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文学作品改编电影中传统文化因素

华裔文学作品改编电影中传统文化因素

摘 要:电影《千年敬祈》通过美国华人家庭中父女之间的对话交流及日常生活细节,以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父亲与受美国主流文化和中国文化双重影响的女儿之间的关系为线索,讲述了受到中美文化影响的平民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反映出当代美国社会华人家庭关系主题,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们内心的孤独、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等,以及由文化差异造成的沟通问题,提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关键词:《千年敬祈》;家庭关系;文化差异;沟通

电影《千年敬祈》(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改编自著名华裔女作家李翊云于2005年出版的同名短篇小说集,讲述的是中国人在美国的故事。原著一经出版受到广大读者和学界的关注与喜爱,并获得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怀丁作家奖和美国笔会海明威奖等多个文学奖项。2007年曾拍摄过《喜福会》《雪花秘扇》等影片的著名华裔导演王颖(Wayne Wang)将其拍摄成同名电影搬上荧幕,由亨利•欧和俞飞鸿主演,于2008年9月在美国上映。导演王颖善于用简单平淡的画面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其电影多是关于中国人的故事。《千年敬祈》在国内外上映后获得观众和媒体的广泛称赞,并在第55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金贝壳大奖、“最佳男演员”银贝壳奖等影视大奖。影片由史老先生从中国北京来到美国看望刚离婚不久的女儿即影片主人公华人宜兰开始。电影一开始的画面就预示了影片的整个基调以及父女之间的关系。已经等候在机场的女儿宜兰见到父亲后,他们没有热烈的拥抱,只有平淡的几句客套问候以及之后在车内长时间的沉默,这让观众感到诧异。父女之间关系生疏,而且影片中父女在一起的整个氛围也让观众颇感压抑。

一、“疏离”的父女关系

影片中主人公宜兰虽然生活在美国,但仍然摆脱不了那个时代很多人普遍隐忍的个性特点,她从小沉默寡言,父女之间交流不多,一方面是由史先生职业的保密性所决定,另一方面则是父女之间都不善于交流沟通。史先生几乎不懂英语,在美国也很难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而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父女一起吃饭场景,两人也几乎是无话可说,虽然父亲做了很多中国菜,但女儿食之无味,她经常借口外出参加聚会或是独自去电影院也不愿意留给父亲同自己交流的机会。宜兰在美国工作生活多年,她努力融入美国生活,接受美国主流文化,学会用流利的英语自如地同人交流。宜兰同父亲阔别已有十二年,表面看来她完全接受了美国主流文化,已经习惯了美国的饮食,她吃西餐、喝冰水,父亲做的中国菜对她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另外,影片中宜兰说到自己没有学会用母语表达自己,无法用中文同人交流,当然也包括自己的父亲。宜兰从小就沉默寡言,在父母寡言少语的影响下,她没有学会也不知道怎么用中文同别人尤其是自己的丈夫进行情感交流,导致她婚姻的失败。“如果你从来没有用伴随你成长的语言来表达过自己的感受的话,那么,学会一门新的语言,用它来说更多的话反而会简单一些,这会让你成为一个新的人。”于是她学会用一门新的语言来与人交流,也善于用流利的英文同美国朋友或是影片中出现的俄罗斯裔男人交谈,这一切也让父亲史先生感到惊讶与不解。同时,由于宜兰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非常在意自己的隐私空间,认为父亲来美国的目的更多的是打探自己的隐私,特别是当父亲看到俄罗斯裔男人送女儿回来后的不断追问,他们之间的冲突终于爆发。虽然女儿同自己的父亲多年未见,即便父亲远道而来,她对父亲的态度也很冷淡,几乎不与父亲深入交流,彼此之间感到生疏。通过影片中父亲与女儿之间的日常生活细节,可以看出中国人表现出的情感多是含蓄的,在感情方面他们大都不太善于表达自己,正如导演王颖在接受访谈时说道:“东方家庭里很多话都不讲明,就算讲出来,也会有不同的讲法。”由于父女之间的沟通障碍,父亲在单位被误认为是“作风有问题”而被降职之事给女儿的心理带来阴影,直到影片结尾父亲才在女儿的逼问下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最后,影片的镜头聚焦在父女二人坐在河边的长椅上,女儿第一次面对父亲露出释然的微笑。影片中父女二人都是孤独的,因沟通障碍对彼此的误解和不理解而一度无法深入交流,父母的沉默及家庭氛围都对女儿宜兰造成不小的伤害。但最终女儿与父亲之间因为彼此坦诚交流而解开心结达成和解,疏离的关系得到改善,父亲最终听从女儿的建议去环游美国,父女之间也因坦诚交流后才达到彼此心灵的默契。

