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施工总结范例

月度施工总结

月度施工总结范文1

关键词:安全标准化;安全风险评估;危险源;应急演练;职业健康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引领加速了中国企业大踏步“走出去”的步伐。中国企业纷纷加大对海外业务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海外铁路工程项目表现格外亮眼。但铁路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项目安全的因素多,为保证海外铁路工程项目大规模建设的施工安全必须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安全工程。笔者总结全程参与的印度铁路工程项目的工程实施情况,阐述通过创建实施海外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使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对危险源做到可防可控,提高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了违章作业,控制事故多发的关键因素,全面降低事故风险,坚定意志并采取有效保证措施,分阶段、分层次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确保海外铁路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1海外安全管理特点

相对于国内铁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海外铁路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是个庞大而系统的管理体系,不仅要涉及到常规的安全管理范畴,而且涉及到工程风险评估、恐怖袭击应对、社会环境安全评估、料库安全保卫、工程场所安全环境评估等内容。由于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走向海外的部分企业项目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外承包工程涉及的安全风险是多重的,包括国际地缘政治、所在国政治动荡、法律法规差异、恐怖袭击应对、社会环境安全评估、建设管理程序差异等外部因素,使在国内轻车熟路的项目执行起来举步维艰。再加上内部资源配置不能有效到位,按合同要求的技术标准、施工工艺不熟悉,对合同商务条款的掌握欠缺,分包商控制不到位,采购质量及储运环节的驾驭困难,使得项目执行的安全风险因素交叉影响、相互作用,难以得心应手的加以控制,加重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2海外铁路工程安全标准化实施的重要性

对于承包海外工程项目的企业,工程所在国的业主对于安全管理特别严格,特别是铁路工程项目,都是政府项目,中国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仅是人身伤害或者设备损坏,严重的将影响中国企业公司形象。笔者参与的印度铁路项目为印度政府向世界银行贷款投资建设,世界银行全程监控项目执行过程,一旦发生恶性安全事故,企业被列入“黑名单”,恐怕企业在世界银行投资的项目和印度将再无立足之地,特别严重的还可能造成恶劣的政治和外交影响。这就对海外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提出更加严峻的考验。

3实施海外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内容

项目部要成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形成“层层负责、事事负责、人人负责”的良好局面,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所遵循的原则是“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通过以上原则,安全责任有了牢固的基石,使安全标准化得到有力的保障。

3.1管理制度标准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项目健全、适用、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全体项目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其宗旨是全体项目成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安全”一直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唯有如此,项目安全生产工作才从职工的行为上得到控制,这也是安全标准化的具体表现。项目部根据印度铁路行业有关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和项目合同,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编制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度需明确安全管理目标,组织机构,危险源管理、安全方案、应急管理方案,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流程,落实人员责任,完善考核制度。编制制度至少包括: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重大危险源管理、应急预案和汇报制度等。

3.2人员配备标准化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涉及到项目全体成员、全过程和全方位,因此,只有项目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才能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投入,以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建立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对项目部和分包商的制约功能、监督功能和检查评价功能,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各部门、各个分包商、各个现场施工队的管理职责。人员配备标准化要求根据项目工作岗位配备具有相应技能、能力、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的人员,工作人员素质能力满足岗位要求。确保项目现场成员接受过安全入场培训,培训内容至少包括:当地安全法律法规、项目的安全方针目标、现场工作环境介绍、安全防护用品的佩戴使用、工作期间可能遇到的危险源、应急计划、现场福利设施等内容。项目部组织开展安全宣传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讨论会,张贴安全海报等方式提高项目成员安全意识。

3.3现场管理标准化

将安全管理制度发放给全体项目成员和全体分包商,使参与项目建设的人员熟悉制度,自觉执行制度。同时加强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建立定人、定期、定岗、定责、定点的检查制度,检查方式应包括:常规检查、专项检查、突击检查等。对制度进行定期评估,使制度和实际情况紧密结合,避免“两张皮”情况发生。

3.4过程控制标准化

过程控制标准化将现场标准化管理贯穿整个项目过程,将标准化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为提高项目成员安全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以预案、培训、演练为主线。针对办公场所、施工场所和料库等开展防火安全隐患重点场所,组织消防应急演练和防汛应急演练;对施工现场防高空坠落应急演练;对宿舍区开展消防、食物中毒等进行专项应急演练。每月召开由业主、监理公司、承包商、分包商和其他相关方参与的安全委员会会议,会议议题至少包括:上月现场安全总体情况、上月安全检查情况、上月事故状况、审核发现问题的关闭情况,下月安全工作计划等内容。对分包商开展月度安全评级,由业主代表、监理公司代表和承包商代表组织检查组依据提前编制月度安全检查方案对项目工程现场进行安全检查,要求必须覆盖全部分包商和高风险作业,根据检查情况,对分包商进行打分和评定等级,作为月度安委会的输入资料,通过月度安全等级评分制度,可以帮助分包商提高遵守法律法规、合同中安全条款的程度。为控制医疗卫生、职业环境、传染病等职业健康风险,通过采取重点部位监测,职业危害告知、个人劳动防护等措施,切实履行职业健康的防范工作,有效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开展如下工作:1)职业健康体检:项目部应组织所有入职员工(需含外籍员工)进行入职体检。2)与项目成员签订合同时,应将项目实施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项目成员,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3)对工程作业现场尘毒、噪声、化学危害、高低温伤害、辐射伤害等应有防护措施,设置标识,配备防护用品,并留存防护用品发放记录。4)应配足、配好劳保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5)项目部应建立员工突出疾病或突发疫情时的应急处置机制;项目部应了解当地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密切关注所在国疫情发展,采取必要预防措施,按规定做好疫情的报告。6)施工现场设置工人休息帐篷和饮用水,监控温度指数情况并及时预警提示施工人员避免发生中暑、晒伤等情况。由于语言、文化和习俗等方面的差异,项目所在国籍劳务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风险意识缺乏、管理难度较大,需完善项目所在国籍劳务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解聘等管理工作。聘用当地施工管理人员和安全员,这样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及时化解矛盾,减小和规避潜在的工程安全风险。

4总结

月度施工总结范文2

建筑施工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大、项目分散、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企业安全质量管控难度较大,本文从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体系、队伍素质、安全投入、教育培训、方案策划等十个方面出发,探讨如何推进施工企业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确保企业安全质量形势稳定可控。

