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员会议总结范例

团员会议总结

团员会议总结范文1

1.组织生活,根据上级团组织意见结合本委的实际情况,提出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的建议,做好各种会议(活动)的考勤、记录工作,如实将团委活动情况填写在《团委工作记录簿》上。

2.了解和掌握团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向委员会提出对团员青年的表扬奖励和批语教育的建议。

3.根据本委的实际情况提出组织建设意见,负责对所有学生干部进行考察,及时向委员会提出学生干部的任免议案。

4.负责检查、评估支部工作。

5.经常检查团纪情况,经常检查各团支部执行决议情况,检查全校团员履行义务、遵守团的纪律情况,对违纪团员进行必要的批语教育和提出处分意见。

6.抓好各团支部学习工作,并向团支部提出表彰奖励优秀团员的建议。

7.负责学生干部值勤工作。

二、具体计划:

一、工作方面:

1、努力配合各个班委做好学校和学院交待的任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多与班主任、辅导员交流思想并做好每次班委活动记录,并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其他辅助类工作。比如协助宣传委员组织人员进行宣传活动等等。

二、活动方面:

1.多举行文艺、体育方面的班级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不仅能使同学们较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减少虚度光阴的情况,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友情,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组织全班进行一次活动,在放松同学们心情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班级团结。具体活动地点、方案在班会上同学一起表态,再根据大多同学的意见去组织、策划。

3.积极组织同学参加学校学院举行的各类活动。

4.其他工作的组织。组织委员作为班级工作的协调者,起到纽带作用。配合各班委拟订完善的活动计划,联系活动场地、所需物品器材等,并保证活动过程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协调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为活动正常有序进行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并进一步陶冶情操。

组织委员工作总结

一人不为众,独木不成林,伸出一双手,温暖一颗心。真心的温度能融化坚冰,大家的奉献让世界不同.

为了丰富本班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本班同学的文艺水平,促进本班文艺发展,文艺部将继续秉承我部严谨、活泼、开放、务实的优良作风,竭诚为大家服务。在传颂经典的同时,我们将筹划更多的精品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为广大同学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切实营造健康积极地学习生活氛围,为展示我系风采,宣传我系文化,树立我系形象而不懈努力。

文艺部是以"活跃校园文化气氛,丰富广大同学业余文化生活"为宗旨,积极、活泼、有效的开展各项校园文艺活动的职能部门。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我们将总结上学期的经验与不足,我们会加倍努力使本学期我部的工作有特色、有影响、有效果!

本年度文艺部的工作重点是:积极组织趣味性的文艺活动,完善文艺部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本部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调动同学们积极乐观的态度,充分体现计算机系的精彩活泼有活力的校园文化生活。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职能

(1) 将全面负责策划、组织、协调班级的文化娱乐活动。

(2) 发动和组织学生参加课余文艺活动,挖掘和培养有文艺特长的同学,充分发挥其才能。

(3)自行策划、组织各种形式,有创意的活动及比赛。

(4)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重大节目文艺活动的组织工作。

(5) 充分了解同学们对文艺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改进工作方法,推动文艺活动的开展。

(6)运用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文艺工作的宣传,动员同学们的积极参加文艺活动。

(7) 认真完成交办的其他非文艺类工作。

二、工作原则

(1)工作时充分考虑同学的实际情况,尽量避免因文艺部工作而造成同学学习、生活上的不便。

(2) 统一安排,对所布置的任务,执行基础上可以保留个人意见,无正当理由未完成者和拒绝接受任务者将记录并提出警告,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者将对其提出表扬并进行适当物质奖励。

(3) 学期结束,干事将向班委处递交工作总结。

(4) 学期末,综合各方面成绩,评选优秀文艺部成员;

(5) 搞活动之前,向系上进行汇报,听取意见。

(6) 活动结束后,留好活动材料,如节目单,联系方式等,并进行书面或口头总结。

作为文艺委员,当然是要搞好班中的文艺工作。虽然曾担任过这一职务,也有一定的经验,但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后,一切都必须从零开始。

首先,我将通过平日里与同学们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特长与兴趣爱好,在每次的文艺活动中,不仅自己带头参与,更重要的是鼓励并组织好同学们积极地参加。

当然,作为一位班委,不仅要以身作则,搞好自己的学习,更要配合并支持老师和班长的工作,在班中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同学们形成一种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的良好风气,使大家都能取得明显的进步与提高。

团员会议总结范文2

一、激励企业青年职工在实现创新发展中引领风尚

青年工作要想坚持持续创新发展,就应该把创新点建立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与锻炼青年职工、提供发展平台上,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来精准开展工作。

1.运用“互联网+”创新理念,探索生产调度中的“新思路”。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港务分公司团总支(以下简称“一公司团总支”)在带领青年技术骨干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走进生产岗位,详细了解职工生产需求,积极尝试“互联网+”新概念。公司青年职工以“互联网+生产”为立项,展开创新攻关,打破“面对面开会、口对口传达”的老旧形式,建立起以移动通讯工具为载体、以互联网为依托、覆盖整个公司的生产部署、调度、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生产信息上传下达、合理调度的“零时差、零环节、零缺漏”,取得了有效安排时间、打破固定地点、实现全员覆盖、规范会议内容、会议无纸化等五大方面的突破,为提高生产效率、探索“互联网+”新思路打开了良好局面。

2.立足“青”字品牌创新建设,展现青年团体的“新作为”。作为团组织引导青年参与企业中心工作的有效渠道,一公司团总支各有侧重地推进“青”字品牌项目。机关主打“知识”牌,在搭台借台上求“新”。团组织的“青年创新创效项目”与工会的“创新工作室”、技术部门的“轮流讲课培训”特色活动有机结合,带动了青年职工素质的全面提升。(1)输油队主打“质量”牌,在服务方式上求“新”。“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班组当班期间全部成员挂牌上岗,每个泊位公示服务承诺,每季度向船方征求意见建议,切实提高服务质量。(2)罐区队主打“安全”牌,在细节管理上求“新”。“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在每班配备安全监督员的基础上,在团员青年中设立监督员,由他们定期反映当前青年职工的思想动态,反馈青安岗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每月结合队内工作重点,组织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创建工作活力。(3)电工维修队主打“技术”牌,在考核设置上求“新”。“导师带徒”活动中,领导和活动小组通过分工明确的日常动态管理,在安全、技术、后勤等方面对师徒进行规范考核,以考促学,加快青年电工的成长速度。

3.依托“非正式”组织创新管理,彰显青年职工的“新面貌”。一公司团总支在支持基层团支部和“号、岗”等正规青年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基础上,鼓励“非正式”青年团体在其引导下科学地建立壮大,以“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创新模式,让越来越多的青年职工参与到企业和团的组织管理及活动设计中来。2014年10月,“油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这支“非正式”青年组织在团总支的大力支持下,主动承担起公司环境容貌整治、设备设施除锈刷漆和冬季消防泄水等日常工作,传递“正能量”。在立足港区、服务职工的基础上,团总支还指导服务队积极投入社会公益活动,已经开展的“走进孤寡老人家庭暖冬行”、“温暖六一微心愿”、“爱心流动电影院”等活动,收获了港区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展现了港口青年职工向上向善的“新面貌”。

二、带领企业青年在实现协调发展中积极作为

在青年工作中,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团组织的自身建设,促进青工的全面发展,使团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与青年成长成才相协调。

1.履行社会责任,助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服务生产大局,为提升经济效益出谋出力。通过青年创新创效平台,一公司青年职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专业技能,主动探索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新方法、新技术。此外,作为国家重点防火防爆单位,一公司团总支把开展安全活动的实际效果作为考核团工作的重要依据,以“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集体为先锋,大力开展安全知识抢答赛、“学一个安全标准,查一个安全隐患”等以确保青工安全生产为目的的群众性安全生产实践活动,有效激发了青年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团组织在安全生产中的推动作用。(2)助力精准扶贫,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是协调发展理念中的重要部分。在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过程中,一公司团总支积极配合公司党委,号召青年职工广泛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把更多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尽己所能帮助弱势群体,为区域城乡的协调发展贡献力量。一公司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集体、油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先后来到青龙县马圈子镇沈丈子村、青龙县官场乡石门村,对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贫困军属进行帮扶,切实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提高了扶贫工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2.完善自身建设,实现硬实力与软实力协调发展。(1)加强人才培养,打造技术过硬的青年职工队伍。一公司团总支根据各岗位的实际情况,分别开展了自主维修导师带徒、电工维修导师带徒等活动,鼓励并帮助青工钻研本职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学习与实践中迅速成长为岗位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此外,一公司团总支还依托于职工技能竞赛,进一步提高青工的技术水平,相继培养出秦皇岛市计算机技能竞赛冠军1人和河北港口集团消防安全技能竞赛状元1人,同时涌现出多名青年岗位明星和技术能手。(2)注重思想引领,建设文明向上的青年团体。一公司团总支在培养青年职工成长成才过程中,始终注重对青年职工的思想引领。除定期组织青工开展政治理论、安全技能、业务知识学习等传统方式外,一公司团总支针对青年职工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利用网络和手机建团,开辟教育新阵地,实现了公司青年职工的“全覆盖”、学习内容的“精解读”和学习效果的“大提升”。此外,一公司团总支从基层支部抓起,加强支部的核心价值建设,罐区队团支部通过开展“一年一本励志好书”等品牌活动,最大限度地传递正能量。

三、号召企业青年在实现绿色发展中贡献力量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要求企业共青团组织带动青年职工在一点一滴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实际行动倡导绿色环保新风尚。

1.广泛参与环境容貌整治,共建美丽家园。一公司团总支利用“3·5学雷锋日”“植树节”“五四青年节”等契机,结合“清洁港区·爱我家园”、“全民洗城”等活动,经常性地组织公司青年职工参与环境容貌整治工作。各基层团支部、青年文明号、志愿者服务队等青年集体也经常自发地清理公司杂草、垃圾,冲洗输油管线,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义务奉献,努力营造整洁、靓丽的港区环境。

2.积极投身海上防污,共享碧海蓝天。海上防污既是一公司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环境的具体举措。一公司青年职工在团总支的号召下,牢固树立海上防污意识,在生产作业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不发生跑、冒、滴、漏事故。此外,青年职工还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海上防溢油应急演练,熟悉溢油物资的使用方法,提高自己的应急反应能力。输油队青年文明号集体还主动利用工余时间彻底清理泊位引堤护坡上聚积的海上漂浮物,为海上防污工作提供助力。

3.努力践行节能环保,共赢生态文明。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是推进降本增效举措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生产工作中,一公司青工积极参与换热站改造项目、电伴热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其研究成果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水、电和蒸汽资源,达到了降本增效、绿色发展的目的,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日常生活中,一公司团总支广泛宣传节能环保理念,在发放安全知识宣传扇的同时,倡导职工采用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少用或不用大功率电器设备,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四、推动企业青年在实现开放发展中提升自我

企业的青年工作需要顺应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现状和青年职工的现实需求,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策略,发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开放型活动品牌。

1.“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一公司团总支从促进青年成才、推动团组织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团组织共建、生产经验交流、多平台互动”的特色活动,带领20余名青年干部骨干走访了中石油秦皇岛燃料沥青有限公司和中石油管道公司秦皇岛输油气分公司两家兄弟单位,通过实地参观为青年职工提供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提高了青年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青年职工在结交新朋友、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团组织自身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也在不断加强。

2.“请进来”推动跨越式发展。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请进来”与“走出去”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公司团总支在贯彻开放发展理念的过程中,认真分析现阶段公司重点工作以及青年职工的切实需求,主动联系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监测站秦皇岛中心站团支部进行共建,邀请青年技术人员到公司为青工讲解“防治海洋污染和风暴潮防灾减灾”的专业知识,既完成了跨领域专业性的青年培训工作,同时积累了青年组织横向交流学习的实际工作经验。

五、服务企业青年在实现共享发展中建功立业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企业共青团必须充分发挥好服务青年、发展青年的职能作用,努力增强广大团员青年的获得感。

