本提前写出来,学生们按照教师的要求在相应的模拟软件中调试交换机。实训课上,学生可以按照自己之前的实验过程,动手操作设备,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当学生面临问题时积极引导,提高实训的效率。例如,在配置交换机SNMP工具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们知道,不管是大型网络还是小型网络,这都是一种实用性工具。如果是小型网络,该工具适合进行网络监控,如果是大型网络,它就能起到很好的网络配置作用,使用者可以通过它对交换机进行文件的管理,并对结构进行性能度量统计,追踪接口链路状态。某教师以思科系列网络设备为例,在交换机配置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们注意到交换机使用的SNMP协议有三种版本,其中第二版本最常见,即snmpv2c。如果在后期使用中,还有其他网络设备采用低级的SNMP协议,建议对其降级处理,并考虑设备的兼容性,选择级别较低的SNMP协议版本,方便对交换机的SNMP工具统一管理。对于这个功能强大且复杂的工具,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时需要明确交换机初始化的配置关键,让学生们通过学习SNMP工具,了解到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

2.3实训系统化,任务驱动交换机配置教学

交换机配置教学演示过程中,如果教师对课程的内容把握不到位,将会出现交换机实验孤立或实验联系性不强的问题。如果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同实践经验相联系,将很难掌握系统的交换机配置实训内容,不利于学生对接下来交换机配置的学习任务加以掌握。为了避免高分低能现象发生,建议教师在交换机配置实践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以某企业网络组建项目为案例,要求学生科学规划网络,对该企业的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学生们将任务分解处理,对每一个子任务进行相应的配置实验,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同时,还要对深层次的实验内容加以研究,了解交换机配置中各种疑难问题,从简单到困难,层层推进,提高自己对交换机配置的掌握能力。所有的子任务完成后,综合项目内容也就迎刃而解,学生从综合任务中建立系统的理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交换机配置教学演示实验设计的研究

3.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3.1.1交换机的管理方式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交换机带外管理方式。这种方式需要由交换机控制口Consle进行管理,即PC与交换机直接相连,通过带外对交换机完成管理;2)交换机带内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可以通过Telnet和Web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也可以通过SNMP工作站对交换机远程管理[4]。

3.1.2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

分析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情况,需要了解与之相关的操作模式,具体如下:(1)用户模式。进入交换机之后用户模式是第一个操作模式,用户模式下使用者可以查看交换机的软件与硬件版本信息,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版本信息进行测试。交换机配置中,用户模式的提示符是switch>,可以根据提示符了解具体模式情况;2)特权模式。这是用户模式之后的下一级模式,提示符为switch#,针对特权模式用户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查看并管理,了解相关配置信息,并通过网络测试对交换机进行调试;3)全局配置模式。这是特权模式的下一级配置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用户可以对交换机进行整体性管理,针对交换机的主机名与登录信息情况进行参数了解,并对交换机的实际功能加以配置;4)端口模式。端口模式的提示符为switch(config-if)#,这是全局模式的下一级模式,可以对交换机端口进行配置。针对交换机的以上四种模式进行操作时,除了会看到相应的模式提示符以外,还会遇到以下命令符号,根据符号具体情况可以执行操作。例如,Exit命令是返回到交换机上一级操作模式;End命令指的是用户需要从特权模式以下的级别直接返回到该模式。交换机配置的名称与描述信息必须在全局模式下完成,使用者登录交换机以后,可以创建不同类型的标题,方便交换机对使用者每日提示相关信息。

3.2交换机端口配置

交换机的指定端口配置时,会遇到相应的命令语法,例如mod_num/port_num(模块号/端口号)。模块化交换机会在插槽处有槽号标注,模块上也会标注端口号,一般情况下,模块的顺序都是从上到下排列的。如果是固定配置,交换机上也会有端口号标准,但是这种端口配置模式的交换机上所有端口都位于0模块。交换机的很多配置命令中,都需要输入相关端口列表,如果是指定的端口列表,需要使用逗号,指定单独的端口;可以使用连字符指定交换机两个号码之间所有端口,某一范围内的端口也可以用该符号。其中,交换机的端口配置会优先选择连字符。

