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电期中总结范例

数电期中总结

数电期中总结范文1

关键词:电气技术;综合应用节能技术;重要性和原则;方式

1综合应用的重要性

就电气技术而言,综合应用节能技术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电能生产与使用成本,其是在相关技术手段的利用下,通过提升节能效率来节约电能、缓解国内用电紧张的过程,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通常来讲,电气技术维护着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经营的稳定性能,针对不同的用内容其用电需求也会有所差异,诸如:家庭用电量较小,而工业生产用电则非常大。而在维护生产生活用电稳定性的同时,还需要逐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电能消耗量,实现环保节约型用电,不得不应用到节能技术。文章主要是从工业用电的角度出发探讨综合应用节能技术的方式与方法。针对工业技能,自然不能从单一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控制方面出发对内容进行考虑,还应当严控电能使用习惯,以此降低不必要的电能浪费行为。结合已有经验不难发现,节能控制的重点在于技术保证,有效的技术手段是支撑电气系统节能管控的前提,换言之便是电气技术想要发挥出效果,便需要依靠节能技术。

2综合应用原则

电气技术综合应用节能技术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是节能性原则,这是对节能技术应用在电气技术中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其要求工作者必须全方位的对技能技术进行考虑,研发出最适宜工厂使用的节能方案,其中所涉及到的节能技术主要涵盖了节能系统需求以及节能设备需求,此外用以开发投入的资金成本还应当纳入能源消耗量这一范畴,以此全方位的对节能效果进行考虑,最终选择出最佳节能应用方案。第二点是遵循实际性原则,即在综合节能技术实际应用环节,应当从工厂实际出发来选择最适宜电气技术效果发挥的节能技术,如:将某一项节能技术应用到中小型工厂中,存在着资金投入过大的问题,当企业所承担的技术成本压力非常大时,便会出现节能水平与工厂实际发展相互脱离的情况,进而便会影响到综合应用效果。第三点是遵循适用性原则,电气节能技术所涉及到的技术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的技术含量同样很复杂,针对不同的应用方式和技术形式,在具体的电气技术应用环节,想要综合应用节能技术便需要从电气技术应用的深层面进行剖析,以此开发或者选择出最适宜的一种电气节能方式,实现节能效率最大化。

3有效应用方式

3.1综合应用供配电节能系统。针对供配电节能系统,其实质上可以称作是最基本的一种电气应用技术,具体说来节能型供配电系统开发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整个电气系统在节能技术的应用下,能够达到最佳节能效果。供配电系统本身关乎着整个电力生产运行状况,与所有的电气技术都联系紧密,因而在此环节想要应用好节能技术,便需要从节能变压器的选择、供电设备功率的提升以及外部电网有效连接内部变压器等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与考虑。其中在具体的变压器选择环节,应当根据供配电系统具体的运行情况,选择以节能为主的变压器,这是因为在大量资料文献查阅中得知,国内发电总量中有近1/10的电量是被消耗在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因而选择节能型变压器对于节能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3.2节能设备的科学选择与有效应用。在工业生产中涉及到的所有机械与设备均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因而想要综合应用节能技术,科学选择节能设备,有效应用节能设备均非常重要。如:日常生活生产中所涉及到的变频装备、高效电动机、线缆以及照明器件等均能应用好节能技术。首先针对高效电动机,其在具体应用环节所提倡的是节能与高效,通过改变材质能够达到节能目的,这是因为在工业生产环节所使用到的硅钢片、铜绕组等均是构成电动机的主要材料,而这一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够起到降低电能转换率的作用,此外还能够提高一定的设备使用效率。3.3增强用电管理力度。综合应用节能技术的一大要求便是科学管理电能消耗,若用电管理不善,必然会增大电能损耗,进而便会影响到电力分配方法、设备操作进程等,最终出现电力损耗等问题。对此,想要有效利用节能技术,维护电气技术运行稳定性,便需要逐步增强用电管理力度,即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和正确的用电方式,防止出现人为影响电能效率,造成电能浪费等问题。此外,还应当科学分配电子资源,有效错开用电高峰期,并结合实际选择最适宜的用电管理手段,科学提升用电管理效率。以上分析了电气技术综合应用节能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三点原则,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节能技术应用效率,科学保证电气技术应用的高效与稳定。

参考文献

[1]于洋.探析如何在工厂电气技术中综合应用节能技术[J].科技风,2014(22):108.

[2]赵贫飞.探析如何在工厂电气技术中综合应用节能技术[J].科技风,2015(22):27.