1.让企业团组织离青年人更近。一公司团干部以工余时间谈心、走基层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班组、进入岗位,并抓住宣传贯彻职代会精神、“我为企业发展献良策”等活动契机,在团员青年中积极宣传与公司发展和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及有关精神,重点收集团员青年围绕岗位、围绕团青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诉求需要。特别是在面临港口生产经营形势严峻、企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的大背景下,公司团总支密切关注青年职工的思想动态,着重加强青年人文关怀,密切关注并及时发现疏导青年职工负面情绪,帮助他们树立其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充分利用“河北港口青年”和“青春油港”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阵地做好共青团活动和信息的总结、宣传,使上级的重要会议精神、团内要闻得以传达落实到位;加大网上建团、手机建团力度,依托网络互动社交平台,加强与青年职工的实时互动交流。

团员会议总结范文3

如何加强共青团工作,促进高校附属医院文化的繁荣发展,已经成为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针对新时期医院共青团在医院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原因,提出从借助党建力量加强团建,加强与科室合作,加强对外交流,形成并传承共青团的品牌特色几个方面,促进医院文化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

医院管理;文化;共青团;青年文化

医院文化是医院职工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管理方法等。青年是医院中最积极的力量,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活力源泉,是医院文化的传承者、推动者和倡导者。“寄宿”于医院文化中的青年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医院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及优势。培育优秀青年文化,促进青年岗位成才,促进医院文化建设,使青年认同、贯彻医院先进文化,对医院文化建设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共青团是团员的组织,是民主的集中地,也是精神生活的家园[2]。共青团要发挥这些优势,就需要分析和解决共青团在医院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1医院文化概述

1.1概念

医院文化是医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思想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技术与管理水平等内容[3]。医院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医院职工。

1.2作用

1.2.1指引作用

在医院长期发展建设中形成的医院文化,已经在医院职工心中深深扎根,润物细无声般影响着每个职工的一言一行;在职工与医院文化长期交互作用中,医院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医院的发展,对医院发展起着隐性指引作用。

1.2.2强化管理

医院文化是在医院内外部环境交互影响的基础上形成的,医院文化虽然较为稳定,但并非一成不变。在社会发生飞速变革之际,医院文化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医院文化往往反映了医院发展和管理的新动态。医院文化建设有利于医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能够丰富医院的管理方式。

1.2.3品牌效应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能够提升医疗服务和产品中的文化含量。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认可度。在一个良好文化氛围中产出的医疗服务产品,是辐射范围内群众最乐于接受的产品。这不仅代表着医疗服务产品本身质量过硬,也代表着这个医院的品牌已经在行业中成为标杆,在群众中形成了品牌效应。

2共青团在医院文化发展中的建设作用

2.1推动文化创新

2.1.1青年人是医院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和生力军

青年人学历高、专业性强、技能扎实、接受能力强,是推动医院文化发展,促进医院文化创新的主要力量。做好共青团工作有利于激发青年人的潜能,激起创新意识,使其在医院文化创新方面有所作为。

2.1.2青年人思维活跃,思想进步,对医院文化的发展

起着重要的作用共青团组织鲜活的生命力和不断进取、不断学习的精神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活力源泉。共青团作为医院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更容易吸取青年人的思想和建议,总结提炼出健康、积极的内容,将其“上传”至医院,为新文化的产生做好铺垫工作,促进医院文化建设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文化的创新是医院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通过文化创新带动医院其他方面的创新,能够促进医院在各个方面取得相应的进步。

2.2延续文化传承

青年职工是医院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参与力量[4]。调动青年人学习先进文化的积极性,有助于医院文化在一段时间内的稳定发展。青年职工通过学习先进文化,辐射影响身边人群,有助于扩大医院文化的影响。因此,做好共青团工作实质上就是做好新旧文化交替时的工作,加速新文化、取代旧文化的步伐,不断吐故纳新,传承延续。

2.3丰富医院文化

文化建设是共青团团结广大青年职工参与医院工作的重要途径[5]。青年职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思维和视野较为开阔,经常能够组织一些创新的文化活动、体育活动、拓展训练、公益活动等,既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又在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团组织也通过文化活动的平台为团员青年提供了展示自己的空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促进了青年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医院文化发展提供了智力储备。

3在促进医院文化发展中出现困难的原因

尽管各医院都在想方设法开展团的工作,有的医院团的工作也做得很有特色,但是目前医院团的工作仍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3.1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医院把团委放在群众组织的层面上,重视不够,一些重要会议、组织、活动等忽视了团组织的存在。很多医院没有单独的团员活动经费,没有独立的预算,很多活动由于受到经费限制,只能在小范围内开展,限制了活动开展的范围。

3.2团组织凝聚力不强

现代医院管理模式主要是院科两级管理,团组织的青年人既要受团组织领导,还要受到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的领导。青年人在开展活动时,受制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和科室领导而不能十分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团组织的凝聚力。

3.3团支部工作力度

不够一方面,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导致临床工作较忙,在团的工作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6]。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年龄限制,大部分团干部年龄小,工作资历较浅,工作威信不够,难以调度人力、物力。

3.4文化活动场地萎缩与大型医院加速扩建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医院的文化活动场所被压缩甚至是消失。对于压力巨大的医院青年人来说,失去了健身减压的活动场所;对于医院来说,失去了各种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4克服困难,扬长避短,努力改进共青团工作,助力医院文化的繁荣发展

4.1加强思想教育

要按照党委的要求,高度重视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7]。通过党课、团课、讲座、青年论坛等教育形式,向青年输送先进思想,让青年不断了解国家最新政策动态;通过先进典型示范、主题团日等教育形式,让青年在生动的实例中受到教育,激发青年人创新、创造的潜质和主人翁责任感,唤起青年人无私奉献、热情服务的主观能动性。

4.2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青年职工是在一线服务患者的主力,其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廉洁从医等既反映了医院的文化内涵,也关系到医院的形象。青年人有干劲但缺乏与患者沟通、交流的经验,有的青年作风浮躁,给医院文化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创造良好的医疗和人文环境,继承和发扬良好的医德医风传统,是共青团服务医院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应每年组织新职工系统学习医院文化、医德医风先进典型,让青年人在入院开始就受到良好医德、医风的教育和熏陶[8]。

4.3加强共青团队伍建设

青年团员是医院文化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基层团干是青年的核心力量,是传达医院精神,联系支部青年的桥梁和纽带[9]。因此应该不断加强共青团的队伍建设,不拘一格降人才,让富有开拓精神、德才兼备的年轻人及早进入团的干部队伍中来,为医院文化建设储备人才。注重发挥优秀青年团干的人格魅力和典型示范作用,宣传医院文化的精髓,使广大青年树立起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工作理念,并通过其带动影响身边青年职工,面向社会展现医院良好形象和健康的文化底蕴。

4.4加强与科室合作

一是要突破年龄限制,将科室护士长或者副护士长吸收进团干队伍,提高团干的影响力。二是根据科室人员、专业的实际情况,开展符合青年人需要的活动。三是开展一些小范围的活动,可以一个科室也可以2个以上科室联合开展活动,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形成小型活动凝聚效应。

4.5加强对外交流

随着医院文化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工作方式的快速发展,共青团应当利用当前网络信息的新手段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学习,共享先进经验,总结工作经验教训[10];对一些共性问题,更要经常交流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以开放的胸怀进行广泛的交流,让不同的文化之间交融碰撞,医院文化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

4.6继续抓好品牌工作

医院应大力支持开展品牌活动,将品牌活动固化为医院文化的一部分。对在品牌活动中做出贡献的或者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奖励。将先进典型作为重点,进行广泛宣传。在抓好“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志愿者”、“义诊”等活动的同时,尝试开展一些新的活动,激发青年医护人员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健康、稳定的医院文化。

作者:郑志方 杨金芝 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团委

参考文献

[1]张帆,叶凤.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初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青少年研究,大学生研究,2011(4):25-25.

[2]王浩然.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共青团作用[J].管理学家,2014(7):631-631.

[3]张忠顺.发挥共青团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11):161-161.

[4]徐骏,马振华,马俊.发挥青年职工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21(6):82-83.

[5]洪懿.共青团工作与医院文化建设探讨[J].管理观察,2012(15):230.

[6]张帆,叶凤.加强医院青年文化建设初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24(4):27.

[7]胡雪峰.基于市场经济的视角谈共青团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经济师,2014(5):263-263.

[8]万晓燕.新形势下抓医德医风建设促医院发展的实践[J].管理观察,2015(24):190-192.

团员会议总结范文4

1、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以兴趣为主导

新课标强调:“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而由教师所安排的活动内容往往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甚至成为补课的翻版,不但不适合学生的口味,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伤害了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要以学生兴趣为主导,尊重学生特殊的兴趣爱好,和学生一起来决定安排什么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活动本身的浓厚兴趣,是促使其用心、尽力参与的源动力,也是其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正能量。

2、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以能力为主线

语文综合性学习,既要是学生的能力所及,又要以提高能力为目标。部分学生,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较欠缺,也缺乏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综合性学习受挫时容易气馁、放弃。所以针对这些学生的实际,教师务必要量体裁衣,以能力为主线来安排活动内容,指导他们参与能发挥自身特长、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既利于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又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语文能力。

二、别样引导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案例及反思

新课标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很多,笔者本着对症下药、激发潜能、尊重现实、联系实际的宗旨,探索实践了以下两种别样的综合性学习方式。

1、经济能力较好者的活动方式

案例1:王某某,家庭极端富裕,然而财富并没有成为他个人发展的奠基石,反而助长了他不良习惯的养成。养尊处优的王某某,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对待学习是得过且过。他有自己的“小跟班”,在自己的团体里可以呼风唤雨。但他的生活却并不充实,缺少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幸福感。在安排该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时,笔者与校团委负责人商议,以团委的的名义邀请他参与各类公益活动。重阳节前夕,团委倡议团员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温暖,当时他还不是团员,以特邀成员的身份参与了这项活动。活动当日,他用自己的零花钱为那里的每位老人买了一台便携式收音机,还带领一帮“弟兄”把敬老院收拾得干干净净,老人们赞不绝口,笑得合不拢嘴。活动过程中相关负责人要拍照做材料,他不让拍,这是他唯一的要求。而笔者的唯一要求就是要他把活动过程记录下来,并抒写简短的感想。事后笔者在征得他同意后把这事及时向他的家长作了通报,校方也在校园广播会议上作了表扬,受如此表扬的王某某腼腆而高兴。事后,他多次参与校方或小区组织的各类义工公益活动,也总会出钱出力,给贫困家庭的小孩送去玩具和学习用品,给孤寡老人送去问候的小礼物,总能得到别人真心诚意的感谢和祝福。有一次假期里的公益活动,是由学校和小区共同组织的,规模稍大,组织者要求他发表感言,他表示感谢大家给了自己获得快乐的机会。如此巧妙利用学生的特殊资源,别样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充实他们的生活,发挥了他们的价值,改变了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语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反思:来自殷实家境的学生,有些是父母专注于事业,忽略了与孩子间及时的亲情沟通,而用过度的零花钱来弥补,无原则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有些是父母的婚姻出了问题,孩子受到了情感的折磨和冷落,虽然不缺钱,但他们内心很是孤独。塞万提斯说:“财富可以弥补许多不足之处。”对于零花钱很可观的学生,笔者充分发挥他们的经济实力,把他们丰盛的零花钱和富余的时间组合起来,用到有意义的综合性学习中去。当他们手中本用来与朋友一起吃喝玩乐的金钱,像及时雨一样给很多人带来帮助时,他们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溢于言表。不差钱的学生,需要的是快乐,是充实内心的愉悦,他们愿意用手中的钱来换取他人衷心的感谢和尊敬。所以,笔者针对他们的实际,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他们商量,引导他们参与适合的综合性学习,同时,给他们提出恰当的语文练笔任务,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经济能力较差者的活动方式