二、传统的婚恋观

影片中多处出现史老先生同女儿谈到对婚姻和家庭的传统看法。当女儿提到父亲应该改变想法,在老年大学说不定还能碰到一个脾气相投的老伴时,父亲坚定地反驳说“我这辈子只有你妈一个人”以表自己的专一。当父女谈到其爷爷并说到隔代亲的问题时,父亲想让女儿考虑让他当外公的事,“女儿已经不是二十几岁的人,耽误不起”。在如父亲一样的很多老一辈国人眼里,女孩在一定年纪应该结婚生孩子,以家庭为重。那个年代在父亲史先生的潜意识里一直认为,女人离婚被抛弃是不正常的,是违背社会道德的。《千年敬祈》的“故事核心逻辑是其人物的非正常性”。当宜兰说只有两个人吃饭不用做那么多菜时,父亲却说“你得多增加营养才能恢复得快”,在父亲看来,女儿离婚不但心理不正常,身体也受到伤害,需要补充营养才能较快恢复。影片最后女儿问父亲要打算在美国住到什么时候时,父亲直接说“要住到你恢复正常”。在父亲眼里,女儿是被抛弃的,一定会不开心、不正常。由于父女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父亲不知道女儿离婚的具体原因,认为女儿离婚后肯定会感到孤独、痛苦,于是从北京来美国希望帮助女儿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帮助她物色合适的丈夫,不能在婚姻中再栽跟头。当得知女儿是主动提出离婚时,在父亲的传统思想中,好好的家庭女儿为什么要离婚、要背叛自己的丈夫,女儿是有很大问题的。当他发现晚归的女儿是另外一个男人开车送回来时,他一直紧紧追问女儿同男人的关系,“一个安分的女人也不应该这么晚回来”。当被告知女儿离婚就是因为那位俄罗斯裔已婚男人时,他感到愤怒,认为女儿是背叛自己的丈夫,这严重违背了他自己的价值观,他试图用自己传统的观念去改变女儿。殊不知,正是自己才给女儿留下了阴影、造成创伤。影片的最后,史老先生终于说出自己话语少的原因。原本自己是火箭专家,由于与女同事时常一起聊天,在当时被认为是作风有问题,最终导致自己被降职成为一名文职人员,一干就是三十年,直到退休。那个年代,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之间亦缺乏交流沟通,不善于表达彼此的感情,即使听到邻居的闲言碎语,也不正面解决问题,只是保持沉默,这些都对女儿宜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女儿同俄罗斯裔男人的交往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再现了其父亲曾经经历的画面。另一方面,女儿宜兰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始终保有传统的婚恋观,这一点与父亲的观点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她虽然能用英语同俄罗斯裔男人进行交流,但她最终并没有选择同他结婚。影片的尾声,她对俄罗斯裔男人说出中国一句耳熟能详的古话“修百世可同舟,修千世可共枕”,来回答他们之间的缘分还未到,《千年敬祈》即是取“千年修得”之意。

三、红色的中国元素

影片中多处出现中国元素如红领巾、中国“福”字等,特别是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史老先生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喜庆、吉祥,大型节日一般喜欢用红色装饰。影片中两次出现的红领巾,第一次是观众看到的史先生用红领巾系在自己的行李箱上作标记以方便辨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父亲心目中还保存有女儿戴红领巾的模样。当女儿看见红领巾后,说父亲有创意,并问道“安检没问题吗”,第二次是在女儿家里,父亲把红领巾又系在客厅的窗帘上。除了鲜艳的红领巾之外,影片还有个镜头是父亲把“福”字挂在门上,女儿回来看到门上带有“福”字的红色挂物心有不悦,稍顿片刻顺手取下但随后又重新挂上。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父亲在门上挂大红“福”字,既想增加喜庆,又期望它能给女儿带来好运。虽然女儿感到不悦,但她为了尊重父亲而选择保持沉默,又将“福”字挂回原处。同时,影片中史先生也几次提到自己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身份,一次是同来家里传教的两位美国青年说起这一经历,还有一次是同伊朗裔妇女聊天时谈到“男人的想法”时说“他十六岁参加了青年团”,他还喜欢听红色歌曲甚至着迷。红领巾、“福”字红色挂物以及两次提到年轻时候自己的身份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人的红色情结。

