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谣文化传播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路径

歌谣文化传播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路径

“刘三姐”这一形象源自于壮族的传说故事,她受到壮族人民的热爱。相传,刘三姐既长得美丽又歌声优美,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她的历史记载,她也被人们誉为“歌仙”。刘三姐歌谣在广西地区被人们相互传唱,其内容涉及民俗传统、社会生活、地理风貌、农业生产等诸多领域。刘三姐歌谣凝聚了古人的真情实感和处世哲学,可以引起现代人的共鸣。透过刘三姐歌谣,人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美学蕴意和文化魅力,这些都充分展示着刘三姐歌谣文化在社会学、美学等领域存在的价值。刘三姐歌谣于2006年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将刘三姐歌谣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将有助于歌谣的传播,同时也能够推动该区域经济的发展。潘琦编写了《“刘三姐”文化品牌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版)一书,该书收录了“刘三姐文化研究的新视角”、“对刘三姐文化保护与建设的粗略构想”、“刘三姐品牌与城市形象策划”、“论宜州刘三姐故乡文化及其旅游开发和应用”以及“刘三姐品牌与民歌”等29篇论著或调查报告,对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形成、定义、特点、保护与传承、旅游开发价值等内容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可以帮助读者对刘三姐歌谣文化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通览该书,可以提取出如下观点:

一、树立品牌理念,充实山歌文化

当前,“品牌营销”理念在旅游营销中成为了主流趋势,人们越来越重视品牌对于旅游业的重要性。事实上,旅游品牌集中体现了两点:该旅游产品的特点和个性优势;消费者对该旅游产品的认同。为了促进刘三姐歌谣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深度结合,同时为了推动刘三姐歌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我们首先需要将“旅游品牌”的塑造考虑在内。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旅游虽然也会适当融入刘三姐歌谣文化的要素,但这种浅层面、低质量的融合无法真正有效推动二者的发展,因而我们需要树立品牌理念,塑造特色化的刘三姐歌谣文化品牌。《“刘三姐”文化品牌研究》一书中的多个篇章就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品牌开发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如篇章“关于‘刘三姐’与民族文化品牌研究的若干问题”的第五节“广西民族文化品牌运营的主要环节”探究了“品牌定位”、“品牌创造”、“品牌推广”、“品牌发展”、“品牌保护”这五个方面,而第六节“对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市利用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几点建议”则提出了建设歌城、充实山歌文化、创办歌舞晚会、鼓励民歌创作等建议,这对于刘三姐歌谣文化的传播以及乡村旅游的品牌化运营而言的确有所助益。

二、创新旅游项目,融入文化要素

传统的旅游项目缺少亮点,项目内容比较老套,容易给游客带来审美疲劳,进而无法促进游客的二次消费。对于刘三姐歌谣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结合来讲,旅游项目的创新化设计同样需要考虑在内。事实上,为了增强旅游项目的独特性、创新性,设计者需要对刘三姐歌谣文化进行全方面分析和研究,将其中的文化蕴涵融入到旅游项目的设计之中。《“刘三姐”文化品牌研究》一书中的篇章“论广西旅游对刘三姐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游、娱、购、食、宿、行”这六个方面分模块地探讨了旅游项目的优化与设计,其中的具体论述对于旅游项目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比如在游览项目的创新上可以将山水风景与文化景观融合起来,同时开设水上游览项目、影视游览项目等;在娱乐项目的创新上则可以设置山歌对唱、民俗风情、农家乐等内容;在购物项目的创新上可以制作一些与刘三姐文化相关的手工艺品等,同时还可以邀请游客亲身参与到制作过程之中;在饮食项目上,要将当地的特色小吃、经典菜肴呈现在游客面前;在住宿的问题上,则可以增设一些民宿类旅店,也可还原刘三姐家乡的民居场景;在出行方面,可以采用游船、竹筏等取代常规的交通方式,凸显出当地的特色风情。

三、挖掘旅游价值,推动文化保护

除了以上两点外,开发者还需要充分挖掘刘三姐歌谣文化的旅游价值,并将这类因素运用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之中,这样游客就能够从中感受到刘三姐歌谣文化的魅力。《“刘三姐”文化品牌研究》一书中的篇章“刘三姐文化调查报告”就宜州历史、文化名城、生活习俗、婚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另一篇章“刘三姐文化初论”则对刘三姐文化的基本特点、历史走向以及调节机能等进行了分析,帮助我们认识到刘三姐歌谣文化中蕴藏着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人文价值等,这些因素都值得旅游开发者加以重视。如果运用得当,这些旅游价值因素将会使乡村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程度大大增加。当然,开发者在对刘三姐歌谣文化价值进行挖掘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只有开发与保护并举才能够真正推动刘三姐歌谣文化旅游项目的发展。该书集中呈现了刘三姐歌谣文化领域的重要篇章,主要围绕着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品牌化”开展研究,这对于当前刘三姐歌谣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路。

作者:吴沁柯 单位:南宁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