案例2:小倩(化名)同学,沉默寡言,声音细弱蚊蝇,做事拘谨矜持、优柔寡断。家庭的贫寒似乎在她心里留下了阴影,阻碍了她正常的人际交往,常见她独来独往,似乎连要好的同伴都没有。迫切需要鼓励她走出心灵的阴霾,打开心灵之窗,自信阳光地面对生活。有一天,笔者从读幼儿园中班的儿子那儿受到启发,顿生安排自卑内向的小倩负责教孩子识汉字、写数字的创意。于是笔者一番规划后,找来小倩和另一位乐观阳光的女生小琪,向她们倾诉老师的困难,真诚希望她们能帮老师教儿子识汉字、写数字,并和孩子一起完成幼儿成长档案。起初她们似乎有些为难,表示对教育幼儿没有经验,笔者鼓励她们放下包袱,并于试行一周后再作决定。试行的一周内,利用一周两次的最后一节活动课,小倩对孩子表现出了巨大的耐心,用心与孩子交流。小倩和小琪团结合作,尝试了各种办法,最终想出了妙招。儿子喜欢各种各样的汽车,她们学着在黑板上画汽车,然后给汽车编号,给汽车命名,儿子只要能认出汽车的名字和写出汽车的编号她们就再画一辆汽车表示奖励。一周下来,通过她们的三次辅导,儿子能迅速认出12个汉字,能按顺序给8辆小汽车编号。她们积极动脑,巧妙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求胜的心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获得了成功。小倩不但收获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而且与儿子交流时越发自然、顺利,口语交际能力、文字运用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当问他们是否愿意继续这项任务时,她们都点头应答,于是当天晚上,在与其家长沟通后,我们一家人请她们俩吃拜师宴,奖励她们适当的学习用品,让儿子郑重地叫她们老师,小倩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幸福的微笑。

团员会议总结范文5

 

