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学论文范例

小语教学论文

小语教学论文范文1

一、问题引导教学

什么是问题引导教学?“问题引导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自身需要及教材特点,精心设计出各种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导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的学习方式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是学生思考和进入课堂的开始,是教师启发学生的关键所在。一个好的问题切入点,可以使整堂课都充满乐趣,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可以给学生构架一片自由思想的天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有人曾经这样说过问题的重要性: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的过程,而是由学生通过课堂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的一个全新的过程。“问题引导教学”就是学生通过老师提出的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问题,积极思考,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采用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地思考问题,并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去解决问题,这对于小学教育教学来说是有着重大意义的。“问题导学”对于小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针对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特点,一个有趣的问题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注意这个问题,从而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其次还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积极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当这一问题解决时又会有哪些新的更有趣的问题产生,这些新问题又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解决?这种以一个问题引出许多问题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这可以启动他们的知识储备,同时也会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进行信息的更新,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其实我们可以将这种教学方式理解为迁移教学,而且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迁移式教学。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实这里所强调的就是问题引导式的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纽带,将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将要学习的知识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却富于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并主动提出新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比较适用于起始概念和规定性知识,用问题来作教学的先锋,通过问题来引发思考,从而使课堂活跃起来。既然问题导学方法这样重要,那么教师应该设计出什么样的问题来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要设计出富有挑战性但又不是太难解决的问题,问题的出发点要紧跟教学的需要,要注意问题的难易,不能设计出太难的问题让学生无从解决,也不能设计得问题太简单,从而使学生懒于去思索。教师要时刻考虑着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设计问题,这是问题设计的关键所在,脱离了他们的兴趣,问题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于设计出的问题,教师要有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要积极、正面,能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善于教,还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对于已经习惯于等待聆听教师讲解的学生而言,一开始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逐渐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师生互动生成问题,最后到学生能主动生成问题。只有这样,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来,又以问题终结,将知识和技能讲给学生听,才是成功的教学法,也才能够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有促进作用。

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而实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质上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因材施教。我们所要实现的最高教学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地提高。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重视学生本身个性的发展,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发展。分层教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显性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按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进行划分,同一等级的学生分在一个班级中,以更好地实现教学互补。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针对每一个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足之处是这种显性分层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使那些中、差等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从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这种方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应加以避免的。另一种为隐性分层,就是教师心里面对全班学生进行的一个层次分类,但是这种分类并不公开出来,尊重学生的隐私,根据他们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及时提供有益的帮助,从而建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这种隐性分层更适宜于教学的需要,也可以促进差生通过努力来不断前进,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相对来说,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主张用隐性分层方法。

作者:杨燕 单位:青岛市上清路小学

小语教学论文范文2

(一)教学认知理论有待改进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品低下,不能够针对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来组织安排教学,有的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研究教学环节设计、课后反思等活动。缺乏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教法的研究和学习,总体来看教学认知理论乏善可陈。

(二)缺乏深造学习机会和科研能力提升

很多教师忙于课程工作量的完成及各类教学、教案的检查,不去对教学进行反思,不去参加深造学习,不去撰写科研论文,更不用说去通过教学科研来提升完善自己。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英语专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掌握转化知识的能力素质。在以下论述中,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即普通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

(一)教师普通能力培养

笔者将英语老师必备的教学能力素质称为普通能力素质,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1、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用语的的使用要有一贯性,要简单明了、规范准确,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观摩示范课教学、英语教研讨论和教师素质竞赛等多途径和手段来进行。教研组要有固定时间集体备课,“统一口径”,规范课堂用语,互相听课,互相指正、互相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外教来指导。

2、教学科研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对的策略和解决的方法。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用理论进行思维并将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专业能力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两个方面。

1、专业技能素质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口语和听力,这些都是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以语音教学为例: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根本,是学生以后的词汇、听力及口语的基础。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英语教师的发音带有浓重的地方特点,例如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大部分县和邯郸的魏县人分不清,四川、湖南、湖北和云贵地区以及江苏南京部分地区的大部分人不能够区别,大多数中国人不能够发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发音和学生的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词汇教学需要教师掌握词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词汇的来源,掌握音、形、意之间的关系;语法学习要系统全面,口语听力要多加练习。