关键词:

施工企业;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

1引言

近年来,国家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质量主体责任,加大事故处罚和责任追究,安全质量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2014年,中国中铁作为国家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为加强工程项目管控,大力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在安全质量管理方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企业不断夯实安全质量管理基础,提升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打造本质安全型建筑施工企业。本文简要介绍企业如何以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为基础,推进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2建全管理体系,明确管理标准

(1)建立公司层面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度建设是基础,公司层面应根据国家、行业、地方法律法规及上级规章制度规定,建立健全安全质量规章制度,制度至少应包括安全质量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目标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安全投入、制度管理、教育培训、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报告与责任追究、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制度,保证安全质量管理有章可循。(2)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公司层面要统一制定项目安全质量管理标准,规范项目安全质量管理要求,实现公司和项目安全质量管理一套体系,一套标准,保证前台与后台无缝衔接,且公司、项目安全质量管理标准不得与上级管理制度相冲突。

3注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1)健全考核体系。一支高素质的专职安全质量管理人才队伍是做好安全质量工作的基本保证,要建立包括安全生产总监、安全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专兼职安全质量管理人员和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在内的全员考核体系,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实行优胜劣汰。(2)完善激励机制。要采取措施提高专兼职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的岗位待遇和工资标准,鼓励员工参加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对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的人员要给予津贴补助,对优秀的安全质量管理人员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加大安全投入,完善防护措施

(1)建立投入台帐。公司和项目部应按照项目类别,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台帐,对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相关图纸和支撑性票据进行搜集存档,每月进行定期更新,动态掌握公司安全生产费用投入情况。(2)进行投入分析。公司应每季度根据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统计台帐,对各项目安全生产费用投入情况进行一次分析评价,分析投入比例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定要求,指出投入不足的地方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保障现场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到位,确保施工安全各项防护措施到位。

5创新培训方法,增强安全意识

(1)利用远程视频信息系统。由于项目工点分散,公司应建立视频信息系统,利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组织进行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及时设计制作试卷进行上线实时培训考核,保证培训效果。(2)利用OA及微信信息平台。建立OA、QQ、微信群,利用信息平台及时传达国家、上级安全质量管理的最新动态,宣传管理知识,交流安全质量管理经验,通报事故案例,让安全质量管理要求和信息传递更快捷、更迅速。(3)实行新员工轮岗制度。安全质量工作需要全员努力,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质量意识,除了在岗前进行必要的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外,对新员工要安排到安全质量部门进行轮岗实习培训,以进一步增强员工对安全质量工作的认识。(4)坚持“送教上门”活动。公司层面要定期组织安全质量管理专家,组建安全质量管理讲师团到项目开展“送教上门”培训,增强公司本部与项目之间的联系。(5)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公司与项目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要定期召开安全质量管理经验交流会,按地域划分片区,实行片区交叉检查与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6强化方案策划,防范安全风险

(1)进行方案评审。项目开工前要组织对施工安全质量进行策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质量策划书,并按规定进行分级评审,经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2)进行管理交底。安全质量策划经公司评审通过后,公司要根据策划内容,组织对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进行交底和专项培训,以保证管理人员能充分理解和掌握策划意图,利用过程中严格落实实施。(3)进行危险源辩识。每月进行危险源调查、分析、评价,按照分级管控的原则,对其中较大及以上等级危险源,应由公司统一公布,并列入公司层面进行动态监控。

7实行后台督导,严控高危项目

(1)成立督导机构。公司层面要成立安全质量专门的督导机构,组建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人员担任成员的督导团队,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加强项目安全质量督导工作。(2)划分督导片区。要根据项目特点及不同地域,督导成员对项目实行分片区督导制度,明确片区督导责任人,落实督导责任。(3)明确督导重点。根据公司本月重大风险源,制定本月安全质量督导计划,明确项目安全质量督导重点,进行有针对性开展督导工作。(4)实行驻点督导。根据项目风险情况及预警级别,督导专家应进行进驻项目现场进行驻点督导,协助并督促项目部加强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管控安全质量风险,并直至风险解除。(5)进行督导总结。督导结束后及时召开总结会议,总结督导成效,分析存在不足,持续提升督导质量。

8加强隐患排查,消除事故隐患

(1)进行认真检查策划。检查前要对检查进行策划和分工,要组织人员学习规范、标准和要求,提高检查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要仔细研究检查的目的和内容,逐项制定专项安全检查表,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进行检查质量评估。检查结束后,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复核、谁负责”的原则,对检查质量及检查整改质量要进行评估,以持续改进检查方式方法,提高检查成效。(3)进行检查总结通报。检查结束后进行检查总结,总结检查发现的共性问题,通报检查整改情况,提出改进建议,检查结果要与相关人员履职考核挂钩,作为全员考核的依据,要从深层次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防止重复发生的预防措施。

9召开专题会议,做到警钟常鸣

(1)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每年组织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总结回顾上年安全质量工作情况,分析当前安全质量面临的形势,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部署年度安全质量重点工作计划。(2)召开季度专题会议。每季度组织召开安全质量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上级单位有关安全质量文件精神,通报警示事故案例,总结季度工作情况,部署下季度安全质量工作重点。(3)召开月度视频会议。每月组织召开月度视频会议,要借鉴经济活动分析的理念,通过“晒数据、晒风险、晒亮点、晒不足”的方式,对月度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分析评价,持续提升并改进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10明确管理目标,严格考核兑现

(1)年初下达管理目标。每年年初根据上级下达目标,要细化分解下达各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目标,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并由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与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联合签订责任状。(2)年中考核目标。每季度要对各单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要进行通报,考核结果要与单位绩效工资分配、部门负责人、精细化管理考核等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挂钩。(3)年底复盘目标。根据年初下达目标,每年年底要进行一次复盘,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年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项目班子期薪考核、项目经理分级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实行“一票否决制”。

11严肃事故问责,严厉追究责任

(1)严肃事故问责。对事故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严肃问责,对事故相关责任人要依据企业规定进行党纪、政纪处分和经济处罚。(2)严肃隐患问责。坚持“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对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对相关责任人要进行问责,对上级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加重处罚。要通过事故、隐患问责,警示全员切实履行安全质量职责,落实安全质量责任。