江西,它既不是革命的策源地,也不是革命的功成之所。但是江西苏维埃运动是革命承转的最重要一环。早期江西的革命活动,在人员构成、经费和组织纪律性方面与革命的需要也相距甚远。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早期江西社会缺乏革命因子。历史事实表明,转入赣南、闽西的革命活动,不但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而且中国苏维埃运动得以轰轰烈烈的开展。通过对中共早期江西革命组织生态的分析,可以再现中共党人在革命动员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一、乡村未动:中央苏区早期的革命情形   早在建党之初,长江中游的赣鄱大地就显示出不是革命的首选之地。中共意识到“南昌青年团麻木不仁的居多,我们现在除了设法使他们渐渐地发生觉悟和感觉到社会的缺陷引他到改造的途上外,别的什么重大的责任都不希望他们现在去担负。”[1](P14)但是,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之时,青年学生的斗争激情也是很明显的。如1925年成立的江西高校毕业考试委员会,当年未见实行,到1926年春,主管部门则通令各校,凡当年各校之举行毕业者,须受该会严格之试验,试题由该会代出,各校须将一年内所受之课程先行报去,试验有一科不及格者,不得毕业。这一举措与赣地团员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各地学生纷纷起来表示不满,正所谓“南地学生素向沉寂,各种政治社会运动,都很难引起其加入,惟关于此种切身利益的考试问题,则甚为注意。”[1](P415)总之,“江西是小农经济社会,在北伐军未入赣以前,党的组织不过是一研究式的团体,纯以感情结合,多系知识分子。”[2](P158)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革命的积极性。   1926年10月17日,中共在上海召开江浙区各地代表会议,讨论暴动计划,陈独秀致训令于各省于1927年党的五大之前增加党员数计划,最高的是两广10000人,其次为江浙和湖南为7000人,江西是2000人,而福建与安徽是500人,仅多于云贵(200人)[3](P78-79)。由此可以看出,江西并不是革命的首选之地。有关江西的革命情形,1959年在接受江西省中共党史研究人员的采访时说:“当时红军人生地不熟,常常找不到向导,真是有些寂寞之感。……当时一般群众不太愿意给我们带路,我们也不敢随便找人当向导。”[4](P52)在1929年3月20日写给中央的报告中也提到:“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追兵5团紧蹑其后,反动民团助长声威,是为我军最困苦的时候。   对于农民运动也是迟迟不能走向正轨。革命分子赵醒侬在九江游庐山,附带调查脚夫工会情形,旨在发动当地百姓起来革命,结果并不是所想的那样,在报告中不得不说:“庐山脚夫大半是附近农夫,夏天抬轿和挑担,其余的时间都是回家种田去了,并且生活费甚低,每日进款夏秋间很丰,他们并不想团结,勉强去组织他们是徒劳无益。”[1](P16)农民的生活状况与革命积极性可想而知。而对农民的散漫、很难组织起来的情形,时任吉安特支书记的郭化非则说:“(农民)住居散漫,工作时间太多,日间差不多没有一时休息,夜间又睡眠得早,因之,宣传与训练很难接受。我们到他们的作业场中(菜园)去演说,聆者很少,每次至多不过10余人”[1](P272)。   九江地处长江口岸多脚夫、搬运,被中共认为是搞工运的理想城市,但同样是让革命党人一筹莫展。中共党人道,“这次日清码头工人大罢工,办理算是有点秩序,结果仍归失败,其中的缺点,不外乎没有相当的训练。九江这个码头,××称通商的口岸。其实学界与商界,都顽固得很,你就叫破了喉咙,想他们出来援助,也是不行的。他们抱定了宗旨,不问外面的是和非。”[1](P100-101)这主要是因为在江西的很多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还是可以的。如在江西修水,中共所依靠的农村工人诸如“手工业工人如缝工、铁匠、木匠,隋性特别比他处不同(如工作时间每天不过八小时,每人做衣一件还做不成,须要工钱五角吃主人的饭……)职工运动,殊毫无效。”[6](P89)面对中共党人的革命主张,市民们也只说:“他们的主张固然好,但是如何得成功。”[7](P204)   江西这种“落后”的革命情形在党的相关文件中也多次提到。1927年11月30日,在《江西省委致中央信》中提到:“中央负责同志大都认为目前江西革命是没有多大办法与希望的,因为江西民众非常沉闷,这是在中央最近的通讯及其他决议中可以看得出来的,料想与中央对于江西工作亦未必重视。”[8](P44)在1929年12月12日的《江西省委报告》中再次说到“江西过去为一般人所轻视,认为在革命战线上是永久落伍的省份。”[8](P56)特别是在“文化落后的赣南,一般人的政治意识都是异常浅薄,同时党的工作,又只刚复开始,故党的政治宣传,不但未能深入群众,简直可以说是没有,因此,我们要使赣南民众有很明确的政治意识,很坚决的要求,非特别加紧目前的政治宣传与煽动不可。”[8](P32)赣南革命形势的落后,也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早期在江西革命的线路一再强调是“应注重从吉安经南昌至九江一线”[9](P461)的北上线路。而且对朱毛红军“擅自”向赣南方向活动的行为一再提出严厉的批评。如在1928年10月2日的《中央致江西省信》和1928年11月6日的《中央巡视员贺昌给龚楚兄转玉阶润之及四军军委信》中都先后重申:“关于四军的活动范围,中央历次决定须在赣西和湘南,往赣南实为死路”[10](P3)、“向赣南去的战略,中央坚决反对,因为赣南群众与党的基础都非常薄弱。”[10](P394)   二、组织乏力:中央苏区的早期革命生态   1.革命同志的数量、社会构成与活动情形   中共革命初期的经验让革命者认为,想求革命的信念能为多数农民所了解,除了在学生中努力制造宣传人才外,没有更好的方法。这首先是因为在革命群体中,学生、知识分子占了绝对的优势。如1923年南昌地方团员共21人,其中“学生团员12人:王立生、冰冰、丁潜、刘五郎、汪群、陈之琦、王朝瑾、汪伟、曾弘毅、何桢、、崔豪;小学教师2人:刘修竹、刘拜农;商伙5人:陈日光、周一尘、易虚、赵醒农、赵履和;工人1人:郭炳生;女子1人:许若兰。”[1](P6)这种知识分子团员的成分是越来越加大了,到1925年8月更是占了绝对优势,南昌地委团员总数是52人(女3人),其中“工一,学四(十)九,店员二。”[1](P184)到1925年11月,总数55人,其中“工人一人,农人一人,妇女五人,店员一人,学生四十六人,教员一人。”[1](P243)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团员数增加了3人,但仍然是学生占了绝大部分。在1926年7月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统计全国党员是11257人左右,而江西只有区区105人[11](P84)。到本年度底,直属中央党部的江西党员人数也是在500人上下。#p#分页标题#e#   从上面的粗略的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见江西党部的组织现象之一斑,党的基础,是建筑在农民参与之上,各级指导机关还多是知识分子支撑着。同时,党的同志与民众之间的联系非常的脆弱,从党的同志来说,“江西地委原本很弱,不能了解当地政治状况,不知如何计划进行,党与群众几乎尚无关系。”[11](P86)1926年底,江西农运同志不下30余人,在北伐未到江西之前,有县农会7个,区会28个,乡会120个,会员6172人,但很少有党员同志在内,完全是农民自动的起来[11](P144)。而另一方面又是发展革命同志的窘迫,从当时的九江领导人的报告中可以看出,他们试探性的提出来:“从前我们吸收同志是很紧的,现在采取宽点的办法,只要不怕的人就拉进来,不晓得有什么妨碍不?”[1](P259)另外,这种党组织在这些地方开展工作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到后来江西省委还是指出:“(九江)县委要想办法打入群众中去,尽可能的找到职业,省委不是要你们放弃工作去自己找饭碗,而是要你们找得职业使工作更深入群众,这自然不是一天二天做得到的,但是要你们坚决朝着这个方向走,至少要做到半数县委不领党的生活费,这自然不是单为着节省经济起见。”[7](P183)1927年2月23日,《在江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上的会务总报告》中,江西省农民协会总共不下三十万,所列的15个县的农民协会会员数中,赣南仅兴国有1500人[12](P62),是最少的一个。   鉴于以上情形,中央要求江西省委也是:“应毫不顾的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拿几天的政权就拿几天的政权。”[13](P9)在赣南,党组织状况更是不如人意。1928年1月18日,中共江西省委王××作《关于江西组织的谈话》,“报告1928年1月江西全省的党员情况:共有党员的4000人左右,……全省各县党组织和党员的情况为:南康临时县委30人;崇义特支10人;信丰特支5人;于都临时县委30人;赣州临时县委68人;兴国特支10人。”[13](P31)赣南总共153人,仅占全省的3.8%,而赣西地区党员在3000人左右。而且,赣南地区的党组织还经常受到国民党的破坏。如1928年3月,中共赣南特委和中共赣州县委机关被国民党驻赣州的独立第七师破坏。包括赣南特委书记曾延生和前赣西南特委书记宛希俨在内的12人被捕牺牲。同年,寻乌暴动领导人刘维锷、潘丽牺牲。1929年1月,赣南特委书记汪群被害于赣州城内卫府里。就是在1932年底,党的同志还向中央提出:“此地动员工作在粉碎防御路线,情形异常差,党团以及群众完全太平保守,没有特别紧张和以前不同……”[14]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初,江西特别是赣南,革命同志中党员数量之少,构成成分单一,革命能力非常有限,是其革命深入发展的主要困境所在。   2.党的经费情况   当时革命经费的短缺,从许多方面都可以看出:   一是连开会的旅费都没有。在1924年中共文件中写道:“代英先生:开会日期究定何时?祈速告知。此间代表已选定赵君与毅君2人,赵因事多不能出席,将由毅君补充。但毅君旅费无着,非中局鼎力接济恐万难如愿,此事务望中局设法,并祈早给一个答复。”[1](P46)   二是宣传费用的短缺。在1924年5月31日《易虚、曾宪明给团中央的报告》中,江西革命同志总结道:“我们预料这次工潮,可以扩大,因公司方面愈强硬,我们愈好宣传。不过我们有一件很困难的事,就是那恶毒的金钱,没有这东西,宣传的工夫,实在的不大好做,因为口头上的宣传,是我们应尽的天职,重要的还是文字宣传。”[1](P92-93)1925年,“五•九游行,尤为困难,各校除给假一天别无表示,提议游行多说不可,且势所不能,末了,我们组织讲演团一队各处讲演,因经济关系连传单特刊等,都不能印发。”[1](P155)   三是办公费用紧缺,甚至加入组织的入校表也没有。就拿“首举义旗”的江西省万安县来说,“经济又是一个困难问题,连纸笔的小需用办公费都可说是没有一文,一些小的费用都由个人负责借,那里借得到呢?区委要县委津贴办公费的信……大概没有一信不加以讨论,这个问题终是无法解决,党费是收点,通告也不知寄了多少,除此之外,根本没有别的办法。”[7](P212)本来是要自己印刷的传单,由于没有费用也只能指望上级邮寄二三十份来。   四是革命负责同志生活费用的缺乏。对此,九江当时的负责人坦言:“谈起内部训练,就要牵连钱的问题,因为教育工作做不好,固然有的地方可以说是负责同学缺乏指导,然而连开会也找不着地方,到购买新的出版物也没有半个钱,同学———尤其负责同学,差不多天天在谈生活问题,这样,叫怎样去教育他们?所以我在此地要附带申明,要想浔校内部工作做得好,第一便要最少给养我们一个人的生活费,关于此点,还望总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1](P348)种种迹象表明,捉襟见肘的经费,严重地阻碍了革命的发展壮大。   此外是党费收缴困难。如在九江“名义上有5个支部,同志有30余人,不能开会,缴费谈不到,如要则以为剥削他们,他说:‘我不向你要已经好,你还要剥削我吗?’”[7](P75)   几个月不缴纳党费,无故不到会的在不少的支部都是存在的。同志散漫,不肯到白色区域和红军中去工作,泄露秘密,讨厌开会,不交党费,就连支部书记也认为:“党费只是财政上的关系,忘记收党费的责任”[15](P205)。以致组织决议案中特别强调:“今后须特别注重支部工作,经过支部起群众的作用,至于支部的经常组织工作和按期开会等要严格的执行,这些都是树立党的基本组织的工作。再则全体党员应严格的执行交纳党费的义务,党费以有收入者为标准,各级党部都要按月计算党员的实数,要做到依党费核算党员的数目。”[16](P271)举步维艰的党费收缴工作,不仅减少了党的活动经费,而且充分体现了党的组织、渗透能力非常有限。而另一方面,又是“出钱买同志××罢工之错误”[7](P248)的不正确的发动群众行为时有发生,这一切使得江西革命迟迟没有走向正轨。#p#分页标题#e#   3.组织生活、组织纪律与上下级联系   当时的革命活动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具有“铁的纪律性”。一是表现为党员的退出与加入并不是我们所想象中的那么严谨。比如吉安小学教师彭世璞在1925年8月,因“革命是一个危及生命、妨害生活的活动”而自请退出,而在1926年1月,梁舜花、郭化非又重新介绍其入校,美其名曰:“同学彭世璞前因课务甚繁,而无余力从事本校工作,自请退学,本支校即行准许,现已卸减课务,在可能的范围内的本校工作已能相当的担任,今梁舜花、郭化非二同志特介绍他复入本校,本支校干事会已经准许。特此报告总校,请即备案。”[1](P338)据当时的中共党人李一氓回忆:“脱党的情况在武汉极为明显。(1928年)8月初,武汉国民党颁布了《清查共产党员办法四项》,其中第三项就规定:‘有共产党嫌疑者,令其于三日内登报声明反对共产党或发表文字反对共产党。’因为登脱党声明的人多了,以致汉口《中央日报》还专门登一个启事说:‘奉中央命令,关于党报登载脱离共产党或声明非共产主义启事,非经汉口特别市党部改组委员会审查盖章,不得登载。因此,本报自即日起,凡不合上项手续的启事,一概不代刊登。’这种启事报上天天都有,少则一两人,多则10来人。启事的格式大概是这样:(一)我曾误入CY,旋因该团不合国情,已于四月间脱离关系,特此声明。(二)敝人曾经由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因政见不合,早已退出,特此声明。(三)我以前被人引诱加入共产党,我本是不知道什么叫做共产主义。”[17](P28)党员的加入与退出的随意性,表现了革命初期的组织纪律性并不如人意。   二是党的凝聚力与执行力非常有限。一直到1928年,党组织还是非常松散。在党的综合性报告中,更是指出“全江西的支部没有一个是能战斗的组织,是能在群众中起核心作用的,这话并不过火,但看支部对党的工作党的政策执行结果,便可充分证明。每项工作执行的成绩,结果不能实现原所规定的十分之一二,有时竟至完全不执行,此外如不能按时开会,每个党员不能积极作工作,这种现象,也是江西工作严重的大缺点。”[18](P5)甚至有些党员则“纷纷请求特委调任地方党部工作,甚至以不调则自由行动来要侠(挟)。”[19](P182)   与此同时,党、团组织的运作更多是靠私人的感情来维系。这种现象的出现在革命伊始也是在所难免的。如1928年派人去安福开展工作,“历经9个月,但所派的是异地的同志,找不着本地人,因此,工作非常困难。”[18](P78)而相比之下,在江西的另一个地方的民众因有多数师老(当地人对文化人的一种称呼)革命所以也跟革命,并且分配工作时,又是以某人在某地能取得民众信仰,就分配他去某地活动,因此各地工农为着感情的关系,虽然对于革命的内容不明白,也就又(由)绅士说话加入农民协会。这种家长式的领导和亲朋好友式的动员,既是一种必然,也显示出革命得以深入的障碍所在。 事实上,与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团体相同,早期中共内部亦呈现出“思想的复杂性”与“组织上的松散性”。一方面,早期的党员多是出于一时的热情而入党,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模糊不清;另一方面,由于早期的党员多是富有浪漫性的年轻学生,因此,欲求当时的中共成为有纪律、有组织、能耐久的团体,显然不易做到。民众对党的组织纪律、党费收缴和上下级关系是非常粗放、感性而又各取所需的。 三、身份认同与革命动员:中共党人的应对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下此定论:如此“糟糕”的革命生态条件根本不适合革命活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霍夫海因茨在其《中共成功的生态学:农村影响模式,1923—45》[20]一文中,用大量数据证明:一般人所着眼的各种经济、社会、文化的因素,如农村的土地制度,佃户在农村中的比例,地方现代化的程度,农民民族主义的高涨,都不能单独的解释或者说从整体上说明共产党在整个中国各个环境完全不同的地区的成功或失败。也就是说,在结构性条件和中共成败这两种现象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他所得的结论是共产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共产党人本身的行为。在这里,他所指的“行为”包含着一系列的概念,例如,革命运动本身的可行性和生命力,革命组织发展的内在过程,人员的素质构成,以及吸收新成员的严格程度。这一研究模式对我们如何分析赣南、闽西革命的兴起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这种身份的认同就是来源于革命分子“消解”在民众之中。在赣西南的东固,“这儿没有苏区那种热闹场面,看不到苏维埃的名义,也没有农民协会招牌,尤其明显的是没有烧房子的现象,第二天到东固所见亦如此。在此之前,红四军所到之处,总是打土豪,要烧掉旧的衙门,警察所等等国民党行政机关,在东固地区却没有这种事。然而红四军三千余人一到就有军需供给,不仅有饭吃,还有蔬菜、猪肉吃,经常有人送东西来,我们住了六七天,没打土豪,但生活得比较好。”[21](P133)在宁都,苏区老革命同志张元标回忆:“1927年这里就开始了革命,当时有一个叫郭庭远的同志受湖南省委的派遣,来到宁都。后来由宁都县中学校长赖奎轩(高田人)介绍,到我们这里来。名义上是教书,实际上是开展革命工作的。郭庭远同志不仅会教书,而且会做郎中(医生),又会种田,很受老百姓的尊敬。”[22](P284)1928年2月,以教书为名到宁都进行革命活动的中共党员赖金声,“原姓邹,因赖姓为当地大姓,为工作方便改姓赖”[23](P25)。1928年春,“闽西特委派李天富、罗化成两同志来到才溪组织秘密农会。他们以算命测字的职业作掩护,秘密地作党的地下组织活动。他们白天穿长袍子装做算命的人,到处去给人算命测字,晚上就聚集工农群众在祠堂、庙宇内,有时也在山岗上的森林内或没人住的房屋里开会,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组织秘密农会,吸收个别先进可靠的工农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秘密组织。”[24](P4)1929年的龙岩县各乡小学教员,一般都是共产党员,白天教小孩,晚上办夜校教成年农民,夜学又设拳术馆练武,夜校学生差不多都是秘密农会的会员[25](P64)。1929年,“赖振标同志以做裁缝为掩护,从信丰县进入全南的社迳、炉迳、白石下一带,组织过农民武装暴动”[26](P2),旨在把革命的火种带到广东接壤的“三南”地区。1930年,安远的茶梓暴动之后,以卖布为掩护的陈林和“信丰暴动失败后,到晓龙教书的共产党员曹天谷,”相继在信丰的晓龙,进行革命活动[27](P2)。#p#分页标题#e#   革命分子以一种农民可以接受的职业方式走进了农民的生活,同时革命的理念也就潜移默化渗透至农民的心田。中共党人教唱的山歌是“不怕强盗不怕偷,不怕鬼子来烧楼;旧楼烧掉不要紧,革命成功盖新楼。”[28](P26)龙岩后田暴动的第一个春节,夜校的学员主动地为贫苦农民写革命春联:“欠租久债用刀还尽,有枪有炮快乐过年。”[28](P38)   总之,走向乡村的中共党人首先赢得农民的认同,有耐心、有步骤地进行其革命活动。据回忆,农民运动的先驱———彭湃“个头不高,身着普通农民的衣服,脚穿草鞋,不论走到那里,都能和群众谈心,交朋友,住在一起,像一家人似的,在农民家里吃饭,饭碗上沾着鸡屎,他毫不在乎,端起碗来就吃。这一点的确是难能可贵的,我很佩服他。”[29](P46)任《红色中华》主编的王观澜,经常到附近农村去调查情况。有一天,他和一位乡苏维埃主席通过一条田间小道到另一个村庄去,迎面走来一位挑担子的老?。田埂太窄,无法相让。他一边和老?打招呼,一边毫不犹豫走下田埂边的水田里,脚上的鞋没有脱,裤脚也没有挽。年轻的乡苏维埃主席不解地问他,为什么鞋也不脱就下了水?他认真地回答:“你看他的担子多沉重,不能叫他等着,更不能叫他让。旧社会当官的出来要鸣锣开道,老百姓得规规矩矩让他们。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在群众中间工作,不让他,不就变成官僚主义了嘛!”[30](P302-303)从中可以看出,适应农民生活,从民众角度考虑事情,让他们获得了身份认同。而职业的俗化与多样化,更为增进了其与民众的交流。   从生活处境来说,贫穷不是革命惟一要素或者说贫穷不是就必然导致革命。赣南、闽西的民众相比其它地区并不是更为困苦,甚至有的地方还较为安逸,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里不存在革命动力,关键是,这种潜在的力量能否被调动、激起与发挥。四一二国共分途之后,中共别无选择地走向赣南、闽西的乡村,不多时日,形势有所改观:“1930年3月1日,红军在江西发展强大,鲁涤平等向叫苦,江西贵溪县长电称:‘属县匪共猖獗,靖卫队迭次失利。’……3月14日,鲁涤平电,谓:‘兴国失陷,赣城危在旦夕’。3月15日,红军围攻赣州。刘峙电,谓‘查赣西各县,十陷五六,迁延时日,中毒益深,舍今不救,后将不治,以全局言,阎冯勾结,暗谋不轨,固有燃眉之急,而赣省匪共日加蔓延,权衡援急,拟恳并愿兼筹,增调得力部队,统一指挥,责成认真痛剿,以安内外。’”[31](P77-78)   毫无疑问,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央苏区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尤其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之力、坚忍不拔之志和脚踏实地之功。凭借着中共的这些特质,可以说无论是“三年两不收,还有余粮下赣州”[32](P2)的江西瑞金,还是在“商贾乐于市,耕者有其田”[33](P128)的龙岩附城,革命之火终究在苏区熊熊燃烧。总之,没有广大农民的参与,中共党人的革命也只能是一场“书斋里的革命”;而没有革命者那种坚韧不拨、愈挫愈强的革命精神和敢于深入、不怕牺牲、灵活多样的革命策略与行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也难以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