数电期中总结范文2

《电子技术》课程在我院市场开发与营销(医疗器械维护与经营方向)、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医用电子仪器设备方向)、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检验与注册方向)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医疗器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期中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此,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期中考试对于《电子技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电子技术;期中考试;理论课

1引言

目前许多高校都只针对部分课程设置期中考试,绝大多数的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都没有期中考试,甚至一部分高校取消了所有课程的期中考试。《电子技术》课程是医疗器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具有内容多、课时短、专业性强等特点。但是问题随之而来,枯燥的课程使得学生对于《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导致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差。很大一部分学生抱着到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所以笔者认为,把期中考试引入到《电子技术》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并深入分析了期中考试对于《电子技术》课程的作用以及重要性。

2课程情况

2.1教学特点

《电子技术》是医疗器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医用电子技术知识,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并对其进行观察、测量、分析,从而使学生能理解医用电子仪器最一般的工作原理,并为对其进行安装、维护做好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准备,同时为学生在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为以后在医疗仪器的生产制造、维修等工作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医用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掌握由晶体管、运算放大器、门电路等半导体元件构成的各种基本电路的原理及在医学中的应用,掌握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并能组建对各种基本电路,且能对其进行观察、测量和分析。为学习医用电子仪器以及其他电子相关仪器专业知识,培养维护维修专业技能打下牢固基础。

2.2课程学习现状

部分学生选专业时比较盲目,对于本专业并不是十分了解,专业意识欠缺,学习带有较强的功利性,总是带着“学这门课有什么用”的想法去学习很多课程。特别是《电子技术》这种专业性比较强,学起来又比较枯燥的课程,很多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会松懈。学生对于专业课和理论课的不重视,导致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功底较差。从长远来看,没有良好理论知识功底,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是非常不利的。课堂调查结果发现,虽然学生有很强的就业动机,对于未来的就业很感兴趣,但是对于专业课以及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学生都觉得“读书无用”,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拿到学分,从而达到毕业的目的。还有部分学生,平时上课都是睡觉或者玩手机,只会在考试的时候突击一下。但是对于《电子技术》这种专业性很强的课程,突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3期中考试的必要性

作为传统的考核方式,期中考试在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案、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高校举行期中考试是对学生半个学期的学习进行阶段性测试,督促学生学习、复习,也是对学院日常教学工作管理的检验。而对于学校学风建设来说,期中考试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一直以来,期中考试的成绩都是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期中考试,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找到之前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和盲点,可以了解目前的学习状况以及知识掌握情况,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同时开展多样性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调整状态,明确学习目标。期中考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班级整体的学习热情,提升集体荣誉感。通过对学生期中考试的成绩进行排名,让学生有紧迫感,由此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风气。通过分析期中考试成绩,可以让学生在接下来半个学期中,更好的分配学习与其他活动的时间。学生会成员、社团成员以及学生干部应该在各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辅导员应予着重分析。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会成员、社团成员以及学生干部,进行谈话,分析其原因并做出正确的引导,让这部分同学在之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做出更好的表率作用。

4期中考试

4.1成绩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共有72名学生参加,成绩分布如下图所示。参与本次考试的是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检验与注册方向)专业的学生,共有72名学生参加期中考试,平均分为59.15分,其中最高分为81分,最低分为30分。80分及以上的人数仅为3人,不及格的同学共有38人,超过总人数的一半.从成绩分布来看,超过一半的学生的成绩是不及格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处于不及格的边缘。这样的成绩显然是很不理想的,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期末考试可能会有更多的学生挂科。

4.2采取的措施

期中考试的主要目的在于检查而不在于考核,所以在成绩出来之后,找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分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这样会让这部分同学有一定的压力,也会有很好的督促作用。在下半学期的教学过程当中,一些互动环节,比如作业、提问等,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自信心,消除他们对于学习的焦虑以及信息不足等现象。而针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课后给这部分人提供一些课外的任务,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拓展其知识面。期中考试的成绩公布之后,很多学生都反思了自己的学习状况,下半学期的课堂状况比之前有了非常大的改进。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在下半学期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点,进行重点巩固以及补充讲解,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反思之前教学方式,并进行调整,使得学生更加容易听懂,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

5总结

《电子技术》是医疗器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医用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掌握由晶体管、运算放大器、门电路等半导体元件构成的各种基本电路的原理及在医学中的应用,为学习医用电子仪器以及其他电子相关仪器专业知识,培养维护维修专业技能打下牢固基础。《电子技术》这种专业性比较强,学起来又比较枯燥的课程,很多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会松懈。本次期中考试共有72名学生参加,超过一半的学生的成绩不及格,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处于不及格的边缘。期中考试的成绩公布之后,很多学生都反思了自己的学习状况,下半学期的课堂状况比之前有了非常大的改进。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淑英.电子技术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李云.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现状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

[3]刘焕焕,张惠.建立期中考试制度,促进高校学风建设[J].学校管理,2015.