12结束语

安全质量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新常态下,企业安全质量责任将更加重大,安全质量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牢固树立安全质量“零事故”理念,大力推进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抓执行,强管控,坚决杜绝安全质量事故,才能有效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作者:罗奉有 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月度施工总结范文3

关键词:快速施工;机械管理;科学采购

1科学采购机械设备

采购新型的机械设备不仅有利于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还能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程。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应仔细比较不同厂商所提供的产品,从机械的价格和性能两个方面权衡,最终选择出最具性价比的设备品种,以达到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收益的目的。目前,我国主要有以下三种采购办法:招标采购、定向采购、多家对比,并选择出经济效益最高的购买方式。采用以上三种方式购买到的机械设备不仅能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而且为机械设备的管理开拓了新的市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确判断和选择机械设备需要采购人员对工程建设市场和机械设备的品种有足够丰富的见识和经验。为了应对这些困难,减少可能出现的决策性失误,企业必须集中多人的智慧来科学选择。

2细化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

2.1设备预防性维护。一般危险隐患并不能在短时间之内完全排除,但通过有目的的维护和保养能够将危险隐患降到最低,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要从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出发,并通过分析设备的实际使用效率等数据制定最合理的保养方案。同时,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应由维修工来负责,操作人员仅起到辅助的作用。维修保养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维修计划,计划包括维修时间、维修周期以及维修内容等。

2.2规范预防性流程。年终时,设备管理人员要总结上一年的设备状态,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年的设备使用计划和设备维护计划。无论是零部件的更换还是新技术的引进都以企业效益为出发点,保证设备的高效使用,提高施工效率,并控制企业的施工成本,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另外,设备管理员应充分了解设备的各项情况,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备案:(1)对于部分较为特殊的部位应注意润滑报备,合理制定保养维护周期;(2)对于需要使用的物品和维护检修的具体内容应提前报备。施工维护负责人提前确定要用到的物料、维修所需的工作人员等,做好安全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同时做好必要的记录。整个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计划的内容实施,物料支取实名认证,确保物尽其用。施工完成后再次检查施工设备[1]。

2.3签名确认责任可追溯。预防维修后现场负责人签名确认,这样即使后期出现问题也能准确找到追责对象。维修结束后,现场负责人及时验收现场,确保施工合格后方可签字。一旦发现现场有不合规范的地方拒绝签字并勒令整改,直到符合标准。确认完成后,现场人员和维修班长维护和检查现场的设备。设备管理员应跟踪记录维护的运行情况,将真实、完整的记录内容交给设备主管和现场负责人,保证维护工作的质量。

2.4月度季度维护检修。设备的维护检修应按月或按季实施,严格按照工单规定有序进行。设备主管需及时审核月度、季度任务表和实际的工时、工期,确保审核无误后再交由上级领导审核。同时,实况审核不应按月或按年实施,应以整体的计划为依据,并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决定。

2.5科学设计故障排除流程当设备出现故障导致停机时,设备管理员应第一时间向维修人员和上级领导汇报,仔细填写相关报表,写清维修的时间和产生故障的原因,填写完成后及时交给维修人员。当发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时,设备管理员可提前填写报表,写清故障产生的时间和报修的时间,填写完成后及时交给设备管理员,并由设备管理员传达具体的维修计划。

3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力度

无论在施工还是后期维护中,机械设备的管理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施工操作人员仔细研究机械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将理论与实际的操作过程相结合,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企业针对设备管理人员组织培训,帮助设备管理人员学习更多的设备知识和管理知识,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设备管理人员:(1)给予设备管理人员足够的信心,既要鼓励设备管理人员投入研究,又要鼓励设备管理人员积极提问;(2)当设备管理人员提出优秀的建议时,企业应及时奖励;(3)尽可能为员工提供培训学习、外派学习以及交换学习等机会,帮助员工更好地提升自己;(4)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体制,协调各方关系,提高管理效率。

4优化机械设备的合理配制

为了优化机械设备的配制,实现机械设备的更新升级,科学地比较和分析不同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很有必要。设备的配制上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成本、施工要求等,因此要在综合各方因素的基础上科学设置。在选择工程施工设备的型号时,除了考虑设备与设备间的互补作用外,还要考虑如何才能发挥出设备的最大效用。此外,机械设备的管理需要引进新兴科技,从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角度辅助机械设备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施工成本。

5完善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施工过程中,企业应派专职人员按相关的管理办法实施操作。在进入施工现场前,操作人员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免出现意外。定期检修和保养机械设备。在保存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存放环境的干燥性,避免设备生锈,还要注意保存得当,以免对设备造成意外伤害。夜间存放时派专人看管。为了更好地监控和管理施工机械,监控报警系统的安装非常重要。同时,定期保养和排查安全检测系统,将故障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以免产生反馈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现象。在检测安全隐患的过程中,要重视每一次的报警反馈,并在第一时间安排排查和维修,将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

6结束语

工程施工机械的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机械设备的采购。科学合理地采购方法能保证机械的质量,节省成本。同时,定期检测和维修机械设备,做好记录,防止问题出现时无法追责。设备主管和设备操作人员应参与管理方式的制定,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和落实机械设备的配制以及管理工作的细节。

参考文献

月度施工总结范文4

1工作描述

从目前SPMIS应用情况来看,公司农网改造升级,生产、检修类工作票已纳入SPMIS管理平台。为保证农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公司不断加强SPMIS管理,细化绩效指标考核,抓落实,抓实施,抓考核,层层落实责任。SPMIS应用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和《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电气“两票”管理规定》;结合SPMIS应用,做好配电安全规程和“两票”管理规定的宣贯工作;组织学习培训系统应用,提升SPMIS应用水平;对应用单位进行绩效指标考核,按照“重奖重罚”原则,奖励优秀单位,处罚违规单位,引起各单位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提高员工系统办票的积极性;对开具的“两票”进行评审,统计出月度不合格或不规范“两票”,组织大家学习,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复犯错;为提高办票准确性和公司“两票”合格率,安监人员深入基层指导工作,相互交流,深入调查,分享好的经验和做法,纠正不良的习惯,拟订适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案,达到高效率、高安全、高标准的管理水平。

2主要做法

2.1梳理SPMIS管理制度

修订《SPMIS管理办法》,细化“两票”管理绩效考核,做到“重奖重罚”。结合当前公司最新要求及工作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在各所属部门、所(站)内部组织开展SPMIS应用“同业对标”,表扬鼓励先进,批评考核后进。

