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歌谣融入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刘三姐歌谣融入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刘三姐歌谣融入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研究

[摘要]音乐教学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作为副科存在,在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随着当代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在中职校园中逐渐得到重视。音乐教育作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寻求中职学生全方位发展,将刘三姐歌谣文化融入中职学校音乐教学,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对刘三姐歌谣融入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刘三姐歌谣的艺术价值及融入中职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可行性,提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实践。

[关键词]刘三姐歌谣;音乐教学;实践

广西是歌的海洋,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刘三姐作为广西人民耳熟能详的人物,她聪慧貌美,能歌善舞,脱口成歌,歌如泉涌。广西人民对刘三姐的喜爱由来已久,由此衍生出很多纪念刘三姐的活动,比如举办三月三歌圩、对山歌活动等,逐步形成刘三姐歌谣文化特色。刘三姐歌谣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中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和艺术价值,它能够展现出壮族地区特有的文化艺术内涵。2006年,公布的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广西宜州区申报的“刘三姐歌谣”因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而入选名录。将刘三姐歌谣与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相结合,是提升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效果,提升中职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重要形式。

一、刘三姐歌谣的音乐艺术价值

(一)刘三姐歌谣的起源与发展

刘三姐在我们的印象中基本上是电影人物形象,实际上刘三姐是民间传说中的壮族少女,刘三姐自身的面容姣好、歌声婉转动听、声音优美动人,在传说中被称为“歌仙”。刘三姐歌谣的起源大概有“劳动”说和“火塘文化”说。“劳动”说指的是在农忙阶段,农民演唱的具有鲜明节奏感的劳动歌曲,内容与劳动的项目和动作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演唱中能够展现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勤劳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久而久之形成了刘三姐歌谣的雏形。刘三姐歌谣在少数民族当中传唱日广,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歌流派。“火塘文化”说指的是在劳动结束的时间里,人们围在火堆旁边哼唱一些能够舒缓劳动疲惫感的音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山歌《你想唱歌就唱歌》,这类歌曲具有自身的特点是节奏较为舒缓、旋律较为简单、便于学习、朗朗上口。这类歌曲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给予演唱者和倾听者安静、祥和、愉悦的心理感受。

(二)刘三姐歌谣的作用与价值

刘三姐歌谣能够展现我国少数民族主要是壮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它对壮族人民的生产劳动、精神生活、家族文化等等方面产生了十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刘三姐歌谣在当下已经能够逐渐与流行音乐等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相结合,能够给予听众更加亲近自然的音乐感受,引导听众感知不同的音乐文化,给予我国音乐文化发展更为新鲜的成分。在进行刘三姐歌谣的传承和发展的进程中能够以生动性、形象性、融合性等自身的特点,进行少数民族民歌的整合和传承,让观众感受少数民族民歌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进而实现少数民族民歌的保护和发展。

二、刘三姐歌谣融入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可行性

(一)刘三姐歌谣具备普通音乐的功能特点,适合引入中职学校教学

音乐具有陶冶人的高雅情操,塑造人的高尚人格的特殊功能。刘三姐歌谣作为音乐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在中职学校中融入刘三姐歌谣,可以使中职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丰富其文娱生活,提高其音乐修养,达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效果,故刘三姐歌谣是适合引入中职音乐教学的。

(二)刘三姐歌谣题材丰富、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中职学生乐于接受

刘三姐歌谣编写与歌唱的题材十分丰富,有表达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表达追求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还有表达革陈除旧,追求文明新风尚的等,用这些题材编写和吟唱的歌谣,风趣幽默,群众喜闻乐见。把刘三姐歌谣融入中职学校音乐课程,中职学生也乐于接受,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产生教学互动的效果,音乐艺术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掌握刘三姐歌谣文化知识及演唱创作技能,有利于中职学生就业成长

刘三姐歌谣在广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各地通常在逢年过节或重大庆典日都会组织干部群众举办山歌演唱会或山歌对唱比赛,这无疑是给具备刘三姐歌谣才艺的人员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而中职学校对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解决中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如果中职学生掌握了刘三姐歌谣文化知识及演唱创作技能,就能在各类山歌活动中发挥才艺特长,提高组织活动能力,这对中职学生毕业离开学校后的就业及职位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刘三姐歌谣文化融入中职音乐教学的实践

