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学术期刊内容建设问题与对策

5G时代学术期刊内容建设问题与对策

每一次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升级都会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给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带来新的空间。2019年,5G技术开始在我国商用,这加速了未来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进程,并将持续推进各平台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5G技术将以其高速度、低时延、泛在线、低功耗、万物互联、重构安全的特性,掀起“第七次信息技术浪潮”。相较于2G落后、3G跟随、4G并行跑的情况,我国是全球信息通信产业的重要力量,在5G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4G时代向5G时代演进的历史关口,各行各业都在探索与5G技术的结合点,进而为产业赋能。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许多问题也会相应地被提出、被研究、被解决。这个过程也是理论与时俱进的过程,学术期刊须准确把握行业的学术热点和前沿问题、拓宽理论深度和学术视野,为行业发展提供科学、客观、全面的学术支持。从国际视野来看,2019年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CI)显示,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总被引频次连续7年快速增长,这显示出我国学术期刊质量不断提升[1]。5G技术引领下的学术创新或可直接提升我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近两年来,我国专家学者就5G技术下如何加强学术期刊内容建设做了大量研究。吴尚之认为,一流学术期刊建设的核心是内容,建设的关键是质量。内容是立刊之本,而高质量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网络化条件,抓优质稿源,吸引高水平学术论文在中国的期刊和网络首发,更多地被国内外同行发现、引用和应用[2]。张新新认为,传统编辑和数字编辑的互动互促使编辑工作向“双编辑”角色融合,并将随着“数字化出版”的状态深入,最终成为融合编辑、全媒体编辑,这是编辑转型成功的外化标志[3]。杨志辉认为,在数字技术快速革新的浪潮下,学术期刊的出版形式因新媒体的渗入而发生改变,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面临的变革具有向智慧出版发展的趋势[4]。陈晓棠等认为,当前融合出版下的学术期刊知识服务,存在技术创新不足、用户体量有待挖掘、人才匮乏等困局,学术期刊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着科技进步的方向,出版人要不断完善学术期刊知识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5]。这些研究多反思了学术期刊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价值取向、顶层设计、创新路径等,但较少从5G时代视角探讨学术期刊内容建设实务中的实际问题。本文结合学术期刊出版实务,梳理5G时代学术期刊内容建设的现实问题,并给出建议。

15G时代学术期刊内容建设的现实问题

1.1学科知识的交叉更为明显,学术期刊内容建设复杂化

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协调发展,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的发展呈现交叉态势。目前来看,数字出版背景下的学术期刊内容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学科交叉现象,各类稿件普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技术、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这加大了期刊编辑对稿件把握的难度。5G时代是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时代。首先,5G技术构建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因此,5G技术的跨领域融合作用辐射更广,特别是作为5G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这两个领域的特征也迫使学科研究分工更为精细化,各学科的交叉互动频率增加。其次,5G环境下万物皆媒。数字化媒介链接了更多重的物理因素、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这就要求我们用复杂性的观念、逻辑和范式去把握新传播领域的现象本质[6]。由此,学术期刊出版的内容建设也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术期刊编辑接触的跨界作者越来越多,其所囊括的科学内容也越来越多元、复杂,所面对的知识服务方式也越来越智慧,且架构复杂……学术期刊编辑致力于通过创造和选择学术意义来向社会传播文化、促进社会和文明的进步[7],5G时代期刊内容的复杂、多元,对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1.2知识更新和认知迭代更加快速,学术成果的时效性有待加强

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推陈出新的周期不断缩短,未来,知识更新会更加快速,学术成果将面临时效性的问题。一是研究者的认知迭代加快,其在专业领域的研究须紧跟新时代、新技术、新问题。二是学术成果与学术期刊供求的不平衡、刊发周期较长,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成果的时效性。目前,我国学术成果的需求不断扩大,学术期刊纸质版面相对有限,供不应求。加上三审三校、同行评议等出刊流程所需的时间,稿件刊发周期一般较长。刊发周期长不仅会影响学术成果的时效性,也会引发学术成果前出现数据更新、理论更新、例证更新等问题。5G时代,知识的传播具备高速度、低延时的特点,目前的学术成果发表形式和速度难以满足5G时代的新需求,因此,如何加强学术成果的及时性值得关注。

1.3VR/AR等技术应用易引发读者学术研究困惑

5G时代,VR/AR领域或将最先受益。VR/AR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VR是让人感受由计算机创造出的世界,并让人产生一定的沉浸感。而AR是相对开放的,它把计算机信息生成的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中,并对真实世界产生增强效果。借助5G技术,学术期刊不仅可以实现听觉、触觉,甚至嗅觉、味觉的综合虚拟感知,构建立体、真实、多维的学术研究场景,实现读者对学术研究现场的全景体验,也可以使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想关注的信息。当然,和普通的虚拟出版一样,学术期刊的虚拟出版和增强出版也会引发读者的阅读焦虑,甚至增加学术研究困扰。在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中,读者的知识体系并不完整,且趋向碎片化。当虚拟浸入现实,读者容易产生信息焦虑、无效学习、认知困惑。5G时代,我们应积极发挥学术期刊在学术研究中的引领作用,构建多层面的、完整的、立体化的学术期刊知识服务体系,正确应对并为读者解决技术带来的困惑,帮助读者形成科学完整的知识结构。