数电期中总结范文3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作为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承担单位,自1999年开始招收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009—2013年已招收了183名专业硕士研究生,期中考评作为一种检验学生是否有资格进入论文阶段培养的资格考评,对培养过程十分重要。该系首先对全球范围内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广泛调研,涵盖北美洲、欧洲及亚洲地区的数十所高校,对其课程体系、培养计划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包括期中考评等培养过程的若干先进经验,形成了近300页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结合产学研课题,与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大唐移动、三星电子等知名企业签署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建立了企业专家导师团队,由企业技术专家参与期中考评环节,在系层面上组建了校企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期中考评专家组,该小组一般由3名具有丰富工程研究经验的校内导师、2~4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组成。

对全系每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考评,重点是对学生选定课题的工程性要求和业务现场环境、工程应用研究状况和进展程度等内容进行评估和交流,不仅现场了解情况和及时指导学生,从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的层次上进行指导,使技术方案更合理、更优化、有创新,把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及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关,并由专家组形成书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调控意见,由系管理层整理后定向发给校内导师,有的还需校内导师与学生进行面谈交流,对论文课题内容和工程课题研发等进行及时指导,对一些课题选题和实施内容不足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明显提高了工程内容的培养质量和效率,得到了学生和导师的欢迎。

2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送审前的预审会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是培养成效的重要体现,把好论文质量关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电子信息学科的专业硕士论文主要划分为工程系统设计类、硬件技术研发类、应用软件研发类等类型。因工程内涵不同,因此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也有差异,但共同的特点是强调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在方法和技术方面的理论结合实际的实践与创新。在经过期中考评后的论文工作后,学生基本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并准备论文送审之前,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特别设立了一个对所有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的学位论文预审会,其特点是由系专业学位教学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组举行,专家组在预审会中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1)论文已进行的课题内容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论文工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在传承学校导师及企业导师科技优势方面有较好体现,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年的论文实际工作时间,并具有结合企业环境及需求的研发历程。

(3)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4)论文的正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软硬件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或有所创新,鼓励在企业及实际环境中已通过实测或运行或有发明专利的研究成果。

(5)通过学生汇报、专家询问及点评和学生答辩、课题实测结果分析等预审核过程,由校内专家和企业专家构成的学位论文预审专家组对学位论文进行质量评估,并整理出整改优化内容,在与相关导师充分交流后,决定学位论文是否外送评审(三篇中的一篇是校外专家的盲审),并决定是否延期进行论文答辩,构建了强化学位论文质量的又一重要环节。实践结果表明,得到预审会专家指点改进的学生包括延期答辩的学生,其学位论文的质量都有明显提高,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工程研究能力与应用研发能力,得到了企业的好评。

3结语

数电期中总结范文4

在道路耐久试验周期中,可靠性与耐久性密不可分,在整个试验周期中需要关注电子电器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耐久性关注零部件本身品质、磨损和老化等,可靠性关注零部件或系统的功能在时间上的稳定程度。在试验工况上,要求按标准中规定的工况以额定工作状态和满负荷-卸载交替循环状态进行耐久性试验,并按标准中规定的停、开次数限制进行。可靠性试验工况,要求尽量接近使用工况,包括使用时应力条件(机械载荷、电压、电流等)、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冲击、振动等)、存贮条件、运输条件、人员条件,并按设备使用时机器停、开时间间隔进行。

1.1逆向开发

一般来讲耐久试验过程中会暴露出大量问题,这是耐久试验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宝贵的资源。对这些数据的积累、分析、利用对于完善道路耐久试验体系非常重要。比如S/S功能正被大量应用于汽车,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自主品牌某平台试验车在综合耐久试验规范中报出的关于该系统的问题共计29例,其故障模式分布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由于S/S功能的集成而带来的问题涉及到了车身控制模块(BCM)、发动机控制模块(ECM)、娱乐导航系统等多方面。因此考核一个系统,不仅要关注该系统本身的问题,与之相关的模块也会由于新功能的增加而带来新的问题。零部件老化只出现2例并且原因相同———因零件发热导致开裂进而外界液体进入系统。超过72%的故障问题,是由于相关阈值设置不合理导致驾乘舒适性变差,或者相关模块的诊断策略没能及时调整。比如未配置S/S功能车辆上,在发动机熄火并且仪表上电之后,发动机故障灯和排放故障灯会保持常亮直至发动机点火正常运转。而配置S/S激活发动机熄火之后,仪表上还是保持上电的,这时候故障的诊断和故障灯的显示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优化。因此耐久试验工程师和试验员需要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全面考核该系统。对于其他功能模块也是一样的。除了耐久试验故障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售后客户抱怨收集和整理分析同样重要,因为车辆进入市场之后,自然条件、路面路况、驾驶风格等更加丰富,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对于车辆的前期开发更加具有借鉴意义。

1.2正向开发

随着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新的功能集成于汽车。仅仅依靠试验故障数据和客户的反馈来优化试验考核就显得非常不合适。因此,结合当前技术积累和设计工程师的设计目标来确定考核办法是非常好的解决办法。仍旧以S/S功能为例,从其功能角度出发也基本能够总结出上述的考核方法。但是从设计工程师的角度出发考核却不尽完善。这表现在大气压力、外界气温等也会影响到S/S功能的工作。因此,补充操作。如文献[9]所述,所谓的试验规范也就是用文字来阐述试验零部件或者总成的试验目的、条件、参数和试验周期次数等等,同时还要确定其评价指标及方法。上述的操作只是明确了试验目的、操作方法等,但是对于试验周期和评价方法等,仍旧需要参考相关文献或者标准,根据设计工程师的设计理念确定。