小语教学论文范文3

(一)德育渗透过程停留在表面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察,能够充分体会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思想能够明确,但是内心的重视程度还只停留在表面,导致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内容不足,深度不够,没有对学生思想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反而使学生对这种道德说教逐渐厌倦。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过程并不能够将自身的素质进行充分提高,而对于学生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对于这样的现象,广大教师还应充分予以重视,将这样的教学现状进行积极转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传统思想束缚较为严重

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了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过程的发展,对学生课堂教学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没有起到推动作用。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决定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向的关键,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应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德育渗透过程应该在课外进行,所以课堂教学中很难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学过程,学生的德育素质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很难提高。这也是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二、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发展新方向

(一)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德育教育活动的前提在于教学内容应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通过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自身的素质应该怎样提高。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的德育引导与渗透过程才更加具有说服力,而学生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中才能够积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学生从内心能够接受德育教育。这一过程是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所在。

(二)深入研究德育教育发展趋势从而展开深入教育过程

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内心进行积极观察与总结,从而对其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判断。这样的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也会具有相应的“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形成可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对学生内心的发展特点进行普遍观察,同时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划分,对于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保证德育教育活动深入研究以及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三)转变传统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观念,加强德育教育力度

传统教学思想在于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单方面的“灌输”,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相脱离,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将自身的素质进行积极提高,而教师对学生道德素质以及意志品质没有得到积极引导。从这一方面对其思想进行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之间展开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将自身的观点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同时对其思想存在的不足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充,这是转变语文教师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

三、总结

小语教学论文范文4

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时候,应该注重创设民主课堂气氛,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接触思想品德教育,让教师与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吐露自己的心声和真实的心理状态,使品德教学工作更顺利地实施和开展。因此,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信任老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和前提。

二、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头的教育,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能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要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感受德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另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让学生真正设身处地地感受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布置一项让学生课后给父母洗脚的作业,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一定会感受到父母的爱,更能体会到尊师敬长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三、充分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快乐

小语教学论文范文5

小学体育教学中所用的体育教材与其他教材不同,它是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践的一种教材,教材内容所具有的理论部分有着较为鲜明的思想特征。通过这种理论部分,教师能够对小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想教育,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各种体育活动,树立不断锻炼的良好心态;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科学稳定的锻炼原则、方法,不断提升他们对各种自然以及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各种体育教材进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教学内容的范畴。每个体育活动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体育教师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德育。例如,通过排球、篮球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维护集体利益、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通过跳跃或者机械体操等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利用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体育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所不具备的特点,例如,范围广、内容多、思想性强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体育教学项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让教师开展的各种教学项目所达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师要能够不断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挖掘,从而保证德育的顺利进行。例如,各种球类活动不仅能够让小学生养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顽强勇敢的精神,还能够让他们在实际比赛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田径活动则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主题来开展各种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教育。

三、利用体育教学课堂进行德育

教师在体育教学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活动,通过课堂各种常规类的教育活动,能够保证整个教学课堂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教学课堂向小学生贯彻文明礼貌、组织纪律、安全教育以及思想作风等德育。在体育教学开始之前,就要提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在结束之后,还要进行相应的总结和评价。通过队形队列等相关的练习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朝气蓬勃以及组织纪律,从根本上提升他们动作的协调度以及准确度,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各种动作做出反应。

四、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来进行德育

小语教学论文范文6

创新教育指的是通过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新知识、新内容的自我探索能力,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产生对新知识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创新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开展需要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以及创新情感四个方面分层次、相互渗透、相互递进的展开。

2.1创新意识的塑造是创新教育开展的起点

创新意识指的是敢于质疑、敢与标新立异以及敢为天下第一的勇气。这就要求小学生要不唯师、不唯书,敢于讲真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例如,在《阳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头顶的阳光,看是什么颜色?有的小朋友说是红色的;有的小朋友说是金色。但是有一个小朋友说阳光是彩色的,当太阳公公高兴的时候,阳光是红色的;当太阳公公难过的时候,阳光是灰色的,这时就会有乌云;当小朋友做了好事的时候,太阳公公会笑,这时阳光是金色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展开了对阳光的想象。有学生提问,在不同的季节阳光的颜色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在不同的季节阳光会把花草树木变成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每天都会有阳光,而我们会穿不同厚度的衣服?在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开放性的课堂和民主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2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开展的核心所在