1.4学术活动对学术期刊内容建设助力有限,新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内容是学术期刊的生存之本,学术期刊的中心任务是做好知识服务,对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与利用,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为保障高质量的内容出版、引领学术创新,学术期刊可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基于学术活动搭建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引导学术研究方向、强化学术认知、广纳优秀作者。尤其是在国际视野下,对标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在优势学科(比如5G技术)、特色学科、交叉学科上下功夫,关注重点、难点及高端问题,可切实助力学术期刊内容建设,进而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学术话语权。当前,大多数学术期刊的活动以学术论坛、在线教育培训为主,对新技术的借力尚不明显,学术活动对学术期刊内容的助力也十分有限。5G时代,学术期刊多元化的内容建设,可更多地依赖学术活动的开展。就目前学术期刊组织活动的数量、方式、经验来看,学术期刊还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2拥抱5G技术,保障学术期刊内容创新发展

2.1关注学科交叉知识,注重学术研究导向

当前,学科交叉是学术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跨学科研究的模式与方法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中,跨学科研究也逐渐被学术界关注和重视。有学者对156个学科方向之间的学科交叉状况做了研究并指出,当今科学技术领域的学科交叉,并非是无限交叉或平均交叉,而是仅有的少数学科方向与较多的其他学科方向的交叉,大多数学科方向仅与极少数的其他学科方向存在交叉,甚至不存在交叉。其中,计算机科学跨学科的应用度值最大[8]。因此,学术期刊在深耕行业的同时,应有侧重地关注学科交叉知识,分析本领域重点存在交叉知识的学科,并抓住重点领域、重点作者以及关键问题。同时,在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中,学术期刊不仅应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实现期刊社会效益,也应发挥期刊协会和各分会的指导作用,为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保驾护航。

2.2加强期刊人才建设,创新出版机制

要想实现学术期刊服务学术研究的高质高效,就要从加强期刊人才建设、创新出版机制入手。期刊的人才建设包括作者队伍建设、智囊团队建设、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等。一是团结行业内的优秀作者,通过作者了解行业前沿及热点的学术研究,及时迅速地学术创新成果,实现学术经验交流。二是在编委会的换届改选中,适当考虑专家的跨学科、跨领域研究特征,以确保期刊内容的与时俱进、全面科学。三是培养适应5G时代学术期刊发展要求的全媒体出版编辑队伍,这样的编辑队伍既能守正夯实期刊内容基础,又能创新开拓数字出版知识服务方式方法,面向新兴出版业态,助力学术期刊出版的提质增效。建设作者队伍、智囊团队以及编辑人才队伍,同时加强互动交流,可以活化学术期刊出版机制。未来,数字平台也是学术期刊内容呈现的介质,应用5G技术搭建学术观点、交流、互动的数字平台可为学者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更多便利。同时,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安全地呈现与印证学者的学术研究过程、成果,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这些途径不仅是学术期刊纸质出版的有益补充,也可以演进为印证学者学术研究创新的依据。

2.3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向智慧出版挺近

如上文所述,VR/AR所带来的阅读焦虑多源于读者知识结构的不完整,在海量的知识下,读者易产生焦虑、困惑。5G时代的智慧出版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路径。智慧出版物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具备自我完善、自我学习的能力,不仅可以自我优化,适配不同的智能终端,还可以自我组构,衍生对话方式、交互方式,乃至意识流的内容获取方式与全感官的阅读体验方式[9]。5G视域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技术等的应用可以提升学术出版的知识服务能力,这均有助于读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4逐步实现5G技术对学术期刊活动的赋能,丰富学术期刊内容建设

5G时代,学术期刊应积极探索新技术应用、积累活动的组织实施经验,为繁荣学术期刊内容建设打基础。首先,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的发展创新,5G技术解决了4G时代承载能力的问题,高清视频、VR/AR、物联网等的应用更加顺畅,大宽带和边缘云技术不仅能够满足海量超高清视频传输的需求,还可以提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体验,借助这些技术,学术期刊可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并将活动与读者的学习、培训、访学链接,与论坛、专题讲座、远程教育实时在线链接。学术期刊则发挥中央处理器的关键作用,通过学术活动跨学科、跨行业、跨国界、跨时空,逐步实现5G技术对学术期刊活动的赋能,并丰富学术期刊内容建设。其次,学术期刊不仅应聚焦学术性,也应关注其国际生产能力和传播能力等[10]。从5G技术本身的研究来看,目前5G技术商用刚刚起步,其理论和实践还处于不断完善和探索中,而我国5G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借力5G技术的国际学术交流,我国国际学术话语权或将进一步强化。

3结语

学术期刊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引领着科技发展进步。5G技术一方面赋予了学术期刊重要的使命责任,另一方面给学术期刊内容建设带来了现实问题。学术期刊应以开放的心态拥抱5G技术,正确应对问题,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持续保持专业特色品牌力,推动学术期刊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