团员会议总结范文6

[关键词]朋辈教育;党员教育管理;帮扶计划;“奖学•先锋育人”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1]在高校创新机制,增强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新的工作方式探索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强党员身份意识及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中也指出,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2]。以往单向的教育与灌输,已经不能很好地发挥党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作用。如何吸引青年学生,引导其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朋辈教育理念运用到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奖学•先锋育人”帮扶计划的三年具体实践,以党员与困难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形式,让大学生党员在朋辈教育过程中增强思想觉悟、服务意识和综合能力,实现朋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教育,以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共同进步,教学相长,推进学风建设,加强党员教育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朋辈教育及其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从国外研究现状看,朋辈教育具有多种相似的名称和形式,如朋辈辅导、朋辈助长、朋辈帮助、朋辈咨询、朋辈调解等。这些概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国内对朋辈教育的概念定义相对宽泛,朋辈教育与朋辈辅导、朋辈咨询等概念基本一致,可概括为教育者有目的、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发挥伙伴作用,相互传授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进行思想的沟通,引导伙伴,给予对方精神上的鼓励和学习上的帮助,让彼此充分体验身边伙伴的关爱,借以见贤思齐、激发上进,实现互相促进、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教育方式[3]。朋辈教育理论主要以社会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发展的社会群体化理论为基础。也有学者认为朋辈教育等同于群体教育,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朋辈教育模式在国内高校得到了较多运用,已覆盖到日常教育管理、党建、团学、就业等工作中[4]。将朋辈教育理念运用到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主要是通过选拔、培训优秀中共党员作为朋辈,充分发挥其影响力,以党员的思想觉悟、知识、经验和助人自助的热情对学生产生正向影响,以体验式教育的方式,实现对党员、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成长。主要采取的方法有高年级党员带班、带团支部、党员联系宿舍、结对帮扶和自律监督等。目前对于朋辈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够深入,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鲜见。

二、朋辈教育运用到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尝试

“奖学•先锋育人”帮扶计划通过选拔、培训优秀中共党员作为朋辈帮扶导师,经过三年实践,共有180名学生党员加入朋辈帮扶队伍,对家庭经济、学业困难生实行一对一帮扶,共结成180对帮扶导师和学员,给予其思想、学业和心理上的帮扶。此计划设立“奖学•先锋育人”办公室,实施帮扶计划,统筹策划各项工作,建立困难生数据库,科学地指导党员分析学员思想状态、学习愿望、学习能力及状态,制定及监督实行帮扶计划,并对党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先进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朋辈辅导技巧、学业指导及心理疏导技能培训指导。通过每月的帮扶情况报告、座谈会、经验交流分享会、调查问卷、互评等方式,更好地掌握朋辈帮扶动态,对存在的问题及困难采取实际措施改进及解决。制定及完善考核评优细则,对表现积极的优秀朋辈导师及进步明显的学员进行表彰,对表现突出的帮扶典型事迹通过新媒体、访谈等形式进行宣传。由此一系列措施形成朋辈帮扶反馈机制。

三、朋辈教育的成效

“奖学•先锋育人”朋辈帮扶计划经过三年探索与实践,发挥了党员榜样带头作用,运用身边的先锋模范者教育身边人,在学业帮扶的同时对学员进行思想引导及心理疏导,取得良好成效。

(一)主体教育促学风主体教育促学风,传播先进文化

在朋辈帮扶中,党员是实施教育帮扶的主体,通过主体教育,引导学员解决思想、学业上的困惑,在进行主体教育促进学风建设的同时,当好校园先进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朋辈帮扶计划经过三年的实践,对于学风的促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调查,70.45%的学员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变,变得更为积极,53.1%的学员明确了大学目标;43.73%学员的学习方法得到明显改善,39.15%学员重修通过了挂科的课程;36.4%学员能积极面对大学生活,15.5%学员明确了人生目标。被评为“进步之星”的学员成绩进步尤为明显,学员经过帮扶最高成绩达87.2分,其中一名学员重修通过了5门课程,学年总平均成绩从56.2分提高到75.4分,有了近20分的进步,共有8名学员确立了考取本专业研究生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努力。朋辈教育具有相近性和趋同性,更多地呈现出直接性、示范性和吸引力。党员以榜样示范力量积极引导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扶智更扶志,在加强学习指导、帮助学员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注重进行思想引导,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根据对党员的调查显示,党员在帮扶过程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方法、学习观念教育对学员帮助最大。党员有意识地向学员灌输正向积极观念(见表1),其中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吃苦耐劳精神比例较高,占59%以上;其中71.48%党员向学员宣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提高学员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团员青年紧密围绕在党组织周围,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良好。

(二)以新模式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以新模式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党员思想觉悟

“奖学•先锋育人”帮扶计划以朋辈教育理念创新党员的教育管理模式,党员作为帮扶计划的教育主体,在实行教育前必先受教育,帮扶计划对党员进行针对性的系列教育,有利于增强党员对党的知识、社会主义先进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增强党员身份认同。通过对三年帮扶计划的党员调查显示,85.19%的党员加入帮扶计划的动机为“帮助他人解决学习上的困难”,48.15%党员认为加入帮扶计划的最大优势是“党员具有感染力,能够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51.85%的党员表示“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所增强”。而在考查帮扶计划对党员的思想影响时,结果是:53%以上党员强化了自身的思想建设,增强了自己作为党员的身份认同,对共产主义的实践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牢固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有所提升(见表2),其中身份认同达到62.96%,所占比例最高。数据显示,大部分党员总体服务意识较强,帮扶计划达到了预期对党员的教育效果,但影响效果尚仍有待改进,应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提升党员的思想觉悟。

(三)激励党员自我教育成长激励党员自我教育成长,提升党员综合素质

党员是思政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是教育客体,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在朋辈教育这一体验教育过程中,有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完成自身从知到行的转化。优秀党员与学员在帮扶过程中教学相长,在帮助学员更好地进行学生角色认同的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提升自己,优化自身素质,党员综合素质有所提高,面貌有所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也得到了增强[5]。调查显示,党员经过帮扶计划,自身的整体能力有所提升,专业知识能力得到巩固,学习主动性有所提高,而对于自身的自信心、获得感产生了明显的潜移默化影响,体验到了“为他人增加快乐的快乐”,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55%以上党员觉得自身的学习、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见表3)。当学员主动向党员寻求学业帮助时,50%党员感到获得了一定成就感,31.48%党员激发了自身更深层次的学习欲望,表示要更好地解决学员的困难,70%以上的党员会因为学员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方法有所改善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

四、反思与展望

(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朋辈教育成效

朋辈帮扶计划实施效果要及时加以巩固,为进一步提升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朋辈教育能力,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需要做好阶段性的总结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不断改进:1.完善反馈和监督管理机制,除了常规方法,可采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对朋辈教育进行反馈分析,优化路径;加强监督管理,对于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朋辈帮扶队伍,进行针对性指导整改;2.加强对党员的系列培训和指导,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既要学,更要做,注重实践,增强党员思想觉悟,自主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提升党员综合能力素质,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疏导能力、团体辅导技能指导,实行有效帮扶,与学员共同成长;3.从实践中加强对工作机制的研究,科学地指导实践,以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角度调研分析影响朋辈教育成效的主要因素,有效地进行工作设计,并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朋辈教育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作体系。

(二)朋辈教育实现全过程育人

党员结对帮扶这一朋辈教育实践,在党员思想觉悟、能力提升和学风促进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朋辈教育可应用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各方面,对于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和党员进行分类指导,以党员联系班级、团支部、党员进宿舍社区等多渠道联动,在学业辅导、生涯规划、社会实践等能促进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领域推进朋辈教育,发挥朋辈教育的积极作用,形成“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支部”,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全过程育人体系,提升党员质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五、结语

团员会议总结范文7

1.采用“组间同质”,即每个小组总体综合能力和学习水平是平衡一致的,便于合理评价,公平竞争。

2.四个大组长起着中心领导地位,他们既要品学兼优,又要能够担负起管理全组的重担。

所以,在划分组时我先把四个大组长的名字排除在外。然后按照成绩把其他学生进行分组,像分平行班一样对学生进行排序,标上序号1、2、3、4、4、3、2、1为一循环,筛选1就为一组,2为二组,3为三组,4为四组。这样分出来的组成绩比较均匀,但分完组后班主任应对组内的男女比例,待优生的数量,以及住校人员数量进行合理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应注意不能使组内成绩失去平衡。待分完组后,大组长进行抓阄确立自己的组员,班主任可在抓完阄后悄悄告诉大组长本组内的待优生人员。大组长可在周末针对本组人员进行细致分析,找出能够扶持自己工作的,品学兼优的,能够管理组员的确立为本组的四个小组长,然后进行排座位;在排位过程中应注意组内的待优生,确立一对一的帮扶对象,其中包括他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并根据自己组情况确立本组的责任组长,其中包括纪律组长、卫生组长、学。待一切准备就绪,周一送到班主任手中,汇报本组的一切安排,班主任要针对四个大组的具体情况了解组与组之间是否有待优生排在了一块。如果出现了问题,班主任进行合理协调,但班主任没有权利改变学生座位的前后。周一班会课上,可以让大组长公布本组内的一切决定。并在黑板上列出表格,写上大组长的姓名,进行公开评比每组每周得分情况。

二、四级分层管理制度

一级管理,小组长负责管理三个组员并记录组员个人成长考核表,其中包括纪律、卫生、学习等各个方面,其中组员的成绩会连带组长的成绩,以便激起小组长能够积极主动的管理组里的每个组员。二级管理,责任组长负责管理大组内每个组员并记录一周大组内的大事记,为大组长周一的总结提供真实情况,当组员出现某方面的问题时,相应负责人应受连带责任。三级管理,大组长负责总管整个大组的情况并记录四个小组长的个人考核表,出现问题应找相应人员进行处理。这样,每个人手里的成长记录表都不会有自己的,能够真实记录每天情况。大组长还应制定出符合自己组的规章制度,规定好每组的例会时间,并能如期召开,对于组内待优生情况应及时掌握,对不负责任的小组长、帮扶者应及时批评指正,对于屡教不改者应及时更换,以免影响组内成绩。四级管理,班主任管理整个班级情况,协助每个大组长做出各种决策,在班级中树立大组长的威信,永远做大组长的坚强后盾。对于出现问题的组,只需大组长、小组长、责任组长解决就可以,大组长认为需要班主任参与时再参与。班主任应确定每周大组长会议时间,定期召开,对一周的班级情况做及时了解,对不好的苗头及时处理在萌芽之中,对本周的工作做出详细的规划,并能协助大组长解决组内比较复杂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大组长比较棘手的问题,需要班主任出面解决。

三、大组评价制度

教室的墙报分成四个板块,依次由四个大组长组织办出各组特色的文化墙报,墙报内容有本组的口号,本组的特色,本组组长、组员的介绍,并留出相应位置贴每周的评比标签。黑板上列表彰显每个大组的得分情况,组名为大组长的姓名,以激起大组长的竞争意识,每天上课、课间、卫生、宿舍的得分情况由任课教师、班主任直接合上,每天班级的卫生检查、纪律检查有班级的班干部总体负责,在每天下午第四节放学后会在黑板上列出。第二天早晨,大组长根据黑板上名单加分、扣分填入本组考核表内。每周一第四节班会课进行评比,对第一名的大组颁发一枚笑脸贴到墙报的评比栏内,第二、三名的大组颁发一枚平脸贴到墙报的评比栏内,第四名的大组颁发一枚哭脸贴到墙报的评比栏内。组长可根据自己组内情况在笑脸、平脸、哭脸上涂上喜欢颜色。班会课上,我会让大组长下来总结上周本组的亮点在哪,哪些同学的进步最大,并对下周组员提出希望。也可以总结上周本组的失败点在哪,主要问题出在哪些同学身上,小组长、责任组长的工作是否做的到位,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大组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最主要要说出本周应如何带领整个组,把各项工作做到前面,确定本周内待优生的名单,并找出相应的帮扶对象,提出相应的要求。