2试验管理流程的保证

综上所述,本文讨论的汽车电子电器部件耐久试验规范的建立,来源于客户的使用环境和使用习惯,并搭载于整车道路耐久试验中进行。所以,试验规范数据的来源可以有3个方面:客户使用数据、耐久试验积累数据、设计工程师设计数据。从耐久和售后故障数据总结出故障的工况(路面、操作、气候),结合设计功能最终可以形成普通耐久试验、高原耐久以及高温极寒耐久试验规范。整个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和丰富,规范不断调整优化。耐久试验部门与售后部门应该能有密切的合作,共同分享数据和研究成果,这些对于丰富试验手段非常有意义。设计工程师和耐久试验工程师应该能相互参与到对方的工作中,相互促进。比如通过workshop的形式,耐久工程师可以利用其总结的经验和现场的工作总结丰富设计工程师的思路,而设计工程师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提出针对性试验考核的要求。

3结论

数电期中总结范文5

关键词: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三同步;纵深防御

1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的要求

电力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生产管理类信息、生产控制类信息和通信网络系统三个方面[1]。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南方电网公司要求,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需要满足国家发改委颁布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发改委2014年第14号令)、国家能源局颁布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安全防护方案和评估规范》(国能安全[2015]36号)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19)所提出的要求。同时南方电网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上述规定和总体方案,分别制定了《中国南方电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办法》、《中国南方电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2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基本方针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整体方案设计上要遵循“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十六字方针。

2.1安全分区

根据运行业务安全等级要求不同,将电力监控系统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其中生产控制大区又分为控制区(安全I区)和非控制区(安全II区),管理信息大区又分为安全Ⅲ区和安全Ⅳ区。安全等级低的业务系统可以放在高安全区内,安全等级高的业务系统不允许放在低安全区内。除此之外,还设置安全接入区,使用公网通信、无线通信的业务通过安全接入区接入电力监控系统。

2.2网络专用

生产控制大区业务使用调度数据网承载,管理信息大区业务使用综合数据网承载,调度数据网和综合数据网使用独立的设备组网,在物理上实现网络安全隔离。使用MPLS-VPN技术,划分实时VPN和非实时VPN,实现安全I区和安全II区的逻辑隔离。

2.3横向隔离

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使用电力专用的横向隔离装置实现物理隔离,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内部使用防火墙等具有访问控制功能的网络设备进行逻辑隔离,安全接入区使用电力专用横向隔离装置与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实现物理隔离。

2.4纵向认证

各级生产控制大区使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与调度数据网连接,为上下级调度机构或主站与子站的控制系统之间的调度数据网通信提供双向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服务。

3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模型

以风险和策略为基础,在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在技术、管理、工程和人员等方面实施保障措施,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特征(图1),达到保护组织机构信息和信息系统资产,从而保障组织机构实现其使命的最终目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层面和保障要素层面不是相互孤立的,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任何时间点上,都需要综合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技术、管理、工程和人员保障要素。在电力监控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将安全贯彻到信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中,严格落实三同步要求,即“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将网络安全工作融入规划、建设与发展三个阶段。构建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在组织架构上,落实人员配置,建立网络安全应急队伍;责任体系上,建立网络安全考核及问责体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管理制度上,建立网络安全标准制度体系,完善相关的业务流程和表单,细化业务指导书或典型作业指导书;技术标准上,编制各业务系统和支撑平台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规范。人员支撑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网络安全技术及管理培训,深化网络安全资质考核认证,提升网络安全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4构建纵深防御的技术体系

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nformationAssuranceTechnicalFramework,IATF)的思想,是实行多层防御、多点防御的纵深防御策略。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也采用纵深防御的策略,根据等级保护的要求,主要从物理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主动防御四个方面着手,提高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4.1物理安全

电力监控系统机房应采用有效防水、防潮、防火、防静电、防雷击、防盗窃、防破坏措施,应配置电子门锁加强物理访问控制,有条件还可增设专人值守,防止社工攻击。

4.2计算环境安全

电力监控系统的主机应进行安全加固,采用自主可控操作系统,实行双因子身份认证,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启动安全审计功能,安装杀毒软件,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安装安全补丁,关闭高危端口以及高危服务,加强U盘等移动介质使用管控。

4.3区域边界安全

严格遵循“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基本原则,严禁跨区互联。应在区域边界部署横向隔离装置、防火墙等防护设备,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在网络关键位置,部署IDS、IPS等网络设备,对数据流量进行监控,防范入侵。

4.4主动防御

建立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对公司各电力监控系统全方位、全天候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及时发现各类网络安全风险以及非法访问事件,实现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的态势感知及预警。

