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感染控制分析

无缝隙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感染控制分析

摘要:目的对妇产科院内感染控制使用无缝隙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对86例妇产科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4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治疗组使用无缝隙护理方式,对两组进行护理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后,治疗组的基础理论、基础操作、病情掌握情况要优于对照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组有93.02%的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对照组有86.05%的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组患者的感染率比对照组患者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患者的感染事件发生率比较低,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干预;妇产科;预防感染

0引言

医院感染是院内出现的感染情况,有住院期间的感染和在医院感染后出院发生感染症状的情况。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发展的关键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妇科疾病有很多都是微生物感染导致的,妇产科患者接受治疗,需要对感染进行控制,降低患者的院内感染几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1]。妇产科是比较特殊的科室,控制院内感染对产妇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现在临床中的妇产科护理常规方式有一些不足之处,对感染的风险评估不足,没有良好的医患沟通,护理流程频繁,效率不高,护理干预方案执行不到位等[2-5]。无缝隙护理管理是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基础,科学规范的进行现代化的护理、创新、优化、重组,通过反馈来对护理干预系统完善,无缝隙护理干预措施在国内外医院中都有非常好的效果。此次我院就无缝隙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开展分析研究,有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对86例妇产科患者进行分析,年龄最小是24岁,最大是58岁,平均(43.1±8.4)岁,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43例。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42.6±7.1)岁,病程(2.8±1.3)年,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3.6±9.7)岁,病程(3.1±0.9)年。患者病情均经过临床确诊。两组的普通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对结果不会产生影响。我院再选取了32例护理人员,分成两组,均有16人。治疗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30.5±4.3)岁,平均工作年限(7.4±1.6)年,其中护士10人、护师4人、主管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对照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31.4±3.8)岁,平均工作年限(8.1±2.2)年,其中护士11人、护师4人、主管护师1人。两组护理人员普通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性,研究可以开展进行,此次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了常规护理以及管理方式,对患者提供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环境护理、健康教育等。治疗组增加了无缝隙护理管理。有以下护理内容:①强化感染控制。对患者的检测结果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根据病原菌种类来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科室内对病菌监控进行强化,对监控系统进行完善,做好质量管理系统,杀灭空气和物件的病菌,清洁病房,开窗换气,患者出院前接受病床终末处理,对病区物品进行管理和消毒,对患者的重点部位进行感染预防,护理人员要求进行无菌化操作,提升依从性,防止处理不当而导致的感染事件发生;医疗器械要彻底消毒杀菌后再使用。②提供规范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制定岗位职责,对行为规范操作流程和路径进行管理,让护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合理,对日常护理细节进行管理,让护理人员能够有迹可循,护理规范化的同时也要对患者的个体化特点给予关注,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的资历能力来提供不同的护理方式,向下级护理人员进行指导,根据患者的病因、病程、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前提下,对护理流程和护理实践进行调整,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生活习惯、个人需求来进行处理,提供个性化的护理,让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提升。③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要求医护人员对自身的仪容仪表给予重视,能够保持良好的形象,定期的开展座谈会,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治疗和护理中的注意事项交代,防止对临床治疗产生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对患者给予关心,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对患者的隐私给予尊重,禁止议论患者的病情,不要将个人的信息透露出去,对患者的隐私给予保护,尊重患者。日常护理时,要对自身的言行举止给予重视,规范礼仪,语言上关心患者,强化沟通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对患者的需要给予了解。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通过综合评定的方式统计分值,每1个月完成1次护理质量综合评估,总分100分,主要针对基础理论、基础操作、病情掌握等问题进行考察,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高。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通过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问题有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等,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情况的比较,统计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及感染部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后,治疗组的基础理论、基础操作、病情掌握情况要优于对照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组有93.02%的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对照组有86.05%的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组患者的感染率比对照组患者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3讨论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升后,对生命的质量要求也更高,传统的医疗护理方式不能够给患者提供足够的护理需求,无缝隙护理是新型的护理方式,对职能进行优化,对流程进行了整合,是优良护理管理体系,能够准确地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现在妇产科中使用无缝隙护理比较多。妇产科患者的情绪敏感,很容易发生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导致了治疗和护理不顺畅,患者的依从性低,很容易引起感染事件。传统的护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医护人员的口头宣教、发放传单等方式,工作的时间不固定,整体的护理效果不理想,为妇产科患者提供无缝隙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让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能够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的基础理论、基础操作、病情掌握情况要优于对照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组有93.02%的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对照组有86.05%的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为患者提供优秀的护理服务时,医院整体的水平以及护理人员的素质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对护患关系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降低了医患纠纷,和谐了护患关系,临床中效果突出,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彩霞.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2):63-64.

[2]刘晓琴,张洁,张晓宁,等.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和舒适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5):555-557.

[3]李艳.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探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5):1-3.

[4]石玉萍.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急诊内科患者身心恢复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1):72-73.

[5]刘园园.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9):3414-3416

作者:徐锦 单位:江苏省无锡和美妇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