四、学期总体评价制度

团员会议总结范文8

摘要

高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和实践,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大学生党建工作可培养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故高校党建工作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高校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的共促机制建设十分重要。本文首先探讨党建与就业共促进机制建设的基础,分析当前党建工作与学生就业工作的双促进作用,并通过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的共促机制建设,让党建和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

学生党建;就业工作;共促机制

高校学生党员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学生可通过党的建设、历史、理论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升思想政治水平,最终为党的建设事业做出贡献。当前各大企业在招人方面出现了“党员优先热”,党建工作在学生就业工作上的重要作用越加明显。因此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将党建工作与学生就业工作有效地联系起来,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有效面对错综复杂的就业环境的重要措施。

1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共促机制建设的基础

1.1目标一致性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存在发展目标一致性的基础。如果想要充分地探讨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的双促进机制建设,就必须从多个方面探讨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只有从联系的角度出发才能发挥两者的联动作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就是要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思想的教育;二就是要加强校内党组织建设,通过学校党组织的建设为学生党员的自身发展提供指导;三就是要完善各种党员机制建设,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和引领。而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建设主要的内容就是通过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升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在学生的自身发展上,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因此两者的作用目标具有一致性。

1.2作用互补性

高校学生党员建设工作在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联系的同时,也存在作用的互补性。大学生党建与就业两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和互促互进作用十分明显。高校的党建工作可以通过学生党员的建设促进学生就业目标的合理实现。学生党员可以发挥自身的就业带头作用,以自身的高素质发展带动整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其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合理实施可以为党建工作提供方法支持和案例借鉴,在学生党员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找出当前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问题应对的方法和策略。可见学生党建工作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互补性特征,两者共促进、共繁荣是高校管理建设的重中之重。

1.3内容交叉性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党员的素质发展,在对其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以进一步壮大学校党员队伍建设,完善高校党组织。高校在进行入党积极分子选择时,要考虑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因素,看学生的思想觉悟是否符合党员建设的发展。例如会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符合发展要求;看学生对学校建设的贡献力;看学生自身道德素质和生活作风是否符合规范等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选择指标又和用人单位的标准有着相同的特质,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作用是为学生提供社会需求引导和就业价值导向,让学生通过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增加就业成功性,包括学习、为人处世、思想进步等多个方面,与党建的要求存在交叉性。

2高校党建与就业工作共促进作用

2.1党建促进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当前社会选择高校毕业生的条件中,党员优先这一策略显得尤为突出。用人单位大多数认为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相比存在巨大的优势。由此可见高校党建工作的合理开展能为学生就业率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支持。

(1)在人才竞争加剧下,招聘门槛提高。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与社会岗位的需求量不成正比,竞争十分激烈,用人单位自然会提高选人门槛,尽量缩小选择范围,其中就存在党员优先的问题。基于这些情况,通过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上提供强大的支持,以适应社会的用人需要,凸显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2)选择学生党员,可提高企业的人才品牌效应。高校学生党员的比例在总体学生中所占的份额并不高,大多数学生党员要经过各方面、长时间的考察。学生党员是优秀学生的突出代表,所以社会对学生党员的认同度较高,用人单位选择学生党员可以为企业带来人才品牌效应。因此,高校党建的工作的好坏就体现在学生党员自身的素质上,让学生党员起到就业带头作用,提升用人单位对整体学生能力的认可。

2.2就业工作为党建提供改进方向

高校的就业工作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除了要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在岗位中发展。学生成功应聘只是起步,更重要的是看能否在自己的岗位中发挥自己的所长和潜能。这是高校就业工作必须重视的问题,如果忽视学生就业的长远发展,将必然不能从本质上提升高校就业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学生就业发展的好坏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改进方向。

(1)人才需求,为党员建设提供发展方法。将学生就业和党建相联系,高校党员建设可以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建设,还要加强学生党员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实践提供方法和渠道。

(2)就业工作除了要对在校学生进行指导,还要对已经毕业学生进行反馈,通过他们的表现,找出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毕业后学生党员的工作表现,可以为高校的党建工作提供借鉴。高校党员建设可以借鉴老党员的发展路径,并从学生老党员自身发展上找出原来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在未来的党建工作中加以解决和完善。因此,高校党建和就业工作具有双促进作用,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发挥两者的优势,可以促进高校党建和就业工作的共同发展。

3高校党建与就业出现的问题

3.1学生入党动机不明确,不能有效发挥学生党员在就业中的模范作用

近些年,我国党员的数量急剧增加。有些学生为了找一个好的工作,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加入党组织,以提高自身的就业成功率。还有一部分学生本身对入党并没有多大兴趣,在思想上根本不能与党的发展思想和路径保持一致,而是在父母的安排和要求下申请入党。入党动机不纯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现象。因此,这些学生党员自身不能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的教育和发展保持一致,就更不可能发挥自身的社会服务价值,不能很好地衡量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从而在就业工作中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甚至有的学生党员由于思想认识不高而在工作中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这都严重制约了党建与就业工作的有效实施。

3.2高校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的协同力度不明显

这一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从当前高校党建和就业工作管理和实施的角度出发。高校就业工作是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而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好的人格促进自身发展。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性。但当前许多高校并没将两者有效的联合起来,并没充分地发挥学生党员在就业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另一个方面许多高校党建工作独自发挥职能,不能从就业工作实践中找到学生党员培养的经验,不能紧跟社会和时展的步伐,进行党建工作,使内部党建工作缺乏效率性和适应性。表明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的协同力度不足,需要在建立两者共促机制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职能。

4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共促机制的建设

4.1在党的理论课程中引入学生就业指导规划内容

高校党员建设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建设始终是高校的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应该把高校就业工作贯穿到学生工作的各个过程中,毕竟高校学生的培养策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有效地实现高校党建和就业共促机制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加强两者之间工作作用。因此可在党建理论课程中引入学生就业指导规划的内容,进一步端正和明确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动机,使学生党员的就业意识和选择职业的技能进一步发挥。其次在党课学习中引入职业道德观念,在党员高层次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发挥职业道德的引领作用。

4.2创设党员毕业生的模范引领作用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的共促机制的建设,就要有效地发挥学生党员在毕业生就业上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员应该要在就业中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学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因此在加强学生党员自身建设的同时,要在高校内部建立“朋辈互助”系统,采用“以一扶众”的策略,加强学生党员与班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在学生中间形成良好的就业氛围。最终实现高校学生全员化优化就业的目的。

4.3建立高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信息系统

高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个人信息系统,是用人单位了解学校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入口,可以向用人单位提供有效的学生信息,也是建设高校学生党员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共促机制的重要技术保障。信息系统中要将学生党员的优势和就业意向以及在校表现着重标注,并通过系统积极地向社会推荐人才,为学生党员就业表率作用的发挥提供支持。同时高校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党员的就业率、就业状况、就业层次等多方面的数据,可以为高校党员建设的未来发展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5结语

高校党建工作是引导学生政治思想发挥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是优秀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石。高校就业工作的展开是提高学生就业率,发挥院校学生独特优势的基础性工作。两者的建设和发展都要从学生的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因此两者之间的共促机制的建设可以有效使其形成优势互补,在提高学生管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党员就业引领作用的发挥。

作者:包凌晟 吴桢婧 胡小毅 王思永 单位:长沙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长沙学院学工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庞飞.高校毕业生党建与就业相互促进的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09(30):114-115.

[2]温颖娜,闫继东.试论大学生党建与就业的双赢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87-89.

[3]孙慧敏,田保状,张安涛,等.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两促进”“双提高”的工作新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1):106-108.

第二篇:高校学生党建带团建实践探究

[摘要]

在党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党建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党建带团建,用团建来助党建,进而实现党建与团建的充分有效互动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高校学生党建和团建互动关系现状的剖析,探索了高校学生党建和团建互动新动向,通过团建来助党建,党建带领团建,党建和团建有创新的互动,进而达到党建、团建共同有效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新形势;高校;学生党建;团建;实践探索

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履行政治责任,全面加强思想建设。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检验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而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对高校学生党组织的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共青团组织是党组织的后备军,两者必须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建立学生党建与团建互动的意义

第一,推动“党建带团建”,是促进党对共青团工作的引导,推动党的青年工作稳步前进的根本表现。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帮手和储备力量,是党联系青年的枢纽,是为党的青年工作服务的,在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时代要求和任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党历来重视共青团青年工作,一直贯彻党对共青团的领导是共青团成长、发展、壮大的基本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继续发扬党领导团、团紧跟党、党重视团、团依靠党的传统,切实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推动党的青年工作平稳发展,继续增强团组织建设,从而推动党的建设。第二,加强“党建带团建”,是努力实现团组织新发展、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举措。只有坚持“党建带团建”,才能确保共青团的先进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实现,才能确保青年工作始终紧随党指引的方向前进;只有坚持“党建带团建”,才能确保共青团组织更好地肩负起团结带领青年的重任,组织、引导、激励青年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才能保证共青团组织真正成为党的坚强助手和后备军,增强党的事业的生机和活力。

2目前高校党建与团建工作互动的现状

通过对我省几所高校学生工作调查研究表明,在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的进程中,学生团建工作开展的比较丰富精彩,党建工作开展比较少且形式单调缺乏创新。在党的新形势下,学生工作党建和团建的互动不足,使两者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关注高校团建活动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党建工作在部分高校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与学生团建工作之间缺乏良性互动。首先,两者内容上常常脱离,缺少良性互动。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对党建活动的重视程度和引导不够,二是党建和团建的理论联系不够,三是党建和团建互动不够,缺乏有效措施将党建和团建结合起来。这些问题问题导致团建活动缺少目标和动力,党建活动呈现“形式化”和活动匮乏现象。并且两者活动的开展也是随机的,缺少互动和联系,收效甚微。其次,两者工作往往顾此失彼。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是大部分的学生党建团建工作由辅导员承担。但是由于辅导员日常工作琐碎繁忙,且这两项工作繁重,要将党建和团建工作做到精细并有效结合互动起来,往往是很困难的。最后,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计划和部署易将两者分开。例如,团委要求给出团建活动要求,党委给出党建活动要求,但两者之间相互分割,未能有效联系和互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两者活动的开展,党员在团建活动中的带头作用无法体现。

3如何实现党建和团建的有效互动

党建带团建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善对党建和团建的指导,以党的方针路线为中心,自觉为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服务,为青年服务;二是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一齐抓,把领导班子和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三是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党、团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四是建立健全党建和团建的工作机制,把团的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形成新型创新的工作互动模式,使党建工作和团建工作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实现党建和团建的有效互动主要开展内容

第一,发挥基层团组织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校团委、院(系)团总支、班级团支部是高校团组织的分级。作为党组织的帮手和储备力量的基层团组织,在青年团员中的政治思想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故充分有效的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是党建的中心。所以,在加强党建带团建的工作中,高校党建带团建的根本所在是加强和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首先,在开展较为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中,增加一些党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党的知识竞赛,纪念建党95周年主题演讲等。其次,积极发挥团组织的储备力量作用,积极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在推优过程中我们创新地采取推优学分制的管理办法,进而形成一种新型的管理、评价与激励体系,这种制度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利于有效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且为培养新型人才创造了条件。推优学分制通过对团员建档的方式进行,标准统一,一人一档,把学习成绩、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研与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等几个方面综合记录,根据具体情况给团员记录相应分数,通过量化来真实的反映每位团员的综合素质。按规定时间公示优秀团员的得分及排名,进而达到激励同学们积极进取,形成争优秀、求上进的良好氛围,最后根据团员的得分,按照从高到低排名确定推优名单。要做到:统一标准,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严格思想教育把关、组织把关、质量把关;规范具体步骤,保证程序严格。