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积极的求异性。小学生在幼儿阶段,对世界的认识是充满想象的,他们会根据人们的感情赋予人物不同的色彩,他们对梦想的回答是独特而有创意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富有创意。求异性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的,一种求异的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和独特性的尊重。例如,在以春天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以小组为单位描述自己见到的最美丽的春景以及这次春景的经历,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见到的春景用最精美的语段展示出来,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些描写好在什么地方,最后用自己的文字把自己见到的最美的春景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进行独立的思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3创新实践能力是创新教育开展的落脚点

创新教育的开展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新型想象付诸生活实践中。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包括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例如,在《两只鸟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PPT的展示引导学生走进动物园的鸟禽区,学生欣赏着鸟类世界,交流着他们所喜欢的鸟类。这时动物园的一个导游展示出一个问题“你知道美丽的小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吗?学生见到这样的题目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鸟妈妈生的,有的说鸟妈妈是生鸟蛋,不是鸟妈妈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基本建立了自己初步的认识。这时教师把前几天的鸡蛋和母鸡拿到教室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关于课文的学习,并借助课外学习,知道了鸡妈妈孵蛋需要的温度。学生在今后一周的观察中亲眼看到了小鸡,知道了保护鸟蛋就是保护鸟类就是保护大自然。在以孵蛋游戏为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展开了关于新内容的学习和课外知识的扩展,这样的教学以学生为主进行学习,充分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2.4创新情感是创新教育开展的动力和源泉

小语教学论文范文7

1.增进人文关怀,勇于创新

小学领导担任着指引教育教学方向,为教师团队把关,保证学校物质基础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在新课改社会背景下,学校管理工作者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转变陈旧观念,全力推动素质教育实行。然而,虽然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并没有真正抵达教育教学者的心灵。许多教师仍然采取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并“唯分数论”。此种情况下,教育管理者应该首先摒弃自己头脑中的应试教育模式,改变单一的评价制度,增进人文关怀,培养出一批学业水平,素质水平可与现今课程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老师,将学校的管理工作与课程创新相一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切实实地达到为社会培养有能力的人才的办学目的。

2.建立和谐的育人环境

和谐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前提。而要想将教学环境中包括的多种因素保持最佳状态,须从多方面入手进行调整。首先,校方要以自身条件为基点,重视班级环境的布置。这样通常会加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班级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增进师生关系,也能保障学生的听课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效率。其次,要提倡建立班级特色人文文化。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标准的综合,它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是将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凝结为集体的催化剂。一个健康良好的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校方应该从倾听学生心声、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角度出发,促进学生共同努力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特性的班级文化。最后,完善班级体制度文化。在班级内建立少而有力的规章制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一定准则下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合理而健康地互相竞争。但是,制度不应该是校方的“圣旨”,而应该是由全体人员共同商讨决定的,被大多数成员认同的学校制度准则。而能否顺利地建立它们并严格实施,无不与担任引导角色的教学领导者有着莫大的关系。

二、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

实行科学化现代化的小学教育管理机制,一批优秀的教师管理队伍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1.培养一批高素质骨干教师

从长远的客观发展角度来看,学校教育的发展应该将老师作为发展的根本需求,提高对教师的培训,才是塑造学校教育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基础手段。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教师,呈现出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教育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所以管理者应该提供更多进修培训机会,并积极挖掘有潜力的年轻教师,为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提供更多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只有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才能逐渐建立起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并对其他的小学教育者起到带头和模范作用。加强对教师敬业度的监督,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指导教学。

2.在教师管理和学生自理之间寻求平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承担着学生、教学设备等一系列教学所需内容的管理工作,直接投身于教学管理当中。要学生教育自己、管理自己、自理、自立,这是对的,但不等于教师可以将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不管不问。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既会引,又善导;既敢放,又能收。其次,既要发扬民主,建立开放自由的班级氛围,又要善于集中,达到有效的管理作用。此外,还要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聚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并进行加工,才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加强领导与学生间的直接沟通

因为缺乏有效的交流途径和传统观念影响,学生与领导之间不易达到一对一形式的直接交流,尽管有教师作为两者之间的连接人,但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许多校方领导者,并不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不充分了解自己布置的教学任务是否已被严格有效地实施,也不了解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如何,对学校管理机制建议如何,对自己的看法如何……更有甚者,领导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无视孩子在学校其他方面的表现。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推行,使新课改不过成为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笔下的一个名词。建立“校长有约”,“校长信箱”等高效渠道加强校领导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建立孩子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四、结语