四、不同的饮食习惯

中美的饮食观念和习惯各不相同,中国饮食讲究味道,注重烹饪的色香味俱全。影片中多次出现父亲同女儿一起吃饭的场景,父亲来到美国后用新买的中式炒锅,做了很多中国菜,但对女儿没有吸引力,她喝冰水以及上班前带的简餐都表明女儿已经习惯了美国饮食方式。即使是在鸡肉中加有西红柿,父亲也说可能是美国做法。女儿已经接受了美国的生活方式,也习惯于西方的饮食,父亲仍保持着自己的中餐饮食习惯。中国人一般喝热水,西方人大都习惯于喝冷水或冰水。在影片中,当有两位美国年轻人来家里传教时,他们都喝冰水。史老先生直言道:“美国人喜欢冰水,这对胃不好,伤气伤身。”这很明显是中西方生活观念的不同,饮食文化方面差异。史先生以自己的传统思想观念来考量美国人的饮食习惯,认为喝冰水对身体不好。

五、“顺畅”的跨文化交际

影片反映出另外一个主题,即来自不同国家的陌生人却能超越语言方面的障碍相互交流。史老先生虽然不太懂英文,但并不妨碍他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他坚持保留着自己的生活习惯,甚至以自己的观念想法教导别人。他在飞机上与邻座的美国女士谈得也很开心,说到自己是“火箭专家”,一见到女儿就说“美国人友好、热情”。另外,史先生在水池边碰到的那位年轻女孩,虽然女孩主动打招呼,当说到“科学家”时史先生很激动,这又不得不让他提到自己是“火箭专家”,但史先生同女孩交流时,因为女孩穿着暴露,他不敢直视女孩,于是他们的聊天匆匆结束。影片结尾,在火车上从史先生的手势可以看出,他又在同坐在对面的女士说自己是“火箭专家”。影片中史先生经常去公园,有时甚至是特意在公园等一位来自伊朗的妇人。他们都用着蹩脚的英语并夹杂各自的本国语一起聊天,虽然彼此也不懂对方的语言,但聊得甚是愉快,从天气、子女、到政治等话题。当史先生谈到女儿的丈夫离开女儿回国时,他们在情感上也找到了共鸣,彼此之间的沟通似乎无障碍。人们在异国他乡不管是会英文还是不懂英文,都面临着一定的身份认同困境,仍然会感到自己处于边缘地位。影片开始,当父亲说美国人又友好又热情时,女儿说道:“您才刚来,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了吧!”宜兰虽在美国学会了一门新的语言,并发现自己用英文表达会更容易。她用流畅的英文同朋友、陌生人愉快地交流,与原本中文语境中沉默寡言的自己判若两人。但她在身份认同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文化冲突问题。在俄罗斯裔男人问她彼此间有多少缘分时,她说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修百世可同舟,修千世可共枕”,她即便同这位男士能交流、沟通无障碍,但她也没有选择同他结婚,反而劝男人努力把家眷接来美国团聚,尤其是他的女儿,可能他并不了解自己女儿的想法。她希望男人可以在将来的某一天,在一切都不太晚的时候应该告诉女儿“可能想对她解释些什么,关于爱、男人,所有甚至连她母亲也不知道的”,这正是宜兰真正的内心世界、真实想法,她对父亲史先生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仍未释怀,仍然处在阴影之中,也反映出她潜意识中渴望得到父亲的解释。此外,影片中多次出现的伊朗裔妇女虽然生活在美国,却保留着自己本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有自己的朋友,用自己的本国语同朋友交流。虽然两次提到自己喜欢美国,但她依然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习惯,她能适应不同文化之间的切换。华人宜兰努力融入美国主流文化,只有用英文她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这也代表她在美国的一种新的身份,开始一种新的人生。电影《千年敬祈》以平淡的日常生活镜头向观众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反映出华人家庭关系主题,整部影片虽是淡淡的陈述,却表现出对人物形象刻画的力度,将女儿宜兰和其父亲的生活和心理展现无遗,让人感到无奈和悲伤,同时也引起观众对这些处于边缘地位的华人在美国主流社会的生活现状以及现代社会人们内心孤独话题的关注,以及对人性、家庭关系问题的思考。

作者:钱小丽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