5总结

数电期中总结范文6

当今社会,企业的营销力作为一个企业创造优异的顾客价值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关键能力而备受人们关注,加之市场环境的动荡日益加剧,动态营销力理论为企业在残酷竞争中获得优势指明了方向。本文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将企业的营销能力按照自身发展的特点分为几个关键时期,并着重分析处于初创时期的中小企业所具备的特点和起主要作用的营销力,并建立初创期中小企业营销力指标评价体系,期望能对该时期的企业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初创期;中小企业;动态营销力;生命周期

一、引言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动态营销力对企业也越来越重要。企业的发展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企业的营销能力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以往文献对动态营销力的研究有大多是从横向上来分析,本文作者另辟蹊径,以初创期中小企业为例,从纵向上来研究企业的动态营销能力,即将企业的营销能力看成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企业从创立到发展到壮大,企业的营销力也会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方式,因而,企业也要参照生命周期的理论来不断创新营销方式。

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一般是指企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活动的整个过程。本文作者以陈佳贵的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并加以整合,将企业营销力分为五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转型期(或者变革期)。初创期的企业一般是指企业的发展小于10年,有非正式的组织结构,由其所有者或者经营者进行主导的组织。

三、初创期中小企业的特点

初创期中小企业,是指那些成立不久,没有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支持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初创期由于规模不大,技术方面相对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面临的风险很高,融资筹资困难,同时还面临市场营销观念落后、没有清晰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划、营销资金不足以及营销人才缺乏,没有专业团队等困境。

四、营销力的构成指标

营销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是指企业有效的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在市场营销这一个层面上对其加以整合利用,并在动态的环境中不断强化和发展,进而形成企业的一种竞争力。营销力的构成指标有很多,从资源的表现形态以及营销优势所涉及的范围来看,现代企业营销力主要由产品力、品牌力、价格力、渠道力、销售力、执行力、文化力以及协同力这八种基本力量构成。企业的产品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要实现企业的价值,产品力的构成有技术力、质量力和价值力。产品价格是消费者从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价值的真实反映,价格力的组成要素有产品的效用和成本。渠道是企业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营销渠道已经成为一个企业进入市场和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保证,渠道力主要由关系力和控制力两部分组成。企业的销售力是一个企业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的能力,如果企业的销售能力不好,那么,这个企业的营销力一定不行,销售力主要包括人员力和广告力,它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关键和至关重要的。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目的是识别某个产品或者服务,使其与其他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一个企业的品牌力包括认知力、形象力和传播力。文化力是指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经过专门的策划,对于企业产品的命名、广告、推销服务等过程中加上某些文化,使这些文化与企业的经营宗旨相结合,从而形成推动企业产品销售的文化动力,它主要由向导力、凝聚力和组织力构成。执行力就是指企业为实现销售目标而具有的计划、指挥、跟进、协调等能力,它具体包括决策力、实施力和传递力。协调力是指企业为达成目标,运用各种方式,协调各方面的能力,他主要包括调控力、公关力和沟通力。五、中小企业营销力评价在前文中,笔者已经总结了一般企业营销力的构成指标,但这些一般的结论不能笼统的用于中小企业,尤其是正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本文根据初创期中小企业的特点和一般企业的营销力的影响因素分析,针对初创期中小企业营销的特点,将原先的一般理论进行整理和增减,最终提出初创期中小企业营销力的评价指标。

1.采用方法:德尔菲法

本文通过对专家和若干中小企业的访谈,根据一般的企业营销力构成指标,去掉不适应的指标,增加新的指标。为了进一步确定初创期中小企业营销力评价指标,本文通过面谈、电子邮件的方式,采集了十六位专家的意见。这些专家有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有高校从事营销管理研究的学者,有在企业中担任营销职务的员工等,从而保证了人员选择的全面性和知识结构的互补性。访谈提到初创期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和相应对策,针对初创期中小企业的特点提出最有影响的营销力指标。作者感觉该方法的设计和实施过程遵循了科学性、全面性、有效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原则,所得结果很有说服力。通过实行专家法,笔者得到如下结论:

(1)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处于一个才开始的时期,生产的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属于新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传播力不是最重要的,在初创期这个阶段品牌力不适合作为一级指标,但是可以作为二级指标,在本文中作者暂且把它归到产品力里面。

(2)文化力是指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经过专门的策划,对于企业产品的命名、广告、推销服务等过程中加上某些文化,使这些文化与企业的经营宗旨相结合,从而形成推动企业产品销售的文化动力。处在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它们的企业文化并不成熟,大多数企业甚至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个时期企业的文化力不适合做一级指标,可以将其去掉或者归到企业的产品力之中做二级指标。本文将文化力作为二级指标归到企业了产品力。

(3)现在许多消费者购买产品并不单单只看重产品的质量,往往还看中产品的售后和服务。但是原有的一般营销力构成指标之中很少有产品的服务力。所以通过专家法,本文作者将增加一个新的指标-服务力。但是由于企业处于初创期,此时的服务力对企业的影响还没有强大到作为一级指标,故作者将其作为二级指标归到企业的价格力之中。