小语教学论文范文8

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个性的意义

1.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素质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只重视提高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其本质就是在塑造与培养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也引导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与发展,因此符合素质教育理念。

2.让学生的能力更加突出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更好地发展。简单地说,学生个体之间必定存在极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导致了学生能力的不同,也是造成学生个性不同的主要原因。部分学生并不能在学习中取得巨大的成就,却能够在其他领域取得成绩。这就是学生个性的一种发扬,是学生独特能力的体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其本质就是塑造与突出学生的某种特长与能力,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成为真正优秀的人才。只有学生的个性被学生自己以及学生家长认识与肯定,才能得进一步提升,使能力变得更加突出。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1.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个性

实践调查结果显示,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过于严格,对课堂纪律的要求过于苛刻。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教师为了更有力地掌控课堂教学秩序,通常是进一步地放大教师的威严,让学生惧怕、恐惧,以达到约束学生行为的目的。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并不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得更加主动与活跃,这不但导致小学语文课堂缺乏活力,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受到束缚。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首要工作是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个性。这就需要教师营造更加活跃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变得活跃,并在此基础上表现自己的个性。教师还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尽量微笑面对学生,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重视,才会主动地信任与信赖教师,才会愿意在课堂中表现出真实的自己。

2.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教师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成绩,更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能力和个性,只有通过正面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个性的目的。例如,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并不限制学生的想象,要求学生自由地开展写作。此时,大部分学生描写的是自己的父母,认为父母给予自己无私的爱,所以是自己心中的英雄。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警察叔叔是自己心中的英雄,因为他们守护了群众的生命与安全。其中,有一名学生认为大树是英雄,认为大树给予了人类阴凉,还给予了花草养分。在阅读该学生文章的过程中,教师不再以学生作文分数的高低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从学生的构思、立意等各个方面综合的评价学生。因此,教师对最后一名学生提出了表扬,赞赏了学生独特的构思角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示了认可与肯定。这里教师转变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具体能力和个性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学生的个性才能被教师发现,才能在得到教师认可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发展。

三、总结

当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后,其不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与关注,更能够明确自身所具有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在教师有意识的指导下发挥、培养自己的个性,逐步将自己的个性树立成为自己的优势,最终达到自我个性形成,落实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作者:陈佳丽 单位: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重要性浅析

一、情感教学的概念与内涵

情感是指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已经建立的各种标准对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情绪表达,是人对事件、事物的是非正误的道德评判。因此,将情感教育适度、科学地引入学校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理性地认识整个世界,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小学语文中蕴含着诸多的情感因素,比如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父母的尊敬之情、对理想执着追求等等,学生在学习课文或是阅读诗歌的过程中,会在精彩与细致的语言描写中激发自身情感,或是不禁潸然泪下,或是会心一笑,或是产生莫名的哀伤等等,如何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鼓励学生发现文学创作中企图赞扬的真善美与试图抨击的假丑恶,是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学校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融合,这不仅仅是小学教育落实素质教育与新课改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更是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师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等过程中,要将情感教育贯穿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各个环节,主动寻找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情感美,积极搭建情感教育与情感渗透的机会与平台,建立学生、教师与语文作品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力,从而从根本上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素质化、完善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在小学语文中融合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小学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情感教育。小学语文不但是小学教育阶段最基础性的工具学科,同时还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领域,它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是情感教育相当合适的载体。尽管近些年,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与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仍然存在许多现实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情感教育的推广与实践不仅仅能够弥补小学语文的缺陷,更是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统一的关键举措。

1.情感教育是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选择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与限制,大多数学校将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确定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关注,致使小学生的某些错误观念在萌芽时期得不到及时地纠正,很有可能影响到小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以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根本目的,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手段,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宗旨,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由注重“分数第一”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2.情感教育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欲望的重要方式