2.2开展SPMIS应用培训

学好安全规程及“两票”管理规定是能正确使用SPMIS的基础,也是促进完善SPMIS流程的有效手段。公司安监部开展SPMIS与安全规程和“两票”管理规定的结合性培训,将最新的SPMIS管理文件和制度向基层单位及时宣贯到位,确保每一位SPMIS“两票”三种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对系统管理要求和评价标准都充分了解,真正做到在强化安全意识的同时提升SP⁃MIS应用水平。

2.3规范检修作业计划管理

严格检修计划管理,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施工检修计划作业的通知》,明确计划作业流程和考核办法。监督审查检修计划完成情况,通过检修计划倒查,保证检修计划和“两票”的对应性和一致性,以及SPMIS施工作业开票率100%。

2.4提高SPMIS“两票”审核力度

以周记形式分析SPMIS应用情况,梳理填票用票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基层单位,防止同类问题重复出现。在各基层单位设兼职安全员,分管本单位的SPMIS“两票”应用,并及时向安监部汇报应用情况。

2.5细化绩效指标管理

制定《SPMIS“两票”考核实施细则》,保证安全规程及“两票”管理规定得到有效落实,深化SPMIS应用,细化绩效指标管理。以部门为单位进行统计,月度合格率达到98%及以上,则该部门绩效指标加2分;月度合格率低于98%,则该部门绩效指标扣2分。

3具体案例

以配电运检班为例,涉及调度管辖范围的线路和设备的施工,统一使用检修申请票,由运维检修部走流程申报,特殊情况可使用纸质工作票,必须由分管领导批准,未经调度批准的检修施工一律不得实施;调度管辖范围以外的线路设备的施工,由运维检修部制定好周工作计划,并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核,报相关职能部门批准,报调控中心备案;所有施工检修提前1个工作日(16时之前)以施工日报的形式通过内网报至安监部。在完成计划上报的基础上,方可使用SPMIS办票作业,真正意义上做到有计划的开票作业。配电运检班在办票全过程由安全专职对票面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导入手机开工作业,作业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安监部,再进行安排处理。这样既保证了办票的合格率,获得部门绩效指标加分,又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4实践效果

月度施工总结范文5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随之广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的相关财务核算工作应当能够准确的反应出资金的到位、使用及项目的整体投资情况,文章就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会计核算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核算建议。

关键词:

企业;基建;会计核算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也作为其不可或缺的部分广泛开展,国发〔2013〕3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指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而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的相关财务核算工作则肩负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控制项目成本、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的重任,财务核算工作应当能够准确的反应出资金的到位、使用及项目的整体投资情况,但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的整体财务工作在实际业务中还存在若干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会计核算概述

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会计是应用于基本建设领域的一种专业会计,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建设单位的资金及其运动进行连续地、系统地、全面地核算和监督。建设单位会计核算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建设过程的各种消耗进行会计核算。

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既是新增固定资产的过程,又是大量消耗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过程,及时、准确和完整的核算建设全过程中的各种消耗是建设单位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2.对基本建设投资效果进行分析考核。

建设单位会计既要对建设资金的来源、使用情况进行核算,更要对建设项目的总成本、建设成果等各种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考核,以评价其投资效果,借以总结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3.对基本建设全过程实施会计监督。

建设单位会计人员除了要自觉遵守国家法纪法规,正确的进行会计核算外,还要对各类施工合同的执行情况、二类费用等费用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保证合理使用基建资金,防止损失浪费,保护国有资产,提高投资效益。总之,基建会计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分析、考核基本建设项目的概算和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是加强经济核算,考核投资效益的重要管理活动,建设单位会计信息也是国家加强基本建设宏观管理,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没有发挥财务的管理职能,加大了支付风险。

基础设施建设单位是以工程建设为主要业务活动的企业,因此,重建设轻财务的情况普遍存在,而且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的财务部门往往不参与项目的前期招标、合同订立、计价审核等过程,只是一味的支付工程款、会计核算、出具报表,整个财务部变成了一个“大出纳”的角色,没有起到事前控制及事中管理的作用,财务的管理职能没有发挥到最大,加大了支付风险。

2.核算资料不完善,核算难度加大。

依据制度规定:建筑安装工程款要按照完成多少工程给多少钱的原则拨付,每月由施工企业提出已完成工程月报表连同工程价款结算账单,经建设单位审核后办理已完工价款的结算。但实际工作中一些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周期往往较长,投资金额较大,涉及的专业较多,一个项目一般划分为若干个标段,通过招标由多家施工单位共同实施,施工单位可达成百上千家,若施工单位未能提供充足的建设项目资料,同时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管理松弛,对其报送的计价资料(如中期支付证书、设备移交单等)审核不严格的话,会造成最终提供给财务的核算资料混乱,阻碍了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提供给财务部门用于核算投资额的计价资料,建设单位应当统一计价资料的格式,使该资料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施工合同的预付款情况、本次计价金额、回扣的预付款金额、工程质保金、本次工程支付金额等;在支付设备采购款项时,还应当附有设备移交单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部门对计价文件的审核往往不严格,格式不统一、数字不准确,最终报送至财务部进行核算时,才发现问题,再倒追至施工单位重新编制,增加了无效工作。

3.对工程整体概况不了解,账目设置混乱。

依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应设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等科目来核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情况。但是,针对于建设周期长、内容多、涉及面广、会计核算量大的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仅靠这四大投资科目不能反映出项目建设中各类支出的具体情况,远远不能满足核算的要求;若同时在建若干个项目,科目余额还很可能反映的是几个在建项目的汇总数,不能准确反映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

4.未考虑工程竣工后需移交运营方等事项,导致重复核算或竣工决算遗漏项目。

目前的基础设施项目多为BOT或BT模式,建设单位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负责单位,工程建设完工,办理竣工决算后,移交运营方。一般工程竣工前,运营方即开始筹备项目的运营事宜,会发生运营筹备费,运营筹备费属于项目概算范围之内,建设单位财务竣工决算时要将其纳入决算范围。目前的核算方式一般为发生运营筹备费后由运营方进行垫支,之后再列支明细由建设方向运营方支付筹备费用,同时建设方也根据明细表进行具体的核算,造成双方重复核算;同时大中型的基础设施项目,运营筹备期一般时间较长,金额较大,发生的费用种类繁多,若双方衔接管理不严,运营方提供资料不全的情况下,仅仅以建设方账面资料进行竣工决算,则可能会导致漏项。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会计核算的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核算工作。