(4)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往往面临许多机会和选择,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大潮中,初创期的中小企业能不能迅速识别并抓住机会,不断进行创新,识别风险,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存亡。所以在最后,作者又加入一个变量-企业的机会识别力,作为一级指标,它包括:创新力和风险承担力。这一指标体现了初创期企业自身的特点。

2.初创期中小企业营销力评价指标体系

初创期中小企业的营销力的评价指标是测量该时期中小企业营销力优劣强弱的标志性指标。构建初创期中小企业的营销力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企业识别在该时期影响自身发展的关紧因素,从而使其准确地认识和了解自身实力,找出优势,改进不足,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营销水平,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支持和保障。值得说明的是,将前文中提到的比较重要的指标变成二级指标,并不是因为这些指标不重要,而是根据初创期中小企业的特点分析,这些指标在该时期的作用不是特别明显。在企业发展的其他时期,一些不起眼的二级指标,或者根本没有在一般理论体系中表现出来的指标也有可能变为一级指标,其导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于杨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闫成树.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战略选择[J].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0(2):32-35.

[2]陈娜.浅谈初创期小微企业融资[J].经济与管理,2012(11):122-123.

[3]刘勤侠,冯庆华.徐州初创小微企业营销战略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2).

[4]张铁男,曾庆成.企业再造与协同进化.管理科学,2003(l).

[5]谢作诗,杨克瑞.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J].教育研究,2007(4):46.

[6]罗岩.从大学生就业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9):43.

[7]邬大光.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内涵和概念解析[J].教育研究,2004,(9):20.

[8]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9]张洪吉,张现强.企业营销力的生成机制及构成要素研究[J].中外企家,2009(2):94-95.

[10]高爽.浅析现代企业营销力的基本构成力[J].商业经济,2007(12):63-67.

[11]曹雪莲,喻平.中小企业创业营销力评价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7-28.

[12]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编写组.生命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1碑0页.

数电期中总结范文7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多元化成绩评价;研究性学习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成绩评价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拟从学生实验项目过程评价、实验项目报告评价、研究性设计综合实验评价、自主性学习评价等方面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成绩评价方式进行探索,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探索性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基于实验过程教学的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价

目前大学物理实验学习成绩主要来自平时实验报告考核,这种评价方法主要还是重视理论考核,每次实验报告是课后完成的,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忽略了对学生实验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会逐渐降低学生学学物理实验的热情。目前合肥工业大学实行“能力导向一体化教学体系”,加大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据此,结合本人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对实验过程的考核改进将从实验预习、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报告三个模块开展。实验预习模块主要侧重于考核学生在实验前期的实验准备情况,包括具体实验项目仪器装置的构成、基本的实验原理及实验目的等,最终呈现一份预习报告。这一过程的有效完成将大大提升在后续实验操作环节中的效率。在实验操作过程这一模块中,主要从实验平台搭建、实验操作规范、测量方法准确、实验数据准确性、实验仪器规整及实验出勤等方面开展。主要测试学生实际操作实验的能力和将具体理论应用于实际实验处理问题的能力。考虑到“大学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而且还可以对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进行培养,因此将实验完成之后仪器规整情况和实验考勤也作为实验过程进行考核。在实验完成后,将呈现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包含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数据表格、数据处理方法及结果与讨论四部分。每一个实验项目都是一个研究课题,实验报告就是学生成果的展示,显示实验教学的成果。这一模块主要考核学生的物理理论知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数据误差处理及相应数据处理软件使用的能力以及将研究成果用语言文字凝练组织的能力,这一训练可为今后学生科学素养的锤炼和毕业论文的完成奠定基础[5]。

二、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鉴于合肥工业大学工科办学的特色,对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价模式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展。通过改变原有评分方式,建立平时分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适当增大平时分的比值。目前我们已经实行将平时分的比例提高到70%。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价,效果明显,学生主动性得到积极改善,教学效果也凸显出来。具体实施过程中拟采用实验过程成绩、实验报告成绩、期中操作考试成绩及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模式。由于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每学期都有5500名左右学生开课,因此想采用严格意义上的抽签式的操作考试比较困难,可以采用在期中考试周的两周时间内,某个班轮到某个实验项目,老师简单介绍原理及仪器操作要求,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给出实验步骤,测出实验数据及给出数据处理的合适方法。对期中操作成绩评定主要包括:操作步骤正确,仪器操作无误,观察记录正确,遵守实验室规则,仪器归整等,最后写出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结果。这种期中操作测试考核模式主要是考核学生实验技能的把握情况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既有操作又有数据处理,可以识别那种眼高手低的纯理论者,也能识别那些只会按老师要求按部就班地摆弄设备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生。这样平时过程+期中的操作考试+实验报告的考试模式使学生必须认真把握平时的每一次实验教学课,并能够处理好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除此之外,在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可采用多方位评估,成绩可以从学生课堂设计比赛、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参加专题报告和毕业设计等中获取,全方位对学生做出评价。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组队参加学科竞赛和设计大赛。比如我们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安徽省大学生大学物理实验竞赛和瑞萨车模大赛及申报校级、省级和部级大学生创新课题等,这些使学生实验技能、电路设计、硬件编程等许多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延伸,增强了自身研究性探究学习的能力[6-7]。