3.3交换机指示灯

在交换机的左面板上,有一串小灯存在,它们可以对应一旁的SYSTEM、STAT、RPS、UTIL、DUPLX、SPEED。当交换机正常运行的时候,只有STAT和SYSTEM两个指示灯是绿色的,其他几个指示灯不会亮。这是因为交换机的MODE按钮,当该按钮按下时,交换机其他指示灯就会亮起来,如果MODE按下UNIL灯,使UNIL等亮,右边交换机端口灯会显示出繁忙状态,指示灯也变成橙色的。其中绿色的指示灯表示当前交换机处于负荷状态,橙色的指示灯表示总得标尺度量,人们可以通过指示灯的颜色了解当前交换机负载情况。除此之外,交换机也可以进行双工模式。当MODE按键将DUPLX灯按下,除了DUPLX灯亮了起来,其他的灯也发生了变化,有的指示灯是绿色的,有的指示灯是橙色的,其中绿色的指示灯表示当前正处于全双工模式,如果指示灯不亮,这代表交换机处于半双工模式。正常情况下,SYSTEM指示灯闪烁绿色,说明交换机整体配置正常,交换机正在正常工作,如果该指示灯闪烁橙色,说明交换机某处配置存在问题,交换机无法正常工作,需要检查相应配置信息。

4总结

总而言之,本文对交换机配置的教学实验设计进行研究,分析了交换机配置课程的教学现状,根据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有效解决方法。教师进行交换机配置教学时,需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1]董如意,孟范立.交换机系统日志与监控配置研究与实践[J].技术与教育,2018,32(4):13-17.

[2]汪志伟,叶江伟.探讨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文件的定期自动备份设定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8(10):93,163.

[3]张亚男.交换机配置技术在企业内网中的实践探讨[J].信息通信,2018(8):151-152.

组网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现状;存在问题

0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其能够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扎实的文化素养。与一般形式的教育模式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更倾向于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工作能力的培养,典型特点即为重视实践教学,注重个人技能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旨在以雄厚的人才储备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应用、维护以及管理等培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从其特性方面分析,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较为严苛。

1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训教学现状

我国正逐步进入信息社会,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1]。我国的职业教育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晚,但是高职院校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经过近年来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目前高职院校基本都能够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验实训的正常开展,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大多数学校目前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分项实验教学,对于综合实训在教学中开展的不多,真正的项目实训几乎不开展。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清晰的学习目标,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知识能用到哪里,怎么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高职毕业生在求职就业中不能够同企业的需求很好地衔接。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很多学生需要在培训机构进行二次学习才能够符合企业的需求,实现在本专业的就业。这样不仅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受教育成本。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训教学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2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训教学存在问题

2.1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训教学重视度方面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是唯物学提出的哲学观。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给予相应的重视,将其作为教学目标实现路上的一个助力[2]。在教学的很多方面,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施教者或是学习者,对部分学习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在认知不明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忽视当前实际情况。在目前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施教者与学生对此缺乏重视,是诸多问题中较为显著的一点。在此前提下,就会造成以下几点: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教学力度不够,难以达到实训目的;实训目标有待明确,教师与学生的实训方向不明;教学期间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够严苛;实训内容同于实际不贴切,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由此可见,意识上重视度的不足,衍生的问题丛生,是广大教师应致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2.2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训教学规划方面

根据笔者的实践教学总结,部分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教学计划在科学性方面亟待提升。教学计划中所选内容并非必要课程,造成实训内容枯燥,并无新颖之处,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部分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教学的基础知识还需要继续稳固,由于基础知识的不扎实,使得计算机实训难度陡然上升。从实训的内容方面来讲,现阶段的网络实训大部分内容验证性特征凸显,针对学生的创新性、开发性等进行设计和挖掘的并不多,从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性,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新世纪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最为突出的特点即为“快”,软件和硬件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而实训设备方面略显滞后,网络课程的实训教学很难形成突破。

2.3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训教学考核方面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针对如何评价学生的实训效果,并未有明确的考核制度,对此也并没有制定出清晰的考核制度。考核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下一步教学方案。然而,目前的考核等还有所松散,实训教学的质量远未能达到预期,也未能体现出其保障作用。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实训考试应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也倾向于对综合能力的考察,学生通过考核,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将自己的外语能力、程序编译能力提升至一个新的台阶[3]。