建设单位领导应重视财务工作,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关财务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资金支付制度、财务核算制度、报表制度、竣工财务决算制度等,健全财务的核算流程,保证资金支付、会计核算、报表编制、财务评价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到位,保证财务核算工作与工程建设进度一致,确保财务工作准确无误。

2.重视财务部门的核算及管理作用。

针对施工企业向建设单位报送的月度报表及工程价款结算账单等资料格式不统一、数据不准确等问题,会计人员不能等资料报送至财务部门之后再进行审核,应当在施工单位相关报表及结算账单等资料编制之前,会同建设管理等部门共同对各施工单位的报表格式、数据填列的逻辑关系等进行规范,要求施工单位按规定的格式填制相关资料,使结算资料不仅能反映出工程量等情况,又能满足财务核算时所需数据的要求。其次,在电算化办公普及的今天,还可以通过建立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的方式,要求各施工企业将数据录入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报送月度结算资料,在信息平台中不仅可以统一报表的报送格式,规范数字信息的填列,建设企业还可以实时监控施工企业月度报表等资料编制的正确性,以此来保证报送给财务部门进行会计核算的计价资料正确无误,使财务部门的核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总之,财务部门应当在前期参与到中期结算资料的审核工作中,以此为核算工作扫清障碍。

3.科学设置会计科目及辅助项目进行核算。

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的大中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均为单独立项、单独批复,因此对每个项目最好参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单独成立账簿进行核算,避免各在建项目之间的混淆。在建立单独核算账簿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建账前财务人员应充分了解整个项目的工程概算情况,以工程批复的概算为基础进行建账,因为若概算科目和会计科目相差太大,会给财务竣工决算工作带来困难。《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要求:本制度规定的总账科目,建设单位在不违反概(预)算和财务制度等规定,不影响会计核算的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增加、减少和合并。对明细科目的设置,除本制度已有规定外,建设单位在不违反财务制度规定和会计核算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规定。因此企业除了按制度规定设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等科目外,明细科目的核算最好根据概算批复的类别来设置,保持二者的统一,如在“待摊投资”下增设“环境影响评价费”、“管线切改费”“施工图审查费”等,使每项支出均能一目了然的同时还能与概算科目保持一致,也能够保证项目建设完工后财务竣工决算工作与结算工作的衔接。二是仅仅设置多级别的会计科目核算是不能满足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会计核算要求的,还应给有关科目设置明细辅助核算及客商辅助核算等。以地铁建设中的土地征收为例,在一条线路的建设中,会涉及多个地铁站的土地征收工作,要实时掌握每个站的拆迁投资金额,除了在“待摊投资”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土地征收费”外,还应为该二级科目设置以地铁站名为单位的明细辅助核算;又如对“设备投资”的核算,则需要同时进行明细辅助核算和客商辅助核算,首先按合同类别分为“信号系统”、“供变电系统”、“环控系统”等,其次再按供货单位进行客商的辅助核算。如在收到某一信号系统单位审核合格后的月度结算资料时借记“设备投资(信号系统01标)(某单位)”,贷记“应付器材款(信号系统01标)(某单位)”;在支付工程款项时,再冲减“应付器材款(信号系统01标)(某单位)”科目。一个大中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会涉及成百上千家的供货单位或施工企业,通过这种核算方式,可以随时查阅各施工企业工程完成情况。

4.划分运营筹备费核算主体,不重复不漏项。

针对运营筹备期间发生的费用,运营方可以向建设单位报送年度用款计划,经建设方审核合格后,运营方安排全年运营筹备工作,每月,再向建设单位报送实际发生费用的情况,建设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拨付运营筹备费用,建设单位账目上可只反映运营筹备费总金额,运营方则应成立专门的账簿进行运营筹备费的明细核算,竣工决算时,建设单位账目上可只反映出运营筹备费发生的总金额,同时根据运营方的运营筹备费明细账簿进行决算,即避免日常工作的重复核算又能够避免竣工决算时遗漏项目。

作者:刘静 单位: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月度施工总结范文6

[关键词]成本控制;物资管理;建筑企业;价值链;周期性成本管理

建筑企业物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项目开展建设状况。为确保工程项目实施顺利、物资管理工作实施到位,还需要思考融入成本控制理论内容,深度探究成本控制在建筑企业物资管理中的重要价值作用。

1成本控制在建筑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建筑企业物资管理涉猎多方面内容,其中主要针对有形物资与无形物资两大物资类型开展管理。比如说各种施工中应用机械设备、平台等都属于有形物资。而工程项目中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技术则属于无形资产。无论资产有形或无形,都必须做好成本控制,以最低成本价值赢取最高工程建设收益,如此项目企业才能受益,才能体现建筑工程项目的高社会价值。但从现实看来,建筑企业在物资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策略应用并不到位,这主要是因为在项目中空间管理相对分散,其中的有形物资与无形物资协调配合难度大。以无形物资为例,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存在人员流动的。而有形物资注入施工材料又存在市场价格浮动这一问题,所以基于建筑企业物资管理的成本控制把控难度可见一斑。这也就导致建筑企业无法做好其物资管理,无法将有形物资与无形物资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归根结底,建筑企业存在物资管理方法过分传统保守的问题。伴随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如果依然沿用老旧方法管理物资,必然会导致项目推进效率下降,甚至会严重影响项目建设质量。因此,成本控制在建筑企业物资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尚待解决[1]。

2成本控制在建筑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成本控制在建筑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并不顺利,其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除上述物资分散不好管理,企业物资管理理念陈旧是关键,以下简单谈两个方面。

2.1物资成本控制重要度认知不足

许多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方面注重物资管理,所以引入了成本控制理念,但实际上其在物资成本控制方面理解不到位,加之不够重视,就出现了工程项目任务承揽、技术质量控制与安全保证实施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换言之,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中对于物资成本的控制还处于静态化,没有形成规范管理制度与流程模式,物资管理不够严格,把控不够到位,出现了物资效益流失严重问题。这说明建筑企业管理层对于物资管理的成本管控意识相当薄弱,其未能做好物资管理与成本控制相互协调,且两者之间也未能建立紧密联系[2]。