三、逐步加强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

在实验教学中逐渐采用模块化分层次教学,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及创新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三个模块。今后要逐步建立小型实验创新课堂,将力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和现代实验技术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开展综合性、研究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有效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因此,逐步加强综合性、研究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在学生成绩评价中的比重,也是今后大学物理实验改革的一个方向。比如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是大学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难点,以分光计为实验平台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开设了多个综合性实验项目,如三棱镜顶角的测定(自准直法和分束法)、棱镜色散现象的分析(最小偏向角法)、棱镜折射率的测定(掠射法)、用衍射光栅测波长或光栅常数,用超声光栅测超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偏振光实验测布儒斯特角等等。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作出相应调整,17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笛卡儿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研究性实验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将科学研究方法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将老师的研究课题和内容与创新性实验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所选的研究性实验课题,选题一般难度适中,兼备内容新颖,抓住现代前沿。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点选择课题后,自行组建研究团队,一般三到四个同学。然后进入准备阶段,自己可以通过查资料,补充相应背景知识,也可以与指导老师讨论,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搭建实验操作路线图。然后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开放实验室预约实验操作,选择仪器自行搭建。最后对自行搭建的实验装置进行测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呈现一份小论文或者撰写专题报告,也可以开展研究成果报告答辩,由指导老师做出综合评定,作为最终学生实验课程成绩评定的一部分。这样可以有效训练学生学学物理实验的自主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研究性、创新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学生也夯实了基本的工程基础知识,也了解了本专业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对于今后的课程设计及后续研究性课题的发展都大有裨益[8-9]。

四、拟开展在线大学物理实验试题库及仿真实验室建设

由于合肥工业大学每年都有5000名以上的学生参加大学物理实验理论考试,给老师的评阅带来大量繁重的工作,下一步准备把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考试题库的优势,将大学物理实验所有项目加以练习,每个实验项目编写15-20个试题,编写考题的类型比较多样化,包括理论问题、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实验的操作要点考察、仪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数据的误差分析等等。既有理论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又有填空、综合分析计算和操作动态模拟(仿真实验室),届时将试题库挂到学院网上,对全校学生开放。学生在实验课学习结束后可自行进行网上测试。这样既避免了考题的雷同率高,又节约了大量纸张及监考批改试卷等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同时通过对学生在线测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做出学生成绩的分布表和分布直方图或分数的趋势图,从而可以根据分数的分布状态对试题质量和学生每一个阶段实验学习的进展做出直观而初步的估计,了解学生成绩是正态分布、正/负偏态分布、双峰型分布还是陡峭型分布等[10]。从而判断试卷的难度系数,难易程度,学生掌握的实验基础理论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补缺补差,提高教学效果,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效果也会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成岳,宋缝泉,孙林.工科物理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0):103-105.

[2]刘东.工科物理实验教学与测评系统[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2.

[3]陈美霞,李建设,张霆,等.物理实验创新实践团队训练的实践与探索[J].物理与工程,2015,25(6):59-62.

[4]罗晓琴.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定方式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5):102-104.

[5]熊翠秀.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定方式的探索与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160-161.

[6]陈美霞,刘成岳.CAI在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48-50.

[7]周恕义.多媒体CAI开发实用教程[M].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8]王亚伟,乐永康,钱飒飒,等.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两课课程现状调查报告及总结[J].物理与工程,2016,26(4):45-57.

[9]王世燕,袁顺东,张亚萍.大学物理实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17,27(2):47-55.

数电期中总结范文8

关键词:材料物理化学;工程教育认证;教学改革

物理化学不仅为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被我校材料类专业设置为学科大类基础课程。作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它综合了普通化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相应的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十分有助于理解材料科学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无论是对学生今后在材料领域从事专业的工作,还是继续考研深造都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价值[1]。对于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的本科院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应用型金属材料工程师的工程类教育,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中从事新材料的工艺设计、设备研制、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因此,如何紧密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确定《材料物理化学》的课程目标,围绕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和内容,成为材料类物理化学课程教改迫切解决的问题。

