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泡状软组织肉瘤CT与MRI影像学表现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CT与MRI影像学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softpartsarcoma,ASPS)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ASPS的诊断水平及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ASPS患者CT、MRI影像资料,对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平扫及增强扫描等进行综合分析。15例患者中,9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结果:肿瘤多位于下肢软组织内,多呈类圆形或结节状,边界较清楚;CT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CTA能清晰显示瘤周有丰富的大量迂曲的血管;MRI平扫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瘤内及瘤周见多发扭曲的血管流空信号,瘤内见线状低信号分隔;CT及MRI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瘤内见丰富血管影。结论:ASPS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ASPS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ASPS诊断的正确率。

[关键词]腺泡状软组织肉瘤;CT;MRI;CTA;增强扫描

0引言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softpartsarcoma,ASP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软组织肿瘤,占成人软组织肉瘤的0.5%~0.9%[1],目前其组织学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学者支持肌源性来源的观点[2]。因该肿瘤的形态常同颗粒细胞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等混淆,给临床诊疗带来困难[1]。本文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ASPS患者CT及MRI影像资料,旨在探讨ASPS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ASPS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及正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8月至2018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CT、MRI检查资料的ASPS患者15例,其中女性10例(约占67%)、男性5例(约占33%);年龄13~55岁,平均年龄34岁;发病部位均位于下肢,其中9例位于大腿,6例位于小腿;肿瘤最大径4.5~9.7cm,平均7.1cm;病程5个月~4.6a。临床症状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12例),轻微疼痛伴肿块以及下肢体软组织肿胀(3例)。15例患者中,9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占60%);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占40%),其中2例行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

1.2仪器与方法

CT平扫、增强扫描及CTA检查均采用日本东芝320排螺旋CT扫描,常规平扫后行CT增强扫描,经肘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入碘海醇60~80ml,注射速率3~4ml/s,注射开始后25~30s间行动脉期扫描,55~65s间行静脉期扫描,层厚及间隔均为5mm(重建层厚及间隔均为3mm)。MRI检查采用GEDiscoveryAW7503.0TMRI成像仪,扫描方位为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序列包括T1WI平扫、T2WI平扫,T1WI增强扫描及脂肪抑制技术;常规扫描参数:横轴位及冠状位T1WI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astspinecho,FSE)序列,重复时间(repetitiontime,TR)415~2500ms,回波时间(echotime,TE)3~8ms,层厚4mm,层间距1mm;横轴位及冠状位T2WI采用Popeller技术扫描,TR1500~2504ms,TE8~16ms,层厚4mm,层间距1mm。对比剂:Gd-DTPA(北陆,北京),经高压注射器团注,剂量为0.1mmol/kg,速率为2.5ml/s。

1.3观察指标

由1名副主任医师和1名主治医师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对所有病例的CT及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表现。

2结果

2.1肿瘤部位、大小及形态

15例均位于下肢软组织内,其中9例位于大腿,6例位于小腿;12例肿瘤无包膜结构,3例肿瘤不完整包膜;肿块呈类圆形、结节状或分叶状;瘤体较大,直径为2~10cm,质地中等或硬,切面呈灰红色、鱼肉状;瘤周及瘤内可见大量迂曲血管。

2.2CT表现

6例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或结节状、等或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如图1所示),肿块呈类圆形3例、结节状2例、分叶状1例,等密度4例、略低密度2例;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4例,边界模糊伴双肺多发转移瘤2例(如图1所示);相邻骨质吸收破坏1例。CT增强6例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瘤内及瘤周见大量血管影,CTA清晰显示瘤周大量迂曲的血管。腺泡状软组织内瘤CT表现见表1。

2.3MRI表现

9例MRI检查显示病灶位于下肢深部软组织内,呈类圆形或结节状异常信号影,类圆形6例,结节状3例;边界清晰8例,边界不清晰1例;肿瘤T1WI(与肌肉组织相比)呈不均匀稍高信号7例、等信号1例、稍低信号1例,T2WI均呈高信号(如图2所示);病灶中见斑片状T1WI低T2WI更高信号坏死区1例;瘤内及瘤周见多发扭曲的血管流空信号9例,瘤内见多发线样T1WI及T2WI低信号分隔7例;MRI增强扫描9例肿瘤实质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如图2所示),肿瘤坏死区未见强化。MRI检查T1WI与T2WI多发线样低信号可能与病理学上肿瘤内有纤维间隔有关;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能与肿瘤内有丰富血管及血窦有关;肿瘤有丰富的蜿蜒扭曲供血动脉,并见瘤周血管丰富。ASPS的MRI表现见表1。