2.2物资成本管理粗放化严重

物资成本管理粗放化严重是目前许多建筑企业都存在的问题。有些建筑企业虽然建立了成本控制体系,但其体系内容并不健全,这主要是因为其物资管理体系建设过于粗放,在物资集中招标、统一采购、统一供应方面未能做到合理有效,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换言之,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是不够完善的,物资质量把关不到位,未能将成本控制融入物资管理过程中,且粗放化的管理也导致了物资成本开支的大幅度提升,项目效益流失严重。结合上述两点问题可以看出,成本控制在建筑企业物资管理应用方面还稍显稚嫩,这主要是因为建筑企业自身出了问题,未能正确理解成本控制概念,导致建筑企业物资管理工作陷入困境[3]。

3成本控制在建筑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成本控制在建筑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对策主要结合三点来谈,分别为成本管理意识与成本管理制度的优化提升、尝试合理运用价值链理论追求企业成本管理制度的革新、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周期性成本管理内容进行分析理解。下文将逐一开展研究探讨。

3.1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建立明确的成本管理制度

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意识,需要建筑企业建立明确的成本管理制度,营造企业成本控制节约文化。在企业中,应该思考如何以人为本建立一套现代的物资成本管理制度,将其管理制度层次提升到公司成本文化层次水平,为建筑企业真正打造一套成本控制核心竞争力体制[4]。正如奥地利作家PeterFDrucker所言:“企业家要做两件事:一是营销;二是削减成本。其他什么都不用做。”成本控制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对企业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推进、高收益等都具有导向性作用。在面对不确定的未知市场、未知项目时,建筑企业需要做到精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主动迎合市场并被接受,最终将项目内容转化为实际利润,最大限度缩小投入与产出悬殊比。在完善物资成本管理制度过程中,建筑企业还应该思考传统成本管理理念,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主观能动性,确保在项目生产过程中基于不同角度对成本控制过程进行完善。例如针对物资生产制造、物流等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以材料采购成本为例,建筑企业需要做到建立一套企业采购体系,并保证采购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建立一套决策透明机制,将隐蔽信息公开化,争取将采购价格降到最低,并努力与上游材料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基于制度与行为两方面优化材料供应渠道,稳定物资成本。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材料适时采购,缩短提前期,减少材料库存量[5]。

3.2采用价值链理论来实现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创新管理

所谓价值链理论即是在建筑企业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明确施工物资成本价值关系,例如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都要做好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物资管理。具体如下文。第一,在施工准备阶段,要基于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进行施工顺序、方法、作业组织形式的确立。再对施工技术、设备进行选型分析,利用价值链理论中的价值工程原理来制定最为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流程。第二,施工方要围绕企业所希望的成本目标来分配实物工程量及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再根据技术组织措施来确立成本控制节约计划,优化施工方案。施工准备阶段一定要按照班组分工来分解方案细节,做到每一步骤每一环节的认真准确落实,将成本控制分段化,这也能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成本控制效果[6]。第三,对间接费用预算的编制与落实要依据项目建设周期及所参加建设人数的多少来确定。同时也要做到对预算明细的有效分解,将成本控制以责任形式完全落实,作为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与绩效考评提供有效依据。整体来讲,就是要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各方面物资管理,强调管理细节把握到位,提高管理水平。在施工阶段更要做好物资成本管理控制,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四点工作。第一,要强化施工任务单与限额领料单的管理工作,在每一项分支工程完成后一定要明确验收质量,明确实际所消耗资源的量,做好核对工作,确保施工任务单与限额领料单结算资料达到精确标准。同时也为成本控制提供第一手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第二,在进行施工任务单与限额领料单结算时,一定要将两者与施工预算单进行对比核算,明确每一项分享工程所存在的成本差异,并有效分析引起差异的诱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另外,一定要做好施工阶段的月度物资成本原始资料收集与归纳整理工作,明确月度计算成本,并合理分析月度计算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值[7]。第三,要在月度物资成本核算基础之上来实行责任成本核算机制,明确物资成本控制本质目的。第四,企业必须定期检查对外经济合同履约状况,以此为依据为项目施工提供有效物质保障,也确保物资成本管理合法化[8]。

3.3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周期性成本管理

建筑企业一定要发挥自身物资管理主观能动性,将成本控制完全融入周期性成本管理阶段中。在周期性物资成本管理过程中,要体现物资管理挣值与偏差,结合施工进度对物资成本进行有效管理。比如,某建筑企业的建筑项目施工中物资合计款项为1000万元,在施工进度正常推进时要时刻动态计算物资成本,分析物资成本累计,明确挣值,按照周期性成本管理中的挣值法计算项目物资费用偏差值,了解物资成本管理是否处于超支状态。其中超支金额部分即为施工工程项目进度中的成本偏差值[7]。

4总结

月度施工总结范文7

随着公司油田、境内、境外三个规模市场的形成变化,成本管理的“边际”不断拉长,而且每个市场受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影响,成本费用的发生具有显著差异,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原来“大包干”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事后算账、事后考核的成本控制方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成本管理必须在观念上调整更新,前移关口、事前控制。此外,预算方式需要改进。多年来,公司实行的一直是定期预算和增量预算,这种依据往年情况推算今年情况的“基数加增长”或以年度定期编制预算的方式,由于与生产经营存在一定的脱节,从而使预算缺乏灵活性和弹性,如果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化,预算就会失去指导意义。

一是基础比较薄弱,反映在成本管理制度、管理职责和权限、管理标准、定额和预算控制、成本管理职能的发挥以及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等方面还不尽完善,存在技术人员懂生产但不关心成本、成本管理人员掌握成本发生数但不清楚具体的生产环节和信息的现象。二是预算方式不十分顺畅,从往年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反映来看:基层单位反映预算的指导意义不强,特别是在预算过程中,指令多于计划,造成基层单位预算的符合率偏低;责任部门反映实际预算中变数多,各项费用预算难以掌握全面,计划数与实际运行数存在“两张皮”现象。同时成本的利益挂钩机制薄弱,考核过程中难以实现硬考核、硬兑现。在生产经营活动分析中,仍较多采用对比分析和差异原因分析的方法,对成本效益分析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公司各级的生产经营分析模式虽已基本成型,但仍需进一步深化。同时,月度经营分析内容需要进一步改进,存在对经营现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找不出来,或找出了问题又找不到症结,或找到了症结但制定的措施又不具体的现象,对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内涵