第二,创建党建和团建建设新模式,例如通过互联网建立微信公众号来进行党务学习和团务公开,利用网上论坛来表达和传递青年学生对党的期望和诉求。结合当前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开展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系列活动。再者,通过活动场所共建,实现思想上互动。青年学生,尤其是90后的一代人,是具有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一代人,党组织要结合广大青年的特点和变化,强化网络应用的能力。网络具有开放性、便捷性,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所以,首先,党建带团建活动可以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开展线上系列活动。例如,网上课堂、网络党校等,将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进行线上宣传,利用网络大环境来扩大党建带团建活动的影响力。其次,在学院网站上开辟党建栏目,成立网上党支部,通过网站,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广大团员青年递交入党申请书或者思想汇报积极性;并且,通过引导和鼓励广大团员青年进行热门话题的探讨,达到充分有效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同时,党组织通过网络进行线上丰富多彩的党课文化活动。例如线上时事热点辩论竞赛、党建知识比赛等活动,这些线上活动一方面可以有效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的关注和提升参与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党建工作人员准确了解青年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以及党员的思想动态。结合当前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开展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系列活动。再者,通过活动场所共建,实现思想上互动。解决团建活动缺少目标和动力,党建活动呈现“形式化”和活动匮乏现象,并且两者活动的开展有效结合和互动,收效显著。

第三,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设立班级党小组,形成“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支部设置格局。高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级党小组,年级成立党支部,并遵循“形式多、范围广、影响深”的原则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会。同时,实行高年级带领低年级党员开展党建促团建活动,即高年级班级按照手拉手责任制帮扶低年级计划,带领和引导低年级党员多多参加组织生活会,并且和学院的学生会、社团相结合,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团建活动的开展,负责学院的党和团的制度建设、理论学习、入党积极分子的党课培训、社会实践活动和组织宣传的各项工作。并由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和评价,且每季度进行一次评比活动。评比可以按照各团总支和党总支共同制定相关的《党支部工作细则的内容》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党、团的制度建设,理论学习,党课培训,社会实践,组织宣传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形式及实际效果。评议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党总支和团总支老师在公平公正、客观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分级评议,对优秀的高年级班级小组予以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并对党小组成员进行个人评奖;对于所带低年级班级授予优秀称号,并酌情增加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名额。合格的高年级小组给予精神鼓励,个人给予表扬;对于所带低年级班级授予优秀称号。基本合格的高年级班级小组,分别找小组成员进行谈话,所带领的低年级班级给予警告。对于不合格的班级高年级小组提出批评,并对党小组成员给予警告和谈话;所带领的低年级班级酌情减少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名额。采取这种分级带领方式,有利于减轻以辅导员为中心的党支部的工作压力,并且有利于党建带团建互动工作的精心化和有效化。对这种方式进行评优,有利于调动各班级党小组表现突出的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对表现消极的学生也起到鞭策作用。

作者:杨绪霞 李亚敏 单位:济宁医学院

参考文献:

[1]任熙玲.浅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工作的互动关系[J].新西部:理论版,2012(3).

[2]郁晋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党建[J].现代领导,2009(4).

[3]张焱.互动:高校学生党建与团建工作机制构建趋向[J].理论界,2008(10).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4年6月济宁医学院党委组织校级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党建与共青团“推优”互动关系研究

第三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建设探析

摘要:

在推进高校基层党建过程中,党建的工作载体承担着落实党建育人理念和提升党建育人成效的重要功能。广东省岭南师范学院信息学院党委创建的以“IT科技文化节”为核心的“育人为先,载体搭台,制度保障”党建育人模式,坚持“融入人才培养”、“面向主体服务”及“在继承中创新”的原则,立足“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实效与长效相统合”及“思想引领协同组织建设”三个维度,不断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与创新化。

关键词:

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载体

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我党在高校育人系统中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在党建实践中搭建工作载体是增强二级学院党建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1]。本文以广东岭南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党建载体——“IT科技文化节”的建设工作为例,就“融入人才培养”、“面向主体服务”及“在继承中创新”的原则和“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实效与长效相统合”及“思想引领协同组织建设”三个维度对高校基层党建进行理论概括,探讨其工作模式与平台创新突破口。

一、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载体的概念

党建工作载体是指党建工作部门或党建工作者为达到既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寓党建工作的内容于活动之中,使受教育者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在其概念上,党建工作载体有双重意谓,一是指党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平台和路径;二是强调实现党建育人的根本目的的特定形式和方法。相应地,党建工作载体的一个基本结构特性是承载基本的党建目的、育人任务及相应原则,而作为特定形式的党建工作载体要以组织、活动、文化及新媒介等样态显性地(或隐性地)表达出来。因此,党建工作载体一般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创造性及服务性等特点。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在落实党建育人理念和提高党建育人效率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围绕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社团建设、党校培训、实践活动及校园文化等方面展开。以校党委——院系党总支——班级党支部构建的三级联动机制是绝大部分高校基层党建的基础结构,这一结构借助管理制度、党校培训、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等形式得以实现。而独具学院品牌特色的实践活动越来越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载体中备受关注和重点研究的工作载体之一。通过品牌活动的建设,形成党建育人的重要抓手,彰显党建育人的生动活力,创建党建育人的良好文化氛围,已成为考验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成效的重要标准。然而,对工作载体的建设、创新及优化却存在一些问题。譬如,载体建设过于单一化、传统化,载体建设的形式与内容缺乏有效的融合,理论学习不足等等。这对健全党建育人工作,提升党建育人成效产生了不利影响。如何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围绕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重新审视并进一步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载体优化和创新,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效性,是高校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高校基层党建载体建设的原则

(一)融入人才培养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高校院(系)级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并为其贯彻落实发挥保证监督作用”[2]。高校的中心工作离不开人才培养,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必须服务于培养人才,任何时候都不能游离这个中心,脱离这根主线。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开展党建载体建设,通过党建载体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促进育人工作。

(二)面向主体服务的原则

党的基层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服务的对象就是人。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也是基层服务的对象。这就要求党建载体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师生的理念,紧紧围绕“面向主体,服务师生”来优化和创新。一方面,通过党建活动载体,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实际,把党建育人的目标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教书育人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发挥党组织的凝聚人心的作用,协调好师生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营造关心帮助、教学相长的环境氛围,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党组织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在继承中创新的原则

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凝练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大学文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蕴含在大学文化中“隐形”开展的,目的在于通过“潜移默化”发挥育人作用。在党建的载体建设方面,要考虑继承这些成功的元素,并且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创新党建载体的形式、内容,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信息学院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现代教育技术等四个专业和九个方向。信息学院党委构建以“IT科技文化节”这一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党建载体,深入贯彻载体建设的三个重要原则,成为基层党建与学校中心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衔接、协调。受到广大师生好评。“IT科技文化节”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包括:IT-TI成果展、IT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创作竞赛、“饮水思源,IT回报”科技服务、“我与IT共成长”科研项目立项等。“IT科技文化节”作业党建工作的载体,她以学术论坛向学生展示IT发展的前沿技术,以涵盖四个专业的科技创新创作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科研立项带动学生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和科技创作活动,以科技服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在活动的组织上,学院党委做好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师生党支部的活动引领作用,发扬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在科技竞赛中榜样示范作用;二是注重把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融入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受到专业技能锻炼的同时,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完善个体的品格。

三、基层党建载体建设的维度

(一)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党建载体建设的广度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量。二级学院党组织要依托校园文化提炼和形成具有本学院特色的学术文化、科技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形成品牌文化,促进学院更好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有载体,包括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既有有形载体也有无形载体[3]。党建育人的理念要通过校园文化载体加以推广和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基层党建载体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可以是合一,党建载体的广度可以依托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的拓展。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基层党建中的熏陶作用,利用其对师生党员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推动形成优良校风、学风、教风,形成健康、进步、文明、和谐的良好风气,培育富有特色、积极向上、文明进步的大学精神,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二)确保实效与长效相统一,探索党建载体建设的深度

基层党建载体的建设首先考虑实效性,必须要在实践中产生作用才得到师生的支持,从而有利动员更多的力量和资源为之服务。另外,载体要相对稳定,不能“朝三暮四”,载体的建设要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以此教育、约束和激励师生党员来党建育人的目标。长效机制的建设通常包括制度的建设、工作体系的建设、考核机制等。需要注意的是,长效机制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对党建载体的建设如果实现实效与长效相统一,党建载体更加稳定,党建育人的效果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三)发挥思想引领和组织协调功能,提升党建载体建设的高度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管理重心逐步下移,二级学院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二级学院党委在党建工作要以推动学院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为核心,发挥学院党组织“思想引领、把握方向”的政治优势和“齐抓共管、协调保障”的组织优势,以先进的思想和改革意识引领所在学院各项工作的政治方向。在实践中,党建工作的载体在发挥思想引领和组织协调作用要把握三方面:首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定位,通过与学院行政加强沟通、形成共识,合力推动党建载体的建设。其次要确立党建载体建设的目标,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党建载体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最后要通过全员育人机制,调动和激励各种教育资源为载体建设服务,扩大载体的影响,提升载体的育人效果。在信息学院“IT科技文化节”载体建设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党建载体建设的维度:

第一,信息学院党委以“IT科技文化节”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活动统筹规范了学院学生的科技文化活动,能将若干学术科技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各项活动有主题、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活动朝着精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全面推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及文化育人工程。

第二,“IT科技文化节”作为党建载体已经连续举办了9届,活动长期开展并取得成效离不开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活动的方案具体细致并且操作性强,建立了科学的工作体系;二是借助了学校《大学生创新学分实施条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资助办法》等条例,和通过学院《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评选办法》、《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计算标准》和《学生综合测评条例》等文件进一步激励师生在课外科技创新创作的热情,规范了师生在科技创新创作的权利与义务,初步形成了长效机制。

第三,在“IT科技文化节”中,学院党委在组织策划上充分调动各种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在科技创新创作竞赛中,我们把网站设计竞赛的主题设定为“信息学院党建之家”网站竞赛,使参赛学生提高网站设计技能的同时,接受党的历史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另一方面,党委与行政密切合作,调动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团队担任指导老师;开放实验室,提供科技研发的设备与场所;学院划拨经费,资助在“IT科技文化节”立项的学生科研项目,使人、财、物方面都为之做了很好的保障。

实践证明,党建工作载体——“IT科技文化节”在人才教育培养起得较好的作用:加强了学风建设,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为学生在省级、部级的科技竞赛中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IT科技文化节”使党建工作具体化,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定势,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学院科学发展新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学院科学发展新资源,把党的建设成果转化为学院科学发展新成果,促进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林荣新 屈志奋 单位:岭南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根甫.关于提升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8):4-6.

[2]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通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4-7.

[3]侯静.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的认识[J].红旗文稿,2014,(3):31-32.