2.4病理特点

镜下HE染色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或巢状,巢大小不等、形状不一,腺泡间见网状纤维,细胞巢之间有毛细血管网互相连通,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界限清楚(如图2所示)。

3讨论

ASP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以往临床将其称为恶性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3]。ASPS好发于儿童及15~35岁青壮年,身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四肢和躯干是成人ASPS好发部位,以下肢深部软组织最常见,儿童和婴儿以头颈部多发[4],极少数可发生于腹腔、腹膜后及其他实质脏器如肺、乳腺、胃、肝等。ASPS临床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病程长。大多数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出现漏诊及误诊。肿瘤多呈类圆形或结节状,少数呈分叶状,边界尚清楚;体积较大,可出现坏死,少数可有囊变。肿瘤周边常有大量扭曲增粗的血管,血管内常见瘤栓,是肿瘤早期发生转移的主要原因[5]。转移以肺部最多见,其次是骨、脑以及淋巴结[6],淋巴结转移少见,本组病例中2例患者就诊时已发生肺部转移。肿瘤切除术后可复发,本组病例中2例术后半年复发。组织病理学上ASPS具有一定的特点,具体表现:(1)镜检:肿瘤细胞形态以多角形和卵圆形为主,排列呈腺泡状结构或实性巢结构[7];细胞巢间互为连通窦间隙状的毛细血管网,胞浆丰富,内含有菱形、杆状、束状排列结晶及嗜酸性颗粒;肿瘤细胞存在明显的血管浸润现象,提示ASPS早期即可发生血行转移[8]。(2)免疫组织学:Vimentin(+),PAS染色(+)[9]。X线往往只能提示ASPS的存在及其是否侵犯邻近骨骼,不能显示肿瘤形态、边界及其与周围组织情况;CT能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及观察邻近骨骼是否受侵犯,并能在早期发现肺、骨骼等转移。ASPS的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或结节状,等或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如图1(a)所示],少数为分叶状;边界尚清楚,少数边界模糊;肿瘤可发生坏死、囊性变,相邻骨质一般无异常改变,本组病例中1例相邻骨质吸收破坏;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血供丰富,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如图1(b)所示],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并可早期发生血行转移,本组病例中2例发生双肺多发转移[如图1(e)所示];肿瘤CTA血管三维重建清晰显示瘤周有丰富的大量迂曲的血管,并能清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10][如图1(d)所示]。MRI检查可多方位、多序列成像,能清楚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并能清晰显示肿瘤是否浸润邻近组织,在诊断ASPS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的选择,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ASPS在MRI平扫序列中T1WI多呈不均匀稍高信号(与邻近肌肉组织相比较),少数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多呈稍高信号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肿瘤组织内存在丰富血窦及血流缓慢、出血等因素有关。ASPS瘤内及瘤周有多发扭曲紊乱血管流空信号[如图2(a)、(b)所示],文献[11]报道血管流空信号主要由于流速较快的血流所致。T1WI稍高信号及瘤内、瘤周大量流空血管影共同构成ASPS相对特异MRI征象[12],部分病灶可伴有动静脉瘘;病灶在T1WI与T2WI可有多发线样低信号[如图2(a)、(b)所示],这可能与病理学上肿瘤有纤维间隔有关,但线样低信号分隔不能作为ASPS的特征性表现,其他神经纤维类肿瘤也可有类似表现。MRI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持续强化,可能与肿瘤内有丰富血管及血窦有关,肿瘤坏死、囊变区无强化;肿瘤有丰富的蜿蜒扭曲供血动脉,并见瘤周血管丰富[如图1(c),图2(c)、(d)所示]。ASPS应与动静脉畸形、腺泡状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等相鉴别:(1)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有明确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畸形血管团,且只含有血管成分,缺乏肿瘤实体成分;(2)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5~20岁最常见,多位于四肢、躯干等,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增强后强化明显,影像学上与ASPS鉴别较困难,往往需要依靠病理鉴别;(3)纤维肉瘤:一般在T1WI上也呈等、稍高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但多见于中老年人,肿瘤多表现分叶状,其出血、坏死较常见,增强后强化明显,MRI检查没有血管流空信号,且瘤体较大。综上所述,ASPS的诊断需将其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征结合起来。若儿童及15~35岁青壮年深部软组织出现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CT检查表现为类圆形或结节状、等或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CTA示瘤周有丰富的大量迂曲的血管,MRI检查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瘤内及瘤周见多发扭曲的血管流空信号,瘤内并见线状低信号分隔,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者,则应首先考虑ASPS的可能。

作者:杨林根 郭春生 刘昌华 单位: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