借鉴ISO9000体系思想,运用系统分析理论和PDCA循环理论,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对原成本管理模式进行了“流程再造”,推行一整套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以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相结合为方法,以纵横向承包合同、经济活动分析为手段的成本管理模式。同时,运用责任会计中成本中心的原理,强化基层单位、责任部门的成本控制意识和责任,完善成本管理程序,建立健全材料费、维修费、运费等重点可控成本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方式,实现生产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其特点是:将公司成本管理由以职能为中心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通过跨部门团队的协同运作,促进各项资源要素、功能与优势之间的优化配置,实现了生产经营顺畅运行和经济效益最优化。运用“成本多动因”理念,完善财务预警系统的运行,实现预算管理对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双重控制。同时,进一步量化项目预算指标,根据项目影响因素确定成本变量,由成本变量的多元分析确定成本管理运行方式。

通过运行单位自控、部门专控、财务统控机制,强化领导推动、全员参与、共同协作的成本控制管理链,进一步健全完善预算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体系。一是强化预算控制责任的落实,横向上,突出分级把关负责制,实现了预算管理全员化;纵向上,细化分解预算编制执行,实现了预算监管全程化;立体上,通过强化内功,实现了控制结果最优化。二是强化预算控制执行的落实,将班组作为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的落脚点和关键点,让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主动寻求增效点,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主动分析产生的原因,自行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确保成本预算的完成。三是加强预算控制信息的反馈,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具体分析,评价经济运行的质量,总结经验,纠正错误,规范成本支出,提高运行效益。从生产经营分析、单项成本分析入手,通过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了全面的经营分析活动。在分析内容上,突破分析仅限于经营方面因素分析的方法,把分析对象扩大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在分析方法上,督导成本负责人从只分析客观原因转移到查找管理漏洞上来,从只分析问题转移到拿对策、想办法上来,从只分析成本转移到分析经济技术指标上来,进一步挖掘了深层次的管理潜力。

采取措施和办法

地质录井公司的成本管理除具有石油行业一般特点以外,还具有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位、计划管理下的市场开拓单位、与钻井工程不可分割的施工单位、责任成本中心下的利润考核单位、录井专业化管理与地质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录井技术服务单位五个方面的特点。生产经营型成本管理模式适应录井作业特点,将管理的触角延伸至生产经营末梢,注重从源头进行成本控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公司把预算管理作为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制度和措施,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应用“标准控、程序控、限额控和重点控”,从源头上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控制,实现了“该花的钱一分不多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的目标。一是健全控制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展成本费用管理标准的制定和推行,通过自上而下的制度建设,明确了各项成本费用使用范围、开支标准、管理手段、监控措施、考核方法等,并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管理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对80多项成本费用都建立了管理标准,不仅对管理部门的材料、办公、差旅等管理费用进行控制,而且将党、团、工会经费、教育经费、福利费及体系维护费、宣传报道、图书资料费等专项和单项费用支出全部纳入管控范围,形成全方位覆盖和全过程控制。同时,着眼于可控和可操作,细化各项开支的管理标准,强化费用开支关键节点的控制,如对燃料费按单车确定消耗定额,对劳务费划分了暖气管线、门锁、灯具等30多项开支标准,对标准化费用按不同项目层级确定修订定额,对查体费按一般人员、女工、家属、科级、处级的人员类别分别确定了费用标准,对会议费按每人15元/天确定了就餐标准,会议水果按每人10元/天确定接待标准,对一般慰问费按慰问对象确定了200~800元/人次的看望标准,对一线慰问分开发井300元/次、探井小队600元/次确定了标准,细致的管理使费用控制延伸到每一个管理单元的基本活动。标准的制定中,立足于满足管理的基本需要,如材料费每人每月只有91元的指标,低值易耗品每人每年只有84元的指标,一般办公电话每月只有60元的指标,办公费各单位只有1000元以下的审批权限,通过始终保持成本管理的“高压”态势,促进各项费用开支尽量节约。二是规范预算程序。具体的预算编制过程中,采取成本倒逼的方法,按照年度效益指标,排出总成本预算,然后在总成本预算中优先安排生产性开支,再倒挤出非生产性开支的总限额,从总量上保证各项开支的合理。对各单项非生产性费用项目,在预算平衡中,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一切从实际需要的可能出发,不考虑以往期间所发生的费用数额,实行零基预算和要素预算,对每一项费用开支详细说明开支的理由和数额,提供充分的依据,依据开支标准列明测算公式。#p#分页标题#e#

预算办公室按照非生产性开支的总限额和开支标准,逐项审议预算期间内各项费用的内容、业务量和金额,对于预算说明不清或理由不充分的,不予列支。经审核后的费用开支,还要向公司预算委员会进行说明和汇报。对于涉及职工权益和福利开支的非生产性开支,要经过当年的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才能予以确认。非生产性费用经确定后,以年度经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给责任单位或部门,实行限额支出,超罚节奖。严格的控制程序,保证了非生产性开支以最小的投入办理最多的事情。三是突出控制重点。在管理部门运行费用上,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运行,公司将重点放在材料费、通讯费、低耗品和运费管理控制上,制定了严格的“四费”捆绑使用管理制度,大力控制非生产性支出。材料费用管理上按照人均消耗定额1100元/年进行限额管理,并逐年降低人均消耗定额;通讯费管理上按单位和部门工作性质及业务量确定了固话数量,费用标准落实到每部固话和手机,费用标准只有局同类人员规定标准的40%;低耗品管理上按照人均84元/年确定了开支标准,并统一了低耗品的购置渠道;运费管理上按每个台班220元确定标准,实行路单和台班双向控制,提高了车辆利用率,发挥了车辆应用的综合效益。公司在严格管控管理费用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福利费、稳定经费、文化建设费、会议费、考察费、科研经费、安全生产费用等大额重点非生产性费用的管理力度,严格预算审批,保证各项费用开支科学、合理。

