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园林活动的茶文化研究

文人园林活动的茶文化研究

摘要:基于中国古典园林活动的茶文化研究不仅是对茶文化和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丰富和重新诠释,更是从茶和茶文化这一角度深层次挖掘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文人园林生活的精神内核。通过分析茶文化与茶类植物、园林泉水、园林建筑、园林活动等的密切关系,结合种茶、采茶、制茶、泉水、煮茶、品茶、茶诗、茶画、茶联、茶类景题等文人园林活动,发掘茶文化对古典园林、文人气质、文人生活的影响,来延续园林精神和茶文化传统,彰显园林文化和茶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创造出富有禅意的园林茶景观。进而提升园林意境,提炼文人气质,扩大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播效应,以达到名茶与名泉、名园互相影响、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的效果。

关键词:茶文化;文人园林;茶联;茶诗;茶类植物

茶又名“槚”“茗”“荈”“茶树”“荼”“茶叶”“元茶”“苦荼”“诧”等,而茶类植物包含茶、山茶、茶梅等山茶科植物,种类更多。茶文化是指以茶和茶类植物作为依托,孕育出的价值理念与审美情趣,伴随着我国传统禅文化的历史发展孕育出丰富的内涵。茶是文人的最爱,是俗与雅的结合体,“茶马古道”“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就是证明。“自古文人皆爱茶”,日常园林中制茶、品茶,还留下许多诗文、故事,这些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和园林是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茶和园林与文人、文人园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茶文化与园林要素及文人活动

唐代陆羽的《茶经》开篇就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类植物作为一种园林植物存在于园林中,既可以绿化、美化园林空间,也可以结合其他园林要素,如,水体、建筑、园林活动、诗歌绘画、意境塑造等方式来体现文人园林中处处渗透出来的茶文化。园林水体中的泉水、园林建筑,用来营造空间,烘托意境。同时,还可以结合园林主人的园林活动,如,种茶、采茶、制茶、泡茶和品茶等茶活动,进而通过诗歌、书画等形式表达,来延续文人园林精神和茶文化传统,彰显园林文化和茶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创造出富有禅意的园林景观。

(一)山茶与茶类植物的普遍种植

园林植物是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在园林中的种植源远流长,茶和山茶同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山茶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种植最为广泛的常绿观花植物之一,尤其深受文人喜爱。山茶花色繁多,可观赏,又可饮用,是园林中的一道风景,增添园林绿色,又可品茗赏花,为园林增添了袅袅茶香,富有情趣。茶类植物适应性强、萌孽能力强,是很好的造园植物之选。茶类植物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形式,对于园林空间分割和塑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茶与园林建筑的意境营造

与茶文化相关的园林建筑,如,茶室、茶厅、茶亭、茶寮等,在文人园林中比比皆是。网师园等诸多江南园林中均有“茶厅”,茶厅又是轿厅,是客人停轿、喝茶、歇脚的地方。品茶在古典园林中很是常见,基本上是日常生活的必须品和宴客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既可以作为园林建筑点题所在,对于园林景题命名、园林意境塑造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对文人园林生活的反映,以茶的慢和禅意反映文人在园林中生活的惬意,与文人园林写意的特点相呼应。

(三)名茶与园林水体之名泉双赢

好的园林水质,可以浇灌出好的茶品,好的园林水体类型,如,泉水,还可以泡茶,成为好茶的载体,所以说好茶离不开好水,西湖龙井就是很好的例子。龙井、虎跑是西湖龙井茶的上好水源。虎跑泉被誉为“天下第三泉”,而龙井茶园和虎跑水历来被誉为“西湖双绝”。“虎跑梦泉”和“龙井问茶”是“西湖新十景”之二。西湖、龙井泉、虎跑泉、龙井之茶成为园林的亮点,园林之景又以茶和水闻名,园林、园林泉水、园林之茶,相得益彰,西湖龙井茶与西湖园林一样,是人、自然与文化三者的综合体,是西湖地域文化和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在此处归隐,也曾与苏轼等文人在此品茶吟诗,苏轼手书“老龙井”匾额保存至今。西湖龙井还曾得乾隆皇帝厚爱,六次下江南四次来问茶赏景,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无论是“龙井问茶”还是“虎跑梦泉”处处都散发着文人气息和僧人的禅意,掺杂着龙井茶香,共同组成浓郁悠久的西湖茶文化和园林文化。