第四篇:高校艺体类学生党建工作初探

摘要:

党的十八大要求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该研究在对天津师范大学艺体类学生党建工作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高校艺体类学生党员特点的成因和影响因素,从制度建设、理论宣传和实践平台搭建三个方面探索了高校艺体类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模式。

关键词:

高校;艺体类;学生党建

近年来,随着高校艺体类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国家创新创意产业的不断升级,社会对艺体类人才的需求有了较大提升,全国本科院校中有半数以上的院校设立了艺体类专业,天津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型大学,艺体类学生培养历史悠久,涵盖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体育教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等17个学科门类,学生人数约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21.7%,其中,艺体类学生党员人数约占全校学生党员人数的14.4%,规模可谓相当庞大,艺体类学生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全校学生的艺术修养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艺体类学生思想活跃,但政治意识薄弱;个性突出,但集体意识淡薄;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但理想信仰不坚定等特点,决定了其管理和教育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初步构想。

一、新时期高校艺体类学生党员特点成因分析

以天津师范大学艺体类院系为例,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对艺体类学生党员、基层党支部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对来自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等400名学生党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个人基本情况、对党的认识、支部建设和支部生活的基本情况等,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23份,问卷有效率87.2%。通过调查发现,高校艺体类学生党员,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对自身的要求,对社会的认识,对党的理论知识的了解、自身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以及党支部的现状等,都具有有鲜明的特点。

(一)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艺体类学生大多家庭条件相对富裕,而且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比较高,因此,从小对孩子金钱和精力上的投入很多,尤其是那些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而转行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考上大学,对孩子各方面的要求都是百依百顺,这就容易使孩子们患上“温室病”,比较自我随性,不太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很难适应大学生的集体生活,有的学生甚至是突击培训几个月就能来到大学,因此,在他们眼中,专业课是拯救自己的“法宝”,对专业老师唯令是从,对专业理论课和公共课却毫不在意,更别提关心时政了,政治观念淡薄如今已经成为艺体类学生的一个通病。另外,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他们对物质的需求远远大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推崇“金钱至上”,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少有些走偏。艺体类学生党员成长于这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难免会沾染上这些不良习气。

(二)高校党组织重发展轻教育

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各基层学院党组织每年都要完成一定的党员发展指标,对于那些未能如期完成发展任务的单位,还会有相应的批评和追责。因此,各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这一环节上格外重视,从前期的培养考察、组织谈话到后期的列入发展对象,都要经过一系列的材料审核和程序,最终才能让那些基本符合条件的学生发展入党。对于党务工作者来说,他们由于人手紧缺,更愿意从事党员发展这项工作,而对于发展之后的教育培养和管理,他们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对于那些已经入党的学生,党组织更多的是委派一定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而对他们思想状况的掌握,对他们理论学习的把控不到位,没有力度。另外,随着高校近些年的不断扩招,学生基数尤其是艺体类学生数不断增大,相应地,学生党员数量也有增无减,“宁缺毋滥”的标准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对党员的考核和监督也往往流于形式,虽然年年都有考核,但真正不合格的学生党员基本没有,考核指标的设计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优秀学生党员的激励往往都局限于学校层面,基层学院对党员进行单独表彰的很少,这就形成了真正优秀的党员缺乏正面激励,表现差的党员不能及时鞭策的状态。

(三)教书和育人工作分离

在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党务工作者和专业教师,每一支队伍都不可或缺,然而,现实中确是:专业教师负责教书授课,育人工作则全都交给了其他人群体,尤以辅导员这一群体为最甚。教书和育人两张皮现象异常明显。专业教师尤其是艺体类专业教师,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很多都是小班授课,跟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时间要多很多,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专业教师只专注于学生的专业,而鲜有对他们做人处事等人生教育的灌输,甚至有些老师本身就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观有偏颇的问题,影响甚至误导学生人身观价值观的形成。而当学生出问题的时候,大家会步调一致地把矛头直指辅导员,怪罪辅导员没能做好教育工作,没能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诚然,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但是,动辄就1:400以上的师生比,使辅导员很难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之外再抽出大量的时间去进行专门教育,德育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很难在短时间内落实到位。

(四)对艺体类学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高校在对艺体类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区别对待”,教育的目标设定、内容安排和方法形式上“一刀切”,致使艺体类学生党员参与度不高,认识不够深刻。一些院校在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时,经常稍加修改或者直接照搬,没有对艺体类学生党员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作深入细致的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教师不担负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直接管理任务,对艺体类学生党建工作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他们的特殊性认识不足,教学方式方法缺乏针对性。辅导员这一群体,在繁琐的学生事务重压下,经常?取相对简单的手段措施对艺体类学生党员进行管理和说教。

二、新时期高校艺体类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探索

针对高校艺体类院系学生党建现状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应结合艺体类学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努力探索高校艺体类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构建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强化制度建设,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艺体类学生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完善的制度建设,明确合理的规范化管理,能够较好地服务于基层党建工作,为基层支部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针对艺体类学生的特点,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发展、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要围绕“两学一做”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党章、党规的学习和运用,将合格党员的指标定量化和定性化,严格履行各个环节的程序和规定,探索建立相对合理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发展党员时,要严把“入口关”,宁缺毋滥,不为了完成发展指标去盲目凑数,预备党员期间,要严把“培训关”,通过校、院两级党校开展理论学习和教育,动员校、院“一把手”亲自为学生讲党课,转为正式党员后,要严把“考核关”,从量化指标、群众评议、自我评议、平时考核登记等几个方面加强对正式党员的考核,可以建立日常考核登记制度,对党员平时参与支部活动情况、个人学习生活思想表现情况等进行实时记录,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要探索建立学生党员挂牌制度,不断强化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让广大同学时刻监督他们的言行,时刻提醒学生党员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能扩大党支部和党员在同学们心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使广大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困难能主动找党员、找支部。

(二)发挥新媒体优势,提升理论宣传的吸引力

对于艺体类学生党员来说,传统的杂志、期刊、报纸等传统媒介对他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涉及理论宣传的文章他们更是不太感冒,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人都在刷朋友圈,浏览各种订阅号、企业号,如何在他们感兴趣的平台上,将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等内容以一种新颖的形式推送到他们面前,是我们新时期党建工作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首先,宣传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避免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艺体类学生由于专业特点,他们的审美和关注点与普通文化类学生有差异,我们要善于应用着眼于当下的、生动而形象的素材去打造特制的理论宣传平台,潜移默化地将理论宣传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其次,宣传的形式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可以利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点,通过线上发起,线下实践的方式,组织学生在网上互动的同时,踊跃参与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例如以建党95周年为契机,通过微信平台线上发起“我最喜爱的党员”主题投票活动,将各学院优秀的学生党员事迹在平台上予以,由学生投票选出最喜爱的10位学生党员,然后邀请这10位学生党员组成宣讲团,深入各基层党支部现身说法,通过朋辈教育,感染和带动普通党员不断向榜样看齐,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艺体类学生普遍重专业、轻理论,如何将党建工作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学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合作共建,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授课中的育人作用,将平时的排练任务与时政相结合,比如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在课下微电影拍摄作业中,可以结合“两学一做”主题,在校园内进行街头采访、“我谈两学一做”等专题拍摄活动,比如声乐表演专业,可以举办以“忆党史、讲党性”为主题的教学音乐会等等,在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过程中,调动他们了解党史、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二是发挥学生组织的带动作用。动员学生会结合本学院专业特色,开展各类比赛活动,动员学生社团联合会以专业兴趣类社团为主体,发挥社团相对自由、感召力强的优势,带动社团成员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寓教于乐。在有条件的学院,可以探索将党支部建在学生会、建在社团的新机制,使支部管理更加灵活。三是为学生党员提供更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平台。在宿舍管理中,可以引入学生党员兼任宿舍管理员制度,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在实习过程中,可以设立“学生党员先锋岗”,鼓励党员同学尽职尽责地完成实习任务,在就业过程中,多为学生党员提供就业见习机会,积极联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学生党员提供时间锻炼的平台。

(四)完善全员育人机制,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在艺体类学生党建工作中,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其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从专业角度来讲,他们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他们又是理论水平亟待提高,安全稳定工作中比较容易被触发的群体,因此,我们在党建工作过程中,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党建工作体系,组织一直政治强、业务精、专业化的党务工作队伍,充分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党务行政人员和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参与到学生党建的工作中来,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形成“多部门参与、大党建格局”的工作新格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着力打造专业教师这一党建工作队伍,把党建工作贯穿到专业学习和实践的始终,发挥专业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同时,要在专业教师队伍中,着重选择那些政治信念坚定,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教师党员参与到对学生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和考察过程中。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要调整和创新授课方式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艺体类学生单独分班教学,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开展更多的“第二课堂”教育。

作者:刘灿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参考文献:

[1]冯雯婷.新时期高校艺体类学生党建工作研究FFF以吉林省为例[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程涛.新形势下高校艺体类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2).

[3]刘纪刚、翟永库、于利丽.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探析——以沈阳音乐学院大连分院为例[J].传承,2012(24).

[4]刘雨芙,何文书.关于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3(6).

第五篇:高校互联网推进党建能力研究

[摘要]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下最常用、最重要的工具,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推进党建能力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拓宽了路径与范围,为党建工作带来新的突破。本文主要阐述互联网在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中的作用,探索运用互联网推进党建能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互联网;能力建设

互联网的普及极大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和工作方式。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广泛性、虚拟性和及时性等特点,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所传播信息的影响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运用网络进行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新的要求,也是我党基层工作一个重要的举措。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能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发现更多推进党建能力的有效方法,为推进党建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当前,我国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目前的形势需求,应该重视高校的党建网络工作,跟随时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革新,以此推动高校的事业发展,提高党建水平,创新管理工作。

一、目前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存在的缺陷

1.传统党组织能力建设的“扁平化”、单向式缺陷,阻碍了党建能力的发展。传统的党员教育都是通过会议或教育手册的方式完成,这样的方式教育内容有限,教育效果也并不是很理想。

2.高校基层党员比较分散,相互沟通不够,基层组织党建能力受到了制约。高校基层党组织数量庞大党员众多。每年高校基层都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发展成为党员,在全国发展新党员中占比很大。这无疑增大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党员、提升能力的难度。

二、互联网在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中的作用

1.互联网扩大、深化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党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里,党建工作就在哪里。如今互联网是高校师生最为聚集的地方之一,利用互联网完成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基层党组织推进党建的重要方式。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及时、迅速、影响力广泛的优势。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一优势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建立专门的网站或信息平台,让高校师生更深刻了解党建工作的内容,增加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师生的沟通交流,让党建工作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能力。

2.互联网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推进能力建设提供更多路径。高校基层党员分布广,党组织可以利用互联网,通过专门的网络交流软件或平台,加强本校乃至各高校基层党组织之间的沟通,互相交流,从而提升自身的党建能力。

三、互联网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的有效路径

1.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理念,发展“互联网+”思维。高校作为最快接受最新知识的场所,互联网早已成为其日常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紧跟时代潮流,抓住互联网在党建工作中的主动权,利用互联网推进党组织的能力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根据自己所在高校使用互联网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党建工作的互联网平台,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去管理、开展高校党建工作,推进党组织的能力建设。

2.建立完善党建工作网络管理机制。互联网影响范围广、开放性强,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利用互联网时要有全局观念,建立完善的党建工作网络管理,及时协调各党员之间的沟通、配合,建立一支政治思想水平高、熟悉党建工作规律、具有现代网络技术的队伍,配合党组织的党建工作。

3.构建多元化的党员网络教育平台。构建多元化的党员网络教育平台,能让高校基层党员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育平台,以此提升自己。互联网能扩大党员教育的内容与材料,完善党员教育的信息,让高校基层党员能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进行学习,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QQ、微信等网络交流软件,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内部学习与讨论,探究当前的时事热点,将其与目前的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效率,最终实现推进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建设目标。

4.重视党员网络交流互动。基于国家和党机密信息不泄露的基础上,坚持信息和互动交流相互结合,实现渠道沟通的流畅性,同时还可以建立高校党建网络信息交流中心。在这过程中需要重视两个问题:重视上下级人员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建立邮箱、开通微博、建立QQ群等方式扩大党员群众提建议的空间,而且还能够了解问题处理进度,使得高校党建工作更加的公开化和规范化。在网上征集学校师生意见,通过调查或者知识竞赛等方式宣传党建工作,使得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多向交流。

5.高校基层党组织在运用互联网时要重视其亲和性与实用性。所谓亲和性,就是通过互联网让高校基层党员能够更好、更方便了解党建信息,使基层党组织相互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加强党组织与党员的联系,保证党建工作计划的顺利进行。实用性是指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运用互联网丰富党建工作的内容,让党员自身提高符合党建要求。在实行党务公开的同时,加强党群联系,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的服务功能。在运用互联网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党建工作中服务工作的具体内容,推进党务工作网络化,使用电子信息,及时传递上级党组织的工作任务与要求,并加强对高校基层工作进度与相关材料的回收,以达到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效率的目的。二是要明确服务发展的目标,严格把控服务发展的走向。在保证党建网站发挥固有职能的基础上,提升党建工作的服务职能。让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够根据其党建工作的需求,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工作。三是重视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师生的服务工作。在网站上设立专门的政策法规讲解、技能培训报名、活动信息等板块,帮助师生有效提升自己素质能力。设立专门的留言板块,并派专人专管,让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及时听到群众的意见,与师生顺畅沟通。

6.安排专人管理。网络舆论是网络时代下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部分。一些言论和事件往往容易在网络传播放大,甚至极端化。高校在运用互联网推进党的建设能力过程需要正确引导网络文化,引导群体作出正确的判断,保障党建工程在互联网中的安全,同时能正确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