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准测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谈水准测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课程内容特征

测量学是园林专业对接行业课程。主要研究内容为: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以及测定地面点的位置和高程、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测量工作为园林工程建设施工提供地貌、地物的基础信息,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在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为后续的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等课程打下基础。水准测量作为测量基本工作的重点内容,主要讲授工程建设中与高程相关知识,包括测量原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水准测量一般开设于测量学课程中第一章,对培养学生测量学思维起到了启蒙作用。

2学情分析

水准测量是测量学基本工作中第一章内容,也是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基本工作。与其他基础课相比较,测量学的专业性更强,实践性更强,在农林专业课程体系中,测量学一般在第二、三学期开设,学生专业课程教学处于起步阶段,园林工程专业知识储备匮乏,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这对该课程的行课带来一定困难。但从另一方面分析,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在学期初,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学习习惯的机会。从学生政治思想状况分析,该阶段学生由高中学校封闭式管理过渡为高校的自由开放式管理,融媒体时代,学生很容易接触到新鲜事物,学习环境异常复杂,思想易受外界事件冲击,思想观念也面临着考验,所以在大学初期,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尤为重要。课堂是培养学生的第一阵地,要把握课堂教学的机会,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3课程思政目标设计

课程思政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课前要做好课程思政的方案设计,包括课程思政定位、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实施方法、课程思政效果评价。①课程思政定位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预期达到何种效果。②课程思政目标设定为三个层面:思想政治、价值观、职业道德。不同学科对三个目标层次具体体现不同,根据测量学学科内容及特点,对标三个层面,将思政目标设定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测量学发展历程)、团结协作(实验过程)、吃苦耐劳(实验过程)、勇挑重担(新技术在测量学中的应用)、严谨细心(数据处理)、理性思维(仪器操作)。③课程思政实施分为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周三个环节,线上线下统筹开展,贯穿全过程,课前将思政材料与专业知识点相关联,把要传达的精神意识进行提炼,使课堂效果深刻而自然。将课程思政目标从三方面具化:①知识目标:掌握常用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罗盘仪、全站仪的构造、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数据处理方法;掌握小区域测图方法;能熟练识读地形图。②能力目标:能根据不同基址条件,设计测量方案,并实施;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问题原因,探索解决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③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耐心的工作态度,能适应测量工作环境,热爱测量工作;关注学科前沿知识,对新科技、新技术能及时了解,做到知识的更新换代。

4课程思政的实施

4.1课程思政元素。对标课程思政“知识—能力—素养”三层次一体化的目标,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见表1)。

4.2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途径。课程思政实施主要采用三种手段:第一,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手段,课程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结合的理想状态应如盐入水,水乳交融,在教学内容中寓道理,在典故中融真知,通过讲授知识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主要应用于本章节初始阶段,在讲授理论知识开始,采取讲授案例、观看视频资料相结合的方式。第二,以作业形式完成,对于特定知识点,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了解该知识点。如在水准测量一章中,让学生查阅我国大地水准点的发展历程,提示学生注意其中数据的变化和测量方法的变化,从中让学生体会测量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及团队协作精神,以上通过交文本作业或课堂分组讨论的形式完成。第三,以线上微信群推送的方式,建立课程微信群,对应章节知识点,推送相关测量新闻事件,如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过程制作了大量的测量方案讲解视频、测量步骤动画演示、人物专访视频等,还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央视也制作了很多关于北斗导航系统发展历程和应用的视频与动画,抓住当代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兴趣性,将这些资料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这些切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测量科学的发展成就,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5教学效果与反思

通过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从侧面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作为专职教师,一方面平时要多搜集和积累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注意关注时事,关注学科前沿发展,积极与专业知识相联系。另一方面要注意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方法、融入点位要多元化,巧妙构思才能达到教学目的,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同时后续还要对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制定可量化的评价指标。

作者:高培培 单位:衡水学院园林教研室