(一)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刘三姐歌谣师资培养

就目前而言,刘三姐歌谣之所以没有在中职音乐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缺乏专业的精通刘三姐歌谣音乐的老师去授课和指导。老师的音乐修养在授课过程中尤为重要,但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中职音乐教师中,受过系统的刘三姐歌谣音乐教训的老师少之又少,师资严重匮乏,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刘三姐歌谣师资培训。可以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举行刘三姐歌谣师资的专门培训或者学习,请这个领域的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让中职音乐教师掌握丰富的刘三姐歌谣音乐知识;或与校外的专业音乐培训机构进行深度合作,甚至聘请刘三姐歌谣文化专家担任音乐教育辅导员或者导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控专业性,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专业的音乐教育。

(二)以体现民族音乐特色为基调,确定刘三姐歌谣教学的内容

民族音乐不仅指汉族的传统音乐,更包含所有少数民族的音乐,国内所有民族的音乐组合在一起统称为民族音乐。民族音乐的涉及面非常广泛,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在漫长的时间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特色,音乐自身的表现形式能够以区域为中心得以展现,在广西,《印象·刘三姐》以其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而闻名全国,它的演出集艺术性、民族性、视觉性于一体,既是一次演出的盛宴,又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淋漓尽致地体现民族音乐特色的基调。民族音乐中包含着不同民族的先民对自然的感悟、对人生的理解,蕴藏着先民的哲思和对艺术的见解。确定刘三姐歌谣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充实学生的精神需求,引导学生不断认识生活中的音乐美,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经过系统的刘三姐歌谣教学内容学习,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通过音乐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音乐情绪,在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极为深刻的提升。

(三)以课堂教学、课外采风为主要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刘三姐歌谣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刘三姐歌谣知识及演唱技能的主要途径,但课外采风对于刘三姐歌谣教学的意义显而易见。采风是指对深入群众中对民情风俗进行采集或对民歌民谣进行搜集。学生通过采风可以直接掌握到第一手材料,体验到民情风俗或民歌民谣的原生态,直接获得刘三姐歌谣文化知识的感性认识。广西具有非常丰富的可供学生采风的资源。学生将采风获取的素材整理归纳,带回课堂教学进行理性梳理,无疑会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使教学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四)以立足时代,与时俱进的理念,建立刘三姐歌谣教学机制

刘三姐歌谣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传承力,就在于它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时代主旋律、能够与时俱进。刘三姐歌谣的教学也要立足时代、与时俱进。学校教育中具有大量的传承空间和时间,能够给予刘三姐歌谣提供肥沃的土壤和欣欣向荣的生命力。教师可以根据时代主旋律,使用多元化的形式教授刘三姐歌谣,使刘三姐歌谣与时代主旋律相结合,建立良好的教学机制。第一,将刘三姐歌谣教学与校园社团活动相结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创建刘三姐歌谣乐队,吸收自愿的学生进乐队,教师在课余时间对乐队进行一定的指导。在乐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身的音乐知识与实践经验相联系,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自身进行实践,这也是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的良好形式。组织乐队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演奏活动。第二,将刘三姐歌谣教学与指导学生创作、演唱比赛相结合。学校每个学期都组织开展刘三姐歌谣音乐晚会,教师可以根据晚会的主题,指导学生进行歌谣创作和演唱,让学生在开幕式或者闭幕式上进行表演,让刘三姐歌谣在学校范围内能够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中使用刘三姐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自身的情感,在演唱过程中深刻领悟歌曲的内在情感,将自身的心情融入演唱中,使“情”与“歌”能够高度结合,使用歌声作为自身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把创作和演唱比赛成绩作为学生成绩的考评内容之一,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刘三姐歌谣氛围。第三,将刘三姐歌谣教学融入地方党政部门各类山歌演唱比赛。在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党政部门举办各类山歌演唱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工作,中职学校要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让学校教学的平台,教学的空间得到拓展,教学的载体变得丰富,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和提升。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刘三姐歌谣是民族音乐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将刘三姐歌谣融入中职学校音乐教学,能够丰富中职学校教学的丰富性,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音乐教师只对刘三姐歌谣音乐在中职学校教学的积极意义有正确的认知,自觉建立起合理先进的教学机制,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刘三姐歌谣音乐的价值。

作者:陆慧芬 单位:广西物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