3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训教学目的

3.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计算机网络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而实训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具体来说,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包括网络基本知识、局域网组网知识与技术。对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维护要能够熟练地掌握;局域网的组建与管理;懂得网络服务和应用服务的创建。同时,掌握解决网络问题的技巧。

3.2掌握网络安全管理与设置的技能

学生通过实训,要对windows网络平台的构建有所了解和掌握,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尝试网络安全管理和设置,并最终能够熟练的应用起来。

3.3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

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VLAN划分与配置以及VLAN管理,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的实验[4]。由于计算机涉及到多个程序,切抽象性特点显著,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觉得力不从心。教师以教学目的为风向标,从基本的知识入手,继而进行逐一深化。

4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训教学改革建议

4.1提高实训课程效果

实训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实现与企业的需求无缝对接,所以,在实训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训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毕业的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为了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需具有大刀阔斧改革的决心,以企业专业岗位的技术要求为改革的方向,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可以借鉴职业的专业培训机构的教学经验,分模块化的进行实训课程:验证实训模块,主要是验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5];课程设计模块,针对不同课程设计不同的综合实训内容,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设计小任务,让学生应用该门课程知识来完成设置的任务;综合设计模块,对学生一学年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的实训,在企业真实的项目中选取同学生所学知识相关的任务对学生进行实训;就业设计模块,按照企业真实项目任务的实际要求及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模块;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特长,选择合适的岗位进行顶岗实训。

4.2优化实训方法与过程

企业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在招聘员工时一般优先考虑具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而应届毕业生因为刚出校门缺乏工作经验,所以二者之间存在矛盾。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学校要积极地开展各种实训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训来提前感受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校要将实训内容、过程、方法同企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做到教学任务真实化、教学项目企业化、教学评估日常化,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开展实训课。实训中,把教师和师傅两种身份相融合,将教学过程按照工作过程来管理,将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来管理,实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指导、督促和检查学生工作上,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成就感得到提升[6]。同时实训中要重视顶岗实习模式的开展,让学生按照企业的实际要求来工作,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提前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为毕业求职就业增加资本。

4.3完善实训考核机制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实训课程是以相关的课程理论为基础的。纵观现阶段高职计算机的实训课程,很容易发现在应用性与实践性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反之理论性占据了大部分,造成学生学习时兴趣点较低,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精力不集中。鉴于此,教师不仅要给学生适当提供上机的机会,还要对学生实际操作情况及时掌控,及时发现不合理之处,及时地增减内容,及时地解答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单独实训的形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所以笔者认为可以改变这种模式,以团队的形式来实训。团队形式不但可以深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也能够使其树立竞争意识,有更加充足的动力。学生在实训中参与不同项目或任务,可以视其为那个阶段的评定要素。经过实训,学生可以掌握实践中的一些基本技巧。在实际的计算机网络维护中,一般都是由几人组成的维修队伍来负责,所以采用团队培养的方式对日后工作极为有利。

4.4提升实训教师水平

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实训水平的高低对于教学质量的优劣会产生极深远的影响。实训教学的改革,不应忽视教师的力量。笔者认为,实训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学校可以组织实训教师通过学习、进修或培训的方式,不断地深化理论知识;第二,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个人的实践操作能力,始终与专业技术发展齐头并进。实训教师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地操作本专业的各个环节,选择适当的情境给学生讲解。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实训效果,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与设计,让学生参与进来。对于部分难点或重点,教师应发挥指导作用,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中,各校都致力于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这与社会发展、教学要求的发展和提升是分不开的。由此我们很容易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凸显,而各校对此也有了充分的认知[7]。总体来说,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训教学还是要从多方面入手,让学生能够在实训中掌握应有的技能。

5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目标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新时代课程改革的社会背景,分别提出汲取实践经验、优化教学流程、完善考核机制以及明确教学目标的几点措施。在研究过程中,因主客观因素影响,对于实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未能一一列举,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将继续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对实训教学加以完善,使其更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原渊.“工作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分析——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7,12:64.

[2]王进.实训教学中的"工匠精神"培养——基于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的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17.

[3]陆蔚.高职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项目实践与探讨——以"走进笔记本电脑"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62

[4]李家潇.中职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实训教学[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6:179

[5]运永顺.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青年时代,2016.24:179

[6]黄宗正,钟大利.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探究——以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展望,2017.16:356

相关文章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