情感教育是当前最新的教学方式之一,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内在实质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在实践与推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既要全面学习素质教育的精神,同时也要积极规划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方案,包括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教案的编写等等,这样一来,一方面扩展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手段,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多参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机会,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大幅度提升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情感教育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学习是很多小学生学习的“难点”,再加上语文知识点较多、教学环节复杂、教学节奏较快等等原因,部分语文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又跟不上课堂教学节奏,极易产生焦虑感,甚至会丧失对语文学习的乐趣。从某种程度上说,情感教育的实施不仅促使教师主动去洞察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习态度,更要求教师用情感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去调动学生的各个“学习器官”,从而让学生时刻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关注,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为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1.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教育教学氛围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学校购置了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为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情感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心理特点,适度、科学地引入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情景教学氛围,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比如,在讲到《冬天是个魔术师》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冬季美景的照片与视频,展示全国各地的寒冬景色,让学生充分感受冬季的魅力与活力,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好奇心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2.立足课本与教材,开展情感熏陶教学

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科目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多种情感体验,从而净化灵魂,产生情感共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素材的生活性,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主旨与内涵的前提下,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比如在讲到《妈妈的账单》一文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妈妈对于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不求回报的关爱,并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发生的小事,体会家长的辛劳、付出,表达自己对家长的尊敬与发自心底的爱,从而密切小学语文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更为有效,这既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性与实用性的必然要求。

3.实践赏识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性格心理特征、接受习惯,语文学习优劣势等等方面开展针对性教学,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实践赏识教学模式,及时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的行为,特别是对一些语文成绩较差、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应该鼓励学生多发言,并采用“你的答案很有创意”“你的思考很全面”“你对课文的理解很独特”等等话语激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关注,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4.以学生本位为原则,为情感教学的实施构建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建立、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为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要以学生本位为根本原则,创设自由、和谐、平等的语文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看法和见解,使学生收获语文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教学。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教学环节,鼓励学生根据课后作业自主预习课文,寻找答案,并在课堂教学中总结课文的情感主旨,教师要在小组合作教学遇到障碍时及时引导,使学生在“自主化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知识、思维与能力,全面推进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发展。

四、结束语

情感的教育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可以说,这种情感上的体验是无价的,因为从某一程度上说,情感上的经验比那些知识更加重要。因此,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情感教育的普及与推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独特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使学生养成高尚的人格与品行,全方位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价值与深远意义,让小学语文教育实现质的发展与超越。

作者:徐首宝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柳杨学校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培养研究

1.兴趣培养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体环境,有效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成绩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高效的课堂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高效的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最佳场所,在这个“区间”里,教师重于“引导”恰如其分的针对学生个性和特点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师生之间能够产生情感的交流,让学生真正从自身发展出发,让学生可以“由内而外”抒发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

2.思维的培养

小学生正处于快速吸收知识和思维发展的萌芽状态中。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通过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在语文教育中探索和发展。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新的技术、更加创新的理念不断得以发展更新。将创新思维运用到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于学生培养思维能力将变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另外,引导学生懂得创新和学习中擅于运用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去完成学习中的难题,对于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而言无疑是受用不尽的。

3.观念培养

当前一些小学生在了解和分析自我学习的目的时很多都陷入一种误区,个别学生甚至觉得上学学习知识是为了父母而学的。曾发起过“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倡议,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无疑是很难达到的。归根结底,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国与家”的基本认知和观念,更缺乏爱国思想、人生准则观念前提下为“国家崛起而读书”基本是一种空想,为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念,久而久之逐渐引导学生对观念意识的培养,唯此,学生才能具备正确的价值观。

4.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教育中本身就包含着许多学习语言的众多知识。当今时代。语言能力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本的口语交际是确保沟通能力的基础。而小学时期正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语言发展基础阶段。以下就小学阶段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语言能力应注意的一些事项进行分析。

4.1在实践中进行

实践是检验能力的“金标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在日常口语交际中或课堂师生、生生课堂活动中给学生多培养口语交际的机会,如定期针对口语交际课中培养学生听说训练。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学生敏锐思维判断和反应能力进行培养,而且学生在这种互动交流中可以增进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对于学生个性发展也是十分积极有力的。

4.2在表演中进行

小学生天性使然,童趣、童真是孩子保留的“最原始的美好”。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程让学生在表演中获得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教师可指定比较踊跃的学生上来对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进行表演,从而更好让学生们理解每个动物它们的尾巴的特征,让学生在表演中培养语言能力即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理解。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