按照“疏通神经末梢、量化考核指标、细化管理单元、激活最小细胞”的思路,分级明确责任主体,明晰成本管理单元,推行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和“系统节点”精细管理,倡导全员参与,规范开支运行,创造最佳效益。一是落实控制责任。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公司对所有成本项目都指定了责任部门,坚持“谁负责、谁控制、谁运行”的原则,实施项目法管理,推行单位自控、部门专控、财务统控的成本责任运行机制。公司主要领导同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签订责任书,分管领导与分管职能科室的成本费用承包指标挂钩,明确考核及奖惩,形成层层签订合同、层层落实责任的成本管控体系,使成本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领导、干部及职工的身上,营造了“人人肩上有指标、项项指标连责任”的工作局面和“全员比学赶帮超、精细管理齐支招”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审批程序。对于大额开支,凡是未列入预算的,均不做计划安排,杜绝了计划外支出。预算开支实行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相结合的签批制度。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严格按照计划运行,杜绝了无计划的合同。在计划和合同环节加强了监察工作,使得每个重要环节均得到了有效的监控。对于日常开支,积极实施了月度预算管理制度和月度资金收支例会制度,强化资金综合调度,严格计划资金的收付控制,规范资金支出流程,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实行分级与部门相结合的月度资金计划运行方式,一切以资金计划为基准,实现了资金占用、使用的有效控制,使非生产性资金和成本支出的监控更加有力、运行更加平稳。三是细化核算管理。核算是费用管理控制的基础,也是进行费用分析和考核的数据源泉,更是影响费用管理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公司财务部门通过明细核算对象设置,合理确定各对象之间的关系,强化了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在核算单元上逐步细化到单项目,在责任主体上逐步细化到班组,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通过精细的财务核算,使每一笔费用开支去向清清楚楚、用途明明白白,费用运行动态的反映及时、明晰,运行中的问题被及时发现,管理控制更加规范有效。

月度施工总结范文8

1.1标准监督检查不到位

对现有标准实施监督和考核力度不够,实施监督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往往是公司检查前才会对工区的标准化工作进行一次监督检查,是阶段性的、并不是长期的,没有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1.2标准化工作与实际工作脱节

标准化工作和执行存在“两张皮”现象,即制定标准的员工往往未参加或很少参加现场工作,制定出的标准与实际工作脱节;而进行现场工作的员工不参与标准化工作,在现场工作时不按照标准化流程要求进行,没有真正实现通过标准化规范管理的目的,未做到标准化工作与各岗位的有效融合。

2对策实施

2.1健全组织结构

成立以工区领导为组长的标准化工作组,制定工区标准化工作方案及目标,明确员工职责,对生产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标准化管理。通过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充分调动各级员工的能动性,提高工区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生产和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以标准化的方法来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

2.2提高标准化意识

提高标准化意识,重点提高工区全体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使之高度重视、支持标准化工作。通过举办标准化培训班、讲座、座谈会等形式,普及标准化知识,了解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作用,以便把标准化工作与本单位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2.3建立常态机制

在具体工作中,采取计划管理、内部评审、整改落实的闭环管理常态工作机制,不断改进、完善工区标准化体系。①计划管理。根据上级标准化有关安排和工区实际工作,实施“双计划”推进管理,由工区标准化员编制工区标准化工作月度通用计划,定期发到各专业主管、班组标准化员手中;由各专业主管、班组按照计划实施,按时间节点完成相应标准化工作,对本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进行落实,并定期报送标准化周工作总结和月度工作总结;计划完成情况作为工区工作例会重要报告事项,对未按计划完成工作的主管、班组,纳入工区月度业绩考核。通过统一计划管理,明确了工作方向,统一了工区标准化建设步伐。②内部评审。挑选经验丰富人员,成立由工区负责人为组长的标准化工作组,并编制《配电运检工区标准化内部评审意见单》,于每月月底,由工区标准化员负责组织协调标准化工作组成员对各专业主管以及各班组的标准化有关内容进行评审,填写《配电运检工区标准化内部评审意见单》,及时反馈到各相关人员手中,并对共性问题在工区内进行公示,引导工区人员针对本岗位、本专业标准化内容积极开展自查,查漏补缺,使各项文件更加完善。③整改落实。针对发现的问题,对“三步走”方法进行整改。第一步由本岗位人员根据《配电运检工区标准化内部评审意见单》提出的问题自行整改;第二步,对于整改中的困惑问题由各专业主管、班组共同讨论解决;第三步,对于有争议问题提交工区标准化员,由标准化员负责指导或联系相关专家进行答疑解惑。为确定问题切实整改到位,由工区标准化工作组对当月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工区内部业绩考核当中。

2.4全员参与标准化建设工作

组织每名员工结合岗位实际,总结工作经验、优化业务流程、参与制定标准,将工作目标、要求、考核指标等逐条细化、定量描述,将技术、方法和经验写入标准,确保每个岗位都有工作标准,每个流程都有明确要求,每项操作都有作业指导书,切实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倡导员工“写我应做、做我所写”,在每项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做到心中有数,事事有章可循。

2.5做好标准化人员的培训工作

加大对标准化人员培训力度,不仅组织人员学习标准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化业务工作、如何编写现代企业标准等相关知识,还进行岗位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写作的相关培训,从各方面提高标准化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3取得成效

3.1安全管理的提升

以标准化建设工作为契机,工区规范了生产现场作业流程,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监督和评价考核,在较大工作现场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针对倒闸操作、停电作业、带电作业及登高作业的不同范围,制定不同的、标准化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力求“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施作业现场标准化管理,截至2014年9月底,工区实现安全生产8453天。

3.2员工素质的提升

标准化建设的过程,是集中全体员工经验和智慧的过程。通过标准化建设,员工对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对上级文件的要求做到了熟悉掌握,将老师傅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对不完善的环节进行了认真研讨,在思考、改进、执行的过程中,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了有效提升:员工在各类竞赛调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其中,跌落保险支撑绝缘子、电缆芯外半导电层划刀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3.3专业管理的提升

通过标准化工作闭环管理,工区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标准化工作水平显著提高,真正做到了以标准化手段指导实际工作。工区全年共梳理岗位规范18个,完善管理文件42项,修订作业指导书72个,规范工作流程44项,各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各环节紧密衔接,业务流程持续优化,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3.4工作质量全面提升

工区各班组环境整洁、设备摆放规范、工作记录完整,员工养成了依制度办事、按标准作业的习惯。带电作业、配电抢修、配电运维、配网建设各类作业现场全面实施标准化作业,做到“100个人做一件事,结果一致;一个人做100次,结果一致”,保持了安全生产良好局面。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