1以成果为导向,构建应用型课程内容体系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材料物理化学》对毕业要求支撑的观测点,根据观测点要求明确课程的教学内容。专业的毕业要求中要求通过《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工程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毕业要求观测点的能力要求设定课程目标为:(1)能够系统掌握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复杂金属材料工程问题中材料相变及化学反应过程进行表述,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求解;(2)能够应用热力学和动力学基本理论通过分析、计算,识别和判断材料相变方向、化学反应方向、限度与速率等复杂金属材料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教师围绕课程目标确定各知识单元的知识点,设定学生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要求,教学内容需突出应用的特色,注重把理论知识与金属材料工程实际工程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中,重点介绍《材料物理化学》应用于金属材料领域的知识,对化学公式的具体推导过程和定量计算等内容不必进行过深过细讲解。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结合材料科学技术发展,掌握公式及理论推导过程中的各种条件、结论以及相关的物理意义、适用范围。注重理论与科学研究、生活实际及工程问题的结合,构建先进的课程内容体系,从而培养材料专业的学生利用《材料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材料物理化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公式多、内容抽象以及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学生理解及记忆难度较大,经常混淆相似公式的应用条件,在正确应用公式解决工程问题上往往存在较大困难。在每个知识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软件或自行独立绘制思维导图,利用简短的描述,形象的图画将易于混淆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对知识体系进行逻辑梳理,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实现思维走向深入和扩散,为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2]。例如,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知识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概念与术语的基础之上,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作为一级分支,分别从功的计算以及热的计算进行展开,将封闭体系的体积功计算、定压热、定容热的计算作为二级分支,定容变温和定压变温过程热的计算,相变焓、化学反应进度和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计算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变化中应用作为三级分支,从而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论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基于社会开放平台课程资源和学校课程中心自建课程,构建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了时空限制,将同时间、同地点的集中授课,转变为异步分散式学习,学生个体可以随时随地对课程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极大地扩大受众面和受益面。重视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理念,教师充分整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针对课堂内容布置相关知识的自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计划的指定学生预习内容,课堂以学导式教学为主,课后布置相关课堂的自习内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自习效果,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联合教学。《材料物理化学》是金属材料工程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复杂金属材料工程问题中材料相变及化学反应过程进行表述,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求解;能够应用热力学和动力学基本理论识别和判断金属材料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在讲述《材料物理化学》课程部分章节的过程中穿插相关专业课内的具体内容,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材料物理化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地位,同时学生也对相关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具有深刻的认识[3]。另外,可将《材料物理化学》课程中的部分教学内容提前分配给相关专业课教师,再由专业课教师配合实例讲解这些理论。比如“电化学”部分的内容可以与“腐蚀与防护”课程相联系,这种教学模式将使每位专业课教师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提高《材料物理化学》理论课教学效果。(3)学导案例式教学。学导式教学是我校最早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其以学为主体,导为主线,以开发智能提高素质为核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过分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转变为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结合,与专业认证的理念高度契合[4]。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学导教学理念融入案例教学,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出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金属材料工程问题,并依据理论计算给出解决方案,例如在讲解理想液体混合物的气-液平衡时,以金属Fe、Mn的液体混合物为例求得平衡状态下的液相、气相组成,通过此类例题的讲解能够使得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并将其应用于金属材料专业复杂问题的求解。这种教学模式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兴趣。(4)实验教学。实验是工科院校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材料物理化学以前实验是分散在理论课程中,时间上的得不到保证,实验内容也多停留在某些理论验证,与专业联系较弱。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专业将大学化学和物理化学两门课程进行了整合,实行实验独立设课,对实验项目及内容进行精选和改造,设置误差分析、钢中锰含量测定、溶解热测定、相图绘制等8个物理化学课程的实验,从基础实验着手,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具备将化学的基本理论用于研究和解决金属材料专业工程问题的能力。

4优化考核方式,检验学生能力培养成果

传统的《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成绩由闭卷考试成绩70分,平时成绩20分包含出勤、课堂表现及作业,实验成绩10分。这种方式使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点来通过考试,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无法在考核成绩中充分体现,大多学生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考试前临时复习,强化突击,效果往往不理想[5]。本专业优化调整考核方式,加大过程考核的比例,采用闭卷考试结合期中考试、作业和阅读笔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阅读笔记占总成绩的10%,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10%。该考核办法去除了出勤、课堂表现等平时成绩的考核项,增加了期中考试和阅读笔记的考核项。由于课程课时较多,课程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因此学生的学压力大,易产生懈怠的情绪,期中考试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学习。教师指定利用物理化学知识解决金属材料工程问题方面的课外阅读资料,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阅读并记录阅读笔记,利于扩展知识面以及及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试题题型为判断、选择、证明和计算等,主观题分值比例大于60%,需绕课程目标进行命题,包含工程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核,以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5及时进行课程质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

在课程结束后,由专业课程质量评估小组严格按照专业的课程质量评价机制对本轮授课组织评价。课程质量评估小组结合教学大纲审查每个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课程考试内容对课程目标实现的合理性,在合理性审查通过后,作业、阅读笔记、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按课程目标进行分析整理、讨论给出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与持续改进建议,评价结果向教师反馈,用于下一轮教学的改进。

6结语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需要以课程目标为导向,注意吸收借鉴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改革也将不断深入,根据专业的需求,向注重物理化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复杂金属材料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是继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文婷,韦志敏.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2(21):178-179.

[2]陈亚芍,宁清茹.思维导图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17(3):24-29.

[3]易大伟,孙万昌,师玉璞等.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12):213-213.

[4]宋良,徐家文,刘爱莲.学导式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8(1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