(四)茶与园林景题、诗文

明末清初的诗人吴伟业在《咏拙政园山茶花》中形容“艳如天孙织云锦,赪如姹女烧丹砂。吐如珊瑚缀火齐,映如螮蝀凌朝霞”可谓美妙至极。拙政园的“十八曼陀罗花花馆”以山茶名品“十八学士”为主体。“十八学士”是茶花中的极品,一株共开十八朵花,朵朵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同开同谢。晚清蒋吟秋有诗赞曰:“梅村诗好久留传,拙政山茶写笔颠,十八曼陀罗尚在,宝珠色相永春妍。”此外,龙井茶诗比较多,苏东坡赋龙井茶诗:“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元虞伯生《游龙井》:“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袁宏道《虎跑泉》诗:“汲取清泉三四盏,芽茶烹得与尝新。”这些诗歌直接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五)名山名景与名茶

将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列为中国十大名茶。洞庭山碧螺春,“五云两潭一寨”的信阳毛尖、西湖龙井以狮峰山、翁家山、五云山等为最佳,洞庭湖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等都是名山与名茶相互带动。

二、茶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一)饮用茶类、观赏茶类及非茶类饮用植物的开发应用

茶类植物品种繁多,其中饮用茶类,如,茶、油茶、山茶、茶梅、南山茶等,有不同的形态,如,乔木、灌木、绿篱、丛状;茶类植物开花期长,多在6月~12月,与其他植物错峰开花,耐修剪、生长能力强;茶类植物的应用与北移对丰富园林景观和发展茶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茶类植物喜温暖湿润及散射光照射,这极大限制了茶类植物在北方园林中的应用,古典园林茶种植记载也多存在于江南园林中,因此,培育新品种,开发稀有品种,如,金花茶等,提高茶类植物的耐候性,进一步扩大茶类植物的种植范围,开发非茶类饮用植物资源,对丰富北方植物种质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二)茶和茶文化园林空间的塑造

茶类植物对园林空间塑造有着重要作用,高大乔木茶类可以做为骨干树种或点缀使用,形成覆盖空间,结合品茶空间,形成自然的“茶亭”效果,强大萌孽能力的灌木茶类对于阻挡视线,塑造竖向空间,有着很好的使用价值,同时,茶楼、茶亭、茶厅等园林建筑也需要茶类植物来点题、应景,塑造更有茶文化氛围的园林空间。

(三)茶文化专类园的塑造

古典园林设计时对茶空间和茶文化的塑造多体现在种茶、制茶、品茶、茶联、茶诗、茶画、茶品种展示上,现代园林空间在塑造时可以结合多个方面进行,如,采茶活动的参与性、茶品类包装设计、品茶、茶文化会议、茶画、茶诗、茶联、茶品种展示等。园林茶文化活动还体现在人与园林的互动方面,通过采摘过程了解茶的种植、生产过程,体会采茶不易,更是锻炼身心,这种采摘园寓教于乐,对茶类专类园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播都有着重要作用。

(四)茶文化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

园林建筑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建筑性质、外形、环境、材质、色彩、匾额、石刻、楹联、茶艺展示、器物展示等体现茶文化,这样有利于传承茶文化,与古典园林建筑空间呼应,还有利于提升现代园林建筑的辨识度,不同品类的茶文化,具有地域特色,同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空间,有利于修身养性、参禅悟道,发挥园林的养生保健功能。

(五)茶文化传播与园林意境提升

意境是指在某种场景之下,情感喷薄而出并与景交相辉映,进而形成一种特有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无论是茶诗还是茶画抑或是茶乐都鲜明地展现了其独有的意境之美。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茶文化活动,如,龙井问茶景区的开茶节与云林茶会,凤凰岭的竹林茶园美景,配上龙井的清冽泉水,袅袅茶香,是集“问山、问水、问茶、问茶道、更问龙井情”于一体的龙井茶文化。

(六)风景名胜区与茶文化

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二月十九日清明节,文徵明偕好友蔡羽、汤珍、王守等游览无锡惠山,在“天下第二泉”的二泉亭下“注泉于王氏鼎,三沸而三啜之”,谈茶论道,相得相宜。事后,文征明截取聚会中的茶会场景挥毫作《惠山茶会图》,以此记录雅集之乐。而西湖龙井茶文化与西湖部级风景名胜区、西湖新十景、西湖十景等更是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名传天下。

三、结语

茶是慢生活、雅俗、禅意的综合体。茶文化和文人园林文化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通过研究挖掘文人园林和茶文化的深层次的精神内核。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综合运用各种设计元素、手法,结合园林活动等,意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传统茶文化和园林文化的传播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方殷,刘雅莉.茶文化主题园林的营造模式探讨[J].福建茶叶,2018(10).

[2]崔旋.茶类植物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中应用[J].福建茶叶,2018(6).

[3]秦岭.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8(8).

[4]郭丽萍,马文.茶文化美学视角下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研究[J].福建茶叶,2018(6).

[5]夏青.江南古典园林与茶文化探析[J].福建茶叶,2017(10).

作者:郭东阁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